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52700000011

第11章 红颜是非留谜团——皇后妃子篇(2)

长孙夫人把杨氏扶起,杨妃仍哭泣不止。李世民劝慰说:“王妃不要过于悲伤,李元吉谋反,国法不容。但这事与王妃无关,自当宽待。只要我李世民在世一日,一定全力保护王妃,休戚与共,忧乐同堂。况且你与夫人情同姐妹,现你孤身一人寂寞清苦,不妨住过来,彼此也好有个照应,我也就放心了。”

说完,李世民还嘱托长孙夫人要好好待杨氏。长孙夫人本来就是个温和贤德的人,自然不会慢待了杨氏。

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风流英雄,见杨氏如花似玉般的娇丽,心中早就有了安排,特命为杨氏选择了雅静阁院,供她安居,室中,一切布置都是按杨氏喜爱安排的。还特意从自己身边拨去几位心腹得力的侍女侍候杨氏。

自从杨氏移居东宫以后,李世民无一日不在思念杨氏,杨氏那娇滴滴的仪态和俊俏的面容,总是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但李世民毕竟不是一个昏庸之辈,他不能不顾忌杀弟而占其妃的恶名,可心中又确实割舍不下。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从长计议。

开始,每次去看望杨氏,太宗都是与夫人一起去,慢慢地他开始越来越不避嫌疑,便独自到杨氏的室中坐坐,说说话,渐渐地发展到眉来眼去,彼此心照不宣。

一天深夜,时已三更,杨氏早已安寝,忽有守夜的侍女入报:“太子驾到!”

杨氏慌忙起床,略整衣容,急忙出来迎接,与李世民见过礼并说:“不知太子殿下深夜至此,失礼之处望太子赐谅!”

李世民也不直接回答杨氏,只是说:“父皇召我等商议禅位之事,后又赐宴,所以多饮了几杯,回来晚了,一时也睡不着,散步到此,请王妃不必多礼。”

李世民的这番话,似是随口无意中说出的,实内有深意,他在暗示杨氏,他就要做皇帝了,已无所顾忌,所以才敢深夜来这里,另外我已有醉意,情不能自禁了。

杨氏也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又问李世民:“不知太子殿下何日行内禅礼?”

李世民听后虽然面带喜色,但是他仍不直接回答杨氏,而是说:“父皇威重德高,虽年过花甲,可龙体健康,禅位之事,我劝父皇以后再说,怎奈父皇一生戎马辛劳,年事已高,不愿再受此劳苦,想过几年清闲的生活。如此说来,我也没有推辞,恭敬不如从命。内禅之礼就定在本月甲子日。”

李世民越说越高兴,简直是神采飞扬,杨氏听后赶紧伏身下拜,称贺道:“殿下贤德英明,万民仰慕。今得主天下,真是国家社稷之幸事,百姓之福啊!”

说罢,跪行君臣大礼。李世民借几分酒意,一面双手扶起杨氏,一面说:“我尚未正式受禅,岂可如此拜贺。”

杨氏脸上泛起了红潮,不觉手轻轻抓住了李世民的手,慢慢地站了起来,此时正值仲秋八月,皓月当空,李世民便提议:“王妃可同我赏月?”

杨氏颔首掩面,笑而不答,在一侧的侍女说道:“赏月怎能没酒,让侍女们搬些酒肴果点来,岂不更妙?”

李世民连忙拍手称是。就这样,李世民与杨氏一夜赏月对饮非常的愉快。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李世民当然也不例外,他也禁不住美色的引诱,此时早把什么名声、国体抛到了脑后,许诺杨氏:“待我登基后,将你纳入后宫,封为贵妃。”

果然就在李世民与杨氏幽会第二天,内禅诏颁下,高祖李渊自称太上皇,传位与李世民。

武德九年,高祖正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升座,接受百官朝贺,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又过了十天,太宗册长孙夫人为皇后,果真公然封杨氏为妃。李世民此举不仅使满朝文武大臣惊诧不已,就连长孙皇后也大感意外,这时她才明白,由于自己的好心,无意中成全了他们,可此事太伤太宗的名声,不免有些后悔,但今木已成舟,无法补救,长孙皇后一向为人仁德谦厚,且心地宽容大度,依然待杨妃十分亲热,心存歉意的唐太宗看在眼里,不由对长孙皇后更添几分敬意。

贞观十年,杨妃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妃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妃母子一同取乐。

此时,贤淑温婉的长孙皇后见太宗似乎淡忘了兴业大志,便出面劝阻太宗稍事收敛,却引起了太宗不满,甚至准备废后和废太子。幸好有谏议大夫魏征极力反对,此事才就此作罢。但是这时,有人向唐太宗进言,说杨妃之所以极力取悦陛下,是因为她思念丈夫,将伺机杀害陛下,好为死去的丈夫和子女报仇。

但是,唐太宗对此丝毫没有顾虑,他认为杨妃原本就不忠于齐王,而且她深深地爱着自己岂有杀害情郎为怨夫报仇的道理?

其实,杨妃最早的确是如痴如狂地爱着充满英雄色彩的李世民。但是,玄武门之变以后,由于丈夫和孩子的惨死,她对李世民是又爱又恨,内心充满了悔恨和耻辱。因此,她在为丈夫讨得一点名分作为补偿后,就索性放纵自己、麻痹自己,她也就无心谋害唐太宗了。后来,在长孙皇后的同意下,将李明过继到齐王李元吉名下。

唐太宗确为古代少有的一代明君,但他过于贪恋女色,干出了杀弟占妻之事,确为平民百姓所不能接受的。不能不说这是他性格中的一大缺陷。

为何说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东京洛阳人,先祖本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曾为宗室长,因号为“长孙氏”,以为姓。长孙家族为名门望族,祖父长孙兕曾任北周右将军,父亲长孙晟,任隋朝右骁卫将军,是隋朝文帝和炀帝两朝的名将。

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因病去世,从此家道开始渐渐没落。长孙皇后的生母高氏,是隋朝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刺史高励之女,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在丈夫长孙晟死后,为庶生子长孙安业所不容,高士廉便将寡居的妹妹高氏和外甥外甥女接到自己家中,这男孩是唐初的名将长孙无忌,女孩便是长孙皇后。

长孙氏自幼喜欢读书,而且知书达礼。隋大业年间,长孙氏在舅舅高士廉家颇受舅舅和舅母的喜爱,在她13岁那年的一天晚上,舅母张氏在一个夜晚,看到长孙氏住的地方有一匹非常高大英骏的大马,高有二丈,鞍辔俱全,张氏当时感到非常吃惊,觉着自己这个外甥女确不是一个等闲之人,就把此事告诉了高士廉。高士廉听后,也觉得此事非同一般,便找了个算命先生为长孙氏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说:“马是坤的象征,变而为泰,其意是大。啊,这个女子确实非同一般,今后贵不可言。”

果真,隋朝大业九年,高士廉任治礼郎,认识了宫殿内少监唐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高士廉看李世民才识不凡,便将13岁的外甥女许配与16岁的李世民,从此长孙氏开始了她真正的人生道路,真应了算命先生的话,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后,并且对李世民创建“贞观之治”起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她在位的十几年中,具有多种美德,被后世称为古代贤后,载誉千年。

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长安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也被封为秦王妃,由于在灭隋建唐的过程中,李世民军功显赫,威望很高,逐渐产生了想当皇太子的政治野心,这引起了太子建成的猜忌,太子建成又很害怕李世民夺去他的储君位置,他勾结齐王元吉不断加害于李世民,于是兄弟之间的关系弄得非常紧张,长孙氏看到这种情况,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更加谨慎小心。

她对唐高祖李渊极尽孝道,对高祖的嫔妃们也极为恭顺,因为长孙氏的为人忠厚和贤惠,博得了宫内很多人对长孙氏的好感,不仅如此,他们对李世民也另眼相看,由于长孙氏的弥合,使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公开化,这对李世民暗中夺权非常有利。在时间上为李世民争取了主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当李世民带领将领们正要冲入宫中的时候,长孙氏突然骑着一匹快马赶到,亲自勉慰将士们,还为他们洒酒壮行。这使李世民和他左右的人都非常感动,使将士们士气大振,玄武门政变成功以后,李世民对长孙氏的此举非常感激。

玄武门之变的第三天,李世民被册立为皇太子,负责处理国家一切政务。这一年的八月,高祖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皇帝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长孙氏被册为皇后,她的父亲长孙晟也被追封为司空、齐献公。长孙氏被册为皇后以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从不追求奢华,对她左右的人仍然谦和大度,这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更加喜爱和尊敬。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在晋阳起兵前就是布衣之友,在玄武门夺嫡之变中又立了大功,因而很受唐太宗的信任。唐太宗准备将当时已任吏部尚书、封齐国公的长孙无忌再加封为尚书右仆射。对哥哥长孙无忌受到这种殊遇,长孙皇后感到非常不安,她多次向唐太宗表示自己的心迹说:“我已经托身皇宫,得到了尊贵的地位,实在不愿意兄弟和其他亲人在朝廷中居要职,皇上不记得汉代吕后和外戚擅权的教训吗?这些应当引以为戒。希望皇上不要让我的兄弟在朝中掌握大权。”

唐太宗没有采纳长孙皇后的意见,仍托付于长孙无忌重任。为此,长孙皇后很着急,她连忙私下命内侍召长孙无忌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并希望哥哥能理解自己的苦心。长孙无忌是个明白人,愉快地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由于唐太宗的格外信任,长孙无忌被特许可“出入卧内”,因此第二天早朝之前,他先进入太宗的寝殿,诚恳说明自己不想担任右仆射之职的苦衷,希望太宗视朝时不要提出这项任命。太宗无法说服他,只得同意。

长孙皇后有个异母哥哥叫长孙安业,是个无赖酒鬼,长孙晟死的时候,长孙皇后与哥哥的年龄还小,长孙安业对他们兄妹俩非常刻薄寡恩,但长孙皇后不计前嫌,多次请求唐太宗对长孙安业厚加恩礼,使他一直做到监门将军的官位。

但是,长孙安业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恶劣品德,对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根本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将仇报。贞观元年末,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人造反,长孙安业竟参与预谋。事发后,唐太宗十分震怒,想杀掉长孙安业。

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苦苦为长孙安业求情,她流着泪对太宗说:“安业的罪是万死无赦。但安业以前对我非常不好,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现在如果皇上把他杀了,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说是因为皇上宠爱我,安业才得受极刑,这不是败坏了皇上和国家的名声吗?”

唐太宗听了,觉得长孙皇后的话有道理,就免去了长孙安业的死刑。

唐室规定,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为公主。唐太宗共有9个女儿,其中唐太宗最喜欢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此,在长乐公主将要下嫁的时候,唐太宗命令有关司署机构给长乐公主的礼品,几乎是当年长公主的一倍,这件事被大臣魏征知道后,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直言规劝唐太宗说:“长公主是公主的长辈,虽然她们和皇上的关系不同,可能皇上对她们感情上有差别,但道理本身并没有差别。如果给公主的礼品超过了长公主,这在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只会让外人看出皇上在感情方面有近有疏,请皇上还是再三考虑考虑。”

唐太宗听后,心中很不高兴。回到后宫后,把魏征所说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说:“我过去曾经听说皇上很倚重魏征,但不太清楚是什么原因,今天听了他规劝皇上的话,才感到他是用道理说服皇上不要感情用事,魏征真是一个真正对国家有用的大臣啊。”

过了一会儿,长孙皇后又说:“我和皇上是结发夫妻,互相礼让,彼此恩爱,情深义重,即便如此,因为皇上是一国之君,也经常要观察皇上的脸色,不敢轻易触动皇上的威严,何况魏征只是一个大臣,和皇上有君臣之别,情疏礼隔。真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随后,长孙皇后特意派人去魏征府上赐给绢400匹,钱40万,以资奖励。

从这以后,魏征更加无所顾忌,凡是皇帝有所过失,总是直言相谏,有时言词激切。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后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见了长孙皇后说道:“总有一天,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

皇后听后惊讶地问:“这个乡巴佬是谁呀?陛下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唐太宗答道:

“还有谁,是魏征,这个人自恃是个诤臣,终日喋喋不休,今日竟当着众臣的面羞辱朕,所以朕非杀了他不可,以解朕的心头之恨。”

魏征出身贫苦,因生计所迫,曾出家为僧,朝中有些权贵豪门之士看不起他,背后称他“乡巴佬”。

长孙皇后听了,也不答话,退回室内,换上举行大典时才穿的皇后朝服,走到太宗跟前行礼拜贺,唐太宗见后十分惊讶,只听长孙皇后说道:“臣妾闻君王英明,臣子才敢正义直言,我朝能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全靠陛下英明有识,臣妾怎能不向陛下道贺呢?”

唐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茅塞顿开,转怒为喜,感到自己对魏征的态度错了,他感激而又钦佩地对皇后说:“多亏皇后及时提醒,明日早朝,朕一定向魏征道歉,并予以当众嘉奖,使大臣们都明白,‘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道理。”

长孙皇后不仅对皇上贤明大度,而且对后宫妃嫔们所生的庶子,视若亲生,而对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都训诫甚严,常教导他们,当以谦逊为先。太子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多次向长孙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希望向皇上奏请多给一些。长孙皇后没有采纳遂安夫人的意见,说:“作为太子,应当忧虑的是德不立而名不扬,怎么能总想着器物不够而忘了国家呢?”

就这样,长孙皇后以自己的仁厚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

贞观八年(634年)秋天,一个金黄色的季节,长孙皇后陪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九成宫游玩休养,因旅途疲劳,偶感风寒,长孙皇后到九成宫后就病倒了。尽管御医多方治疗,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并且延续了两年的时间。

贞观十年(636年)盛夏,唐宫内气氛异常,上上下下心情沉重,眼看着长孙皇后的病越来越厉害,唐太宗急得茶饭无思。

这一天,急得六神无主的太子承乾对母亲说:“为了给母后治病,该吃的药都吃遍了,可母后的病总不见好转。我去请奏父皇,请他下诏大赦天下,并令道士作法,祈求上天护佑,为母后求福。”

长孙皇后听了太子的话,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人总是会有生有死,这并不是人所能改变的。即使释放囚徒能管事,可我一生并没有做过恶事呀!如果祈祷上天能灵验,那么福不都可以求到了吗?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况且,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而破坏国家法制呢?”

承乾听了母后的话,觉得言之有理,但又不甘心,就把与母后的谈话告诉了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报告了唐太宗和各位大臣。他们听了,没有一个不感到难受和悲伤,他们被皇后此时此刻生命垂危,还这样深明大义的精神感动了,于是,纷纷请求太宗赦免囚徒,唐太宗终于同意了。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再三请求太宗不要这样做,最后唐太宗才没有下令实施。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九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九卷)

    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世界上下五千年中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分为古代文明、争战中的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世界新格局等九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讲述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各大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 诚信小郎君

    诚信小郎君

    满嘴谎言的街头小混混意外魂穿,获得诚信系统加持,从入赘的深渊一步步脱身,翻身做主迎娶女神,踏上不一样的人生路。
  • 壬辰征伐录

    壬辰征伐录

    大明万历年间,刚刚一统日本的丰臣秀吉大举入侵大明属国朝鲜,欲假道伐明。大明军队应朝鲜之邀,不仅派出大军入朝支援,在大明与日本的激烈战场上,还闪烁着大明锦衣卫的身影。忠与义、刀与火、野心与权谋、智略与武勇,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异彩纷呈的历史舞台上。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崇祯聊天群

    崇祯聊天群

    【历史新纪元征文入围奖作品】崇祯皇帝被忽悠上吊丢江山,但是,这本书,皇帝虽在深宫,却有一个和外面人聊天的群,这还能被忽悠么?哎呀不好,皇帝还是穿越的,这挂开太大,地球都颤抖了!完了,大明一个不小心,日不落了!
热门推荐
  • 梦回忆长安

    梦回忆长安

    长安城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大启二十一年一位倾国佳人自断双腿扬言终身不嫁此人医术了得救死扶伤,但不愿纠缠于王室斗争江湖人称白衣美人何来此名?此女生得极其貌美,国色天香,古来美人之名而平日终为白衣无一例外有人说她是嫡仙不,她是来为自己赎罪的是她的一意孤行让关心她的人命丧于此她还记得那个深爱她的男人为她饮下鸠樱死在她的怀里,死前还不忘安慰她“白家九儿,我沈秋辞死了无妨,但你要好好活下去,答应我好吗?”是啊,她听话好好活了下去但是每当午夜梦醒,她总是会想起曾经的长安城,曾经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于是她提笔写下了梦回忆长安世上再无白玖,只是白衣美人罢了
  • 老地方,等你

    老地方,等你

    宅女江柯柯网上“结缘”阳光大神陆奇,而游戏中的师父竟是现实中的男闺蜜!到底是巧合还是预谋?江柯柯脑子一团糟。
  • 樱花祭奠我们青春的笑颜

    樱花祭奠我们青春的笑颜

    此文轻松,搞笑,描写的生活平静,是《樱桃小丸子》的同人文。偶有些小虐,但颜凉尽量让各位看官满意。
  • 混元

    混元

    无意开启了一万五千年的传承,从此,秦阳的人生开始发生扭转:带着穿越的封印,走上丹鼎修炼之途,解开恒古的封印,怒战八臂妖僧,踏上遨游宇宙之途。以混元九变之力,踏破星空,成就不朽传说。
  • 新神记

    新神记

    飘飘何所依;奈何多离愁;灭尽此间道;唯我掌乾坤;...
  • 你是黑暗中的一点晨曦

    你是黑暗中的一点晨曦

    一直生活在耀眼光芒下阴影的若简晨,遇到了来人间历练的天使若雨润。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若雨润一不小心在若简晨面前暴露了自己有翅膀的秘密,她便和他签订了契约,成为了若简晨的专属天使.......
  • 澳宝密码

    澳宝密码

    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一个盛产澳宝的小镇上,两名澳宝挖掘者在一次挖掘中无意发现了一颗美丽的澳宝。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却因为这颗美丽的石头引发了一连串的奇异事件。主角Terrence是一名在澳留学生,却因为自己的专业在一次旅行中被卷入了事件。在和警察,鉴定组织等合作下,意外的发现了这一连串的事件居然是为了揭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小说与游记结合——带你走遍澳大利亚不为人熟悉的南澳州,在探索解案的同时,游览这些并不热门却非常有趣的景点。科学与灵异结合——用现代科学鉴定方法,探索人类未知的事物。(小说中部分地方名字,景点,官方机构名字皆为真实名字,其余人物,私人机构等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 六界主宰弑神剑帝

    六界主宰弑神剑帝

    因为他,妖魔两族四分五裂。因为他,龙凤两族退隐六界。这一世,他有妖魔为妻。这一世,他有龙凤相伴。这一世,他是神魔同体。手可摘星月,脚可破山河。踏六界,斩九天,一剑在手屠万仙!六界之内,弑神剑帝,踏破苍穹,剑斩众神!
  • 吸髓

    吸髓

    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别人唾手可得的习以为常,经年累月的痛苦非亲身经历不能感同身受,杜康美酒,醉里挑灯。十六年一轮回,千面家的少主见证那些神兽、妖怪、鬼魅在岸界内外正在发生的故事。
  • 毒王鬼妾

    毒王鬼妾

    她意外身亡,带着诅咒穿越,却发现被人灌了迷药,险些惨死毒蛇下。受尽欺凌,任人欺辱,却一朝成为名震天下的鬼妾。他,高高在上,却毒名在外。死在他床上的女人无数,他只信毒蛇。鬼妾遇上毒王,且看天下风云变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