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4500000048

第48章 西汉各家传播思想和史学的传播(6)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官,不以国,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这段话指出古人命名都有所依托,但是由于周代有着传统的名讳制,所以往往越是用伟大的事物来命名,越容易因名讳而被废弃。一般老百姓如此,君王的儿子更如此,取的名大,可能影响国家的体制。例如晋僖侯名司徒,继位后为避讳把官职“司徒”改成了“中军”;宋武公名司空,因避讳只好把官职“司空”改成了“司城”。

(二)关于军事旗鼓的传播思想

《庄公十年》齐鲁长勺大战,曹刿在战场上向鲁庄公论述军事传播中战鼓的功用,他要求军队在敌方战鼓敲响三次的时候才进行回击,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大获全胜。曹刿这样解释: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战鼓,是军事指挥的传播信号;车辙和军旗,是军事行动的传播信息。曹刿通过鼓声三传、车辙混乱和军旗披靡等军事传播的征兆,获得军事信息,判定敌人的军心已动摇,兵力已疲惫,于是指挥军队出击,取得了成功。

(三)关于史书记事的传播思想

史书记录的是当代的事情,但它是留给后人看的,供后人参考借鉴用的,因此史书记事一要求真实,二要求重大。《春秋经》记:鲁桓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诸侯的社祭一般不写进史书,但齐国借社祭来聚集军队,搞军事演习,而鲁桓公还出席观看,很反常。左丘明认为这一事件不符合礼仪,所以史书特地记录下来。由此《左传》进行分析并借曹刿之口发表议论:

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礼”是用来统一民众的,“会”是推动上下团结和规定贡赋多少的。诸侯有王事,君王巡省四方,以及举行重大的祭祀或朝会,不是不能进行。但是君王的言行一定要记录在史书上;写下来的事如果不符合礼仪法则,那么后代看了会怎么想呢?所以在《春秋经》里,有的小事要忽略不书,有的史事要避讳省写,有的大事要掩恶扬善,字句斟酌非常讲究。如隐公三年《经》:“三月,庚戌,天王崩。夏四月,辛卯,君氏卒。”《左传》指出:“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袝于姑。

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周天子平王死后三天报丧,所以史书上记录了报丧的日子。而鲁隐公的母亲声子死了,因为她不是正妻,死后没有按照君王母亲的礼仪安葬,所以史书里不称“薨”,不称“夫人”,也不提“葬”。此类例子可见《春秋》对什么“书”什么“不书”,以及“如何书”,都有严格的传播规则。而且用字非常讲究,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

(四)关于“文以足言”的传播思想

晋公子重耳出亡期间,介子推随行有功。晋文公欲赏赐随亡人员,介子推拒绝受赏。《左传·闵公二十四年》有他与母亲的一段对话,他母亲劝他去领赏,即使不领赏也要让晋文公知道自己的想法,介子推回答说: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介子推认为,言语是立身的表现,既然自己不想做官,那么就不用多说了。关于言语传播的作用,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也有反映。那年冬,郑国子产向晋国奉献战利品时,晋人责问他为什么要侵犯陈国这样的小国家,指责他为什么穿着军装来拜见,子产一一回答,应对如流。晋人还想为难子产,赵文子说:“其辞顺,犯顺不祥。”于是接受了子产的献礼。孔子对此引用《志》书上的话有一番评述: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言语是用来表达心志的,而文采是用来充实言语的。如果不说话,谁能知道你的心志呢?如果说话没有文采,那么行事也就不会影响深远。这里阐述了心志与言、行的关系:心里想的要说出来,说出来别人才知道;不仅要会说,还要说得有文采;言语有文采,行动有规范,才能产生久远的作用。

(五)关于“言信有征”的传播思想

昭公八年春,晋国传言魏榆城的石头在说话,晋侯不信,问师旷。师旷说:“石头是不会说话的,也许是有所寓意。老百姓传言一多,走了样了。”师旷乘机讽喻正在大兴土木修筑宫殿的晋侯说:

作事不时,怨渎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渎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叔向听了师旷的话,有所感慨地说: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谗而无征,故怨咎及之。《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巧,巧言如流,俾躬处休。”其是之谓乎?指出民怨传言来自于管理者的恶行。这里从传播角度告诫说:君子说话必须真实,要令人可信,而且付诸行动,才可以避免招致民怨;小人言语不谨慎,说话不算数,所以常招来民怨和灾祸。正如《诗经·小雅》的诗句所言,可悲的不是不会说话,可悲的是言语出自口舌而非内心,反而累及自身;值得嘉美的是不仅能说出好道理,而且善于表述如水之转流,给自身也会带来美好。这充分说明口语媒介的传播在内容真实、言语技巧方面的重要性。

(六)关于令名令德的传播思想

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常以聘礼往来,以表示友好。当时中原强大的晋国由范宣子主政,他不是把聘礼看作是国家间友好交往的象征,而是十分看重各国使者聘礼的多少。叔孙豹和子产因此批评了他。叔孙豹说: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副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子产说: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自实生我”,而谓子“子凌我以生”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叔孙强调说:名声是道德的载体,美好的品德随着美好的名声一起传播,国家才能稳定巩固。名声、品德和行为三者的关系是,思想立德第一,行动立功其次,口舌立言第三。因此,提出不要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重利轻名贱德,最后将把自己毁灭掉。子产指出,美德来自宽大的胸怀,美名来自美德,美德靠美名得以传播。他进一步以象为例,指出象所以灭种,因为象牙太贵重了;人们看重象牙,使得它难逃杀身之祸。从而暗示注重物质利益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轻则亡身,重则亡国。

(七)关于“学而后入政”的传播思想

关于权力传播,《左传·襄公三十年》有一个生动的事例,讲郑国大夫子皮想让自己的儿子尹何去做官,征求子产的意见。子皮说:“我很爱我的儿子,他不会背叛我,所以我想让他去管一个县,一边做官一边学习。”子产反对说,别人爱自己的子女就给他实际利益,哪有像你这样把权力交给他的?政治这东西,就像一把刀,弄不好会伤害了自己。接着,子产用生动的比喻指出,学习织锦,可以一边学一边织,而政治不同,它是一种权力传播,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安危。这好比打猎,从来没有受过骑马射箭训练的人去打猎,心里充满害怕,哪能有所收获。他说: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瑕思获?

子产反对把“权力”随意地交给没有政治经验的人,认为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缺的过程,必须先学习,后从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八)关于言行规范的传播思想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赵简子向子产请教什么叫“礼”,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他认为礼仪就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有序行为,天地的规律,人们都要遵守它;遵守了它,那么天就明朗,大地的特性就得到发挥。接着他指出:人的天性有喜怒哀乐,喜怒哀乐一定要有所表现,它是人们对事物好恶感情的发泄。“礼”就是要对人们的这种感情加以合理的制约,既要使之符合人的天性,又要使之符合社会的规范。他说:

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

《左传·隐公三年》中就“礼”在伦理关系上的表现也有阐述。卫庄公宠妃厉妫的儿子州吁好勇斗狠,但庄公不加谴责,石碏进谏说:

臣闻爱子,教子以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无乃不可乎?

石碏认为对子女必须进行教育,不能无原则地宠爱,提出伦理秩序和精神道义的“六逆六顺”。前“六逆”指出了社会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的基本矛盾: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挑拨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小国加兵大国、淫乐毁坏道义等反秩序的行为;后“六顺”指出了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三伦”关系,以及应该做到的道德规范。

三、最早的国别史——《国语》的传播思想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谁,历史上多有争议,但无结论。《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都记载《国语》为21卷,按国别分,有《周语》3卷、《鲁语》2卷、《齐语》1卷、《晋语》9卷、《郑语》1卷、《楚语》2卷、《吴语》1卷、《越语》2卷。它开创了以国分类的国别史体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陈寿的《三国志》、常璩的《华阳国志》、崔鸿的《十六干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等,都是《国语》体例的发展。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记载重大的历史事件、塑造不同的历史人物。内容包括内政、外交、战争、谋略,以及社会上的人心向背等。由于《国语》善于记录一些历史人物的精彩的言论,用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故而触及传播范畴的内容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

(一)重视民众舆论和开放言禁的传播思想

周厉王暴虐,国内百姓纷纷抱怨,厉王派了个卫国的巫师来监听百姓的怨言,如有背后指责的,就杀掉。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周厉王以为这样已经消除了百姓的怨言。邵公说: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邵公用河川作比喻,指出对待民众的怨言,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开放言禁,舆论自由,才是真正有效的治国之策。又周景王愕然十三年,景王要铸一口大钟,不顾单穆公的反对,仍然坚持。大钟造好了,景王听着洪亮的钟声很得意,州鸠站在单穆公一边进行劝谏:

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他指出,民众一致认为好的,很少有不成功的;民众一致认为不好的,很少有不被废弃的。所以谚语说:“万众一心,坚固如城;众口一词,化铁铄金。”实际上提出了“民意”和“民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强调了舆论对政治成败的影响力。

晋惠公昏庸无道,民间出现了讽喻的歌谣。后来,奸臣死的死、祸的祸,晋惠公也在韩国丧命。郭偃说:

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他从民谣和晋惠公的结局发出感叹:民众舆论是国家灾祸和幸福的关键。因此君子要重视民众舆论而后有所行动,要监督和警戒民众舆论而后有所谋划,谋划必须适度而后采取措施,这样就没有不成功的。充分说明民众舆论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重视教育功能和因材施教的传播思想。

《国语·晋语》记载:

文公学读书于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闻则多矣。”对曰:“然而多闻以待能者,不犹愈也?”

胡为文,益其质。故人生而学,非学不入。……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御浦而后大。

晋文公读书,学了几天,以为自己不出门,什么都懂了。老师告诉他:“如果满足于书本的知识,那就错了!”后来晋文公问胥臣,说一个有8种生理缺陷的残疾人,能不能教育他。胥臣说:我没有能力教他。教育使人的本质增加文采,所以每个人生来都要接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行。但是像那种有生理残疾的人,必须进行特殊教育,例如耳聋的让他学哑语,体弱的让他学体育,根据他的体能素质进行合适的教育,就像山泉有它的源头,疏通河道就能使它洪大。

楚庄王想教育他的儿子箴为善,叫士亹做老师,士亹说:

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将至;若不欲善,善则不用.故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观,汤有太甲,文王有管、蔡。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士亹认为为善首先要太子自己从内心有所追求,否则别人是说不进去的。指出了教育只能通过学生的内因的动力才发挥作用,教育不是万能的。楚庄王又去请教申叔时,申叔时说: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则明施舍以导之忠,明久长以导之信,明度量以导之义,明等级以导之礼,明恭俭以导之孝,明敬戒以导之事,明慈爱以导之仁,明昭利以导之文,明除害以导之武,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导之赏,明齐肃以耀之临。若是而不济,不可为也。

同类推荐
  • 惊魂探险2

    惊魂探险2

    误入鲸鱼的嘴里还能活着出来吗,美国的死亡谷真的有进无出吗,唐古拉有什么古怪?这些海底深山的险恶是真实遭遇还只是耸人听闻呢?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电化教学的运用、积极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教育改革、多媒体技术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理性反思等。
  •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清粥草头咂咂鱼: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

    当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雅俗共赏成了一种趋势。家厨与食府,会搭起各自不同的景观。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行云流水,自在其间。江南鱼米之乡的丰饶与温润,最能显见于口腹之道。其实,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味觉能透露一种心情。本书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有口舌惜繁华的秦淮桥下水,有舌尖下的西湖,有味蕾上的芜湖,有茶意的江南,有风味里的故乡。好吃好看,给江南古意平添了一分魅力。
  •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热门推荐
  • 豪门夺爱

    豪门夺爱

    人前的她是季氏集团的总裁夫人,人后的她却只是他的一枚棋子。就算被他践踏真心,就算被他看低人格,她还是微笑着坚持留在他的身边。妯娌不和引发身世的曝光,一场车祸,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季氏因此陷入阴谋的漩涡。真相的背后,谁是谁的替身,最初的爱又将如何赎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武传奇

    仙武传奇

    你曾经意气分发,走向那不可知的远方!你曾经不顾安危,只为揭开那血腥真相!你曾经迷惑,为何世界不是想象的那样!你曾经绝望,因为看到过去先辈们疯狂的模样!然而,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觉醒的少年,踏入这个世界,一切因你而不同!
  • 重回洪荒之神剑割天

    重回洪荒之神剑割天

    他死了,死的古怪;他死了,成为了一株草,却不甘心命运的捉弄……他要化作一把剑,一柄可以刺破苍穹的利剑,将这天刺破!
  • 往事万千皆云烟

    往事万千皆云烟

    浮世万千,你我过客,爱过,恨过,痛过,你却没再来过~
  • 惑爱之吻:校草的甜心达令

    惑爱之吻:校草的甜心达令

    (推荐新书《神秘俏娇妻:纪少,别硬来》)某天,他霸道的对她说:“从今日起,你要要任我爱。”她愤怒的怒视着他,“想得美,我又不是你养的宠物。”他邪魅一笑,“但你已是我的女人。”(先虐后宠,先慢后热,超甜校园文。)
  • 报告妈咪,爹地要骗婚!

    报告妈咪,爹地要骗婚!

    陌柒柒,豪门名媛,却中了未婚夫和闺蜜的圈套,家产尽数被夺,一朝回到解放前!他,豪门总裁,有钱有权还有料。五年前的那一晚给他留下来最美好的印象,五年后,他归来,只为寻她。只是她油盐不进,他绞尽脑汁,耗尽各种办法,终于将她骗到了手!却在此时……
  • 大掌柜系统

    大掌柜系统

    李宁有个愿望,就是在全世界都开一家“风满楼”分店。PS:q裙,200391685
  • 太阳是救赎

    太阳是救赎

    我穿越了!不是可可爱爱的女主,竟然是恶毒女配!
  • 郁生有乔

    郁生有乔

    她从没想过遇见,但她遇见了她从没想过相知,但他相知了她从没想过相恋,但她相恋了————————————————某一天,小霸王郁暧把那只花心大萝卜乔旎堵在了教室角落,"喂,今天就99天了,这信是给你的,收好"说完便走,却没看见乔旎眼里的嫌恶郁暧:"诶,马上5.20了,出来啊"乔旎:"不了,我还有事"郁暧:"不来吗?这是第一次约会诶"郁暧:"他有喜欢的人了,他讨厌我,真的"说罢便忍不住当众嚎啕大哭"他讨厌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我的名字,我做错了什么"————————————————郁暧的青春在不停的追随着乔旎中度过了
  • 繁花雨录

    繁花雨录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