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3600000024

第24章 宗教神话(2)

南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有8位比丘尼乘海船到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她们是最早来到中国的外国比丘尼。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又有狮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11人来到中国。她们在南林寺修筑戒坛,为中国女佛教徒慧果、净音等300余人重新受戒。

从此以后,我国才出现了真正的比丘尼。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看到“南无阿弥陀佛”一词,那么,“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佛”呢?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依,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名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

“阿弥陀佛”本是一句梵语(古代印度的一种语言),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佛号。“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即指佛主。故“阿弥陀佛”翻译过来即“无量寿佛”或“无量光明佛”。当和尚或佛教徒进行祈祷或感谢神灵或请求佛主宽恕的时候,就口头诵念着“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合起来就是一种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皈依”,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弥勒佛的原型

大腹便便的“皆大欢喜”大肚弥勒佛在我国各地寺庙中都可以见到,他袒露着肚皮,成天笑眯眯的,似乎在让你把世界上的忧愁烦恼忘个精光。

佛教认为,弥勒是释迦牟尼佛婆婆国土中的一位大菩萨,原来在兜率天宫内院说法度生,后来降生到下界,又继承释迦牟尼成了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

弥勒虽是佛教人物,但他的形象却是以真人作原型来塑造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真名叫契比,五代时吴越(今浙江奉化县)人,他自号“长汀子布袋师”。他常常袒胸露腹,寝卧随处,成天用一根拐杖挂着布袋,内装随身用具,四处化缘。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他在岳林寺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自称是弥勒化身,然后去世。

此事传开后,人们以为他真是弥勒佛的化身,于是塑其像作为供奉的偶像。五代以后,很多寺庙由原供奉的头戴五佛冠天人相状的天冠弥勒塑像逐渐变为供奉布袋和尚塑像。

文殊菩萨的传说

文殊的全称为“文殊师利”,是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译有“妙德”、“妙首”、“妙吉祥”等。文殊形象开始是非男非女的,宋代以后成为面目秀丽、腰肢窈窕、乳房丰满的美妇人形,常骑一青狮、持一柄宝剑,顶结五髻。据说以青狮为坐骑是表智慧威猛,手持宝剑是表智慧锐利,顶结五髻则表五智。

文殊的身世来历众说纷纭,其最流行的一说出自《文殊师利般涅盘经》:文殊生于舍卫国一个婆罗门家庭,有大慈心,成人后投奔释迦牟尼处学道,成为其弟子,后被释迦佛推为众菩萨之首。但实际上文殊“菩萨之首”的地位未能保持多久,观世音信仰流传以后,文殊的地位便降而处于次了。

五台山被佛徒公认为文殊圣地开始于唐代,李渊起兵太原而得天下以后,便将太原府境内的五台山视为“龙兴之地”,于是,唐时五台山上佛寺建有三百余座,僧民上万。至今,历史悠久的五台圣地仍文物荟萃,趣典繁多。

五台山五大丛林之一的塔院寺东边有一座文殊发塔,据称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头发。

说是有一年五台山设无遮大会斋,忽有一女乞丐拖带着两个孩子、一只小狗挤到前面向和尚要饭说:我有急事,先分给我饭吧。和尚看了她和孩子一眼,给了她三份。女人说,狗亦是活物,该有一份。和尚勉强补加一份。哪知女人又说,我肚内还有一子,应给他一份。和尚耐不住了,没出生的孩子也要分饭吃,你也太贪了吧。

女人争辩道,众生平等,肚里的胎儿不也是人吗?说完从袖里取出一把剪子,剪下一把头发放在桌上,口念偈语:“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超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腾空而起,现出文殊法相,狗成坐骑青狮,两个孩子变为两童子。人们再看桌上所遗文殊的头发,只见发色若金,光彩无定,于是专门修塔以存文殊遗发。

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观世音,又称“观音”、“观自在”,是中国化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萨之一,民间对她的崇拜极盛,老百姓称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唐朝时候,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名字中有个“世”字,为了避讳,才将观世音菩萨之“世”字免去,改称“观音”菩萨。

观世音这个名字是释迦牟尼给取的。因为释迦牟尼要她随时观听世人的声音。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种大难。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她的名字,就可以得到她的拯救和超度,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观音殿堂的匾额上,有所谓“普度众生”、“慈航普度”、“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等字符,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说观音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妙善,生而素食,后来楚庄王病重,只有用亲生女儿的肉做药,才能治好。楚庄王的大女儿、二女儿都不肯,只有妙善舍身救父,她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天上诸神,终于成了菩萨。

现在寺庙里的观世音塑像,大部分是披着白大氅的女士,叫白衣大士;也有的塑着很多手臂和眼睛,叫千手千眼观世音。

佛教中的龙女

佛教中的龙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右胁侍。

按佛教说法,龙女本是佛教护法天神——二十诸天之一娑竭罗龙的女儿,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女子。八岁那年,偶然听了文殊菩萨在龙宫说法,顿然觉悟,即只身赴灵鹫山礼拜释迦,以龙身成就佛道。

除佛教中传说的立即成佛的龙女外,中国还有着自己土生土长的龙女,这就是神话中龙王的女儿,且从唐代开始一直被民间所奉祀。

唐代诗人岑参写的《龙女词》云:“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思,捧酒仍击鼓。”唐代李朝威还写有着名的传奇小说《柳毅传》,使龙女的故事广泛流传民间。此外,元代、明清时期都出现过以龙女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大都是写人与龙女的爱情婚姻生活,情节浪漫,人情味很浓,深受民间欢迎。

中国的龙女与观音身旁的那位右胁侍完全不同,她没有丝毫布道者的气味,而是一位美丽善良,追求幸福爱情的开朗姑娘。

济公其人

济公是在中国民间影响较大的佛教神仙,与弥勒一样,济公也是真有其人。有书记载,济公是宋朝人济颠,家住浙江天台山,出家在杭州灵隐寺当和尚,后来居住在净慈寺。

在佛教中,济公本是一个排不上名次的和尚,甚至连五百罗汉都没有把他列进去,但因为传说中他热心为百姓做好事,在民间倒比一些菩萨更出名。济公信佛,但不吃素、不念经,喜欢管闲事。济公是弱者的救星,常常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捉弄、惩罚坏人,帮助穷苦百姓。

人们为纪念这位“哪里不平哪有我”的活佛,在杭州西湖的“虎跑”泉还建有“济颠塔院”,并塑有半立体的济公石雕。雕像左右还有四幅浮雕《济公斗蟋蟀》、《古井运木》、《飞来峰传说》、《装疯扫秦》。苏州的西园寺也有济颠塑像。

佛像种种

佛像,指佛的造像。佛像的形象、材料、种类等随着年代而有很多变化,造成了种种不同的佛像。佛教早期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公元前后,始有佛像出现,一些佛教徒和俗人认为造佛像是积善积德的举动。在许多种佛像中,依其身份的不同,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罗汉等数种。

佛:诸佛的名字在经典上记载的,有卢舍那佛、大日佛、释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还有宝生佛、开敷华王佛、天鼓雷音佛、阿闪佛、不空成就佛、多宝佛、定光佛等较少听到的。佛有时称如来,这是梵语多陀阿迦度的意思。

菩萨:有文殊、普贤、弥勒、日光、月光、虚空藏、地藏,以及随侍阿弥陀佛的二十五菩萨、观世音等,不胜枚举。

明王:有不动明王、降三世、军荼利、大威德、金刚夜叉等统称“五大明王”。明王是拥护三宝、护持国土、保护人民的。有时现佛的愤怒身,以光明的智慧来制伏一切恶魔和障碍,看起来具有极恐怖的威严。

天:天的种类更多,形象较威猛的,有四天王、梵王、帝释天等;较温柔的,有辨才天、吉祥天、技艺天。另有所谓天龙八部、十二天、药师十二神将、般若十六善神、观音二十八部众等,其中男性的均手持剑戟,身穿甲胄,勇猛异常;女性的均秀丽、高雅,好似仙女下凡。

何谓“四谛”

四谛法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法,是大小乘各宗的共修必修之法。“谛”即真理,“四谛”就是四个真理。佛教认为,世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即所谓的“苦海无边”。“四谛”说就是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方法的学说。“四谛”即苦、集、灭、道。

苦谛:“苦”是身心逼迫义。佛教认为众生生命的根本特征就是苦。这些苦又分为“四苦”和“八苦”。“四苦”指生、老、病、死;“八苦”是在生老病死外加四痛,怨憎会(不愿相见的敌对的人偏偏在一起)、爱别离(亲爱的人在一起又往往分离)、求不得(物质生活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五阴盛。

集谛:“集”是招集义,即招感集起苦果的因,包括一切烦恼和由烦恼所生的业。

灭谛:“灭”即寂灭义,即圣者以无漏智慧的简择力,灭尽惑业苦,达至静妙安稳的境界,即涅盘果。

道谛:“道”即能通义,由此道能通往涅盘城,是证得灭果的因,通常指佛教最常见的八正道。

何谓“八戒”

说起八戒,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其实,八戒是一个佛教名词,全称叫“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

这八条戒条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的大床;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能吃饭)。

和尚烧戒的由来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和尚的头上,有用香头烧出的几个伤疤,这就是烧戒,俗称烧香疤。在中国,正式的佛门弟子都会烧香疤,但是,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却没有这项规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中国和尚烧香疤始于南北朝的梁武帝,梁武帝十分崇尚佛教,在做皇帝期间,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们缴纳重金从寺庙赎回。当时,他赦天下死囚,让他们信佛当和尚,但又怕这些死囚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这就是中国佛教烧戒的开始。

到了元代,烧戒开始普遍流行,据说元人提倡和尚烧戒,是为了以此作为区别喇嘛和汉僧的标志,实际上是歧视汉僧。

后来,烧戒逐渐演变为佛家弟子的入门礼,表示信徒虔诚信佛的决心。香疤,不仅头顶上有,身上的某一部位也有。头顶上的香疤数量不等:有1点,有2点,有3点,有6点,有9点,有12点,点越多表示越虔诚。

僧衣颜色小议

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标志,但不同僧侣的服装颜色却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

佛教对僧衣服色主要有两条规定:一是不许用上色或纯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以破坏衣色的整齐而避免贪图穿着,这被称为“坏色”或“点净”。

尽管僧衣的颜色避开了上色和纯色,但它对颜色的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在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多选用赤色作为衣色,那时的僧侣是“披赤衣”的。到了三国时期,僧侣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响而逐步趋向于缁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时开始称僧徒为“缁衣”或“缁流”。

唐朝时,武后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代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现在的僧衣大多是褐、黄、黑、灰等颜色,也有湘色(即黄绿色)的,没有一定的规制。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于东汉的后期,迄今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道教是由古代的巫术和战国、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发展而来的。战国时,巫术衰落,神仙方术兴起。方士虽也从事巫祝术数,但主要是求仙和炼不死之药。巫术和方术,都是不成系统的鬼神迷信,要成为宗教,还需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系统的理论与之配合。

这时,先秦道家学说开始为道教提供了很好的思想来源。在先秦老子、庄子的哲学里,宇宙万物的起源被归结于形而上的“道”,它看不见、摸不着,从无中生出有,分化阴阳,产生天地万物。在庄子哲学之中还塑造出了真人、圣人、神人的理想境界,也是道教的一个精神资源。

东汉末年,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西来巴蜀的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同巴蜀五斗米道相呼应,巨鹿人张角则在东方为创立太平道而奔波。由于张角兄弟利用太平道组织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随之瓦解,而曾经被贬称为“米贼”的五斗米道在张陵的孙子张鲁等人的努力下,不断扩大势力,正式成立。老子被奉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并以《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

东晋南北朝时,一些文人士大夫开始信仰道教,先后出现了如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着名道士,他们给道教注入了更多理性因素,并吸收儒、释学说,丰富了道教的教义,建立了庞大的道教神仙谱系。

唐朝皇帝姓李,与老子同姓,道教由于得到唐朝皇帝的支持而得到进一步兴盛和发展。宋朝的皇帝也都信奉道教,尤其是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下诏全国求仙访道,信道到了痴迷的地步,使道教获得更大发展。

元、明两代也十分尊崇道教,明世宗甚至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不理朝政,任命道士担任朝廷要职,使政教关系更为密切。明朝以后,道教渐渐衰落,分化成民间秘密宗教,如八卦教、白莲教、红阳教、黄天教等。

道教作为中国的特产,还一度远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甚至远渡重洋传到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七大宗教之一。

道教符咒

道教的“符箓”,是道教的基本法术之一,又称为“符书”、“丹书”等。“符”本是古代用以调动军队的凭信。大约在汉代的时候,道教吸收过来作为道术的一个手段。

道教认为,“符”本是三清天云气自然形成的,把它描摹在纸张、丝帛之上,就成了体现在笔墨之中的道之精气,用它可以祛邪辅真、制御生死、安镇五方。

道士画符,据说是假借某位神仙帝君给鬼神下的一道命令。道教认为这些文字图片是天神的文字,正是它们可以起到遣神役鬼、镇魔压邪的作用,因而道士受道,首先就要受符箓。

符与箓二者之间有细微的区别:符主要是写一些祈禳之辞,而箓常常是录一些鬼神的名姓。“符”、“箓”合起来就是按照天神的旨令和所授的信符,依据诸神名册所定的职责去命令和役使某个神灵。所以说,在道教看来,掌握了符箓,也就具有了代天神役使三界官属的权威。

同类推荐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本书包括文人文学、书法艺术、美术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陶瓷雕塑、建筑艺术、民间工艺七章内容。
  • 军事统帅

    军事统帅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纪连海点评《史记》

    纪连海点评《史记》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写成。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史记>(套装共3册)》收入本纪4章,点评五帝、秦始皇、汉高祖、吕太后。世家7章,点评齐太公、楚世家、越王勾践、范蠡、陈涉、萧相国、留侯张良。列传21章,点评韩非子、外戚、伍子胥、孟尝君、平原君、廉颇蔺相如、屈原、吕不韦、淮阴侯韩信等20多位人物。
热门推荐
  • 末日之双生花

    末日之双生花

    她死于一场谋杀,死前看到的却让她觉得一切似乎没那么简单……重生归来,双生花披荆斩棘,斩怪升级,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大本营她说:“人永远不可能知足的。”末世来临,丧尸是病毒,人就是贪念。一念踏错万劫不复。她站在尸体堆里,见到他来,一抹微笑扬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陈家有人名浮生

    陈家有人名浮生

    一个背负巨型牛角弓的傻大个,一座躺着一个死于无名老人家地偏远小坟包,还有一个哼着花旦唱腔的落魄背影!陈家有人名浮生,烽火给了我们一个活生生的二狗;希望我笔下的二狗能够延续,我会努力写好每一章;希望亲们多多指点;在此也珍重感谢烽火戏诸侯,因为他的二狗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震撼,我看二狗不下二十遍,而且越看越有味。乌江书友群号码171577800,期待亲们的假如共同探讨情节走向。
  • 全职高手之夜落秋殇

    全职高手之夜落秋殇

    本文是全职高手同人,但会出现一些新人物和事,剧情虽有些不同但不会脱离主线。(另本人学生党,更新不定时。望凉解)
  • 冷魅公主的复仇史

    冷魅公主的复仇史

    她们拥有着天使的容貌,魔鬼的身材,对亲人和好友十分友好;对外人却是十分冷漠。她,冷漠无情;她优雅大方,对人的感觉十分友好;她长相可爱,清纯天真。遇到与她们相同冷淡的四位王子,在她们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寒潭里的鱼

    寒潭里的鱼

    当红影帝被爆绯闻,绯闻对象竟不是粉丝们默默认定门当户对的圈内一姐,反是她参演电影里面的小白副导演一枚,反差要不要这么大影帝同学默默表示,这兜兜转转就是缘分绯闻对象副导有话说,不过小小的比圈内一姐早认识影帝那么一年罢了,拆散粉丝CP站位的不是她,而是时间
  • 宇宝

    宇宝

    每个女人生命中都会出现两个男人:阿满和阿然。阿满是不解风情的老实人,相貌普通、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只应他经历的女人太少,因此费尽心思却不晓得如何体贴、满足她们;阿然是风流倜傥、见惯风月的翩翩佳公子,他会将这辈子的好话说于你听,陪你看尽风花雪月,然而这世界使他留恋的美景太多,他很难为一个女人停住脚步。
  • 血噬咒

    血噬咒

    他以为纯净之莲可以克制她的血噬咒,明知有陷井,还是带着她来到了普者黑。可是,当他知道她没有中血噬咒的同时,痛苦的看着血噬咒被完成。血噬咒,无解之法,唯中咒之人死之时,咒自解!他流着泪要杀死她,他唯一想要在一起的一生一世的人。却被突然到来的紫衣男子所止。带着一丝解咒的希望踏上了前往幽冥的路......却不知......
  •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赠言赠诗篇(名人佳作)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综穿之炮灰任务者

    综穿之炮灰任务者

    梓苏岀了车祸后,便成了植物人,灵魂体飘荡在各个不同的维度,阴差阳错中被第九维度吸引,与一个任务系统绑定,成为了一个为配角逆袭的任务者,主要替每个平行宇宙中,不同的位面里,带着深刻怨恨的炮灰逆袭,作用是维护位面的平衡,不再让怨气消耗着位面的天数,减少位面的消亡。梓苏从一个小小的任务者,保持着刚成为任务者时的初心,穿梭着不同的位面,平息着配角的怨恨,保护维度壁垒的安全,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变成了任务者中前十的存在,遇到了自己想要去保护的人,可是他最后也被时光碾碎,梓苏想为他复仇,却无能为力,在接触到第九维度的真实奥义,发现自己变得再强,也只是下一个维度强者中能随手弄死的蝼蚁,最后选择了成为任务者时,说过能回家就回家的心愿,她最后解除了与系统绑定的契约,从植物人的意识中苏醒,变成了一个刚上大一的学生,之前为炮灰逆袭发生的事都成了春秋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