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400000004

第4章 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上(2)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

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

(七)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1.给人信心 2.给人欢喜

3.给人希望 4.给人方便

(八)佛光道场发展方向

1.传统与现代融和2.僧众与信众共有

3.行持与慧解并重4.佛教与艺文合一

(九)佛光山的成就

1.建立现代教团:两序有级、僧信四众、事业基础、文化教育。

2.发展国际佛教:佛光协会、跨国道场、国际会议、宗派交流。

3.阐扬人间佛法:生活法语、人生礼仪、家庭佛法、社会应用。

4.促进两岸交流:平等共尊、和平共荣、佛教为缘、融和为本。

(十)佛光山对社会的贡献

改善社会风气,净化普世人心;

促进群我融和,建设和平世界。

(十一)佛光山对佛教的影响

1.从传统的佛教到现代的佛教

2.从独居的佛教到大众的佛教

3.从梵呗的佛教到歌咏的佛教

4.从经忏的佛教到事业的佛教

5.从地区的佛教到国际的佛教

6.从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

7.从静态的佛教到动态的佛教

8.从山林的佛教到社会的佛教

9.从遁世的佛教到救世的佛教

10.从唯僧的佛教到和信的佛教

11.从弟子的佛教到讲师的佛教

12.从寺院的佛教到会堂的佛教

13.从宗派的佛教到尊重的佛教

14.从行善的佛教到传教的佛教

15.从法会的佛教到活动的佛教

16.从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十二)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的具体贡献

1.世界佛教人口增加

2.青年学佛风气日盛

3.在家弟子弘扬佛法

4.人间佛教获得认同

5.传播媒体重视佛教

6.佛教文物广泛流通

7.佛教梵呗受到重视

8.佛光人会蓬勃发展

9.教育学界肯定佛教10.政党人物实践佛教

11.演艺人员皈依佛教12.佛学会考成绩辉煌

13.监狱弘法成效卓著14.种族融和促进和平

15.南传尼众恢复教团16.人间福报净化社会

17.佛教艺术普遍发展18.宗教对谈尊重包容

19.佛教典籍流通世界20.各种讲习建立共识

以上只在说明,佛光山是个重视组织制度的道场,制度就是戒律,我因为从年轻时就意识到,佛教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制度,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不但服装不统一,出家、剃度、传戒、教育等也都没有严密的制度,所以弊端丛生。例如没有健全的剃度制度,于是就如印光法师说:滥收徒众、滥挂海单、滥传戒法,导致佛教的伦理纲纪荡然无存,师不像师,徒不似徒。尤其没有严密的制度,徒然养成一群寄佛偷生的狮子身上虫;因为缺乏完善的制度,寺产流为私有,甚至佛门净财为他所有,不能用于弘法利生的事业之上。因此我从开创佛光山以后,就一直很重视制度的建立。

制度好像阶梯一样,让我们能够拾级而上,循序以进,唯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健全僧团,才能带动佛教的复兴。但是制度也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订,不能迂腐、守旧,所以对于佛教的戒律,我认为佛法真理不容更改,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二千五百多年前从印度传来中国的佛法戒律,有一些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社会需要,因此虽说根本戒可以保存,但对于一些“小小戒”,应该可以就时代需要,或者因为风俗、气候、地域等不同,加以弹性调整,而不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就如“沙弥戒”如果不调整,也是滞碍难行,这是我们对佛教戒律应该重新正视的地方,我们唯有从积极面来认识佛法戒律,才不会辜负佛陀制戒的圆融与随机方便的精神。以下就进一步来探讨戒律的精神。二、戒的精神——止恶行善,饶益有情。

一般人提到佛教,总认为信仰佛教必须受戒,于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很不自由。其实,佛教的戒律,其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譬如五戒中的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身体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名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进而不去侵犯别人。

不侵犯别人,进而尊重别人,则自他都能自由;反之,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就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就是犯了偷盗戒;强奸、拐骗、重婚、妨碍风化,就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就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吸食烟酒等,就是犯了饮酒戒。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固,失去自由,所以受戒也是守法,受戒才能自由;不受戒而行非法,国法也不会放过他,甚至因果道德也会制裁他,因此不要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其实能够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在佛教里,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实践,佛教徒皈依三宝以后,都应该进一步发心受戒。受戒是一种发心,心一发,任何邪魔外道都会遁形,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大智度论》说:“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大船。”能够受持清净戒,自有大力量、大功德。只不过我们对于戒的精神,应该要有正知正见,这比持戒更为重要。

关于“戒”,有几个观念必须厘清:

(一)破戒与破见:破戒是违犯戒法,是个人行为上的过失,可以忏悔纠正;破见是谬解真理,是根本思想上的错误。一个破见的人,在见解上无法再接受佛法真理,就永远与佛道无缘,因此破戒可以忏悔,破见不通忏悔。

所谓“破见”,例如有的人认为,受戒难免会犯戒,不受戒就不会有犯戒的担忧。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惭愧心,懂得忏悔,罪过比较小,还是有得度的机会;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不懂得改过,自然罪过加重,只有沉沦三途恶道。

因此,在佛教里,一个人破戒并非可耻,只要至诚忏悔,仍有重生的希望;而一个破见的人,则如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在佛教的戒律上,错误的思想见解,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昧于因果的邪恶见解,都是烦恼的根源,也是障道的根本,所以一个修学佛法的人,首先要培养正知正见,须知受了戒,行为有了依循的标准,懂得自我约束,纵有所犯,也能忏悔,因此戒不可怕,有戒才和平,有戒才安全,有戒才有保障。

(二)止持与作持:佛教的戒律,不外“止持”与“作持”二门,举例说,七佛通戒偈中,“诸恶莫作”就是止持戒,“众善奉行”就是作持戒。也就是说,对于一些进法乱纪的坏事,你不去做,就是持戒;你违犯了,就是犯戒。相对的,对于一些有利于人的善事,你发心去做,就是持戒;你逃避不为,就是犯戒。由此可见佛教的戒律不仅只有消极的防非止恶,更要积极的奉行众善,因此除了消极止恶的七众别戒声闻戒以外,还有积极行善的菩萨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是大乘菩萨戒的代表,包括:

1.摄律仪戒,即遵守佛教制订之各种戒律,防止过恶。

2.摄善法戒,即誓愿实践一切善法,以修习诸善为戒。

3.摄众生戒,即发心教化众生,使得利益。

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其饶益众生的方法,根据《菩萨地持经》卷四举出有十一种,即:

1.众生所做饶益之事,悉与为伴。

2.众生已病、未病等诸苦及看病者,悉与为伴。

3.为诸众生说世间法、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4.知恩报恩。

5.救护众生种种恐怖,开解诸难,使远离忧恼。

6.见众生贫穷困乏,依其所需,悉能布施。

7.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蓄众。

8.先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之善语等,使众生安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

9.对有实德者,称扬欢悦之。

10.对犯过行恶者应以慈心予以呵责,使其悔改。

11.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之心。

此“三聚净戒”说明,佛教的戒律不仅只消极的禁止做一切恶事(止持),更要积极的行一切善事(作持),也就是要净化自己,利益他人,因此有时当作而不为者,也是犯戒,这是佛教戒律既单纯又广大的不可思议之处,也是实践菩萨道的行者应该把握的戒的真正精神。

此外,佛教里有很多戒律,如“沙弥十戒”中的“不捉持金银戒”、“不故往歌舞观听”、“不非时食”、“不坐高广大床”等,依现在的社会形态来看,都很难清净受持。乃至日本佛教娶妻生子、寺庙传子,以及有的地区的僧侣随缘食肉,甚至寺院使用皮制品的佛具与现代化用品,以及一些经常惹人争议的“素食荤名”等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呢?

其实佛教的戒律,不必在形相上刻板地执著教条,应该重视的是戒的精神、意义以及人间性。例如,中国大乘佛教的“三坛大戒”,就很有人间佛教利济众生的精神。所谓“三坛”就是:初坛沙弥戒要守好“摄律仪戒”,二坛比丘戒要具备“摄善法戒”,三坛菩萨戒要有“饶益有情”的精神。因为“三聚净戒”具足,因此大乘佛教才得以由此展开,这就是人间佛教戒律的特色。

戒要能对人生、对未来有所增上,可惜南传佛教一向只受比丘戒,缺少菩萨饶益众生的人间性。加上过去佛教的戒律太看重消极的止恶,缺乏积极为善的精神,因此一讲到戒律,大都“不可这样,不可那样”,除了上述所举以外,其他如僧众不能布施财物给信众、在家众不能听比丘(尼)戒、比丘不可接近女众等。甚至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然而过去一般人常依《梵网经》的戒条,如“以手触酒,五百世无手”来解释戒律;由于过分的威胁恐吓,反而失去说服力,只有使得有心学佛的人望而却步。尤其千百年来,为了一条“八敬法”,障碍了多少优秀的女众出家,所以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此我们应该将戒律规范人间化。

所谓人间化的戒律,一方面固然消极的规范身心,止恶息罪;一方面更应积极广修善行,广作善事,发挥菩萨戒服务奉献的精神,以期自利利他。因此,今日佛教界实在不宜再以佛世时的社会背景来要求现代人,因为佛陀虽如法律专家,他依当时印度的民情、风俗、文化等因缘制订各种戒律,但随着时移事异,很多戒律已不适合时代的演进。例如:

(一)偏袒右肩:印度属热带气候,此戒若是强要寒带地区的人遵守,不合情理。

(二)不捉持金银戒:过去印度不使用钱币,现代人出门在外,不管食衣住行,都离不开金钱。

(三)不与女人接触:过去佛陀为健全僧团,因此立下严峻戒律。但是现在是两性平权的时代,男女接触机会频繁,例如:开会时,先到先入座;乘车时,男女依序排队,都是很平常的事。因此,现代男女往来,只要能划清公私,不多做私密的一对一交往,平时正常社交往来,也是时代的发展所趋。

(四)讥嫌戒:此戒有时行之过分,导致因为害怕被讥嫌,于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因为顾虑过多,而使佛法失去本来应有的担当,以及应有的积极利众行为,而使佛教弘化于现代失去力量。

故此我们认为,制戒的原则要合情、合理,要尊重人情、人性。如前所说,当初百丈禅师避开戒律另订丛林清规,到了现代,人间佛教更因应时势所趋,主张凡传统戒律合乎时宜者尊重之,此外则另依现代社会所需而制订现代生活律仪,期能展现佛教的时代性,以更符合当初佛陀制戒的本意与精神。当然,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地佛教对“戒律”的精神与本怀,要有透彻的认识,否则只知依佛世时一成不变的戒律,佛教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今后唯有彼此尊重各国的风俗、民情、社会习惯以达成共识,才能促进世界佛教的团结与发展。

总之,佛教的戒律讲究修身利人,所谓“人成即佛成”,戒律从外相的修持清净,到内心的不动念,层次有所不同。尤其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小小戒已不适用于各国不同的民情及现代时空,因此我们主张应以戒律“不侵犯”的根本精神推广五戒、菩萨戒,方能匡救当今道德沦丧、社会失序的时弊;唯有提倡戒律规范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建立人间佛教受持菩萨道自利利他的戒行,以八正道、四摄六度为戒律的内容,才能饶益众生。所以,人间佛教主张,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万行才是戒律,四摄法门才是戒律;具有饶益有情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戒律。三、戒的实践——服务奉献,自他两利。

《华严经》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律是佛法的生命,是诸佛化世的本源,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然而佛性虽具,必须持戒,然后乃见。因此《佛遗教经》说:“若人能持净戒,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

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础,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来“读诵”的,而是要去实践“奉行”。平时日常生活里,若能时时“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就是净化三业,就是在实践“七佛通戒”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了。甚至“待人好”,处处为人设想,凡事都能了解“因缘果报”的真理,这就是持戒。

此外,戒是要用来规范自己的,而不是拿来要求别人。戒律的精神在自发心的清净受持,在于实践菩萨道。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除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以外,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如果不发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因此菩萨戒虽有十重戒:杀、盗、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嗔心不受悔,谤三宝,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如果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一般佛教徒,平时禅修、念佛,自我端正身心,工作之余则加入社区义工行列,服务人群,或是布施钱财,济困救急,乃至助印佛书、流通佛法,甚至参加佛教兴校办学等文化、教育事业,这就是在奉行“三聚净戒”,也就是在实践菩萨道。

其实,持戒就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慈悲心与菩萨道的具体表现。在中国,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有吃素的习惯,有的人初一、十五持斋,有的人吃早斋,虽然不究竟,但每逢吃斋日就知道要吃素。吃素虽非佛教徒的专利,但是佛教的素食,主要是为了长养慈悲心,为了尊重生命,为了不杀生。人世间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杀生,平时哪怕是一只蚂蚁、蟑螂或是苍蝇、蚊子等,都是一条命,它们也都懂得爱惜生命,但是一般人看到蚊蚁,常常一巴掌就把它打死,或是一脚便踩死它。其实,尽管蚊蝇虫蚁有时确实造成了生活上的不便,但是我们可以驱赶它,或是事先防范,而不能轻易就杀死它,因为罪不及死,一下子就要了它的命,这样的刑法未免太重了。

这个事例主要是说明,戒律的受持固然是基于信仰而来,但是根本还是出自不伤害生命、不侵犯他人的慈悲心。例如受持五戒,能予他人无畏施;因为我持戒清净,他人便毋须担心受到我的侵犯,所以“五戒”又称“五大施”。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佛教的戒律虽然有出家、在家的区别,但是一切戒律都是依据五戒为根本。受持五戒的人,不但能感得二十五名善神护佑等无尽的利益,而且是“自他两利”,例如:不杀生,则自增慈悲心,他不失命;不偷盗.则自不败德行,他不失财;不邪淫,则自家眷属和谐,他不失节;不妄语,则自己不损信用,他不毁誉;不饮酒,则自不伤智慧,他不受侵犯。

同类推荐
  •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本书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经历,从学习、专业、生活、交际、情感、消费、社会实践、择业等方面,总结出大学时期最重要的几个决定,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迈入大学的学子提供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经验与指导。
  • 做个快乐读书人

    做个快乐读书人

    什么叫做天才?天才实际决定在个性。谁坚持得久,谁就是天才;谁自己要强,谁就是天才!你们都好运,生在今天这个富裕的时代。祝你们不忧不惧,做个快乐读书人!就像我们喷水一样——让那小小的水珠,由表面慢慢渗下去,渗到泥土的深处。这本书不单是台湾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快乐乐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快快乐乐地回家、快快乐乐地睡觉、快快乐乐地长大……
  • 18岁以后一定要读的心灵故事

    18岁以后一定要读的心灵故事

    本书辑录了最震撼心灵、情感跌宕的动人故事。内容包括:总有一种爱情让你无语哽咽、总有一种亲情让你涕泪交流、总有一种友情让你潸然泪下、总有一种忠诚让你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理想让你心酸不已等。
  • 谈修养

    谈修养

    此书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 会说话的三笔财富

    会说话的三笔财富

    《会说话的三笔财富》主要介绍了口才对一个人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修炼口才的技巧与方法。
热门推荐
  • 娇俏警花擒夫记

    娇俏警花擒夫记

    她俏子染,警业界响叮叮的腐女废警.因此,被上级派去当卧底。结果,不但失身为妻,还成为不受宠的妻,面对众多母老虎,环肥燕瘦的小三小四小五,她淡定的说"你们随意。”当丈夫夜不归宿,她开心得敲锣打鼓。当,他为了他心爱的女人不惜对她狠下毒手。她的心在那一刻死掉,带着腹中的孩子悄然离开他。五年后,强者归来,她为母报仇,两人的情感进一步的恶化,一次意外发现他居然是……
  •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经典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学问,修身养性的智慧,听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看1分钟的小故事。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董,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 夫人你兔耳朵掉了

    夫人你兔耳朵掉了

    若说狂拽小霸王最怕在谁面前现原形,那必须是厉家二爷莫属啊!季瑶,你再骂我,我告二爷去季瑶,你再打我,我告二爷去季瑶,你再…你闭嘴!小霸王暴怒想她什么时候憋过这气?真是肠子悔青了把她喜欢厉霆雨的事告诉这些狗犊子!月黑风高,一图一话,‘不装了,摊牌了,拱到我家大白菜了’虐死一种单身汪,小霸王季瑶一雪前耻,重夺巅峰形象,再登巅峰,虐死你们这群狗!本文甜宠齁甜巨巨甜,快到初初怀里来
  • 混迹次元的行者

    混迹次元的行者

    本书的内容有些奇怪(可能吧?),本人的最初构想有些混乱,总之,想看的就看下去吧,这只是本人的一时兴起。
  • 一生只为寻找你

    一生只为寻找你

    你是否幻想过某一天会白捡一个漂亮女友?你是否幻想过某一天会有一个女孩等你回家,你是否幻想过某一天你也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甜甜蜜蜜的爱情?来吧,这本书会满足你的一切幻想! 一次意外,她来到了他所在的世界一场相遇,让他们两个走到一起。前世未尽的缘让他们不惜穿越时空找到彼此,上天的戏弄却又使得他们各自身处异地。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相遇,在这奇妙的缘分下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究竟是前世未尽的缘?还是前世未过的劫?欢迎观看《一生只为寻找你》
  • 穿书之末世生存计划

    穿书之末世生存计划

    宋瑶瑶从没想过,自己一个网瘾打机少女第一次入坑言情小说就书穿了。穿啥不好穿女主角,还是末世开挂那种。问题是她书只看了前三十章,对女主角的性格吐槽来吐槽去,后面还有两百四十多章,她还没吐槽呢!发现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之后,决定绝不要像女主一样活着。
  • 禁代心医师

    禁代心医师

    禁代心医师——不是医生的故事,这是病人的故事
  • 超级电影

    超级电影

    业余视频导演——罗与,在失恋后意外获得了一个来自于未来的“梦幻虚拟娱乐家用机”。
  • 琴鸟历险记

    琴鸟历险记

    动物园里琴鸟丽丝和它的爸爸妈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逃出了牢笼,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回家的遥远旅途。不幸的是琴鸟丽丝落单了,它的回家之旅变得十分曲折惊险:丽丝被一个水手囚禁在笼子里,欺骗和强迫它做表演赚钱;丽丝与一只糖老鼠认识,并在糖老鼠的帮助下逃出笼子;在街道上的一次猫狗大战中,丽丝用它模仿声音的能力救了一只名叫汉堡黄的黄狗,却不小心被黄狗的主人高跟鞋女人送入了虎口——餐馆;餐馆老板的私生子戈比同情丽丝的遭遇帮助它逃出了油锅……最终在一位到澳大利亚寻找昔日女友的男子的帮助下,丽丝回到了保护区与爸爸妈妈团聚。
  • 暗黑之尸体发火

    暗黑之尸体发火

    尸体发火火了死可忍尸体不可忍堂堂暗黑第一BOSS,岂容新手们爆转职者的末日来临了啥,地狱三兄弟?想和我抢暗黑第一BOSS的名号,等着被爆吧!嚯嚯嚯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