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66300000022

第22章 我得到了747(4)

米尔特从美国东岸回来后不久,胡安·特里普就带着他的高层代表团对西雅图做了一次回访,其中包括有桑福德·霍夫曼、约翰·伯格以及其他泛美的关键人物。他们带着疑惑的表情而来,热情也没有通常那么高。

米尔特在纽约的陈述确实做得很好。但是尽管他信誓旦旦地保证747飞机新的布局方案能带来多大的好处,其中多少还有点以花言巧语引诱顾客上钩的意思,泛美航空公司自然不会喜欢这种小伎俩。另一方面,即使他们对这个很宽的单层客舱方案感到好奇,这种变动还是会为一笔重要的合同带来许多额外的不确定因素。毋庸置疑,他们对此感到非常紧张。

我们这边同样表现出了高度紧张的情绪。比尔·艾伦,这位波音公司的主席、胡安·特里普的老朋友,放下了手边所有的工作,只为接待泛美的这个代表团。其他人如商用飞机部门的负责人泰克斯·布利翁,747项目的总负责人玛尔·斯坦普,以及负责商用飞机销售工作且成绩优秀的副总裁克兰西·王尔德等也都如此。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

他们到来的当天上午,我和我的手下就初始的双层舱布局和我们提出的更优的新方案做了技术介绍。午饭后,我们一起去了位于连顿市的模型工厂。我知道,我们步入工厂大门的那一瞬间是整个747项目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刻。我还要指出的是,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如此的,我们向泛美航空公司展示这些模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他们选择的机会,而只是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做好决定了。

我一直坚信747飞机应该拥有一个单层、宽敞的双通道客舱,而不是上下两层的狭窄的客舱。但是泛美航空公司对此会投赞成票吗?如果他们表示反对,那波音和泛美又该何去何从?过了这一天,我们是否还会拥有泛美的合同?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一件工程师通常会做的事情,那就是让事实来说话。

一行人来到双层舱机身段所在的位置,伯格和其他人只是探身看了看机身段模型的下层货舱,便已清楚地知道双层舱方案无法为乘客的行李和能带来收入的航空货物提供充足的空间,我在他们脸上看到了失望的表情,这种眼见为实的效果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相比的。

一群人踩着楼梯拾级而上,这个梯子实际上和一个摇摇晃晃盘旋而上的金属架子并无太大区别,比尔·艾伦、泰克斯·布利翁和玛尔·斯坦普也陪着泛美航空公司的人登上了楼梯。我要声明,这个不稳的金属楼梯并不是我们故意设计出来的,它不过是波音工人日常所使用的架子罢了。我们确实策划了一系列的方案,准备彻底打消泛美航空公司想要双层飞机的念头,不过这个左右摇摆的梯子并不在我们的计划里。

他们在下层客舱里查看的时候,我就在下面看着他们。看到客舱内的环境后,他们的情绪可比为飞机的尺寸而感到激动时消沉多了。他们不置可否,随即继续登入上层客舱,这时他们的情绪就更糟了,很可能是看到了机身顶部呈拱形而使空间显得十分狭小所致。

特里普和艾伦走到了上层客舱开口端的栏杆旁,上层客舱的地板离厂房的地面足有25英尺高,可能站在上面往下看会觉得比实际距离还要高。很明显,双层舱的这个高度让他们大为震惊,在他们脸上我也看到了沮丧的表情。

伯格也顺势往下看,我猜得到他当时心里的想法:天啊,万一遇上紧急情况,我们该如何安排乘客从这里下去?

这一群人从上层客舱下来后,明显松了一口气,随即进入了单层主舱布局的747机身段模型。大家从未指望过能见到这么宽敞的飞机客舱,也未曾在其他飞机上体验过类似的飞机宽度。这个客舱的宽度是波音707客舱宽度的两倍,看起来更像是一间房子而不是某种运输工具。

当时我们正在头等舱所在的前机身内,我十分希望胡安·特里普只看一眼就能确定这是他所要的东西,但是他对此不置可否。在参观完主舱后,我们朝放置一旁的按飞机上层驾驶舱的样子制作的实物模型走过去,“这是干什么用的?”特里普一边观察着驾驶舱门后开放的空间,一边问道。

伯格告诉他说,他认为这个地方可用作长途飞行时机组人员的休息区。

“休息区?”特里普说,“这里将留给我们的乘客!”

霎时间,我松了一口气。危机已经结束了。胡安·特里普,这个航空运输业的巨头已经放弃了一度想要的双层舱飞机,并接受了我们的新方案。

至于特里普对驾驶舱后面整流罩之下的上层空间用途的设想,波音747确实有两层客舱,但是总体而言,它主要还是一款单层客舱的飞机。当今的波音747-400飞机上部的空间在747飞机投入商业运营后,已被延长了,整个空间足以安排大约40个商务舱座椅。

“你的决定是对的。”当我们走出模型工厂时,特里普很肯定地告诉我。

这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永难忘怀的一刻。我回到家里,满怀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我知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新的重要的东西。最关键的客户已经认可了我们的方案,我们将可以随心所欲地研制出一款让人耳目一新的飞机。

确定飞机的横截面可能是研制一款新型飞机的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要改变飞机的布局,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更改机翼的设计,调整发动机的位置,延长机身等,但是机身横截面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再改动了,否则将耗费大量的成本。

回头再去看波音747项目,如果我们当初按照其他人的想法设计出一款双层舱飞机,波音公司不可能最终累积生产超过1350架747飞机,甚至连300架这个数目我都不敢想。在我看来,即使是波音公司内部,也未必能完全理解或欣赏我这个项目组所取得的成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真正理解这件事的意义。

双通道的概念并不是我们首创的,波音的超声速运输机同样打算采用双通道方案。但是,确实是我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双通道喷气式飞机,并且还为它设计了一个非常宽敞的客舱。

放弃双层舱方案这个决定本身事实上改变了我在波音公司的地位。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有一些没有参与747项目的人认为我有点儿年轻,实力又没得到认可,可能仍然需要他人的指导。而在我们提出这个大胆的布局方案后,这些资深的波音工程师开始认为我是权威人士,是真正了解747飞机的人。我的说辞肯定给波音高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从此以后项目组之外就没有人敢再试图掌控747飞机的设计工作了。

我于1965年组建起来的大飞机研究小组,最初的队伍是由那些被超声速运输机项目遗忘或未能参与波音737及727项目的工程师组成的。坦白地说,他们都是一些能干且资历较深的工程师。面对着庞大的工作量,我的项目组却一直处于缺兵少马的状态中,而公司也很少往我这里派那些他们认为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或是技术“明星”之类的工程师。我的伙计们大多来自于在西雅图进行的一些别的项目组,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是从其他地方的业务部门中抽调的。

波音管理层认为,747飞机不过是另一个在技术水平上与707或727没有多大差别的亚声速飞机项目,他们给我派的人员用于应付这个项目已经绰绰有余。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747飞机几乎在任何一个技术领域都要领先于这些更早型号的飞机,这也使得我们面临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结果就是,在747项目逐渐成形的早期,项目组几乎所有人的年纪都比我大,大部分人比我年长了近10岁,有的人甚至年长更多。感觉上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在试图领导一群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样,我相信不少人肯定认为我根本就是乳臭未干。我着实耗费了不少精力才让他们相信我能打理好这个项目,并告诉他们,我们一定能够联手设计出一款伟大的飞机。

当时,我认为未能引起波音高层对项目的关注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是很不利的。但是,现在当我再回过头去看这件事情时,我的想法已经完全不同了。若非如此,我的项目组绝对无法像当时那样能够自由地发挥。就让超声速运输机项目吸引走所有人的视线好了,躲在阴影里的我们反而更加自由,而我们也利用了这种优势。

几乎和我设想的一样,747项目组是一个最好的专家组。此前,他们曾在多个飞机项目中接受历练,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开发一款能够安全、持久地运营的飞机并为之取证,他们也知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

在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这支队伍却按部就班地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我珍惜他们每一个人对这个项目所做出的贡献。直至今天,我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这份感受。受篇幅限制,我无法随心所欲地去讲述他们所做的一切,所以在这里我将从项目组里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人物来进行介绍。

埃弗雷特·韦博是技术组的负责人,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工程师”。埃弗雷特为人真诚、率直,从不自吹自擂,也从来没有自私的想法,一心一意地只想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们俩的办公室紧挨着,在工作上总是非常密切地合作。他的任务是在限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帮助定义并设计出满足一定要求的飞机。我们之间常常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不是将这些不同的意见备案,也不是进行额外的分析或将问题推后再议,而是两个人聚到一起,商量着就把问题解决了,而且通常只需要一次会议。

艾尔·韦伯负责747项目的结构工作。尽管从年纪上看,他还不足以当我父亲,不过我猜他应该比我年长15岁左右。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时,他满腹狐疑地对我说的话:“怎么能派这样一个年轻人来管理这个项目?”

但是当我和艾尔一起工作的时候,我们两人的关系却异常和谐。每当我们之间出现分歧的时候,基本上只要通过一次会面就能把问题解决,毫不浪费时间。这也是整个747项目组的特征之一。

负责波音747机身详细设计工作的是拉尔夫·梅森。每天不管我多早来办公室或多晚才走,我总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他的身影,他熟练地带领着手下500名设计师开展工作。而这种专业和奉献精神要经过数千倍的放大之后,你才能感到这是支持747项目发展的基石。

米尔特·海尼曼,也就是带着晾衣绳去拜访泛美航空公司的那个家伙,他主要负责飞机载荷系统的工作,提出新的宽体机身横截面的功劳也有他的一份。他同时还参与提出了史无前例的双舱门设计方案,这个设计能帮助乘客更快地登机和离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也能快速地逃生。

负责液压和飞控系统工作的是爱德华·法夫曼,一个固执的荷兰人,对自己的工作了解得很透彻。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推销他的观点,确保别人不会误解他的本意,每一次我们都被他烦得不行了,所以基本上每次争论都会以他胜出而告终。

不过因为他具有非凡的专业水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难气得起来。例如,在后来波音747的飞行试验中,当我们在液压系统上遇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时,只见法夫曼走出试验机,直接站到了打开的轮舱下面,仔细听着液压系统运转的声音。“把泵换掉,”他命令道,“这个泵没法正常工作。”结果我们一把泵换掉,先前的问题就自动消失了。

杰克·瓦德尔是747项目的首席飞行员,一个意志坚强的蒙大拿州人,他负责747飞机的首飞工作。40多岁的年纪便已谢顶了,他为人十分自信,早先是海军的一名飞行员,战争期间曾驾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卡特琳娜”飞机在南太平洋执行任务。结束了在北美试飞F-86战斗机的工作后,他以B-52轰炸机试飞员的身份进入波音公司,自那时起,他参与了所有波音商用喷气式飞机的试飞工作。

与电影中那些带着白色围巾的飞行员不同的是,瓦德尔取得了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他对飞机、FAA适航要求以及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无价之宝。

瓦德尔和法夫曼都是个性很强的人,两人之间简直水火不容。有一回引发争执的是关于747飞机的自动油门系统。当自动驾驶系统取代机组人员操纵飞机时,飞机的自动油门将自动地管理动力系统。

当时,只有在天气恶劣下飞机自动进近着陆时,机上自动油门功能才能为飞行员所使用。但是,杰克·瓦德尔坚持认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该功能都应该能为机组人员所使用。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航班飞行时间越来越长,他认为应使自动油门系统受自动驾驶系统的管理,使飞行全过程完全自动化。

相反,爱德华·法夫曼对为飞机安装新系统或使用新技术这样的事情表现得非常谨慎,他不仅保守,还十分固执。对瓦德尔提议为747飞机引进全程自动油门功能的提议,他直接就否决了。和往常一样,我介入了这场争论以确保他们能有效地进行沟通,最终我们也取得了正确的解决方案。

同类推荐
  •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

    《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编著者丁邦昕、魏克。《大鹏同风起--国际名人驾机飞行传奇/飞行系列丛书》以平实,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飞机问世以来100多年间,国际上23位政要,名流驾机飞行的传奇故事。他们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丘吉尔、布什父子、阿萨德,魏茨曼,穆巴拉克、侯赛因,加加林,普京,他信,查尔斯,安德鲁,威廉和哈里王子……有的是职业飞行员,沿着从军,从政之路扶摇直上,或改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有的出于对飞行的爱好,历经千难万险,终身挚爱未曾改变;有的则是兴致所致偶尔为之,一飞冲天,轰动一时。
  •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未了的传奇:波音747的故事

    乔·萨特——波音747总设计师,当之无愧的“747之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波音747从立项、研制、试飞直至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许多情节是第一次披露。747飞机的诞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乔凭借他的洞察力、正直、勇气,带领他的项目组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堪称工业界奇迹的747飞机。本书故事跌宕起伏,语言生动风趣,既可给航空业内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业外读者带来阅读的享受。
  •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安全化困境:亚洲的视角

    在亚洲的语境中,安全化理论遇到了难题、受到了多方面的检验。当安全化的行为体或发起行为体不作为日寸,安全如何达成?当治理的主体变得多元日寸,安全化路径如伺进行有效的拓展?即便安全化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其效果,是否以“去安全化”的路径作为长期的政治目标更为合理?是否存在着“好”的去安全化行为与“坏”的安全化行为?亚洲学者们的理论努力有:对安全化行为体进行新的建构,对安全化路径进行多方面拓展,对“去安全化”研究进行某种深化。基于亚洲语境的“亚洲视角”的价值在于:从不同安全领域探讨安全化困境,检验安全化理论的效度,进而实现对安全化理论的某种超越。
  •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十一章,阐述了山西面制食品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原辅料和加工方法。根据山西面食取材多样的特征分不同章节,详细介绍了以小麦粉、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高粱面、黍米面、马铃薯淀粉、豆面、糯米面等为主料的面食制品的原料与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色。书中所述具体品种涵盖山西省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内容详尽,种类齐全。本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易于理解,可供城乡居民家庭、面食加工企业、个体户加工作坊、食品餐饮以及商业等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应用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人类航空探索曾做出重要贡献。从1909年冯如驾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首飞成功开始,中国航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航空历史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的专著。根据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编写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要求,在航史编修办的组织下,作者孟鹊鸣查阅和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部《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总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填补了此项研究及出版领域的空白。
热门推荐
  • 相识于我沉睡之际

    相识于我沉睡之际

    高考之后,过了18岁的生日,我觉得自己终于成为了大人。一开始我放荡不羁各处散播者自认为属于成年人的魅力,我烦躁家人所谓“过来人的说教”,一头扎进我十几年来诗与远方的梦想之中。后来,我走出了家乡,我沉迷于陌生的环境和它给予我的属于异乡人独特的热情,却又在日暮悄然消失时刻的夜里怀念六岁那年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 胡蝶

    胡蝶

    娜彧,女作家,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70后签约作家,曾在《收获》《花城》《人民文学》《十月》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部分入年选。
  • 修仙之路从江湖起

    修仙之路从江湖起

    坐镇人间十万载,清风所伴长歌眠,星辰日月如穿梭,古今来者皆胆寒,豪饮浊酒笑苍天,执剑斩判尘世间!三生三世只为与你相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吟

    刀吟

    一把长刀,刀名霸血。从蛮荒走出,一刀入世,一刀出世,一刀一道。斩轮回,控生死,逆长生,且看我浮沉于世,且听我一曲刀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闪婚试爱,娇妻不下堂

    闪婚试爱,娇妻不下堂

    文静宸总结出的真理是最好和一个不爱的人结婚,因为不爱就不会受伤。就这样她跟一个有着同样需求的人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却不像婚前想的那么简单。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要纠正自己错误的时候,那个男人却说自己已经爱上了她,那么她要不要将错就错下去呢?
  • 渔歌向晚

    渔歌向晚

    孟莞也想不明白事情怎么就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她和萧聿离婚了……但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同,人前,她依旧是那个没心没肺,专职写作的网文写手;他也依旧是那个风光无限,一呼百应的萧影帝。其实最初她能够和萧聿在一起就已经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就连童舒也感叹她到底是走了多大的狗屎运才能将萧聿这个极品给拿下,好吧,现在一切也算是回到了原点……可是萧影帝说,不可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仙魔决

    逆天仙魔决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这是一个古老的大陆:九州大陆,这里没有元素,没有内力,只有修行,既练己身,又修本心!他,一个出生便不被人重视,未测试便被人认为是天赋为零的“废物”,机缘巧合竟获得奇特的修行法门。修炼有成,他手持红青两把仙魔剑,杀尽敌人,被世人称魔,当浩劫来临,他拯救天下苍生——被称为仙人再世时,却发现所谓浩劫,不过是一场阴谋。他冷笑:欲仙则仙,欲魔则魔,不过我一念尔,苍天不容我,我便逆了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