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8500000017

第17章 有效性宣称与三种存有学的范畴(3)

这里还有另一个细微的观念:我所提到的各种感官以及“感觉物件”对此客观范畴而言并非那么重要。事实上,“感官”并不是客观领域的中心概念,只有“多元进路”才是。在西方文化中,“多元进路”愈来愈被理解为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相互结合的概念;但在其他文化之中则不必然如此。西方人对于行动者(可通过感官观察)与当事者的主观状态(无法借助感官观察)之间的区分所采取的看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文化。如果在一个不同的文化团体之中有一种共识,认为某些行为模式意味着“疯了”,而且这些行为模式乃是可以接受多元进路的检证,那么“他疯了”这样一句话,对于该团体中的成员而言,就算是一个客观范畴的陈述。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那些结合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文化,仍然使用了多元进路的范畴;且在日常生活大量的沟通中预设了客观领域的存在。在我们举的例子里,“发疯”乃是该文化中一个指涉客观参照状态的用语。由于缺乏足够的空间,由此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将不在此多作论述。

2.此刻有三个男人与五个女人在走廊。

这个陈述可能会令许多人这么想:“喔,他想要骗我们!谁知道他们其中是不是有人经过变性?”变性这回事现在谁都知道。我们都很习惯下面这一类说法:“有个人看起来可能像个女生,即使没穿衣服也是如此;但事实上他是个男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并不会感到太大的困扰,而无法理解。不过,生活在20世纪初或更早以前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容易理解这一类事情了。

我把这一个陈述放进来的原因,是为了要举例更进一步说明客观领域的有效性宣称是如何地依赖于共享的文化用语与定义;并再一次地显示,在客观领域里的各种声明之中,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陈述(2)说明了即使在单一文化之内,不同的社会脉络也可能对于“同一个”客体有不同的描述。

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通常可以很轻易地判断一个新认识的人是男或女。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无法判断另一个人的性别,则通常会有不舒服的感受。无法“知道”另一个人的性别,将使我们难以理解她/他试图对我们表达什么,也难以决定要如何来回应她/他。

随着遗传学理论与整形医学、生化科技的进步,及其带来的关于变换性别的可能性,所谓的男性与女性的定义也面临转变。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委员会现在改用染色体技术来决定运动员的“真正性别”。一个在杂货店中与你聊天的女性,可能被奥运委员会认定为男性。

要记住,追问何种了解性别的看法才是“正确的”,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在多数的社会脉络里,染色体技术对性别判断的有效性来说,是一点也派不上用场的。不管其染色体为何,就性别是如何在互动中建构起来的问题而言,一个社会研究者总是能够找出一个社会中对于性别定义的客观协议。此研究者有兴趣的,将是研究的群体里人们客观参照的性别宣称,此一宣称是取得群体内的共识而形成的,与染色体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此,在某种意义下,性别是具有“多元实在”特征的范畴。在某些情境下,某一种性别的定义较为流行;而在另一些不同的情境下,则是他种定义占上风。因此,同一个人可能在某种情境下被认为是男性,在另一情境中则被视为女性,甚至将之视为“双性”也完全可能,这要视其所依据的脉络为何而定。看起来,似乎是文化及论述建构了客观领域。

多元实在?(选读)

有些作者使用了比性别更多、更极端的例子来论证“多元实在”的存在,亦即多元的客观实在的意思。长久以来,人们都相信———即使很明显的是错误的,被使用英语者简单地归类为“雪”(snow)的此一知觉现象,在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则是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语汇来加以说明。最近我读到,爱斯基摩语中用来说明“雪”这件事的其实只有两三个语汇;但是,让我们姑且抱着这一个迷思,对这个一般的观点好好作一番说明。如果,爱斯基摩有着这么多关于“雪”的不同语汇,是不是他们所感觉到的“雪”也与我们有所不同?

依据BenjaminWhorf的研究中的描述,Navaho人(现住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的语言所深刻嵌入的时间观念,与西方的欧洲语言大不相同。那么Navaho人是否经验到不同的时间?语言究竟是建构了世界,或者仅仅是诠释世界,又或者是直接代表世界?

就我们的目的而言,以上延伸出的问题也许可以就此搁置;这么做将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理论或是研究的方法论。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某些共同的真理宣称与参照的形式如何作为客观领域的前提。当这些前提预设了之后,多元进路的原则以及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区分就免不了会发生作用。当一个社会研究者遇到某一种情境,其中的人们———例如爱斯基摩人、Navaho人、奥运委员会或者杂货店的店员,所描述或参照的实在与研究者所习惯的完全不同,此时就必须将之当作一个有趣的新发现,特别加以注意。在其中宣称被提出的方式,以及所涉及的相关辞汇或是程序,都应该被研究以获得了解。这一类的发现在田野研究工作中并非罕见,并且可以简单地将之形容为“多元实在”的发现,亦即不同文化团体所经验到的多元客观领域。

然而,在上述提到的每一个例子之中,可以看出研究者所提出的多元实在,其实乃是指涉着一个新的、单一的客观领域。关于性别的例子,只有在我们考虑“同一个人”在某一脉络下被定义为男性、在另一脉络下为女性时才能作出“多元实在”的理解。一个参照不同脉络情境的结构,使得“同一个人”得以被建构出不同的性别,如此一来,一个实体(entity)才能在两个被描述的“实在”(reality)之间维持其自身的同一性(identity)。性别因此不再与实体的本质特征(essentialfeature)有关,而只是其诸多性质(quality)当中的一种。

同样地,前述的爱斯基摩语的例子也必须通过以下的假设才能理解:“同一事物”乃是被不同的语言以及/或者不同的解释分割成不同的范围。就“雪”这件事而言,若要在英语与爱斯基摩语的对比之间传达普遍性的概念,在本质上必须预设某个客观实体的范围为“相同的”,即使是以不同的方式予以解释及分类。对使用英语的人来说,必须将爱斯基摩语理解为对“雪的各种样貌”各有其不同的命名(例如:硬的雪、蓬松的雪、结冰的雪、干雪、湿雪等),而英语则是将各种样貌的雪取了同一个名称。

因此,通过表象与实在的区分,“多元实在”的概念(特别是关于客观领域的实体)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当每一次有人将一个建构客观性的系统转换至另一个系统时,或甚至只是提供两系统相异之处的概念时,所参照的其实是一个作为两个系统共同基础的新客观实体。新的性质会从预设的客观实体的本质之中不断分离出来。当对于多元客观实在进行描述时,参照一个单一的客观实体乃是必须的。因而对于多元实在的描述,乃是通过对于同一真实的不同诠释,所作的诸多不同表象的性质描述。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个延伸的、由全世界各种文化同时参与的、关于客观实在之特征的争论。这样的争论终究会得出共同的一套所有文化尽皆同意的客体的语汇。那么,我们所建构出的全世界共同符号系统与客观的实在之间,是否就有了完美的对应呢?答案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科学基本上是试图借助创造出一种特化的语言来完成此一事业,而世上每一个文化团体中都有部分人共同使用这些科学语言。但是,科学的语言仍旧是一种文化的语言:未来的科学文化仍然很可能(实际上,可能性非常大)抛弃现有的东西,而发明新的、具有更强大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系。客体的符号系统所具有的不可靠性特征是无法去除的。

极端相对论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我们用尽一切努力以求相互沟通的、具有多元进路的特征的客观实体,其中的所谓“同一实在”,实际上除了“流变”(flux)之外别无他物。所谓的客观实体本身是没有任何本质性的形式与实质,即使在其上创造了一个符号系统亦仍旧是空无一物。

但或许有人会质疑“没有形式的流变”的概念。客观的真实看来似乎的确会“驳斥”人类的行动与思想,不只是因为人类创造出的一些表征系统,确实可以表达这个多元进路的世界。更进一步地,所谓的“流变”的概念,在根本上即是有赖于共有的知觉经验。“流变”是一个带着“朦胧”与“迷雾”,以及其他共有的心理现象之隐喻概念,通常被当作一个存有学的概念来使用,用以表述一个独立于人类的经验与知识之外,而且本质上“不具形式”且“没有形体”的实在。在哲学上,“流变”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且被大多数批判理论家所排拒。

3.你隔壁的邻居喜欢你。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一个陈述并不那么能够确切了解,至少不像房间里有几张椅子那么清楚。一些小说或电影情节经常是依据社会上常见的欺骗现象:虚情假意的情人让另一半(受害者)深信两人之间的爱情是永恒不朽的,只为了在婚礼后卷款远走高飞;双面间谍欺骗同伴,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忠贞而不疑,只为了将新式武器系统的蓝图交到敌人的手里。

陈述(3)带来的可能就是类似的欺骗。“喜欢”某人的心境并非一种客观参照的现象,也不具有多元进路的特征。如果你要为此声明提出辩护,以反驳其他人的相反宣称,你能做的只是指出你的邻居向你表示的一些前后一致的、可以客观地观察到的行为模式,而这些行为模式必须是在文化上被认定为“喜欢某人”的意思。然而,你的反对者可能在原则上同意你的邻居的确是相当前后一致地表现出你指出的那些行为模式,也同意这些行为模式的确在一般意义上意味着“喜欢某人”,但他仍然可以用以下这句话来驳斥你:“可是,我相信你的邻居仅仅只是假装出这些行为而已。”

“喜欢某人”无法被化约成可以客观观察,而且在特定文化中被认为是意味着某种意义的行为。“喜欢的心境”之存在与“几张椅子”的存在是大不相同的。后者的存在具有多元进路的结构特征;而前者的构成原则却是大不相同的:不论对于“喜欢”的含义之共识有多么牢靠,重复的观察仍然不能完全地解答你的邻居是否喜欢你的问题。

第二种存有学的范畴:主观性

日常生活以及研究计划中,经常会有许多关于情绪、需求、意向、知觉程度等的状态,而外界的观察者对这些状态是无法直接接触的。对上述各项目的的理解,乃是基于一个存有学范畴的背景,而此范畴是以个人独有进路(Privilegedaccess)而非多元进路为特征。对于我的主观领域而言,我拥有只属于我个人的独有进路,可以选择对他人揭露或隐藏这个领域。甚至当我在揭露自己的主观状态时,其他人若是想知道我的真实感受,就必须假定我是诚实的。

揭露的动作本身并非主观状态的显露,而是主观状态的一种再现(rePresentation)。所有的行动者,对于自己独有的领域之隐藏或显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那么,“把自己全部豁出去”这个人人都有的经验,指的又是什么呢?比方说,在来不及阻止自己时就已经脱口而出,揭露了自己的一些心理状态;或是,千方百计想要掩饰紧张,但是发抖的手指与声音却已经泄了底。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独有进路之基本结构依旧发生作用。不论你的解释听起来如何难以令人相信,你总是可以选择不承认手指发抖可能代表着什么意义,或是干脆提出不同的解释:“真是抱歉,我的手指看来抖个不停,我只要一喝咖啡就会这样。”即便是他人坚称,你的手指发抖所泄漏的正是你所要隐瞒的事项,此宣称的结构仍然不变:“紧张”与其他主观参照的事项,及我们用来指称(indicate)这些事项的外显行为,终究是不一样的。这些被我们用来指称某些主观事项的行为,乃是对多元进路开放的客观参照事件;而其所指称的主观状态则必须通过推论,在本质上,主观状态并非可以直接知觉到的。

自我认知与表现之间的区别

再一次地,你将会注意到“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在主观范畴发生作用;但这与客观范畴“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实在”指的是一个人真正的感觉、需求与意向,这些并非是向多元进路开放的客体。而“表象”在此亦有不同的理解。其涵义并非某种类似“感官印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原则上在行动者掌控之下的符号活动。此主观范畴的“实在”与“表象”两者之间的差异,以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与其外显行为表现之间的区分来表达,或许能更清楚一些(这里对Habermas的看法作了一些更动的诠释,请见McCarthy1978)。

对于客观参照的宣称所发生的争论,争辩的结构就在于区分“表象”与“实在”之间的差异。这种区分可以通过要求他人重复观察,或是再次检视所使用的物件词汇与衡量程序,从而加以论断。如果这些努力都没能有效化解纷争,那么就必须诉诸第三者,以支持自己的看法。如果第三者支持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下结论宣称,持反对意见的那一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经验到了“错误的表象”。

至于对主观参照的宣称所发生的争论,最终还是以“对自我的理解”与“表现”之间的区分为结构。其核心的有效性宣称所关注的是“我的世界”、“她的世界”或“你的世界”,而不是“这个共同的世界”。因此,只有自我陈述(self-rePort)才能够确实触及任何对于主观参照宣称的有效性证成。自我陈述是否有效所依赖的是诚实,而诚实与否则只有个人才能够加以掌握。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互动时,对于自己的主观状态所做的各种指涉,基本上乃是始终伴随着此一宣称:他们是诚实的。但是当陈述指涉的内容是关于其他人的主观状态时,这些陈述说到底其实就是宣称:“其他人”如果是诚实的,便会认可陈述者对于他们主观状态所做的陈述是确实的。

主观性范畴之定义:“我的”、“她的”、“你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艺术技巧展开论述。阐述了教师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等全面素质能力。
  • 胡华文集(第六卷)

    胡华文集(第六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6卷,收录了胡华生前的书信、笔记、自述性文字等,反映了胡华作为一名学者,其对待治学和生活的严谨态度,全面展开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及对于人生、治学的看法。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青云阁

    重生之青云阁

    种花家的一名微电子工程师却因为意外来到一个修真世界。且看工业与修真的碰撞。
  •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这本《生存道》是《星云大师谈幸福》和《星云大师谈智慧》的合集。涉及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如何智慧的生活,如何最有效的获取幸福,娓娓道出最返璞归真的生活大智慧,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俊凯我讨厌你

    王俊凯我讨厌你

    王俊凯单人的。。。。。。。。。。。。。。。。。。。。。。
  • 都市驭兽师

    都市驭兽师

    蛮荒大陆驭兽宗的天才驭兽宗师,不小心撞破宗主夫人奸情,被害后穿越到了现代,且看他如何凭借上一世的驭兽本领,玩转现代大都市!驭兽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蠃鳞毛羽昆,统统能驾驭,什么‘母老虎’,‘母狮子’,‘胭脂马’都能骑,‘母暴龙’‘母夜叉’之类的,可是可以骑,不过王二帅也是有品味的……
  • 蛮荒猎妖师

    蛮荒猎妖师

    真开局一把“打野刀”!莽出一片天!蛮荒大陆的精彩由牧野见证,不管是无脑的野兽还是残忍的蛮兽或者是诡异的妖灵,全都是我“猎神”之路的踏脚石!东荒的雪,南荒的林,西荒的原野,北荒的沙。一路行来风景依旧,难敌血染残阳!-------------------------------------------------------------------------PS:轻松向生存探险文,喜欢的可以先加个书架养养看。
  • 何事天涯

    何事天涯

    曾经有一个世界叫做天屿,在这个时代里出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和修仙游侠,恩爱情仇挥指间!
  • 他超级会撒娇

    他超级会撒娇

    文案母亲总让我拜佛说是能增加鸿福我也听之从之可不见半分效果……原来我求来的幸运都用在了遇见你这件事上――盛荣
  • 重生之梦蝶归周

    重生之梦蝶归周

    艾莉遭遇职场潜规则,又被鬼差错勾了魂魄,一番奇遇借尸还魂,却回到了架空时空的周朝,豪门争宠,王公贵胄,上演一幕一幕惊险、刺激、温馨、浪漫的穿越大戏……
  • 穿成霸总的小逃妻

    穿成霸总的小逃妻

    逃?我又不是女主我为什么要逃?一位幸运的沙雕网友林瑜晚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穿了一本脑残狗血小说里,吐槽着这小白花女主的玛丽苏性格的同时,鱼丸紧紧抱住了全城最粗的大腿也就是男主,跑啥呀,跟着霸总有肉吃啊!【文风轻松可爱无虐+娱乐圈设定+沙雕女主每天都想着么么么男主+双向宠爱】(作者随便写着玩的不会收费,如果喜欢也可以收藏下来)一只需要呵护的新人作者在线求评论求评分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