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700000005

第5章 前言(4)

12.诚然,作为跨文化对话的一项研究成果,《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最终与读者见面,就是进行另一个层面的对话。为了这个层面的对话能通畅地进行,选择适宜的话语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写作前曾进行过多次讨论,并专程请教过比较文学前辈季羡林先生。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必然会产生新术语,但是否纳入我们的语言体系还要看其是否必要。那些佶屈聱牙的术语,尽量不要用。”用得不当,就会产生“术语化”,“叫人不敢碰,不敢读”。季老说:“现在中文系的学生们反映,如今许多老师写的文章越来越看不懂。希望我们的丛书能用大家看得懂的语言写,让更多的人愿意看。”

丛书的主创者之一责编哈若蕙女士,时丛书的撰写风格和话语效应,则有更高的期待:“丛书的写作风格、体例、笔法要力求与今天的阅读接轨,要让我们的学术思想与结论‘游动’在丰厚翔实、鲜活生动的叙述之中,要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生意盎然的文学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丛书将以其丰富的史料性和准确稳妥、富有见地的跨文化传播的观点,开放的文化品格,独特的行文风格而使其具备跨越学科的意蕴,使不同层面的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各自需要的灵韵,使之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中形成这样的共识:中外文学的交融、异质文化的互补,不仅是昨天人们的骄傲,更是今天的时尚与主题。”哈女士的这个创意,几经编委会讨论被最终确定为共同的创作方向,虽然各卷作者在撰写中都曾致力追求这种著述风格和学术效应,但是否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当由丛书面世后直面广大读者的“对话”中,方能明鉴。我们期待着这个“对话”的到来。

13然而,当我最后一次阅完一卷卷书稿,交给出版社发排刊行的时候,当我们的丛书就要面临与读者直面对话的时候,我的心头不由得涌起一种交织着惶惑与欣慰、遗憾与满足的复杂感情。我感到欣慰与满足的是,我终于做成了多年想做的一件实事,促成了这套多卷集的《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的出版。

的确,联合各方才俊,创设这样一套大型跨文化研究丛书,以便对中外文学关系进行总体考察,是我多年的梦想。毫无疑问,它的实现,完全得益于前辈学者的关怀鼓励,得益于比较文学界同仁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出版界朋友的理解和支撑,它无疑是多方通力合作的结果。丛书创设的初期和中期,我们曾两次专程赴京,就教于丛书学术顾问季羡林教授和乐黛云教授,受益良多。前文已提及,季老以学界耆宿的缱绻之心关注各卷主笔的学术积累,以一个前辈学者特有的严谨时撰写的话语提出过具体要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那温暖期待的目光;而乐黛云教授以她惯常的热情和友善,不仅经常关心我们研究的进程,而且还在百忙中为我们作序。丛书学术顾问,比较文化前辈学者王元化教授与汤一介教授和季老一道,欣然命笔,为丛书题词,勉励后学。我们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关注和支持,国际比协的前主席佛克玛教授和现任主席川本教授,国际文化界的知名学者,俄罗斯的李福清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教授以及郑国和教授等与我们对话交流,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推进了我们的探索。

最令我感到欣慰和快乐的,是与各卷主持人和丛书责编哈若蕙女士的精诚合作。担当各卷主笔的,是来自比较文学界从事中外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在这一领域探索有年,有较多的积累,发表过相关的文章和著作,是活跃于我国比较文学界的一支中坚力量和“实干派”,其中不少人还是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能与他们联袂携手,共创《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这套大型丛书,对我来说,真是受益无穷,其乐无穷。让我欣慰和感动的是,在两年前丛书开创之初,当我诚邀他们加盟的时候,他们当中不少人,虽然肩担国家社科研究项目和各种行政重任,或者正在做着更紧迫、更感兴趣的课题,但是,为了比较文学事业整体的开发,还是放下了手头的研究工作,欣然加盟,全力投入了这个合作工程。我们曾先后数次在南京、上海等地会聚一堂,就丛书的主旨、体例和创作方略及各卷撰写大纲,进行过认真探讨。成书之后,我们又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场合进行过多次的磋商。虽然各卷的写作是独立进行,自成体系的,但是作为整套丛书的协作研究成果,应该说有我们的时间、精力和热情的共同投入。没有这种共同的投入,没有这种共同的学术热忱和追求,没有这种共同的信任和支持,要成就这项总体研究是难以想象的。

我高兴地看到,参与丛书写作的还有一些生气勃勃的年轻学子,他们的加入为我们的研究注进了活力,带来了生机,他们确实不乏灵气,不乏敏锐、不乏勤勉,在他们的导师带领和携手共耕中形成了各自的思路、个性和专题,收进丛书的《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等不少篇什就是明证。我们寄希望于他们,他们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未来。

我们不会忘记为丛书顺利推进而倾情努力的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哈若葱女士,她是丛书才华出众的主创者,坚定的实施者从丛书的创意,到具体实施,到成书的全过程,都倾注了她的心力,融进了她的热情和智慧。她以她的才情和热忱,耐心和理解面对我们每一个作者,使我们真正感到了一种合作的快乐和满足。能有机会与她合作,无疑是我们的幸运。

我们还应当提到曾任宁夏新闻出版局局长后任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的丁思俭先生,以及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高伟先生是他们以敏锐的学术眼光,看到了丛书的价值,又以开放的文化气度鼎力相助,并几次三番地和我们一起探讨,走访前辈学者,共商丛书实施计划。出版者这种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巨大支撑作为作者的我们是难以忘怀的。

正是在这多方面的支持、关怀、鼓舞和通力合作下,经过近三年团结拼搏,我们的梦想和追求才终于实现。也正是这多方面的支持、关爱、鼓舞和亲密的合作,我们不仅获得了学术内的收获,而且也取得了学术外的收获,那便是,理解、信任和友谊。我深信我们每一位作者,在这个跨世纪的学术合作研究中,必定会留下了难忘的、愉快的记忆。作为这一合作工程的主持人,我在此仅向它的国内外的学术顾问、策划、责编、各卷主笔和所有的执笔者,致以谢意和敬意。

尾声伴随着丛书完成后的兴奋和喜悦,面临的是与读者对话前的惶惑和不安。我们的不安和遗憾不在于我们的疏懒,而在于我们的缺乏,一种从事中外文学关系总体研究在原典资料、理论深度、中外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上的整体缺乏,这就使我们在面对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庞大的学术工程时感到力不从心,也必然使我们的研究带有不是由于我们的疏懒、而是由于我们的缺乏所造成的各种难以避免的疏漏与缺憾。我们为此而深感遗憾和不安。幸而工程主持人和合作者,都是朴实本分的工匠,虽然在丛书开创之初,工程启动之日,曾以“跨世纪学术工程”的“豪言壮语”相召唤,相勉励,但我们从未奢望构建一座完美的大厦,只企求借此携手共耕的尝试,抛砖引玉,投石问路,寻找一条协同出击、整体开发的新路子,以便在中外文学关系这一积淀着丰富资源的领地,有新的开掘。

我曾经不只一次地说过,世间任何一项学术研究,任何一门知识的探究,都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不可能一人一次可以穷尽,更何况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外文化关系这项巨大的学术工程?它需要一代人的团结协作,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成方圆。我们这次集体合作的尝试,也出于这样的认识。假如我们这种尝试能在前辈开辟的基础上有所前进,那我们就感到欢欣鼓舞了,假如读者见到我们的丛书,有“更多的人愿意看”(季老的期盼),并且从中有所补益,那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补偿;假如“不同层面的读者直面丛书所展示的文学交流的世界,都能在其中“找到各自需要的灵韵”,那便是对我们至高的嘉奖。我们同样期待,这套丛书能够走进21世纪的高校殿堂,为羊羊学子们了解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张开一扇窗口,也许到那时,涌动在我们心头的惶惑、不安,才会悄然地消失?

2002/3/25—5/9凌晨

南京大学

同类推荐
  • 生活之旅

    生活之旅

    了解中国的历程,不仅仅是仰视她呈现出的大国风范,更重要的还是在点滴生活中去体味她散发的内在魅力。只有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才能让你真切地去感受和理解中国和中国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崇尚自然的茶道精神、源远流长的美酒佳酿,传承千年,折射出中国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和平和从容的气质。中国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更是千姿百态,而跟随天意去呵护身心,蕴含着中国人颐养天年的真谛。此刻,中国的美食准备挑战你的味觉神经,佳茗和美酒带你回到梦中的东方,千年积淀的智慧游艺即将唤醒你沉睡的心灵,而华夏的养生之道正在为你开启关爱身体的哲学之门。这一段活色生香的中国生活之旅,等待着你来尽情地领略。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

    青川民间语言语汇研究

    本书的成型得益于2005年四川省教育厅的科研立项和经费资助。为完成省教育厅下达的这项重点课题,本课题组成员一直进行着艰苦的语料采集和研究工作,先后几次深入到山雾缭练的川北地区,走访调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青川县文化馆相关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了青川县作协主席李先钺先生的鼎力相助,他们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史资料。可以说,没有省教育厅及相关同志的帮助,要想完成本书是根本不可能的。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热门推荐
  • 曳舞翩然,余醉!

    曳舞翩然,余醉!

    那一日,她为他亲手制作礼物,却不慎被胶水黏住手指,他却用一小刀,花费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为她小心翼翼的割开那层薄膜,可他不知道的是,他那心疼的眼神和小心翼翼的动作早已在女孩心里种下情根,可奈,天公不作美,一桩又一桩的事却寒了她的心,那颗已枝繁叶茂的情树也不再生机,枝叶凋零,他们该何去何从?他们的爱情之花是否会还未开放就已凋零?
  • 都市修仙之铁血战神

    都市修仙之铁血战神

    (无敌文,不喜勿喷)五年前,背负血海深仇,跳崖逃生。五年后,修炼遇到瓶颈,被心魔所困,为斩掉心魔,重新踏入星城。
  • 樱花树的相片

    樱花树的相片

    刘庆华与常大志两个从来没有任何交集的人,所产生的故事,两个可能一辈子不会谋面的人,就这样不同世界的人相遇产生别样的故事,可能会悲伤,不是很刻意,不是真实故事,但是我会把这个故事描绘到截然不同的颜色。
  • 蓦然回首咫尺天涯

    蓦然回首咫尺天涯

    一次蓄谋已久的掠夺;打破千年的平静。一场无意的碰撞,成为一生最美的时光。我爱你时,即使你以忘记了我。我爱你时,即使无法靠近。我爱你时,其实命运早已注定。
  • 七十二画情书

    七十二画情书

    她,高冷霸道。她,呆萌萝莉。从没有人能轻易的突破她心中那一道防线。可却有这么一个女孩,轻易的在她心中种下了那么一枚种子。四年后,等不到她来吃一碗热腾的饺子。她却意外去世.……那时候,她整个人生接近崩塌状态。——“我活成你的样子,变成你的习惯,却终究回不去当年的昨天。”——“心中住着一名未亡人,守着一座未枯坟。”——“有个人,曾在那个大宅子里藏了七十二封情书,四年后的昨天才被翻了出来。”——“那个时候很喜欢你,现在一切都是替代品。”——“我只是很喜欢你,喜欢到看世人都缺少你这么活泼的一面,喜欢到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你,喜欢到想每个早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可现在所有的碎片都拼凑不回来的昨天。”——霜落长河
  • 草莓酱,臭皮鞋

    草莓酱,臭皮鞋

    胖胖甜甜小小孩,暗恋面瘫小老头,何所谓老头,明明就是大十三岁的教导主任大叔,初中新生菜鸟,面对仰望阳光前的他,走过了九年,仰视变暗恋,暗恋变明恋,明恋后逃离,逃离又相见,无话不说,继而相恋,终究,兜兜转转,互戴钻戒......
  • 天道失衡

    天道失衡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唯一的愿望就是陪在父母身边过完平凡的一生,然而这一切却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父亲惨死,山村被戮,少女殒命,大师舍身,红颜薄命……我不是什么天选之子,也没有什么壮志雄心,更不懂得什么天下大义,只想简简单单报得血仇……命途却如此多舛,卑劣的人心,病态的江湖,正义何在?公理何在?天道何在?人心,不古了吗?天道,失衡了吗?若是以身化道,能换得世间一片安宁,那我也解脱了吧……
  • 荟荟众生

    荟荟众生

    一个简单的故事,小时候的童真与中二,二者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剧情,小时候上学无聊写的,只不过都写在本子上,又由于本人特别懒,所以很少会更新。】
  • 少爷不爱我

    少爷不爱我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谈恋爱能变强

    谈恋爱能变强

    大二宅男林天被精灵选中为拯救神界的男人,精灵给林天修炼手册是不断的谈恋爱。可单身20年的钢铁直男林天根本不懂泡妞,这样简单的任务对于林天来说却难入登天!最终钢铁直男林天能拯救神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