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00900000008

第8章 森林旅游文化(4)

首先,山水大自然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其新、奇、怪、特足以耸人耳目,其声光形色足以怡人心神,任何一个健康的“自然人”都能凭借其五官感受到这种形态美的魅力,何况才学游历均超常人的骚人墨客,他们自然更能领略到美与乐与生的玄妙对应。荀子已有“美意延年”(《荀子·致士》)之说,后世山水作家更是纵情歌颂山水大自然的亲和乐趣,如左思《招隐》云:“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李清照《怨王孙》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其次,山水大自然有纯洁宁静的氛围美,对于目睹身历着社会上的尔虞我诈,特别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身心疲惫的那些士人来说,这无异是涤垢疗伤、恢复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有助于他们振奋精神重新投入拯世济民的斗争。

二、得自由于山水

自由是伴随着文明进步与日俱增的人生基本欲求。山水文学所焕发的生命精神中,最具人格价值的是山水自由。中国古代三纲五常、国律、族规、家法犹如一条条束缚人的绳索,封建士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自由是可想而知的。魏晋风流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将庄子的“逍遥游”由理念妙想转化为人皆可为的人生实境。山水自由就成为历代俊杰不懈的追求,也成为历代山水文学的永恒主题。

(一)山水自由是自我宣泄的人身自由

封建士人内受忠君报国的传统鞭策,外受三纲五常的制约。山水自然之美,以一种超越功利、不事装饰的至美,对于人生理想处于封建专制压迫之下的知识分子而言,具有无比巨大的吸引力。仕途遇挫时,产生逃避社会思想的古代知识分子投身大自然后,把整个身心融入到自然美的境界中,忘却人间一切忧愁,从而领略到自然万物所赋予的美的享受。例如,汉魏六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文人雅士崇尚淡泊,礼佛养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陶渊明式的从容与超脱。

(二)山水自由是排除顾忌的思想自由

历代山水文学中,凡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杰作,大多数是志士仁人的愤世之作。在思想统治下挣扎的封建文人,大多吸取儒家与道家的影响,在如何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目标中,在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的现实人生中,他们最终找到了借景抒情,借以排遣烦忧的方式。比如,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改革,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相退居。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带来了特殊层面的涵意,表现他希冀明君圣主的热望和再召唤,实现新政措施带来的富国强兵目的。

(三)山水自由是返璞归真的精神自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归隐山林、投入个性化人生的过程中,士大夫们挣脱名利拘束,进入无拘无束、无物无我的精神境界,追求天人合一,满足其精神上和心理上高层次的追求。古代文人回归自然、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生活态度,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可以为今日社会流行的旅游文化或旅游经济,甚至休闲文化和假日经济的建设提供帮助,启示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生态审美的角度,去亲近大自然,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

(四)山水自由是独立发展的个性自由

“诗意栖居”这句荷尔德林的名言在海德格尔的阐述以后广为流传,成为人类个性完美发展的向往,人类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社会成员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我国,山水自由显示了古代士人的一种独特处事方式:在意念中,把山水视为独立的净地乐土,人与自然之间超越了物我两分的相对状态。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便是古代山水诗人诗意栖居的表现。历览千古文学,只有在醉吟山川时,山水自由才能作为封建文人唯一真实拥有的人生自由。李白曾在他的《独坐敬亭山》中这样写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陶渊明归隐山林后也写出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佳句。这种启迪于自然山水的生命意识,导引文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逍遥山水,使自己活得更为坚韧与充满生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对自由人生的憧憬。

三、古代山水文学作品的导游作用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长城、古运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人文景观;桂林山水、黄山奇景、三峡风光等天然景致。这些奇山丽水、名胜古迹,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的描写、介绍,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无不熔铸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分布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的名胜楹联、匾额题刻等是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它们辅以风格各异的书法,点缀在奇山秀水、楼阁亭台之间,或状写眼前景,或抒发心底情,或探求“画外”境,或谈古论今,具有点化、美化和深化景点之功效,增添了游览地的诗情画意。

古代山水文学作品的导游作用表现如下:

首先,表现在游客对景点认识的归属上。比如旅游楹联具备楹联的共同特征,写成后通常是粘贴、镌刻或悬挂在壁间柱上,同时它又出现在旅游点上,其内容能对某一景区的全体或局部进行描写、概括,给旅游者以导游作用,给旅游者以思想教育、艺术熏陶。如桂林龙隐洞联:

龙从何处飞来?看秀峰对峙,漓水前横,终当际会风云,破浪不尝居此地;

隐是伊谁偕汝?喜旁倚月牙,下临象鼻,莫便奔腾湖海,幽栖聊为寄闲身。

本联用嵌字格,在联首将洞名“龙隐”二字嵌入,然后用问句提起,巧妙地将独秀峰、漓江、月牙山、象鼻山这几处比邻的名胜组织入联。上联在“龙”字上做文章,因为人们心目中“龙”总是乘风破浪的灵物。下联从“隐”字上下工夫,写出了龙的另一种精神:暂且以屈求伸。仅用56字,就勾画了一条蛰龙的精神风貌,既符合我们忍辱负重的民族特点,又使游人于恍惚间感觉到字里行间洋溢着飞动蓬勃之气,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其次,表现在对旅游资源的形象描绘上。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是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与结合点。山水文学所反映的内容,是一种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游资源,往往是触景而生,融情于景,记实和抒情紧密相结合。作家们游踪广布,佳作迭出,他们以文学描写的笔法,详尽地记载游历或旅途见闻(包括游览历程、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有关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等),极大地丰富了景观内涵,传播了旅游信息。山水文学在实感方面对自然景观的时序、方位、名称、色彩、气候、环境、游踪、旅趣等作全方面的表达;在抒情中融合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前者富旅游色彩,具有导游、神游和介绍欣赏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游客可以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学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

第三,表现在对游客的导游、兴游作用上。旅游活动是捕捉美感的高级精神活动。美感的捕获又主要靠山水名胜的优美度,同时也要靠旅游文学对这些山水名胜的诗情画意描写。艺术加工后的山水文学使游客得到的美更趋原始性。例如山水诗亦凭藉其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富有民族气魄的艺术魅力,远播四方的名人效应,推动了古今旅游的发展。它犹如高明的导游,善于引导游人选择最佳的视点、视角、视界,展开美的想象翅膀,透彻领略景点的氛围美、形色美与神韵美。以白居易的名诗《钱塘湖春行》为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首诗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摄取镜头,以清丽的语言,把初春的西湖描绘得准确生动,由听觉到视觉,由仰视到俯视,由远而近地描绘出早莺鸣叫、新燕衔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早春景色,犹如一组移步换形的风景画,流露出诗人在“行”中观赏的欢愉喜悦心情。全诗以游踪为线索,行文走笔,自然洒脱,描绘出一幅景色鲜明的春游图,并在行、停、望、思中蕴含着诗人特有的审美视觉和审美情趣,俨然一篇个性鲜明、雅俗共赏的导游词。

碑刻在森林旅游中的文化解读

碑刻在我国森林旅游中是常见的一种旅游资源,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名山大川与古刹寺庙遍布碑刻,碑刻是文章书法与镌刻的综合性艺术,也是旅游中一道亮丽的景观。

一、碑的起源与发展

碑的结构

《说文》提到:“碑,竖石也,从石,卑声。”最早出现于周代。在古代,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来标记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柱称为碑。后来,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竖立石桩——碑,并凿上孔,作为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在立于墓旁的石碑上面镌刻上纪念或说明文字,为死者歌功颂德,就出现当今意义上的墓碑。

古代在石上刻字,有悠久的历史,统称“碑刻”。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刻石纪功,当时称“刻石”,并不称为“碑”。据近人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记载,“刻文于碑”肇始于东汉之初,而盛于桓、灵之际,碑遂为刻辞而设。最初之碑,有穿有量。汉碑中碑额下凿的一个圆孔,直径在10厘米以上,称为“穿”。题额刻于穿上量间,偏左偏右,各因其势,不必皆在正中。碑文则刻于额下,偏于碑右,不皆布满。魏、晋以后,穿量渐废,额必居中,文必布满,皆其明证也。

石碑最早的作用只是为了安葬的方便,便于棺木入土,所以最早的石碑上方有一个圆圆的洞,称为“碑穿”,就是穿绳引木用的。所以,当棺木入土后,这块石头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碑身刻字从东汉以后普及。碑的正面谓“阳”,用于刻碑文;碑的反面谓“阴”,用于刻题名;碑的左右两面谓“侧”,亦用以刻题名。也有碑阳、碑阴均刻碑文的,有的碑文过长,从碑阳至碑侧、碑阴旋转而刻的。碑首称“额”,为标题,篆文居多。四周多刻有蟠螭(chī)、蟠龙等。汉代以后,称长形刻石为“碑”,称圆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上小下大刻石为“碣”。

二、碑的形式

刘怀民墓志

1墓志。是埋在墓内的墓碑,

上面记载死者的姓名、籍贯和生平。东汉末期,曹操严禁立碑。晋武帝时曾发布诏书:“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一禁绝之。”因此,人们为祭悼亡者,出现了墓志。目前知道标明为墓志铭的方形墓志以刘宋大明八年(464)刘怀民墓志为最早。北魏以后,方形墓志成为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此外,有的在砖上写或刻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也属墓志范围。

2石经。将儒家经典刻在石上以传世,始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史称《熹平石经》。其他较著名的有《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等。至今,唐《开成石经》存西安,清十三经刻石存北京国子监,比较完整。

3摩崖石刻。指刻有文字的山崖、石壁等天然石。据清叶昌炽考证,远在商、周时代已有摩崖出现。汉以后出现著名的摩崖有《昆弟六人造冢地记》、《石门颂》、《通阁道记》、《西狭颂》、《析里桥秚阁颂》、《杨淮表记》等。现存石刻佛经有山东泰山、徂徕山、山西太原风峪,河北北响堂山等处,其中以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最为著名。

4经幢。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一般为八楞柱状,也有六楞、四楞或用多块石刻堆建而成。柱上有盖大于柱径,上刻有垂幔、图案等;柱身刻经文和佛像等。经幢形制甚多,名称也多,如称“石柱”、“八楞碑”、“八佛头”、“宝幢”、“花幢”等。“幢”字亦有作“憧”等。经幢高者逾寻丈,小者不过径尺。经幢上文字一般为楷书,隶书、篆书甚为难得。

5其他。除上述类别还有画像石墓、题咏题名等类石刻。

三、碑文书体的变化

碑作为一个历史的载体,记录了汉以后文字演变的历史及文字的书法艺术,成为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

战国时期,石鼓文是目前最早的石刻文字,字体介于大篆小篆之间,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向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过渡。

秦时,小篆体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以峄山、泰山、琅琊山刻石为代表。

泰山刻石

西汉继承秦代书法,但逐渐变篆为隶,隶书成为汉代碑文的主体。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隶书处于演变阶段,此时隶书尚无撇捺,如《扬量买山地记》、《穋孝禹碑》等。东汉顺帝以后的隶书,方才彻底脱尽西汉篆书的笔划,为汉隶鼎盛之期。其书法上承秦篆,下启魏晋隋唐正楷。汉隶书法笔画刚健又不失阴柔,方劲沉着、古朴厚重。至东汉末年,已走向平板刻画,失去汉隶之神韵。《谷朗碑》、《司马芳残碑》等为半隶半楷之字体,是由隶书演变为楷书的开始。

西晋始,隶书更为平板刻画。东晋南迁,书法由隶变楷渐多,达到高峰。如《王兴之墓志》、《颜谦妇刘氏墓志》等。此时,书法名家王羲之、王献之等多为楷与行草。

南北朝时期,行楷成熟。如《爨龙颜碑》是楷书石刻的最早作品,而梁代《肖颋碑》为书法家贝义渊书,是成熟的楷书。

隋代《龙藏寺碑》、《曹植碑》及《苏孝慈》、《董美人》等墓志的碑文融南北为一体,开唐书之先导。唐朝的书法达到空前的高峰,真、草、隶、篆四体具备,欧、柳、颜、褚各领风骚,书法艺术臻于完善。唐代碑刻众多,成为后世摹练书法的范本。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皇甫诞碑》、《九成宫碑》,褚遂良《伊阙佛龛铭》,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碑。

唐以后,书体变化不大,碑刻的考据价值低于前代,宋以后帖学发展,形成新的门类。著名的西安碑林就是北宋元祐二年(1087)为保存唐代的“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等历代碑刻而兴建的。西安碑林收藏的唐代名碑中较著名的有:僧怀仁集王羲之书而刻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欧阳询书《皇甫诞碑》,褚遂良书《同册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书《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史维则书《大智禅师碑》,李阳冰书《三坟记碑》等。

四、碑刻的旅游价值

碑刻是古代记事、铭记、造像、装饰建筑物等的物凭,它们记录了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艺术、民族往来、宗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挖掘古代碑刻中风物传说、名人故事等人文历史资源,可以扩大旅游者历史、地理、书法艺术、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极大地充实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地方旅游特色,提升旅游品牌。在中国,具有旅游价值的碑刻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古代文人墨客在旅游途径中,留下的大量诗文碑刻。它们有感于山川地貌的神奇以及风土人情的异趣,写下许多著名的诗文、游记,并书刻于石碑、摩崖上,或题名于寺塔以记游踪。据说,这种游踪题名的习惯可能与唐代的“雁塔题名”有关。

同类推荐
  •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发达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及其实施、多边体系下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的发展趋势、中国实施农产品对外贸易保护政策的现实基础等。
  •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第三辑)

    本辑《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评论》在前两辑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区域经济学术之塔,涉猎更加广泛,在这丹桂飘香的金秋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浓浓喜意结出了累累硕果。本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产业转型升级、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开放模式和区域金融创新。
  • 重口味经济学

    重口味经济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经济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花钱有门道,赚钱有套路。
  •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35岁前要活学活用的经济学通识

    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的年轻人生活案例,从日常生活、教育、职场、消费、投资、管理、人际关系、婚恋、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经济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学规律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帮助广大读者掌握经济学的精髓,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并由此在35岁以前做好人生投资,为35岁以后的人生铺平道路,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础。
  •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本书以颠覆性科技为主题,文章包括颠覆商业世界的十个趋势、扬帆海外:中国国企的世界梦、关乎2500亿美元: 如果中国不能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本土车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时空异人

    时空异人

    当异能撞上古武!是风火雷电横行天下?还是刀枪剑戟睥睨一切?异人说:规则在手,可掌千秋!武者说:开宗立派,武传万代!主角呵呵一笑:一群龙套……就喜欢凑热闹……
  • 霸道少爷霸道爱

    霸道少爷霸道爱

    贫困女蓝霓裳考进A大,登校第一天撞到恶魔欧阳熙身上,注定了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麻烦接连不断,一个小挂件注定千少轩和霓裳无法走入婚姻的殿堂,他们原来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最终霓裳将何去何从,是会和曾是花心萝卜的宫燚在一起还是会和霸道恶魔欧阳熙在一起,敬请期待(PS:求评论求收藏,谢谢)
  • 奇迹重燃

    奇迹重燃

    本书以奇迹MU背景为蓝本的小说,还记得当年奇迹MU吗?那个我们通宵鏖战的青春!请跟随本书主人公一起探索奇迹大陆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 至死一人

    至死一人

    十二星座,十二守护神。一场意外,仿佛让陈无名掉入一个巨大的阴谋里……
  • 山河弄月

    山河弄月

    本人着手的第一篇文章,一些感想罢了,如有问题,请各位私信批评
  • 重生后我被大佬黏上了

    重生后我被大佬黏上了

    前一世,她是傻白甜,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重活一世,她秒变商界精英,创立公司,身价直飚,却不幸惹来了一头小奶狗。“苏总,腿上缺挂件不?我会暖被,带娃,洗衣也OK……”“滚!”苏茉儿甩了甩腿,但就是甩不开这块狗皮糖。
  • 青春永望录

    青春永望录

    有你的青春美而甜蜜,有你的夏天凉爽而欢快,最美的年纪遇到最完美的你,青春让我勇敢去追寻埋藏心中已久的你,让我们永远记住属于我们的青春,属于我们的校园之声,我的脚步追逐这未来知道靠岸的你,我为梦倾尽所有,我的梦里只有你。关小羽心底永远为吴浩楠留着一扇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欲望

    都市欲望

    雨夜溪边漫步,意外遇袭……九死一生反倒激发人体潜能,正因如此,被卷入了一个腥风血雨的‘隐形江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新书《仙魔心梦》希望大家多多指教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