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23600000051

第51章 医疗卫生(2)

自隋唐至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以下之高级部员。称医生为郎中,乃南方人的方言,始于宋代,从此沿用至今。

相传,南宋有位郎中(官名)叫陈亚,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有一年大旱,陈亚和友人蔡襄在路上看到一个和尚求雨,赤膊自晒,殊为可笑,陈亚随口念道:“不雨若令过半夏,应定晒作葫芦巴。”半夏、葫芦巴都是药名。

蔡襄见他讽刺过分,便道:“陈亚有心终归恶。”

陈亚应声道:“蔡君除口便成衰(‘便成衰’为中医学‘泄泻’的别名)。”

此事传到民间后,陈亚名声大振,人们认为他不但熟谙药名,也通医术。后来,常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郎中也渐渐成为中医师的代称了。

不过,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医人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症的医生,却称他为郎中。

坐堂医和游方医

古代,由于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将医生分为两种,一种叫坐堂医,另一种叫游方医。坐堂医是有固定坐诊地点的医生,人们可以在固定的地方找到他。

游方医是没有固定坐诊地点的医生,他们云游四方,走街串巷,往往会有一个铃铛或者一面布幌作为标志,因此也有人把他们称为摇铃郎中。

坐堂医的来历,同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因学识渊博,人品高尚,举孝廉,成为长沙太守。当时,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

为了能为百姓治病,他干罢公事,常借公堂摆开案桌,坐在堂中为当地百姓治医。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坐堂郎中。

游方医这一名称的由来没有特殊的传说,却是历史悠久。先秦时期,扁鹊就是一位着名的游方医,他周游列国,为各国百姓治病。

游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尽管游方医多为国医所不称道,但其中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深入整理和研究。

有时游方医也受到世人的浅薄鄙视,有人认为他们游食江湖,买卖假药。这些或许是世人对游方医的偏见,为正游医之声,清代医药杂家赵学敏章纂了《串雅》一书。《串雅》对游方医给以高度评价,认为游方医的治疗方法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同时还记载了许多民间医方,这些医方目前在临床上仍在使用,并有很高的治疗价值。《串雅》还介绍了民间防病的经验,书中集录了除蚤、灭虱、驱蝇、禁蚊、除臭虫等驱除害虫的措施,实际上是起了消灭疾病传染媒介的作用。

同时,还记载了民间的许多有效的急救法,例如:溺水用骑牛法,解药毒用防风,昏厥症用放血法等,这都是简便而又经济的方法。此外,它还重点介绍了民间外治法的经验,这些方法都具有简便、经济、有效、用药安全等特点。

我国历代名医大部分是坐堂医,很多都有自己的诊所和药堂,少了漂泊之苦,有更多的机会精研医术。但是,游方医虽然周游四方,颇为劳顿,却可以见到很多其他的病种,因此各有长短。无论是坐堂医还是游方医,只要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都会受到老百姓的尊重。

不过,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游方医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医生可以说都有自己的固定工作场所,也就是说都是坐堂医,而坐堂医和游方医这样的称呼也基本上没人再提了。

悬壶济世的来历

悬壶济世是人们对中医的一种称谓,一般把医生开业称作“悬壶”,把医生的事业称为“悬壶济世”。医生也把“悬壶济世救苍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那么,“悬壶”的说法有何来历呢?其实,这个“壶”应该是“葫”,即“药葫芦”。葫芦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外面是坚硬的壳,把中间的瓤掏空后,就成了个绝佳的容器。

古时候,很多医生,特别是那些“摇铃郎中”,总是把药装在葫芦里,走街串巷为人们治病。慢慢地,“药葫芦”就成了医生的象征。

那么,医生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使用葫芦呢?《后汉书·费长房传》中就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汉朝时集市上有位行医卖药的老翁,他店铺前悬挂着一个葫芦,等到集市过午散去时,老翁便化作一道烟,钻进了葫芦内。集市上的人都没有看见过,只有管理市场的一个小官员费长房在楼上看到过,他心里感到十分惊奇,自此便更加留心观察。

费长房发现老翁给人看病十分灵验,药无二价,知道他决不是等闲之辈,便备好了一桌酒肉饭菜,恭候老翁。当老翁便从葫芦内跳了出来,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拜师求教。

老翁见费长房诚心求学,就告诉他说:“你明天再来,咱们到葫芦中去看看。”第二天,费长房赴约去拜见老翁,老翁领他一同进入葫芦中,只见葫芦内华丽堂皇,侍从多人,备美酒佳肴盛满桌上,两人对酒畅饮,尽兴而出。

后来,老翁收费长房为徒,带着费长房隐居于幽静闲适的山林之中,将自己的医术传授予他。当费长房学成医术后,老翁就云游四方去了。

费长房为了纪念老翁,行医时总是将一个葫芦挂在身上。自此以后,行医之人纷纷模仿,都用葫芦当招牌,以表示医术高超,后世就把中医开业称为“悬壶”。

古代的行医招牌

我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行医招牌、招贴一类的医疗广告。最早的行医招牌,大多数是以模型实物作为行医的“招幌”,如葫芦、串铃、鱼符等。葫芦自从汉代壶公在市井悬壶卖药,便不仅作为装药的器具,而且也成为中医的代名词。店堂门口只需挂个葫芦,人们便自然会进去就医抓药。

串铃又名虎撑,相传唐代医家孙思邈为虎取喉中之刺,以之支撑虎口,后演变成为走方医的标志和象征。而鱼符是用石片或木头雕成的鱼形幌子,门挂双鱼含有太极阴阳鱼之意,鱼又谐“愈”之意;鱼不分昼夜总是睁着双眼,悬挂鱼符也意味着不分昼夜的为人服务。

也有人将皇帝的赐物作为招牌,予以炫耀。如建炎年间,宋高宗太子有疳疾,经太医院御监张元圭治愈,赐金蛤蟆一个。后嗣以医着名,悬金蛤蟆于门上,俗称“张蛤蟆”。

医家陈沂,字素庵,精妇科,曾疗宋高宗妃吴氏危疾,得赐宫扇。其后人刻木为扇以为荣,上书“宋赐宫扇南渡世医”八字列门前,以为招牌,人称“陈木扇”。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不仅描绘了北宋开封城的繁华景象,而且还绘有与医药招贴有关的画面。如有两个儿科诊所,一处门前挂了一个章织的挑子,上书“专治小儿科”,另一处门前竖有“小儿科”的招牌;而“赵太丞家”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书有“治病兼售生熟药”;再有一处药铺,招牌上“本堂兼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

《清明上河图》所绘制的景况,皆有生活原型,真实可信。我们可以从同时期孟元老着的《东京梦华录》中得到佐证。该书记载,汴京的马行街北有金紫医官药铺、李家口齿咽喉药铺、柏郎中家医小儿、任家产科及香药铺,抱慈寺街有百草园药铺等。

清代医家傅山,字青主,学识渊博,工时文书画,尤精医学。其于太原古晋阳城中立牌“卫生堂药铺”,写有“行医招贴”最为完备,招贴中曰:

世传儒医,西村傅氏,善疗男女杂症,兼理外感内伤;专去眼疾头风,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坚固之沉积,破日久闭结之滞淤;不妊者亦胎,难生者易产;顿起沉疴,永消烦苦;滋补元气,益寿延年;诸疮内脱,尤愚所长,不发空言,见诸实效;令人三十年安稳无恙,所谓无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诊脉调治者,向省南门铁匠巷元通观阁东问之。

招贴中论及了傅氏医学渊源、诊所地址、诊治范围,内容详尽,效验显着,这为当时的黎民百姓诊病问疾提供了方便。

药葫芦的来历

许多人不明白一些正宗的中药店门前都挂着一个药葫芦是何意思?其实这也有一段来历。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里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相传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神奇的老人来到长安,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

凡是来求医者,老人就从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就这样,喝了他的药的人,一个一个都好了起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便在许多地方传开了,后来一些行医者就以药葫芦作为中药店的标志,这一习俗一直传了下来。

中药店为何供獐狮

相传,神农采药时都得亲自品尝其药性,经常会因尝药而中毒。有一次,神农在一座山里得到獐狮这一奇兽。它周身像水晶般透明,能吃百草和百虫,各种药性均可通过观察它的脏腑、经络而一目了然。自从有了獐狮,神农识药再也不用发愁了。

一天,神农采药时发现一条黑虫,它遇动静就蜷成团,像颗圆溜溜的黑珠子,然后咕碌碌地滚下山去。神农从未见过这种怪虫,十分好奇,便拣起来看了看,然后递给獐狮试服。

獐狮闻了闻这颗圆溜溜的黑珠子,然后龇了龇牙,不愿吞食。神农便把它塞进了獐狮的嘴里,獐狮只好小心翼翼地嚼了嚼,就赶快吐了出来。

可是,怪虫的毒汁仍迅速进入了獐狮的肠胃,片刻即令獐狮遍体发黑,口吐白沫。神农急忙让獐狮服解药,可无济于事。獐狮望着神农,落泪而亡。神农悲痛万分,懊恼不已。

原来这种虫名叫滚珠虫,又称滚坡虫、千脚虫,身有剧毒,入药后可以毒攻毒,治各种肿毒和恶瘤。后来,中药店均供獐狮引以为戒:千万不可滥用错用药物!

军医溯源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中已有巫医和方技,当与敌人作战时,便征用当地富室房屋。凡重伤士兵都安顿到临时组成的伤兵医院疗养。由士大夫家派人照料,每日以酒肉补养伤员,并经常派遣官吏巡视。痊愈后即造册上报,以便重新归队。

古籍《太平御览》载晋朝刘德“官至太医校尉”,《资治通鉴·晋纪》中记有武帝时程据为太医司马,又《晋书·刘曜传》所载刘曜被擒,石勒“使金疮医李永疗之”之事。可见5~6世纪时,朝廷已有专职治疗战伤的医生——金疮医。

北魏延昌元年(512年),“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世宗下诏说:“亡者不可复追,主病之徒,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救治”(《魏书·世宗纪》)。以上太医校尉、太医司马、金疮医和折伤医,可能都是当时的军医。

两晋南北朝时,帝王及将帅出征,也多派遣太医,或有侍医跟随。

历史上明文记载由医生对征募入伍士兵进行体检,首推齐东昏侯萧宝卷在位之时(499~501年)。史载,当时检查人丁是否可服兵役,不仅是医生,且有巫师在内。一方面,豪绅地主包庇应征募者逃役;一方面,巫医又借工作之便,勒索百姓钱财,放走合格的兵丁,而将有病、孱弱、贫穷的丁口充数。

仵作与古代的法医

中国古代曾出现了一支类似现代法医专业的吏役,这些吏役本源于卖棺屠宰之家,后来逐步受用于官衙,但没有官位、官品,平时仍以为丧家殓尸送葬为生。

随着刑案的不断增加,他们的身份逐步演变成官衙法定检验吏役,即仵作。隋唐时期,仵作一词就已经出现,但当时的仵作泛指帮助丧家埋葬的人。

到了宋代,朝廷建立了专门的检验制度,制定专用的表格《验尸格目》和验尸图《检验正背人形图》,以规范尸体检验。这一时期官府衙门里的仵作,已参与具体办案,并且有了明确的分工,就是负责处理尸体,并在检验官指挥下喝报伤痕。

当时的仵作,还被老百姓称为团头。他们的同行有坐婆、稳婆,在遇有妇女下体检验时,坐婆方才参加办案。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宋慈总结经验,着成《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法医专着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专着,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着,它比欧洲(第一部)系统法医学着作《医生的报告》要早350多年。

《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是南宋人,出生于福建建阳,走上仕途后长期担任提刑官,积累了丰富的断案经验。在他为官的20余年间,始终以民命为重,采取“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的严谨态度,深入查访,不畏权势,积累了丰富的检验经验。在《洗冤集录》中,宋慈提出:“事莫重于人命,罪莫大于死刑。”指出检验正确与否对司法公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洗冤集录》记载有许多具体的检验经验,尤其是辨别自杀或他杀很有心得。例如他根据“缢沟”正确区分勒死与缢死。如死者是自缢,缢沟的特点是在“脑后分八字,索子不交”,若是被勒死者则绳索多缠绕数周,那么脖子上的绳索痕迹是相交的。

《洗冤集录》记录了一种蒸骨验伤的方法:把尸骨洗净,用细麻绳串好,按次序摆放到竹席之上。挖出一个长5尺、宽3尺、深2尺的地窑,里面堆放柴炭,将地窑四壁烧红,除去炭火,泼入好酒二升、酸醋五升,趁着地窑里升起的热气,把尸骨抬放到地窑中,盖上草垫,大约一个时辰以后,取出尸骨,放在明亮处,迎着太阳撑开一把红油伞,进行尸骨的检验。

若骨上有被打处,即有红色微荫,骨断处其接续两头各有血晕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红则分明是生前被打。骨上若无血荫,踪有损折乃死后痕,亡者的死因就在红油伞下展现。现代科学证明,红油伞吸收了阳光的部分射线,使当时的检官看到了他想看的事实。

《洗冤集录》还记载有一些急症的救治方法。如救治砒毒,用鸡蛋一二十个,搅匀,和入明矾末三钱,灌进服毒者口中,吐后再灌。如果中毒不深,抢救及时,是可以起到效果的。

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提出的检验四原则,即实事求是原则;不轻信口供原则;调查研究原则;验官应亲自填写“尸格”原则,即使在今日,法医检验仍须遵守。

通过对尸体现象、现场检查、尸体检查情况的归纳,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整理出一整套符合科学原理并与现代医学相吻合的法医检验方法,实为集宋朝以前法医学尸体检验之大成。

《洗冤集录》问世后,立即被颁行全国,成为宋朝以及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的参考书。从事司法检验工作的官吏、仵作,大多会随身携带一部线装《洗冤集录》。

因为宋慈的努力,仵作被逐步提升为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后来,《洗冤集录》的内容流传到国外,近代以来又引起西方法医界的高度重视,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望闻问切:中医的四诊法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为“四诊”。《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可见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的方法,借以判断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

“望”就是医生运用视觉,看面色舌苔;“闻”就是听声音呼吸;“问”就是问病人的病情;“切”就是把脉搏。

我国最早全面运用中医四诊法的人是春秋战国时的扁鹊。扁鹊是中医脉学创导者,他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许多方法加以总结,归纳为“四诊法”。从《史记·扁鹊传》中记载的病例看,扁鹊诊断齐桓公的病,运用的就是中医的“望”诊:初时疾在腠理,继而逐渐移入血脉,移入肠胃,最后深入骨髓,直至不治为止。扁鹊的望诊技能和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病理观念是科学的。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中华典故(第十卷)

    中华典故(第十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老北京的名胜与怪事

    老北京的名胜与怪事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

    《国学大师谈国学》由概览篇、明德篇、资政篇、修身篇、齐家篇、史鉴篇、艺文篇、问学篇、宗教篇、交流篇10篇构成,主要包括:邓实:古学复兴论;陈独秀:寸铁·国学;马瀛:国学名称之由来;李大钊:今与古;成仿吾:国学运动之我见;闻一多:论振兴国学;曹聚仁:春雷初动中之国故学(节选);蔡尚思:国学二字之解释;张岱年:说“国学”;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等。
  • 同异之辩:中德文化关系研究

    同异之辩:中德文化关系研究

    本书思索的是在中德文化关系中德国的自我认同与中国作为“异在”之间的张力问题,由此梳理出德国文化史中的中国形象发展历程,即一个“异”与“同”从博弈到融合的历史过程:由17世纪以前在德国文化中作为“异国”的中国,到17世纪作为“异教国”的中国,到18世纪 “异国”和“隐喻”两种中国形象的并存,再到19世纪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最后达到20世纪德国对中国认识的“自我化”。
热门推荐
  • 良缘之有狐绥绥

    良缘之有狐绥绥

    新书良缘系列《血咒》已在红袖发表,是鬼君蓝砚跟涔凉的爱恨情仇,欢迎诸位入坑【二货版】娶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好。——谁说的,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娶妻只要两情相悦便可。——扯淡,纯属扯淡。别人家娶妻,要钱,顾西棠娶妻是要命。终于把情敌给干死,抱得美人归。美人却是个能看能摸不能吃的。天帝:人家本是一对,突然被你截了胡,怎能轻易让你洞房。顾西棠:我管它糊不糊,拜了天地便是我的了。天帝摇头叹息:前路漫漫,祝君平安。【正经版】兜兜转转,又是一圈,宿世的因缘,终要在这一世做个了解。玥姝——青丘涂山氏的七小姐,血脉高贵,奈何修为令人堪忧。顾西棠——混沌初开时的第一株神木,转世为人,却成了别人的盘中餐。白泽——大千寰宇间仅存的白泽,甘愿为奴,驮她一生。苏幻——是狐?是火?是人?亦或是魔?前世因,后世果,欠的终是要还的……【文艺版】你是引人注目的神树,我是洁白无瑕的玄珠。本毫不相干,奈何几经缠绵。待桑田沧海,苍狗白云,还是我与你相携的誓言。待秋风卷过,一切成殇,云淡风轻,地老天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子国师

    天子国师

    自天澜城一战,已逾三十载。在周朝的统治下,人间无甚大乱,也算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晏然。世人似乎依然忘了三十年前那个统御天下的大卫帝国。只有少数人铭记于心的是,天澜城一战,那个在万军之中孤身杀出重围的人,可不是什么闲云野鹤的隐士,而是大卫帝国的天子国师......
  • 洛丹伦之光

    洛丹伦之光

    那一年,被邪恶侵蚀的兽人,发动了和人族之间的第二次战争。 那一年,降临的骑士,拔出了少女心中的圣剑,走上了传播光明和正义的道路…… 好吧,以上都是废话,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正经故事。英雄不会救美女,怪兽还会爱上凹凸曼
  • 毛毛奇奇成长记

    毛毛奇奇成长记

    随笔性记录孩子成长,并在成长中教导孩子快乐感知社会与自然。
  • 猎人同人之双生恶魔

    猎人同人之双生恶魔

    “姐姐,他们好可怕!”某白毛哭丧着脸,直往某黑毛身后躲。某黑毛鄙视地看了白毛一眼,说:“可怕个毛!”说完,还象征性地往前走了一步。不料,前方忽然出现一只蟑螂,黑毛大叫一声:“啊——”整个人猛地跳了起来,正好让身后的白毛抱住了,白毛灰常无语地看着黑毛,“姐姐......"
  • 快穿之宿主软萌又病娇

    快穿之宿主软萌又病娇

    琳樱死后,被一个白色的绒球给绑定,说能让她统治每个位面。第一个位面,她虽是一个没有伤害力的茶杯猫,被一个宅男反派领养“小茶,你以后都要被我撸哦~”第二个位面,她变成电竞女神,无数人追捧,却被一个黑客给逮捕了“你逃脱不了我的……”就这样无数个位面之后,琳樱面对了主神“喂,我要抢你的职业!”主神邪魅一笑,“当然可以,连我都是你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界意识服务中心

    万界意识服务中心

    世界万物是真实还是虚幻?古盛从未想过,却于患癌之际,被拉到了万界意识服务中心,开始了一段热血抗争的旅途!
  • 二世仙妻

    二世仙妻

    杨曼的前半生就仿佛一个漏风的小口袋,所有的幸福都得要自己捂着,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有风来,可捂着捂着总是要漏掉。可大风来了,她的一生彻底改变,原来口袋撑得太大,就会知道风漏得越厉害。我的葬礼办得好吗?一向如钢铁巨人的你,有哭吗?原来所谓的爱你,就是为了牺牲你。是我在尘世沉浮太久,以为看透的那些人生都是虚假的吧?渺小如我,强大如我,竟然就这样死了。你可曾怕过?怕我午夜梦回时分恨得能蚕食你所有的美梦?我诅咒你,诅咒你的余生噩梦缠身。。。不得好死。当她二世归来,换了新的身份,只愿安静度日,可最后还是招惹上同一个人,但她已经不是当日卑微的她,王者归来,势要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