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31400000006

第6章

“……我婆婆没有办法照顾孩子,所以我不能外出找工作,在农闲期间,我们三个人天天在一起。我公公是个很爱唠叨的人,如果我稍微反驳,他就很生气地立刻和我吵架,所以现在我和他不太讲话。至于丈夫只要看到我和公公吵架,他一定会袒护父亲,如此一来我就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当然,这件事我还能忍耐,最让我困扰的,还是管教孩子的问题。那老大经常做坏事,然而我一指责他,公公婆婆就骂我,所以,我只希望我在管教孩子时他们不要插手就好了。否则,他们也可以站在我的立场帮我管教孩子,怎么反而骂我呢?

我觉得受到公公婆婆的指责很没道理,所以,当孩子在他们面前做坏事时,我只好不闻不问,实在是很委屈。孩子在面对我丈夫时表现得很任性,尤其是老大,已经有了大男人主义的想法,这令我很担心。

最近只要我一骂他,他就跑到祖父母那儿寻求庇护,想到我的孩子,受我养育,我却没办管教他,真令人生气……”

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处于孩子和公婆之间,又没有受到丈夫的体贴,这样的母亲确实很痛苦。祖父母有种很不好的想法,就是“教育问题交给媳妇,我们只要负责疼孩子就好了”,最后终于演变为母亲无法管教孩子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母亲未将管孩子的问题事先与公婆商量好。由于母亲管教孩子的基准与公婆不一致,因此孩子会感觉混乱,终于导致其任性的个性,不管是受到谁的指责,会马上跑到可以庇护他的人那儿去避难。

就大体上的基准而言,在小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之前,大人不应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管教问题意见不同的情况,意见沟通应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进行。

有关这点,母亲是最了解现代育儿知识的。假定母亲的基准有八十分,父亲六十分、祖母大约四十分,那么,要如何调整这样的差距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准四十分的最低基准,以祖母能赞成的水准开始进行。

假如一开始时,就以分数最高的母亲基准开始,其他人无法跟得上,那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见。甚而有时候,母亲会趁婆婆不在时候,暗地里贯彻自己的方针,如此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假如在一个家庭中,有一对相差两岁的兄弟,站在婆婆的立场而言,可能会比较偏爱长男,这时母亲就会想,要在婆婆看不见的地方,对次男多给予一点爱心。

这种基准之间的差距,会给孩子们带来困扰,如此一来,孩子的心情受到影响,不知谁对谁错,以后也许会看大人脸色行事了。

要将教育方针放在最低基准的意思,就是要大人均同意何种行为应该禁止,如此可避免唠唠叨叨的指责孩子。如果设限的范围太大,那么,孩子做了同样一件坏事,有时会受指责,有时却没有人管,这对孩子而言是极为不理想的。

如前所述,假使对兄弟之间有偏爱情形,也就是其基准有差距,会使孩子们感觉不安,甚至大一点的孩子会想:“反正今天妈妈不在,做什么事都不会被骂。”这就是学会投机取巧了!

所以,应该规定几种孩子绝对不可以做的行为,同时,家中大人对其指责的方式也要一致才行。在孩子幼小时,对其所用的禁止语言,也只要在“不能那样子”“不行”“不可以这样”中选择一种就好。

就是说孩子若做了被禁止的行为时,祖母说“不行”,父亲说“不行”,母亲也说“不行”,这句话就会牢牢记在孩子心中,就算可以指责他的大人不在时,孩子在做这件事之前,自然会在脑中想到“不行”这句话。

所谓管教,就是要使孩子在父母不在时,也能自己一个人规矩行事,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所以,要让孩子将重要的事写在自己心中,而为了达到此目的,禁止事项也不能设立太多,却要毫无例外地让每个孩子谨记某件事是“不行”的才好。以这种方式管教孩子,相信老年人也会赞成的。

体罚毫无效果

与以前相比较,在管教孩子时,采取体罚方式的人已经少得多了。体罚是一种暴力行为,是对儿童权利的一种伤害,利用恐惧心来达到阻止其某种行为的目的。恐惧心的副作用太大了,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或闭塞两个极端。

可是,即使是体罚,会做坏事的孩子还是会继续下去,就像用拳头揍孩子,或是象征性地轻打屁股等,其结果仍然没有改善,所以,体罚可以说是管教方法中最差的一种了。

在此介绍一则有趣的例子。一位曾饲养过猴子的人说,猴子是相当聪明的动物,可是却很不懂得如何处理排泄物,如果是饲养在屋内,它不会像猫那样,有规则地在固定的地点排泄,总是随地大小便。每当饲主看到猴子随地排泄时,就会打它的屁股,然后将它丢出窗外。

有一天,那只猴子又随地大小便,但在饲主还未打它时,它就先自己拍拍屁股,然后打开窗户,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这可说明以体罚来管教是多么的无效了。

事实上,确实也有像这只猴子的孩子。比如有孩子在五岁的某一天中,到外面巷子口的摊子上去买饼吃,但这是他母亲绝对禁止的事。

他回到家中,看到母亲生气地瞪着眼,立刻背向母亲,自动将裤子褪下,表示要让母亲打屁股。母亲真是觉得啼笑皆非,但仍然过去打了他两三下,接着,他无所谓地穿上裤子,转过身来面对母亲,津津有味地开始吃饼了。这孩子觉得,既已接受过处罚,当然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该缴的税金已经缴过,总应该什么事都没了吧……

因为疼痛或害怕,所以以后才不敢再做,这种管教根本毫无价值可言,因为这会变成使孩子在令他害怕的人不在面前时,就会继续做相同的事,或者是故意背着自己害怕的人,重复其不好的行为,这不是等于教导孩子学习卑鄙吗?由此看来,还是利用语言来管教孩子较为理想。

不过,笔者并非认为体罚是完全不可行的。例如,目的不是在给予孩子痛苦,而是要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可将体罚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种点缀,如此也就无可厚非啦!

正确认识孩子的说谎问题

如前所述,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无法适应父母对孩子管教意见的不一致态度,因为孩子不了解“察言观色”的道理。

例如,问老三说:“你有哥哥吗?”他回答:“有啊。”再问:“有几个呢?”“两个”。“叫什么名字?”“叫老大和老二。”这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老二有没有哥哥呢?”再问同样的问题时,他回答:“有。”“有几个”?“两个”。“叫什么名字?”“老大和老二啊!”

“那么,老大有没有哥哥呢?”再次问同样的问题。“有啊!”“叫什么名字呢?”他还是回答:“老大和老二啊!”

就是这样,孩子没法站在孩子以外的老大和老二的立场来回答问题,所以他的回答永远是老三的回答。这就表示,孩子没有“如果你是……”的概念。

如果对幼小的孩子说:“如果今天你都乖乖地听话,这个礼拜天就带你到动物园去。”由于孩子不了解“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所以马上跑到门口去穿鞋,然后说:“我们去动物园。”

因此,经常听到母亲们在谈论小孩子的说谎问题。其实,孩子并不会轻易地撒谎,因为所谓的撒谎,是要真正了解事实与非事实之间的差距,认为如果让对方知道事实会对自己不利之后,才将非事实说成如事实般以博取对方的信任,这才称为谎言。

这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孩子中是很难办到的。

有的谎言很快会露出马脚,但有的谎言却很难辨别出来,如果问孩子:“这两种谎言哪种比较不好?”孩子会回答:“很快露出马脚的谎话不好。”这就表示,孩子认为会被责骂的就是不好的。

但就父母的立场而言,幼儿似乎是很容易说谎的。其实,造成这种印象的理由之一,就是孩子会轻易将“自己的期望”信以为真。比方说,孩子一不小心将盘子摔破了,就会心想:“真希望这不是我打破的。”于是,他很快相信那盘子不是自己打破的,所以,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说谎而说出的谎言。

如果没有清楚地分辨真假,就无法构成撒谎的条件。若是将假的信以为真,这对当事者而言并不是撒谎,而是一种“错误”。

造成孩子会撒谎印象的另一个理由,是大人在不知不觉中教导孩子,例如,孩子在被责骂时以此作为脱离困境的一种说词:

“不是我弄的。”

于是,大人便不再继续责骂,这可说是大人教导出的一种方法。

“不是你弄的,是盘子自己破掉的?”

这样的指责方法也是不当的。

在幼儿园中分点心时,假定有一个孩子多拿了一份,这时,老师为了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才很婉转地说:

“哎呀!是不是这份点心跑错地方,进到你的口袋里去了?”

这两句话听来好像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但其实却代表老师认为孩子这么做是有恶意的企图。这时应该说:

“这样不行,你不可以拿两份。”

这种说法也不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然而,外表看来好像很婉转的那种说法,反而会使孩子找到借口继续变坏,用这种极不聪明的方法来体贴孩子,往往会使孩子的个性变得很别扭,所以要特别留意。

另外,在上三年级之前,孩子对待老人的态度都很率直,几乎有点儿残忍。例如:

“奶奶,你什么时候会死?”

这时母亲当然会很慌张,急急地想打圆场,不过,这样做是不当的。最好是装作若无其事一般,以幽默的态度冷静地应对。

如果孩子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程度。应该说:

“这样说话会让奶奶伤心,以后不可以这样了!”

这种方式可以教导孩子不说谎,并学会为别人着想,其实,只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说明就可以了,不过也要适合孩子的年纪。

同时,和祖母住在一起时,很可能会有对老人家所说、所做的感觉不满的情形发生,这时应诚恳地向老人家说明,绝不可在孩子面前说:

“那是奶奶不对。”

然而,对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不妨这么讲:

“奶奶年纪大了,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想法,你是小孩子,想法比较现代化,妈妈倒认为你是对的,所以你就这样做吧!”

要以这种清楚的方式向孩子说明老一代的人和年轻人想法不同的事实。

不可一味挑剔缺点

小学一年级的阿和个性粗暴,难得有安静的时候,不论是在家中或学校,都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在家中,他经常挨骂,有时也会被责打,在学校上课时,他会任意地走来走去扰乱课堂秩序,做自己喜欢的事,老师若是劝阻他,他就大吼大叫,阻碍同学上课,结果被老师打了一耳光,还流出鼻血。自此之后,他安分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故态复萌。

最近,他开始要求同学为他做事,又要求同学回家带东西来给他,同学的母亲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到他家抗议。如果阿和到同学家去玩,同学们都说:“妈妈不准我跟你一起玩。”

“……可能是因为经常骂他,所以如此,可是好好跟他说,他反而变本加厉……”

那位母亲看来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问那位母亲说阿和有没有什么优点,她说轮到清扫工作或当值日生时,他就兴致勃勃了。

于是,老师想到了能让阿和改正缺点的方法。通常清扫工作是别人不太愿做的,阿和却很热心,那不妨让他在家里多帮帮母亲的忙,受到家人的赞美,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

“阿和,你帮妈妈做事,妈妈真高兴!”

但赞美要得法才行。

阿和只是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时难免会碍手碍脚把事情搞砸,对妈妈而言,他倒是越帮越忙了。可是也许唯有如此,阿和才能了解到与别人一起合作的乐趣,被肯定时的愉快,完成工作时的满足感等,同时也能体会为要上进而成为各种鼓励的要素了。

有一则寓言叫“三个愿望”。

一个男人听到神告诉他说:“你可以有三个愿望。”这用人很高兴地回家去,但这时,他还没有想到他到底要些什么。

那时,他的妻子肚子很饿,正在等她丈夫回家吃饭,好不容易她丈夫回来了,她道:“我真想吃香肠。”于是饭桌上立刻出现了香肠。

这时丈夫才想到这么回事。想:“三个愿望就这样被她浪费掉一个,应该好好惩罚她!”一看香肠还在眼前,便说:“香肠啊!你过去粘在我老婆的鼻子上吧!”

等到妻子的鼻子上确实粘了一条香肠时,这男人看了心中又很难过,自己怎么能和这样的老婆过日子呢?因此只好说:

“香肠消失吧!”

这么一来,三个愿望都用掉了。

这则寓言中的丈夫,总是要等事到临头时才开口说话,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是贫困一生。

有许多母亲也是这样,看到孩子“成绩退步”或“又丢了东西”才说,或做某些事失败,她感到不高兴时,才开口责骂,这样孩子会觉得经常挨骂。每当到了不得不骂时母亲才骂,孩子就会想:“妈妈又要开始唠叨不停了!”结果,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觉得口说无用,便开始体罚孩子。

如果每天都注意孩子的行为,应该会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进步,也能找出孩子的优点,那并不是成绩越来越好或考了一百分等任何人都能承认的优点。

但如果是“鞋子脱了会放好”“兄弟不吵架”或是“有点心时大家可平均分配”等,和学校成绩比起来完全不同的成长优点,这是不可否定的,应以父母的眼光来正视这些事,并给予适当的赞美才是。比方说:

“玩具整理得很好,看起来真舒服。”

“鞋子脱下后放得很整齐。”

不要只一味地挑剔孩子的缺点来责骂,反而是要找出孩子的进步加以承认,才会让孩子增加自信,感觉舒适,自己才会更求进步。所以,赞美的效果比指责好的理由即在此了!

真正有进步才赞美

一提到“不要责骂,只要赞美”时,可不要以为不管怎样都要赞美孩子,这是奉承,想法错误,必然会弄巧成拙的。

例如,孩子画了一张图画。

“哇!画得真好,如果拿去参加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呢!”

其实母亲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却还说:

“太好了!如果贴在爸爸房间里,爸爸一定会觉得很高兴。”

结果,将图画贴到墙壁上后,孩子才觉得颇受伤害似的对母亲说:

“妈妈,你贴反了啊!”

这不是弄巧成拙了吗?

笔者认识一位很聪明的幼儿老师,他从不对孩子说:“你们画得很好”,而是说:“啊!这次画得比上次好得多了!”

不要以为五六岁的孩子只会听到别人说“画得很好”就会感到高兴,像一位六岁的女孩就说:

“哎!如果能把图画纸安在心脏部分,然后想什么就会画什么该有多好。”

也许各位不相信六岁的孩子会有这种艺术上的烦恼,但事实确是如此。这就表示,孩子本身并未对自己的画感到满意,但大人却随口赞美“画得很好”,这样反而伤了孩子的心。

在某个幼儿园中,老师都说:

“你是经过充分观察后画出来的吧!”

“不像过去一样把纸弄得脏兮兮的了!”

如果老师能够经常以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孩子们相互之间也不会去挑毛病了。

“哎呀!这里颜色突出来了!”

一个孩子为自己的画而埋怨、难过时,另一个孩子就安慰他:

“下次蜡笔斜一点就好了!”

或者另一个说:

“哦,这里你本来没打算涂颜色的吗?”

像这样,孩子们能够互相安慰、同情,都是要看大人的教育方向是否正确才能达到的。

母亲赞美孩子时,要确实看到孩子的努力,才说“这画得很好”或“这个颜色很漂亮,妈妈很喜欢”等。拿兄弟或朋友加以比较,是最差劲的教育法,如果真要比较,也应该拿当事者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情形作比较才对。

同类推荐
  • 怎样让孩子服你

    怎样让孩子服你

    本书共分六章,从学习上、生活中、习惯的培养上等六个角度说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问题。
  •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妈妈是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从“好妈妈要懂得用心”,“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等七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正如其序言所说,该书的目的就在于“给孩子精彩的人生”。
  • 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本书是一套家庭教育类图书,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0~3岁婴幼儿的各类发育规律、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教育方法等内容。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是卡尔·威特父子所著教育经典的合集。上篇是老卡尔·威特对自己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下篇是小卡尔·威特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回忆与总结,两部分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相信读者读后,一定能从其中总结出提升自己育儿效果的方法。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这本书其实是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优势的专业指导,能帮助你在未来的人生中充满自信。
热门推荐
  • 老婆大人是万人迷

    老婆大人是万人迷

    【现代奇幻一丢丢悬疑男女主多重身份双向暗恋甜甜甜~】南羽第一次见到某人,某人曾暗自发誓:我一定和你保持距离!南羽第二次见到某人,某人仍暗自坚持:我并不认识你!直到南羽第9次见到某人,某人彻底变成掐桃花使者,见一朵掐一朵,但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些桃花竟是自己招来的<( ̄﹌ ̄)>
  • 云潋花心缘

    云潋花心缘

    “你为什么要帮我?”“因为你我的命运相似,前路相同!”“可我们却难逃这红尘厮混,情到浓时怨更深!”“那又如何,能瞧着你笑,就算是要我粉身碎骨,不也是一场心甘情愿的交易吗?”
  • 枕边风吹来

    枕边风吹来

    林笑笑,初入影视界的十八线小明星易斐,火遍大江南北的风险投资人,中央帝国娱乐圈大佬,易星互娱创始人兼CEO一纸合同,娇妻骗到手,以为不会有爱的她却步步沉沦,后来,为了彼此,他们相继进入神秘的桃花源空间,变成了西施和南阳刘子骥的彼此还能再相爱吗
  • 余生能与你相恋

    余生能与你相恋

    本文仅献给我的青春,一个关于我初中时期真实的故事。当然里面的人物名字有些是真的,有些不是真的。有些剧情也稍作夸张手法
  • 抗战之未来战士

    抗战之未来战士

    他是来自未来的战士,他接受过未来的基因改造,并拥有可怕的纳米生化服,拥有高智慧与强大的能力。为什么德国能举世为敌,并制造出“别隆采圆盘”这种碟形飞行器?为什么日本一个弹丸之邦,每个士兵矮小却都如此强大?而他们为什么屡次要在中华国做“人体试验”?美利坚为什么能制造出核武器?这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三国异世无双

    真三国异世无双

    就这么说吧,本书是带着《真三国无双5》《无双大蛇Z》系统的伪游戏穿越小说。还有,老娘(?)不会写简介有木有!!!气死我了....根据涛哥、包哥、平哥地看法,此书值得收藏和阅读...好吧,就说到这里,最后一句话:喵了个咪,这是简介?不,这是我的威胁!不看没有小JJ!本书qq群:248761368
  • 舞剑雨潇潇

    舞剑雨潇潇

    一场战争,一世恩仇,一次次毁灭,一场场无泪的撕心场面,时空里,谁爱上了谁,谁错过了谁……当故事不再是故事,当你我错过了起点,是否会在终点偶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煞器

    煞器

    剑能干些什么?用来扮酷?不,不全是。用来杀人?不,不全是。用来泡妞?不,不全是。难道用来御剑飞天?不,不全是。我日,那用来干嘛?你别说用来烤肉?算了,告诉你,这柄剑除了你说的那些之外,最主要的是用它来汲取煞气。别惊讶,因为它是一柄“煞器”!(新人新书,先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