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2400000030

第30章 社会文明的运行及其机制(1)

在揭示了社会文明系统结构之后,必然涉及社会整体文明与要素文明相互作用,推动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这样一个运行机制问题。“机制”这个概念,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复杂系统结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它们之间的有序作用而完成其整体目标、实现其整体功能的运行方式。社会文明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文明各个组成部分的独立运行机制,包括生态文明运行机制、经济文明运行机制、政治文明运行机制、精神文明运行机制、狭义社会文明运行机制;二是整个社会文明系统的运行机制——以生态文明为前提、以经济文明为基础、以政治文明为保证、以精神文明为动力、以狭义社会文明为条件、以主体文明为根本所构成的协调运行机制。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文明系统协调发展的规律性,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生态文明的运行机制

1.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的保证者

虽说经济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的总和,其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资源并不能无穷无尽地可以从生态系统中索取,离开了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经济文明的发展就失去了牢固的根基。

第一,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发生的生态前提。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人从事劳动的时间,而是对人本身的一般生产力的占有,是人对自然界的了解和通过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的存在来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控制。

第二,生态文明是经济文明演化的生态基础。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创造出更为充裕的物质财富,经济文明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而“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的丰饶度往往随着社会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低。因此,在这些不同的部门中就发生了相反的运动,有的进步了,有的倒退了。比如,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产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这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一定必然降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第三,生态文明推动着经济文明发展的生态方向。为了保证物质生产力的正常发展,经济文明的发展要自动地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将生态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大规模生产中的废料比小工业分散的废料更容易变成新产业的材料,结果生产费用也会减少,这样就促进了循环经济的产生。生态文明是作为经济文明的物质外壳而影响着经济文明的发生、演化和发展。

第四,生态文明影响着生产力诸要素的性质和水平,规定了经济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哺育自己成长的生态环境。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作为人类和各种生物生活的场所,不仅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活与繁衍的栖息之地,而且提供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原材料,包括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作用和制约着社会生产力。一方面,资源配置和环境条件决定着生产部门的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作为自然再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着经济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对象的数量和品质。

第五,生态文明主张发展循环经济,为经济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范式。生态文明作为对充满灰色的工业文明模式的超越,是深刻反思传统非绿色工业文明模式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的经济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方法论意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现代化模式,是一种非生态的因而也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特点,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破坏问题。生态文明主张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增长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延长产品使用和服务周期、使废物再生资源化等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过程,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第六,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经济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经济领域的变革,不只是单纯表现为生产力数量的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还应包含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并且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目标之列,直接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者

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程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生态建设搞得好与不好,不能不成为政治性问题。在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还直接体现着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强有力杠杆。

第一,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发生的生态前提。政治文明的发生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受生态文明影响的。例如,国家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单元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的地域性的特征。当然,国家在本质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二,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议题。国土不仅是物质的元素,而且是政治的表象。这样,“人们在互动作用中的行为受到本国国土的地理条件和本国居民人口结构的影响,这些要素构成互动作用体系的躯壳”。同时,在国际上,围绕着对资源和能源尤其是稀缺性的战略性的资源和能源而展开的争夺,是国际纠纷的深层原因。在民族国家中,围绕着作为生产资料的自然财富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而展开的争夺,是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

第三,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结构的生态基础。一定的政治文明的结构总是与一定的生态文明的发展状况相对应的。例如,资本的祖国在温带而不在热带。而东方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也是受到自己特定的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的。当然,我们不能由此得出东方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是建立在治水的基础上的结论。

第四,生态文明推动着政治文明发展的生态方向。对人和自然矛盾状况的解决总是丰富着政治文明的内容,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发展。今天,环境问题向传统政治结构提出了挑战。例如,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绿党所讲的‘生产主义’和红色阵营所讲的‘资本主义’恰好具有同样的地位:是为了改变我们的存在而必须推翻的秩序。在任何情况下,这是一个带来社会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双重紧张而需打破的秩序。一旦跨过这个‘门槛’就可以解释以下问题:今天政治生态学运动的出现就像在过去特殊时刻劳工运动的出现一样,都具有自己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在生态文明提供的物质外壳中,政治文明就开始了自己的发生、演变和进化的历史。

第五,生态文明呼唤政府责任和政治行为文明的完善。不改变以严重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环境事关公共利益,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显然,在缺少外在约束的情况下,生产者倾向于过度使用环境,以追求高额利润。政府监管是否得力,政府是否有所作为,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早有专家指出,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事实上存在的政府失灵。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缺失;二是政策偏差;三是战略扭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掌握着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政府及政府官员,理当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担当起更多的责任,理当在政策导向、绿色GDP考核体制、环保制度创新等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坚实更具体的保证。

第六,生态法规的日益完善加快了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进程。生态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国家安全。作为支撑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律法,必然会受到生态问题的影响。健全和完善法制,包括健全和完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制,是政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第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促进公众的政治参与,有利于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参与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生态环境问题从自然向人类社会领域转移,生态环境问题也相应地成为政治问题。

人们通过各种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行动,无疑也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行动。公众通过政治选举、投票及环保宣传等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不仅有助于壮大环境保护的社会力量,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制止政府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而做出的短期行为,避免政府失灵,从而促进政府公共决策朝着更为科学、民主的方向迈进。因此,促使公众对生态政治运动的广泛参与,将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拓展和深入。

3.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塑造者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其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和科学生活方式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影响,由此体现其巨大的精神文明价值。

第一,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发生的生态前提。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出现的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为精神文明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正是在这个物质外壳中,人才能开始精神生产,并在认知的和价值的等方式上“生产”出自然来,这样,精神文明才开始了自己的步履。

第二,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反映和表达的重要内容。从其表现和反映的对象来看,在集中反映和体现人类实践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反映和表达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例如,“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自然界是关于人的科学的直接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自然是人的“有机的”

身体。

第三,生态文明影响着精神生产的分工和精神文明的形式。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和中介而形成的生态文明及其整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成为精神文明形式分工化的物质外壳,而且成为各种精神文明形式表达和反映的对象。

第四,生态文明推动着精神文明发展的生态方向。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凸显出了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等生态化的精神文明形式的重要性。这些生态化的精神文明形式是在生态文明提供的物质外壳中展开的,既是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促进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相互配应,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形式和内容。

第五,生态文明对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是人的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人们生活在卫生条件良好、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则会身体健康,精神愉悦。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的审美对象,唤起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感,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不能想象一个生活于肮脏环境的人,会产生献身工作的热情。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的行动,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跃进。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当人们自觉地认识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时,就会自觉地珍爱环境、珍爱人类自身,自觉地将自己,将本民族、本国置于环境和人类整体利益的背景下思考,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自觉地进行跨文化的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消除隔阂,减少矛盾,增进理解,达成共识,促进人类整体文明不断发展。

第六,生态文明提倡建构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精神文明在各个领域展开。人不是庸俗的经济动物,不能为满足贪得无厌的物欲而掠夺自然,置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而不顾;不能将物质消费视为生存的最终目的,而应该主动构建与政治、教育和文化有关的丰富多彩的精神需要,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生态文明观认为,人类应改变过去那种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生态消费,即提倡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突出人的精神心理的需要。为此,要重视环境卫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选择科学合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资源永续利用,以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同类推荐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教育原理着重解决成功教育本身的一系列内在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方法、途径。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目前,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自学能力的百分之一,只利用了自己智力潜力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提升综合素质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一定的人生观。所不同的只是有自觉和不自觉、高尚和卑下、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之分。人生观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深埋的爱你最懂我

    深埋的爱你最懂我

    她·从来把爱深埋于心里,只为遇到更美好的他,也不知道深埋时候于到他,就这样纠缠下去,她从一个城市走进他的城市,朋友都一直劝她忘记过去,其实她生活的都市到另一个都市,不知道,,,也许这就是注定好的,无法逃避
  • 闲说宋事

    闲说宋事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崖山之后再无华夏,咱们一起走近文明、文化、经济造极于世的大宋朝。
  • 黑暗下的恐惧

    黑暗下的恐惧

    那永恒长眠的并非亡者,在奇妙的万古之中,即使死亡,亦会消逝
  • 若我不曾忘记你

    若我不曾忘记你

    根据“梧桐私语”所写的原著《若我不曾忘记你》所写。一场意外的小车祸,将许多年前原本已经断开的年少时光再次连接,她步步远离,他则步步为营,一切不过是因为曾经藏在心里的小小暗恋,已是盛如艳阳的爱意。只是她从不曾预料到,被阴谋包裹的蜜糖,却也是他处心积虑的善意守护,到最后,她才明白,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越过山川海洋,青丝至白头,却只为拥抱她的影子,那个人,只会是他。
  • 灿白之火光照耀世界

    灿白之火光照耀世界

    一段时光夹杂着回忆,念念不忘,想要忘却却早已烙印在心
  • 娱乐圈成神记

    娱乐圈成神记

    安语重生到平行世界的另一个安语身上而在这个平行世界里祖国居然变成华国,娱乐业还极为发达从小就梦想做大明星的安语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春天凭着名校毕业、实力强劲、气质出众,人脉宽广,她要登到娱乐圈最顶点,做最闪亮的那颗星
  •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颠覆古代之降魔少女

    封氏家族族长封静瑶在一次追击妖魔时,她发出的降魔雷与天雷互击打开了时光之门,而她则因损耗太大无法自保而被吸了进去,然后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他是朝堂之上呼风唤雨的宰相,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为国、为家、为民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在一次办案途中,他邂诟了她,迷一样的女人。一次偶然的相遇,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交换,他,年轻英俊的帝王,在那一刻拨动了她的心弦。可拥有无数女人的他却无法只将她一人放在心中。深山之中刻苦修行,只为有朝一日成仙升天,仙友指路,他的仙劫是情,他淡笑而过。谁知就在成仙的前夕他遇到了她。而她这个天界遗落在凡间的仙子,她的情终将归于何处……
  • 女配你别逃

    女配你别逃

    六月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一觉醒来,居然穿到了刚看完的书里,还成为里面的恶毒女配。想到自己悲惨的结局,六月决定--赶紧跑路。可是为什么连家门都没出去,就被抓回来了,许暮光将人搂在怀里,在她的耳边轻声说道:“小六月,你想到哪里去?”六月:“......”
  • 人在东京刚开书店

    人在东京刚开书店

    充满怪谈的东京——孕育了裂口女、镰鼬等传说。要想在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活下来,林墨只能秉持那句话,“只要胆子大,贞子也能放产假。”
  • 萌宝戏王

    萌宝戏王

    一场任务结束了她在现代的使命,魂魄却意外地来到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度。“什么?他就是暴君!”欺君之罪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于是唐小柠决定连夜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