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685700000005

第5章 商鞅变法(1)

在前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商鞅共进行了两次变法。

(一)第一次变法

秦国经过了三年的变法准备,到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卫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有下列四点:

1.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商鞅把李悝所制定的法经增加了连坐法。就是在按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的制度,告发“奸人”的可以如同斩得敌人首级一样得到奖赏,不告发的要腰斩,如果一家藏奸,与投敌的人受到同样的处罚,其余九家如果不告发,要一起办罪。旅客住店要有官府凭证,否则,店主人与奸人同罪,其目的是为了限制人民的随意流动和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四处游说。还主张对轻罪用重刑,认为这同样可以迫使人民连轻罪也不敢犯,重罪就更不用说了,这叫“以刑去刑”。为了保护私有的马和耕牛,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罪”。对轻罪用重刑,目的在于贯彻指定的法律,运用封建政权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把人民的反抗斗争给镇压下去,以达到地主阶级所说的“大治”。《战国策》评价商鞅变法的成效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治。”史记称赞其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颁赐爵禄,基本上是财产、权力以及社会地位的一种分配制度。西周以来,为了巩固宗法制度以及统治者的权力,周王朝将爵位基本上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俗称五等爵,其主要特点是将宗法血缘关系和爵位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世代相传罔替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新的爵禄制度开始兴起,爵位开始与宗法血缘脱钩,爵禄也止于其身或三代而止。商鞅变法时,就采用了这种制度,并且把爵位分得更细,分为二十等:第一级是公士;二级是上造;三级是簪袤;四级是不更,是相当于士的;第五级是大夫;六级是官大夫;七级是公大夫;八级是公乘;九级是五大夫,是相当于大夫的;第十级是左庶长;十一级是右庶长;十二级是左更;十三级是中更;十四级是右更;十五级是少上造;十六级是大上造;十七级是驷车庶长;十八级是大庶长,是属于庶长一级的,相当于卿的;第十九级是关内侯;二十级是彻侯,也叫列侯,是相当于诸侯的。收回贵族所有的爵位,取消他们的特权,所有一切都与战场的军功挂钩,即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才可以重新回到贵族的行列,领回爵禄。并且此时的秦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与爵禄联系起来,吃饭穿衣都与军功挂钩,有严格的规定,“有军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占有田宅、奴隶的多少以及服饰穿戴,都必须按照爵位等级的规定,否则是要受到处罚的,同样,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把全国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战场上,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建立军国体制,以适应战国时期战乱形势的需要。

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是奖励垦荒。秦国地广人稀,荒地较多,再加上农业生产条件不太好,秦人传统上以游牧为主,故多战马,而军粮缺少,特别是遇到灾旱之年,情况更差。所以商鞅在秦国把奖励开垦荒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商鞅变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而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本业指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末利指商业和手工业,复其身指免除其本身的徭役,收孥指连同妻子、儿女收入官府为奴隶。这样的法令是为了奖励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有利于推动封建生产力、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地主经济的发展,增强地主阶级的实力。为了达到重农的目的,商鞅不惜采用各种办法抑制商人及商业活动,在《垦令》里规定:第一,商人不得卖粮,不能卖米粮,就无利可图,那么就对自己的行业胆怯怀疑;第二,提高酒肉价钱,把酒肉的价钱提高十倍,并加重其税,那么,酒肉商人就无利可图,一定会数量大减,而在位者就不能随意挥霍;第三,废除逆旅经营,不许商人经营旅馆,旨在限制劳动人民的流动和削减纵横家的游说活动;第四,加重商品销售税;第五,商家的仆人必须服兵役。其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商人的数目和活动。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资助农业的发展:第一,增加农民的数目,这是抑商的直接目的,农民数目增加了,农业自然也就发达起来了。第二,逼迫农民专心务农,禁止农民购买粮食,逼迫他们自食其力。第三,使农民愚守于耕种,隔绝农民与知识的关系,使他们愚昧无知则不生异心,就专心致力于农耕了,同时也要逼迫农民心静如水,就能安心务农了。第四,裁减官吏,使农民不累。官员数量少则税轻,官员廉政则民静,农民自然不受干扰,就有时间去开垦荒地了。还主张“一山泽”,就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之利。所有这些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商人损害和破坏小农经济,扶助小农经济的发展,这在封建社会刚开始确立阶段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令,打击儒家的复古思想,曾断然采取“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措施,同时下令禁止私门请托,禁止游说求官的活动。

商鞅的变法必然会引起旧贵族的反抗,一时国都内“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后来这些人又前来献媚说令便,商鞅称之为“乱化之民,尽迁之于边城”。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由于商鞅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所一向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首先惩办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结果,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商鞅此举,确实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人们看到,就连太子的老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于是再也不敢抱有任何侥幸的心理了。经过商鞅的这番努力,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战国策》对此事的评论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商鞅执法敢于不避贵势,在秦国震动颇大,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臣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故国势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为大良造。商鞅受命为大良造,接着办理了两件事:一,出兵占领魏固阳。固阳是魏的重要关塞,魏在此地修筑魏长城用以抵挡秦国的进攻,是秦、魏两国的必争之地,商鞅占领固阳,那么,魏长城就失去了应有的防御作用,而秦东部边疆的压力就相对减轻了。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商鞅才有时间安心地推行改革。二,迁都咸阳。秦占领固阳之后,魏长城就失去了作用,河西之地尽在秦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个时候,秦国已不再是一个固守一隅、落后懦弱的国家了。秦人的视线已放眼东方,准备渡过黄河,把战场开辟到黄河以东去,为了达到这战略目的,必须把首都迁到更理想的地方,便于运作全国经济、政治及军事。咸阳是秦孝公及商鞅理想之地。咸阳,北倚高原,南临渭水,坐落在秦岭怀抱之间,沿渭水而下,可直达黄河,然后直奔函谷关,利于出击,是东向发展的方便之地。经过三年的经营,咸阳终于具备了国都的条件。两年后,秦从雍(今陕西省凤翔)迁都咸阳,并第二次下变法令。

(二)第二次变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谋求富国强兵。变法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废除奴隶制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阡陌指每一亩田的小田界,封疆指每一顷地的大田界,意思是指废除井田制,把原来百步为亩的“阡陌”和每一顷田的“封疆”统统废除,开拓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重新设置新的界限。这项举措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允许并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扩大政府拥有土地的授田制度,以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增加封建政权的地税收入。因此,所谓“废井田、开阡陌、封疆”,是为了重新整治耕地,令民力尽其用,使军功授爵赐田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颁布法律严禁侵犯私有土地,即“盗徙封,赎耐”。就是指把私自移动田界看做偷盗行为,要判处耐刑(即剔除鬓发),但允许出钱赎罪。

2.普遍推行郡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秦孝公时代,秦国已实行郡县制代替封建世袭制,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进一步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集于国君一身,商鞅这时把乡、邑聚(村落)合并为县,建置了四十一个县,设有县令、县丞等地方官吏,还设有县尉。县令是一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公元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就是在县官之下,开始设置有定额俸禄的小吏,从此县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才正式确立。县制的普遍推行,是为了把全国证券、兵权集中到朝廷,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以便于巩固封建统治,发展地主经济。《商君书·恳令篇》说:“百县之制一形,则从;迂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就是说,各县的政治制度都是一个形态,则人人遵从,奸邪的官吏不敢玩弄花样,接替的官吏不敢变更制度,犯了错误而罢黜的官吏就不敢掩盖其错误行为。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民不劳”“民不敖”,做到“农多日,征(征收赋税)不烦,业(农业生产)不败,则草(草地)必恳矣”。在不实行封建制度的前提之下,对于新占领地区,秦必须构思出一套管制的办法,而郡县制度正好满足这个需要。商鞅此时加以推行,一方面说明秦国新占领地区逐渐增多,另一方面也是未雨绸缪,使这套制度推行到全国去,成为秦治国的基本政体。

同类推荐
  • 杰出学人刘诗白

    杰出学人刘诗白

    《杰出学人刘诗白》收录了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媒体等对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的经济思想、著作、研究成果、人格品质等方面的评价,通过第三方的角度,为读者客观、全面地介绍了刘诗白教授的学术成就,展现了刘诗白教授的治学成就、人格魅力和大师风貌。他成功地构建起了一套对中国改革实践富有解释力的严谨理论体系,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起到了有益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玛丽莲·梦露:我不止性感,还有从底层溯流而上的努力

    梦露,一个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形象。全世界几乎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见过她那些著名的照片,并记忆深刻:那张穿着白色裙子在纽约大街上,裙子被地下热气吹得张开了喇叭的黑白照;那张面对镜头两眼微阖、双唇微翘的;在沙发上裸露那双美腿的……这些照片不再是照片,而成了一种特殊情感的传达,一种纯真性感的定格。对几代人来说,梦露就像这些照片,是永恒的定格。虽然梦露以性感闻名于世,但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从底层突围的勇气,令人钦佩。这是本书着重阐述的内容。
  •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热门推荐
  • 燃穹

    燃穹

    邪魔从尸骨里爬出,九州布满黑日之旗,万界山在火焰中崩塌,天穹被血锈染成红色,人们哭泣着呼唤神灵。骇人听闻的预言,几个不服命的棋手,一场颠覆天地的大局。有人持剑向天,把酒轻叹。命运的网里,逃得过谁?
  • 身上有鬼

    身上有鬼

    我死了,我又在棺材里复活,我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死而复生后我发现我有阴阳眼,同时我亲眼目睹了亲人的鬼魂,之后我发现了在我身体里的还藏着另一个奇异事件,而这个奇异事件伴随着我直到大学。在大学里我遇到了厉鬼索命,大难不死之后我卷入一个大事件,为了保命,也为了真相,我和我的道士朋友一起展开了调查。本想自由自在地当个逗逼,结果发现地狱大乱事件背后藏着不可思议的大阴谋,而我居然就是这个阴谋的关键人物。
  • 穿越之纵横天下

    穿越之纵横天下

    慕容文博,本来是一个中国的反间谍小组的组长,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无意间穿越到了宋朝年间,而且还结识了一些梁山好汉,由于他的先知先觉,帮助了不少梁山上的英雄们,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尊重,而后他再次回到现代,却看他是如何带领这些梁山好汉成就一番事业。而且使中国成为了世界霸主地位。
  • 拂袖花间

    拂袖花间

    《拂袖花间》讲述一位上班族,在一次不幸事故中穿越到古代,在古代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生死离别...故事结局又被无情的时空隧道传送到现代都市...
  • 齐天神皇

    齐天神皇

    被家族遗忘,被父亲驱逐,万念俱灰的少年发誓一定要成为巅峰强者,一次意外,少年无意中融合了远古八大神物中最为神秘的灵眸,从此控生死,握轮回,掌乾坤,破苍穹!
  • 云深飘渺

    云深飘渺

    北燕历来国弱,百年来被西楚,南疆两大国虎视眈眈,幸而北燕有一处关隘名玉门关,玉门关易守难攻,又有诡异风云搅弄,故而保的北燕不受战乱之苦,亦有“世外桃源”美称。为了突破玉门关,西楚与南疆结成联盟,经过一番波折后,最终两国合并将北燕拿下。拿下北燕后,两国君主各怀心思,一心想要击垮对方,在这个乱世纷争的年代,两国相杀,江湖中亦有三派势力形成,一派势力为轩辕,擅傀儡之术,他们效忠西楚君主;一派为避月,擅掩月弯刀之暗杀,他们效忠南疆君主。南羽一派擅巫蛊阵法之术;他们效忠北燕君主。落灵兮本来是北燕国异姓公主,因为灭国杀亲之仇,在经过一番岁月的历练中,落灵兮最终亦是圆满的完成了她身为北燕公主应该负的使命。
  • 寒玉剑令

    寒玉剑令

    一个白衣少年,手拿折扇,腰插玉笛步入江湖,为了弄清自己的身世,从此卷入江湖纷争,他打开武林宝藏“密摩崖之门”,大败赤血教,成就一段武林传奇。《寒玉剑令》书友群:304837373
  • 影后当道:国师请伺候

    影后当道:国师请伺候

    本影后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调戏国师!本影后还有一个更伟大梦想:把国师,睡了!当然她还想娶国师……。调戏过之后,慕挽苏发现这个国师有点害羞!要问慕挽苏最喜欢干的事,她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糟蹋国师!要问国师大大最喜欢干的事,他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被夫人糟蹋!
  • 拾贰章纹

    拾贰章纹

    十二章纹,乃是上古天帝的华服锦绣,章纹按照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排列,是社稷千秋之瑞相。夏祖皇帝得此异宝,希望可以皇朝千秋万代,却不曾想天下终有一天会因此物而大乱。陆邵阳,夏国阴阳世家的公子,本来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可是上天愚弄他和他的家人,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重担背在他的身上。他能够改变自己和天下人的命运吗?
  • 九天凰劫

    九天凰劫

    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