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5500000004

第4章 诱导与启发:从大山中走向哈佛的男孩

诱导与启发:从大山中走向哈佛的男孩——留学哈佛的男孩任冰的成长历程和其父母的家教经验

任冰,清秀俊朗,好学不倦。父母的诱导与启发,使他如笋破土,如荷初绽:大山之子成了清华学子,中国少年成了哈佛男孩。任冰,用自己的成长证明:学业的成功离不开诱导,人生的进步靠父母的启发。

家教智慧论语

启发孩子,引导孩子,目的是使孩子从婴幼儿时期起就有一个高的起点,形成一个智能发展的早期优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培养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的特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条件培养孩子。

父母不仅给子女以生命基因的遗传,而且给孩子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婴儿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过程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循循善诱和言传身教。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孩子由无知到开始懂事的过程中,一切的转变,都深受父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力,可以是一生一世的。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命基因的遗传,而且给孩子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婴儿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循循善诱,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传。

超常儿童之所以会超常发展,是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果其他的儿童都具备这样的个性品质,那么所有的儿童都会健康地成长、超常规地发展。事实上,常态儿童身上也具备这些心理品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误导,其优秀和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因而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说,父母教子成才的责任应当是设法将孩子潜伏着的良好心理品质诱发出来,让其发挥作用,让孩子在健康有益的环境下快速发展。

儿童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质品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可以在实践中改塑。早期诱发其实是通过诱发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这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育者的意图进行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设计安排的,从而让孩子按教育者预定的适合成才的方向发展。

培养孩子,做父母的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的特长,和孩子一起共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和自身条件培养孩子。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的行为的原动力。诱导和启发就是从兴趣入手,使孩子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本章所介绍的主人公任冰,其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他的父母都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老高中”。夫妇俩处处以身作则,创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任冰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童话世界中成长。父母的启发诱导,让小任冰受到了独有的创造性的心灵教育。在这种诱导教育下,任冰不但在各个方面与长于自己的孩子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一些方面更显示了他超常的才能和秉赋。任冰后来之所以能够出国深造,学有所成,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外,父母和家庭的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与启发,功不可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任冰的成长历程1.彩虹出自青山里

任冰出生于1978年,童年是在距松花江不远的山乡度过的,当年的生活可以说是很苦的。任冰的父母属于在老三届下乡知青中年龄较大的“老高中”,当年他们温课备考甚至身体检查、填报高考志愿都已经全部就绪了,不料“文革”开始,升大学的梦想一夜间化为泡影,从此踏上了充满坎坷的插队之路。

他们当时下乡的地方偏远,是小兴安岭余脉与松花江交汇之处,临江一带有宽约二三十里的冲积平原,再往北便是绵延不绝的深山密林。他们所在的小山恰巧座落在平原尽头山峦隆起的半山腰上……

几年以后,任冰的母亲王超芳当上了当地中学的老师,还把家安在了乡所在的小集镇。那是一个真正的家,两间整齐的泥草房,坐落在一个很大的池塘边,房前屋后是足够大的菜园,门外则是通往中学校园的土路:她的丈夫任文权也是中学教师,但他喜欢搞一点文学创作,时常在省内的报刊上发表些小说、散文。

他们要教课,要种菜,要养猪、养鸡,要像当地的农民一样种口粮田、扒炕抹墙打柴禾,日子过得很辛苦,很忙碌,也很快乐、开心。就在这期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这给他们夫妇俩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灵性才赋,大体上是在0岁到3岁之间形成的。这个说法其实与王超芳的体验是相符的,可以说,任冰之所以在后来的求学之路上,扎实稳健,聪颖通达,与他在山乡度过的童年不无关系。

乡村的夜晚似乎显得格外的长,吃过晚饭,王超芳忙完了屋里屋外的活,他们夫妇俩便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把咿呀学语的儿子围在当中,教他说话,教他走路,教他做种种游戏。一旦他们教学忙起来,或丈夫写作熬夜,她的学生便会争抢着把小冰冰抱到自己家中,与那些善于和不懂事孩童说话的老奶奶们一块逗着他玩耍。

农民虽然不休星期天,但当时王超芳夫妇是教师,是乡村的“贵族”,星期天放假。那时,他们虽然忙着种菜、挖地,偶尔也会带上冰冰进菜田,看瓜、看果、数花、数豆。有空的时候,他们也会带上孩子,到城里面买点故事书啊,认字卡什么的,回家后,夫妇俩便坐在炕头上,讲小故事给冰冰听。冰冰对这些小故事非常感兴趣,听着听着就入了神,然后就手舞足蹈地蹦啊,跳啊!好不快活。他们夫妇俩对孩子进行教育,不是着眼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放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潜在素质的开发上,启发孩子,引导孩子,目的是使孩子从婴幼儿时期起就有一个高的起点,形成一个智能发展的早期优势。教子经验他们夫妇俩最留心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与周围农家的孩子一样,决不向他灌输“高人一筹”的念头;让他生活在一种与身处的大自然、接触的乡村人完全融合的天然自在的氛围里。那时,他们是来农村“接受教育”的,他们希望儿子从小就熟知自己出生的土地、自己生长的家乡,做一个“有根有底”的人。当时,有些人以为他们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在乡村是很不明智的作法,劝他们把孩子送回省城老家,但他们不为所动,他们希望儿子在淳朴诚厚的乡风中自然地成长,让他从幼小时便懂得人生真正的起点。

王超芳这种勤劳坚韧的性格渐渐地濡染了刚刚开始懂点事的任冰。任冰看到妈妈忙碌,他从来不哭不闹,不吵不叫,虽然只有两岁,却已经能够跟在妈妈身后赶猪轰鸡,拔草间苗了。可见父母的影响、引导对刚刚懂事的孩子多么重要,孩子长大以后的一言一行无不打下了父母早期影响的烙印。

由于丈夫常不在家,甚至一年才难得回来一次,任冰对他爸爸的外貌变得陌生起来,而好奇心也随着这种神秘感愈加强烈起来。每到夜晚,乡村极为幽静。王超芳便和儿子坐在炕上,倾听着不远处池塘里一阵又一阵的蛙鸣,任冰总会问起自己的爸爸,问他现在是什么样子,此时他正在干什么,为什么总也不回来?于是,王超芳便绘声绘色地讲他爸爸,讲他艰苦奋斗的故事,启发他以后也要像他爸爸那样,一心一意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奋读书,学好本领。冰冰听着听着,睁大了眼睛,频频点头应许。王超芳也讲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讲世界文学名著,借助文学名著的力量,启发、诱导孩子,使孩子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冰冰完全被这些故事打动了,他越来越深地浸入到这些名著所塑造的氛围当中,与其中的英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跳动。伴着这些蛙声的真情倾诉,便成为王超芳教育儿子的人生启蒙课。从任冰后来的发展看来,其日后令同龄人羡慕的品格,就是在这僻远山乡的幽幽夜话之中孕育并定型了。

人生的最初三年,是此后一生的预演,而任冰这最初三年的人格启蒙教育,包括启发孩子、教育孩子,是人生最要紧的一课。遗憾的是,许多家长以为3岁以下的小孩,除了吃以外什么都不懂,从而完全忽视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者以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盲目的物欲为示爱的方式,结果却毁了孩子一生。

王超芳在对冰冰的早期教育中,十分注重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培养他的自控力。王超芳讲述了这样一件令人深受启发的事情。

王超芳大概在冰冰三岁的时候,终于结束了乡村的生活,回到城里与丈夫团聚了。初入都市,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在乡下长大、童蒙未开的孩童来说,肯定一下很难适应;但任冰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这一点使他们夫妇都大感意外,这与他们夫妇自小就注意启发、诱导孩子有关!冰冰虽然幼小时吃了些苦,但却真正得到了生活的洗礼,在山青水秀、民风古朴的环境中,陶冶了自己的心灵,萌发了独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文精神,这是万金难换、受益一生的。

2.踏着小舟才能看得见沿途风景

冰冰三岁跟随父母来到了哈尔滨,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因为当时任文权在一家报社当编辑,工作单位离一个大机关的幼儿园很近,因为方便就把冰冰送进了这家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在省城数一数二,名气很大,条件也很好,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院落,几幢别致的欧式洋房,各具专长的教师,使幼儿园里充满了典雅的气息。当时王超芳工作的学校离这家幼儿园较远,平时较少去幼儿园,但孩子能有这样好的文化环境,他们夫妇也感到相当满意。有一次王超芳偶然去幼儿园,看见别的孩子练歌的练歌,练舞的练舞,惟独他的儿子与少数的几个孩子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剥豆角,显然,他们的孩子由于回城较晚,插班时,其他孩子早已从小接受了各种文艺体能专长训练,而小冰冰没法与他们“共舞”,便被安排做一些不起眼的活儿了。自此,她和丈夫留心观察,发现冰冰对此并无感触,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兴致勃勃,凡他能做的事,都高高兴兴地去做;特别在一些智力项目上,往往有独到的表现。文艺体育等专长项目的落差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情绪。

大约也就在这个期间,社会上逐渐兴起了种种“早期开发幼儿天赋”、“早期定向培养幼儿特长”的风气,不但社会上五花八门的“特长班”一浪高过一浪,连家庭中也兴起了“小提琴热”、“电子琴热”,甚至“钢琴热”。

当时有许多人劝王超芳,赶快给任冰找家庭教师,学学绘画、学学音乐,有人还推荐了教师。按照她当时的环境,楼内即有高明的教师,要追赶潮流、追赶时髦并没什么困难,何况也可以帮孩子打开在幼儿园所处的不利局面。可是,当她看到许多孩子早晚背着高过头顶的琴盒、画夹,在父母的挟持下,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情景时,她迟疑了。教子经验他们夫妇俩都认为:特殊的天赋决不是人人都有的,绘画、音乐、舞蹈、体育这些以天赋为基础的特长技能,更不是凭愿望就能造就的。对于一个没有内在艺术天赋的儿童,四五岁就经受特殊技能的严酷训练无疑是一场灾难,本质上是在扼杀儿童的天性,无情剥夺儿童的天真。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不宜盲目地按照“神童”的特点,过早地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应从强化儿童的智能着眼,引导孩子、启发孩子,在培养孩子灵劲上下功夫。他们决定不理会世俗的偏见,留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完完全全、纯纯正正的童年。一切有关特长训练的劝告,一律被他们拒之于门外。而丈夫任文权则用心弥补相别三年荒疏的父子之情,每天都要给儿子讲一个他自己临时创作的小小故事或者美丽童话,启发他幼小的心灵。

冰冰后来之所以能够学有所成、出国深造,除了他自己的内在潜能得到发挥之外,父母和家庭的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与爱护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王超芳夫妇教育孩子非常注意方法,不搞强迫教育,还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以启发、引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

在任冰四岁的时候,他们夫妇俩为了让孩子了解火车,特地带上任冰坐火车到沈阳,让他在实际的生活领域中求得知识,体会事物的实质意义。

后来,他们发现任冰很喜欢天文,就常常带他到天文台看看那些仪器,像天文望远镜、星球仪等,让他从机器、图片或实际模型上去了解宇宙。

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引导他,让他在这方面产生兴趣。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之后孩子就会主动去学习,而不用父母操心。

谈到学习,有些父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很多父母要儿女学英语都是说:

“儿子!你要好好学习英语,要不然将来会考不上大学!”

“你要好好读书,英语很重要,你看某某大哥哥就是因为英语好,已经在某某大贸易公司当经理了!”

事实上,孩子可能并不认为经理有什么了不起,也不认为将来一定要考取大学才有出息,他们惟一的想法大多是“我读英文是为了妈妈”、“我读英文是因为爸爸希望我读”,这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王超芳是怎么引导孩子走上学英语的道路的:“冰冰,如果你想当天文学家,你必须要做一件事情。”

“妈妈,什么事情呢?”

“你必须学英语。”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很多科技方面的书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尤其是中文的科技书籍资料很不全,所以你必须学习英语才能看懂原文的天文学、物理学,这样你才能懂得更多。你要想当天文学家,想更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奥秘,你必须学英语。”

这是王超芳教给冰冰学英语的第一个观念,过了几天,王超芳又问儿子:

“冰冰,你要不要学英语?”

“妈妈,我当然要学。”

“你为什么要学英语?”

“我英语学得好才能看得懂原文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呀!”

就这样,任冰在妈妈的引导下,自觉地走上了学英语的道路。到上小学时为止,冰冰已经掌握了大约500个单词,还能进行一些日常用语方面的对话。可见,启发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多么重要。

3.牵手与儿子一路同行

王超芳在长期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当中,总结教子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早期诱发”理论。“早期诱发”理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会自觉去学习。教子经验王超芳认为:要想培养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认真分析孩子的特长,明确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诸如理科、工科、文学、美术、音乐等等),然后根据孩子的大体发展方向培养孩子对那个方向的兴趣。

当任冰进入小学时,王超芳在家教中是这样做的:她观察孩子,发现任冰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他并不好动;王超芳想试探他的动手实验的兴趣,结果一台很好的收音机让他拆得装不还原;但是后来发现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她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她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孩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孩子产生兴趣。于是王超芳就从这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例如,坐火车时,她就问任冰:“冰冰,你说这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

“因为火车是往前开的呀。”任冰回答。

“那你再看看远处,”王超芳说:“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

不看则已,一看糊涂了,远处的树怎么会往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孩子好奇地看着王超芳:“妈妈,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次,王超芳在教孩子学骑小车的时候,王超芳也不失时机地问:“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还是坏?”

“不好,推起来费力。”任冰回答。

“那小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还是坏?”任冰就回答不上来了,这时王超芳就解释说:“小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车就可以向前行驶。”冰冰似懂非懂,只是默默点头应许。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母亲的开导,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一样。任冰在母亲的启发、引导下,在89年参加了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会考,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中学,从此,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

初中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虽然任冰的兴趣范围扩大了,但对于语数外三门主课花的时间丝毫不比别人少,特别是对数学更是精益求精,从不吝惜时间去思考。偶尔遇到难题,他就拿到父亲任文权面前。任文权是一个思维敏捷、智力不凡的人,他涉猎知识的面很广,交际也很宽,平时工作忙。他们夫妇俩是高中同学,都是在高中三年课程全部结束之后下乡的。虽然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任文权在艰辛的乡下生活和后来的紧张忙碌中,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初高中数学内容重新拿起。这时任文权只要凝神一思,就会下笔几行,很顺当地把难题解决了。不仅如此,任文权还总是从思考入点,难点的突破,解法的途径等方面加以详细的讲解,对一道难题做多角度的客观的透视。有时候,题中涉及的具体数学公式,他可能已经忘了,可他照样能把解题的思路,关键的转折讲得清清楚楚。

为了熟知中学数学课的变革情况,不致发生误导,任文权搜集了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参考书、课本,将新旧大纲逐一对比,并把市面流行的重要参考读物一一看过,然后写了满满一本记录。

根据他的研究、对比和遴选,以与课本系统完全不同的思路,将初中数学作了归纳,整理了一整套的测试题。这套测试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就是:在课堂、校内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宏观视野,加强整体观念,加强内在统一的认识与理解,最终实现数学知识的一体化。因为任文权很明确地主张,学习XYZ本身不是目的,训练和开发思维才是根本。

这样,每到孩子学习告一段落,父子二人便一块儿演题归纳,解决疑难。平时在散步中,饭桌上、夜灯下,父子二人也时常就所教所学,长评短论,排疑解惑,经常谈笑风生,意趣盎然。

1992年7月,任冰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考入哈尔滨最负盛名的重点高中——哈三中,一道人生最狭窄的风浪险隘,就这样闯过来了。迎接任冰的,又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任冰上了高中以后,学习更加认真刻苦,在高一学年度期末考试中,成绩稳居全年级前三名,但在高二下学期这样关键的时期,任冰一度出现了学习排名下降的情况,本来他在高一学年度还是排在全市的前几名,但在高二期末考试中竟排到了第15名。

任冰当时在表面上看并未灰心,仍然憋足了劲往上赶。但任文权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趁机和任冰谈心,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同时也引导任冰,让他知道这一次考试考得不理想也不一定是坏事,而是给他提了个醒,任何人不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一帆风顺,要以这次考试为契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明年的高考!

任冰上了高中以后,究竟怎样引导和启发孩子,与孩子一路同行,是摆在任文权夫妇面前的又一个现实难题。由于难度的加深和内容的调整,他们当年所学的数学知识,有许多已与孩子所学的内容衔接不上。任文权想与儿子一路同行的愿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任冰的数学经过四五年的磨砺,也已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了。让孩子一个人前行,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但是,毕竟未到高考,中途引退,总会在孩子心上投下不必要的阴影。不论到底有没有多大具体帮助,但孩子从前总有一个支撑点,不论数学上遇到了什么障碍,回到家中就可以与人推敲研讨,问题十有八九会迎刃而解。如果在高考逼近的关头,这一支持消失,也许知识上的损失并不大,可心理上的亏空却会相当大的。

经过权衡,任文权放弃了一些对他自己来说相当重要的事情,开始攻读高中数学最后几个难关。从微积分、导数到线性方程乃至排列组合、数学归纳法,从概念到实用,连同各式各类的习题,一一做下去。

一般来讲,此时作为父亲的任文权已不再居高临下地对待儿子了,但却一定要争取当一个与儿子平等的对话者,并在关键的地方起扶助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任文权不知看了多少书,费了多少力,他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在摸索之中去体味学生的辛苦。没有这艰苦而扎实的努力,要想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谈何容易。

有些父母经常埋怨临考前的孩子心情烦躁,几句话说不上来便冷言冷语,使孩子们因此颇感伤心。特别是有些自以为有知识的家长,动不动在孩子面前讲一套有关学习知识的话,以为这是在“帮助”孩子,殊不知这反倒使孩子显得心情沉重起来。

如果父母仅凭自己对过去知识的零碎记忆,或在社会上用惯了的诸如文学、历史知识,硬塞给孩子,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这些家长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却根本不了解现实中高考是怎么回事,对于20几年形成的严密、封闭、独特甚至有几分怪异的高中知识体系与科学考试体系,既没有做过认真研究,更没有一点切身体验,说的东西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就是误导错引后的后患无穷。

高考在即,成绩再好的孩子此时也不免会有些心理负担,家长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为孩子做好心理、物质两方面的准备,做好孩子心理上的老师,因此家长的正确引导在这时候就显得极为重要。

就这样任冰在父母的直接引导、帮助下,过五关,斩六将,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实现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4.天空是如此的蓝

高三的那个暑假大概是任冰有生以来最快乐的日子,他经常和好多同学去外面玩,有时候甚至好几天都不回来。有一次他回来时,妈妈就说了他几句。任冰就显得很不高兴地说:“妈,我现在都考上大学了,也应该轻松一下了。现在不玩,什么时候玩啊?”

看着任冰那一副高枕无忧的神态,任文权夫妇都有点担心,怕他这样放纵下来,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于是就在当天吃晚饭的时候,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任冰,你能考上你理想的大学,这是我们都很高兴的事情。而且,在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拼搏后,你说想放松一下,想好好地玩一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张一弛的运动规律也是对的。但作父母的必须提醒你,这种轻松应当被理解成长途赛跑中的换气和步幅调整,绝不等于懈怠,更不能停步。

“我们不妨把眼睛看得远一点,如果你在进入清华大学后,就产生了一种竞争胜利后的轻松感,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表示厌恶,而导致学习无压力,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完全丧失了高考前那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锐气,随着上进心的丧失而荒废学业,那么到时候你将后悔一辈子的。”父母的话给了任冰很大的启发,使他对大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开始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任冰在清华选的是工程物理专业。任冰选择物理专业的原因,不但是因为他在物理上已经取得长远的进步,而且是因为在长期的物理学习中发现了自己这方面的优势,也培养了对物理学的真正兴趣。以任冰的经历,以他在物理学特别是对物理学以外学科的比较全面的学习,他已经为自己在清华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首先,任冰的专业学习感觉比较轻松。因为课余时间较多,任冰就申请成为了实验室的研究助理。这是分外的事,他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有多参加实验的机会,这能帮助他在物理上的更快进步。

任冰在课余时间也没闲着,他抓住各种机会学习专业以外的许多东西。他到物理系以外的很多系听课,参加内容广泛的各种学术讲座,听清华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家的课;还参加系足球队,他是清华乒乓球协会会员,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系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在学校,任冰获得了很多荣誉,“新生学生奖金”、“学习优秀奖”、“三好学生”以及全校仅十人有机会获得的“特等奖学金”等。

在清华的任冰,不但要求自己成为物理学家,他更看重对自己素质的全面提高的培养。这个目的,大概也只有在清华,才更容易实现。尤其是任冰虽然在清华学习了许多东西,但这种学习中间不只有努力和刻苦,他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快乐。他在二十岁的时候,确实地拥有了二十岁应该拥有的快乐,这是他在清华上学的重要收获。

任冰在清华读书期间,对英语非常重视,他在一年级就通过了四级考试,然后一鼓作气,在大二上学期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在二年级放暑假期间,任冰没有回家,而到北京新东方学校参加外语培训,准备为参加“托福”考试做准备。结果在大三下学期,任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英语“托福”考试,为以后的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又在大四通过GRE考试,任冰又取得优异的成绩。

经过层层道道的申请出国留学程序,任冰终于在1999年下半年收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个科学家的梦,正逐步转化成活生生的现实。

任冰到了美国以后,除了学校提供的一笔助学金以外,其余的费用要靠自己解决。他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给人家打工,校方也给他安排在食堂添菜、收饭卡,以及教汉语等工作,一小时可收入5.5美元,一个月下来,任冰也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虽然在美国的生活非常富裕,时间一长,任冰难免会思念起祖国的亲人们。这时候,他就打个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拉拉家常,还要求爸妈买一套《中国电影金曲选》的录音带给捎过去。他说他非常喜欢听这些旋律优美的歌曲,因为它能给人以振奋、鼓舞。

循循善诱:理智的教子成才方法

——对任冰和其父母及老师的采访

对任冰的采访时间:2000年9月19日

地点:美哈佛大学B区图书馆

采访人:北京晨曦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晨曦

任冰:我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诱导与启发

晨曦:在学习和生活中,你非常自律,是个自觉性很高的孩子。你认为是什么使你养成了非常自觉的习惯,是什么促使了你的成功?任冰:自从我上学时起,我便在父母的引导之下和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原来是并不怎么爱好写作的,但是父母认为写作是一个人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便抓住任何一次能够抓住的机会启发我、诱导我、培养我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他们要求我每天记一篇日记,并把这当作我课余学习的任务,要求我必须完成。我一直都坚持着。

我觉得,写日记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反省的过程。肯定日常行为中的优点,反省缺点与不足,对于发扬长处,克服短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想,我在学习中养成非常自觉的习惯是和写日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至于说是什么促使了我成功,我始终认为促使我成功的因素很多,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比如说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老师的严格要求等等,当然勤奋和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很多因素里面,父母的引导、启发是相当重要的。我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通过平凡的事例引导我,使我对物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又带我去天文台去参观,尔后,又引导我,使我踏上了学英语的道路……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没有父母循循善诱的引导,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对任冰父亲任文权的采访时间:2000年10月6日

地点:哈尔滨任冰家中

采访人:晨曦

任文权:言传不如身教

晨曦:请您具体谈一下?您在学习和生活中是怎样具体地引导任冰的?任文权:好的。人们常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这一点是肯定的,尽管我们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子女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我的一位朋友曾当作笑料讲述了他和儿子的一段对话。这位朋友说:“儿子,你这几天总是玩游戏机,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儿子回答:“你还说我呢,我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在外边玩麻将,你怎么还总是整宿地玩呢?”一下子弄得我这位朋友语塞舌结。

可见,孩子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以学到缺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夫妻俩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经常互相提示,互相交流,努力树立良好形象,以保证给儿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晨曦:您十分注重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想以此去影响任冰的哪些方面呢?任文权:艰苦的生活,尤其是长期处于知青群体中,让我们养成了许多在平常生活中难以磨炼的意志、品质和性格。我们俩都属于事业型,工作上很敬业、上进、负责,办事认真,各种荣誉证书得了一大堆;在家中,我们孝敬老人,不仅生活上对他们关心,更注意在思想感情上给予温暖;待人上,我们不以权势取人,热情、大方、真诚、平等,尽力助人;处事上,我们一视同仁,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业余生活上,我们喜欢打乒乓球、集邮、看体育比赛、拍照等等。

尽管我们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我们始终如一地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努力,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给孩子以有益的影响。

另外,我们夫妻二人注意杜绝各种在孩子面前“不宜”的行为。比如我们从不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谈论金钱问题,以防带来一些负效应。相反,我们却要求任冰在管理班费方面要收支有据。直到任冰去美国之前,我们还提示他班费账目应交待明白。他却神秘地告诉我:他已为班级贡献了近三百元。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的家长很难教育出一个无私的孩子,心胸狭隘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度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效应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等小事上。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上陷入困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里不仅有方法上的问题,也有家长如何提高和完善自身、以其优良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问题。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这便是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

对任冰母亲王超芳的采访时间:2000年10月6日

地点:哈尔滨任冰家中

采访人:晨曦

王超芳:有意识地引导

晨曦: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你是如何引导孩子来调节不良情绪的?王超芳: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保持心境的恬静和愉悦是不可能的。世上也不存在从未有过忧伤、从未有过愤怒冲动的人。但是,用较为理智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去调整孩子的情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认为,青少年时期最常体验的消极情绪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忧郁和焦虑,二是愤怒和冲动。

帮助孩子克服忧郁,我通常是这样做的:

比方说,先要帮助孩子反省自己的需要,看看他们的需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忧郁的产生,往往是人的需要或愿望受到阻碍的结果。人的需要合理与否是有它的客观标准的,这就是社会的利益和自身的客观条件。一个人的需要若不符合社会利益和自身条件,这种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这时就应当正视现实、克服这种不合理的需要。

然后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排解。要说服孩子凡事得往远处想,想得开,遇事多想想有利因素,少想那些不利因素;说服孩子,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所遇到的不顺利是在所难免的。帮助孩子排解的最初阶段还要经常提醒孩子,如果把自己的生命力都耗费在忧郁之中,那么还有什么精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要是把自己的幻想都用在夸大自己的不幸上,岂不是在虚掷自己的生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孩子主动与性格开朗者交朋友,这是克服忧郁的捷径。和开朗的人交朋友,与他们交流思想,观察他们待人接物、处理不愉快事情的方法,会使忧郁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很快变得开朗而豁达起来。晨曦:你觉得在引导孩子方面,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您作为母亲是怎样引导任冰的?王超芳:家长当然不能误导孩子,家长引导孩子应该是有意识的。任冰上学后,就对英语发生了兴趣,我教他背英语单词,他很快就背会了。我就鼓励他,他就更有兴趣了,以后每天背5个单词。

在小学高年级,任冰对物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和他爸爸便开始对孩子有意识地引导。

作为母亲,我引导任冰在生活当中学会细致地观察和慎微地思考,我觉得这是成材的重要一环。

原来任冰不爱好写作,但我和他父亲觉得一个人无论在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应当打好最基本的语言功夫,所以我们就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多引导他。

他爸爸从自己的体会中教他自觉地学会观察和思考,并且发展他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教他学会写日记。上学不久,就给他讲观察的重要,给了他一个巴掌大的小本本,让他学观察,记日记,他从7岁就开始写日记了。这是培养他观察和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孩子到了二年级,他爸爸就有意识地教他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景物的变化,三年级以后,教他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观察思考社会和人生。

就说《10岁男孩任冰诗文选》这本书吧,就是他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他把自己的文章题为“我对世界说”。这里边有他的观察手记,有人物速写。他已把他周围的人、同学,都写了速写像。要引导孩子广泛地接触生活,向生活、向大自然学习。要努力让孩子扩大眼界,多学活的知识。这样,就能启发他多思考问题,多观察事物的特点,进一步培养了他想像的能力。当任冰喜欢上写作,我们就更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带他去公园玩之前便告诉他:注意观察特点,越细微越好;回来写篇日记。把每个活动点,都变成培养他的场所。凡是对培养孩子有利的活动,我们都让他参加,并提示他注意观察、学习什么,而不是紧紧叮嘱他“注意自己的东西,别让小偷偷了”的话。事实证明,这种效果很好。

对任冰的老师张丽珍的采访时间:2000年10月8日

地点:哈尔滨张丽珍老师家中

采访人:晨曦

张老师:引导孩子产生好奇心

晨曦:张老师,你觉得引导、启发孩子,最主要的是引导、启发什么?张老师:我认为,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最重要。因为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儿童教育家告诉我们,出生刚一个月的新生儿,就开始萌生好奇心,他们对光、鲜艳的色彩,表现出一种好奇的感情色彩。到一两岁,他自己已经能独立行走了,更是好奇得出奇;对家中的什么东西都想翻动,尽管当父母的百般防范,也无济于事。再大一点,他们就总喜欢在屋外跑,这也是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因为屋外的天地不仅广阔,物态也丰富多趣。到了五六岁,他们就开始模仿大人的样儿玩烧饭、洗衣、造屋、插秧、抱孩子之类的游戏。

到了孩子上小学、初中以后,求知欲和好奇心往往融合在一起,书本上的种种知识,时时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也吸引着他们;连路旁一棵无名的小草,天上一朵飘浮着的彩云,都常常会招来孩子们的发问和无穷无尽的遐想。

可以说,好奇是人的天性。一个生气勃勃、有好奇心的人,总是瞪大敏锐的眼睛,带着求知的饥渴,观察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从中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奇妙的猎物。

好奇心发端于人性的本能,而最终还是取决于后天的教养。每个孩子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好奇差异并不太大,而后天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却有着天壤之别。

孩子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首先总是先向父母发问。作为父母,对这种好奇心不能投之以轻描淡写的随意回答。

另外,好奇也是人的一大美德。当父母的要教育子女好“奇”。司马迁的父亲教育他“爱奇”,“爱奇”使司马迁的生活历程中奇峰突起,绚丽多彩。有些父母要孩子平平庸庸地过太平日子,因为“奇”总是与“险”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父母不想让孩子过有风险的日子,也就只爱平庸不爱奇了。这是真爱孩子吗?不,应该说这只能害了孩子。从总体上说,如果人人甘于平庸,哪里还谈得上奇迹的创造、社会的进步呢?所以说,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是相当重要的。

诱发孩子的潜能

——诱导与启发教育专家谈1.诱导、启发教育越早越好

超常儿童之所以会超常发展,是因为他们具备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果其他的儿童也能具备这些个性品质,那么这些儿童也会得到超常的发展。事实上,常态儿童少年身上也具备这些心理品质,只不过还一时隐蔽着,没有得到开发,因而他们的智力发展属于中等。如果我们设法将这些隐蔽着的良好心理品质诱发出来,让其发挥作用,那常态少年也将会得到快速发展。早期启发是通过诱发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发展的,这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教育者意图进行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是教育者设计安排的,从而让孩子按教育者预定的方向发展。

当然,早期诱发不是万应灵药,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过低,或诱发不能领悟,诱发恐怕难以奏效。

2.诱导、启发教育的方法

父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因为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人,孩子由无知到开始懂事的过程中,一切的转变,都深受父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力,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所以,身为父母者,若想子女成为一个好孩子,就必须事事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以身作则”,是管教孩子最实际、最有效的办法。要知道,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每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加上“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性格的发展,影响尤大。专家认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教孩子是一套,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又是另一套,这会使孩子感到迷惘,令孩子是非观念模糊,而且很难赢得孩子的尊重。

如果父母是行为鲁莽,或言语粗俗的人,其子女亦很难会成为处事细心的斯文人;如果父母经常言而无信,孩子亦很难有责任感;如果父母爱贪小便宜,孩子亦很难有踏实的作风;如果父母严肃寡笑,孩子亦很难活泼开朗了……试想,若父母其身不正,怎能期待孩子有良好品德?

总之,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孩子是好是坏,与父母的言行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想孩子好,父母应记住两句话:“为儿作出好榜样,更胜训言千万章。”

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还能启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新鲜的问题,从而发展孩子的想像力。任冰的艺术想像力丰富,这肯定和他童年丰富的生活经历大有关系。他父母带他去过许多地方:哈尔滨、北京、郑州、开封等许多城市,甚至还去过吉林油田。他见过美丽的松花江、太阳岛,见过清澈如镜的白洋淀、汹涌奔流的古老的黄河;他因此认识了草原上美丽的花朵,喜爱上了各种昆虫,故而他愈发热爱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它能启发孩子提出各种各样新鲜的问题;它能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如果说孩子3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而在孩子会表达自己的心思之后,就要积极引导幼儿发展其想像力。四五岁,是孩子发展想像力最好的时期。

发展孩子的想像力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想像力就得不到发展,那么他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难以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对孩子来说,想像比拥有百万家产还重要。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呢?专家认为,最主要的有如下两点:

首先,在幼儿学习语言的阶段,给孩子讲童话、说故事、朗读诗歌、看画,这是启发幼儿想像力的一个好方法。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如像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母亲那样,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停止讲述,让孩子自己动脑去创造想像故事的结局,会更好。

其次,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依靠大自然了!让幼儿,尤其是4岁以后的幼儿到大自然的怀抱,到广阔的天地去吧!这是书本和口述的一切都代替不了的。儿童教育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在不断接受外界刺激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婴幼儿阶段,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丰富孩子的感情认识,发展孩子的想像力。让幼儿多接触人,多接触多彩的大千世界。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自然刺激孩子的智力发展,受到多方面的训练、培育。一个孩子和人接触少,生活环境单调,生活贫乏、缺少变化,孩子是不会聪明的。在启发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提起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不少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那是成人的事,对孩子来说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创造力”人皆有之,只要培养得当,儿童也会在活动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重视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专家认为:创造力的开发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许多家长、教师抱怨孩子的创造力低下,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习惯于让孩子被动地学习,给孩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让孩子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而压抑了儿童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儿童刚刚萌发的创造火花在成人的过多干预下熄灭了。

所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从多方面入手,主要有如下几点:

(1)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

通常人们习惯于一个问题应有一个明确的、合乎常理的答案,而创造性的特点则要求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有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即发散思维。因此,家长一方面要鼓励孩子要创造性地提问,并给孩子以科学的回答,更重要的在于鼓励孩子对问题提出更多的答案。例如,有个5岁的孩子问爸爸:“开电风扇有风,能使人凉快,你为什么不把窗关上?关上窗风跑不出去不就更凉快了吗?”那位父亲给孩子讲明电风扇吹风与气温和关窗与否的关系,接着问孩子:“风有什么作用?”孩子的想法很多:把树叶刮掉、吹火做饭、放到屋里使人凉快……尽管孩子的回答看似可笑,但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却大有好处。

(2)珍惜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旺盛,他们头脑中常有一些为成人所不理解的稀奇古怪的念头,如有的孩子“揠苗助长”、有的孩子认为把树砍倒就不会刮风,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小鸡时,自己就蹲下孵蛋想养出小鸡。这些奇怪的念头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然而正是这些古怪的想法促使他们去发现、探究。幼儿对事物表现出的好奇心是其创造的种子,应该加以保护。小时候使他们探索、发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后,长大以后这些欲望便成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强大的动力。有些家长讨厌孩子喋喋不休,问这问那,对孩子的奇思异想、反常规行为不屑一顾,甚至嘲笑、挖苦,最终只能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实际上,孩子的创造意向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顽皮、淘气甚至冒险之中,家长应善于从孩子的顽皮之中发现孩子的创新意识,在孩子的淘气之中了解孩子的创新轨迹,在孩子的冒险行为之中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3)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孩子质疑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培养孩子勇敢质疑的精神,只让他们墨守陈规,是无法激发孩子创造性才能的。如何鼓励儿童质疑呢?第一,对儿童的提问或反问要表现出耐心和喜欢;第二,可规定孩子至少每天提出一个问题;第三,经常向儿童发问;第四,将儿童置于一种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掌握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创造力的培养方法有:第一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的家庭气氛,充分发挥孩子的独立性。实验证明,那些能够得到父母尊重,能独立探索与自我做出决定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才能。第二,注重孩子的实践活动。第三,对孩子的创新要求及时给予支持与奖励。

通过经历成功喜悦的方法引导孩子确立自信

怎样引导孩子确立自信心呢?用一句话讲,就是“尽可能设法让孩子经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它可能是幼儿园里一次游戏的获胜,可能是小学里一次跳绳比赛中得奖,也可能是中学得了个长跑冠军……

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主张,在初步诱发孩子学习兴趣成功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信念品质,主要是自信心的诱发和培养。

自信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很大。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孩子,他老是喜欢向人们说自己怎么不行,而当父母把孩子的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人家听时,孩子的自责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在自己的心理上凝固成一种本非事实的事实,这对于孩子是相当有害的。这样,会使孩子由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严重压抑孩子的进取心与创造性。所以做父母的务必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引导孩子确立自信心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学问,因为自信本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孩子的自信心是孩子对自己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能力的自我估计、自我认识。孩子从事某工作后能自我感到是成功,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就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一多,孩子就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的激励下,使自信心得到巩固和加强。

当然,这里的“成功”是相对于孩子来说的,虽然对成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却很重要,它可以使孩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之中,使孩子意识到,原来他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样干得很好,从而激发起孩子的自信心。

根据上述原则,自信心的渗发和培养有下面几种方法:

(1)设置适中可行的奋斗目标

家长在家庭中可以给孩子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只要这些“活动”的目标适中可行,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那么,“活动”结束后孩子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活动”的内容不必一开始就直接是课程学习方面的,也可能是做游戏、讲故事、爬山、游泳、画画、吹笛子等。这些事都能生发开来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少年大学生肖兵,他父亲就是用画画来对他进行成功喜悦培养的。他常带肖兵到野外去写生,把肖兵画过的画收集起来,标上作画的时间,不时的拿出来评论评论,指出肖兵的画有哪些进步等等。每次评论之后,肖兵总是美滋滋的。自信心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美滋滋”中得以巩固和增强。

(2)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因为孩子年幼无知,他们在活动后“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自我认识,与孩子在活动中达到的实际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和家长、老师、他人对他的“评价”有密切关系。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成绩,家长能给予表扬性的“评价”,孩子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也应该是帮助、鼓励孩子改正,这时过分的斥责只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在后天的环境中塑造孩子的性格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

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对此并不太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的好坏,无碍大局;及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觉得已成定局,是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坚强自主的性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很大,如果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自卑、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在父母的引导下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改塑。不过,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条原则可供家长们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第一,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不良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与孩子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应该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确立起建立坚强自主性格的信心。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比较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自卑的性格。

第三,指导孩子从良好性格认同入手,决心重塑自己的性格。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优良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向优良性格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专家认为在家庭中,家长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不良情绪、情感或其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不良性格的形成了。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泄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同类推荐
  • 拯救男孩

    拯救男孩

    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最新力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的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书中强调:教育应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父亲对男孩教育的影响、捍卫童年还是摧残童年以及男孩怎样承担压力和责任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男孩教育的必读作品。
  • 少女生活百科

    少女生活百科

    本书是针对少女这一特殊人群,全面介绍与少女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本书为少女科学生活、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 做女儿第一个闺蜜

    做女儿第一个闺蜜

    告别童年,孩子懵懂地跨入了青春期。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悄悄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小烦恼也随之而来。这时候,最能给她答疑解惑的应该是妈妈……天使妈妈和女儿的亲情对话,告诉父母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导。
  •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惩罚与奖励的尺度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国家的未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所以在孩子成长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采取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引导孩子的发展。本书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奖惩尺度的科普读物。
  •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教孩子学会做人与做事

    它是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打造教育新理念,为广大父母排忧解难,以中外历史上的优秀家庭教育实例来引导读者,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热门推荐
  • 隋吏

    隋吏

    吏,治人者为吏者,当承民心,合上意。当为大隋一小吏的陈旻,望着手中的鞭子陷入了沉思...........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奋斗在大唐

    奋斗在大唐

    后世的灵魂,古代的身躯,两个本不相连的个体,却因为命运的奇迹变成了一体。16年后周邵阳长大成人,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奋斗之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 在物是人非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物是人非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的婚礼上。时隔这么多年,我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他。我强迫自己忘记,可越想忘越忘不了。一次偶然的意外,我又遇见他了。
  • 天悦之城

    天悦之城

    飞絮掩面,再难见,拂手离风情不变。落花漫殿,月可鉴,回首璃心意满天。九年的世态炎凉,终沦为大梦一场。没有玩世的本领,却有不恭的脾气,活在镜子中,也许是天使最好的归宿。那么,这具皮囊,还是还给四年前的那个热血少年吧。魔都夜行,灯光与斜影明暗交错,拼出了天使真实的模样。亦是批驳存在,或也有悖世界。彼岸零星匆匆,天使隐没于黑暗,追寻她的背影,上一秒的自己。天使爱,很无奈,没用勇气,从头再来。月色隐约,红尘已了。天使走过有缘的;生活带走剩下的;镜面隔开牵挂的;时间遗忘残留的。硝销,箫萧。朝思暮想终成梦,难求镜面有相逢。红尘为亭缘作酒,几座春秋笑谈中?天使的梦,有始无终。
  •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中国传统哲学导引

    本书是面向理工科类院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而专门撰写的哲学类教科书,是作者在开设“中国传统哲学”选修课近十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概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历史,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一一进行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力图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梗概和脉络全面了解和把握,并体会其中的辩证智慧和人生智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泰阿剑魂

    泰阿剑魂

    泰阿剑,欧冶子、干将所铸之神剑!风胡于巴山得了天上神铁,机缘巧合,成为剑神弟子,又得铸剑大师欧冶子指点,与其共同铸剑,后成为泰阿剑的守护者!后来,泰阿剑为秦王赢政所得,他仗此剑诛灭六国,统一天下,成为千古之始皇帝!其中,赢政在赵国得赵女胡珠儿相护,两人青梅竹马,相濡以沫,后,胡珠儿为护嬴政母子逃离邯郸,沦为赵王宫的奴婢!为救珠儿,嬴政发下宏愿,誓灭赵国!
  • 君心唯童

    君心唯童

    她叫童格,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天使,而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她执着于心,用尽心机想要得到自由的阳光,而他冷酷残忍,恶魔般的禁锢手段让人不寒而栗她说“这本是一场交易,何来真心相托!”他说“期限是我腻了,要不然就算下地狱你也得陪着我!”她一次次的逃离,而他一层层撕碎她的伪装,身体甚至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