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9500000011

第11章 名利双收(1)

中国第一个世界博览会

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开幕。此次大会为期三个月,前来观摩者达二十万人,车水马龙,可谓盛极一时。虞洽卿事先订购了两万块白杭纺手帕,上面印有摄政王载沣,两任两江总督端方、张人骏,还有虞洽卿四人的头像,分赠中外贵宾和客商。通过这次博览会,虞洽卿的名声响彻了南京城,传遍了全国,以至南洋各地,可谓名利双收。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虞洽卿赴日本考察,在参观了东京博览会后,茅塞顿开,他说:“中国工商业要比东洋落后四十年。”

留日期间,他特地拜访了旅日华侨巨子吴锦堂。吴锦堂,名作漠,宁波人。吴家距虞洽卿家乡龙山不过几十里,也可以说是虞洽卿的老乡。吴锦堂出身贫寒,先是在上海一家日本洋行做工,后飘洋过海到了日本。开始时,经营一家小杂货店,积累一定资本后,搞起实业来,渐渐发迹。早在虞洽卿拾蛤蜊时,吴锦堂已在日本名利双收了。

吴锦堂和这位小同乡很投缘,对虞洽卿在日行程很关心,他说:“洽卿,你这次到日本一定要多住几日,日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国学习。”

虞洽卿对吴锦堂的关怀心存感激,对吴锦堂在日的业绩更是赞叹不已,他谦虚地向吴锦堂请教:“前辈以留日之经验,如何看待中华工商之现状?”

吴锦堂说:“我国沉浸于天朝大国旧梦,固步自封,已是先天不足。这些年虽然倡导洋务运动,兴办了许多官办工商业,但受到外国倾销商品的冲击,发展缓慢。国无名主,朝多佞臣,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中华工商很难大有作为。”

虞洽卿对吴锦堂的话深有感慨,近些年他久为洋务,痛知其害,又问:“前辈认为应如何处之?”

吴锦堂说:“大刀阔斧,从根本上斩除弊端,我想,不出三五年,中国必有大变。”

虞洽卿一惊,忙问:“何出此言?”

吴锦堂说:“我久在日本,以旁观者视之,自然看得清些,你听说过孙文吗?”

虞洽卿道:“略有耳闻。”

吴锦堂指了指墙上的一帧照片,说:“老夫旁边那位就是。”原来孙文大号孙中山,他兴办的同盟会基地正在日本,吴锦堂与他交往已有数年,不仅为孙中山提供活动经费,还加入了同盟会。

虞洽卿说:“前辈也赞同革命吗?”

吴锦堂道:“清王朝腐朽矣,中国革命大势所驱。这孙文人称孙大炮,你可不要小视他,他的炮可厉害哟!”

虞洽卿日后投机革命,资助革命党人陈其美,投靠国民党党魁蒋介石,与这次谈话不无关系。

日本之行,令虞洽卿眼界大开,见识倍增,回国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办“南洋劝业会”。

这劝业会是何等事物?用虞洽卿的话说就是“使我国新兴工商业有所观摩,而图改进,且借此聚全国工商业先进于一堂,互助联络。”

虞洽卿真想大办实业,借此救国吗?

虞洽卿发起“南洋劝业会”自有他的如意算盘。一则可得提倡实业之美名,进一步扬名于全国;二则他虽然勉强挤身于上海商界领袖人物行列,但资历比不上严信厚、叶澄衷、朱葆三等人,上海总商会为这帮大佬掌握,自己还不能操纵。而兴办的劝业会是一个全国性机构,可凌驾于上海总商会之上。虞洽卿兴办劝业会实为沽名钓誉、名利双收,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两年后的一天,他听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莅临上海,顿觉机会来临,急忙前去拜谒。见到端方,虞洽卿施礼请安:“大人安康!”端方一反平时派头,亲自将虞洽卿扶起,说:“虞先生乃洋务人物,这俗礼就免了。”虞洽卿一身西装,行的是清朝大礼,确是有些不伦不类。

虞洽卿恭维说:“光绪三十一年与大人一别,一晃数载,今日相见,大人身体安康,实是万民之福。”

端方笑道:“上海人将虞先生比做鲁仲连,我看,那鲁仲连见到虞先生也会自愧不如。”

闲谈之中,端方问了一些上海工商界的事情,虞洽卿见端方对商务颇有兴致,趁机进言:“洽卿有一构想,还请大人定夺。”

端方道:“你且说来。”

虞洽卿于是将自己的计划和盘说出:“我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力日衰,割地赔款,难饱列强之无厌,西方各国,动辄以坚船利炮相协,洽卿久做洋务,深知洋人得寸进尺之秉性,我泱泱大国,岂任夷人肆意蚕食,中兴大清基业,非振兴实业不可。前两年我去东洋考察博览大会,深受启发,萌生创办我国劝业会之想法。一则可使国人观摹,广开振兴实业之门路,二则可使国货物畅其流,免受洋货之干扰。”

虞洽卿偷偷看着端方,揣摩着他的心思。端方听了他的话心里也是一惊,他始终认为商人无不重利轻义,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忧国忧民之士,于是说:“虞先生所言甚是,没想到虞先生这般有胆有识,国人若都如此,大清可兴矣。”

虞洽卿笑道:“新皇登基,百业待兴。大人如此热衷实业,我等商民感激不尽,此事大功告成,大人亦将名垂青史。”

端方说:“宣统初始,国库日紧,如此举动,恐怕耗银甚巨,虞先生可有应对之法?”

原来,历史已不知不觉地步入宣统时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五日,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死于瀛台的涵元殿。次日,那个以中国女强人自居的慈禧太后也一命归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当上了满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国号宣统。

虞洽卿应道:“东洋之博览会,皆官民会办,由政府拨调部分银两予以启动,剩余资金由博览会自筹,凡欲参展者,必先交纳报名费,凡在大会的交易,亦可从中抽取寸头。劝业会之举,亦可仿效之。这样一算,劝业会的资金无虑矣。”

端方满意地点点头,说:“虞先生静候佳音吧。”

端方很快上奏朝廷,奏文中说:“劝业会之设,发起是在南洋,若办理得法,将来效果足以鼓舞全国实业。”朝廷准奏,由度支部拨银七十万两做经费,以端方为会长,虞洽卿为会办(副会长),勘定以南京鼓楼为会场。端方大人捎话,说朝廷已经准奏,命虞洽卿速去南京上任,筹办劝业会事宜。虞洽卿忙将自家产业安排妥当,又让长子虞顺恩暂代荷兰买办,匆匆上路。

这时南京和上海之间已通火车,行程不过大半天,交通已很便利。这一路,虞洽卿春风得意,能与当朝一品重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并肩办事,对于一介商人来说,简直风光无限。

虞洽卿到了南京,匆匆赶往两江总督府拜见端方。端方慷慨激昂地道:“我朝前有康乾盛世,今有宣统中兴,为此目标,务须努力。”虞洽卿听出他亦有扬名之意,心内不禁暗笑。

端方接着道:“可恨孙文、黄兴之流,唯恐天下不乱。吾皇已有训令,平逆勘乱。上海那边若有风吹草动,虞先生还须尽力。”

虞洽卿道:“请大人放心。”心道:“吴锦堂也是革命党人,像他那样的人很多,恐怕告诉你你也没办法。”

端方道:“我身为两江总督,怎能放心?不说别处,绍兴出了一个秋瑾,她一个女流之辈,尚且聚众闹事,何况他人。你回去后,不妨向同仁说一说秋瑾的事情。她已在绍兴轩亭口问斩了,希望大家以此为戒。”又道:“我虽为劝业会会长,但挂的是虚名,你这个会办才是实的。本官准备保你为劝业道,三品顶戴花翎,你意下如何?”

虞洽卿忙道:“大人美意,洽卿感激涕零,只是洽卿乃一介商民,只知生意,不懂为官之道,只恐拖累大人,还请大人三思。”

即使虞洽卿不想当官,但有了三品顶戴,俨然朝廷大员,对他不无好处。但大清江山摇摇欲坠,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情,此时的官当大了,不好撤身,这才是虞洽卿真实的想法。端方见他不愿为官,和他说了会儿劝业会的事,然后端茶送客。

正如端方所言,虞洽卿虽是劝业会的会办,却操纵着劝业会的大权。他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端方在背后撑腰,顿觉意气风发,有心一展宏图之志。劝业会大小事务,他必躬身亲问,以至于这段时间,风月场所没了他的踪影。

为了方便运输,端方特意修了一条轻便铁道,由南京下关直达劝业会所在地鼓楼。这也是南京城内小铁路的建设之始。度支部拨下的七十万两银子经费不够,虞洽卿设法筹垫了三十六万两。款从何来?当然是向上海的巨富筹集。对此,上海商界反应不一,朱葆三和叶澄衷两位前辈来电,表示赞成,同时也道出了担心。这笔垫款,数额巨大,倘若最后亏空,多半血本无归。他们劝虞洽卿和朝廷打交道时务必多加小心,不要陷入泥坑里。虞洽卿却是心中有数。

虞洽卿为了广招客户,在南洋大臣管辖的各府州设立物产会,在国内各大商埠与南洋组织出口协会,广泛征集参展产品,并在上海、南京、杭州、广东和直隶等经济繁荣地区设立赞会,宣传劝业会的意义。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筹备工作大有进展时,慈禧太后的宠臣端方奉调北洋。原来,端方在慈禧太后驾崩以后,为了表达自己对慈禧太后知遇之恩,用相机将慈禧太后安葬的过程拍摄下来。政敌将其此举禀报了摄政王载沣,载沣大怒,认为其此举违反清廷礼仪,下令将他调任北洋大臣,不久又借故免职。由进士出身的一品大员张人骏接任北洋大臣之职。张人骏是河北丰润人,字千里,又字安圃。他曾做过翰林院的编修,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当武昌起义爆发后,他曾不止一次试图阻止革命的发展。此为后话。

张人骏上任后,虞洽卿立即投贴拜访。他像往常一样穿了一身西服,负责接见的官员见状,悄声提醒他,说张大人极讲礼节,属员晋见,皆着官服,虞会办这副打扮,恐大人见怪。虞洽卿笑着说:“这西服是大礼服,我是劝业会的会办,办的是洋务,穿洋服有何不妥?”见出入官员皆穿朝服,故显不同,昂然入内。

张人骏端坐在椅子上,虞洽卿参见时,他只是摆摆手,示意他先候在一旁。虞洽卿隐约听到张人骏问幕僚:“商民为何任了会办一职?”

幕僚答道:“他曾纳票捐过道员,分发江苏任用。现任上海荷兰银行买办,颇精洋务。会办之职不是官爵,用他不违朝礼。”

张人骏似乎哼了一声,不满道:“他这身打扮有失会办体统。这劝业会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依我看是赔钱的买卖,如今国库支绌日紧,有人却拿着朝廷的银子胡闹,我看还是停办的好。”

幕僚道:“这劝业会是圣上恩准的,筹备了大半年,银子花了不少,若是停办,损失不小。”

张人骏摇了摇头,不知是什么意思。过了很久才冷冷地招呼晒在一边的虞洽卿:“劝业会的筹备工作进行得怎样了?”

虞洽卿道:“回大人,筹备工作近于收尾,一些地方已送来陈列品。度支部答应拨下的七十万两银子,实到五十万两,尚差二十万两。”

张人骏说:“听说你们已经垫上许多银子,索性多垫一些好了。”

虞洽卿忙道:“我们所垫之银,皆上海商民之资,已然尽力,还望大人体恤商民之苦,催拨那二十万两银子。商民对劝业会寄望甚殷,劝业会何不一边等银子拨下,一边先办着。”他见张人骏有停办之意,倒不急着催支那二十万两银子,而是催办劝业会。虞洽卿和洋人打交道惯了,虽然尊重朝廷大员,实则不怕。他在洋人面前较为放得开,多是据理力争,多争一争总有好处,因此催得不免有些急。

他言语上虽无出格之处,但张人骏仍觉得他很放肆,心道:“你又不是洋人,你想办便能办嘛!”因此,故意显出漠然之意。虞洽卿见话不投机,知道多争无益,细思良久,告辞而去。他的想法是先搁一搁,看一看张人骏的真正态度。

虞洽卿是个闲不住的人,公务缠身时还能忍着寡人之疾,稍有闲暇,便会扎进红粉堆里。秦淮河畔是风月无边之地,繁华不亚于上海。这一日,他带上一名随从,轻装来到向往已久的秦淮河畔。他好色,但绝不多花钱,因此,显得和其他客人没有什么不同。远远的,就看见一座庙宇,甚是雄伟,一打听竟是夫子庙,不禁好笑,心道:“孔子生前提倡‘修身、克已’,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如今他的庙却在青楼堆中。孔子有知,也要气得七窍生烟了。”

虞洽卿读书不多,只念了三年私塾,却是有些才情。他从商以后,读书看报,自修以求长进,虽说不上妙笔生花,但行文简洁老练,言谈举止亦有大家风范。初见他的人,往往认为他是地道的儒林人士。他常以此为炫:“假如我六十岁后闭门著书,文字工拙暂且不论,经验之丰富,当可独树一帜。”虞洽卿向以儒者自居,见到孔庙焉能不拜。他来到孔子像前,恭恭敬敬地施礼叩拜。拜毕,在庙中转了转,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弟!”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细看那“章”字,一竖顶天立地,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去了讥笑之心,暗想:“只有孔家堪此殊荣。”又见一联,上联是“东趋家庭,学诗学礼复旧业”,下联是“西瞻祖庙,肯堂肯构属何人。”心道:“孔家子弟五岁上学读书,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而自己幼年失学,拾蛤蜊补贴家用,半点不由人。孔家文章经久不衰,自己有今日,实属不易。”

他又来到碑林,上面尽是孔子思想之精华,只见一块碑上写道:“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心想:“做事最忌贪心不足,否则就会过头。我多次为民请命,之所以每每成功,实则见好就收。泰而不骄,我做得还不够。否则,张人骏也不会冷落我。有所成就可以适当炫耀,但要分地方。为民请命时可以骄,让洋人看一看我的实力,以华制洋。我身为买办,自可以洋制华,但此时张人骏不仅于我无求,反而紧紧地捏住了我,让我欲罢不能。我现在需要的是恭,而不是骄。我把老一套用在张人骏那里,可谓失策。”心中有些恨张人骏,暗想:“洋人拿我都没办法,何况是你。有朝一日,我有了骄的资本,有你的好果子吃。”仍想不出主意,索性离开孔庙,直奔秦淮河。

秦淮河畔,花船毗连,笙歌不绝,几天下来,虞洽卿顿觉轻松许多。按他的性子,原想尽尝秦淮美色,可他步入陈家画舫时,再也不想四处寻芳采蜜了。这陈家二女,一个娇小玲珑,一个妩媚大方,迷得他魂不守舍,流连忘返。妓女有卖艺不卖身的,称为歌妓、舞妓,陈家二女看似属于歌舞妓,但凭虞洽卿的老练,迅速意识到,两人不过吊人胃口,等人许下重金,方可一亲芳泽。但见陈家二女歌喉圆润,舞姿婆娑,极尽才情色艺,心里痒痒的。但他知道,此时上钩,要花大本钱,所以尽量忍着,显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那意思很明显:我知道你们卖艺不卖身,我仰慕你们的同时尊重你们。陈家二女看出他的不凡,开始时想钓他,后来却怕他离去,心想:“反正不会有大鱼来了,不如今晚委身于他。”

陈家二女一个叫环环,一个叫燕燕,长谈之下,竟是陈圆圆的后人,虞洽卿心道:“我的乖乖,这回可值了。”让随从去给环环燕燕买礼物。他知道,欲想杀价,必须先礼后兵。环环燕燕见他的随从在柜上纳了钱,仍送礼物,十分欢喜,曲意逢迎。

二女道:“您的着装虽然不奢华,但一定不是普通人。”

虞洽卿笑道:“小本经营。”

二女道:“不会。我姐妹阅人无数,绝对看不走眼。”

虞洽卿有心显显本事,既得欢心,又图实惠。若把眼前二女慑服了,便是心甘情愿地倒贴也有可能。认真道:“不错,我是军人。”起身昂首挺胸,左转几步,右转几步,俨然西洋军官模样。二女不禁暗暗称奇。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入仕之后,他同情“永贞革新”,结交革新志士,抨击帆镇巨宦,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深得爱戴。本书作者用唯美的文字,用全新的视角,对白居易的诗与人生进行解读,挖掘人生沉浮背后的内心情怀。
  •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且向山水觅深情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他的书画特臻奇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禅喻之。他不刻意作诗,而被称为诗佛;他不刻意作画,而画绝古今;他精通音律,擢进士第,解褐为太乐丞。本书用清越明快的语言、诗意的笔法和翔实的资料,将王维的一生与他的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对诗歌独到的鉴赏,又含有传奇性、艺术性的描述,为我们讲述一个真实而爽朗的诗佛——王维。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4

    公孙丹是北海王国有名望的世族大家,朝中有人,州郡有势。董宣到任北海相后,因不明底细,误用公孙丹为五官椽(郡中武官)。一次,公孙丹家中造房子,请了一名卜卦的算命先生预测吉凶。哪知算命先生胡说八道并煞有其事地说:“以情理推来,住这所房子是要死人的。”没想到这一句胡言乱语却诱发了公孙丹的歹念:既要死人,何不找个“替死鬼”呢!于是,这个恶霸公然指使他的儿子杀死过路人,并把尸体放在新屋之内,以求消灾避祸。消息报到董宣那儿,他为之震怒,立即派人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断然决定收捕公孙丹父子,枭首示众,以平民愤,乡里的百姓无不称快。
  • 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本书记述了盛彤笙院士的生平事迹。内容涉及家世渊源、求学之路、执教生涯、建业西北、广揽英才、筚路蓝缕、教育大家、鼎盛时光、科学巨子、落难之后、战略构想、晚年岁月等。
热门推荐
  • 创业没有终点

    创业没有终点

    我爸爸被双规后,我从大学退学踏入社会,便开始一场心惊肉跳勾心斗角的磨练,在新公司招聘的时候我遇到了现在已她爸爸已是副市长的高中梦中情人苏小然,开始了我们的恋情。却被想到被喜欢的某房地产商的女儿算计了一把。我和苏的爱情会坚守下去吗?而我的创业之路什么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 求道不问仙

    求道不问仙

    连暮没有高远的理想信仰,甚至可以说,他的目光有些短浅。一开始,他只想找个信仰,好让自己能认真地活下去,而后来,他亲手毁了他们的信仰……可是,他知道,那才是开始。也许,信仰,就是在不断地摧毁中不断重建。连暮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世间会是这个样子,就如明镜,所能看到的其实取决于自己本身。
  • 倾世绝宠:神医步天下

    倾世绝宠:神医步天下

    一朝穿越,金牌杀手秒变废物小姐。什么绝世废材?看她封印一解——左神器,右萌宠,后面一堆花美男!一手玄针活死人肉白骨,一身毒丝死活人剔白骨。扮猪吃老虎引来各色美男不断,嗯,不错又来了一个美男侍卫,咦?这个妖孽怎么回事?为什么每天晚上都要跟我造小人?金麟岂是池中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开的了飞机打得过流氓;斗得了小三甩得了渣男。一步步走上巅峰,用鲜血写下永世辉煌!
  • 土地爷不高兴

    土地爷不高兴

    人仙妖是一家,我们都要爱护他。我作为一个土地爷有点土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副职福神,而且很敬业。下属旷世欧皇,儿子绝世大妖,喜欢的人是盖世英雄。吃软饭我一直可以的。兢兢业业土地爷,一辈子没碰过钱。
  • 将旗

    将旗

    每一面旗帜,都有着它自己特有的意志!在这片大陆上,战争频频的爆发着。存在战争,就存在着胜负!可是,不知在什么时候起,战场上出现了那面双剑的十字军旗,黝黑的底纹配上银白的双剑,它的意志-就是胜利!---------------------------------------每日更新,希望看这本小说的朋友都能够登录起点,点击一下,收藏下,顺手丢下免费的推荐票。非常感谢!
  • 万古仙魔曲

    万古仙魔曲

    在广阔的仙魔大陆上,一个家族被屠戮经脉尽断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勾心斗角的社会中再度崛起。看乱世红尘之中如何脱离凡尘。如何于红颜知己浪迹天涯。
  • 笔下亿千万

    笔下亿千万

    人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欲望使然。而我的欲望只是为了有趣。
  •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收藏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 邪魅王爷的佣兵王妃

    邪魅王爷的佣兵王妃

    身为特种兵的叶澜依一朝穿越成尚书庶女,奈何爹不亲娘不爱,兄弟姐妹还迫害,本以为日子已经够惨了,没想到还来个俊美王爷拉仇恨。“全天下的女人,我只要你来当这北平妃。”某王爷邪魅一笑,估计是嫌她活的太长。一次次的陷害、投毒,真当她是圣母呢?既然有人上赶着找死,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以牙还牙!某日,王爷双眸一沉,“只要你说一句,尚书府明日便家破人亡,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