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1800000015

第15章 避开“跳槽”的雷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早已不再称得上是什么新闻,有人因为“跳槽”而从此工作、人生俱得意,房子、车子、票子滚滚而来,然而还有一些人跳而未能如愿以偿,或未能摆脱不合适的工作,或仍对新工作不满,甚至觉得每况愈下。

“跳槽”的人一般可以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理性“跳槽”的人一般具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并且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这类人一旦找到属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相反,许多人在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才适合自己时就“跳槽”,这样即使自己有很好的职业,但只要别人的月薪比自己高,也会因目的不明确急于换岗,常使自己生活在焦虑、犹豫之中。习惯性“跳槽”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到好的工作想“跳槽”……他们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释、来解决。这样,这些人往往会变得被动,缺乏耐力和团队精神,凡事浅尝辄止,结果跳来跳去,一事无成。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跳槽”存在心理误区。

种种“跳槽”时的心理误区

跳槽时,容易产生的心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冲动心理——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有些人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如未获得期望的奖励,与同事、上级发生争执,被人误解等,决意要离开现单位,而全然不顾所付出的代价。事实上,这些人所关注的并不是将要加入的新单位,而是要尽快摆脱目前的工作,这就难免造成他们在挑选新单位时显得过于急切,他们往往抱有“不管新工作如何,先离开这里再说”的想法,很显然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一下子找到合适工作的。即使以后有了更好机会而另谋他职时,也已经浪费了自己与他人的时间和金钱,并且在新单位也不一定能游刃有余。

2.盲目从众心理——不加分析、随波逐流

有些人选择工作并非根据自己兴趣及个性能力特点,而是随波逐流,哪种行业热门就转向哪个行业,房地产热做房地产,IT热就开始IT。其实行行出状元,不同工作虽然整体看来有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各种区别,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工作要适合自己,而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比如目前律师由于待遇丰厚,工作有挑战性,而成为热门职业,但这一职业只有思维条理清晰,有较好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而某人不善言辞,惯于跳跃式思维,如果他去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很有可能另辟蹊径,做出非凡成就,但如果他也盲目从众,历尽千辛万苦得到一张法律专业的文凭,最多只会使世上又多了一个平庸的律师。

3.攀比心理——见异思迁、随意改行

这里的攀比心理是指择业时以别人的工作为标准,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一个符合此标准的职业。这个标准可能会是收入、住房福利、出国机会、管理等级等。这种心理的最初表现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片面强调单方面因素而忽视其他重要方面。例如某人身在国企,很羡慕那些外企员工丰厚的收入,因此想方设法想跳至外企,跳过去之后才发现新工作待遇自然不错,但是工作强度高,很少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并且只局限于技术工作,发展空间狭小,相比之下,原单位却能有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4.犹豫心理——患得患失、丧失机遇

犹豫心理指的是在需要做出是否“跳槽”决定时表现出犹豫不定,不知是否应该冒险舍弃目前的工作。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一方面对新工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害怕放弃原来的工作而带来太大损失,他们患得患失,反复权衡,难以从大局出发,立下决心。这样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两种极端情况:一种可能是不能痛下决心,以致错失良机;另一种可能是在未分析清楚形势时莽撞从事,而错误做出转换工作的决定。

想要把握时机改变自己现有的工作状态无可厚非,但为避免越跳越糟,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些心理误区,否则必定会遭遇挫折。从以上列举的情况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心理误区,其根源都在于不能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细致、主次分明的考虑。想要成功地“跳槽”,就需要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加以认真分析、把握,再加上科学的决策方法,才能抓住良机,把握人生。

频繁“跳槽”的“绿色草坪效应”

在现实中,总有些人认为远处的“草坪”总比身边的绿,跑过去一看,却不是那么“绿”,但抬头一看,又发现远处的“草坪”比身边的还要“绿”,于是,又开始追逐,跑了半天,却始终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心理学称这种心理为“绿色草坪效应”。这种心理只会使人们陷入一次次误区,给用人单位也给自己留下不少阴影。

频繁“跳槽”的人多持这种“绿色草坪”心理,它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如果职场中人对这种心态不加以适当调试的话,就会在职场中频繁“跳槽”,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失落情绪,最终耽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所以,持有“绿色草坪”心理的人,需要赶快正确认识自己,以确保在职场中顺利立足和发展。

疗治“跳槽”误区三部曲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跳槽”,也不管陷入了什么样的心理误区,归根到底,几乎都与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压力尽管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时代的进步与工作负荷的与日俱增,要求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还不能有丝毫差错的时候;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或同事之间互不信赖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几乎别无选择,因为退在你的字典里是一种堕落,只有不停地前进,尽管早已不堪重压,还得像受虐狂一样地自我增压。身在其中,心理疲惫了,在担当职业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卸下心灵的重负呢?

1.设定目标——定准疗治的曲谱

或许不需要那些文绉绉的理论来确定你的人生价值、角色定位和人生主要目标等,简单地说,要觉得自己没有白来世间一趟,你认为你需要怎样活?换句话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人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获得了人生的砝码,那么,在人生行为的评价中,我们会更为客观地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有利于让职场人士把握轻重缓急,做到收放自如。

此外,在交际中超越自我的性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疗治的方式。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常常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处理问题时,得到满意结果的机会就会比其他人多出近30%,因此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2.自我管理——演奏疗治的主旋律

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要由事安排人,而要靠人去安排你的事。“跳槽”大多来自压力,而工作的压力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很多人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在进行自我时间的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要学会“弹钢琴”。一般来说,人生可以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在宏观上划分为三个阶段:人在30岁前变换工作,寻找自己的“着力点”;在30岁后即进入创业阶段,应该尽量将工作方向稳定下来;40岁后以守业为主并逐渐转化至退休阶段,这时候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对于每一天的时间安排,可以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事情可能很多,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把自己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都做完了,还有什么脱不了身的呢?

3.张弛有度——弹唱疗治的协奏曲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我们可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另外,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除了在饮食上下工夫外,你还可以学写压力日记,学着把自己感触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自己的应对方式写出来。面对压力时进行自我逼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还有一个管理压力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一些生理变化,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遛鸟养鱼、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丰实,需要精彩,更需要的是淡定和从容,放松自己的心情,开阔自己的胸襟,用快乐去挤兑那些顾虑和焦虑。别忽视,频繁的“跳槽”是一种身心不健康的预警,警醒吧!

同类推荐
  • 3分钟搞定对方

    3分钟搞定对方

    本书为您提供了众多即学即用的方法,当您掌握了具体的流程后,就可以口若悬河地说出难以表达的内容,不但对方能够欣然地接受,而您也会享受到一吐为快的成就感。本书追求的目标不是“滔滔不绝地述说”,而是在3分钟内敲开对方的心扉,激发对方聆听的欲望,利用短暂的时间获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可,为自己的公关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 做减法的人生

    做减法的人生

    本书针对现代人如何轻松、合理、有效地掌握人生这个命题,从物质、精神和意识各个方面出发,并结合许多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精彩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将众多人生减法智慧、法则,全方位、深层次地倾囊传授。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理想与成功(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拿来就用的女人读心术

    拿来就用的女人读心术

    人性的阴暗,利益的驱使,都使得人们在交际中选择隐藏。相较于男人,女人感情丰富容易轻信他人。如果不能识别人心,不懂与人交往的分寸,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受制于人,甚至落入圈套和陷阱。本书是心理学专家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实用读心术。针对女人的心理共性、生活共性、社交共性,详尽讲解一些随手可用并且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指导读者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成功读出对方内心想法。
热门推荐
  • 魔法世界的剑仙很异常

    魔法世界的剑仙很异常

    与认知中不一样的华夏剑仙,在魔法世界中不一样的冒险故事。(友情提醒:本文是很正经的故事,绝对不包含搞笑,吐槽,崩坏,变身,萝莉控,妹控,柴刀,病弱,傲娇,治愈,兽耳,女仆,天然呆,女王,御姐,三无,毒舌,邻家女,魔法少女,兵器娘,伪娘,大小姐等等三观混乱的情节,唔,大概应该可能没错吧。)
  • 初,槿

    初,槿

    迷糊的她生命中少不了他。霸道的他沦陷在眼眸于她。
  • 我的神级细胞

    我的神级细胞

    男主带着强大的细胞,穿越到古代,变成一代基因大神。
  • 青柠时光不酸凉

    青柠时光不酸凉

    *新书《大佬的戏精夫人》,全文处处反转,沙雕幻言,男女主智商灵力双高,欢迎入坑!*标签:#甜虐文#双洁#高宠#日久生情#久别重逢*文案一:留学一年,米青柠突然被萧云约谈,地点定在了柏教授家。一进家门,才发现柏教授的几个朋友她都认识。朋友忽然八卦:“听说柏教授跟他妻子离婚了。”她反驳:“没有吧。”朋友又确定道:“萧离都被柏教授妈妈内定了。”她又反驳:“他们不熟吧。”朋友不理她,策划道:“等会我们要撮合柏教授跟萧离。”她大惊:“不好吧。”众人终于注意到她,不解道:“这是柏教授家,你一直忙活什么?”她放下手中的端盘:“因为,这也是我家。”*文案二:米青柠的大学里,出了这样一个老师…他二十二岁研究生毕业,二十四岁拿了建筑学最高奖项,二十五岁成了副教授,优秀得一塌糊涂就算了,本人还长在了大众的审美上……在传闻他要代两节课的时候,一半的学生提前一天就在教室占位置,米青柠在浩浩荡荡得加入了抢课行程之中,却被他准确得叫出了名字。米青柠不解:“你认识我?”他说:“我们两家订了亲。所以,你是我未婚妻。”
  • 在京城混日子的那些年

    在京城混日子的那些年

    小小书生,匡扶社稷!可能?不可能?刚毕业!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叉!佩服!那就走镖,一趟镖能赚多少银两,你说的算!
  • 三大奇藏

    三大奇藏

    这一年,老哥入狱,我不得不承载老哥的使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然而这才是我命运的刚刚开始。一张诡异视角的笔记,记载了三年前喜马拉雅山脉上一队人的离世瞬间,而这张笔记就是一切诡异的起点。地底流体驮着西藏漂移?塔克拉玛干的脉络?我们究竟离真相还有多远?
  • 灵魂解剖室

    灵魂解剖室

    我是一名法医,在以前我们也被叫做仵作,宋慈的洗冤录或许你没有读过。我的手并不能起死回生,但是我的手可以让死人开口,如果还不行,那么我将和他们的灵魂深入交流。
  • 江湖事件簿

    江湖事件簿

    由本书改编的漫画《江湖事件簿》在《漫动作》杂志上连载,曾创下多期连续登上排行榜前三名的好成绩。16岁的少女言飞雨,从小和她的美人师傅学习武术。喜欢一切奢华品,除了乱花钱什么也不会的师父为了赚钱常常会去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案子,但眼高手低的言师父从来不愿亲自出马,总是指挥可怜的言飞雨去披星戴月地解决各种委托。性格像个男孩,活泼开朗,喜欢美少年,总是有着古怪念头的言飞雨和她的一票死党――智慧美女绿烟,精灵少女小刀一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奇妙而精彩的历险。
  • 凝血皇冠

    凝血皇冠

    皇帝去世了。这五个字从“苏斯兰的白狼”嘴里轻描淡写地吐出来。10岁的阿尔文看着在白狼身后晃荡着的院门,虽然什么都没想,眼泪却一颗颗滚下来。“最忠心的竟然是你吗?你才见过皇帝几面?”海军统领的儿子格列博在这个时刻却如常微笑着。“也难怪你哭。老皇帝病死了却没有新皇帝,谁知道我们会怎样呢?我父亲恐怕不再是统领,你父亲也不再是宰相大人了。”一阵忙乱之后,这些天一直聚在阿尔文家恭候这一时刻的老幼妇孺都准备好了忧虑焦急的表情等待着皇宫来的信使,刚从睡梦里拍醒的孩童已经哭上了。来的却是一位面无表情的僧侣,背后跟着卫兵。“天不垂怜,新皇将在混乱与血泪中诞生。”阿尔文仍然泪流不止,他不知道为什么。
  • 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在北大听解脱之道

    解脱有三个层次:一是对物质贪欲的解脱。人一生其实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物质,就现代有能力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日益去为物质而战,人大部分时间是为面子而战,为野心而战;二是对心理牵挂和心理病的解脱。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教育出来的,都不免打上了各种方式的烙印,都承接了人性弱点的习性,都成了信息的伤害者;三是心灵自由的解脱之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一个人若还未走上彻底的自由之路,那么他必是还未成熟的人,还是未真正未实现自我的人,还只是个半成品,还只是人的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