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16400000003

第3章 刚正不阿铁面无私(3)

包拯为官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危机重重的时代。在“守内虚外”的政策下,武备废弛,辽夏时时入侵,甚至长驱直入;土地兼并严重,“有力者无地可种”;冗官冗兵众多,官俸粮饷、输辽岁银已使国家财力无法承受。多年的积贫积弱,北宋已是危机四伏了。面对每况愈下的形势,包拯极力主张举贤任能,澄清吏治。他上书皇帝“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人之说。”他还主张罢斥“持禄取容、妒嫉贤能”的庸才,甚至启用被贬的“窜逐之臣”,使其“自奋图报”。这些主张大多为宋仁宗所采纳。包括在任内还多次弹劾贪吏瘟官,身居宰相高位的宋庠但求无过,碌碌无为,包拯斥之“窃位素餐”,请求皇帝罢免;诸道转运使加按察使王逵巧立名目,搜刮百姓,以致吏民不得自安,包拯连参七本,终于罢去王逵的职。皇帝爱妃的伯父张尧佐靠裙带关系,一身兼任着宣徽使、节度使等要职,鱼肉百姓,贪得无厌。包拯在金銮殿上慷慨陈词,与仁宗争得面红耳赤,在他和几个直臣的抗争下,使张尧佐图谋三司使(主管全国财政的官员)的诡计落空了。《宋史》还记载包拯“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等建议,皇帝“事皆施行”,可见他除旧图新的决心。

包拯念念不忘改善国家的财政,他认为关键在于精简官僚机构,减少“冗吏”、“冗兵”,才能节约开支。他说“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欲救其弊,当治其源,在于减冗杂而节用度。”为此,他建议仁宗停止不急需的工程建筑,废除额外征收的苛捐杂税。他还认为,国家年年要向辽输巨额的“岁币”不是良策,应采取积极的防御方针,以“务实边备”。他主张训练义勇(民兵),减少戍兵。既减少开支,又充实边防。在他任三司使时,在边境上“置场和市”,设立了收税的贸易市场,发展边境少数民族的贸易,以致边境安宁,“民得无扰”。

爱百姓为民请命

包拯曾说:“民者,国之本,财用所出,安危所系。”他把人民看作立国之本,并与国家安危联系起来,确实是颇有见地的。

早在端州知州任上,包拯就深入民间,亲自察看砚洞,了解砚工疾苦。那贵为“文房四宝”之冠的端州砚,砚石产于河底深穴,质刚且柔,温润如玉,但难以寻采。一块名贵的砚料千雕万凿成为端砚,少则一月,多则半载,不知要耗费砚工多少心血!历任州官不顾百姓死活,只知搜刮端砚,朝贡朝廷,取悦权贵。包公熟知其中的弊端,他奋然疾书,请求减免额外加派,终得上司应允。他本人虽酷爱端砚,曾有“读书人持此一方,也算是终生之福”的说法,但直至离任竟一个不取。

针对北宋王朝的时弊,包拯提出“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三者不失”的经济对策,并身体力行。他请求仁宗免除常赋之外的临时科派,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在任户部副使时,包拯巡视陕西,了解斜谷(今眉县西南)造船造桥的木料、竹索均向附近七州摊派,百姓不堪负担,叫苦连天,他力求豁免,也得仁宗同意。

包拯任监察御史、三司使时,曾几次担负朝廷赈灾重任。他体恤民情,开义仓以济民,“释疲民倒垂之急”,对发国难财的贪官从不宽宥。在他给仁宗的奏议中有这样一段话:“江、淮、两浙、京东、河北累年以来,旱涝相继,物价涌贵,民食艰阻,两浙一路灾疫尤甚”,“若不速令救济,必致流亡,强壮者起为盗贼,老弱者转死沟壑。因此生事,为患不细。”奏议出自对王室一片忠心,但也可见他体恤百姓之良苦用心。

违法必究,执法如山

在包拯的《上殿札子》中,他的法制观已经昭然。他说:“臣闻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他言必行,行必果,确能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包拯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罪犯,早在他当官之初便见端倪,并载于史册。他在办案中注重调查研究,善于逻辑推理,为民昭雪冤案。《宋史》中留下有关审牛舌案的精彩记录。那时,政府规定私宰耕牛是犯法的。一天,有农妇到天长县衙门告状,说自己的牛舌被人割去了。包拯眉毛一皱,计上心来,便和颜悦色地对告状的人说:“你回去把牛杀了卖。”不久,又有人告到衙门,说农妇私杀耕牛。包拯微微一笑,突然大喝一声:“明明是你割了牛的舌头,为何反来诬告!”割牛舌的贼大吃一惊,哑口无言,只好低头认罪。事情很清楚,割牛舌者意在坑人,包拯料事如神,将计就计诱其上钩,从而一举擒获罪犯。

后来,宋仁宗调任包拯为开封府尹。开封是达官显贵聚居之京都,社会情况十分复杂,仗势欺人、倚权犯命、践踏法制、为非作歹者屡见不鲜。包拯任知府后,狠抓社会治安,雷厉风行。他废除旧制、大开知府衙门,允许人们从正门入,申诉冤曲,“吏不敢欺”,从而革除了小吏瞒上欺下、敲诈勒索的弊病。他敢于碰硬,纵然是朝廷显贵也违法必究。那一年,惠河发大水,危及京师,经调查是因为惠河景色秀丽,多年来豪门大族依水占河,竞相修筑亭台楼阁,乃至河道阻塞不通。于是,包拯下令全部拆除违章建筑,一些权臣持地契相威胁,包拯派人重新丈量土地,揭穿了他们私改地契、增加步数的丑行,据实向皇帝奏报,迫使仁宗依奏。

由于包拯执法如山,开封大治,“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但普通老百姓却倍加敬仰他。史书说:“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们把他与阎罗并列,是赞扬他的铁面无私的精神。

包拯为官30余年,64岁而卒。由于他“性峭直”、嫉恶如仇、不徇私情,不肯迁就,也得罪了不少人,史书说他“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故人、宗党皆绝之”。包拯为官一生,一世清贫,衣食简单朴素,始终“如布衣时”。生前,他告诫子孙:后世有做官的,若贪赃枉法,不准放回老家,死后不准葬于祖坟,不听从我的告诫,就不是我的子孙。希望把我的训示刻在碑上,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

包拯在北宋的历史地位不算很高,历史影响不算很大,但他却历来被视为清官的典型。他的廉洁奉公、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执法持平的品格被广为称颂,特别是经过后世戏剧、话本、间回小说的极尽渲染,使包公竟成为一位敢打龙袍、敢铡皇亲、日断阳、夜断阴的传奇人物了。

刚正不阿“海青天”

——海瑞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省琼山县)人。生于1514年,1587年病殁。他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清官,一生刚正不阿,不避权贵,犯颜直谏,两袖清风,人称“海青天”。

抗权贵,正气凛然

海瑞因从小丧父,家境贫寒,直至36岁才得参加乡试,成为举人。其后接受“听选”,任南平教谕,主持学宫工作。他为人正直,不奉承、不迁就。主管上司御史临宫视察,左右皆屈膝,他却长揖而不拜。海瑞说:“此堂,师生教士地,不当屈。”不久,调淳安任知县,依然粗衣淡饭,连母亲做寿,也只是买肉两斤。他在淳安,关心百姓疾苦,减免赋税,救济钱粮,平反冤狱,做了不少好事,把一个贫穷的小县治理得秩序井然,淳安父老纷纷称他为“海青天”。

在淳安任职时,海瑞办的两件事尤为百姓颂扬。总督胡宗宪是个权势很大、灸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儿子仗势欺人、作威作福到处敲榨勒索。一天路过淳安,认为驿吏怠慢,对他招待不周,便借机发作,指使手下人把驿吏倒挂着殴打。此事报到海瑞那儿,海瑞故意揣摩片刻,便高声吼叫道:胡总督早就宣布,家眷经过的地方不许铺张,今天这个人随身带了许多珍宝,肯定是个冒版货。喝令衙役把他的东西没收充库,并火速驰报胡总督。胡宗宪闻报,如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顺水推舟,不与海瑞为难。

另一件事是智斗鄢懋卿。该人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的心腹、持有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的都御史。他奉帝命出都巡视,带着家眷沿途纳贿、气焰熏天,那车马仪仗的排场十分煊赫,所到之处,地方官无不恭迎,山珍海味招待自不必说,偏又装上廉洁的假面具,大言不惭地宣布:“我一贯喜欢简朴,反对奉迎,所到之处的食宿,不可铺张浪费。”他收受到的礼品,已达20大船之多。此次鄢懋卿路过淳安,大家深为忧虑,有人劝海瑞通融一下,以免大祸临头。但海瑞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硬是不肯屈服,不愿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讨好上司。他采取以其人之矛攻其人之盾的办法,派人给鄢懋卿送上一封信。信上的大意是:听说都御使吩咐沿途招待要简朴,我很高兴;又听说沿途接待十分奢侈,与您的吩咐完全不一样,令人忧虑。照你的吩咐办,怕怠慢您;铺张浪费招待您,肯定要花很多钱,淳安县小民穷,实在拿不出,您看怎么办?言事不卑不亢、软中带硬,把难题交给鄢懋卿自己去解答。鄢晓得海瑞刚正廉洁,一时也抓不住他的把柄,怕到淳安自讨没趣,只好强按怒火、改道而去。

冒死上疏,直言皇帝错误

明世宗嘉靖帝在位45年,即位之初倒也办了几件正事,朝政为之一新。那知过了几年,便日益昏馈,崇拜仙道,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竟至20年不上朝。一些正直的大臣如杨最、杨爵看不过去,上书提出批评,但忠言逆耳,触怒了皇帝,遭到杀害。一些投机钻营、招摇撞骗的道士和居心叵测、推波助澜的佞臣,反而得到重赏和升迁。海瑞愤怒极了,为了不使大明江山毁于一旦,决定冒死上疏。他用30两纹银买了一口棺材,准备好后事,与妻子诀别,毅然上朝。

那一天,金銮殿钟鼓齐鸣,热闹非凡,嘉靖帝高坐在龙椅上等待百官朝拜。只见文武百官依次排列,三呼“万岁”之后纷纷呈献贺词,祝嘉靖帝即将成仙。身为户部主事的六品小官海瑞排列后面,生怕失去这次难逢的机会,便不顾次序朗声高呼:“臣海瑞奏”,把昏昏欲睡的皇帝惊醒了过来。海瑞庄重地递上了《治安疏》。只见奏章上列举了嘉庆皇帝20年不理政事,“法纪驰矣”,造成“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大兴土木、建宫筑室,造成“度支差求四出”等种种过失。还说“自古圣贤垂训,未闻有长生之说”,陛下误信受骗,真是大错特错,要求皇帝“幡然悔悟,日御正朝”。嘉靖帝至高无上,从未遭到如此奚落,那《治安疏》好似一盆冷水浇下,从头顶凉到脚跟,心中一团怒火直冒,不禁勃然大怒,把奏章狠狠掷在地上,咆哮说:“把海瑞抓起来,别让他跑了!”身旁的太监奏道:“此人素有疾名,听说上疏时,自料必死,已预先买下一口棺木,与妻诀别,遣散了僮仆,是不会逃走的。”嘉靖帝沉默了片刻,又把奏疏拿过来读了几遍,觉得海瑞对他是忠心的,讲的也是实话,但又拉不下面子,容不得批评,最后还是决定把海瑞投入监狱,准备处死。不久,嘉靖帝死了,海瑞获释,官复原职。三年后,任右佥都御使,应天十府巡抚。

疏白卯、抑侵田、为民作主

海瑞上疏后,朝野无人不知他的刚直,巡抚应天,属下惧他的威严,一些做过坏事的家伙乞归乡里,甚至有的豪门大族把自家的朱漆大门涂成黑色,以免醒目惹事。海瑞经常微服察访,了解民情、乡情,查访贪官污吏。他“锐意兴革”,办事雷厉风行,仅几个月功夫,他管的吴中便“大治”了。

最使关中百姓难以忘怀的是两件事:疏浚吴淞白卯河,变水患为水利;清退大地主侵占民田,抑制土地兼并。那吴淞江本是太湖水入海的主要通道,白卯河一段因长年失修,河道淤塞,堤岸亦有毁坏,影响湖水入海,致使江南过半的麦田泡在水里,灾民纷纷外逃,社会秩序混乱。刚刚走马上任的海瑞在视察灾区之后,提出了“以工代赈”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招募大量灾民参加白卯河的疏浚,动员绅士为赈灾捐钱献粮,政府把救济粮以工钱的形式发给治水的民工。计划公布后,灾民踊跃参加治水大军,逃荒在外的亦返回故里,连应天十府之外的农民也赶来了。海瑞亲临工地,督促大小官员恪尽职守,并严厉惩处了贪污钱粮的官吏。几十万民工干劲十足,仅用56天就完成了吴淞白卯河疏浚工程。

“要治吴淞江,须请海龙王”,这是江南人民对海瑞的赞誉;“万世之功被他成就了”,这是反对派对海瑞的默认。

再说第二件大事便是勒令豪强地主退还侵占农民的土地。明朝中后期,江南的土地兼并情况日益严重,大地主侵占农民的土地,却把赋税、徭役转嫁给农民,百姓苦不堪言。海瑞决心为国为民治一治侵田的歪风。退田是棘手的,要扩大影响必须拿最大的地主开刀以打开缺口。江南最大的地主要算松江华亭的退职宰相徐阶,此人家有良田40万亩,多数是从农民手中夺来的。目标选中,海瑞却为难了,因为徐阶是他的救命恩人。《治安疏》上奏后,海瑞被打入死牢,如果没有徐阶在皇帝面前苦口婆心为他说话,海瑞早已身首异处。为此,他翻来覆去,几宿没有睡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从个人恩怨中解脱出来,秉公执法。他写了《督抚条约》,叫人抄写后送交府县张贴,既是打招呼,也表明了他对退田的决心。接着,海瑞又以私人的名义给徐阶写了一封信,申明“退田”之大义,要阁老好自为之。除阶吃紧了,退出了几千亩地,并把为非作歹、侵占民田的儿子关在家里。海瑞自然不肯就此了结,再次写信给徐阶,严肃指出“须再加清理”,占田的儿子应受惩罚。面对铁面无私的海刚峰,徐阶招架不住了。于是,他的两个违法的儿子也给海瑞法办了。于是,江南占田的地主接二连三地把田退了,兼并土地之风得到平抑。

海瑞为官数十载,得罪了不少人,多次遭到弹劾,被降职。这一次巡抚江南,虽干了不少实事、好事,因有人说他坏话,8个月后被迫去位到南京任职。当地老百姓闻讯,号泣乞留,不肯离去。海瑞无法脱身,只好带一个仆人,乘夜间悄悄出城。

几年后,海瑞病逝了,留给家里的只是些破旧的东西,还抵不上一个穷苦的秀才呢!出丧那天,乡亲父老夹岸相送,白衣白帽者望不尽头,哭声不绝。

(玉宇李玉辉)

同类推荐
  • 宗庆后传奇

    宗庆后传奇

    《宗庆后传奇:平民首富的奋斗传奇》主要讲述了娃哈哈企业创始人宗庆后的创业经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宗庆后创业全过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一步步成为今天的成功人士,讲述了宗庆后在白手起家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磨难与挫折,最终走向成功的传奇经历。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黄侃、赵元任、刘师培、吴宓、刘文典、陈寅恪、钱穆。
  •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不只是简·奥斯汀:重现改变英国文学的七位传奇女作家

    你应该至少读过一部简·奥斯汀的作品,很可能也读过《简·爱》。如果你是个情绪多变的少年,可能还读过《呼啸山庄》。在《不只是简·奥斯汀》一书中,谢莉·德威斯将历史、传记及批评分析编织成一个个热情洋溢的故事,让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令人惊叹却常常被遗忘的宝贵财富重见天日。此书集中讲述了与简·奥斯汀或夏洛蒂·勃朗特等人同时代的七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平故事及其开创性成就。在这部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英国女性文学史中,作者真实细致地还原了18—19世纪女性的生活以及文学发展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她一步步逼近事实的真相:这些女性在世时都曾名声大噪——其中包括侦探小说和现代奇幻小说的开山鼻祖——为何社会竟会将她们遗忘?
  • 岁月回望

    岁月回望

    此书为作者自传,是作者对自己人生七十载的回顾,从混沌初开的童年到花样年华中的逆境与挣扎,从立志读书的砥砺青春到兢兢业业的从教生涯,从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到幸福充实的夕阳余晖。作者用她精炼、感人的笔触诉说着她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每一重要的角色。
  • 世界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世界十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1844年,16岁的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转入法律系。在大学期间他成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信徒。19岁时辍学回庄园进行农事改革,力图改善农民的贫困生活。
热门推荐
  • 若木呈情

    若木呈情

    徐若木身处书香世家,哥哥徐若玺是理科大神,而她偏爱古文史书。二人从小泡在图书馆。一个整日查资料写题,一个一头栽进古文的海洋。徐若木十六岁时,在一次与同学出去登山的途中不幸掉落山谷,意外穿越进异世界,被世外高人救下。在谷中拜世外高人为师,学得一身武艺,两年后师父终于放她出谷。于是在异世界无聊的她,女扮男装,救下了西洋公主,带着西洋公主游山玩水无意撩到了武林盟主千金,被这位千金大小姐一脚踹飞竟刚好捡到江南富商女儿的绣球,推辞之下逃去京城顺便去考了一下科考,被皇帝看中竟打算招为驸马。若木表示,早知道不出门了……
  • 平凡武帝

    平凡武帝

    修炼武道,参悟规则,成就武帝霸业,开创帝国盛事这是每一个武者的理想。可,穷文富武,没有财力支撑,如何成就无上武帝?财富、资质、机缘、缺一不可!可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决心。平凡少年,用大毅力、大恒心、大决心,打破桎梏,成就伟业,传奇一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游次元

    圣游次元

    神秘圣族少年身怀系统,穿梭与各个二次元世界之中,经过血与雨的磨练,踏上了穿越旅游的道路
  • 黄金海岸

    黄金海岸

    这是我第一部上传的作品,一点尝试,小学生作品,一部大杂烩小说,里面神马都有,不知道怎么定义,暗藏网游元素,借用了很多DND的风格,当然西方魔幻题材是主要的,有点类似于罗德斯岛和亚尔斯兰,还有指环王……别喷,当然没法跟那些神作相比了,我有自知之明。总之有兴趣的就看看吧,非常欢迎提意见……
  • 冲天啖魔

    冲天啖魔

    重生后踏上啖神之道未来猴子派来的帮手冲破时间时空的束缚踏上成神成魔之路交流群:455541549,希望读者大大们进群给我好的建议
  • 娇俏蜀女

    娇俏蜀女

    她,本是麻辣女王!吃货一枚,偶有异梦,时常呆傻。机缘巧合,她初临异世,忐忑不安尚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只得疯癫前行。懒散途中与他(她)缘聚。从此,今人古游潇洒行,蜀女娇俏欢乐多,斗智斗勇女儿心坚,兵来将挡水发土掩。没成想小国进贡竹马来,和亲公主抢郎君,当她终于找到组织却被迫离心,她,又该何去何从?
  • 栖身星河江野入眠

    栖身星河江野入眠

    故事的开始是阮眠眠在十字街头对一个背着吉他的清冷少年一见钟情。后来呀,这位满身戾气的少年拿起吉他,为了他的小姑娘编奏了一曲《星河》。阮眠眠说:“喜欢上一个人,好看就够了呀。”喜欢仅仅是因为美色,可爱不是:阮眠眠看见过打架时满身戾气的顾江野;看见过发高烧时像个小孩的顾江野;看见过在夜里失落的顾江野;看见过因为别的男生多看了她一眼就吃醋的顾江野......阮眠眠:“他在我眼里慢慢的变成了个小孩,我才知道,他也是需要被爱的。”顾江野:“阮眠眠,你只能贪图我的美色,别人,不行。”顾江野:“阮眠眠,你人这么可爱,名字也这么可爱,以后,请拜托一定要出现在我的结婚证上。”如果说顾江野是黑夜,那阮眠眠就是他的月亮,是他孤寂时的浪漫,是他温柔的救赎。他们只不过在自己十七八岁的年纪,遇见了喜欢的人。然后在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里,跌跌撞撞学会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