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62900000026

第26章 有一种爱叫作奉献(3)

宋志永的母亲汪淑珍说,“可是想到大地震时,自己的病还是上海医疗队医生治好的,今天儿子去抢险救灾,我不能拖他的后腿。”

千里迢迢赴湖南

2008年2月6日即大年三十下午,宋志永拿着家里的3万多元钱和一封村里开的介绍信,与其他人一起奔赴湖南。

“一开始我们还在考虑怎么去,因为铁路和公路都不好走。后来看了新闻才知道,高速公路已经通车了,可以开车去。”宋志永说,经过25个小时的奔波,大年初一,宋志永一行13人来到了湖南长沙。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长沙附近的抢险救灾工作已基本结束。于是,13个人在当地救灾指挥部门安排下,连夜赶路,大年初二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市,被当地抗灾指挥部编入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帮当地重建几乎陷于瘫痪状态的电网。

小分队赶赴郴州抢险救灾

宋志永小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山路上的积雪,并且将准备替换的设备运上山,将损坏的设备从山上背下来,平均每个人都要背二三十公斤的重量,一个小时打个来回。

宋志永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的山上工作,每天早晨5时30分起床,要一直工作到晚上7时许才能收工。最让13位农民不习惯的是,湖南所有的菜里面都要放辣椒。“太辣了,我们根本适应不了,有时候就自己买点方便面、火腿肠充饥。”宋志永笑着说。

震区的“唐山志愿者”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后来,宋志永又将246名灾区孩子接到唐山玉田上学。

勇于救人,光荣牺牲的优秀大学生——张华

张华1958年出生,黑龙江省虎林市人,1977年入伍,生前系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

张华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战士。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思潮复杂的形势,张华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他通过写信、寒暑假登门谈心,帮助多名中学同学战胜挫折,校正人生航向。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霸桥区新筑乡69岁的魏志德老人在一所公共厕所疏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粪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4岁。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大队,坚持以张华精神建队育人,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学员大队”荣誉称号。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不仅要在外表上像个大学生

1977年1月,张华应征人伍。在部队,他多次受到奖励,入伍两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初秋,21岁的张华跨进了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成为空军医学系的学生。

张华对雷锋一直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他真诚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不仅要在外表上像个大学生,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道德上、知识上都是个大学生。”

张华不论走到哪里,都留下了令人称赞的言行。公共汽车上抓小偷,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老人、帮助旅客……也不知做了多少好事,没人能说清。1980年暑假期间,他乘车回东北家乡。有一位孕妇在旅途中早产,只好倒车返回工作单位。产妇身体虚弱,归途尚远,举目无亲,急得落泪。

张华看到了,主动端水送饭,热情照顾。他陪产妇下车后,把产妇和婴儿送到自己姨家,并设法与产妇的丈夫取得联系,然后才放心地登车北去。1981年暑假,他回到家乡,正遇上多年罕见的洪水。他家住地一片汪洋,房子浸泡在两米多深的洪水里。张华顾不得多管自己的家,只穿一条短裤,跳到水里帮居民转移,先帮助4户工人脱离险境,还帮助他们打捞起被洪水冲走的木箱、立柜、木料……富于理想,勇于献身

1982年7月11日,正在四医大第三附属医院上临床课的张华,一大早进城买东西。上午9点多,在离校不远的康复路南口,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急促而焦灼的呼喊声:“快救人哪!”原来掏粪老汉魏志德在康复路厕所掏粪时,被粪池散发出的沼气熏倒。这是个有3米多深、池口只有2尺见方的蓄粪池。在气温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的伏天,老汉跌进粪池,哪能没有危险?张华听到呼救声赶到现场,把手中装有照相机等物的背包往地上一扔,三下两下脱下军帽和军衣,一把拽住正要下去救人的裁缝师傅李正学,高声说道:“你年纪大,不要下,让我下!”说罢,沿着竹梯,“嚓嚓嚓”地急速而坚定地下去了。跌下去的老汉这时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张华左手紧紧握住梯档,用右手从一米以外的粪水中拽过老汉,又一把抱在腰间,望着池上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没想到话音刚落,浓烈的沼气把他也熏倒了。只听“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进粪水之中。他被在场的群众搭救上来,并拦了一辆救护车,用最快的速度送进了医院。值班医生赶来了,专家教授赶来了,学校和医院领导也赶来了。可是,注射强心针无效!吸痰给氧无效!医院采取了最后的抢救措施:打开胸腔,直接按摩心脏……然而,张华因吸入毒气过多,加上溺粪时间过长,光荣牺牲了。

张华牺牲后,陕西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向张华学习,全国学联也发出向张华学习的号召。1988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

王杰1942年出生,山东省金乡县人。1961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三〇八一部队工兵营一连五班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一不怕苦

王杰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华蝈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爱听英雄故事,爱看英雄画册。1957年,大水淹没家乡,他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1958年考入金乡一中初中部,每星期天回家,都帮助生产队会计算账。

1961年8月,王杰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他认真学习毛主席着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1963年2月2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后不论什么工作,我一定要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在国防施工中,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坚持抡大锤,胳膊累肿,手磨起血泡。1963年8月27日,王杰所在部队奉命到河北抗洪救灾,一天夜里,上级命令他们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着,必须首先派一个尖兵探出一条安全的路来,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同志抢先要求担负了这项战斗任务。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在寻找进出口时,他腿上、手上被在水下的铁丝网划成道道血痕,但为了顺利完成抢运任务,他把这一切完全置之度外。他这种奋不顾身、迎难而进的精神,使战友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

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

二不怕死

1964年1月,王杰被提任副班长,后任班长。2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青年人要像疾风中的劲草,岁寒时的松柏,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担。”3月,由于他分秒必争,刻苦钻研,考上一级技术能手。他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任爆破手期间,不浪费一寸导火索,决心“把艰苦奋斗的作风接过来,传下去”。同年9月,家里再三来信催其回家结婚,他因工作需要,再次推迟婚期。1965年初,其母心脏病复发,他以战备为重,三次推辞连里安排的假期。

帮助民兵训练爆破技术,是连里交给王杰和陈学义两人的一项任务。当王杰和陈学义一到训练场地,就受到民兵们的欢迎。7月14日上午,他们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地雷实爆,王杰让大家围成一圈,由他做示范动作。突然,埋设炸药包的土层冒出了白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杰大喊一声“闪开”,便飞身而起,扑向炸药包(实爆训练用炸药包代替地雷)。随着一声巨响,王杰倒在了血泊之中,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得救了,年仅23岁的王杰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张楼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

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党政机关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根据王杰生前愿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陆定一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

同类推荐
  • 泰戈尔诗选(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泰戈尔诗选(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诗集:《新月集》和《飞鸟集》。《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飞鸟集》富于哲理、充满意蕴,共收录诗325首,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语言清新亮丽、耐人寻味。该版本为中英对照版,读者在欣赏泰戈尔的隽永清丽的诗句之外,还可以学习如何创作英文诗歌。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关于作者童年的回忆。《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祖籍台湾,童年、少年、青年却是在北京度过的,本书即是以她七到十三岁的北京城南生活为背景写作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全书主体部分五个故事,既独立又具连贯性,通过小主人公英子的观察、叙述,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她温暖的小世界后面,错综复杂悲惨的大世界,表现了平民的坎坷命运,展示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本书是作者缅怀老北京的诸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部,浓浓的相思、淡淡的哀愁充塞于字里行间。它在198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成为“中国风格”“散文电影”的典范,并获多种大奖。
  • 考研全程策划

    考研全程策划

    《考研全程策划》是中国唯一一本从人生幸福的高度对考研进行全程辅导的书籍。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生幸福下的高薪职业为导向的“九段考研”体系,将被传统教育行业视为战术层面的考研行为,全面提升到了人生战略的高度。
  • 出口成章的成语故事

    出口成章的成语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出口成章的汉语成语典故,是中小学生求之不得的语文辅助读物,对中小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和语言能力有很好的辅导作用。
  •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黄金树

    开拓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黄金树

    精选1001个传奇故事,共分成11个门类。每一个门类,突出一个主题:共有十一个故事。分别是《莫里哀的悲剧》、《无知的酋长》、《长翅膀的男孩》、《海中钻出的小岛》、《饶舌的小象》、《神秘的土著人》、《嘴里咳出的子弹》、《猴子“越狱”记》、《会跳舞的花》、《黄金树》、《美人鱼木乃伊》。益智而健康。
热门推荐
  • 想和你一起吹风

    想和你一起吹风

    他们在你不情我不愿的情况下定了婚,开始的相看两厌,到最后的惺惺相惜,经历无数,成为了彼此翘首以盼的惊喜。
  • 盛夏初冬

    盛夏初冬

    上一世,你是盛夏,我是初冬。这一世,换我来做盛夏,温暖你的冬,可好?
  • 云之漠

    云之漠

    她,自小生活在深山,安详而快乐。有朝一日,纤尘不染如她是否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场镜花水月,在平静的掩映下将是狼烟四起,血雨腥风?
  • 超级小保安

    超级小保安

    从神秘组织回到滨海市的唐易,本想做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小市民,谁知却在无形中卷入了一场场纷争。一怒之下,唐易决定高调行事。从此,滨海市上演了一幕幕明争暗斗的精彩故事。究竟谁才是故事最后的赢家?而唐易的最终梦想又能否达到?
  • 琉璃昔年亦如初

    琉璃昔年亦如初

    那年她七岁,他十二岁。“哥哥你好。”,她站在沙发旁,甜甜地说道。“你好。”那年她二十岁,他二十五岁“你说,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我的。”她坐在沙发上,吃着水果。他跪在搓衣板上,宠溺地笑着:“见你一面,误终生。”本文是甜宠文,当然,总是会有一些波澜的嘛,不要寄刀片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王妃很狂傲

    重生王妃很狂傲

    有侧妃?不好意思,这王爷我不要!侧妃掌权,克扣她的伙食?“王爷,咱们谈点生意。”本王妃决心做这正妃之位,居然有人想来撬墙角?让你见识一下本王妃的实力!她不爱权势,只想与他携手游天下。
  • 穿越的忘世之恋

    穿越的忘世之恋

    现代女生穿越竟然爱上了冷酷君王只因为命格星君的糊涂,却经历了三人的辛酸苦难的爱恋之旅
  • 侯门权策:相公风华绝代

    侯门权策:相公风华绝代

    她被亲生父亲,以三百两银子,卖给了富可敌国的沈玉浓,做他的第七房小妾。原以为可以飞上枝头做凤凰,不想,嫁过来的第一天,就成了下堂妾。沈玉浓,病相公,美男子,把被夫人与众小妾一起鄙视作践的小老七,慢慢地培养成了心腹。
  • 重生之平淡人生

    重生之平淡人生

    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思想背负着一个年轻英俊的外表,这样貌似黄金组合的融合会给主角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请看一个成熟男人的平淡人生,没有狗血没有太多的YY,带给你的是一种真实的感动!没什么野心,只希望能够写一部贴近生活的写实类小说,然后顺顺当当完本,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活中的人间百态。普及平凡人的装B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