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08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认同到信仰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以实践的发展为基础,又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只有不断指导实践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当新的实践与已有的理论观念产生差异时,就会有一个如何对待已有理论和如何接受新理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理论,当然也要遵循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既以实践为出发点,又以实践为归宿。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价值关键在于实践,其在实践轨迹上经历了从认同到信仰、从理论到政策、从实验到推广这三个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每当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每逢遇到新的实践,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每当新的实践要求与已有的理论观念产生差异而生成新的理论时,就会有一个如何对待已有理论和如何接受新理论的基本问题。新旧理论的交替,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群众对理论理解上的混乱,新理论要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和掌握并最终认同和信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在新实践基础上产生并指导新实践的创新理论、科学理论和发展理论,被群众所认同和信仰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理论

新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被群众所认同和信仰;而理论只要是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就能说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世界的基本方法,纠正和深化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全新的、自成逻辑体系的,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创新理论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的理论,是能说服人的理论,是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和信仰的创新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世界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人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一种正确的和科学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方法是理论体系的精华。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并不在于他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多少具体的论断和结论,而在于他首创了认识、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正确的和科学的方法。马克思创立的这个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正如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在科学方法上的这一发现时所说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在于能背诵多少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在于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时代的变迁,来分析和研究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并且把这些新的实践和新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作出新的概括,得出新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珍视的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世界的基本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正如邓小平所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实践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提出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较深入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三大规律的认识;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始终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同时,也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纠正和深化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纠正和深化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脉相承性。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生长点。其中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分为发达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社会主义的论断;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关于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而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关于中国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关于在经济体制上探索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关于在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党同民主党派关系的问题;关于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等。这些正确的思想、方针和主张,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纠正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错误认识,恢复和保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对如何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的认识,再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经历过曲折,犯过错误。例如,“大跃进”运动、农业浮夸、大炼钢铁、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文化大革命”等。这些错误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经济上,直接助长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发展;政治上,形成了只能反“右”、不能反“左”的恶劣习惯;组织上,破坏了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上来,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扬弃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渊源,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和宝贵的思想材料。正如邓小平所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继承了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的上篇和下篇,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新实践的创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根本方法,扬弃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而且生成了一系列全新的、自成逻辑体系的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具体而言就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三大理论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借鉴和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展望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述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并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理论有: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理论,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按劳分配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描绘,而不是对细节的设计。马克思不主张对未来社会做具体的描绘,没有为未来的共产主义食堂开出调味单,认为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容易陷入纯粹的幻想。未来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马克思希望亲身参与社会主义实践的人们去从实际中解决,认为现在提出的这些问题是纯学理的,在将来的某个特定时刻应该做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来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这些构想属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成果,并不是终极真理,它们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在实践中得到补充、修改,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并且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方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种分配形式是与我国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状况相适应的,充分调动了各种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架构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而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形成了自身科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些创新理论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共同富裕”和“先富帮后富”理论,“三步走”和“新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发展是硬道理”理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执政党的建设理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成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抓住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是取信于民的理论,是值得信仰的创新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本质特征,用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取信于民,是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要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并在实践反馈中修正和完善,如此反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着力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三大问题,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狠抓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来取信于民;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本质特征,是被实践检验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充分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并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任何一种理论发展都必须首先回答和解决“发展为了谁”即理论价值目标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论价值取向。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核心的理论价值和价值取向,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价值主线。

邓小平理论在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本质体现。他还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出发,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和综合国力标准一起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价值评判标准。并明确指出,生产力发展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国家的综合国力标准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条标准的核心和落脚点是人民利益标准。邓小平理论所确立的人民利益至上标准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价值取向上的丰富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和信仰的科学理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三大问题,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狠抓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来取信于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在于明确提出并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全面、深入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答三大基本问题的实践中,通过努力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狠抓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方式,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的伟大成就,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发展观建设”这些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道路、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指导我们党确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体而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有:

(1)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大,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多。

(2)政治方面,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3)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4)社会建设方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5)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显著提高。

(6)祖国统一方面,实现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达到新水平。

(7)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8)党的建设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卓有成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重大成果;党内民主不断扩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质特征,是被实践检验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并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科学发展和怎样进行科学发展的问题;形成了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三大规律的认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新性论断,例如,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允许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坚持“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其次,在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方面的创新论断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按党政分开的原则来理顺党政关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选举制和任期制,提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四化”方针;允许符合条件的新社会阶层入党,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改善党的作风,加强党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最后,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方面的创新论断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等战略;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这些创新性的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统一,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惠及和满足人民需要的伟大成就;提出的许多创新发展和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是被实践检验的完全正确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取信于民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实践一直在进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必将产生新的理论,而其本身则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原始动力和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但是,这个飞跃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飞跃,只是表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未改变,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并未真正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开拓进取去完成。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需要经过实践和探索的检验,探索无止境,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无止境。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还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其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变革的生动实践,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得它的价值理念始终保持与时代、实践和群众同行。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永无止境,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同样,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系列基本规律的认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强大理论武器,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根本的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创新理论;是正确揭示三大规律的理论,是被当代中国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开放体系,是随着当代中国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理论;是能取信于民的理论,是值得人们认同和信仰的理论。

同类推荐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法律意识的低级的、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是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阶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法律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法律意识。在一个国家里,一般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法律意识,即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以及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向全民灌输自己的法律意识,力图把本阶级的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用其指导现行法的实施。
  • 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发表了宣言,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案,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建立联合战线的主张,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制定通过了第一部党章。本书通过大会背景、大会纪实、重要文献、大会精神、热点聚焦、党史细节、重要会议等栏目,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二大是如何正确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进而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方向的。
  •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

    本书是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成功,研究服务型政府的回应力,全书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理论研究。3.政府回应力的内涵、特征。4.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研究的时代背景。5.服务型政府回应的实践分析——以太原市迎泽区政府为例。6.构建服务型政府回应力的机制探讨。
热门推荐
  • 重生小姐要撩兄

    重生小姐要撩兄

    兄长大人英俊潇洒,温柔体贴,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是天之骄子,奈何如此优秀的兄长大人竟然是个“性冷淡”!(兄长大人:并没有)作为兄长大人唯一的妹妹(虽然不是亲生的),连栀决定,帮助兄长解决这个会影响他终生幸福的问题!兄长大人:小栀,哥哥靠你咯!连栀信誓旦旦:嗯,哥哥放心!(甜宠)
  • 相思结:冷君请克制

    相思结:冷君请克制

    她是亡国的公主,亲眼看他一剑刺穿了她的皇兄,本以为纵身一跳可以解了她对他的情,却不想,他宁愿自断双臂也要救她,为了留住她他不惜杀人如草芥。他知道他用错了方法,选错了开始,可是,他却从来没有爱错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擎天大帝

    擎天大帝

    我本世间一妙小,练武不成器,实势坚难,生存都成问题。一次机缘巧遇,让我步入玄门,得道修真。就此开始了我的辉惶。杀妖斩怪,巧运连连,纵横大陆。要看我如何成为擎天大帝,且点击小说祥看。
  • 他是我的星上人

    他是我的星上人

    二货少女vs高冷M星球反派首领。为寻找意外丢失的星石,程周降临地球,不曾想意外失忆,碰上苏岑之后展开的一系列事件……
  • 至尊韩娱

    至尊韩娱

    金在熙,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少年,脑海里拥有无数的经典歌曲。当这样的一个犹如开了外挂的少年加入娱乐圈,注定引起整个娱乐圈的动荡。无数年后,当人们回想过去,他的名字必将给人带来无限的追忆。因为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韩娱圈无冕的至尊王者。………………………………注:文笔普通,主写少时,无系统流,慢热成长,不喜勿入,错看勿喷!听说还有书友群这种东西,大家看着加吧!36217718
  • 我要成为男神

    我要成为男神

    退出原娱乐公司之后,洛燃以个人练习生的身份参加了《炎黄新偶像》。 不愿做所谓的流量明星,凭着自身努力,洛燃开始踏上征服娱乐圈的道路。从鲜肉偶像开始,终至全民男神!
  • 萌宝出击:妖孽放开我娘亲

    萌宝出击:妖孽放开我娘亲

    【正文已完结】“我要烧鸡!”“给你娘的。”“我要财宝!”“给你娘的。”“我要娘亲!”某男幽幽转过头,斜眼瞄了某宝一眼:”那是我的。“云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跟他抢妈咪?他一能卖萌二能暖床,三是妈咪的小棉袄……“卖萌?送你去丑女窝,看你还敢不敢!暖床?丢你出去喂蚊子!棉袄?”月倾天挽唇邪笑,“老子让她不穿也暖和。”说着转身进了房间。某宝一跺脚,将房门的结界打得粉碎,大喝:“妖孽!放开我娘亲!”【宝宝甜宠,女强男强,致我亲爱的读者们】
  • 再见遇川

    再见遇川

    我是喻乐我的小鹿于18岁那年苏醒了在小区里的那个夜晚一个小男孩害羞又勇敢的笑着对我说:“喻乐你能不能跟我谈恋爱?”我陪他走过了高考后来呢?后来是江舟陪着我度过生活我逃了很久拒绝了很多人遇见贺川时我开始动摇相信所谓的苦尽甘来最后发现他也是骗我的
  •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新时代之异能掌门

    三千流星降临地球。风云将起!谁能雄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