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38400000033

第33章 千年唱和(8)

如今,高约35米的宝塔依然以镇压蛟龙、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与祭祀魁星的庄严姿态,耸立在荔浦河边的天然石矶之上,体现出荔浦县城风格迥异的旧日格局。它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它的美丽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塔的每一层都有古人留下的壁画情韵,这对塔的装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给古老的县城增添了说不尽的古韵。其壁画与风中的铜铃,更给人以神秘无限的感觉。

我们在清晨上班后动身从办公室出发,天空非常清澈、晴朗。从荔浦宝塔脚下的数十级石阶下拾级而上,站在塔边的巷口四下张望时,我想,这就是我出生时已认识的荔浦塔了。但见塔的庄严如故,正门两边的朱红圆柱依然衬托着凸雕的双龙戏珠,塔尖的葫芦宝顶依然讲述着当初人们把信仰砌进塔中,把精神砌进塔中的别样风情。而云雀,仍在塔尖上飞翔高歌。打开宝塔厚重的拱形红门时,门叶“吱呀吱呀”响了几声,尘埃四起。我们从第一层测量,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第七层。

塔的保存完整,结构稳定,但有部分楼梯、楼行、楼板已被白蚁蛀空,需要及时防治。“文革”期间,县里捣毁了所有的神像和祭坛,宝塔内原有的魁星神像也在“文革”中被摧毁殆尽。目前供奉在塔里的魁星神像,为附近群众自发集资请来现代泥塑师所塑,是乡土似的制作。这乡土似的制作重新安在原来魁星的神位上,算是恢复,也算是给祭祀魁星的当地人提供了精神寄托的依据。如今,远近的年轻人跟从前的年轻人一样,在应试前还是喜欢到这里来朝拜魁星,祈求保佑,以得高中。他们的灵魂,在这里相遇。

塔的所在地荔城镇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春秋为过渡季节。地形属于低山、丘陵、岩溶地貌形态,土壤质量较好,适种性强,排灌方便,水稻年亩产在500千克以上。塔脚下曾经深不可测、碧绿莹润的潭于20世纪80年代消失。潭边那条自古通航的荔江河,民国初年已经改道二江,今距宝塔500米,属珠江水系。

从塔上俯瞰,已经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荔浦县城的水路交通,就在塔下流过的情景。当时的河上到处是船是人。船与船之间,近到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这条船上跨到另一条船上。人有士有农有工有商,有兵有民有男有女。每当这只船与那只船相遇而过时,总会有生性豪爽的人相互扬起笑脸,抱拳致意。

白天,明晃晃的阳光照在荔江河上。晚上,白花花的月光浸润在荔江河里。冬天,大大小小的船舱温暖如春,盛夏通风凉爽。卸货的、装货的,在宝塔脚下的荔江河上忙碌地穿行。纵目可极的荔江深处,可见可闻船老板与船工于河上的吆喝和应答。沧海桑田,塔的周围现在已是城镇民居。塔的景观,已被四周密集的民房所挤压。远处近处高高矮矮的房子,犹如荔浦来来往往的四季,犹如永恒的时光。

——第四篇2007年10月17日下乡专车

国庆长假结束后,天气不错,我们开始按计划下乡。近或远,晴或雨,不会开摩托车的我,都要搭乘同事的摩托车而去。这是一辆名叫嘉陵的老旧摩托车,车牌号为桂H71242。它原是单位1992年花6000多元购置的下乡专用车,后来县政府不允许单位保存摩托车,就处理给了私人,田野工作没车,私人又把它奉献出来。它有过说不清楚几万千米的纪录,看上去老朽得不行。一开始我是不愿也不敢搭乘的,我是一个讲究安全生活,安全工作的人。但是下乡路远,脚力达不到,客车又不通,只好万分紧张地坐上去。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它响声很大地载着我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一载,就是两年。通常,我们在绿野之美中走一段路,要停下来修理一下,再开。当然,在那些不比田埂宽多少的乡间小路上,这样的交通工具倒也能适应我们的工作需要。

村民对文物普查的普遍兴趣在于是否拨钱维修。对于我们为什么只负责普查而不负责拨钱维修提出了许多“为什么”。我们不仅没有讨厌他们问得啰唆,反而尽可能简单明了地把问题讲清楚。讲清楚管钱维修的人不是我们,也讲清楚保护文物是中国灿烂的文明传承问题。

对于村民经常提到的问题——“这些破烂东西还要保护?”我总是在心里浅浅一笑,难道伟大的不可移动文物,必定是金碧辉煌的?然后又是一通解释。村民恍然大悟后还真的热情起来,往往会争先恐后地讲起古物的来龙去脉。当然,他们的讲述不一定正确,但对我们的普查记载有一定的参考。

最重要的是我们离开哪里,哪里就增加了一些自觉保护文物的人。

时已秋天,随地可见的桂花园,不时给我送来金桂、丹桂、四季桂的浓郁芬芳。锦簇的花团缀在枝上,那可不是一般的美。每天回家我都愿意写几段自己喜欢的见闻,要写满好多个页码的笔记。天晓得它在将来的某天能够派上什么用场,我向来有做笔记的习惯。希望这些笔记有一天能够演变成我某件作品的某个细节,希望不是白记。

——第五篇2007年11月27日查史

想不到山里已经有拱地霜了,沿途菜地仿佛被谁撒了一层盐。白得耀眼,闪烁着银光,好看,但冷。冷冷地白跑了一天,没寻见远去的文明,只看见白云苍狗、云卷云舒。

好在白跑时我就当是纯粹为了享受自然,这是我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不想任何与文物普查无关的事情。出门,上路,陶醉在自由自在、倜傥不羁地享受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中——单是跋山涉水本身,就隐伏着一万种引人入胜的境界。路过马岭从前写着“封山育林”的山脚时,我想,人所保护的,不正是地球赐予我们的吗?

上午的白跑也许是史料欠缺所造成,我意识到应该多读一点史书,了解本地历史。果然,下午查阅与马岭相关的地方志时发现,历史上的这个月,也就是民国十三年(1924)11月那时,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军与沈鸿英军战于荔浦马岭附近,沈军不敌,向桂林溃退。我不知道他们战斗的地方,会不会是我们今天走过的地方。合上志书,我愣了很久。

晚上有事路过迎薰门,这正是我所熟悉的迎薰门晚上。一弯弓月使它熠熠生辉,格外温存。迎薰门又叫古南门,其门洞又深又宽,其码头又宽又长。若在平地,迎薰门可容一辆马车通过。志书记载:“明景泰七年(1456)知县伍绘择地迁今城,成化十四年(1478)总督御史朱英命官督砌砖石城上覆以串楼,周围248丈8尺,为门二:南曰迎薰,北曰承恩。民国二十六年(1937),承恩门被拆除。民国三十四年(1945),城门串楼被日寇烧毁,今仅余迎薰门及城墙36丈。”

驻足在古色古香的城门洞里,抚摸这六百年历史的见证,并无白跑的遗憾。缅想几十年来我总喜欢带朋友来这里照相,我在这个深深的城门洞里尽情游戏的童年、少年时代,歌谣四起,稀稀落落。我知道,又一个庸常的日子过去了,新的一天正在酝酿着开始。

——第六篇2008年6月3日问古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每天下乡的情形大致相同。在行囊里装上水、皮尺、罗盘、手铲、标本袋、照相机、绘图用工具之类的零碎东西,然后开着摩托车,往“汉元鼎六年(111),置荔浦县,属苍梧郡”的缤纷田野而去。

此外,茶和咖啡,亦是我三普路上的必备物。有这两样物质在,就有我的精、气、神在。

一路上同事开车,我的眼睛则掠过在乡野上列队迎我的细腰小白菜、大肚子南瓜、麻脸苦瓜、紫色茄子、青红番茄、朝天椒、豆角、丝瓜、紫苏、姜芋、荷塘,掠过一座座人口密集、人畜混居的安逸村庄。

工作时我们分工明确,同事负责测量、测点、绘图,我则负责拍照与文字记录。所有建筑静止不动,我力图拍得尽善尽美。所有地方不尽相同,我力图描述得生动好看。

我们的工作进行得非常愉快,因为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必要时的真诚合作。国家配发给我们笔记本电脑、GPS卫星定位仪、高级数码照相机后,我们下乡的随身物又添上了它们。

夏天于早上6点10分左右出门,冬天在8点钟以后。几乎所有下乡的日子,我步行到一个名叫桥头的地方等待同事,一起前往已知、未知的世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晒伤和划伤,夏天再热我也是一身长装出门,头上还要加一顶有沿布帽。布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发的,浅青色,有两个小口袋装饰,还有一个机绣的“三普”标志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几个红字。夏天戴它遮阳,冬天戴它挡风,感觉不错。

一天工作似乎就是一天的田野漫游,既有预见情节,也有节外生枝。每到一地,都是先向当地人十分仔细地打听,“你们这里有什么传说吗?有古树、古桥、古路、古碑、古亭、古庙、古……吗?”年轻人会说:“这些我们都不知道,你们去问村里的老人吧。”村里的老人当然要问,因为他们对于传播乡村那些古老秘密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与洞悉能力。最后,自然是带着满意的笑容告别一座座山川、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村庄、一个个谈古论今的老人。

复查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大都精美地散发出一些腐朽的霉味。新发现的桥呀、庙呀,同样散发出腐朽的气息。将它们一一登记在册,可需要不少勇气和时间呢。

登记前我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观察周围的景致,才能在自然环境一栏记下地质地貌等自然情况,在人文环境一栏记下当地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然后,抓紧时间拍照,抓紧时间记录拍照的位置,从哪个方向朝哪个方向拍。

一个点通常要呆一两个小时,有时要呆上半天。中午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的路边饭店吃饭。一边疲惫地喝水休息,等待上菜吃饭,一边在笔记本上补充文字,然后继续上路。

出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我在履行完我的工作责任后,尽可能多地拍摄了一些不知道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的照片。因为不少地方的景色如此迷人,青绿的山川,丰收的田野。白日的阳光,通常为这些乡村景致染上一片黄澄澄的纯金颜色。我不时回头按一下快门,又按一下,微风吹来,芬芳扑鼻。

告别被下午的太阳照得透亮的乡村与面目各异的动植物返城,几乎每天都是精疲力竭,都是赶紧洗澡休息,以便第二天体力得到及时恢复。

——第七篇2008年6月17日村庄之怪

乡村的变化是奇异的。是的,村里的路比过去宽了,房子比过去高了,但乡村的许多景致却没有过去那么干净可爱了。废弃的塑料袋、快餐盒、卫生巾、避孕套、农药瓶、破鞋、烂布、一次性注射器……人类创造世界的智慧真是英明啊。

许多村民的房子还像城里人那样装上了防盗门窗,可见乡村里的人情味也没过去浓了,小偷、小摸也日渐多了,村民没有安全感才装上这些前所未有的东西。

还有就是乡村迷人的小河,她曾经是年轻人恋爱和憧憬的净土,但现在有不少河段都失去了原来的纯洁模样。河床变小,河水变浅,甚至漂着怪味气息,仿佛一个巨人的肌体腐烂了。我不知道那些污水从哪里来,也不知道那清清的小河水流到哪里去了。我所知道的是,许多人心都被污染啦。

习惯掬水解渴的农民,向我讲述他们对于小河流的怀念,讲述他们赤脚耕种的痛快。但是,他们只能不惜花销,放弃自家屋边的千古河水不喝,而改喝经过漂白粉处理的自来水了。偶尔发现一两个窃取河流生命的排污口,眼前闪过人类最后一滴饮用水的画面。地球永远是这一颗,人类的需求永不消停。当所有的小河消失而成为传说时,多么可怕。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很多年后,一些地方还是希望的田野吗?县志里那些没有希望的田野记载,纷至沓来。明正德十三年(1518),荔浦大旱,瘟疫流行,居民死亡过半。清顺治七年(1650),荔浦大旱,次年饥荒。康熙三十五年(1696),荔浦秋旱。康熙五十年(1711),荔浦夏旱。康熙六十年(1721),荔浦旱,县民饥饿。同治四年(1865)六月,荔浦大旱。次年五月,斗米贵至千文。我怕过去的干旱、饥荒、瘟疫卷土重来,沿途村庄,永久废弃。

夏天的农民通常打着赤膊赤脚在田里劳作,我又替他们的脚担心。我既担心路上的玻璃碎片割伤他们的肌肤,又担心空气中的臭气染黑他们的五脏六腑,患上什么不治之症。我希望人人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就像人人善待自己的肌肤、尊重自己的肌肤,就像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啰啰唆唆写下这些似乎与“三普”无关的文字,我想要表达的是,我真怀念那些以手掬水入口、那些对河流充满信任的旧时光。我总觉得我们现在拥有的丰衣足食,未来未必肯赐予我们。“非典”是人类的警钟,我可长着记性,不会忘记“非典”。

——第八篇2008年7月6日古庙听歌

早起开车出门,不长时间后抵达听说有个庙的荔城镇寨脚村。乡级公路边,果然看见一座有着宗教般的庄严与肃穆的精神殿堂,孤立在高出周围田峒约一两米的土堆上。

建筑的四周是水田,一东一西有两个女人在干活。我觉得他们对这建筑的来历肯定会有所了解,就走近前去问这是什么庙。两个女人的回答,却使我瞠目结舌。东边这人说的大意是,这庙关她什么事,她哪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她只会种田地。西边这人说的也差不多,她没听说过这庙叫什么,它与她的生活也没什么,她每天除了种田地还是种田地。

正尴尬间,远远地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老人,牵着牛,唱着歌,明显带着好奇朝我走来。我跟他打过招呼后问他唱什么歌,他停下来答:“山歌。”

我问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庙?什么时候建起的?他说:“知道呀,盘古庙,晚清那时建成的,‘文革’期间改为大队部,没想到后来又改回了盘古庙。”

说完继续唱山歌,唱的竟是与这庙相关的东西,我完全被他的歌吸引住了。

盘古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创世大神,其神话最初在南方地域广为流行,三国时传到吴越。很显然,盘古神力开天的力量超乎人们的想象,所以春社秋社,逢年过节,盘古庙依然是占据人心的唯一场所。我因此而诚恳地对老人说:“告诉我您老人家姓什么,然后把歌唱慢点吧,我要把您的歌原原本本记下来呢。”

老人姓李,放慢了唱歌的速度,使我得以记下。他讲话的逻辑性极强,自然流畅,这表明他是一个思路清晰、善于表达的人。再问,原来他当过小学代课教师,懂得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事情,是乡村里的文化人。我一下就记住了这个文化人,乡村里从前的代课教师,现在的放牛老汉。我很欣赏他的博识,讲得出盘古开天那时,盘古泣成江河,气成风,目击成电,喜变晴,怒变阴,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南岳,右臂北岳,脚为西岳等事情。我还欣赏他的性格,一个人到老都保持天性的乐观,而不被现实生活压垮是多么难得。

同类推荐
  •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集,为其短句、对联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冷眼看物

    冷眼看物

    凡事都是人去做的,凡人都要做事的。做事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因主观原因、客观情况会有不同结果。做人的成功与否,失败与否,则和自身的为人之道、处世原则、修身养性、心态心智有关。
  • 近影

    近影

    这部短篇小说集由28个精致的小故事组成:在水族馆里,他整天都会被小鱼围绕着,时间久了,他能分辨得出它们之间的不同,还给几条起了名字;八月,“我”得到了一只全身漆黑的小八哥。怎么教会它说话,教它朗诵一首完整的唐诗,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中风的父亲坐在轮椅上,左侧身体无法动弹,只能用写在纸上的文字做交流……作者用一个个简短温馨的小故事,述说着生活的喜悦与温暖,生命的变幻与无常。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热门推荐
  • 亿万宠婚:帝少的二嫁新娘
  • 倾城绝色:废柴小姐要逆天

    倾城绝色:废柴小姐要逆天

    她,世人皆知的废物,花痴,被同父异母的姐姐亲手杀害。她,21世纪的金牌佣兵,杀手,遭到背叛,而穿越到她身上。他,白虎国唯一的外姓王爷,实力深不可测,却从不让任何女子近他的身。她和他,是正与邪的交锋,还是——两尊大神的爱情之火就此点燃!
  • 沉爱园

    沉爱园

    “小原,你一直都很好。”“小原,你最好了。”“小原,永远陪在我身边”沈季总是这样温柔的重复着,他只要她。他们相识于雨夜,相识于微风,成为了彼此最深的救赎。
  • 女人一辈子都要做女王

    女人一辈子都要做女王

    21世纪被称为“她世纪”,说明女人又重返了历史舞台她要主宰自身、家庭、事业,她必须一辈子做王者才能兼顾天下所以。她是21世纪的女王。知识渊博的女人是一本书,充满着智慧的光芒,令人百读不厌;健康美丽的女人是一朵鲜花,充满着吸引力,令人爱惜呵护;家居辛劳的女人是一棵绿藤,充满着勃勃生机,令人更加怜爱;知性自信的女人是一杯红酒,充满着浓烈醇香,令人品味不够;聪明可爱的女人是一只小鸟,充满着童话般的浪漫,令人新奇快乐;高傲雅致的女人是一件艺术珍品,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令人遥不可及。女人是21世纪一道瑰丽的风景线,她崛起意味着她必须具备王者风范。
  • 暮沉尤安

    暮沉尤安

    高中以来发生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天真
  • 聪明女人,自愈有道

    聪明女人,自愈有道

    卢晟晔编著的《聪明女人自愈有道》主要从女性抗衰老、女性常见生理疾病、疾病的防与治,以及脏器的养护等几方面来向读者进行介绍,通过食疗、经络疗法、针灸等方法来对自己身体的自愈能力进行开发。从而改变有病必求医的习惯,女性重视的就是容貌,《聪明女人自愈有道》会告诉你身体各部分的健康状况和容貌的关系,以及如何调养自己的身体。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自愈”,尤其是女性,比较娇气,而通过对本书的深读,就能够了解到“自愈”的重要性。
  • 晚风拂柳笛声依昂

    晚风拂柳笛声依昂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宋一保存了四年第一次见到李牧时,他不小心丢掉的平安绳。“你好,我是一名消防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出任务,可能很长时间不能陪你,要是不介意,我们可以试试。”李牧看着眼前有些熟悉的人,缓缓说到。“好,我不介意,我们试试!”宋一盯着眼前的人。怎么会介意,我可是盼了四年!
  • 病王残妃:相公请温柔

    病王残妃:相公请温柔

    头回穿越就砸了个底朝天,还被当做哑女,残废?这些人都是见鬼了都?!她明明能说话,好么?而且还是活波乱跳的!她就想问问,她哪里残了哪里哑了?!
  • 参见司马夫人

    参见司马夫人

    别人穿盛世她穿汉末别人穿祸水她穿悍妇别人的汉子都是王侯贵人,她的汉子是个狼顾鹰视别人穿三国认识孔明赵云周美郎,她穿三国天天面对司马家狐狸窝……算了,咱也认了,至少丈夫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有个空间也是自己的。啥?老狐狸是重生的?还一开始就看出自己不对劲?看了那么多年笑话真是太过分了!话说狐狸啊,你这重生是决定跟世子玩养成吗?穿越+重生+空间,无史实考据,纯属娱乐。考据党请自觉点右上角离开。
  • 末世书仙子

    末世书仙子

    一夜之间,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成了一个大型游戏,人类成了玩家,钞票成了废纸;当地球上的人类都在走上游戏升级的道路上,成为生活玩家时,一位平凡的爱书成痴的女子却踏上了修仙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