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6000000005

第5章 改变认知——走出育儿的误区(4)

好一个“挂着钩”的,这句话我想在这里引申一下。老苏的话用现在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教育内容或教育资源从来不是孤立的,零散的,当孩子们掌握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规律与联系性,就能轻易地识记更多的知识内容。再说通俗一些,语文、数学、英语也好,历史、生物、化学也罢,他们之间从来就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而不是各自为正的。有的孩子偏科,并不是代表她学的这课有多么深入,而是她偏爱这门学科,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这是她拥有了自己的强项,其实是荒谬的。

各种基础学科就好比各种维生素,你哪一种摄入的少了,对成长都会很坏的影响。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就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同样,你想要孩子正常的成长,各种基础学科一个也不能少。有人说我经常为“应试教育平反,为素质教育设障!”——其实,我的真实想法是,素质教育的载体依然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简简单单被某些专家提出的“快乐教育”;应试教育的提法是在讽刺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功利态度,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乃至社会的这种态度或想法,而不是停止学习知识的脚步。

给大家举一些大家的例子,柏拉图既是伟大的哲学家,还是摔跤一流的体育家;马克思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优秀的经济学家;苏轼既是卓越的诗人,也是旷世的画家;毛泽东既是军事家,同时也完全可以称为文学大家。

这样的例子可能数不胜数,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大家,没有普遍说服力。我倒觉得,恰恰是他们各方面都会出色,才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大家。当代,无论中外,很少有人被我们称为大家,恰恰是因为没有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也许你会说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家,但是在文化大融合,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只掌握一门学问的人也很难适应社会。甚至我们可以这样想,人人都是“专家”,将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失去了共同的话题,导致了交流上的障碍——当然,一个人偏科所带来的危害还远不止这些。

可以想象,一个有多种爱好的人,会轻松与各种人打交道,她就会变得更加博通,更加的自如,更容易生存。很多家长过早地将孩子限制于一种特长的培养,是一种非常冒风险的事情。如果成功可能会成为丁俊晖和刘翔,如果不成功,实际上就丧失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不需要,也不应该给孩子们过早地定向。“你将来一定是个画家!”“你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日后成为钢琴家!”孩子的发展轨迹会受到多重的影响,过早地定向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严重的约束。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有些低年龄的孩子被报名参加英语比赛,家长跟孩子说,“你呀!任务就是拿到英语比赛第一名!饭不用你做,家里的事情你都不用管!其他的事情你都放一放,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中去,明白么?……”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在低龄,即0-6岁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广泛接触不同的生活,而不是单单陷入一种学科的学习,因为在低龄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强,想象力也最强,了解外面世界的丰富性,是他们开始热爱这个世界的首要原因。一个不热爱世界的人,将来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也无论如何称不上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老苏,看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热爱世界的人,他教授了语文、数学、生物、物理等多门学科,每门学科都琢磨出窍门规律,而且非常积极热情地传授给他的每一个学生和同事。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教育的规律,准确地说是学习的规律——“各种知识是挂着钩的!”

如果家长、老师在教育的一开始,就不强调各种学科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而是把他们形容成一个大家庭,孩子们就不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疏远与陌生,而会觉得自己经常去一个大家庭中去串门做客。我想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看看是不是可以让学科之间“挂着钩”。

其一,散步时的学习。

秋天好美,我们总会忍不住看看落叶缤纷。是走马观花,还是驻足品味?老苏经常带着学生们去散步,走到果园他会问问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感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给他们讲一讲各种树的学名与性状。这样一来,他训练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为他的语文教学和科学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说高不高?其实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就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我们可以让孩子为我们拍照、录像,谈谈他们对于自然的感受。有个培训机构让我给老师们讲写作,我说写作不是教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有了那么多的感性观察与理性认知,不怕没得写,写不好。

其二,听音乐时的学习

现在小学正在提倡学科综合,我很高兴。学科综合恰恰就是“挂着钩”教学法。然而这需要教师们极高的综合能力与全面知识。我们经常说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大概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但他们不一定都会教书啊!我想说,这条路我们还要走很久。我教过六年级的音乐课,我一翻课本,嘿!和我们小时候上的课一样!《盼红军》、《土拨鼠》、《阿细跳月》——连位置都没怎么变!我想想我小的时候,教师上课的模式是先练声、然后唱音符、然后唱歌,从来如此。我觉得,唱歌很容易,难得是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与情感。所以,我和所有音乐老师不一样的做法是,我先讲歌词。好的歌词更容易吸引学生关注这首歌曲的学习。在讲《盼红军》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是“盼红军”三个字当中,哪个词最重要?学生异口同声“盼”!我微微笑一笑,摇了摇头,“是红军两个字啊!孩子们!”学生感觉不理解,一个个听得很认真。我继续说,“盼是一个动词,可以指向任何人,红军则不一样,他们是一类特殊的人,为什么会盼他们?而不是盼别人,是这节课我们要弄明白的唯一个问题。”也许学生听起来觉得不像音乐课,而我觉得能把歌词讲明白,对于孩子理解这首音乐格外重要。我让孩子们整体看了一遍歌词,他们找到了红军可以为穷苦老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我觉得这就是在音乐课上训练了语文阅读能力,甚至也可以说提高了政治思想。老师当然要高于学生一步了,我说大家把5段歌词对比来看,有什么不一样么?学生说不出来,有的孩子看出来段首的时间不一样。我说,“正月里来……三月里来……四月里来……时间在匆匆而过,大家盼望红军的心情越来越着急了,只有看到红军才能得美好的生活,这首歌曲里贯穿了浓厚的期盼,正在在这种背景下,这首歌才创作出来,好,接下来,老师用钢琴带大家来感受这份情感浓厚的作品……”当我说完这些话时,很多孩子的眼中流露出信服而顿悟的光芒,让我一生难忘。

其三,做饭时的学习

很多家长让孩子远离厨房,这是大错特错。在厨房中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很多。从小参与做饭是培养孩子家庭观念与责任感的不二法门。如果你是大厨,他就是大厨助理。早期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动作:提供“一勺盐”,“拿三个碗”,“掰五头蒜”……大一些了,可以让他们完成买菜、洗菜、择菜、洗碗的工作……在这些简单的工作中,锻炼了他们的数字概念与统筹能力,我相信买错几次菜,他就可以精通百以内的加减法,这比多做几道数学题要有用的多。有一点请记住,如果小时候让他们接触做饭,他们就不会讨厌做饭,就像小时候我们让孩子穿衣服,没有长大了会讨厌穿衣服一样——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了。

其四,阅读时的学习

其实,在少儿分社工作期间,我重点的研究方向是儿童的潜能阅读。我在我前面的文章中也重点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的方法,这里不想赘述了。记得老苏总是不厌其烦地谈阅读是孩子提高各种素质的最快的方法,现在我也是深有体会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0-6岁的功能性阅读我还是想说一说,0-3岁最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为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这段时间错过了无法补习。4-6岁的时候是亲自阅读的最佳年龄,手捧绘本,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他们的关心、博学以及各种生活技巧。我翻译《宝贝熊玩转数学》时,我就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既生动又现实,在感受各种人情世故的过程中,轻松接触各种数学概念,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写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偏科如偏食,父母莫轻视。少壮多体验,方可获真知。我曾经提出了“托盘原理”,用在这里也比较合适:当一个厨艺精湛的大师做了一道珍馐佳肴,却用了一个破烂托盘呈现在你面前,你会怎么想呢?当然,太愚蠢了!人也是一样,你的优势就是那一道珍馐佳肴,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就是那个托盘,怎么敢说对于你的一生没有影响呢?

注重孩子的各种基本知识与素养,就是给孩子的成长买保险,这该是理性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正确态度吧!

破坏性的行为与建设性的内心

林妈妈有一个两岁大的儿子,生性活泼好动。对周围的环境也是充满了好奇,为了开发他的智力,家长给他买了很多很多玩具。可是他的行为却让妈妈大跌眼镜!就说上个礼拜,母亲给他买了高级的积木玩具,本以为他可以搭出美丽的城堡,没想到他却拿着积木到处乱扔乱砸,简直是在“破坏”!这让林妈妈感到愤怒和无奈。

我在小学当教师的时候,我经常和一些家长说,你们看一个孩子,我要看30多个孩子,我的精神紧张程度是你们的30倍。一节课中,有的孩子打哈气,有的孩子放屁,有的孩子出怪样,有的孩子耍个花样会受伤,这些都会牵扯老师的精力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在了解了学生的“破坏力”之后,我决定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我在课前设置“疯狂一分钟”,大家可以疯狂的呐喊、说话、敲桌子、跺脚,尽情释放自己的能量。后来发现这种方法,不能阻止孩子的破坏力。唯一有成就感的是,班上特别内向羞涩的孩子变得活泼起来,上课敢于发言了。

破坏性行为到底意味着什么?中西的学者众说纷纭。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弗洛伊德把破坏当做是人的本能之一。然而,我们似乎不愿意将我们可爱的宝贝与“坏人”相提并论。其实,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看做是人,而是把我们看做是生物,很多问题又会变的简单起来。动物世界肉弱强食,并没有被看做是邪恶战胜了正义。而在我们的早教书却告诉孩子们狼是凶恶的,羊是善良的。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这样做不是把孩子教坏,而是让孩子们变得过于单纯了……”前一段时间,类似《狼图腾》的书卖的很好,好的原因也是它所推崇的观念与我们儿时受到的教育大相径庭,冲击了我们的固有思维,形成了卖点。相信有很多孩子因为听了狼与羊的故事之后,选择了羊作为榜样,一生成为了顺从听话的人。

同类推荐
  •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总结了77个在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心理规律,配有实用案例作解释说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心理规律就是家长了解孩子和塑造孩子的有力的心理武器。
  • 自然生长教育

    自然生长教育

    本书把0岁至18岁的儿童生长过程分作八个阶段讲述:保护孩子的发现欲、我们与孩子说什么、一生受益的八个好习惯、上学前三件事非常重要、孩子学习八件事、平稳度过青春期、鲜明的八个标志、走向成人,学会选择和放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妈妈怎么办?

    对任何人来说,注意力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遗憾的是,今天的很多孩子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只有打开孩子的注意力之门,才能真正挖掘出孩子的潜能。本书从注意力是孩子心灵的窗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与危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给孩子创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全面提升孩子的生活品质、利用孩子的兴趣提升注意力、重视调适孩子的不良情绪、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这9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并给出了改变这种情形的有效方法,从而帮助妈妈培养出一个做事专注的孩子。
  • 做宝宝心智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做宝宝心智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本书围绕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健康全面阐述宝宝出生后前三年心智的全方位发展。全书共五章,包括: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呵护儿童的道德生命,社会适应——儿童健康的统合,幸福宝宝慢慢长大,在宝宝心智成长的路上。
  • 家庭教育卷(千万个怎样)

    家庭教育卷(千万个怎样)

    《家庭教育卷(千万个怎样)》本书介绍了生活的教育问题。适合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热门推荐
  • 清风弄离

    清风弄离

    你说爱得痛了,就放下。可是我明知道你也爱我我又如何舍得。可是真的有一天,我爱得累了,想放下时,你会不会怪我。
  • 北盗门奇谈

    北盗门奇谈

    盗门出走的大当家的李老狗在一次掘开坟墓的时候见到一个婴儿,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当这孩子渐渐的长大,狗爷才知道什么叫天命难为。盗门的危机,趣闻秘事,还有江湖上的一些奇事。都由这里重新开始。
  • 造化仙古

    造化仙古

    一名失足跌落山崖的少年,一缕机缘巧合的修仙机缘让少年走进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大千世界。苍茫星域,浩瀚征途诸天万界,百族争霸!少年见到的,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求仙之路。亘古的仙途上,有妖怪,有邪魔,更有逆天而行纵死无悔的修仙者。
  • 英雄无道录

    英雄无道录

    英雄,不需要道义,道义将会让英雄们,堕落。陈小痕,就是在一位故友的点拨下,深刻领悟到了这条道理,便成为了奇陆继杨督后第二个传奇人物,要知道,这中间可是差了整整八百年呢
  • 剑从人间来

    剑从人间来

    山下凡人,山上神仙;山下万家灯火,山上青灯古佛;修行虽多苦,但一位山上老者曾在醉酒后说过一句豪气万丈的话“看!有剑从人间来!”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异界功法推广大师

    本来本书已经设置成完结状态,是无法继续更新的。可能是改版后的原因,导致出现了可以继续发布章节的这个错误。现在错误已经修复,后台无法发布新章节……这样导致我解释不了,所以只能改在简介上面了。我很想写完……但或许是天意,千言万语只能说声抱歉。新书九月初活着中旬的样子发布……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想想就很激动!
  • 我的阿尔法智能系统

    我的阿尔法智能系统

    这是一个发生在平行世界的科技类种田文。吃瓜群众:作者君,写这么简陋的作品简介,你不怕被打吗?作者君:哎呀啊,你怎么不早说。
  • 凡惩界

    凡惩界

    帝陨,神落……缥缈无垠的大世界谁主沉浮!那神秘的暗面隐藏了多少我们不为所知的东西……是死亡的轮回?是某种特定安排?还是无限的可能?……
  • 我的老师萌萌哒之天然呆男神

    我的老师萌萌哒之天然呆男神

    “喂,帅哥新来的?”某女不怀好意的盯着某男看。“嗯,同学,你知道高二六班怎么走么?”“帅哥,我就是高二六的,我叫方小希!不如你做我男朋友吧?”“呃……方小希同学,我是你们新来的班主任……”“……老师你好!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