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3700000014

第14章 转嫁危机,拉开决战的序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经营不力、资金周转、用人不当、股东矛盾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把企业推向倒闭的边缘。

小企业如何生存?是在大企业的蚕食下听天由命,还是寻找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外资注入是奢望,内部挖潜又极为有限,如果你是小企业的老板,如果你不想被吞并而失业,又该如何应对严峻的生存危机呢?

一、上党易手,激化矛盾也是自保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赵孝成王四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韩国重镇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地处上党正南方,与洛阳隔黄河遥遥相望,是上党通往中原的枢纽。野王一失,韩国本土与上党之间的道路就被彻底切点,上党也随之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飞地。秦国这一招相当厉害,明攻野王,实则图谋上党。

为什么要图谋上党?从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上党正好夹在秦、赵、韩、周之间,东面是河北大平原,西南是汾河下游平原,地处太行山地南段,是一道天然的战略屏障,谁占据上党,谁就能占据战略制高点。

而这样一块重要的市场,偏偏在七个主要竞争对手中最弱小的一个(韩国)手里,又岂能不引来别家的窥视?此前,韩国借助赵国的力量尚能勉强维持对上党的控制;而赵国也愿意让韩国来充当自己的屏障。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秦国攻下野王而改变了。

摆在韩国君臣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死守上党的话,上党产粮稀少,想要从本土运粮去是不现实的;不问不管的话,上党不是被秦国吞并,就是被赵国吞并。最后,韩国决定向秦国妥协,派人到秦国去请罪,主动割让上党以求和平――既然受不住了,还不如送给你卖个人情。同时又派人通知上党官员和军民赶紧撤回韩国本土,留一片空城给秦国。

我认为,韩国的权宜之计是不智的。按照一般市场原理,弱小的公司,总会联合其它小公司来一起对付最强大的竞争者,形成所谓的联合体――诸如家电行业。只有这样,弱小的公司才能继续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避免被挤出市场,甚至被收购。但韩国偏偏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去跟最强的竞争者妥协,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强者更强,让弱者更弱。

但是,当时的上当太守靳?拒绝了韩桓惠王的撤离命令,他认为韩国虽弱,但仍是堂堂正正的国家,岂能不战而白白把土地城池献给敌人?

韩桓惠王见靳?不听话,只好派冯亭去接替他,前往上党善后。

没想到这个冯亭比靳?更不听话。来到上党后,冯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上党各地视察了一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加糟糕,于是就对其它官员说,上党与韩国本土的道路已经彻底中断了,秦军每天的都在向前逼进,凭借上党守军目前的力量,是没法与秦军抗衡的,与其白白便宜秦国,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赵国一旦接受上党,秦国就会进攻赵国;赵国被秦国攻击,就一定会与韩国搞好关系、争取援助。到那时,韩、赵两国联手,才能对抗秦国。

冯亭的算盘打得比韩桓惠王要精,看问题也更清楚。韩国现在拿土地讨好秦国,秦国接下来还会进攻韩国本土;赵国失去了上党这一屏障,也会怨恨韩国,结果就是看似讨好一头,实则两头都得罪了。秦国本来就是敌人,多得罪一次也无所谓;而赵国才是应该团结、可以利用的合作伙伴。如果把上党给赵国,凭借赵国强大的军力和上党的地利,外加韩国的援助,三者合一,才能有效抵抗秦国的进攻,也是不利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所以说,冯亭的谋划,实际上就是在被动情势下,主动放弃讨好最强对手,联合次强企业,转嫁企业危机将市场维持在一种相对均势的对抗状态中的一招妙手。

二、唯利是图,败家子的典型症状

三天后,冯亭派出的使者就来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见到赵孝成王后,使者开门见山道:

“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史记?赵世家》)

意思是说,韩国守不住上党了,而且韩王己经决定把上党割让给秦国。但上党当地的官吏军民都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现在上党一共有17座城池,太守大人愿意把它们全部献给赵国,希望大王能妥善安置上党军民。

孝成王一听,大喜过望,立刻找来平阳君赵豹,问他能不能接受这17座城池。

赵豹回答得很扫兴,也很直接:

“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史记?赵世家》)

意思是,圣人说过,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好处,一定会招来祸害。也就是在暗示赵孝成王,韩国没准按得什么坏心呢,还是不要为好。

孝成王很奇怪,他觉得韩国仰慕他的德行和仁义,才决定把上党献给赵国,又怎能说是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好处呢?

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孝成王比起祖父赵武灵王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甚至连父亲赵惠文王都不如――赵武灵王主动开疆辟壤,威震诸侯;赵惠文王重用贤才、守成有方;可孝成王却因为一点点土地而沾沾自喜,而他的高兴,并不是由于赵国得到了一块战略要地,而是觉得自己的德行了不起。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赵国的三代君王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很多企业中,尤其是家族企业,第一代领导人往往是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让企业迅速崛起,他们为了维持企业的继续发展,也很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但是,由于第一代领导人太强势了,甚至到了专横霸道、不肯放手的地步,所以第二代领导人往往小心翼翼,虽然才能不错,但是在气魄上就要稍逊一筹。这时,家族的地位提升了,家境好了,他们的子女开始过富足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但没有危机感的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盲目自大、失去进取心。企业如果传到他们手中,走下坡路也就在所难免了。

赵豹估计也被孝成王雷到了,身为一个君王,不从国家利益看问题,反而表现得如此小家子气,于是只好耐心得解释道:

“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史记?赵世家》)

意思是说,秦国为了蚕食韩国的土地,故意切断上党和韩国本土之间的道路,以为这样就能轻而易举的占领上党(而实际情况也接近于此,韩国已经决定把上党献给秦国了)。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韩国之所以会把上党献给大王,就是想把战祸转嫁给赵国。秦国白白忙活了一场,赵国却坐享渔翁之利,秦国不能从韩国取得上党,赵国比秦国弱小,又岂能从秦国那里虎口夺食呢?这又怎么能说是意外的收获呢?还是不要得罪秦国,不接受上党吧!

赵豹的话主要表现出三个意思:

其一,韩国不怀好意,是在栽赃嫁祸;

其二,接受上党,就会得罪秦国;

其三,赵豹有畏惧秦国之心。

而孝成王偏偏没有看到前两条,看到的只是赵豹畏惧秦国。从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的表情和语言来看,他是一个爱贪小便宜,而又自我感觉极为良好的人。而赵豹的谨小慎微之言,一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贪小便宜,决定了他一定会接受上党;死要面子,决定了他一定不会听从赵豹之言。果然,孝成王又道:

“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史记?赵世家》)

还是一句话,将孝成王的唯利是图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从战略得失看问题,而是把军国大事当成了做买卖,怎么划算怎么来。可孝成王注定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小商人。

一个领导者,如果只会用愿景和规划去激励员工,那他不如去当培训师;但如果只重眼前利益而不顾全局得失,就会让企业在长期战略决策中陷入被动。

话已至此,赵豹觉得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摊上这么个领导,就只能希望老天保佑赵国了。

三、研判大势,企业高层的心态

赵豹离开后,孝成王又找来平原君赵胜。平原君是惠文王的弟弟,孝成王的叔叔,既是赵国重臣,也是当时最有威望的四大公子之一。他一听事情的经过,立刻回答道:

“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史记?赵世家》)

他的回答,与孝成王的话出奇的一致。这是巧合,还是有别的原因?

我认为,巧合的可能性比较小。平原君是赵国重臣,也是王叔,肯定在宫中布有不少眼线,孝成王与赵豹的谈话一结束,也许就有人给他通风报信了。平原君是个聪明人,当即就揣摩出了孝成王的心思;再加上他原本就有打压政敌赵豹的心思,所以就利用“上党事件”制造了这样一出“巧合”。

孝成王一听,再次大喜――终于找到知音了。于是就让平原君主持接收上党事宜,同时重赏冯亭等一班韩国官吏,还命大将廉颇率军进驻长平,防范秦国。

赵国接受了上党,韩国的危机被转嫁了,但此次事件的策划者冯亭,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对孝成王派来的使者这样说道:

“吾不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义一矣;入之秦,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地而食之,不义三矣。”(《史记?赵世家》)

冯亭觉得自己干了三件对不起天地良心的事:

其一,身为臣子,为国家护卫疆土,却不能击退秦军,守住上党,失土有罪;

其二,不服从命令把上党献给秦国,擅自把上党献给赵国,违令有罪;

其三,把国家的土地献给别国,自己却被赵国封为华阳君,食邑三万户,受封有罪。

可见,冯亭不但有战略眼光,而且是个有情有义的忠臣。

在这里,我想问,如果你是平原君,你会跟他一样做吗?平原君对孝成王的呼应,究竟是出于公心,认为赵国应当接管上党,还是为了在与赵豹的竞争中更受信任呢?

平原君位列战国四大公子,年轻时与苏秦交好,又在与张仪的较量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斗争策略,因此,他不可能看不到上党对于赵国的重要性――赵国如果能够真正把上党收归己有,把它变成一块实实在在的战略屏障,秦国就无法攻击赵国本土,既能让含国都邯郸高枕无忧,还能居高临下对秦国的平阳、河东形成攻击态势。前半生都在为合纵抗秦奔走的平原君赵胜,心中最大愿望就是抑制秦国,而今这么好的机会白白送上门来,那当然是“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分析完利弊之后,他又根据对孝成王性格的了解和内线的密报,判断出孝成王的决定,于是,就以一种巧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赞同。平原君当然知道此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赵国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他的赞同,实际上是在争取实际执行这项计划的权力。只有让他来处理接管上党一事,才能尽可能多的避免可能出现的危险。而平原君位高权重,接管上党的计划一旦实施,孝成王一定会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可见,身为企业的管理者之一,不但要对市场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还要对决策者的性格有所了解,能够准确预判决策者的取向。在事情的结果尚未确定之前,与决策者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顺其自然的为自己争取到相应的权力。

四、三年对峙,消耗战是个大陷阱

秦昭襄王一看韩国把上党送给了赵国,当时就怒了,立刻决定发兵进攻赵国,时间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

不过,尽管秦国图谋赵国是蓄谋已久的事,但秦昭襄王并没有一上来就打出自己的王牌――大名鼎鼎的战神白起。或者说,长平之战刚开始时,秦国君臣还没有把它当成举国之战来打,其规模和性质与阏与之战接近,只是一场局部战争。因此,秦昭襄王只是派了另一员猛将、左庶长王?率20万大军挺进上党。

可见,很多大规模的市场行为,都是从局部较量开始的,但是随着双方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较量才逐渐升级成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决战。但是,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你可以在战术上有所保留,但是在战略上,一定要把每一次较量都当成决战来打,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在决战突然来到时从容应对。

当时,廉颇率赵军主力驻守在长平,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然后分出一支部队在前方60里外的空仓岭一线构筑前哨阵地,并派裨将弧茄继续向前搜索迎敌,冯亭所部数万原韩国上党守军也归入了廉颇军中。

秦赵两军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杀赵裨将弧茄(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紧接着,秦军向太行山南三陉发起猛攻,夺取了其中的轵关陉和太行陉,斩杀赵军四名都尉!(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主将王?见白陉未能攻克,于是立刻发兵8万猛攻赵军西部老马岭防线!一场血战之后,秦军攻陷高平关。

第一轮较量,秦国占优。

初战不利,廉颇连夜上书,请求孝成王增派援兵。孝成王与平原君、蔺相如等一班重臣商议之后,当即发兵10万增援上党,同时要求廉颇坚守丹水与石长城两道防线。要知道,赵军当时是与秦军齐名的劲旅,就连草原胡骑都挡不住赵军骑兵的冲杀,再加上之前阏与之战的胜利,使得赵军在初次交锋不免轻敌。小负秦军,让赵军将士悚然惊醒,也更加坚定了廉颇死守的决心。

赵国开始加大投入的力度,较量由此升级。

很快,廉颇重新调整了赵军防线:丹水防线向西前出20里,构筑壁垒防守,与丹水壁垒互为犄角策应,以13万兵力封堵秦军主力的正面进攻;石长城防线则部署10万大军百里设防;长平指挥部驻扎3万骑兵和4万辎重步兵,由廉颇亲自统率,居中策应。(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赵国重新调整作战部署。

不久,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攻占了赵军丹水防线西面的壁垒(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赵军战败,向东退守百里石长城,然后全线布防,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多次挑衅赵军出石长城决战。赵军一概不理,成功得阻挡住了秦军的攻势。(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试探阶段结束,双方进入拼实力、拼家底、拼耐心的第二阶段较量。

姜是老的辣,面对正当盛年的王?,廉颇不急不躁、不进不退,率领30万大军牢牢据守丹水防线,一守便是三年。俗话说,千里不运粮。赵国君臣认为,上党离赵国本土不过百数十里,赵军的运输和兵员补充要比秦军方便得多;而从关中到上党却有千里之遥,秦国底子再厚、实力再强,也经不起年复一年的巨大消耗。

秦国经不起消耗,国力不如秦国的赵国更经不起消耗。秦国就好比是那种稳健起步,每一次扩张都走得很扎实的企业;而赵国则是那种迅速崛起、迅速扩张,势头很足,但后劲不足的企业。一旦进入拉锯战,赵国家底子薄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了。

五、离间之计,秦国被逼出了一记阴招

眼看着两军在前线难分胜负,赵国一边向各国求援,一边派出使臣出使秦国,目的就是一个――求和。

赵国撑不住了,开始主动改变策略,寻求妥协了。

求和?秦国君臣好不容易逮到收拾你赵国的机会,哪有这么容易就议和。不但不能议和,还要趁此机会玩你一把!于是,范雎给昭襄王出了两条计策:

其一,诈和。客客气气的接待赵国使臣,不明确答应议和,但却表现出不堪战争重负、有意议和的姿态。果然,秦国有意议和的消息传到各国耳中后,原本打算出兵支援赵国的诸侯都按兵不动了――你们都快议和了,我们还凑什么热闹。

其二,反间。范雎派人潜入赵国,用重金收买孝成王身边的大臣,然后散步流言,说秦国最害怕的就是已故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至于廉颇,那很好对付,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在阵前投降了。

这就是见招拆招。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后发制人。

有一句话叫“流言止于智者”,当时赵国朝堂之上可谓人才济济,比如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谋臣,可是当孝成王有意用赵括替换廉颇出任前敌总指挥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廉颇说话。只有蔺相如说了几句表示担心的话: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意思是说,大王不能只看赵括的名气而重用他,赵括读书兵法都是一流,但真正到了战场上,只怕会因为缺乏实战应变能力而吃亏啊!

蔺相如的话,只是表示了对赵括的不信任,也没有替老朋友廉颇说情。那么,在前线辛辛苦苦打了三年仗的廉颇,为什么得不到朝中大臣的理解和支持呢?

实际上,赵国君臣早就对廉颇不满了:

其一,廉颇来到上党后,并没有制定完善的退敌方略,而是一味的死守,跟秦军拼兵力、拼消耗,不但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反而处处挨打,处处被动。

要知道,领导的信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的,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哪怕是小胜,去不断的刺激。没有胜利就没有支持,只有让领导觉得你能获得胜利,他才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

廉颇显然不明白这一点,兵不够了要兵,粮不够了要粮,只知伸手而不知回报。

其二,战法失当。胡服骑射后,赵军一跃成为与秦军齐名的劲旅。秦军最强大的是步兵和弩兵,而赵军最强大的则是轻骑兵和弓箭手(弩兵和弓箭手是不同的)。可见,秦军最擅长攻坚,不怕山地作战;而赵军最擅长骑兵奔袭。让赵军骑兵下马,在上党山地坚守,与秦军打攻坚战,无疑是扬短避长。

所以我认为,赵军应当以邯郸本土步兵军团将秦军堵在上党,再调集代郡、云中、九原等地的轻骑兵并分两路,一路从晋阳南下,直插秦军主力背后,一路从阴山南下,直接威胁关中,充分发挥骑兵的奔袭优势,让秦国收尾不能相顾。

每个企业都有擅长的方面,也有自身的短板,身为管理者,就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企业的长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其三,策略有误。秦国国力雄厚,物资充足,尚不至于被三年的消耗战拖垮;赵国军力虽强,但综合国力完全不能跟秦国相比,无法长期支持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廉颇采取这种拼家底的消耗战,本身就不适合赵国。

因此,三年打下来,赵国虽然没有失败,但却被生生拖入战争的泥潭。廉颇在前线只需要管打仗就行,可平原君、蔺相如等人在后方,他们需要给大军筹措粮草、安置伤员、征发民夫,他们最清楚这场仗对赵国的危害。因此,时隔三年,他们也对廉颇的态度也从支持变成了质疑。

所以说,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人,也要与企业的财务、人事等部门搞好关系,及时听取他们对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意见,这样就能减轻自己身上承担的压力,换来别人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与支持。

有此三条,廉颇被取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六、亮出底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那么,取代廉颇的赵括能率领赵军走出困境、击退秦军吗?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从小就很聪明,年少时学习兵法、谈论军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即便是他的父亲赵奢也说不过他。可赵奢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情。赵括的母亲问他原因,赵奢回答道: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意思是说,用兵,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事情,而赵括却把它看得很容易。将来一定不能让赵括担当赵军的主将,假如一定要让他当主将,那么让赵军惨败的人一定是他。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赵括的能力,赵奢很清楚,他的这个儿子,也就是个参谋长的材料,所以他在生前就留下了这一番告诫。

正是因为赵奢的这番话,赵括的母亲在赵括即将前往上党的时候写了封信给孝成王,让孝成王不要委派赵括为主将。孝成王问她为什么,赵母就说: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意思是,当年赵奢为将的时候,常常跟十几个人一起吃饭,至交好友数以百计,大王赏赐给他的财物,也都全部分赏给了众将士;一旦出征,便完完全全把家事抛在一边。现在赵括为将,心高气傲,将士们没有一个敢跟他平辈论交;大王赏赐的财物也都留在家中,拿这些钱去购置好的田宅。大王觉得他比得上他的父亲吗?父子两人对待事情的态度完全不同,所以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征。

按照常理,儿子得到君王的信任,受到国家的重用,家人应当非常高兴才是,但赵母不但不支持,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可见,赵母也知道,赵括只不过是个军事理论家,还不能担当起统帅大军的重任。

不过孝成王不信这一套,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眼光的自信,另一方面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去接替廉颇――乐毅太老,他的两个儿子乐闲、乐乘又得不到大家的信任(田单复国后,乐毅受到燕王猜忌,所以投奔赵国,但立下了终身不加兵于燕的誓言)。

赵母见孝成王执迷不悟,就说,大王要派赵括去也可以,但是我有言在先,如果赵括打了败仗,希望大王不要牵连到我(实际上就是不要牵连到赵括的家人)。

孝成王见赵母如此固执,也就只好答应了。

赵母不但能看到儿子的短处,勇于向孝成王进言;还能随机应变的提出保全家人的对策,可以说是整个赵国上下头脑最清醒的一个人。赵母这么做,既是为了保全赵国,也是为了保全赵家,实在让人非常敬佩。

赵括代替廉颇的消息一经传来,秦国立刻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全面接管前线战事,原来的主将王?重新成为白起的部下;还立下严令,谁敢泄露白起接任主将一事,立斩不赦。

好钢用在刀刃上,秦国一直有意雪藏白起,就是为了麻痹敌人――以白起的赫赫威名,如果过早派上战场,赵国一定不敢大意,甚至不敢把全国兵力集中到上党,唯恐被白起全歼;其它诸侯一看白起出马,也会早早派兵来援,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抱有侥幸心理。

白起是谁,白起是天下人最害怕的战神,最恐惧的战争屠夫。

自独立指挥作战以来,大小70余战,未尝一败,连平手都没有过:在伊阙之战中斩杀韩魏联军24万;三次进攻楚国,攻破楚国的郢都,烧其祖庙,挖其祖坟,鞭尸历代楚王,累计歼灭楚军30余万;如果再加上长平之战歼灭和坑杀的赵军数量,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上百万!从最低级的士兵凭战功晋升为武安君,令六国闻之胆寒。

这就好比是田忌赛马,王?是秦国的中马,去跟赵国的上马廉颇拼,堪堪打个平手;而当赵国用中马赵括替换掉上马廉颇时,秦国才派出自己的上马白起。

先把底牌藏起来,把对手充分暴露实力,然后再与之打消耗战,等对手疲惫不堪时再亮出王牌,是很多战略家和决策者在实战当中惯用的手段。

赵国用赵括替下廉颇,秦国用白起替下王?,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歼灭战就此展开。

同类推荐
  • 手把手教你编制会计报表

    手把手教你编制会计报表

    本书用通俗易懂,老会计带新会计的师徒传授的方式讲述一些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报账的工作内容以及报账员的工作职责等;报账工作中要利用的各种重要的财务报表的编制。
  • 大数据在中国

    大数据在中国

    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易懂、最实用的大数据类图书!因为,除了本书,再也没有另外一本书让你如此接近中国大数据时代的现在与未来!本书中用最精简的文字、最详实的案例分析了大数据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当下中国各个领域的运用。同时给我们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新的参考——大数据时代将对中国企业转型提供哪些支持?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转化运用到管理、营销以及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个人又该如何搭上“大数据”的快车实现商业价值与个人理想?
  •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本书是在大量的企业运动实践中找出的真实的榜样员工的,这些榜样员工最大的特点是精神力量支配着一切的。本书所反映的大量的动人的事迹正是体现出榜样员工的独特精神内涵和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整理价值无异于在沙漠中寻找发光的珍珠,本书的价值正体现在一个活跃的中国商业社会中关于榜样员工的系统读本,任何关乎员工成长的企业雇主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证性的工作来使员工的素质有着升级式的提高。
  •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本书为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以“制度”和“规章”为关键词,详细阐述规章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介绍制度化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及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按制度、规章来做好管理工作。
  • 别输在不懂管理上:你最容易在管理上犯的101个错误

    别输在不懂管理上:你最容易在管理上犯的101个错误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于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来说,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人疑惑的是,有些管理者总在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为什么错误的管理行为总在发生,为什么管理错误如此难以避免,管理真的这么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管理者之所以在同一个地方不断犯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成功管理者的方法、行为和习惯,而是他们不知道哪些管理行为是错误的。如果管理者能有所借鉴、有所预知,知道管理过程中哪里该深、哪里该浅,那么很多错误也就不会发生。因此,总结这些颇具典型意义的错误管理方法、行为和习惯,对于改善管理成效和提高管理者自身能力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人机对话

    人机对话

    一个十岁的男孩发现自己是机器人,在逐渐走进事实的同时却发现了一个可怕的阴谋。
  • 微言童尘

    微言童尘

    “厉尘言,阿言,言言!”“童微,微微,我想你了!”……
  • 娇宠之狐妃很嚣张

    娇宠之狐妃很嚣张

    梵纤觉得世界无爱了,她不过是一只安分守己的九尾狐王,只想安安分分的度过天劫然后飞渡成狐仙大人,谁知道准备成功时冒出个死道士害她不能度过天劫成仙不说,居然还失去了千年修为变回了一只剩下一条尾巴的小狐狸。好不容易活下来,还阴差阳错到了摄政王手上!可是凭什么动不动就威胁要吃狐狸肉扒狐狸毛?还扬言要打断她的腿?哼!不过一介凡人,你以为你是摄政王就了不起啊!居然敢这么威胁孤。谁愿意就在你身边谁就是傻子!就算你让狐睡你的龙床,就算你给狐洗澡,就算你给孤顺毛,就算你给孤报仇,你以为孤就会感激你了吗?跑,果断跑,待孤的修为都回来了,再来把你生煎活捉!
  • 重生之天下第一帮

    重生之天下第一帮

    曾经的杀人犯重生,收小弟,招混混,成立天下第一帮——天地盟!
  • 九梦奇缘

    九梦奇缘

    前校花郎小乔,肤白貌美,身姿婀娜,喜读书,善舞蹈,心思敏捷,多才多艺。在校期间,不仅师大内大型活动由她主持,而且多次应约,春晓市电视台的主持活动。社交场合落落大方,风采迷人,号称男人的收割机。多少男子,从高官公子,土豪子弟,海归学霸,如过江之鲫,争相拜倒在石榴裙下。她却慧眼独具,把爱的绣球抛给了一个最不起眼的校草——周星宇,并刻意许身于他。一众人等纷纷揣测,探查其中端倪,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令郎小乔做如是选择,然扑朔迷离,似是而非,终不明真相。平时极少做梦的周星宇,在郎小乔的萃华别墅内,接连九日,做了九个梦,梦醒之后不久,人去楼空,两人双双不知所踪……
  • 别说你累了直接说你厌倦了

    别说你累了直接说你厌倦了

    十几岁的沈璃青春正好和其他孩子一样只有学习可以即使她努力的学习答案并没有很满意后来她也想变坏也许就没有么累她羡慕允诺鸿总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他并不喜欢有人接近他因为有了感情就会有弱点他讨厌输的感觉却一次次输给了沈璃的微笑因为很安心
  • 傲骨剑洲

    傲骨剑洲

    穿越男萧绝夜,眼看着自己的妹妹死去而无能为力,两世为人,都失去了最爱的妹妹,萧绝夜怒了。发誓要手刃真凶,但是修炼天赋却是让人不敢恭维。经历了无数打击,萧绝夜的转折点来了,看草根如何逆袭。
  • 音乐天才俏皮女

    音乐天才俏皮女

    他是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高才生,情歌王子,文武双修,英气逼人,痴情专一,为爱情友情而百折不挠。他是豪门公子,舞蹈狂人,一掷千金,他专爱女主,为得到女主不择手段,和男主纷争不断。她是男主的青梅初恋,身世离奇,阴差阳错分手,成为暗杀组成员,心里却无限眷恋。她是将军子弟,永春世家,小小年纪成为军方秘密行动组首领,调查暗杀组织晓。男主情敌未退,旧爱又来,纷繁复杂的爱情纠葛,扑朔迷离的情感走向,他们的爱,将何去何从?幽默温馨感人又揪心的爱情故事开始了。小乐书友群:134434163
  • 洛沫之恋

    洛沫之恋

    “昨晚,在夜总会不是表演的很好吗?”骆冰坐在沙发上像个冷酷的帝王看着面前这个清汤寡面的女人,哦,是女孩。“呵呵,报告洛总,我只会那几招花拳绣腿,不敢在你面前献丑。”夏小沫哭丧着脸,暗道,怎么就那么倒霉,好不容易找份工作加一个兼职,勉强能养活自己,却被总裁逮了个现行!第二天,公司人事部发出通知,强调凡在洛氏集团上班的员工,不允许在外兼职,违令者直接开除!“我靠,断老娘财路。”夏小沫气愤的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若为尘埃

    若为尘埃

    “我喜欢你。.......”我愿穷尽一生。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