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6500000004

第4章 求索时光(1)

一、拜鬼谷子为师

不平凡的人总会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和做事方法,也会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当他小的时候,他的不同之处就会渐渐地表露出来。孙武在十三岁这一年,父亲孙凭奉命出征,没有时间再教导他,只能由孙武自己学习。

在父亲出征的这段时间里,孙武不但没有荒废学业,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依然关心着战争的进程,关心着父亲的安危。终于有一日,前方传来了消息,父亲大胜而归。孙武高兴得活蹦乱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了小伙伴们。

几天之后,胜利的大军凯旋进入临淄都城,百姓欢呼,人声沸腾,鞭炮齐鸣,锣鼓震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而胜利的将士更是自豪,露出欢快的笑容。这种热烈的场面,使得孙武终生难以忘怀。父亲孙凭因为在作战中立了大功,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并获得齐景公以及朝臣们的极大礼遇,这一切令孙武无比自豪,同时也更强化了他对戎马生涯的向往。

公元前508年,十五岁的孙武到了该学习“六艺”中“射”、“御”两科军事技术的年龄。这两科都是他最感兴趣的科目。这时,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就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认真学习,努力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很快,他就在同辈贵族少年中处于出类拔萃的地位。

孙武对军事技能的学习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整天沉迷于军事技能的训练。他成了一员名副其实的勇将,不仅掌握了高超的射、御技能,而且有足够的军事指挥能力。孙武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就冲昏头脑。他知道,单单只是掌握精湛的射、御技能,略通一些军事常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名将,必须精通韬略。因此,他更加刻苦地研究有关军事典籍,提高军事理论素养。

父亲孙凭看出了儿子的军事天赋,他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为了不埋没儿子的天赋,应该找一个好老师来教授他,那么他的才能才会充分显露出来,更加出色地发挥。

但是,哪里有这样的好老师呢?孙凭派人四处打听,找寻精通兵法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终于打听到蒙山深处,有一号称鬼谷先生者,精通六韬三略。于是,孙凭给鬼谷先生送去一份厚礼,然后又命人将孙武送到那里,在那里专心地学习。自此,孙武拜了鬼谷先生为师,在这里他的所有生活费用均由家里支付。

鬼谷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他姓王名栩,外表高大英俊,虽年近花甲,但头脑清晰,眸齿伶俐,腿脚灵便,隐于此间研究兵学已四十余年,世间各大战役他无不知晓,而且都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将这些战争成败的原因穷加研究,写成理论,著于简中,故其兵简已堆积了数个房间。传说如果把这些兵书集中在一起,完全可以堆积成一座小山。

要成为一个圣人的徒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收孙武为徒之前,鬼谷先生已经考察了他的六艺,尤其仔细考察了他的书与礼二艺。鬼谷先生也明白孙武确实是一个军事奇才,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绝对超过常人,认为此人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刚开始,鬼谷先生允许孙武翻阅他所著满室的书,并没有教他太多的用兵之道。孙武对此非常听话,没有半点埋怨,按老师指点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孙武一篇一篇翻阅这些书之后,不知不觉被鬼谷先生的思想所折服,翻看这些书就如走进一所知识的殿堂,总是会有一些新奇的思想冒出来,瞬间能够让他的灵魂变得活跃起来。

两年之后,孙武已经将这些书几乎全部熟读,不知不觉中已经学到了许多军事韬略,而对于书中的一些精华更是熟记于心,能相互融会贯通。

这天上午,天气晴和,微风吹拂,杨柳依依,鬼谷先生说道:“你已把我所著之书全部阅读过了,对兵法有什么看法?”

“略有一些见解。”孙武坦然回答。

鬼谷先生继续说:“你聪慧过人,相信你肯定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我问你答。当一个指挥作战的将帅,拥有数倍于敌的大兵,他能否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呢?”

“皆有可能。善于用兵者胜,反之则败。”

鬼谷先生听了孙武的回答,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掠了掠胡须,点了点头,用鼓励的目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孙武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于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桓公二年,齐国强大的军队向鲁国进攻,弱小的鲁国前往迎战,而齐以强败,鲁以弱胜。所以我说强胜弱胜皆有可能。”

“你明白胜败的原因么?”鬼谷先生问。

孙武答道:“齐,之所以兵多而失败,因为不善于谋略,不懂得用兵;而鲁国兵少,反而取胜,关键在于善于谋略。善谋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气。”

鬼谷先生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不由得双手鼓掌,高兴地夸赞道:“你对兵法大略已通,兵贵谋败,不在愚搏。”

鬼谷先生继续说道:“你明日就可离开我,前去查阅古今战史,走访古战场,向当地父老了解战斗过程,仔细研究导致成败的各种各样因素,结合我的理论,去创造你自己的理论。”

孙武得到了名师点拨,按照老师的教导开始了考察、走访、分析、侦察。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将来也一定要著一部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兵法巨著。

回去之后,孙武把老师的教导说给祖父孙书听,孙书也觉得鬼谷先生的做法有道理。于是,就上书齐景公,请求允许其孙儿孙武查阅“秘府”(国家图书馆)所藏列国军事图书。

齐景公对孙武的出众军事才能也早有耳闻,对于孙书的请求,他很快就同意了。于是,这年冬天,孙武进入了秘府。

二、迷上战争

齐国的秘府设在首都临淄东南,戒备森严,其中收集了天下各种图书,种类一应俱全,均用古籀大篆写就。孙武在这个“书籍的海洋”里,博览群书,与古人对话,然后与一些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的前辈切磋较量,在研究探讨中得到了很大的收益,为以后的著书立说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秘府的环境优雅,清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各国史记、诸家所记大大小小战役,都被他一一翻过。这些真实的记载,血与泪的结合史,无不引起孙武的阵阵感叹,他时而叹气,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漫骂,各种感情都融进了书里,把自己置身于书中所描述的故事中。

这段时间,孙武的生活就是与书为伴,整个人除了书里的故事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扰乱他的心神,更没有人可以让他从那些战火纷飞、杀声震天的战争场景描述中回到现实。白天看过的资料,在晚上,就如一幕幕活的历史剧在他的脑海中重新上演一遍。有一天晚上,月色已经笼罩了整个秘府,周围寂静清幽,除了偶尔几声蟋蟀的歌唱外,别无其他声音。孙武回到自己休息的馆中休息。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孙武的床上,他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这时,白天所看的内容再一次在他的脑海中上演:

今天看的是一段关于周襄王二十二年的故事,那时他即位不久,晋文公就开始煽动秦穆公,两人各自率领强大的军队,想要联合消灭掉郑国。因为晋文公当年流亡在外、路过郑国时,郑国不但不以礼相待,还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晋文公此番邀请秦国共同出兵,就是为了报当年之仇。

郑文公知道秦、晋大军压境,绝非本国可以抵御,立即派人去与楚国联系,请求出兵援救。楚国为保持自己实力,拒绝了郑国的请求。当时的郑国,国小兵微,城池也不坚固,根本没有能力与晋、秦两个国家相抗衡。只要开战,肯定不费多大的兵力就可以得到郑国的土地。

当晋国与秦国的强大军队来到郑国的城下时,郑文公决定让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先劝走秦穆公,然后逼着晋文公撤退。郑文公相信烛之武的能力,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才,真可谓“三寸之舌,强于十万之兵”。

当夜幕笼罩了整个郑国的土地,只有对方攻城军队里有一点明火忽明忽暗,人影晃动。郑文公命人将烛之武用绳子放下城去。烛之武来到敌军的军营前,要求谒见秦穆公。他对秦穆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仔细地分析了这次战争的利弊,让其明白真正获利的并不是秦国。烛之武说:“如果要打仗,郑国肯定是虎口之肉,毫无反抗之力。胜利之后,晋国许诺会给秦国一块郑国的土地,事实上秦国根本不可能得到这块土地,也根本没有能力管辖这块土地。因为郑国同晋国相邻接,而秦国却在晋国西方,不与郑国接壤,要隔着一个国家来管理另外一个国家,这个难度对于任何一个国君都是再明白不过了。与其要一块自己管理不了的土地,不如留着它,作为东行路上的接待者。何况,晋国向来是不守信用的,当年晋惠公答应割出河北五城答谢秦国,事实上,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开始筑城抵抗您,毫无答谢之意。您难道觉得所受到的欺骗还不够吗?”

烛之武的这番话让秦文公明白了自己究竟该怎么做,立即跟郑国订立了盟约,留下人来帮郑国守城,然后率兵归国。晋国见秦国不打招呼就私自撤退军队,十分气愤,可又没有理由谴责秦国什么,而且晋国非常明白,只要秦国一撤退,楚军肯定会援助郑国,那样晋军便会腹背受敌,于是,晋军只能立即撤兵回国。结果郑国不战而解。

孙武把这次不战而胜的战争前后想了好几遍,最后终于想通了。他兴奋得从床上跃起来,激动地搓着手,脸上露出了笑容,自言自语道:“妙哉!妙哉!这一战例蕴含的道理真是太深奥了!”

他抑制住自己心情的激动,急忙拿来笔墨,飞快地写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成为了日后所著兵法中的精要,至今仍为各国政治家、军事家所重视和运用。

时光如梭,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在“秘府”苦心研读了两年后,孙武已经出落成一位英武青年,对于兵书也是熟记于心,有了很大的收获。他从所阅读的各国战史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战争经验。他把这些经验与战例一一记于简端,足有一百余卷,命人运回孙府,留待日后参考。

孙武回家后,亲人都恭而敬之,举家欢欣。大约十天过后,孙武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也遵循老师的叮嘱,离开家庭,开始了古战场实地考察的艰苦历程。

孙武考察的第一个古战场就是位于今天山西安邑境内的鸣条,这里是著名的商汤率军灭掉夏桀的战场。这里是一片宁静,一片和谐,山青水秀,红花绿叶,鸟鸣鱼戏,完全感觉不到当年曾是万马嘶鸣、兵刃交接、尸骸覆地、鬼泣神愁的征战之地。

孙武无心赏景,他仔细地考察着这里的山势地貌,询问当地父老,然后翻阅一些古书来具体了解当年商汤灭夏桀的那场战斗经过。最后,孙武惊奇地发现,当地的百姓各自说法不同。孙武对各种说法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古书的记载,对当年的战争有了一个系统的阐述和概括,而且从当年的战争中,总结出了一些用兵打仗的技巧。

孙武将自己第一次考察古战场的情景详细地记录下来,其中包括当地的地形地貌的分析、当地居民不同版本的叙述,以及自己总结出的一些兵法韬略。

孙武考察的第二站是葵丘。它位于宋国国都商丘北部的农村,从宋都到葵丘需走五天的路程。这里地势陡峭,柳树成荫,柳絮纷飞,环境清幽。大约公元前651年,以齐桓公为首,鲁、宋、郑、卫等国诸侯会盟于葵丘,缔结不改变黄河堤坝的盟约。

这次盟约是最特别的,没有采取当时流行的以动物为牺牲、举行歃血的传统仪式。而是采取了道德的一种做法,把一纸盟约供奉在捆绑的动物身上。在这次缔约之前,这里曾经是一个是非之地,无数次大小战争、黄河水肆无忌惮的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家园,造成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次缔约是非常成功的,一百多年来,参加缔约的各个国家都严格遵守缔约的规定,黄河之水不再用于战争。这说明尽管战争连绵,天下不宁,但人世间还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存在。

在这里,孙武并不能得到过多的历史资料,也并不能得到更多的可以记载的有价值的东西。孙武一边就地考察,走访当地父老,一边翻阅史册,努力从史册中得到一些关于当年的有价值的材料。

几天后,孙武又来到了黄河支流的泓水河畔,这里是当年宋楚争霸的场地。周襄王十四年时,宋襄公觉得自己的国家已经非常强大,兵力也非常精锐,它不甘心有其他的国家与之同时成为一个地区的两个强国。

这时,惟一可以与宋国相抗衡的只有楚国,于是宋襄公把目标集中在楚国的身上。他先去攻打依附于楚的郑国,引诱楚国派兵前来救援郑国,分散楚国的兵力,然后再挥师与楚军交战。宋襄公在泓水河北摆好了阵势,准备在这里与楚国进行决战。而楚国这时正在忙于渡泓水河,在队伍还没有完全登陆时,宋军司马子渔请求宋襄王趁此良机赶快下令攻打楚军。谁知宋襄公以君子不乘人之危为由,拒绝了司马子渔的请求。待到楚军完全上岸,所有的士兵已经养足了精神,摆好了战争的阵势,宋襄公才攻打楚军。由于楚军早已养精蓄锐,士兵斗志昂扬,战斗刚一开始,所有的士兵都如猛虎下山奋勇争先。而宋军已经坚守阵地好几天,士兵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锐气,根本没有力气反抗楚军的进攻。宋军大败而归,所有的士兵都狼狈撤退,就连国君也身负重伤。

这个故事,孙武早就听祖父、父亲讲过多遍,也从老师鬼谷子和秘府的藏书中读到过。但此时身临当年的战地,感觉又大大不同。孙武看着滔滔而去的河水,思考着当时的战争场面,为宋襄公坐殆战机而惋惜。他认为:兵以利动,善于作战之人,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机会。

告别泓水河,孙武又去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在周襄王二十年,晋楚曾经为了霸主之位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晋军选择了楚军薄弱环节,先击溃由陈蔡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再让自己的主力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回头夹攻,杀得楚军大败而逃。这次战争完全是一个智谋与兵力的较量,双方的兵力和武器都是相当的,结果之所以会如此悬殊,主要是由于领导者聪明的谋略运用。

通过实地考察,孙武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兴起了著书立说的念头。

可是,俗话说:想着容易干着难。要自成一家之言,使其所立之“法”放之四海而皆准,并非易事。很多时候,为了阐明一个规律或者说明一件事情,足足要反复研究思考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但孙武不怕困难,埋头苦干。他决心写出一部兵法上的宏观巨著。

三、潜心著书

著书立说是孙武少年时代即已萌生的梦想。只不过,那时候,他学问有限,只能想想而已,并不能实际实施。

自从蒙山求学和秘府苦读后,孙武又遵循老师的叮嘱前往古战场进行实地考察,寻访百姓,分析地形,查考史册,得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著书立说的条件成熟了。

同类推荐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名人传记丛书——文天祥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商人的鼻祖:陶朱公大传

    青年时代,范蠡从老师计然处学到“上富其国,下富其家”的商业之道,并且将这套商业哲学运用到帮助勾践复仇灭吴的实践中。他和文种在这一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而和美女西施的一段旖旎恋情,荡气回肠,传为千古佳话。功成身退之后,范蠡改名鸱夷子皮,来到齐国经商,继续实践他的商业哲学。很快,他积累了千金之富,被齐人推举为“卿相”。范蠡由此感叹“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不详”,散尽家产,来到陶邑,易名陶朱,并遇到了他一生的竞争对手,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位商业奇才端木子贡。在陶朱公的一生中,三次积攒了千金之富,又三次散尽家财。他将经商从“聚财”的功利境界提升到“散财”的哲学境界,使得商业经营成为“陶朱事业”,被司马迁推崇为“富而行德”的典范……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热门推荐
  • 嫡女重生之皇上娘娘又跑了

    嫡女重生之皇上娘娘又跑了

    她一王牌特工穿越也就算了,但是老天爷你什么意思?鸟不拉屎的冷宫新婚之夜的废后,还有莫名其妙在冷宫外转悠的皇帝,新婚之夜帝君逸晨说过打死都不会喜欢她,可是夜夜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位大爷是谁,慕容溪念的愿望就是出宫去旅游世界,可是三番两次都是被抓会后宫的,《男女主角清清白白,一生一世一双人》
  •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

    本书是介绍宇宙知识的普及读本,介绍了宇宙基本知识,恒星与行星知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等内容。
  • 寒门宠妃

    寒门宠妃

    上一世,云浅是云国的宁安长公主,身份尊贵,而这份尊贵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的和亲的命运,她被逼与寒门出身的心爱之人楚御分离,所嫁非人,心碎身死之时她许愿下一世宁愿做个寒门女与心爱之人相守,楚御听闻心爱之人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只求来世生在帝王家能护她一世周全。这一世的重生,一切如愿,云浅生于寒门,父母宠爱,读书经商,遇见重生之后的楚御,携手破敌,甜美又恩爱。
  • 宛署杂记

    宛署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极造化

    天极造化

    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实力是一切的根源!天极大陆,强者为尊,强大的武修,有着通天彻地,功参造化之能,他们掌握着一切生灵的生死,一言可定法,一怒山河碎。弱小的武者,只配屈服顺从!少年叶凡重生到这里,他凭什么从这里崛起,从而走上一条强者之路!……(敬请期待。)
  • 断情绝爱之我若成风

    断情绝爱之我若成风

    她重生,穿越而来。有了亲人要守护,不论他们怎么看她,她坚信血缘是她和他们的牵绊。遇见了不可思议的人,看见了另一个世界。专心修炼,脱离轮回,管它什么关,她修炼的道路谁也不能阻挡!
  • 在仙界当团宠的日子

    在仙界当团宠的日子

    或雨天生的“手黑”一族,活了二十来年,都还是个穷鬼!也没中过一次奖!直到……姑娘赶上了时代的潮流穿了个越,一夜暴富,成为富婆!一不小心抱了那个比她还“黑”的男人的大腿,姑娘开始走向人生巅峰!天帝变成她小表弟了,四方神成了娘家人……
  • 狂战之殇

    狂战之殇

    原驱魔师公会总部调查团团长萧痕,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误被总部明升暗降到奥兰城分部成为了分部监察官,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新的驱魔之旅
  • 祖终

    祖终

    有人唾弃他是无情的刽子手,也有人称赞他为仁慈的救世主……不知何年何夕,他回首展望身后的浮沉世界,坦言:我只是一个有点执念的普通人。只不过,我伐过仙,屠过圣,削过神,灭过祖
  • 一世剑尊

    一世剑尊

    踏破天阙九重天,一剑凌天笑苍生。扶摇直上九万里,不碎凌霄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