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22

第22章 定慧品(3)

所谓“渐”,就是逐渐、逐渐的,是有“次序”性、有“连续”性,如同时钟从一分、五分、十分,渐次往前行,这就叫做“渐修”。

所谓“顿根”,就是“根机”很利,能够“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渐根”则是“根性”比较缓慢、迟钝,它是慢慢地、按部就班地修行,直到觉悟。

“顿渐利钝”要如何判别?当初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虽然很聪明,但是“聪明”并不是“顿根”,因为阿难尊者“多闻第一”,但却不开悟,他的“根机”并不算很“利”;反而是在《楞严经》里迷惑阿难尊者的摩登伽女,她本来是首陀罗的一个卑贱女子,但是一经皈依佛门,马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开悟了,这就是“利根”。神会禅师曾经说过:“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意思是说,众生根机有顿有渐,有的人先“顿悟”,然后“渐修”;有的人先“渐修”,而后“顿悟”。但是,不管“顿渐利钝”,只要发心正直,精进修行,终能见道,怕只怕不能明白“顿”、“渐”,心里迷闷。

禅宗针对众生的“顿渐”根性,有“南顿北渐”之分。“南宗”的惠能大师提倡“顿超法门”,主张“立地成佛”;和六祖大师同门同时的神秀大师,他的“北宗”则主张“渐修”。“南顿北渐”、“顿渐之争”,千百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过。

其实,六祖惠能大师说过:“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法”就是“禅”,“禅”的本身没有“顿”或“渐”,因为众生修学、觉悟的过程有长短,因此才有“利钝”之分。正如“三鸟飞空,‘空’无远近,‘迹’有远近”。又如“三兽渡河,‘水’无深浅,“迹”有深浅”。“真理”就像“虚空”,没有远近;亦如“河水”,不论深浅。

我们在“真理”里修行,无论是“利根”或“钝根”,即使开悟后仍然要证,仍然要修。关于修行开悟的顿渐,有四种说法:

◆渐修顿悟:渐渐修学,一旦功行圆成,顿时开悟,、如同樵夫伐木,片片渐砍,一斧顿倒;又如旅人远行,步步渐行,一步即到,这就叫做“渐修顿悟”。

◆顿悟渐修:如人学射箭,“顿悟”的人一学,就射中了;但是,虽然射中了,功力还不够,要慢慢地练,以便纯熟。又如婴儿出生,当下手、脚、眼睛、鼻子等四肢五官皆具足,但是,气力要渐渐地养成。所以,“顿悟”虽然“悟”了,还要“渐修”才成。

◆顿悟顿修:有的人一闻,开悟了,这是上上至利根性,立刻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所有烦恼一时消除,即“悟”即“证”,犹如剪一丝,万条顿断;丢布于染缸,一时变色。这是属于“顿悟”的根性。

◆渐修渐悟:逐渐地修行,也逐渐地觉悟,如登九层之塔,逐渐登高,所见渐远,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时候我们煮饭、烧菜,烧了很多的木柴,到了最后一根本柴,终于把饭菜煮熟了;并不是最后的一根木柴把饭菜煮熟的,而是前面的好多木柴渐渐燃烧,逐渐累积而成,这就叫做“渐修渐悟。”

《楞伽经》云:“譬如庵摩罗果,渐次成熟。”庵摩罗果不是一时、一下就开花结果,而是渐次成熟的;又如大地生诸树林,也是渐次增长;再如一个人学唱歌、学跳舞、学写字、学绘画,都是渐次而解,渐次而成。所以,学佛不必操之过急,所谓“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有的人一学佛,就急着要“闭关”,要“住山”修行;但是在佛法里有谓:“不开悟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也就是说,“觉悟”了以后,再到山里修证;“破参”了以后,再闭关印证。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理”上顿悟以后,还要在“事”上精修。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立刻长大、成熟。因此,不管“顿”也好,“渐”也好,都是需要时间累积,一旦功行圆成,自然水到渠成。

八、何谓“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所谓“善分别”,就是以般若智慧如实认识、了解诸法实相,还以“本来面目”,而非妄想分别,更非被“虚假”蒙蔽所做的错误认识。“善分别”就如明镜照人,不论高、矮、胖、瘦,长、短、方、圆,镜子总是不假分别地如“实”呈现。“善分别”又如日月之光,不论高山深谷,它总是不假拣择的无私遍照。

在世间上,如果一个人的知识、经验、智能、思想、技术,达到“专家”、“行家”的水准,对于专业领域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这也可以叫做“善分别”。修道的人证悟“真理”,用“真理”来看世间,就是“善分别”。所以,能够契合“真理”,能够证悟“真实”,这就叫做“善分别”。

经云:“但莫做作,只是平常。”“善分别”是一种平常心,一切用“平常心”,不矫揉造作,如此才能和“真理”契合。

什么是“平常心”?如何才能如实的认识世间真相?我提出几点说明:

◆从凡夫“差别”的世界到圣贤“平等”的世界。凡夫所认识的世间是千差万别的;反之,圣贤看世间,一切皆平等,所谓“生佛平等、自他平等、有无平等、圣凡平等”,能用“平等心”看待世间,诚所谓“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平等”的世界,是最美好而真实的世界!

◆从凡夫“动乱”的世界到圣贤“寂静”的世界,凡夫的世界因为有物欲尘劳,因此扰攘不安,“动荡”不已;相反的,圣贤追求的是禅悦法喜,是“寂静”无哗的生活。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寂静”里,就能真实认识世间。

◆从凡夫“生灭”的世界到圣贤“涅槃”的世界。凡夫世间,生灭无常,不但有情世间有“生老病死”,器世间也有“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如果我们能“善分别”圣贤的“涅槃”世界,亦即灭绝“时空”对待、“人我”对待、“生死”对待,所谓“不生不灭”的真如世界,也就能认识诸法实相。

◆从凡夫“垢秽”的世界到圣贤“清净”的世界。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充满杀盗淫妄。如果我们能身行“不乱杀”、“不偷盗”、“不邪淫”;口说“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意想“不贪欲”、“不嗔恚”、“不愚痴”,就能从凡夫“垢秽”的世界,到圣贤“清净”的世界,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从凡夫“缺陷”的世界到圣贤“圆满”的世界。凡夫世间,白天一半,夜晚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佛一半,魔一半。凡夫世界充满缺陷,如果我们能够“做人”圆满,“福慧”圆满,“修行”圆满,就能进入圣贤“常乐我净”的圆满世界。

◆从凡夫“苦恼”的世界到圣贤“安乐”的世界。凡夫世间,充满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各种忧悲苦恼,如果我们能证悟真如佛性,就能与圣贤同登“禅悦法喜”的“安乐”世界。

《华严经》云:“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善分别”主要就是让我们安住在“第一义”而不动心。

怎样在“第一义”而不动心呢?第一,不为“财”动;第二,不为“情”动;第三,不为“名”动;第四,不为“谤”动;第五,不为“苦”动;第六,不为“难”动;第七,不为“利”动;第八,不为“气”动。尽管世界上“好好坏坏”,只要我“不动。”,一切就没事了,所以,要紧的是,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寂静”的“禅定”之中,过着“禅者”的生活,这才是最安乐的生活。

九、如何对治“尘劳妄想”?

佛法重在对治,妄以真治,染以净治。凡夫居处世间生活,给我们压力最重、最难处理的就是“尘劳妄想”。,也就是心外有“五欲六尘”的诱惑、染污,心内有贪欲、嗔恨、愚痴等三毒的扰乱、迷惑。所以,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参禅?就是为了要做“心理建设”、“精神武装”,要增强心里的力量;心里有了力量,如同作战,有了“城墙”、“盔甲”,才能打仗御敌。

如何对治“尘劳妄想”?《金刚经》一再昭示我们:“不于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要我们不要把心安住在“六尘”上面,不要在“相”上执著。因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幻不实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都是染污的。因此,为什么有的人始终迷而不悟,这是因为在“境界”上有了“贪心”,有了“执著”,有了“挂念”。“心念”上如果有了“人我”、“贪着”,就会生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自然由此产生。因此,《金刚经》又说“无住生心”,心能“无住”,才能抵挡“五欲六尘”,才能“随心自在”。

有一位道树禅师,他和徒众建了一所寺院,正好与道士的庙观为邻。庙观里的道士放不下观旁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运用神通法术,时而“呼风唤雨”,时而“撒豆成兵”,用以扰乱、恐吓寺院里的修道者,寺院里一些年轻初学的沙弥都被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一住就是十几年。到最后,道士的法术用尽了,一气之下,只好把庙观迁移他去。

有人就问道树禅师:“禅师!道士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你是如何能胜过他们的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么能胜他们呢?”

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有法术、有神通,‘有’是有限、有量、有尽、有边;而我无法术,我只有一个‘无心’,‘无’是无限、无量、无边、无尽。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的‘无变’当然胜过‘有变’了。”

所以,“色不迷人,人自迷”,对付“尘劳妄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无心”,就是“不动心”。“无”心,就是“禅”心;有“禅”有“定”,自然一了百了、因此,只要“无心”,只要有“禅”的修持,有时面对荣华富贵,正好可以用来行“布施”,行“菩萨道”;有时候遭逢艰难困苦,正好可以给我们好好地学道。因为世间多“苦”、多“难”,更能让我们看淡“世情”,看淡“尘劳虚假”。所以,“富贵如同三更梦,荣华还同九月霜”,世间的一切,你不贪求、不执取,则面对“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的“风”,也就能不动心,因为自己有“禅”,有“力量”。

“力量”是如何产生的?经典里告诉我们,有四种“力量”我们必须要具有:

◆“胜解”的力量:胜解就是“了解”问题,对问题要“透彻”地,要“殊胜”地了解;能够真正“了解”问题,才能进而“实践”。所以,孙中山先生曾说:“知难行易。”真正了解以后,要实“行”就不困难了。因此,“胜解”就是力量。

◆“静观”的力量:静观就是禅定的功夫,有了禅定,我们的心就不会轻易被“境界”所转。我们的心“不随境转”,就能“转境”:心能转境,就有力量。

◆“欢喜”的力量:欢喜就是一种“乐观”的性格,读书,要“欢欢喜喜”地读书;工作,要“欢欢喜喜”地工作;服务,要“欢欢喜喜”地服务;布施,要“欢欢喜喜”地布施。因为“欢喜”才有力量,什么事情部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就不会有“力量”了。

◆“休息”的力量:俗语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有时候担子挑久了,“休息”一下,就能恢复体力;打球,下场“休息”一下,就会有“力量”继续冲刺了。

佛世时,有一位擅长弹琴的比丘。有一天,佛陀问他:“你弹琴,弦如果太紧,会怎样?”

“弦太紧,容易断。”

佛陀又问:“弦太松,又会如何?”

“太松,就弹不响。”

佛陀就说:“对了!修行也如弹琴,你要把弦调得不松不紧,才能发出好的声音,弦才不会断。”

所以,对治“尘劳妄想”,并不是要我们离开“尘劳妄想”,因为“逃避”不是办法,而是要在“尘劳妄想”里,面对现实,只要不被“尘劳妄想”动心,如佛经所说:“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尘劳妄想”不可怕,就怕我们没有“禅”、没有“定”、没有“力量”、没有“觉照”,那对修行而言,就有待加强了。

十、如何处理“见闻觉知”?

所谓“见闻觉知”,就是指我们的六根一一眼、耳、鼻、舌、身、意,对外执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后产生的分别、认识。

凡夫众生由于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感觉”、意“分别”,每天生活在“见闻觉知”中,不断造作诸业,引生烦恼妄想,因而在生死里流转不已。因此,如何处理“见闻觉知”,是学佛者必修的课程。

经典形容六根如“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如六个盗贼住在我们身体的村庄里,时时劫取我们的功德法财,处处引领我们造作罪业。在日本的日光寺门口,有三只猴子的雕像,其中一只蒙着眼睛,一只蒙着耳朵,一只蒙着嘴巴。意思是告诉我们不当看的,不要看;不当听的,不要听;不当说的,不要说。这好比中国儒家所谓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六根接触六尘所引生的“见闻觉知”,虽然是妄想的根源,却也是觉悟入道的要门。所谓“迷”与“悟”之间的差别,只在于能否将见闻觉知转迷为悟,转识成智。

有一位慧嵬禅师,一天在山洞里坐禅,忽然来了一名无头鬼,慧嵬禅师面不改色地对无头鬼说:“你没有头,所以不会头痛,好舒服啊!”

又有一次,出现了一个没有身躯、只有手脚的无体鬼,慧嵬禅师又对此无体鬼说:“你没有身躯,所以不会被五脏六腑的疾病所苦,这是何等的幸福啊!”

有时无口鬼现前时,惩嵬禅师就说,没有口最好,免两舌恶口,造业受罪;有时无眼鬼现前,慧嵬禅师又说,没有眼最好,免得乱看心烦;有时无手鬼现前,慧嵬禅师则说,没有手就不会赌钱,也不会打人了。

尽管各种残缺鬼一再出现,却丝毫惑动不了慧嵬禅师。所以,《般若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并非真的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而是教我们不要任由“眼、耳、鼻、舌、身、意”执取六尘,不要让见闻觉知随境界而转。

然而,如何才能让“见闻觉知”不随“境界”而转呢?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宝藏,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只是一般人往往不识自家宝藏,每天随着“见闻觉知”不断追逐过眼云烟的功名利禄,执取虚幻不实的五欲六尘,任由我们的真心在五趣里流转,在六道里轮回,殊为可惜!所幸我们的真心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因此,尽管流转生死,本我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

什么是我们的“真心本性”?如何认识我们的“真心本性”?

有一次,道吾禅师问云岩禅师:“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你,哪一个眼睛是正眼呢?”

云岩禅师反问:“如同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上时,你没睁开眼睛,手往地上一抓就抓起来了。请问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禅师听了之后,说:“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

云岩禅师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禅师疑惑地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云岩禅师正色地回答。

“遍身是眼”,这是从分别意识去认知的;“通身是眼”,这是从无分别的智慧上显现的。能够认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无不是“通身是眼、通身是耳、通身是鼻、通身是舌、通身是身、通身是心”,自然也就不会再去“心外求法”了。

所以,一个真正会听的人,要听无声的声音;一个真正会看的人,要看无心的宇宙、心中没有声音,那才是“最大的”声音,如维摩居士“一默如雷”,因此,我们不要去追逐“心外”的色、声、香、味、触、法,所谓“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恁么飞,无取无舍无罣碍。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如何“见”?如何“闻”?如何“觉”?如何“知”?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参,靠我们自己来行了,因为修行是一门别人无法替代的功课!

同类推荐
  • 妙语微言

    妙语微言

    太桥旦增堪布自幼年出家,深喑佛法之道,在多年学习和修行过程中,悟出人生在世的许多道理。本书是作者长时间的心血积累,从人生观、幸福观、金钱名利观、世界观、环境保护、佛教的真谛等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精髓。将为繁忙聒噪的都市生活,贡献一丝清凉的幽香之气。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应变:生存之道

    应变:生存之道

    佛陀说法,随机应变,看你是什么根机,他就对你“说空说有”、“说因说果”、“说人世说出世”,所以佛法都是应众生根机而变化。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外星一日游

    外星一日游

    姚叶没想到随随便便抽个奖,竟然抽到了一等奖——“外星一日游”你TM在逗我?!说好的懒人机器人呢?谁要去外星旅游了?!还有,说好的只旅游一天呢?神TM的飞船坏了要等一个月!不要放我一个人在这儿,我要回家!等等,那个外星小哥?你头上为什么有根草?
  • 双生蝶:冰冷少爷拽小姐

    双生蝶:冰冷少爷拽小姐

    一切都是命运吗?对,是命运!但,更是因果。五岁那年,他们站在一所学校门口,小女孩拉扯着小男孩的衣袖仰头望着他说:“哥哥,等我们长大了也来这里上学好不好?”小男孩看着她满怀希冀的小脸微笑着回答:“好,萤儿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萤儿要来这里上学,我们就来这里上学。”听到小男孩的回答小女孩高兴的在原地拍手蹦跳了起来。看着她欢快的身影,小男孩也满脸笑意···!然而,不久!大人们的纠纷却将他们卷入其中!最终导致了小女孩的失踪!十多年后,他们相见却已不相识!A栋宿舍楼里:“蓝色眼睛的,有你在,我们宿舍都不用开空调了”某女夸张的说道。“那不是很好么?连电费都省了。”某男面无表情的回答。“···”众人无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遗失的缺口

    遗失的缺口

    某个雨天,她无声无息的从宁远的生活中消失了,五年后的几起命案最后都指向了同一个人,那个人和她又是什么关系,这一切又究竟是为了什么
  • 创业巅峰时代

    创业巅峰时代

    创业难,血泪多,风雨无阻越千山,两代人,两个商业王朝的创立与颠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邪魅太子妃

    邪魅太子妃

    一场意外,使苏瑾儿穿越来到东炎大陆,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让这“弱女子”何以生存,在苏瑾儿“绝望之际”欧阳翊宸出现,带个她希望……但是在她和他相遇的开始,一场阴谋也将浮出水面……
  • 永远把你放心里

    永远把你放心里

    滑胎后多日未见的丈夫,回来第一件事做的竟是逼我离婚,原来他不仅婚内外遇,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少爷的俏皮丫头

    恶魔少爷的俏皮丫头

    他,人人皆知的恶少校草,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所有漂亮的女生都被玩过。唯独她,溺爱。情深至浅。她,一个平凡而秋落倾城的女子,遇到了他,她并不认识他,只是和他女朋友有过瓜葛。是骗局?陷阱?复仇?他爱她,放下了以前的潇洒任性。她爱他,放下了曾经的娇惯脾气。她不认识他,岂料“一(2)班的云颂,做我女朋友吧!”岂料闺蜜却也爱他,岂料前任讽刺意味。他原为她,全校跑而误课,只因爱她,问心无愧。
  • 英汉口译红皮书

    英汉口译红皮书

    没有口译员的努力,各种国际活动的沟通便难以实现。口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口译爱好者,也让众多业外人士非常好奇。虽然口译这个职业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国内在口译领域的相关研究依然欠缺,特别是欠缺从实践角度出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