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07700000018

第18章 性别偏好

性别偏好在很多方面显示出来:例如在生育愿望调查中,无男孩家庭中想生男孩的占92%~94%;有男孩还想再生一男孩的占6.4%~9.6%。在超计划生育后再次妊娠的育龄妇女中,无男孩终止妊娠的孕妇比例明显低于有男孩的,说明无男孩的孕妇不愿终止妊娠。(韩晓华,45)

父母的性别偏好还表现在给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育机会上。根据全国妇女地位调查,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未能上学和继续升学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家境差、无学校可上、没考取、残疾、父母不让上和自己不想上等,其中只有父母不让上这一项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因为父母不让上而辍学的在女孩中占8.6%;在男孩中占3.0%。(陶春芳等,52)

在更想要男孩还是更想要女孩的问题上,中国人的性别偏好表现得更明显也更直接。这种观念有着城乡和地域的差异:

性别偏好程度(%)

从对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上看,城乡是一个最主要的区分因素。在城市人中,虽然丈夫当中更想要男孩的略微超过喜欢女孩的(妻子喜欢女孩的已经超过喜欢男孩的),但是认为男孩女孩无差异的人已经占到约六成。而在农村人当中,无论男女都更喜欢男孩,认为生男生女无差异的因地区而异:广东农村人的男孩偏好最严重,认为男女无差异的只占两成;陕西农村人认为男女无差异的占到三成;山东农村占到四成;上海郊区农村人观念最先进:认为生男生女无差异的反而超过城市夫妇,占到七成以上。

陕西、广东、山东、上海城乡性别偏好看法对比(%)

虽然持有“女性只有生男孩才有地位”这种传统观念的人已经占少数,但是在农村人中这种观念的保留还是大大超过了城市人——前者占三成以上,后者只占一成了。

偏爱男孩的观念在人们的生育实践中不断地被社会观念强化,最终使生男孩的冲动和欲望变成了一种社会习俗,这一冲动常常是非理性的和相当严酷的。换言之,它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人人都坚持,也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它深植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渗透在根深蒂固的社会习俗之中。一位生了男孩的城市女性说:

生个男孩,婆婆对你的态度就好得多,要是生个女孩差不少呢。实际上我喜欢姑娘,女孩爱跟妈妈唠嗑(俚语:聊天),男孩就不爱跟妈妈唠嗑。

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是我国性别比偏高的深层原因。李兵等人认为,形成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两个前提条件是:父系单性继嗣制度和女人嫁人男家的从夫而居的婚姻制度。(李兵等,2001年)

李南等人的研究发现了性别比与招赘婚姻的关系。陕西省略阳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山区县,父系家庭制度不太严格,领养和招赘婚姻都被广泛接受和实行,因此,当地男孩偏好较弱,出生性别比在低生育率下比较正常。而三原县是一个较发达的平原县,父系家庭制度很严格,大家族广泛存在并对村子的社会生活有很大影响,嫁娶婚姻占绝对主导地位,招赘婚姻非常少。因此,男孩偏好较强,出生性别比在低生育率下很高。(李南等,1999年)

奉孝刚等人在广西龙胜县的调查也印证了出生性别比与婚育习俗的关系。他们发现,在1990~1998年这9年间,该县的出生性别比为100,低于全市水平,原因是龙胜的婚育习俗是生男生女没有区别,有女无儿的家庭就招婿。(奉孝刚等,2000年)

甘肃省康乐县原是超生多生的落后地区,1985年计划生育考核中属于全省倒数第3名。经县政府大力提倡男到女家落户后,1995年考核中,该县跃居全省85个县的第45名,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指标。调查发现,男到女家的婚嫁改革可以降低出生性别比。招婿婚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而妇女地位低的地区男孩偏好强烈;妇女地位高的地区男孩偏好则比较缓和。(姚远,2000年)

除了婚后男居制和男性继嗣制,男性偏好的另一个来源是家族姓氏的传递。这种观念是中国人生育观念中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方式。很多人一定要生男孩的想法即源于此。在实行城市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有一半的城市家庭将不会再有男性后代,为此许多人是相当想不开的,因此才会有“女孩能不能传宗接代”的讨论。问题在于,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和持续增高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究竟还有什么意义。换言之,我们用不着去争辩“女孩也能传宗接代”,而是应当彻底抛弃“传宗接代”这一概念了。

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易性者说:

我从来没想过生孩子,没想过结婚。我谈过一个男朋友,订了两条协议,生出孩子来,如果是女孩可以姓他家的姓,如果是男孩,必须姓我的姓,他同意了,因为他还有两个哥哥。有个我家姓氏的后代其实没什么意义,就是为了让老家(父母)高兴,我家没有男孩。我爸觉得当爷爷更高兴,好像更亲。一个是家孙,一个是外孙。家孙是继承人,是这家的传人。因为我内心是儿子,如果有了一个孩子姓了我的姓,就等于在女性男性化这个意义上承认我是男性了。这是通过孩子的姓证明了我的社会性别。

根据心理学的分析评价,许多易性者的性别观念都相当传统、保守,甚至比心理生理一致的异性对性别气质的固守更加执著、更加激烈。上述这位女变男的易性者在心理测试中就显示出超出一般男性的高男性度,在传宗接代上面的观念也相当保守。当然,她的保守比一般男性有多一层的原因:她要孩子姓她家族的姓氏以证明她的性别为男性。这是一般男性不会有的动机。

农村人偏爱男孩除了其他原因,还有一些由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原因。一位农妇给出的理由是:

夜里浇地,十八九岁的男孩你就放心让去,要是女孩就不放心。

就连城市中也残存着很深的偏爱男孩的倾向。一位女性全家姐妹6人,她说:

可能是我妈想要小子吧,要不怎么整出这么多女儿来?

许多中国的老式家庭对于男孩的教育比对于女孩的教育更加重视,投资也更多些。一位城市退休女工说:

我奶奶说女孩认字就行了。我初中毕业后考上财会学校,可我爸说,你是老大,上班吧,我就上班了,没上成财会学校。父母对儿子比较重视,希望儿子比女儿多上点学。可他们赶上“文革”也没上好学。

在城市比较贫苦的阶层中,过去也有只供男孩上学不供女孩上学的做法。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说:

我家九个孩子中,男孩上了学,女孩没上学。没钱没条件。再说,女孩早晚是人家的人,上不上都行,当时他们就是这样的想法。

最可悲的是,重男轻女不仅是男性的观念,女性、母亲也同样重男轻女。一位出身城市贫民的中年女性说:

母亲重男轻女,说女孩就别念书了,早晚是人家的人。妈妈的房子被征地,五间房子哥哥两间半,弟弟两间半,说我们女的是别人家的人了,不给我们房子了。上学那会儿也不是供我上学,是陪我弟弟上学,他上课记不住,我帮他记住,我在教室外面拿一张破纸记,教的我都学会了,考试我都会答。小学校长看我这样就说,干脆你也上学吧。我就是这么才上的学。妈妈对我的期望就是将来找个好主儿(丈夫),别挨欺负,跟人家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其实我父亲对儿女都挺疼爱的,可母亲重男轻女厉害,说是学了半天也是人家的人。

看来,重男轻女的观念与女性婚后嫁人夫家有关,只有在婚后新居制(年轻夫妇婚后立户单住)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实践之后,男女在婚后成为谁家人的问题上才能平等,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传统父母忽视女儿教育还同女性一生的生活模式有关。如果她们不会参与社会生产劳动,也就没有必要学习这些技能,这就是传统观念轻视女性受教育权的根本原因。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说:

我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父母认为姑娘上学没用处,学点针线活,出嫁别什么都不会就行了。

城市的情况尚且如此,农村在家长的教育投资上就更加的重男轻女。一位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女性说:

小时候村里女孩都不上学。父母对我没有什么期望,他们也没文化。

一位农妇也是从小就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她说:

那时的人都重男轻女。我弟弟到上学年龄了,我也想上学,我妈说你一个女孩就甭上学了,让你弟弟上学,男孩上学将来好干大事,女的一出嫁就没什么了。

传统的角色分工是女性命运的最终决定者。一位农村女青年说:

父母当然是望子成龙。农村对男孩比对女孩偏疼得多。对我的期望无非就是找个好人家(婆家)。

有时,父母不仅不会给女儿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甚至不愿意女儿生活在自己身边。一位幼时家在农村的女性老干部说:

我根本就没在家里长大。舅舅是个私塾先生,他教了我一些知识。父亲重男轻女。他把男孩留在自己身边,把我送到姥姥家去住。他对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期望。

有的女性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自己就不去争取上学的机会了。一位中年农妇说:

父母都是农民,老吃不饱,我就退学了。劳动能挣点工分,能吃饱。我的兄弟都上初中了。我自己也不想念,孩子全都上学,家里也供不起。父母对我没有什么希望要求,能吃饱了就得了。

但是,从我的调查看,生育中的性别偏向已经有了改变,尤其是在城市人当中。其中有对生活质量的考虑和对生育痛苦的忧虑。一位城市老年女性只有两个女儿,她说:

我们一开始就想要一个得了,后来亲戚都劝我们再要一个,说一个孩子少点儿。像我们这个岁数的人差不多都是三四个孩子。其实少一个孩子,生活质量就好点。我们用避孕套,不知怎么还是怀上了。后来就说要吧。女孩也不比男孩差。我自己家就是姐妹三人,也没什么不好。我不是那种没有男孩不罢休的人。生孩子多痛苦呀。产房里骂男人的,叫唤的,跟宰猪的似的,生一个孩子见一回阎王爷!

有些人的生育观念已经相当现代,一点也不传统了,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城市。一位城市老年男性,只有一个女儿,但他一点也不在意。他说:

我没有一定要男孩的概念,传宗接代没有意义。人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不单是我这样的普通百姓,你就是个人物,也是什么都没有了。我认识一对老夫妇,为一个儿子得花30万,20万买房,10万结婚。老两口像老驴似的干一辈子,最后碰上个有孝心的儿子还好,要是儿子不孝你有什么办法?我还认识温州一个小老板,有钱,生了几个闺女了,还一定要生个儿子,他跟我说,罚款我也得生儿子,罚20万、30万也要生儿子。我就不会这样想。

在城市干部知识分子阶层,经过多年计划生育的实践,也由于思想观念的开通豁达,性别偏好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位城市知识女性说:

父母很重视教育,他们自己就是知识分子。对待儿子女儿没有区别。他们曾对我期望很高。小时候我数学竞赛得过奖,曾代表北京市的获奖者讲过话,当时父母很高兴,对我的期望也很大。

即使在当今农村,多年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习俗和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对男孩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经淡了很多,虽然其中不乏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一位农村中年男性说:

我有两个女孩,一个14岁,一个13岁,老大是我娘带大的,老二是老婆带大的。我认为两个女孩挺好的,不觉得遗憾。我也不想要男孩,我既然生了她们就得对她们负责。老二是多动症,是我最大的心事。没人说三道四,我也没什么压力。

当被问到是否村里还有性别选择性质的流产时,一位结婚不久的农村女青年说:

现在怀女孩就流(产)掉的人很少,赶上什么是什么。

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中,父母也并不是特别偏爱男孩的。这位农妇说:

兄妹八个我排行老七。我这人不爱依靠别人,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尤其在经济上。可能我经济上差点,父母对我多照顾一点。他们对我们几个孩子差不多,没重男轻女。我妈对男孩女孩一样,生孙子也高兴,生孙女也高兴。没有什么区别。

在城市中,因为各种原因,甚至出现了重女轻男的情况,其中有的仅仅出于个人喜好。一位城市女青年说:

我家对儿子女儿有一点不同。有点重女轻男。因为我爷爷喜欢女孩,我爸爸多少也有点喜欢女孩。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不过稍微娇惯了我一点。父母希望我长大了能成才,多上点学,多挣点钱,嫁个好老公。我想学什么,想要什么,他们都尽量地满足我。

有的人则是因为女儿比儿子出色才偏爱女儿的。一位城市女青年说:

我父母当时对我期望挺高的,希望我能上大学。但我高三毕业就考乘务员去了,没上大学。弟弟上了技校。我自学的大专课程。父母一开始看重弟弟,对他的学习要求挺严的。可是我弟弟特别贪玩。后来父母反而觉得我特别让他们满意。我爸对我期望更高,觉得我可能会比弟弟出色一点。

还有的人偏爱女儿是因为家里男孩多女孩少。一位城市中年女性说:

我们兄妹七个,五男二女,都是初中毕业找工作。父母对儿女没什么不同,还有点偏爱女孩,因为家里男孩多。

在只有女孩的家庭,父母对女儿的培养所投入的资源和精力就更多一些。一位农村女性说:

父母对我们的希望挺大的。从小就挺重视我们的思想和学习。有需要用来学习的就给投资,给孩子买书什么的,小时候生活不是特别好,就靠我爸的一点工资,挣40多块钱,我妈在村里干活,一年才给一回钱。我妈那年才挣9角7分,有时候还超支,到现在我都不理解。我有一个姐,一个妹。我小时喜欢音乐,我爸就鼓励我参加一些外边的比赛,虽然没得什么奖,对我到是一种激励,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挺大的。我姐在美术方面有特长,我妹是英语方面有特长,我爸都挺支持的。其实我的音乐也就比一般同学好一点,我爸就买个钢琴鼓励我,我小的时候他还给我买过笛子。

另一位农村女性也生在只有女孩没有男孩的家庭,她说:

我们姐妹三人全是考出去的。我最小,父母的宠爱比较多一点。在地里干活都是干轻的,俩姐姐都挺让着我的,对我挺好的。我妈让我找个稳定点的工作,婚姻好点,身体好点。我爸希望我能更高一些,自学高考都是我爸启发我的,中专毕业后,我爸让我学“自考”,可我没学完就去了日本,回来就放下了。我老公是交警,工作挺稳定的,现在也在学“自考”,都希望不断提高文化程度,以后这一代没文化不成。父母挺支持的,要考试了,他们就不让我们做饭,给我安排一个挺安静的学习环境。爷爷、奶奶还活着时候,我爸妈他们在我的屋里不看电视,怕打扰我,对我们的学习挺重视的。我大姐是大学本科,我二姐学会计。

目前,在城市人当中,有些人不仅没有生男生女的性别偏好,而且已经出现不一定非生育不可的想法。这种想法完全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产物,完全不能想象在一个乡土的社会中,人们会产生生育与否无所谓的想法。一位虽然自己仍然还是想要孩子但对生育这件事的看法已经与传统的乡土社会完全不同的城市中年女性是这样说的:

我打过一次胎。生育这事完全因人而异。有的人不适宜生养孩子,有的人不生孩子就没事干。精神上越贫乏的人越渴求孩子;精神上越富有的人越不需要孩子。所以我认为,生育不生育都无可厚非,有孩子没孩子都无所谓。

性别偏好的真正扭转不仅是一个改变传统观念的问题,还有待养老制度的普及——解决只能由男孩养老的问题;婚后从男居住制度的改变——解决家庭女劳动力必定外流的问题;男性继嗣制度的改变——解决财产继承问题;以及子女必须随父姓的改变——解决家庭姓氏的传递的问题等等。由此看来,性别偏好的转变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而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国的性别平等就一天得不到实现。

同类推荐
  • 酷短信之搞笑专家

    酷短信之搞笑专家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农村信访知识问答

    农村信访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向农民朋友讲述关于信访方面的法律知识,旨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民朋友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热门推荐
  • 诡游请柬

    诡游请柬

    省警校刚入学新生袁志邦没想到,舍友离奇的遭遇,竟然会将他拖入死亡的深渊。一封诡游请柬的到来改变了他平静的生活,他被迫参与到鬼魂举办的游戏中来。他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退路可走,唯有顺从诡游请柬的要求参加它举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游戏神秘少年罗飞来到他的身旁,陪着他一起踏入到未知的惊险之中地狱归来的钢琴声,是否能勾人魂魄?孩童中依依呀呀说出的恐怖童谣,是否真的能呼唤鬼魂的到来?孤儿愤恨的眼神究竟是为了什么?……危险步步逼近,袁志邦和罗飞究竟能不能活下去,尽在《诡游请柬》**这篇小说虽然是向周大致敬的同人文,灵异推理向,灵异为主,推理为辅
  • 瀛洲记雪樱篇

    瀛洲记雪樱篇

    杀手和萝莉,海鸟和鱼,很短的短篇,随便写写求不火
  • 斗罗大陆之先天无武魂

    斗罗大陆之先天无武魂

    斗罗大陆,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那里有着许多神奇武魂,家族林立,高手如云。一天,那里出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巨大BUG,他娶妻生子,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小家族。一代穿越者穿越斗罗大陆里的这个家族,对这些毫不知情的他撑着下巴幻想着自己未来觉醒的武魂。
  • 你也曾是我那个对的人啊

    你也曾是我那个对的人啊

    她:等我优秀了就来娶你他:别闹那么喜欢到最后只换来他的一句“别闹”当初的离开也许是为了下一次的遇见……他:其实我也喜欢过你的认真只是后来时间不凑巧……我抓不住这世间的美好只好装作万事顺遂的模样以后换我等你。
  • 时光语静候君启

    时光语静候君启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追忆似水年华》
  • 斗罗大陆之青莲尊者

    斗罗大陆之青莲尊者

    孙武在看封神榜的时候,被窝里斗的三清给活活气死,带着他们的传承,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的世界,从此斗罗大陆上就多了一个穿越者……
  • 魔道战纪

    魔道战纪

    少年为追赶师父脚步,苦修千年却在最后一刻渡劫失败!曾经,他为了修道奉献一身,未曾体会过丝毫做人的快乐!新的世界,他决定活的灿烂多彩!……魔法世界么?修仙者来了!
  • 星舰出击

    星舰出击

    维京3号舰被誉为全舰队最脱线舰组。慢半拍的女舰长、懒癌晚期的领航员、木讷的事务长再加上被贬斥降职的炮术长。奇葩的组合每每在宇宙战场上创造奇迹,真的是运气使然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笙夏如画

    笙夏如画

    十年前她离开他不辞而别十年后他站在她的面前宛若陌路人这十年他拼命的找她却看见她跟别的男生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