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92400000052

第52章 社会文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5)

(2)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矛盾的合理解决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始终面临一个基本矛盾:一方面,人是自然存在物,人为了维持有机生命体的生存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人的生命活动要受这种物质变换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人又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也有活动的目的性和创造性,从而要求不受外部约束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追求自然本身难以满足的生存环境、条件。在农业文明时代,由于人类征服自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这种矛盾表现并不明显。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使人类忘乎所以去征服和改造大自然,尽其所能索取大自然资源,从而导致了20世纪末的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矛盾此刻得到了最充分的暴露,也引起了人类的关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思想和战略,它的基本问题就是针对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寻找一条合理的解决途径。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其基本观点是:人不能离开环境生存,也不能离开环境发展;自然资源是有限度的,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努力防止地球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衰竭和灭绝。经济发展不一定必须以损害自然环境为代价。要谋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这一基本观点,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脱离自然界,但人毕竟不等同于自然,人来自自然界又超出自然,是能动的存在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类也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基础上获得自身生存和不断发展,同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手段。

但是,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不能违反自然界固有的客观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接受的限度。要想保证人类的生存,首先要保持自然的生存;要想维护人类的发展,首先必须维护自然的发展。作为一对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应该采取和谐统一的方式,人对自然的征服,不应该是凶恶的、称王称霸的,而应该是温柔的、忍让的、富于情感的,人要征服自然,又要依赖自然,这就决定人必须学会与自然和平共处,既要做自然的主人,又要当自然的朋友。征服需要战争,也需要妥协,特别是对大自然的征服,更应该给予关爱和回报。

在21世纪,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这一审视的科学结果,要求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上要转变两个观念,坚持三个原则。

转变两个观念:第一,由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从而确立人与自然平等相待的伙伴道德关系,摈弃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第二,必须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尊重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开采资源的“适度”原则,人类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应该一厢情愿地为所欲为,对于非再生资源应有序开采。第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必须以节约和再生为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提高利用率以及促使资源的再生和更新,尽可能物尽其用、一物多用,更不可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第三,利用自然过程中,坚持人的目的性和自然规律性统一的原则,既要以人的目的性为立足点,又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将人类的需要与自然的可能相统一。

在发展问题上,在利用自然过程中,人不可能脱离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而存在,人类社会也不可能离开人的利益和价值而发展。因为人类的利益和目的是人类活动的杠杆,也是社会历史规律性、必然性的自为内容的体现。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与自然界相互协调的过程,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最终将损害人类自身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中,强调在肯定人与自然统一性前提下,充分发挥人在自然面前的自觉能动性。尊重自然,不是要简单地限制人在自然面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恰恰相反,更应该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人的创造精神。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资源是无限的,人类打破了自然生态平衡,也必将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科学揭示和对两者矛盾的合理解决,可以说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成就之一。既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伟大胜利。毫无疑问,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可持续发展弘扬了公平发展和道德消费新理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表现,它不只是科学技术概念、社会经济概念,还是一个精神文明概念。这一战略的实施,要求有强大的人类精神文明支撑,要求人类把自身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持续发展包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它要求人们以“利人利己”、“义利兼顾”作为价值判断尺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的生存环境,以泽被后代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留下立足的空间和资源。它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所有居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大量事实证明,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并不单纯是人对自然的不良态度造成的,这其中还包含着人与人的关系不协调因素。在对传统发展观的审视中,人们发现,它不仅缺乏科学性,同时,还隐含着不道德因素,不顾整体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一改这一切不道德的发展内涵,提出公平的发展观和道德的消费观。

一是公平发展要求。

第一,对待人类的未来发展,要提倡代际平等原则。强调现代人必须为将来考虑,要以一代人的良心和责任,既享受自我的发展权利,又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权利为代价。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确立保证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生存道德观。人类一定要走向明天,子孙后代的生存、延续、繁荣所依赖的除了他们自我的智慧和能力外,还需要从前辈手中,继承一个自然生态环境。所以,现代人不能吃祖宗饭,而断子孙路。在对待现实于未来发展要消除贪婪和短视。

第二,对待人类的现实发展,倡导代内平等原则,强调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认为,公平发展不仅指现代人与未来人都有公平享受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强调,人的发展不是指少数人或少数国家的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指所有的各国人民,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得到公平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任何国家,在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时,要有全球意识,要考虑全球、全人类的利益,为全球的文明发展共同承担责任,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更应以全人类的利益为重,不仅不能利用自己的资本,把公害转嫁给不发达国家,而应以可持续发展这个共同利益目标为指导,以共同负责的方式协调矛盾,使资源得到公正、公平分配,使贫困者的生存需要优先得到满足,保证他们正常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就是要求,在社会发展中,要处理好先富与后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追求共同富裕。在传统发展观中,人们很少注意社会贫苦者的生存权,只注意少数人的间接增长。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就是许多人一贫如洗”。美国经济学协会前会长埃斯纳说:“世界上的贫穷和饥饿以及收入分配问题……长期以来被主要经济学家们严重忽略,他们的研究成果虽然最终能够派上用场,但是往往同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没有很大关系。”为此,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的《里约热内卢宣言》中就提出27条原则,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开辟新的合作层面,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

二是道德消费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提倡“多节制”理性发展原则,人类生存以需求为动力,人类文明发展、科学进步,对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并且人类满足需求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人类的需求并不是都合理的,如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的行为永无节制。据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一个研究组估计,普通北美人每人每年消耗的资源相当于12英亩农田和林地提供的可再生资源,若全世界的人都按照这一速度消费,需要拥有相当于4个地球的生产用地。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按照北美人的速度向空中排放污染物,那么,我们至少还缺9个地球(大气层),才能安全地吸收因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人们必须走多节制的发展道路。

不论是公平发展还是道德消费,它都强调人类必须用理智和道德对待自然、对待发展。也就是充分强调,精神文明在新发展观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能创造一种积极向上、顾及社会和他人、顾及子孙后代的良好社会风尚。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的人,能自觉地处理、合理调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人们提高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精神境界,去追求公平、合理、完善的社会发展。我们坚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升华。

同类推荐
  •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中)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本书的主旨在于阐述西方社会的共同体以及社会生活的状况。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考察后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内容包括后福特主义或后工业主义(章)、反传统性(第二章)和全球化(第三章)对后工业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的第二部分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是不是人类生活中所必需和重要的组成内容,并需要采取何种途径在后工业社会里维护与重建这种共同体。
  •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八卷:袁宝华访谈文选

    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心学”教育思想与《传习录》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热门推荐
  • 全能系统之我太难了

    全能系统之我太难了

    叶华本是一名碌碌无为的燕都大学毕业生,可是在无亲无故的燕都中寸步难行,直到获得全能系统过后,叶华表示:我太难了!
  • 魂穿现代的修仙者

    魂穿现代的修仙者

    “爸爸”“啥?”看着眼前叫着自己爸爸的美女赵天佑怔住了,这姑娘??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这是一个修仙界小哥哥魂穿到现代世界的故事!
  • 混沌再开

    混沌再开

    三年前,哥哥的突然失踪,让原本想过普通生活的唐小白,踏上了寻找哥哥的道路!但无意中,被卷入了异世大陆!而当他看到过九字古碑,爬过神魔山,踩过九层深渊,战过各方大帝后,唐小白迷茫了!这是异世?还是原来的世界?这一切都有什么阴谋?他是否又能找到哥哥?能否守护自己最爱的人呢?一切是重新开始,还是继续轮回?混沌心,累世情,万年局,今朝现!
  • 青草悠悠与君相恋

    青草悠悠与君相恋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这是一个关于‘过往’与‘新生’的故事一次追杀,让她坠崖记忆皆失一夜之间,多出自称相公的人随着古怪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是蓄意的欺骗还是命运的纠缠……
  • 慕白之夏

    慕白之夏

    因为仇恨而相爱,因为仇恨而相离。夏伤东来雪,白木自傲寒。慕缘心相望,安然之离殇。
  • 飘渺志

    飘渺志

    对于夜听雨来说,默默的装逼是最大的乐趣。然而某一天,一次意外过后,一切都变了…小装逼已然浮云,开始大装逼的人生吧!
  • 难颜

    难颜

    你曾经说过会许我一世,结果是一时。受过伤的东西会愈合吗,曾经错过的两个人再次相遇,不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心境,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或许,这边是奇迹,一切都变的重头再来。
  • 倾城萌妃:王爷轻点爱

    倾城萌妃:王爷轻点爱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不知倾城乃倾国,佳人难再得。回眸一笑百媚生。她经历过背叛、欺骗、悲伤离合。试问还能相信谁?直到某男闯入她的生活中。他用冰冷的指尖,在她的手心里轻轻写下依赖。一朝一穿越只为句'既来之,则安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玛奇朵不说话

    玛奇朵不说话

    因为有话直说的个性而被所有人排挤很倒霉,只能在实验室做点心就更加倒霉了,这种倒霉到不行的时候,竟然还有人跑来偷她做甜食的材料?不要以为她玛奇朵是怎么好欺负的人!什么?那个该死的“小偷”竟然会是学校里的冷面大魔王亚久京?有没有搞错,这个不吃糖就会死,脑袋一根筋的家伙,真的会是传说中又冷酷又无情的大魔王?而且,为了逼迫她保守这个秘密,他竟然还对她进行了二十四贴身监视?老爸老妈,这个人真的不是她的男朋友!同学们,这个人真的没有爱上她!天啊,谁来救救她,她真的不想成为这个白痴的女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