登陆注册
2035800000006

第6章 曾国藩的修身绝学(6)

德行操守,立身之本

曾国藩很重视人的德行操守,并把它摆在首要位置。在他看来,当今天下大乱、人欲横流之时,要有操守。但是对于有才而无操守的人也应该正确对待、更不能随便得罪,他告诉自己兄弟,对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可稍远其人,但不能得罪。

曾国藩在官场驰骋几十年,平生不遗余力地施用过“权谋之道”。不过,曾国藩施用“权谋”很有特色。

对待下属,要讲究“诚”。他说过:吾辈所应畏惧者有三,第一则以方寸为师其次则左右近习之人,如巡抚、戈什、幕府文案及部下营哨官之属,又其次乃畏清议。他又说:吾辈若专尚强劲,不少敛抑,“则委员引、从等不闹大祸不止”。因为下属和左右近习之人对自己的态度恭敬,所以曾国藩立下“待下以诚”来劝勉自己、鞭策他人、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微妙关系,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并且还勉励兄弟子侄及同僚待人也要这样。曾国藩时刻都有忧患意识,他深恐出乱子,常规劝其弟应“待下以诚”,特别是对待地方乡绅更应“爱之以其道”,然后又指出自家兄弟在绅士问题上背道而驰的危险性:“初出办事,而遂扬绅士之短”,“是大失用绅士之道也”。

曾国藩懂得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不是一人一力、一手一足所能维持,必须“举天下之才会于一,乃可平天下”。人才是靠掌握权柄居上位之人培养和扶植的。他对其子说“余所见将才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

“家和福自生”。在曾国藩看来,只有家和,他本人在外从军从政才能无后顾之忧;只有家和,才能在人前、在下属面前说得起话来;只有“家和,才能福自生”。但是,他的一家前期几代同堂,人口众、矛盾多,要“家和”还真不容易;弟兄们在家“不听教训”、“不甚发奋”者有之;兄“教弟千万言,而弟不听”者有之;弟写信责备其兄“待人不怨”,使其兄“读之不觉汗下”者有之。

越是不容易,就越要做工作。曾国藩不只一次地向胞弟、侄子阐明了“家和”的重要性。他在家信中说:“夫家和则福自生。假如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而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越是不容易,就越发要从自己做起。曾国藩不断地征求弟辈们的意见“余蒙祖父余泽,频叨非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德足以当之。”他希望以至诚赤子之心以感动弟辈。越是不容易,就越发要做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曾国藩鉴于古往今来的官宦人家,常常“厚于妻子而薄于兄弟”,进而引起家族怨恨,兄弟内讧,闹得不可开交,他曾经立誓以向弟辈们表白:决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

越是不容易,就越发要防止别人妒忌挑拨,曾国藩一再提醒大家,要防止别人妒忌我们兄弟,试图在我们兄弟之间打个缺口。他说:“人之忌我者,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唯愿兄做错事,唯愿兄之不友。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矣”。

善于应酬。第一,以接待客人而言,他的经验是“杜门谢客”。在一封家书中,曾国藩说,家乡的书吏往往欺人肥己,党邪疾正,是惹不得的,并且是惹不起的。“没有公正之乡绅,取彼所鱼肉之善良而扶植之,取彼所朋比之狐鼠而锄抑之”,他们一定会大发雷霆,“并且造作谣言,加我以不美之名,进诲于宫,代我构不解之怨,而官亦荫庇彼辈”,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为此,不如“一切谢绝”、“杜门谢客”,少惹麻烦。

第二,以管公事而论,他的经验是“不宜与闻”。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忠于封建礼教的教书先生,因为儿子的官运亨通,权势增大,也慢慢习惯在人前指划,经常往来省城、县城,干涉一些政事。曾国藩对此深为担心,他在给叔父母的信中写道凡乡绅干预公事,地方官没有不怀恨的,因此“无论有理无理,苟非己事,皆不宜与闻”。现在的地方官外面应酬,心实鄙薄,“望劝父亲总不到县,总不管事”。

第三,以与本县父母官的关亲而论,曾国藩的经验是“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曾国藩嘱咐兄弟: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必力诋其非”,其关系“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县官有公事须绅士相助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

第四,以盛衰得失而论,他的经验是“于极盛时作衰时设想”。曾国藩针对局势,意味深长地对兄弟们说过:此时家门极盛,处处皆行得通。一旦失势,炎凉之态处处使人难堪。故不如预为之地,不见不闻之为愈也”。接着说,吾兄弟“当干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百事衰时拂逆地步”。还说:“今天吾家门庭可谓极盛,然非可常恃之道”,为此,“当盛时预作衰时设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第五,以受人人情而言,曾国藩的经验是“不可轻取人财”,曾国藩回顾原来在京,多次扰人,“心殊不安”。原因是:“将来万一作外官,或督抚,或学政,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假如他找到府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财施一报十,尚不足以满其欲。”

第六,以远亲近邻而论,他的经验是“不可轻慢近邻”。凭着多年的经验阅历,曾国藩既看重远亲,又十分视近邻。他说:“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

第七,以办盗贼而论,他的经验是“不要使人恨我之太恶”。曾国藩在写给其弟的信中说:“我们参与办贼,必须使我们的亲房人家知我家此举是图地方安静;不是为一家逞势张威,使人人畏我之威,而不恨我之太恶”。办贼既毕“不特面上不可露得意之色,即心中亦必存一番哀种之意”。这里面的奥妙和诀窍,“诸弟人人当留心也”。

第八,以做人而论,他的经验是“学为和平,学为糊涂”。曾国藩刚刚跻身仕途,“自愧自恨”之处就许多。于是他感激万千地向兄弟们传授经验说: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非不明,黑白不分。诸弟年轻气盛,必将一一强为区别,“则愈求分明。愈致混淆,必将怄气到底。愿诸弟学为和平,学为糊涂。”

内省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修已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盖君子立身,在其所处。诚内度方寸,廉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故冶长无愧于其师,孟博不惭于其母,彼诚有以自伸于内耳。足下朴诚谆信,守己无求,无妄之灾,翩其相戾,顾衾对影,何悔何嫌。正宜益懋醇修,未可因是而增疑虑,稍喻素衷也。国藩滥竽此间,卒亦非善。肮脏之习,本不迭于时趋;而逡循之修,变难跻于先进。独是娟守介介,期不深负知己之望,所知惟此之兢兢耳。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梧祷,不知性命,必致戕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粟粟惟惧,期终身无不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如命之功也夫!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焦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为宗,庶几其近道平!

心术之罪,上与天通。补救无术,日暮途穷,省躬痛改,顺命勇从。成汤之祷,申生之恭。资质之陋,众为指视,翘然自异,胡不知耻!记纂遗忘,歌泣文史。且愤且乐,死而后已。

古来圣哲之所以彪炳宇宙者,无非由于文学事功。然文学则资质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事功则运气居其七分;人力不过三分。惟是尽心养性,保全天之所以赋于我者……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足;充无穿窬之心,而义足。此则人力主持可以自占七分。人生著力之处,当自占七分者,黾勉求之,而于仅占三分之文学事功,则姑置为缓图焉。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今译】

仔细思古人的工夫,其中成效十分显著的大约有四个方面: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慎独,就是说制止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刻刻都这样,内省而无愧,所以心里坦然。主敬,就是说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镇定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是说从根本上讲,能保养心性;从运用上来说,有爱民惜物之胸怀,大公无私,所以人们悦服。思诚,就是要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与万物感应,所以神也钦服。假如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到来。

古来圣哲胸怀非常宽广,而可达天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已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面,孔颜曾盂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自身修养以及管理他人的道理,有四句话便可以终身受益无穷:“勤于国事,节俭治家,所说的话忠信可靠,行事诚笃无欺。”话不在于多少,也不在于是否深刻。

古往今来的圣哲们的胸怀非常宽广,而达到齐天之大德的,大致有四种境界:通过恭敬修己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二程的观点;精诚感动神灵而可以生而知之,这是子思的观点;安贫乐道而身体健康无忧色,这是孔子、颜回、孟子、曾子的宗旨;欣赏自然万物、吟诗作赋而心意安适、精神愉悦,这是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

一般而言,君子之立身处世,在于他所处的环境地位。的确做到了反省自己的内心,毫无愧疚之处,那么仰望苍天日月,俯视大地万物,就胸怀宽广不惭不羞。就因为这样,公冶长对于他的老师没有愧对的地方,孟博没有辱没其母的教导,他们都有内心足以自信的东西。‘你淳朴诚实,恪守自己的本份而无求于人,可是那些意外的灾祸却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你的身上,夜晚独处,对影沉思,有什么可悔恨嫌憎的。这种时候,正应当加强提高修养,不能因此而增添疑虑,稍稍降低自己以往的信念。我在这里滥竽充数,无所作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自己的那些坏毛病,本来就跟不上眼下的形势;而缓慢地学习,也很难进入高明的境界。只有一件,那就恪守自己的原则,以期不辜负知己朋友对我的希望,所知的只是小心谨慎地做到这些。

主张矫揉造作观点的人,就好比把杞柳树当成枝条编成的杯盘一般,不通晓性命之理,一定会残害仁义,这是逆着而不是顺着行理。高谈虚玄之论没有主见的人,好像浮萍漂于江湖之上,空论性命之学问,不再讲求事物的形状与颜色,这种理论,事实上是模糊不清的,也难说得通顺。只有体察精微,并不隐藏自己的心意,不扰乱自己的欲望,清醒与机灵常常存于心中,这样才能随时看到顺利行事。坚守持一贯之道,常常提醒自己专一不二,遵循前进不已的原则,战战兢兢,始终有恐惧之念,这样就会终身顺利的。这是圣人尽自己性情,而立身处世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一般人恢复自己本来性情立身处世的方法。

王夫之所注解的张载的《正蒙》篇,对于尽性知命的宗旨稍有理解。靠一个自己就能知道的,这是性;而听顺自己无法知道的天意,就是命。《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话,讲的就是尽性;“过此以往”四句话,讲的就是知命。农夫致力于耕田种庄稼,勤劳的人将有所收获,懒惰的人,就会歉收,这就是性;在大旱之世种庄稼,不论怎样勤劳,终归庄稼焦枯,这就是命。热爱别人,治理别人,礼让他人,这就是性;热爱别人而别人对自己不亲近,治理别人而别人不听从,礼让别人而别人不应答,这就是命。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只尽性而且知命。尽性还属于下层的学问之事,然而达到知命就是超越之事。在尽性之时,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有或无,圣人对于这种情况淡然处之。好似知道,又似不知道,好像用力,又似不用力,这里面的分寸十分把握。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追求之,而对于听天由命之事,则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就似乎可以接近大道了吧!

心理上所犯的罪过,可以与天相通。没有办法加以补救,就好比日暮途穷一样,反身内省,决定痛心改过,依据命运安排。像成汤那样去祈祷,像申生一样恭敬。自己的禀赋并不很高,旁边的人都已经看得十分清楚,自己却仍自以为了不起,一点羞耻之心都没有。把遗忘的事情记录下来,为文史中的事迹又歌又泣。既忧愤又欢乐,至死方休。

从古至今的圣哲之人,他们之所以在天地宇宙间不会磨灭,是因为他们的文章和立下的功业。文章之事七分靠天赋,后天努力只占三分;功业则七分靠运气,人力只占三分。只要修养心性,保存好天所赋予的内容。把不去害人的心养足了,就可以达到了仁;把投机取巧的心去除了,就达到了义。在这个问题上人的后天努力可以占到七分。人的一辈子应该在人力可以占七分的事情上下功夫,而对于人力只占三分的文章功业,就可以慢慢加以用心。

同类推荐
  • 让心灵透透气

    让心灵透透气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奥秘

    成功和幸福是我们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感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成功的喜悦和对成功的追逐,因此,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是,成功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只留给有准备的并且积极努力去奋斗的人!成功有很多秘密,追逐成功的你不可不知!
  • 方与圆的智慧

    方与圆的智慧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被视为人生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对方与圆的辩证认识,揭示了人生为人处世的高超艺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

    本书介绍了说话办事的方法,告诉读者如何掌握说话与办事的分寸和尺度。
  •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

    《有一种智慧叫手段》介绍的七种手段,是从古今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切身经验,虽然简单,却招招实用。只要悟通其中任何一字,安身立命即可无虞;只要悟通其中二三字,必有一番成就;若是七字精通,必可挺立于凡俗之间,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
热门推荐
  • 追梦的你会发光

    追梦的你会发光

    内高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很多学子改变生活的地方。这里承载了很多故事,友情,师生情,学生时期纯真的爱情。---------分割线-----------热孜亚,因为姐姐一句我希望你去,她来到了这里。起初她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后来才发现这里是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多年后要人问她“15岁就离开家,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笑了笑说“别人对我家乡的认识太少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神联盟丨巨甲横世

    战神联盟丨巨甲横世

    一次两个宇宙的挑战,一个神秘组织的崛起。他们卷土重来,我们能否再次胜利?
  • 陛下你怎么来了

    陛下你怎么来了

    冷宫废后重新登上后位,看她手撕渣渣。突然有一天她的陛下来到了她的面前说“皇后,后位久久无人你打算多久重新回去。”
  • 墨守归一

    墨守归一

    什么是爱?或许就是,哪怕你已经不再认识我了,但心里仍然担心着我,直至你再一次爱上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另一段时空等你

    在另一段时空等你

    探索内心世界的奥妙,记录生活里的慢镜头。
  • 震撼灵魂的力量:历史上的那些伟大演讲

    震撼灵魂的力量:历史上的那些伟大演讲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 只因是心上人

    只因是心上人

    凌柒柒万万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帮个老奶奶过马路就被什么破系统跟绑架了!系统:!你说谁破呢!想不想过好日子了信不信我送你个悲剧套餐!某人一撇眼,低语道:“我放在心尖尖上的宝贝你不给她好好宠着还想让她悲剧?”系统哭唧唧,人家错了,不敢了!凌柒柒......你谁啊,我不认识你你别过来!某人一挑眉,宝贝别闹快过来......这是无良系统坑(划掉)领着某个小可爱在大boss的心尖上跳舞的故事。
  • 群尸的自由

    群尸的自由

    身陷丧尸群中的人,最终的结局必定是被撕成碎片?或者……成为它们中的一员?李睿两者都不选择!逃出去!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同伴!不仅仅是自己和同伴,还带领着一群丧尸!是的!你没看错,带着群尸,逃出尸群!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李睿身上的那件东西,和隐藏在背后的天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