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49900000006

第6章 黑水国细石器遗存调查

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的磨制石器和彩陶遗存中,伴随着大量的细石器,这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项重要事件,因此,下面单独介绍。

细石器在近代曾被称为幺石器,简单地说,就是打制的细小石器。按照考古学分类严格地讲就是: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而产生微型石器,它们是作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刃部而使用的。细石器在考古学史中曾被独立地作为一种文化类型或特征来看待,它在世界范围内有相当广泛的分布,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经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发展到顶峰,其传统在某些方面甚至延续到公元200年左右。细石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的历史时代后,特定的生产方式下的产物,即狩猎生活对生产工具的特殊要求,历史学上称之为“渔猎文化”。我国细石器自梁思永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在昂昂溪发现以来,华北、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普遍发现了细石器遗存,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的遗址中都发现过细石器,如20世纪50年代在兰州雁儿湾、武威郭家庄,60年代在酒泉下河清,70年代在永昌鸳鸯池、景泰张家台等地均发现少数细石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张掖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在记录上的空白,这里大量的细石器文化遗存必将在我国同类考古学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石核

石核标本共19件(包括修整后未剥片的石核),按技术类型可分为间接剥片石核(典型细石器石核)和直接锤击剥片石核两类,根据石核形态特征也可分为锥状石核和楔形石核两类。本文按石核形态特征分类。

(1)锥状石核9件。这类石核一般都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台面,核体短且呈锥状,核体有一个相对平整而不被剥片的侧面,其剥片方法为间接打击剥片法。

标本EX:001,材料为灰色硅质岩,核体呈短锥状,有一个未经竖向剥片的侧面,侧面留有横向修整核体时打制的疤痕,可见在不断剥取石叶时,也存在修理核体的现象,其余圆弧面留有密集排列的石叶疤痕,形似铅笔头状石核。台面呈扁圆形,经打击修整,相对平整,核底较尖锐。台体长2.7cm,台面宽1.7cm~2cm,石叶疤痕宽0.3cm~0.5cm。

(2)楔形石核10件。这类石核都有一个似椭圆的台面,核体作上厚下薄、上宽下窄的扁楔形,剥片在两侧或一面展开。

a。间接剥片石核,核体较小,作楔形,剥片(石叶)主要集中在核体一侧,共3件。

标本EX:003,材料为黑色硅质岩,石核台面为平整的剥裂面,近似椭圆形,核体作一侧厚、一侧薄的扁楔形,核底为斧刃状。核体保留一个平整的剥裂面,未经修理或剥片,背面有沿两侧沿及核底向内锤击剥片的疤痕,其目的是为了修整核体,打击点明显,且有破碎的碴,两侧有纵向排列的石叶剥片痕,核体右侧宽厚,剥片也较宽,核体左侧窄薄,剥片较为细小,不甚理想,右侧两次剥片中途损断,石核停止加工。石核长2.2cm,台面长2.4cm,台面宽0.8cm~1.3cm,核底脊线宽1cm。

2.石叶

也称细石叶,是从石核上采用间接剥片法剥下的长条形薄石片,石叶一般为柳叶形,两侧缘基本平行,横断面呈梯形或三角形,其侧缘锐利,适于切割或刮削之用,也可加工成其他器物(如尖状器、刻器等)。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一带共采集到石叶61件,从材料质地来看,除少数为凝灰岩和燧石之外,大多数为玛瑙石和硅质岩;从造形上看,有4片为尖叶形,其余均为长条形;从长短度来看,有接近半数的石叶为断损石叶,长宽比在1:1和1:1.5之间,其余长条也均有远端失缺或中间断损现象,但长宽比大都集中在1:2.5到1:4之间,个别石叶长宽比达1:5;从利用程度来看,有4片石叶未见使用迹象,其余均有使用后刃缘留下破损痕迹,或被反复加工成边刮器、尖状器、锯齿等器型,可见石叶的利用率很高,下面作必要的介绍。

(1)尖叶形石叶,共4件,平面为长三角形。

标本EX:007,材料为燧石,正面(剥裂面)平整,近端处有微凸的半锥体,石叶两侧缘作弧线状,聚于远端石叶尖,使石叶体平视若牛角状,背面有先剥取的尖叶状石叶疤一片,使该石叶背脊线呈V状,石叶近端硕厚,远端窄薄且尖部损失。石叶长2.5cm,宽1cm,厚0.4cm。

(2)长条细石叶,共57件。作直长条形,横断面为三角形或梯形,正面(剥裂面)平直,极少数正面远端向内稍弯曲,有个别石叶背部脊线不稳定,侧缘也不尽平行,这种石叶是属于在细石核上初次剥下的产品,就是说,细石核用于剥片的侧面,经修整后不尽平齐,所以外层剥片也达不到标准细石叶的水平,但这种石叶同样也算作细石叶,我们可以称之为初剥石叶或毛石叶,即细石核的试产品。直长条石叶中有部分较短,或只保存近台面的一段,或只保存原石叶中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损失所为,或者是使用时需要加工短截,以适于镶嵌在骨质或木质柄上做复合工具的刃部。这种石叶宽度一般在0.5cm~0.7cm之间,最细的宽度为0.3cm,最宽的1.1cm,最长的为3.8cm。

(3)石叶石器,共23件。为了便于使用,或将石叶侧缘加工成细锯齿状,或将石叶一端加工成尖状。石叶侧缘一般都异常锋利,为什么还要加工成细锯齿状呢?原来,这种利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刃部变得圆钝,切割效果变差,经适当加工成细锯齿刃后,切割效果则极为理想,甚至超出原来利刃的切割效果,应该说,早在细石器雏形形成时代的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了这个科学原理。

a。侧缘加工石叶,共15件。特点是以从背面向正面(剥裂面)的正向加工为主,个别为从正面向背面的反向加工,或只加工一侧缘,或加工两侧缘,个别石叶采用了错向加工方法,即在一侧缘实施正向加工,在另一侧缘则实施反向加工,或者是同一侧缘的一段实施正向加工,接下来一段再实施反向加工,然后再用正向加工的错向加工,加工方法为压剥法。在所采集到的石叶当中,极少有双向加工的标本。

标本BX:009,材料为白色燧石,石叶远端失缺,近端窄于远端,背面有一条置中的脊线,在石叶的左侧缘近端处,进行了长度约1cm的双向加工,接下来又进行了长度约1.2cm的正向加工,然后实施反向加工到底端(远端),在右侧缘先进行了长度约2.2cm的正向加工,其间有两个反向加工留下的疤痕,接下来又进行了长度约0.8cm的反向加工,然后再实施正向加工到远端。在这件石叶中,左侧缘从双向加工开始,两次改变加工方向,右侧缘从正向加工开始,两次改变加工方向,奇怪的是,好像是无意改变方向的错向加工,而左侧缘双向加工及正向加工在石叶正面留下的疤痕与右侧缘起初正向加工在石叶正面留下的疤痕长度完全一致,都是2.2cm,这可能是某种使用需要。加工方法同样是使用了压剥法,所留疤痕较为细微浅薄。石叶长3.8cm,宽0.8cm,厚0.3cm。

b。细石叶尖状器,共8件。其方法是在石叶两侧缘均采取正向或反向加工,至远端聚成一尖,尖端有锐尖和钝尖之分。

标本EX:012,材料为黑色硅质岩,石叶原为直条形,背面有一条纵脊线,在石叶上半部开始加工,右侧缘采取了反向压剥法,左侧缘采取正向压剥法加工,尖部作一长直条形,尖端平齐,且圆滑。这件器物可能作为锯齿镶嵌在骨质或木质柄上经较长时间使用,所以尖端形成明显的散光面。器物长2.3cm,尖身宽0.4cm,厚0.3cm。

3.圆头刮削器

圆头刮削器属刮削石器类,刮削石器按形态区分,有圆头刮削器(包括指拇盖刮削器)、盘状刮削器(包括龟背刮削器等)、端刮器(包括正端端刮器和歪端端刮器)、复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直刃刮削器等。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刮削器,形成该遗址细石器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数量大,而且类型庞杂,为了详细说明,所以按类进行逐一介绍。

黑水国史前遗址共发现圆头刮削器54件。这类石器的特点是:用石块、石屑或石片打制成舌状或指拇盖状,其中以石片加工者居多,即沿石片台面两侧边连续加工呈圆头形,保留原石片台面及剥裂面;以石块或石屑制作时,也同样保留一个相对或完全平整的劈裂面;加工方向均为反向加工,即从平整的劈裂面侧缘向背面加工;加工方法一般采用压剥法进行较精细的加工,个别圆头刮削器则是用打制法进行粗加工,使之大致形似。在这类石器中,宽度或长度够4cm的有10件,够3cm的有7件,其余37件均在1.5cm~3cm之间,可见圆头刮削器以小型者居多。圆头刮削器按形态再可分为厚背、薄背、长条和异形四个类型。

(1)厚背圆头刮削器,共20件。这部分石器背面高隆,个别器形高度与宽度相当,加工面陡直,几乎与劈裂面(器物正面)垂直,因此,刃部钝厚,通常称作指拇盖刮削器,比较形象。也有称作厚脊圆头刮削器的,大致相同。此类刮削器指拇盖特征最明显。

标本EX:015,材料为黄色燧石,台面与正面平坦且相互垂直,侧缘及远端经粗略加工,脊棱高隆。器身纵1.4cm,横1.8cm,厚1cm。

(2)薄背圆头刮削器,共25件。以薄石片制成,背面较平坦,个别器物在修整时,有意剥去背面脊棱,这类器型一般刃部较为锋利,也有个别器物器身较薄,而刃部陡直厚钝,加工方式如同厚背圆头刮削器者。

标本BX:015,材料为玛瑙石,圆石片制成,剥裂面及台面平整,背面正中有一条纵向剥裂的石片疤痕,右侧缘一小段用正向加工,其余刃部以反向压剥法制作,加工面陡直,与厚脊圆头刮削器的方法一样,形成厚钝的刃缘。器身纵1.5cm,横2cm,厚0.5cm。

(3)长条圆头刮削器,共7件。这种器形突出了器身的长度,也可能是某种需要所致。器物除长度超出宽度之外,也有薄厚之分,刃部也有锋钝之分,这里不作分类介绍。

标本BX:016,玛瑙石质,长条石片制成,将远端反向打击成圆头刮削器,刃部加工面与正面垂直。器物长2cm,宽1.1cm,厚0.5cm。

(4)异形器,共2件。圆头刮削器均以反向加工制作,只有个别器物的局部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正向加工法制作,但制成的器物必须保持一个平整的正面,或可称作卧面。异形圆头刮削器则采用了双向加工制作,所以刮削器的两面都呈弧面,其他特征不变。

标本EX:017,材料为红色玛瑙石,台面为瓦槽状石片剥裂面,两侧缘及远端连续双向加工成尖舌状,加工方法为压剥法,剥片疤痕浅薄。纵1.6cm,横2cm,厚0.5cm。

3.盘状刮削器

共发现盘状刮削器56件,与圆头刮削器相当。其特征是:将薄石片或厚石片加工成圆盘形,利用周边侧缘刮削;多数盘状刮削器是选用圆石片略加修整即成,一般不作精细的加工;少数盘状刮削器作厚背形,如龟背状,也有个别背脊高耸,呈笠状;在加工方向上,除龟背状盘刮器一律用反向法加工外,其余器物没有严格的定式,只要形成圆而较锋利的侧缘即可,加工方法也多采用锤击法,极个别使用了压剥法。在采集到的盘状刮削器中,直径足3cm的有13件,足2cm的有17件,直径小于2cm的有26件,可见,盘状刮削器仍然是以小型器居多。可以这么讲,片状盘刮器由弧刃刮削器和多边刮削器发展而来,龟背刮削器从指拇盖刮削器发展而来,二者均体现了对石器利用率的提高。

(1)龟背形盘刮器,共12件。这类器形脊部高隆,纵切面呈半圆形或三角形,均有一个相对平整的正面(卧面),制作时也是从正面向背面打击或压剥,最后成圆盘形,龟背形刮削器若切去一半,便成为典型的指拇盖刮削器,它与指拇盖刮削器惟一不同的就是一个侧缘刃呈圆形,一个侧缘呈半圆形,更长则呈圆顶碑面形,更短则呈新月形。从另一个角刮削器必须有一个相对平整的尾端,或者是原石片台面,或者是在制作时重新修出的一个截面,而盘刮器中的厚脊型却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制作时,将原有台面也进行修整,成刃状。但是这两种形制不同的器型都特别突出脊背,可能是为了在使用时便于把握或镶嵌。

标本BX:017,灰白色粉沙岩,底部(卧面)有一条浅薄的石片疤痕,可能是为了修平底面而留下的,制作时,沿周边从底面向背面剥片,形成龟背状。直径1.8cm,厚0.7cm。

(2)石片盘刮器,共41件。在所有的盘状刮削器中,以圆石片或短石片制成的盘刮器数量最多。这类石器的特征是:在选料时,只要是圆石片或接近圆形的石片均可,经粗略打制呈圆盘状;加工方向也无定式,加工方法以锤击为主,一般不作精细地修整;刃部较锋利;不保留石片台面,石器无严格的正面与背面之分。石片盘刮器与圆头薄背刮削器一样,都是粗加工石器,二者不同的一点也是前者不保留台面,后者保留台面作尾端。

标本EX:019,材料为白色燧石,这是由一件半锥体非常突出的圆石片制成,石片背面为前一次剥裂面,这是在石核台面的同一个部位连续两次剥片形成的无脊石片,似瓦面形,打击石片远端和左侧上部即呈圆形,因为这件石片台面近似线状,故未进行修理。直径2.5cm,厚0.6cm。

(3)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共3件。最初整理分类时,误将其列为“盘状石核”,后来经仔细观察,发现这类石器有以下特征:刃部有极其细微的压剥及崩疤,其余沿周边的剥片碎小,几乎无法投入使用。因此,它既不是盘状石核,也不是盘状石核石器,而是一种特殊的盘状刮削器——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它的制作过程及特征是:选料时,择其无突背的厚石片,沿周边交错打击,如同盘状石核剥片一样,最后使器身呈圆盘状,侧视刃缘如波状,使用前,或将刃部进行细微加工,或直接投入使用。似石核盘状刮削器制成之后,两面均有石片疤痕和交错的脊线,看不出原来石片的背面和剥裂面,石器也便不存在正面和背面之分。

标本BX:019,材料为褐色硅质岩,制作时,在侧缘选择打击点,两面交替剥片,使刃缘呈S波状,部分剥片出现近端断裂,在近刃缘处形成不同程度的破碴,由于五次转换打击方向,所以刃缘可分解成5个相互联接的凸弧刃区,在其中的一个弧刃区刃缘的背面,保留了一个近似扁菱形的小平面,可能是原石片台面。有两个凸弧刃区的刃部经过细微的单向压剥加工。石器直径3cm,直径厚1cm。

(4)长身盘状刮削器,1件。

标本EX:020,材料为焦黄色燧石,扁平石片制成,器身呈压圆状,刃部可分解为两端半圆刃和两侧长弧刃4个连续的刃区,两端半圆刃以正向加工为主,偶有反向加工的疤痕,加工面留下的疤痕长且薄,使两端半圆刃较为锋利,两侧长弧刃区以反向加工为主,偶有正向加工留在正面侧缘的疤痕,加工面陡直,几乎与石器正面垂直。背面有两条微起的脊线,相交成Y状,在所有盘状刮削器中,这件石器是加工最为精致的一例。器身长3cm,宽2cm,厚0.3cm。

4.散光刃口刮削器

绝大多数刮削器在使用过程中,将刃口加工成S波状,也可能存在不断使用、不断加工的情况,所以刃口观察不到有散光点或散光线。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刮削器中,有5件石片和刮削器的刃口局部形成磨光的散光线,用肉眼即可观察出,其数量虽少,但不可忽视。这几件石片和石器均在ME点发现。

标本EX:021,材料为玛瑙石片,扁圆石片,近端较厚,远端渐呈薄刃状,台面为向正面下倾的斜面,与剥裂面夹角为40°,台面与背面相交的边缘也呈刃状,与石片侧缘平行连接,因此,与似石核型盘状刮削器极为相似,石片近端和远端均经反向加工,成为有一对圆头刮削器的石器,石器左侧也经过适当加工,但由于反复使用,刃部形成磨光的散光刃口,肉眼即可清晰地观察到。长2.5cm,宽2cm,厚1cm。

5.歪端刮削器

端刮器同样属于刮削器类型的分支,其特点在于:选择长石片或长石屑制作,将原材料任一窄端加工成凸刃,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刮削性能外,或兼有刻的性能。端刮器在黑水国石器组合中,是所占数量较少的一种器型,这或许是采集所限。目前出现的7件端刮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选择石片、石屑的一侧或一端,加工成与器物轴线方向不相一致的歪端刮削器,其刃端均作微型圆头厚背刮削器状,保留一个平整的正面(劈裂面)。在这7件端刮器中,除4件独有端刮性能外,其余3件若抛去端刮性能,同时分别可列为盘状刮削器、厚背指拇盖刮削器和复刃刮削器,这里不进行分类介绍。

标本EX:025,材料为红色燧石,厚石片制成。石片远端有一条窄长的剥裂面,与石片纵轴线垂直,与石片正面夹角为80°,反向打击石片右侧缘,使右下角歪端基本成形,端尖再经细微的正向压剥,便形成一个微型圆头厚背刮削器状的歪端,以原石片正面为正面(卧面),纵轴线与原石片纵轴线相垂直。再连续修整加工右侧缘、近端及左侧缘,使石片成为一个以远端端体为尾部的圆头隆脊刮削器。在加工左侧缘时,使用了正向打击加工法。石片远端作直刃状,刃缘右半部留有使用时形成的细小崩疤,左半部刃口因反复使用,出现一条磨光的散光线。由此可见,该器物同样是一件多功能刮削器,它集歪端刮削器、圆头厚背刮削器、直刃刮削器和散光刃口刮削器的工作性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该文化类型在石器利用率方面的先进性。石器纵、宽均为2.5cm,厚为1.5cm。

6.其他类型刮削器

其他类型刮削器包括单直刃刮削器、凸刃刮削器、弧刃刮削器、锯齿刃刮削器和复刃刮削器等几种类型。

(1)单直刃刮削器,共10件。这类刮削器的特征是选择石片相对平直的侧缘略经加工刃口即成,加工方法均为单向打制或单向压剥,石器的刃口有长有短,器型有大有小。

标本EX:026,材料为灰色硅质岩,石片为长条形,台面为平整剥裂面,正面(剥裂面)不甚平整,背面有一条纵脊,石片右侧缘作弧形,有两处打制痕迹,但未成器,左侧缘平直,经反向压剥修理成直刃。右片长5cm,宽3cm,厚1.2cm。

(2)凸刃刮削器,共4件。其特征是选择石片一端或一侧,左右加工,突出一个形似圆头刮削器或端刮器的刃口。

标本EX:028,材料为玛瑙石,长方形石片,台面有修整疤痕,正面平直,背面有两条相交的脊线。左下角两侧及尖端经反向压剥修整后形成一个凸刃,左侧缘同时也进行了反向加工,成为上直下凸的弧刃,因此,该件石器也可列为复刃刮削器类。石片长3cm,宽2cm,厚1.2cm。

(3)弧刃刮削器,共14件。这类器型的特征是选择石片成弧状的刃边略经单向加工即成。若石片剥裂面平直,加工成的弧刃刮削器即作平弧刃刮削器,若石片远端、近端向内弯曲,加工成的弧刃刮削器即作瓦面状弧刃刮削器,这同样可能是某种需要所致。

标本BX:022,玛瑙石片制成,石片作菱形,近端台面呈点状,远端厚于近端,向内弯曲,石片正面呈瓦面槽形,反向加工右侧缘形成瓦面形弧刃刮削器。石片远端亦经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临近端左侧缘有正向加工痕迹,成短直刃刮削器。因此,该件石器是集瓦面形弧刃刮削器、圆头刮削器和短直刃刮削器于一体的多功能刮削器,亦可归为复刃刮削器类。石片长3cm,宽2cm,厚0.4cm。

(4)锯齿刃刮削器,共15件。这类刮削器的特征是选择石片锋利的一侧缘,单向加工成锯齿刃状,整体看刃部较直,仔细分解刃口,则为连续的凸刃和凹刃,即呈S状刃口。在加工技术上,这类刮削器全部采取单向打击法修理刃缘,打击点相互分开,故不同与精细加工的器物刃口。这类石器器身较大,平均在3cm见方,可谓粗加工石器。

标本EX:030,材料为红色粉沙岩,台面作半圆形劈裂面,正面相对平整,背面有一条斜脊,远端向右侧偏,石片纵轴线右侧呈三角尖状,左侧呈弧状,远端尖部至右侧尖部为较直的利刃,略经反向加工成锯齿刃,左侧缘再经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因此,这件石器同样属复刃刮削器。石片纵3cm,横4cm,厚1cm。

(5)复刃刮削器,共5件。在同一件石片上加工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刃口的刮削器,我们称之为复刃刮削器。复刃刮削器在整个石器组合中为占有数量较多的一类,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将其中的一部分列入其他器型,如歪端刮削器中的EX:023、EX:024、EX:025、BX:020,凸刃刮削器类的EX:028,弧刃刮削器类的BX:021,锯齿刃刮削器中的EX:030等均属这样的情况。

标本:EX:032,材料为棕红色燧石,石屑制成,石屑有一个平整的剥裂面,暂时确定为正面,另一面有5条相交的脊线,暂时确定为背面,有一个平整的侧面,与正面相垂直,暂确定为台面。左侧刃缘较直,经反向加工后成短直刃刮削器,远端呈凹刃状,经反向加工后成凹弧刃刮削器,左下角为三角平尖形,经反向加工后成微小的圆头刮削器,或作端刮器。如此,在这件石屑上加工出了集短直刃、端刮、凹刃为一体的复刃刮削器,这是石屑被最大限度利用的范例。纵1.3cm,横2.5cm,厚0.7cm。

7.尖状器

遗址及周围共采集到尖状器30件。其中有25件为三棱尖状器,以石片或石屑为毛坯,沿两侧加工,使一端成锋利的尖头,器身多呈木钉状,个别似镞状,加工方法以打击修整为主,少数石器使用了压剥修整法。三棱尖状器另外的一个特征是:两个或一个修整面与另一侧夹角、尖端背腹面的夹角均为锐角。其余5件为针状器,这是尖状器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器型,其制作特征是:以石叶为毛坯,沿两侧进行错向、正向、反向或双向加工,使之成为细长锥状,针状器均在尾部留一个便于把握的柄,尖头均为秃端。尖状器用于穿刺、打孔或雕刻,由于特殊的工作需要,出现了扁针状秃尖刮削器。有两件尖状器在加工尖头时,从尖端向一侧用间接打击法剥片,这种加工方式在其他文化类型中并未见过。这同样体现了黑水国马厂文化时期在石器制作方面发明、创造的成就。

(1)三棱尖状器,共25件。

标本EX:034,材料为玛瑙石,三棱状石片制成,石片台面经修整,正面平整,半锥体微凸,左侧面与正面垂直,沿尖端(远端)右侧反向加工出凹口,三棱锐尖尖状器即成,再对临近端的右侧缘进行正向加工,使右侧缘成凸刃刮削器。因此,该件石器是集尖刃刺穿和端刮性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石器长1.7cm,宽1cm,厚0.7cm。

(2)针状,共5件。用石叶加工成细长针状,器身较小,尖端秃平或秃圆,由于针状器锥体较细,使用时容易断损,所以在采集到的5件针状器中,除EX:034外,其余4件尾部(锥柄)均已失缺。其中,一件为错向加工,即一侧缘反向加工,另一侧缘正向加工;另一件为双向加工,即在两侧缘均采用了正向和反向加工,使锥体横断面呈椭圆形。

标本EX:035,材料为白色燧石,石叶台面有修整痕,远端向内弯曲,沿石叶两侧刃反向压剥修整,至石叶背面脊线两侧,近端三分之一的一段未修理,留作锥柄。石器长2cm,石叶宽0.5cm,锥体宽厚各0.2cm,锥体长1cm。

8.刮刻器

刮刻器是集刮削和雕刻性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上述尖状器有部分锐尖可能曾作为雕刻器使用,因为尖状器与雕刻器只有在使用方式上的不同,而在形制方面不应该有严格的区别,而使用方式则是隐形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统列为尖状器。黑水国马厂文化遗址存在另一种尖状器,它们既不作尖锥状,也不作针状,而是选择石片、石屑的一尖端或一侧缘,修整成短尖,这种短尖比三棱尖状器的尖更锋利、更细微,因此将此类石器列入雕刻器。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有雕刻性能,而且附带刮削刃,具有刮削性能,所以分为刮刻器。刮刻器所附带的刮削刃口,有弧刃、直刃,有指拇盖厚背圆头型、薄背圆头型等多种器型,根据石片具体情况而定,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制作各类型刮削器过程中,只要条件具备,便随时制成刮刻器。概言之,刮刻器制作时灵活性大,使用时功能较多,石片利用效率较高。

(1)圆头刮刻器,共2件。分别为厚背圆头刮刻器和薄背圆头刮刻器。

标本EX:036,材料为燧石,厚石片制成,台面宽平,远端稍向内弯曲,左侧有剥片疤与正面垂直,右侧先以正面为台面,反向打剥石片变窄,再以加工面为台面沿正面剥片,使石片腹面平整,远端反向加工成厚背圆头刮削器,右下端留出一尖与圆头刮削器相连,成厚背圆头刮刻器。石器长2.7cm,宽2.4cm,厚1.2cm。

(2)弧刃刮刻器,共8件。均为长石片制作,弧刃有凸弧刃和凹弧刃之分,随石片刃缘具体形状而定,不作刻意修整。选择任一端将尖端两侧或一侧进行单向修整即成刻尖。

(3)复刃刮刻器,共5件。

标本BX:026,材料为玛瑙石,厚石片制成,近端被剥去,形成一个向背面下倾的三角形加工面,暂称近端加工面,近端加工面与左侧面及右侧面相交呈Y形背脊,远端为近似如意头状,并向内折曲,形成约135°正面夹角。远端亦经修整,暂称为远端加工面。远端加工面与左、右两侧面相交成左、右远端刃,在左侧远端刃口,以远端加工面为台面反向修整成小瓦槽状弧刃,在右侧远端刃口,以右侧面为台面,正向修整,使右侧远端刃末端成一个微型圆头刮削器状的歪端刮削器,这个歪端刃以右侧面为腹面(卧面),以远端加工面及石片正折面为背面。近端加工面与石片正面相交成近端刃缘,近端刃缘与右侧缘贯通呈厚背圆头刮削刃,刃口反向加工,较为锋利。在这个圆头刮削刃的正脊,有一条细长疤痕,可见在加工刃部时适当使用了间接剥片法。近端加工面、正面及左侧面相交成三角尖,三角尖左右侧反向加工成刻尖。在这件石器中,集刻尖、端刮、圆头刮削、弧刃刮削刃为一体的多功能石器,可称作轻型细加工石器中的精品。长2.5cm,宽1.5cm,厚1cm。

9.石刀

采集到打制石刀2件,均为双向加工的两侧刃,两侧刃平行,刀身中间厚,两侧渐薄如剑状。

标本EX:040,材料为玛瑙石,一端平齐,或为台面,向一侧下倾,远端为尖刀状,可分解为两侧刃和远端刃三个刃口,双向加工刃口,打击点不甚密集,剥片深浅不匀,因此,刃口略成锯齿状。刀体长3cm,宽2cm,厚0.5cm。

10.镞

打制石镞是黑水国细石器遗存中最富代表性的石器,共采集到28件,在全国其他同类遗址中还未曾发现如此之多的石镞。除4件石镞为错向加工以外,其余均为双向压剥加工,极为精致。从外形来看,均作凹底三角形,尾部(底)亦经加工,形成中间厚、三侧薄的器型,镞身大多数在2cm×1cm左右,最大的长为2.5cm,底宽为1.8cm,最小的长1cm,底宽0.7cm,器型之小,在全国亦为罕见。石镞虽为细石器中的精品,但制作工序相同,形状相同,只有材料的区别。

(1)错向加工镞,共4件。一般用三角形石片制成,对一侧缘进行正向加工,另一侧缘进行反向加工,凹底(尾部)或以单向加工,或双向加工,石片正面及背面均清晰可辨。

标本EX:041,材料为玛瑙石,三角形石片制成,近端双向加工成凹底,左侧缘正向压剥修刃,右侧缘反向压剥修刃。长1.4cm,宽0.9cm,厚0.5cm。

(2)等边三角形镞,1件。

标本BX:028,材料为灰色燧石,双向加工,三边长均为1.1cm,左右侧边微向外凸,两侧边夹角115°,镞底平直。

(3)长身双向加工镞,共23件。形状与错向加工镞相同。三边均采取双向加工,使器身两面布满细微的压剥疤痕。制作方法与等边三角形镞相同,但器身较长,底部微凹或稍深凹。

标本:BX:029,材料为玛瑙石,三边均用双向加工,底端深凹,两侧角成锐尖,侧刃成直线。长1.3cm,宽0.7cm,厚0.2cm。

11.打制石针

打制石针,共1件。

标本BX:030,细条形石片制成,近端为向右侧下倾的线状台面,背面有一条纵脊,远端向内弯曲,使器身呈弓背形,左侧缘用正向压剥法加工,右侧缘用反向压剥法加工,背面沿脊线右侧向左侧压剥加工,器身长1.5cm,宽厚均为0.3cm,针尖夹角25°,如此精细、完整的打制石针尚属首例,这件石针可能是用来文身或医疗的,因此,极其珍贵。

12.石核石器

采集到石核石器共2件。一件为半锥状石核,由于台面连续锤击而变小,因此停止剥片。制作石器时,先以核底为台面,向石核相对平整的一侧打击剥片,再用反向打击成厚背圆头刮削器。另一件为单台面楔形石核,由于连续剥片,石核成扁平的石片状,石核核底成圆头利刃,沿刃口单向压剥加工成薄背圆头刮削器。

13.石片、石屑(含石块)

采集各类石片共232片。大致分为纵脊石片、交背石片和双面脊石片三种类型。

纵脊石片,正面(剥裂面)平整或基本平整,背面有一条连接近端和远端的脊线(棱),这种石片的母体——石核则有一个相对或绝对稳定的台面。从加工原理来讲,从单台面(锥状、楔形、船底形)石核上剥下的石片必然存在纵脊。经抽样调查,纵脊石片占石片总数的22.6%。按台面特征来看,分有台面石片和无台面石片两种,有台面石片又分为加工台面石片和未加工(劈裂面)台面石片两种,无台面石片还可分为线状台面石片和零台面石片两种,无台面纵脊石片不能说明石核台面情况。

有台面纵脊石片分加工台面石片和未加工台面石片两种。前者说明剥制石片的母体——石核台面经过修整加工,经抽样分析,这类石片占石片总数9.7%;后者说明选择相对平整的劈裂面为台面,修整核身进行剥片,其中有三棱状石片,可能是从石块、石屑的拐角处剥下。未加工台面石片占总数的12.9%。交脊石片指背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脊线相交的石片。在石核上从不同台面,或向不同方向打剥石片则必然形成交脊石片。单台面石核由于剥片大小及深浅不同,也会造成Y形脊或X形脊,但通过观察放射状波纹可以判断打击方向,这种情况应该例外。据抽样分析,交脊石片占石片总数的64.5%。按台面状况来看,同样可分为加工台面交脊石片、未加工台面交脊石片和无台面交脊石片三种类型。加工台面交脊石片为数较少,占总数的11.3%,可能是修整单台面石核侧面之后的产物,更可能是双台面或多台面石核的产物。未加工台面的交脊石片和无台面的交脊石片均有横脊、倒Y脊、杂脊等类型,倒Y脊石片很有可能是两极石核的产物,而杂脊石片则是无固定台面石核的必然产物,这类石片数量最大,据抽样分析,占总数的53.2%,形状不规整,大多数不被利用,加工成器者更是极为少见,因此,也可能是修整石核或加工石器留下的废料。

双面脊石片即正面和背面均有脊棱,一般情况下,正面脊线只有一条,且临近近端,作横向脊或斜脊,背面脊线有一条或两条不等,这类石片很有可能是盘状石核的产物,也有可能是属于加工石核石器的产物,为数较少,据抽样分析,占石片总数的8%。

除此之外,还有极少的无脊石片,这是在同一石核台面上,紧随前一次剥片疤痕打击剥片所形成的片,因此背面和正面都比较光滑平整,个别作扇形贝壳状。

在232片石片中,未经加工直接投入使用的有138片,占石片总数的59%,这些石片的刃部成尖端,均有使用后留下的细碎崩疤。

14.采集到的石块、石屑共203块,属加工石核、石器时留下的边角废料。其中有47块留有打击剥片疤痕,也就是说,有少数条件具备的石屑、石块曾被作为石核来剥取石片,也有极少数石屑被加工成石器,可见对石屑的利用率也是比较高的。

同类推荐
  • 突破未来之创世天唐

    突破未来之创世天唐

    天才学者,因科技远高人类海拉星人入侵地球,被迫穿越回大唐武德初年逆转未来。一路成长开挂,封侯拜相。
  • 我穿越到了女帝世界

    我穿越到了女帝世界

    卫子风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男人和女人的观念是颠倒的。在这里,女人才是强势的一方。女帝强权,为女子夺天地气运各方面压制男人,于是各国女帝纷纷崛起。看着自己那柔弱的身子,卫子风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完全系统的要求让身体强壮起来,恢复男人的雄风,然后再把这个世界全部踩在他的脚下!
  • 灭佛录

    灭佛录

    藩镇拥兵自重,紫微暗弱,魔门附体宦官秉控中枢,朝臣朋比为奸,边患不息,暗中却另有一股势力意图吞噬天下……一位传承隐秘的年轻人于此时开始闯荡天下……
  • 我出生以后的见闻

    我出生以后的见闻

    自小到大20年的生活见闻了解县城乡村的变迁
  • 新梁山

    新梁山

    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梁山和中华,从发展的角度去看世界。
热门推荐
  • 南山一桂树

    南山一桂树

    女侠南山行走江湖,信奉一条“既来之,则安之”。故她南柯一梦来到千年之后,依旧安逸;误打误撞成了巡抚司教头,依旧安逸;直到麻烦和皇帝陛下一起找上门来,教她无法再安逸下去……可南大侠心无所惧,因为她是天下第一。
  • 你是我的长安

    你是我的长安

    谁为你续写,照亮那座温暖的城?曾经天下兴亡,枕戈待旦,锦衣铁甲中,吻不暖未亡人的唇。而你是一江春水,素色青衣,婀娜多姿,汹涌澎湃而来。汉家的城,谁愿以坐以待毙,即便黄沙漫漫,大漠人的响镝穿胸而过,不忘春江水暖,长安满月,灞桥边的归期。我往你的世界,那一抹绿色的期冀——时空中的箭痕,它们有多少悲伤,就有多少欢欣。谁来过你的世界,那座温暖的城?长安不远,玉门之外,荒草离离;你可知我们不远,一座汉家天下,长安倾城,旌骑满山河,我须从寒彻刺骨的荒漠中归来,而你在城墙之下日日祈盼。未亡人的呓语,愿一扫北边的荒远,无论是春日青青,还是夏时火热,免去了北边的寇患,我们就能安居乐业,尽享安宁。而来从暑至秋,我还在西域塞外,呼呼的风沙连绵不断,却四处的尽显杀机。什么时候我们能脱的了身,又从容归来,就尽保长安无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流

    云流

    速度必然会很慢,但无力改变。我想写的,就像这个分类一样,是一个关于战争的幻想,只求有人喜欢,喜欢这种风格。文思并非能泉涌,唯有细流静漫,还望体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中了诅咒

    我中了诅咒

    大陆巨变,世界动荡,灵气复苏,掀起修炼狂潮。东极海岸,天空之城直插云霄;西域雪山崩裂,神秘生物从何而来?南域古战场惊现神秘古棺,为何引得万尸朝拜?北方荒漠,万古遗址浮现,笛声醉世人。灵气复苏,这究竟是弥天大谎?还是域外文明入侵?他身中诅咒,究竟是系统还是阴谋?
  • 影视世界旅行家

    影视世界旅行家

    每部电影都是一段旅程,玛丽莲梦露的性感风情,海外孤岛的无限孤寂,奥黛丽赫本的倾情一吻,努力活着的苦难历程。带你进入电影世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如果你有特别想要经历的、想要得到的、想要改变的,可以给大雨下任务,因为这本书,也是你们的私人订制。完本作品《会穿越的外交官》,《位面之纨绔生涯》,作者完本保证。交流群:474-664-346
  • 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倾华落尽,一路伴你游

    倾华落尽,一路伴你游

    樊璃歌,一场机场恐怖分子的袭击,令她魂魂乱入-《网游之倾华落尽》的书里成了阿飘。别人的故事她绝非有意插入,但命运之手时时令她逃脱不掉,既然如此,她为何在意是否在别人的故事里,在她踏入这时空那一刻已经认定那是自己精彩生活的开始。不一样的世纪元,不一样的旅程,看小小一缕幽魂的她携带魂主笑傲倾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