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97200000007

第7章 三铭堂——繁华事散逐轻尘(2)

民初那几年,沈良的生意越做越大,赫赫然已如日中天。所谓“有钱四十称年老,无钱六十逞英雄”。大半生克勤克俭的艰苦创业,如今儿辈都已成人,自己终于可以卸下担子退下来了。处于半退休状态的那些年,他把资产重心慢慢移向田地的置办上。铺子生意再好,终究不过末业。要平安久长,还须耕读传家。撤出的资金,大半都用在购买竹林、田产、地皮上。家大业大,不免人手短缺,因此又雇了长工照料田地。照料不及的便出租给贫苦佃农耕种,岁末收些租粮。家中田地每年产出的山货、蚕丝、大米,也相当可观,一例都要运往湖墅去卖。当时河运是安溪最主要也几乎是唯一的交通,因此河埠较别处更为考究。公用河埠有大桥埠、前街埠、接待埠、桥北埠,还有私家出资修砌的祝家埠、义兴埠、裕生埠等,沈家也修有自己的河埠,整整齐齐的青石台阶,上面还凿有象鼻头,便于船家系舟。不过私家河埠虽非公有,镇上的人们,也一样可以使用。因为仓廪足而知荣辱,该财的人家彬彬有礼,反不会财大气粗地强行霸道失了身份,更不会巴巴地仗着那点“所有权”挟恩市人。几十年后沈家败落,家里再雇不起工人,一一都打发了,一位帮忙烧了二十多年饭的老妈子怎么都不愿家去,一路哭哭啼啼:“我不要富贵饭,只求跟着太太喝口太平粥……”人之相与,都是将心比心,只要以诚相待,人自会掏心挖肺地待我们,义气面前,再丰厚的工薪也轻了。所谓南霸天一类的脸谱化人物,大抵还是阶级斗争时代样板戏里编派出来笼络人心的,而捉刀人通常也不曾经历过,因而不晓得真正诗礼簪缨的旧家究竟是怎样的风度。

一年到头,河埠头总是一派繁忙景象。江南青草三月春,最诗意的季节,却也是最忙碌的季节。东明山上竹林里的冬笋春笋都破土而出了,钢笋、苦笋、枪刀笋、毛脚笋、篾竹笋、白淡笋、软椆笋、花壳孵鸡笋,春雨一过,噼里啪啦全都迫不及待地冒出土来了。在地底沉睡了长长的一冬,此刻厚积薄发地破土而出,几乎只在一夜之间。或许只有真正见识过的人才知道,“雨后春笋”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新兴勃发的气象吧。东明山的万亩竹林,每年都出笋,山里的百花坞、黄泥山、卖鱼桥、螺丝坞,各处也都是掘笋的好所在。大致到清明前,笋最好全部掘完,待到寒食前后三天,便要开始注意留种笋,那么等它们长大,来年山上又是一片葱茏。笋之所以要赶在清明前掘完,是因为“尝鲜无不道春笋”——笋越鲜嫩,身价越高,迟了就长老了,“乌桩头”都卖不出去。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贫苦人家会收着自己吃。或者制成笋干,待到六月炎夏,泡碗笋干番茄水花蛋汤,简单省事又鲜美爽口。田边地上竹林里,直到阳历五月底还有野笋。拗来的野笋,细细长长的,剥出后下锅,以清水煮熟,等冷却沥干后,盛在铁砂网框子里,架在临时堆起来的茅草灰上烘干。这样事通常是老奶奶们的本分,因为热度不好把握,一个不提防,再转身看那笋干就焦了;或者堆在一处受不到热烘不干,所以需要有人在旁边一直守着,时不时翻一遍,是极其费时费力的细致活。现在年轻一代主妇都出门上班,再没有那样的工夫和心思对付这样古旧的传统了。颀长的野笋适合烘制,而相比较之下显得五大三粗身材臃肿的毛笋则要晒干。毛笋肉头丰厚,通常要剥出切好后再煮,以便于煮透,出锅后也不似野笋那样需要精心烘焙(烘烤出来的毛笋干反而会有一股子烟熏味),拿出一张大竹笾,把切好的毛笋片平摊在上面,搁大太阳下晒三个日头就可以了。那浑厚结实的紫苞毛笋壳,还可以收起来,一船一船运往爆竹厂去卖,因为笋壳是旧时家庭作坊制爆竹衣的上好原料。

四月清和雨乍晴,人间四月天,在安溪是春茧上市忙得不得了的时候。有句俗谚或可为证:“正月游过,二月淌过,三月里清明圆子吃过,四月五月火烧屁股”。彼时镇上很多人家都养蚕做丝,沈家亦请有十来位蚕妇专事看蚕。这个月是“蚕忙月”,这个四月里,蚕宝宝要完成出生、长大、吐丝“蚕”生三礼。通常,等清明一过,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孵蚕了。刚孵出来的蚕儿细得像蚊子腿,姑娘婶子们就细心地用鹅毛掸子把它们从蚕纸上轻轻扫下,盛在一张铺满桑叶的圆形大竹笾里。幼小的蚕宝宝娇弱得可怜,最耐不住寒,又因三四月间春寒未祛,所以笾下须置一脚炉供暖。脚炉多为黄铜制成,盖上有孔,炉内铲入一些余灰炭屑,若放得太多过实的话,不易散热,则需“拨火棍”轻轻拨动搂松。温热的脚炉源源不断的散热供暖,宝宝们就不会冻着了。其实那时还有手炉,顾名思义,即暖手用的。也由黄铜制成,家中殷实的考究些,用白铜,甚而还有银质的,手炉盖子的雕刻也讲究,多为精致的松竹梅石。且说那幼蚕,身子暖和了便要进食。然而因其初生娇嫩,吃的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桑叶、既绵大又厚实又软和的“火桑”。吃足三天之后,便开始第一眠,一眠一天,醒后还要停食一到两天不等,因为刚刚褪壳(褪壳指蚕宝宝新长长的身子往前伸)新生的嘴巴十分娇嫩,不宜吃食,须休养生息,等那之后便可以吃普通桑叶了。

蚕宝宝不停地吃,吃饱了睡,醒了稍事休息继续吃,如是循环往复者四。第四眠之后,再过七天,就可以“上簇”了。“簇”是蚕房内横用毛竹竖用早竹搭起来的一人高的架子,上铺芦帘并插上草毛帚,已经吃得白白胖胖的蚕宝宝被撒上簇,然后就开始日夜不停吐丝做茧,四天后“落茧”。稻草一抖,雪白的蚕茧纷纷落下。剥去“茧黄”,放入滚烫的沸水大锅中,用一把专门的搅丝帚(状如人手,有五竹指)不断的搅拌,把蚕茧全部扫入水里,则每一个茧上都会出现明显的一个丝头,将丝头一扯,便是长长的一根丝,越是好的茧子,出的丝也越韧越长。丝线头理出后被甩上丝车,丝车上有轴头不断滚动,则一锅茧很快就变成蚕丝了。丝尽后,茧内的蚕肉则沉落锅底。小孩子们通常会捞起来,找来一张瓦片,放几颗蚕肉拿到灶前烤透,最后再撒点盐花儿,入口香喷喷脆生生的,是一道不错的美味佳肴。世世代代,安溪人养蚕缫丝的传统似乎从一开始就已存在,镇上对此还专门流传着这样一个谜语:没有忧来寻个忧,壁壁角角来寻头,找到头后丢掉忧。其中“找头”即“理丝”,说的便是做丝。一吊茧二十斤,然而做出来的丝只有二十四两,这二十四两丝大概值50大洋,折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五、六百,可见蚕丝之十足金贵了。新理出来的雪白的蚕丝,一吊吊被仔细地挂满了船头,就这样随着船儿摇摇荡荡,直荡到湖墅……

初时听得老人们讲蚕宝宝吃了睡睡了吃,还有些嫉妒;及至讲到它们“上刀山、下油锅”,我竟很傻气地哭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宝宝还不及破茧成蝶便葬身釜底,这二两丝,捧在手里也当有千钧之重吧。心下暗暗发誓以后决不再买蚕丝被。

五月稍闲,只一个五黄三白的端阳节要郑重打发。再往后,便又要忙开了——六月陌上嘉禾秀,流火的夏日,劳人争分夺秒地“双抢”,收成的好坏,一年生计全系于此。每年的那些时候,大桥下往来船只穿梭不停,河埠头从早到晚人声鼎沸,一派物阜民丰的太平景象。直到秋冬时节,整个小镇才渐渐冷却下来。待到八月间,丹桂飘香的时候,也有一阵要忙活的,那是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烘制青豆。安溪、塘栖、仁和等镇一直以来以产茶鸣,但鲜为人知的是,人们日常饮用的茶却不是茗园、茶馆、饭店、休闲胜地所沏的绿茶,而是“咸茶”,这一道“咸味”,自然不是笨拙地直接往茶杯里加白盐,而是放青豆和枳皮。

青豆秆(即黄豆,待其刚刚长成泛青)最好在清晨去地上担来。都是连根拔起,叶上还挂着隔夜的露水,根上还沾着碎泥屑,但恰是这当口儿才好摘。摘豆荚这一步最费工夫也最邋遢,秸秆上有时会附着又肥又长的大青虫,拇指般粗细,一般的翠青色,须仔细分辨才能避免与之亲密接触。摘完之后,通常马上要手工剥出,因为豆荚极易风干,摊在风口处不一会,就会变得又韧又瘪,伤指甲又费力气。趁新鲜清脆,左邻右舍的招呼一声,大家便都会放一放手中的活计来帮忙剥毛豆。如今也有大规模的机器出豆,但显然,无论是从心意还是技艺上,都不能相提并论了。

剥完东家剥西家,横竖人多力量大。姑娘婶子们聚在八仙桌前,跟前儿一家一小碗烘青豆茶,窗外的桂香丝丝缕缕渗进来,墙角烘着豆的铁烘缸脉脉散出暖暖的温度,通常边上还有主人家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石榴、蜜柚、柿子、柑橘、葡萄,也有零嘴或者点心,瓜子、玉米、板栗、番薯,还有刚过去的中秋剩下的苏式百果月饼,一些老式的人家甚或还会隆重地做南瓜塌饼以表谢意。都是些常见的吃食,然而这样美好的物候时节下,都成了难忘的小零食;何况七大姑八大婶聚了头,家长里短的话,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谁家女儿定下人家了,哪家老人又殁了,新裁的衣裳料子好看啊,偶尔犯什么小病小痛啊,也会聊聊供孩子念书真不易呀,或者诉苦婆婆丈夫如何难处……左不过一些平常人平常事,却也平常才谈得尽兴,还意犹未尽时豆已剥完了。

如果是晚上剥出的,则必然要第二天再煮了,因煮和烘必得一气儿连着做完才行。煮豆也有讲究,大铁锅内盛满清水烧沸,把豆入锅,加四两食盐,持续猛火不歇,火势一弱豆子会熟得慢,且颜色也会变黄。大致半刻钟后即可出锅,盐味入豆八分咸,送进口中九分熟,翠滴滴的卖相十分好。捞起后以筷子去豆衣,这样的青豆烘干后,就好比那大姑娘似地,鼻子是鼻子眼是眼——模样儿齐楚。然后扫入长方形的铁砂框,上烘缸。烘缸里头都是隔年的稻草灰,用来覆在白炭火上慢慢烘焙,总之见不得火星子;也不能有烟,不然窜上来会把豆子燻得一股子烟熏味,那真是比破相还要糟糕的事了。头先可着温度高一些无妨,因为豆子还湿呢。待到半干之后便要仔细留神了,时不时地要起底捋一遍,本镇烘青豆的传统由来已久,也许正因此对烘成的青豆亦多挑剔,必得碧绿、清香、糯嫩——色香味俱佳才不负“烘青豆”的美名。

除青豆外,还有枳子皮和野芝麻,也是一般紧要的泡茶用料。《钱塘县志》载本县家家户户世代“以紫苏籽,渍枳皮和茶叶饮之”,说的即是这两样了。“紫苏”这个诗意的名字,是野芝麻的别称,东明山的清渠沟涧,随处可见,较寻常芝麻要小,大如油菜籽,深秋时收,剪下果穗曝晒,轻拢慢捻收入纸袋,泡开之后香气浓酽。枳子树在安溪,各家院落中房前屋后几乎都有种植,果实如桔,肉不可食,但其果皮却是咸茶的上好原料,青嫩或者老黄,四时皆宜,摘下后将皮切成一条条丝状,以食盐腌渍,放入罐中保存。枳皮味甘性凉,入口清新,唇齿留香。

无论紫苏还是枳皮,一杯正宗的烘青豆茶里面,这两样是缺一不可的。清人韩应潮有诗曰:

莫笑冬烘老圃寿,豆棚骚属话深秋。匀园剥出纤纤手,新嫩淘来瑟瑟流。

活火焙干青玉翠,盈瓶赠到绿珠投。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

时节渐转深秋,日脚越发短了,农闲时节,泡杯咸茶,细细闲话,这“咸闲”的情怀,便是安溪人们的自在了。

“九月重阳,东风凉凉。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待到秋阳高照,男人们三三两两悠闲地坐在打谷场上晒太阳,慈母挈妇则忙着夙兴夜寐地穿梭织布,镇上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规训妇德的古话“烧茶煮饭一把捉,摇纱织布勿用说,缫丝当长车”(乡音念作“chuo”),大抵几千年来的“男耕女织”还是不变的规矩。入了冬,家家户户都会趁着年前空闲,用卖剩下的竹料编些诸如竹夫人、气煞猫以及竹篮竹筐等日常用具补贴家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岁月忽已晚……

年关将近,沈家的工人,在腊月廿三之前肯定都放工了。安溪有句老话,“廿三掸掸尘,廿四就动身”,廿三那日长工们最后再里外上下收拾一遍,在正门外用松、柏、樟、竹的树枝做成一个长约丈许的竹元宝,得了赏钱便回家过年。而东家,此时却是最忙的时候。每到年末,沈良总要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熬夜坐账,点起洋油灯,在紫檀木大书桌前坐定,案前摊着账簿、旁边放着算盘,一边走珠如飞、一边缀笔不止,不停地合计清账。因为旧时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即凡是欠债还钱之事,及至吃完年夜饭便不可再上门要债,故而“追债要及时”,过了年关即如大赦,再不作兴讨债那有失厚道的事。

提起那一个工人师傅们临走前做的元宝,可谓安溪镇所特有的送灶民俗了。送灶,要先把灶司撕下,所谓灶司,即一张画有灶神的红纸,图形画像而不直接供奉人偶,这一细节也体现了我们民间传统的含蓄内敛,再将灶台上的清水茶碗倒覆,点燃三柱观音香,供起一对莲花烛,送到端门外事先做好的元宝上烧化,元宝为什么是竹制的?这,自然是因为安溪的东明山产竹了,因地制宜呵。依例烧完灶司再烧“龙元”(龙元是烧给菩萨神明的冥钱,元宝则是烧给列祖列宗的冥钱),冬夜的晚风凄清吹起,纸灰随风飘扬而上,家中老少,一例双手合十,恭然九拜,继而燃放爆竹,灶神上天。送了灶,自然还要迎灶的。大年三十晚上,贴上新的灶司、神龛前置一盅净茶、供上果品一端(多为苹果,意谓“平平安安”),香、烛事宜一例如前,爆竹声中再把休假七天的灶神爷爷风风光光地迎回家,保佑来年顺顺当当。民间送灶故事由来已久,但是安溪这颇具特色的“竹元送灶”,无疑别出心裁。

待到初八日,则镇上所有人家的工人都要返工了。关于这一天,也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民谚俗语,诸如“初八晴,好年成”;“三八只要廿四晴”等。这后一句还很艰深:“三八”是指正月里的初八、十八、廿八,而“三八”又双关“廿四”,故“廿四”实指一个月里的第三个“八”——廿八,即说大半个正月风风雨雨都没关系,只要月末廿八那日放晴,这一年总还是风调雨顺的。而之所以特重廿八,也更是因为立春常在那几日。立春又称“新春日”,世言“新春大似年”,在安溪,这一天各家都要吃新春圆子以示隆重。圆子大致这样做成:取糯米粉或粳米粉皆可,多少依各户人口及胃口而定,掺了清水细细地揉,若是糯米,则需少加水,不然蒸后软坯坯会失了形状,粳米粉则随意些,蒸熟蘸糖即食。不过如今人心不古,已很少再兴如此讲究的习俗了,大多以年糕代替,或者直接略过。旧时安溪还有一句民谚:上灯圆子落灯糕,清明圆子稳牢牢。清明圆子、元宵汤圆、中秋月饼、新春圆子……那么多圆咕隆冬的吃食,其实心思纯朴,都只为讨个团圆美满的好意头罢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中国散曲与曲词精读讲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 大雁掠过河岸

    大雁掠过河岸

    看过许多的书,前面大都有序,很多都是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写就的。我的朋友得知我要出书,也指点我这样做。想了再想,我一介卑微的小人物,还是写自序吧,这样更真切些。那就从《大雁掠过河岸》这个书名说起吧,它最早缘于我童年的记忆,到今天却记录了我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感激。
  • 漂流记

    漂流记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以及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书中附有屠岸先生与其兄长在当时所作的写生作品,是首次面世,具有重要价值。
  •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

    《丢失的草地》本书稿从作者对其家乡内蒙古的感悟切入,分别从人、自然、社会、历史、生活等多种角度,抒发了作者对这些的看法。体现了散文的抒情性,很独特、敏锐地诠释了作者的思想、才情和感受。本书请文学硕士编写随文赏析、总评等,使学生更易理解。
热门推荐
  • 云雪奇缘

    云雪奇缘

    一个人,一把刀,一片云,一朵雪,一段故事,一段侠情
  • 六弄咖啡馆

    六弄咖啡馆

    在我的人生中,曾经有六件大事,他们如果恶魔折磨着我,在我认为的生命的尽头,迎来了生命最后的喜悦。——顾之欢
  • 巅峰保镖兵王

    巅峰保镖兵王

    最强兵王完成终生任务,保护女总裁,迎娶白富美,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且看叶凡如何在都市踏出一条辉煌之路!
  • 重生做石油大亨

    重生做石油大亨

    世界级石油化学专家的他重回2006年。望了望母校的大门,他再一次踏上了自己的大一新生之旅。 【书友群号959016076】
  • 我有无数异能卡

    我有无数异能卡

    平行世界,异能觉醒。古凡得到了一个特殊的卡牌制作器。吸收别人的异能,再结合各种日常可见的物品,制作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异能卡牌。冰淇淋+异能“力量强化”=属性卡:力量。异能“冰霜爆发”+异能“火焰爆破”=技能卡:冰火两重天。碗口粗的树干+异能“急冻”+异能“肢体枪械化”=武器卡:冰霜加特林。终于有一天,古凡拥有了无数的异能卡。......
  • 下堂医妃不好惹

    下堂医妃不好惹

    医学女大佬穿越成将门嫡女,嫁予珩王为妃,成亲当日珩王妻妾同娶,都拿她当软柿子捏?从此打恶奴,斗白莲,将门虎女不能输!下堂后依旧过得潇洒自在,医毒双绝带球跑,一根银针走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扎谁一针!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珩王悔不当初,追妻路漫漫,终于再次抱住了某女的裤腿:“爱妃别跑,本王错了,来,扎本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冤家百分百

    冤家百分百

    拜托!有没有搞错啊?她不过要他帮忙教她法文而已,怎么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他那割地没赔款的要求?莫名其妙地住进他家,做起了24孝保姆,她为什么还那么乐意?这个女人真的不是一般的恶,一心钻在钱眼里还满口粗话,哪一点像女人了?天天把他家当成屠宰场,一见面就吵架。可是为什么一天不和她吵架,他就会不舒服?
  • 柒琦之恋

    柒琦之恋

    前世,最疼爱她的哥哥意外失踪,她独自生活了许多年,终于那一天清明节,听到了她哥哥的声音,她哥哥没有死……意外的来到了未知空间,独自一人,形影相吊,再苦再累,也不吭声,只为着寻着他哥哥……他是一个王爷,打小的生活便被安排的井井有条,命运让他意外的遇上了她……他们的结局是幸福,还是无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开局抽中了大帝

    开局抽中了大帝

    秦浩穿越平行世界,开局获得身份抽取系统,运气爆棚,开局就抽中了大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