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6700000025

第2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从国际看是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流,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背景是我们制定治国理政方针的基本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分析了国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创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建成了工业化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与此同时,六七十年代的计划体制又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促使我们必须迈出改革开放之路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民所开创,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民继承和发展,推向21世纪的。面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邓小平带领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到处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江泽民带领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加入了WTO,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同时也使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特色。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实践,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做出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摆在无产阶级政党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但限于初步的、短暂的实践经验,列宁未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斯大林曾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是完全适合的。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实践的艰苦探索历程,把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提出了需要人们继续探索的课题。

1.毛泽东的探索

毛泽东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明确指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要学会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具体考察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情况,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从而回答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观点和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做了全方位的论述。

第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做了明确的概括。毛泽东批评了斯大林在相当长时期内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指出晚年斯大林在认识上虽有所前进,但“他还是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首次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并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就破除了长期以来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的僵化认识,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个过程,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做了初步研究。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则不具有对抗的性质,大量地表现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并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相适应的;但是它又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第三,从与资本主义对比的角度,原则上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办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它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却是另一回事,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毛泽东看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说服教育的方法;和平的非暴力的形式对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部分和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在指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形式,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的环节和方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四,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必须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制定了正确解决这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和方针。

在两类矛盾中,毛泽东的思考重心是人民内部矛盾。他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除了少量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外,主要的大量的是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肯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杰出贡献,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思路。但他在晚年的实践中却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自己的正确理论,从而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践中出现了重大失误。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号角,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一页。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站在时代前列,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解决方式和途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极大地深化和拓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将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指出:

“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枟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枠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同时又强调:“指出这些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及其解决办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一,邓小平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终决定作用。根据唯物史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而其中生产力又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抓住了生产力,也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邓小平始终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把生产力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基本矛盾的出发点,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一是依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实际状况,重新明确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克服了毛泽东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对发展生产力重视不够的缺点,特别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基础和决定作用,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集中表现。二是不仅依据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而且考虑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肯定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克服了超越生产力实际发展阶段、追求某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目标的“左”的错误。三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高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特别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应不断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时地变革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障碍。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理论,认为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政策是否正确以及衡量改革的得失成败,归根到底要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的区分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发展中的重大突破。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又相适应又矛盾”的特点的认识,是从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邓小平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两个层次,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好的,是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应该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但“社会主义的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要通过各种具体的体制才能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适应生产力的情况下,作为其实现形式的具体体制却有可能与生产力发生尖锐的冲突,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

第三,确立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将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揭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且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阐明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体制是不行的,必须对旧体制进行根本变革。他反复强调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我国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走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

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开辟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创立者。

同类推荐
  • 《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宣言》产生的背景及经过;第二部分对《宣言》的七篇序言和正文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第三部分联系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涉及的某些重要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重视角,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整体结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 小康中国:大国发展的理念与布局

    小康中国:大国发展的理念与布局

    《小康中国:大国发展的理念与布局》立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汇集权威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行动先导、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必然要求、根本保证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而精辟的阐释和解读,不仅指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而且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内的各方面部署和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性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性思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编,分别为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等。
  • 日本走向何方

    日本走向何方

    二战后,逐渐摆脱战败国身份、回归国际社会的日本,一直没有明确而公开地表述过自己的国家利益。然而在日本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外交界,对国家利益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一味追求本国的一国利益,还是谋求共同进步的国际利益?在亚洲,中国的崛起对于日本又意味着什么?日本应该怎样与中国相处,共同实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热门推荐
  • 夜阑的剑

    夜阑的剑

    这是一个修炼剑气的少年狠狠的压制了一个时代的骑士、法师、龙、兽人等等等等的故事。
  • 绯弹之寂静时刻

    绯弹之寂静时刻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绯弹,以另外一种视角观看这个危险的世界,前期按原文写,后期以自己来写,谁让赤城最后放飞自我。
  • 观雨亭之两世的你

    观雨亭之两世的你

    观雨亭的两世界,无名国家的你,公司闻名全国的他,是两个人?还是你?你若离去,那便在奈何桥等我,你若还在,便回头拥抱我。
  • 仙恕

    仙恕

    一个穿越的屌丝,一副资质低下的身体一颗不甘平庸的心,一位生死相依的红颜知己一众同甘共苦的亲人兄弟,一次不知是福是祸的奇遇
  • 她的白月光先生

    她的白月光先生

    林倾喜欢一个男孩子,却不敢去触碰他,他太干净了,干净到让人想藏起来。“顾安,我想把你弄脏,但……我又害怕你跟我一样啊……”所有人都说,林倾配不上顾安,只有顾安会说“林倾是我的月亮。”“顾安,我们做朋友吧。”“顾安,我保护你。”“顾安,我喜欢你。”“顾安,顾安……”
  • 赛尔号之王者传说

    赛尔号之王者传说

    “我---擦---嘞---!”一个精灵在一片空地大喊着。再次穿越,来到赛尔号,自己却是一只无属性精灵!想要加入战联却要参加考试,考官竟是暴躁狂盖亚!获得系统结果是一个逗逼……感觉不会再爱了啊喂!大家好,我峰峰又来了!请多支持!
  • 资本大明

    资本大明

    悲催的政治系学生朱小辉,意外穿越到了晚明时期,还未登基的朱由检身上,一过来,就要被魏忠贤谋害。好不容易解决掉魏忠贤,又要解决后金还有那个该死的李闯王。在这个群雄并起,乱世枭雄的年代,朱小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要想将大明变得强大,小辉没有高科技武装,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强大的逆天系统,唯一有的就是大脑中一系列的国家体系。因为他觉得不解决掉大明的政治体系根本,是不能真正做到强国强军的,只有体系变了,国家才会真正的变强,他日大明的铁骑才能称霸世界。看现代的学生朱小辉,如何将封建下的大明国家制度,改造成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社会体系,一切精彩在此开始。
  • 走过青春,错过你

    走过青春,错过你

    生活中,我们的故事也许并没有那么的曲折动人,却一样地演绎着不同的精彩。信许那些情节都是虚构的,信许又带有一部分自身的经历。只是不管怎样,那份融入的情感却是真实的。想要感动别人,我们就应该首先被自己所感动。就像爱一个人那样,也要先爱好自己。
  • 医品荣华

    医品荣华

    一朝穿越,家境贫寒,生母亡故,父亲病重。三间茅草小屋,一把解剖小刀,玩转古代,吃喝不愁。且看现代女医生,如何在古代风生水起,发家致富!
  • 火影之大地行者

    火影之大地行者

    这个火影不会太黑暗不会脑残不会无敌猪脚不会学一堆乱七八糟的招数。还有就是我是新手,希望大家支持!ps:看太多脑残的火影自己不爽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