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08200000008

第8章 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难(1)

有一天,我们认识到神经病患者的一些症状是有意义的。这一发现就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要谈论症状,有时也说起梦。于是,我们认为或许梦也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讲演当然不能循着这样的历史顺序,而要把这一顺序颠倒着进行,先来谈关于梦。梦的研究是研究精神病的最好的准备,并且梦的本身就构成了精神病的一种症状;同时健康的人们也都会做梦,因此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便利。坦言之,假使人人都健康并且都做梦,我们分析其梦境获得的知识,几乎与精神病研究给予的同样多了。

于是,梦被作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梦与过失相同,健康人同样都会有,又易于被大众所忽视,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研究梦更容易受人嘲笑。过失不过是被大众和科学家们忽视罢了,研究过失并不会失了身份。有人说不谈过失,还有更加重要的现象当然正确,而研究过失并非一无所获。然而,梦的研究不但可能徒劳无益,并且被视为绝对可耻;认为它既不符合科学,还兼有倾向于神秘主义之嫌。更何况在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的领域,诸多更重要的问题,如心理的肿疡症、慢性出血炎症等要解决,医生岂能分心于梦的研究?因为梦的确是太琐碎、太没有价值了,难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还有一个因素使得梦根本不应该作实际的研究,即研究梦,它的对象很难确定。即便妄想尚有较为鲜明的轮廓,患者尚能清楚宣称:“我是中国的皇帝!”但是梦呢?大都没有可能来叙述。有谁能保证一个人所述的梦正确与否?是否有删改?是否因为记忆的模糊而不得不有所增补?大部分的梦,排除了一些小片段,都是记不起的。这样的材料,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的心理学或治疗方法依据吗?

不公平的批判,即能引发质疑。否认梦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的观点,显然是有些极端了。我们研究过失,有人认为它太不起眼,我们的解释是“由小可以见大”。如果你说梦是模糊的,这不过是它的特色而已,事物的特色是不受我们支配的;况且并非所有的梦都是模糊的。就拿精神病学的研究来讲,也有一些对象是模糊的,就像梦一样,比如强迫症的症状,也被许多有名誉有地位的科学家讨论研究过。曾记得我治疗过的一个病例。患者是位妇人,她自述病情道:“我感觉自己以前好像伤害过什么,也可能是曾经想伤害,可能是个孩子,不,可能是一条狗,好像我曾经把它从桥上推下去,也许是类似的事情。”我们说梦难以有确切的记忆,其实只要把做梦者说出来的内容当做梦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必理会他在回忆梦境时所忘记或进行的改编。再者,一个人如此武断地忽视梦的价值非常不应该。我们从经验中可知,梦中的情绪可留置终日;而且根据医生的观察,梦可能是精神错乱及妄想症的根源之一,一些历史人物也由于梦的激发而想要做一番事业。那么,科学家们轻视梦的价值究竟是何种原因呢?我认为,这源于古时过于重视梦的相反性。你们知道,想描述过去的情形本就不易,但我们可以进行推测。原谅我开句玩笑!在三千多年前,古人们就像我们现在一样做梦了。正如我们了解的那样,古人们都从梦里寻找未来的征兆,他们认为梦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

在现代的战争中侦察员刺探敌情必不可少,而古代希腊人或其他东方民族出征时定有解梦者随行。亚历山大大帝的出征大军里集中了所有的最著名的解梦者。那时泰尔城还在岛上,防御工程很坚固,亚历山大几乎要放弃攻城了。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个人首羊身的神仙欢快舞蹈。随后,解梦者认为这是吉兆,预示着胜利。于是,大帝发出攻城令,强力攻克了泰尔城。尽管伊特拉斯坎人和古罗马人还会用其他方式占卜未来,实际上,在希腊和罗马时代解梦术最为盛行,也最受世人推崇。据说,在哈德里安帝时期,达尔狄斯的阿耳弥多鲁斯写过一本解梦的书流传下来。后来解梦之术如何退化,如今世人又为何如此轻视梦,我都无可奉告。解梦术的退化定然不是科学进步所致,在黑暗的中世纪,比解梦术更加荒唐的事物都被慎重保存。事实是,关于梦的兴趣渐渐降级到了迷信的行列,又在那些未受教育的人群中长期保留。今天,解梦术日益退化,沦为了只为从梦中求得彩券的中奖号码。而另一方面,今天的高端研究常把梦作为其研究对象,其目的只用以阐述生理学这一点上。医生们认为梦只是物理的刺激在心理上的反映,自然就不是一种心理过程。1876年,宾兹认为:“梦是一种物理过程,是病态的,又无价值,它与灵魂不朽等理论简直毫无联系。”莫里认为梦就好比舞蹈狂热者的乱跳,与正常人的协调运动截然相反。古人也有一个梦的比喻:如果一个音乐盲人的十个指头在钢琴的键盘上乱动,它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梦的内容。

揭开事物背后所隐匿的意义称之为“解释”,而古人解梦,从未谈及这些。我们来看近代的哲学理论,如冯特、乔德尔等的著作,他们都止步于罗列梦境与醒时思想的差异,以此贬低梦的价值,其所论述的重点却是联想缺少联络,批判能力失去效力,知识的衰退及其他功能衰减的特征等。人在睡眠时,物理刺激对于梦的内容的影响,是精密科学对梦的知识的仅有的一点贡献。最近辞世的挪威作家伏尔德,有两部关于讨论梦的实验的研究的德文版书籍于1910年和1912年面世。然而,其内容竟然几乎都有关于手足变换位置的结果。这样的内容可算是我们对梦的实验的模范。几乎想象不到,纯粹的科学得知我们将研究梦的意义,该如何来评头论足呢?批判已经有了,尽管我们不会因此后退。如果过失存在着潜藏的意义,那么梦也存在同样的意义:纯粹的科学已来不及研究过失在各类情境中的多种含义。因此,让我们以古人和普通大众的理论为鉴,循着古时解梦者的脚步前行吧。

我们首先要对梦的范围作一概述,明确这项研究的方向。梦究竟是什么?想要用一句话来定义它的确不易。梦是大家都熟悉的,不必深究定义。不过指出梦的要点则是必要的。怎样去发现这些特点呢?梦的范围大太了,梦与梦之间又相差甚远。因此,如果我们找到了一切梦的共性特点,可能这就是梦的要点。

既然如此,所有的梦其第一共性是睡眠。梦自然是睡眠中的心理过程,而与醒时的生活既相类似,同时又大有区别。这便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梦的定义。或许梦与睡眠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常常做梦,可以被梦惊醒,可以自然地醒来,也可以勉强地从睡眠中醒来。梦就好像一种情境连接着睡眠和苏醒。于是,我们可重点关注睡眠,那么如何定义睡眠呢?

它是生理学的问题还是生物学的问题,目前仍有很大争议。我们不能奢望明确的答复,然而我认为我们能够指出睡眠的一个心理特征。睡眠就是既不愿意与外界有交流,也不愿意对外界有兴趣。想要与外界隔离以避开那些外界的刺激,我去睡眠。同样的,如果厌倦了外面的世界,我也可去睡眠。在入睡前,我能对外界说:“安静吧,我要睡了!”孩子们恰恰常说相反的话:“我不想睡,我还不累,我还想再看看。”因此蛰伏似乎就是睡眠的生物学目的,而心理学的目的好像仅止于对外界的兴趣。入世本不是我们所愿意,因此,与入世的关系时有隔断才能忍受。于是,我们按时地回归到未入世前的日子,或者“子宫内的生活”,想要再找到相似的情境:温暖、黑暗以及隔绝刺激。在我们之中,有些人还蜷曲着身子形成个球形,与子宫内的位置何其相似。因此说,成人属于现世的似乎仅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尚未入世。每个清晨醒来的时刻都仿若新生。在说到“觉醒”时,其实我们常说这么一句话:“我好像是重生了。”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平常对新生儿的一般见解或许全都是错的;或对婴儿的感觉不太舒服。在谈到出生的时候,我们就会说“初见天日”。

假设这就是睡眠的特性,则梦就必然不属于睡眠,相反它似乎是睡眠所不欢迎的补充物。事实上,我们相信没有做梦是最好、最安适的睡眠。睡眠时心理的活动必须隐退,如果仍然存在着这些活动,则无法达到真正的睡眠前完全安静的情境,就难免有心理活动的残余,而这些心理活动的残余的代表就是梦。于是,梦似乎不必有意义。而过失与此不同,至少过失是醒时表现的活动,而假如我睡着了,除去一些不能为我们所支配的残余之外,心理活动完全停止,因此梦不必有意义。事实上,当心灵的其他部分停止时,梦即使有意义,我们也不可能去利用它。其实,梦只是不规则反应的一种产物,或者说物理性刺激引发的心理现象。梦必然是在醒时的心理活动残余,它干扰了睡眠。由于这个问题不足以促进精神分析的目的,所以我们要下决心把它抛弃了。

尽管梦是无用的,然而不可否认它们确实存在,所以我们不妨对它们的存在作一解释。心理活动为何不随着入眠而完全停止呢?或许是某些意念不愿意让心灵安静,这些刺激仍然对心灵发生作用,而心灵不得不对这些刺激作出反应。因此,梦就是心理对于睡眠中的刺激的反应。由此可知我们也许可以解释梦。我们可以研究各种不同的梦,找到究竟是何种刺激影响了睡眠并形成梦的反应。这样,或许我们能获知一切梦的第一个共性。

梦还有别的共同特性吗?对,它还有一种不容怀疑的特性,但描述和理解起来比较难。睡眠时与清醒时的心理过程其性质大有区别。在梦里,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而且我们完全相信,我们实际上所经历的可能只是一个干扰的刺激。大多数梦中的经历为视像,尽管也有思想、感情或其他感觉,视像总会是主要部分。把这些意象变换成语言是说梦的难点之所在。做梦者常表示自己可以把梦画出来,而要把梦说出来却无从着手。梦的生活与醒的生活的区别本不在于精神能力高低,就像智障与天才一样。这实际上有一种质的区别,但是我们还不用明确指出这一区别究竟是什么。费希纳认为,梦在心中表演的舞台不同于醒时的观念生活。我们并不能理解他想要表达何种意义,但它的确可以表示出诸多梦境给予我们的奇幻印象。以梦的动作与不懂音乐者的演奏相比拟,几乎也难以成立。因为纵然是键盘的乱动,而钢琴却总以同样的音调做出反应,只不过难成曲调而已。尽管我们不能确定梦的第二特性,仍然必须留心。

同类推荐
  • 与弗洛伊德相约在微博:欲望的,太欲望的

    与弗洛伊德相约在微博:欲望的,太欲望的

    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同时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将人类面对欲望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压抑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焦虑的防御、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解决人格发展困境的方法,对于人类不断完善自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理论无疑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不仅对二十世纪初的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极深,同时更为我们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提升自我提供了前瞻性知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需要的是从他浩瀚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得到人格及心灵的提升。
  • 心理学的新解说

    心理学的新解说

    人类已经摆脱了早年的弱小、蒙昧与幼稚,变得越加成熟、理性和智慧,也已经跨越了生命旅途中曾经的泥泞坎坷和艰难曲折,走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在自然面前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掌控力,这使得每一位能够有幸成为人类的一分子的人,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而所有这一切,无不依赖于人类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特殊的大脑及其卓越的智慧,依赖于人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依赖于人类那颗虽然有着种种劣性但仍然顽强地放射着互助、利他、仁慈与爱的光芒的心灵!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不可不知的女性心理

    女人是一幅百看不厌的画,女人是一本百读不倦的书。学做男人先要读懂女人,学做女人先要读几本女人的书。
  •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在很多人看来,外向者更容易和人们相处,更容易表达自己,因而显得也很自信。而与之相对应的,内向似乎成了一个人性格缺陷的代名词。本书正是从性格分类讲起,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和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群。同时,着力分析内向者十个潜在的巨大优势,帮助内向者建立自信,同时找到具体的方法来发挥性格优势,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提升自己,从而获得可见的进步和成功。在本书中,内向的读者能了解到如何将自己内向的优势——比如集中力、分析式地思考、坚韧不拔的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外向人群也能更好地了解内向者,彼此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促进生活与工作的和谐与提升。
热门推荐
  • 多姿多彩的陶俑

    多姿多彩的陶俑

    本书选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起秦、下讫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类陶俑60件(组),其中以被确定为国宝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佣”最为精彩。
  • 重生之嫡高一筹

    重生之嫡高一筹

    她是名门嫡女,却含恨而终。潋滟重生,她立志改变命运,活出嫡女风采!一步步修得玲珑手段,施展手腕,恩仇尽报,夺回本该享有的一切,抱得美男归。
  • 记忆里的人们

    记忆里的人们

    文希与她的好朋友黎月瑶,以及那个班长大大黎望的生活
  • 时光之言

    时光之言

    灾难不曾留情,它悄然而至……少年在磕绊中成长,会变成最好的模样吗?当亲情与爱情发生碰撞,该如何选择呢?一切如云烟,在时光书上静静谱写……蓝天依旧,他们已不再是少年……
  • 崩坏3rd纪元重启

    崩坏3rd纪元重启

    来自崩坏3的同人小说,希望各位看官多多支持啊。
  • 午门囧事

    午门囧事

    一切的一切,起源于一碗红烧肉。肉的伟大,肉的光荣。(关于一个莫明其妙穿过来的女人拼了命想穿回去却遭遇一众绝色美男算计阻挠的蹂躏与反蹂躏斗智与斗勇的庐山瀑布汗血泪史。)风啊,您使劲地抽!雷呀,您来的更猛烈些吧!孩子们,请脱掉袜子挥动你们的小脚,胡汉三她又回来了……
  • 向左,向前

    向左,向前

    相遇是清风,相识是暖光,相离是风霜。最美的不过是在一年之前的默默关注,最巧的不过是一年之后的同班同桌,最喜的不过是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愫暗生,最悲的不过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所擦出的火花……
  • 丑妻无敌:判官大人别烦我

    丑妻无敌:判官大人别烦我

    某人说“你一定非要那么贱,让其他男人来娶你,却抚了我的好意?”“不就是一场婚礼么?别的男人能给你的我一样也能给你,而且还会比他们给你的更多”雯梦汐翻了一个白眼道“你给的我不稀罕”某人脸色一沉“这可由不得你”就在雯梦汐愣神的空当,一套大红色喜服将她瘦小的身体裹了个严实。雯梦汐大喊“放我出去...”某人不乐意了,冷声道“闭嘴,这一辈子你都休想我放了你.....敢和我封月抢老婆的,那人定是嫌自己活的太久了。”
  • 重生校花不软萌

    重生校花不软萌

    人生一世,总有遗憾,但也不尽所有遗憾都是苦味儿。有一种遗憾叫做初恋丶暗恋,它既苦,又酸,还甜。(ps:这是一个讲诉初恋和暗恋的故事,有男主,且前期略娇羞内向,不喜请绕道。本文以真人真事改编,最不可思议的往往是真事,人生远比小说精彩。)
  • 无你不爱情

    无你不爱情

    她为了自己神圣的爱情,放弃了上大学的美好时光。原以为两情相悦,深深相爱的人,却转身娶了别的女人。当他从暗角出来,站在阳光下说“从小,我就爱你!”。原来,一直守护自己的另有其人。爱错了人,付错了情。还能有勇气和力量去爱另一个人吗?(亲情,爱情,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