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08200000011

第11章 初步的假说与释梦的技术(2)

对于这一主要论点而言,你们却是错了。假设做梦者的第一个联想必然是我们所期求的,至少也是解释梦的线索,而你们则认为这一假设很荒谬,还认为联想是随心所欲的,所幸的是,它跟我所期求的事毫无关系;你们还认为我如果还有别的期望,有别的可能,便会盲目依赖机会以求侥幸,难免大错特错。我曾经大胆地说过,关于精神的自由和选择,你们有一种近乎痴迷的信仰,我也说过这种信仰是不科学的,应当让位于支配心理活动决定论的要求。做梦者被查问时刚好出现这个联想,而不是另外一个,对这一事实我要求你们尊重它。我并非列举一种信仰来反对他种信仰。由此而得的联想本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未受决定的,也不是与我们的期求毫无关联,这些都已得到证实。最近我又获悉,在实验心理学的实验室内,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证据。

这一点十分重要,你们要特别加以注意。我要是问某人,他对梦中的某个因素有何联想,我会让他自由联想,即心中留置原来的观念,随意去想。自由联想要有一种特殊的注意参与,它与我们要排除反省不同。有些人做这种联想很容易,而另一些人却异常困难。如果我们不提示任何字示以刺激,或者限制在所需要的一种或几种联想,比如要求想起一个专用名或数目,而这些联想必然会有较高度的自由,并且你们会认为这样会比精神分析所用的更具有选择的余地。而就每一例来讲,他的联想都严格受控于某种重要的思绪,而这思绪发生作用时并不为我们知晓,就像那些引发过失及被称为“偶然性”行为的倾向一样。

我自己和许多追随者对于那些无因而至的姓名与数目,做过很多次实验,并发表了一些实验成果。实验方法如下:由一个专用名展开一系列联想,这些联想将相互连锁,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了。正如梦中的各个因素所引发的联想一样,它们前后连贯,一直到由此引发的思绪竭尽所能无一遗漏而停止。而这时候,你或许能解释这个专用名自由联想的动机和意义了。这些实验多次操作结果都相同,所以得到的材料异常丰富,我们因此必须做更精细的研究,而那些数目引发的联想或者更能说明问题。这些联想彼此间连接迅速而紧密,同时又愈加明显地彰显其潜藏的目的,的确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奇。我再列举以人名的分析为例,这个分析当然不包括大堆的材料。

曾经,我在治疗一个年轻人时候,偶然说起我们在专用名方面似乎可以自由选取,实际上我们所想到的专用名,完全由当时的形势、受实验者的怪癖和地位来决定。因为一旦有怀疑,我就要请他当场实验。我了解到他有很多女性朋友,与其亲密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我告诉他,假如让他任意想起一位女士的名字,那么他可在众多姓名中自由选取。他表示赞同。接下来的事情不但使我惊奇,他自己也深感诧异:他先是片刻的沉默,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字“白”(Albine),他并未将大量女人的姓名脱口而出。我对他说:“这很奇怪!这个姓名跟你是什么关系呢?你对‘白’知道多少呢?”更加怪异的是他所熟识的人中没有“白”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姓名他并不能联想到什么。或许你们认为分析失败;而事实是分析是圆满的,不必再有其他联想来补充。这个年轻人的皮肤很是洁白,我和他进行分析谈话时,常用“白皮公”来称呼他(Albino),而那时我们所谈论的正是他性格中的女性的成分。由此可知,他那时最感兴趣的女性,正是他自己,一个女性的“白皮公”。

一个人偶尔会因某些思绪而想到某种曲子,只不过是自身对这些思绪的存在一无所知。之所以想到这曲子,一是可能因为曲中的歌词,二是可能由于曲调的来源,要证明这点亦非难事。然而这说法须有限制条件:大音乐家之所以忽然想到某个曲调,则在于该曲调的音乐价值了。关于音乐家,我没有分析的经验,因此未敢将他们放入上面的结论之中。第一种原因具有普遍性。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在某段时间酷爱《特洛伊的海伦》中巴黎歌的曲调,我承认它很动听。后来通过分析,得知他那时正同时恋着名叫“伊达”和“海伦”的两个少女。

这些本是自由引发的联想,如果都遭到此种限制,并且依附于某一特定的背景,那么由单独的刺激观念而引起的联想,必然也受到同等的严格约束。实验证实,这些联想不但依附于那些刺激观念,并且受潜意识活动的影响,即一些当时尚未意识到的、具有强烈情感价值的思想及兴趣是被我们称作“情结”的。

这些联想曾是价值很高的实验材料,这些实验在精神分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冯特学派首创一种“联想实验”,接受实验的人面对着一个既定的“刺激语”,必须竭尽所能给出他想到的“反应语”。当时要求注意几点:刺激语与反应语的时间间隔,反应语的性质以及重复实验可能出现的错误等。以布洛伊勒和荣格为首的苏黎世学派,偶尔让实验者说出为何会有奇怪的联想,不停地做实验,以便获得联想实验反应的解释。结果慢慢得知,非常态的反应都强烈地受到某个情绪支配。布洛伊勒和荣格的这一发现,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构建了第一座桥梁。

听到这些之后你们或许要说:“现在,我们都赞同自由联想是受约束的观点,而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可以自由选取;我们也承认梦的元素的联想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分歧点。你主张梦中的各单独元素的联想受到该元素的心理背景的制约,这个背景究竟是什么,则是不知道,我们也找不到有何证据。如果是做梦者的情绪决定了梦中的元素的联想,那么它对我们而言有何意义呢?显然这对于认识梦毫无用处;或者就像联想实验一样,只能使我们对情结多一些了解;可是情绪和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如此,不过你们忽略了一个要点,这要点使得我们不必以联想实验作为讨论的起点。在联想实验中,我们随意地选取了决定反应的刺激语,反应语就是刺激语和被实验者的情结的纽带。对于梦,刺激语被做梦者的心理活动的生成物取代,而做梦者并不知道它因何而起,所以这一心理活动的生成物可看做某情结的衍生物。可知,如果假定梦中各部分的联想由引发这种特殊成分的情结来决定,那么我们分析这些成分从而探到这一情结,不再是异想天开。

现在再举一例求证。遗忘专用名确实可以解释梦的分析,其不同在于遗忘只关系一人,而释梦关系到两个人。假如我暂时忘记一个专用名,我敢说我仍然知道它,而且由柏恩海的实验转一个弯,就可对做梦者做出同样的判定。现在,我已经不能捕捉到那个虽然忘记却仍然知道的专用名了。由经验可知,努力思考无用。然而我们常常可以想到别的一个或几个专用名。若是自然地想到一个代用名,显然这情境和梦的分析的情境相类似。其实梦的元素也并非我真正所要追求的,它不过是替代者,代替我们所不知道的、借由梦的分析想要找到的那件事。其不同在于,我忘记了某个专用名,完全明白那代名称并非原名称,而对梦中的元素来讲,须经过苦心研究,方能有此见解。如果我遗忘了专用名,那么就从代用名入手,分析讨论出逃逸意识以外的原物,比如遗忘的名字。如果我关注这些代用名,让他们在心中引发一系列的联想,那么要唤回遗忘的专用名只是早晚的问题。由此知道那些自然而生的代用名,既与遗忘的专用名确有联系,同时也被它所限制。

下面我将举一例以阐释这一分析;某天,我忘记了位于里维拉河上首都为蒙特卡洛的一个小国的名称。我想过了所知道的这个国家的一切事,比如鲁锡南王室的王子艾伯特,还有他的婚礼以及他对深海探险的热爱,总而言之,所有的一切回忆过后依然无济于事。所以我就放弃了,只让各个代用名在心中涌现。代用名来得很快:首先是蒙特卡洛,其后依次是皮耶蒙、阿尔巴尼亚、蒙地维多、柯里可等(Piedmont,Albania,Montevideo,Colico)我第一个注意的是阿尔巴尼亚,接着是蒙特尼格罗,也可能是黑白对比之意;然后,我注意到了有四个代用名中都有“Mon”音,于是想起了那被遗忘了的国名——摩纳哥。所以,代用名其实是以遗忘的名字为起源的;原名的第一音节构成了四个代用名,最后的代用名则正是原名音节依次组成,而且包含了末尾音节,如此原名的所有音节皆已齐聚。而我暂时忘记的理由也很容易懂。在意大利用摩纳哥称呼慕尼黑,而和慕尼黑相关的思绪压制了对于摩纳哥的记忆。

这个例子非常好,不过太简单。至于其他实例,或许你们要对代用名引发长长地联想,此时就与梦的分析更易于类比。我曾有过这种经验。有人邀我和他共饮意大利酒,在酒店里,他想起了某种酒的快乐往事,想要点这种酒,不料却忘掉了酒名。然后许多不同的代用名被想起,我从中得知他是因为一位名为赫德维的女士才忘记酒的名字的。果然,他告诉我他在初次饮这种酒时邂逅了这位女士,也由于我的推测他记起了酒名。此时他已成家,而赫德维这个名字就成为不愉快的过往。

遗忘专用名若果真如上所说,释梦就充满着可能。从替代物着手,分析一系列联想,顺藤摸瓜,总能发现原来的对象;而且从遗忘的名字推断,我们或许可假设一个梦的元素的联想并非由该元素决定,并且这个决定也不受意识里的原有念头所控制。这一假设成立之后,则为释梦术提供了相当的证据。

同类推荐
  •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处于心理疲劳的状态,心理疲劳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书以此为主线,从解析心理疲劳出发,帮助人们认清疲劳之态,找到身心疲倦的原因,分析这种状态带来的后果,并提出最实用、最贴心的“药方”,帮助人们一步步走出自己内心的疲劳状态,找回工作的激情、家庭的和睦、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幸福。
  •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生活中的心理学:找到幸福的自己

    本书是《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一个品牌专栏,郭韶明用自己的视角,写了一些有意思的生活常识。
  • 心理密码:最实用的社交心理操纵术

    心理密码:最实用的社交心理操纵术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对社会交往和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

    许多人都可能当上中层领导,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层,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中层领导呢?本人的气场,沟通、控制情绪、管理员工的能力,以及团队建设是优秀中层要必须掌握的。想要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就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其中所包涵的智慧,加以实践。既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又要善于授权,并同时把责任下放,构建一支高效的团队。杨文忠所著的《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从五个方面讲述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心理法则,通过阅读《优秀中层要懂得的心理学法则》,对提高中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将大有帮助。
热门推荐
  • 我真的不是系统啊

    我真的不是系统啊

    楚越:你问我是什么?我不是系统啊!我真的是人,众人“……"
  • 异世界之猎魔人

    异世界之猎魔人

    在这个存在着魔法和魔物的世界里,相传,这个世界曾经被魔物差点吞噬毁灭,就在危机关头之中,会有传说中的猎魔人拯救这个世界于危难之中!
  • 诸界星神

    诸界星神

    诸天万界群雄逐鹿,各分其域。但看似平静的星域里世纪危机却悄然而至,当万界都因此而恐惧,一杆周身围绕着莹莹光辉的长枪破星而来,破界域,杀万敌,斩星魔,退神使,逐破诸天。大统归一。
  • 樱桃园

    樱桃园

    《樱桃园》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的经典戏剧,A.C.弗里奇博士的英译作品。全剧围绕一座有着美丽樱桃园的贵族庄园的命运展开,樱桃园的主人柳苞芙带着女儿和仆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她在法国早已耗尽了自己的财产,却一直保留着贵族的生活方式。经济上的困窘,导致她面临樱桃园即将被拍卖抵债的命运,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它的归属……
  • 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 陆判逼着废狐得道求仙

    陆判逼着废狐得道求仙

    忘川河畔,花开彼岸,勾了的魂魄饮尽孟婆汤,前尘往事一并散去。我叫阿丑,死的原因就是因为丑,无常前来勾魂锁命,这生命本就是无常……
  • 卿本轻狂:魔妃难选无良夫

    卿本轻狂:魔妃难选无良夫

    有谁面对死亡还能保持镇定?那是一种枯灯油尽,悲怆绝望的感觉。经历过一场生死,也就看淡了春花秋月。莫漓淡然的走进一个奇特而又传奇的世界。有谁看到帅哥还能保持冷静?那是一种赏心悦目,只见新叶嫩碧的感觉。谁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莫漓能说老公可以换吗?这要看她胆有多肥?“人家找老公,是为了给自己撑个门面,我的老公整天没事,管天管地还管这管那,以为自己是城管?”莫漓碎碎念念的:“我们还没结婚呢?自己几个老婆不管?还不准我看帅哥?”求求求推荐,收藏,留言。群号216534484欢迎加入。“结婚?”夜青鸾觉得这两个字陌生而又熟悉:“好,明天成亲。”
  • 重生之葬天传说

    重生之葬天传说

    千年执念崩碎,那个令天下修者闻风丧胆的冷血魔头终于在突破至尊的时候战死了。再次睁眼,却惊骇的发现自己回到了十七岁,一切遗憾都还没有发生,那个魂牵梦绕千年的佳人也还未出现;进入王陵再次拿起魔剑时,却不知已与宿命捆绑。以吾之力,霸绝九天之巅,守护在意的一切!
  • 旅行才是正事

    旅行才是正事

    主角为保护自己的同伴寻找自己的身世而在不同世界中旅行......本该如此,可是...方夜:“旅行它不香吗?变强什么的只不过是浮云,好好享受旅行才是正事。”你这么悠闲真的没问题吗!?
  • EXO在梦里盛开的爱情

    EXO在梦里盛开的爱情

    几个女孩,为了自己的梦想,远走他乡,然后,遇上生命中最美的他们,当她们遇上他们,会有怎样的回忆?或是甜蜜,或是苦涩,这并非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后悔,人生,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