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5500000071

第71章 戊戌政变,卷进漩涡

如果不是生活在波谲云诡的清末,如果清朝的气数未尽,如果西方列强没有穿过太平洋……珍妃的得意也好,失宠也罢,都不过是重复大多数后宫妃子拥有过的命运。我们还不妨假设:若她从此小心做人,且足够幸运,能为光绪带来皇子,说不定能够母以子贵,平安度过一生。

可惜,历史没有给珍妃留下这样的机会,而且珍妃的独立思想、独立人格,更为她的凄凉收场早就做了诠释。

据曾在宫中给慈禧当过两年侍从的德龄记载:光绪“聪明好学”,“通晓各类事务”,但慈禧在归政后依旧大权独揽、处处掣肘,根本不给光绪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不仅在重大政事当中光绪要服从慈禧的意旨,即使是自己的家务事,他也未必可以做。

要让皇上摆脱慈禧的控制,比登天还难。皇帝要真正亲政,还需等待时机。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甲午海战中国大败后公车上书,珍妃的老师文廷式还参与组织了“强学会”。这些维新派认为一个国家“变则存,不变则亡”,事物和真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古代对的道理,今天不一定还适用;今天对的东西,明天也可能是错的。“时异久暂”,“是非递改”。所以,变法既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个开明国君的要务。

维新思想给珍妃带来了思想上极大的震动,她从老师文廷式、丈夫光绪的言谈中听到的一些国家政事,也让她开始为国家、民族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而她的丈夫光绪更在维新党人的鼓动下,燃起了重振朝纲的愿望。1898年,他重用康梁,给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四人赏加四品衔,令其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并采取“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的办法,在尽量不得罪守旧派的基础上实施革新。

光绪每每在下朝以后,即到珍妃居住的景仁宫欣喜地告诉珍妃,慈禧是支持变法的。自己关于改革的章疏,上阅后送给慈禧披阅,都得到了默许,有的上谕,甚至是以慈禧的名义颁发到各省。甚至很多改革措施,是在慈禧的帮助下推行的。比如维新派提出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朝中重臣屡有争议,最后军机大臣要求光绪请示慈禧,慈禧明确表示同意,八股取士的制度才正式得以废除。珍妃猜想心高气傲的慈禧也未必希望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而且名义上已经还政于帝,只要不触及自己的根本利益,慈禧对变革,不会加以阻拦。

珍妃在情感上是同情维新党人的,也是支持光绪变法的,而且由于慈禧在戊戌变法之始的开明态度,让珍妃不再顾忌自己的言行,“日夜怂恿,上为所动”。她常通过志(至锐的弟弟)把宫中的一些机密消息告诉维新党人。但是珍妃多年来和慈禧生活在一起,她并没有自己丈夫这样乐观,因为通过过去的种种风波,她已经非常了解慈禧的脾气。

对于慈禧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权力,如果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削弱自己的权力,这个强悍的女人会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慈禧对革新的开明程度并不是像光绪所认为的那样,她对光绪是存有戒心的。细心的珍妃还记得,在公车上书后不久,慈禧就将自己的老师文廷式赶出了北京。

而戊戌变法一开始,慈禧就逼着光绪将自己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翁同龢在甲午海战当中是主战的,在《马关条约》当中是反对割台的,他教育了光绪二十多年,不但是光绪最尊敬的老师,也是光绪最信任的朋友,文廷式、康有为等人都是他推荐的。

珍妃推测,慈禧此举无非是希望削弱光绪的势力,将来如果变法超过了预想,一切还都能在太后的控制之中。但是如果变法失败,迎接光绪和自己的,恐怕是比被贬斥的文廷式、翁同龢更悲惨的命运吧。想到这里,珍妃不禁为丈夫和自己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担忧。

但是,光绪改革的热情很快就感染了珍妃,她已经顾不得想那么多了。但不幸的是,时局的发展证明珍妃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珍妃了解自己的丈夫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在光绪主张的变法建议中,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一条,他提出用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代替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政体一旦改变,皇家的绝对权威将不复存在。即使光绪愿意,慈禧也不能同意。

果不其然,珍妃从光绪口中得知慈禧可能准备改立新君。闻此消息,珍妃心里万般焦急,假如光绪被废,她在宫中惟一的保护人都失去了,她将面对的又是怎样的凄风冷雨。光绪更是心中万分焦虑,谭嗣同等虽有治国方略,却手无兵权,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利用袁世凯的新军来保护光绪。

康有为于是对光绪进言,天子手无寸兵,难以举事,不如召袁世凯入京,利用他手中的军队逼慈禧退位……就这样,当年的八月初,在康有为等人的授意下,光绪三次召见袁世凯,于第三次召见时赐袁世凯以密诏,表明自己准备废黜慈禧、诛杀荣禄的决心。

珍妃对这个办法虽然心存惶恐,但是她又何尝不希望对自己异常狠毒的婆婆慈禧能由此被废黜呢?对光绪的决定,她每日都很担心,但又在心里祈祷政变能够顺利完成。可是,维新派并没有把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告诉光绪。康有为曾私下里和同党商量:“奏之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他们准备对皇上之说兵谏慈禧,逼其退位,但是暗地里希望借新军包围颐和园、继而杀掉慈禧。维新派和光绪、珍妃都高估了袁世凯。他在答应了光绪的要求之后迅速投奔了荣禄,荣禄随即告诉了慈禧。

珍妃和光绪不久得到了消息,但此时两人都已经无计可施。慈禧当然恼羞成怒,立即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以最快的速度对维新党人进行反击,戊戌变法变成了戊戌政变。珍妃参与戊戌变法,使慈禧大为愤恨。宫中的禁牌还未褪色,这个“不守本分”的妃子又开始和她对抗。

在将光绪幽禁在瀛台之后,珍妃也被慈禧幽禁起来,关在一个叫做北三所的地方,她不仅再也见不到光绪,连人身自由也被剥夺了。

她身边的多名太监,因为为她通风报信,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维新变法,被慈禧严厉地处分。

重则死刑,轻则“板责”、“枷号”。其中一位叫做戴恩如的贴身太监,被慈禧斥为“干预国政,搅乱大内,来往串通是非”,在处分当天就被活活打死。

慈禧对太监最是残忍,为了加强对太监的管理,宫里曾设了专门关押太监的监狱,叫“慎刑司”,还在慎刑司里设立了一种“气毙”之刑:就是把犯了错误的太监,用七层蘸湿了的白棉纸,将口、鼻等“七窍”封起来,然后再用刑杖打死。

戊戌变法后,慈禧就用这种“气毙”之刑处死了许多珍妃宫中的太监,手段及其残忍。慈禧最后宣布,任何人都不得为幽禁中的珍妃传送信息,如果违例,就地正法。凄惨的冷宫生涯对锦衣玉食多年的珍妃来说,无疑是一种最残酷的惩罚。

但是更残酷的是要面对变法失败的结局。她惦记自己的姐姐瑾妃,瑾妃为人谨慎小心,却多次因为自己受到连累;她牵挂自己的丈夫光绪,不知道他将受到怎样的责罚,也许两人永无见面的可能;她恨两面三刀的袁世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卖了皇帝,出卖了变法,出卖了国家振兴图强的事业;她甚至有些埋怨维新党人,书生意气,不仅没有能够实行改革,反而将她和光绪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她知道慈禧不会放过自己……虽然慈禧有意隔绝珍妃与外界的联系,但她还是断断续续知道了一些外面的消息: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六君子就义菜市口。

最令她震惊的消息是,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第二年,慈禧发布了“招团御侮”的宣战上谕,让义和团的法术与西方列强的钢炮对抗。珍妃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深深地感到悲哀。

甲午海战,一个刚刚崛起的日本尚且不能抵挡,同时对多国宣战,古老的中国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在慈禧的心中,国家、民众、疆土都不重要,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慈禧由过去的软弱突然转向强硬,并不是她觉醒了,而是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对英、美等国给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予以逃跑的机会,对列强在废除光绪问题上的对立态度十分仇视。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慈禧居然还相信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法术能够克敌制胜,泱泱大国的政权所有者竟然如此愚昧,国家的前途又在哪里?冷宫中的珍妃又增添了一份伤心与焦虑。

同类推荐
  • 布衣天子刘询

    布衣天子刘询

    本书是黎先生“海昏侯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书,写的是与海昏侯刘贺关联密切的另一个西汉著名历史人物汉宣帝刘询的故事。刘询执政的25年是继“汉武盛世”之后,汉朝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被称为“孝宣中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91年,就是汉武帝征和二年的秋天。长安城里的大火和喊杀声喧嚣了一周方才渐渐平歇,空气中仍然弥漫着的血腥气味,这座繁华的大汉都城依然沉浸在惶恐不安之中。这天的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惨淡地映照着长安城郡邸狱。郡邸狱就是汉朝时候各诸侯王、各郡守、各郡国在京都长安的府邸官舍中临时设置的羁狱。在这幽暗的月色下,囚室四周冰冷的墙壁泛出暗淡的绿光。除了偶尔传出几声蟋蟀的鸣叫声外,整座郡邸狱死寂得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名人传记丛书——张良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本书记叙了世界上第一辆木炭汽车发明过程及其发明人的传奇人生。包括脱颖而出、异国求学、初展才华、大展宏图等章节。
  • 李清照词传

    李清照词传

    本书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为藤蔓,点缀宋时烟雨,在曲折中走近一代词后。少时的天真烂漫,青春的纯情挚爱,晚年的凄风苦雨,都沿着诗词的垄沿,去感受词人的悲欢离合,去感知灵魂的阴晴光影,去叩问人性和历史的真情怀。风花几时,雪月几何?怎敌得晚来风急?诗词之人,刚柔之心,以词解她,以她说词,以词以她,说尽人生世事。让千年之后的我们更深刻地去认识一代词后,真真切切地品悟那段女儿之香,词家之韵,和她的山河之叹。
热门推荐
  • 喂!实习的

    喂!实习的

    庄茴洁,一个还没毕业就踏入实习生涯的17岁小女生。不顾好朋友的提醒,相信一个花心男护师的圈套,当天真活泼的她被渣男欺骗后努力蜕变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狠狠地教训了渣男,成为一代实习风云人物。当最好的自己遇到生命中对她最好的人还会一如既往的相信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大师的人生传记

    易大师的人生传记

    最锋利的剑的刀锋也无法与一颗和平的心的平静相匹敌————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侒归顾里

    长侒归顾里

    机智聪慧少女vs温润如玉将军本文一半剧情线一半感情线。------------------------------------------------那年你说“你要带我回家”,便从我便成为你的信徒,此生,护你所护,爱你所爱。你说你的心愿是能护一方周全,那我的心愿便是护你周全。长侒归顾里,顾里有长侒。只恐长侒从此无顾里,顾里从此别长侒。
  • 妖精女皇

    妖精女皇

    “跟我走吧晕,这个突然出现的女人有病吧?她干嘛要跟她走。这里有疼爱她的父母,还有数不尽用不完的钱财,跟她走,她才有病呢可是为什么她还是被拉走了?好吧,据说是去当女王,勉强同意一下可是上帝啊,这是什么鬼地方啊?一个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的宫殿?还有这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人?什么?是妖精?!她要疯了。那个该死的女人是不是忘了说这个重点了。她被骗了,可不可以退货阿?
  • 坏小子混天涯

    坏小子混天涯

    雇佣兵濒临死亡,却意外获得治疗异能,气死敌人,拯救美人!歌女,总裁,警察,萝莉,杀手,仇人,布满荆棘,什么都无法替代我所拥有的一切,什么都无法阻挡我前进的脚步
  • 重生之带着空间闯异界

    重生之带着空间闯异界

    在二十一世纪被逼婚的大龄剩女因为意外命丧车轮之下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奇的所在光怪陆离的异世界大陆又怎么样?!能够再活一次,我更要活出个自己来。更何况,咱身边可是带着个空间作弊器啊!看咱们女汉子养养小异兽顺便种种田打打怪如何在异界混个风生水起。
  • 现世唐门之光与暗

    现世唐门之光与暗

    继斗罗大陆原版故事后自编文章:现世唐门之光与暗主角唐帅继承先辈神灵唐三与众神所开辟的星源之力,一路与学院伙伴努力共敌反派罗刹之子与黑暗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