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的绿需要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德行,心诚,挚爱,心便会永远绿色常青!把自己的爱心、真心、纯心交付给别人,生命的天堂才会焕发光彩。
6.1 付出等于收获
也许你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可当你静静地想想你又付出过多少,可能就更容易认同这一观点了。
许多年以前,在北弗吉尼亚,一个老人站在一条河的岸上等着过河。由于天气非常冷,河上又没有桥,他必须得骑马过河。长时间的等待之后,他终于看到一群骑马的人走过来。第一个过去了,第二个过去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过去了。最后,只剩下了最后一个骑马人。当他走到老人面前时,这个老人看着他的眼睛说:“先生,你能让我一同骑马过河吗?”
那个骑马的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可以,上马吧。”一过了河,老人就下了马。在他离开之前,那个骑马的人问:“先生,我看到您让其他骑马的人从您面前走过却不叫住他们,当我走过时您却叫住了我,我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老人平静地回答说:“我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看到爱,我心里知道即使我向他们提出要求,他们也不会答应的。但是在你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同情、挚爱和热心,因此,我知道你会乐意帮助我过河的。”
听完这些话,骑马的人非常谦恭地说:“我很感激你刚才说的话,它让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带着这句话,托马斯·杰斐逊走进了白宫,开始了执政生涯。
哈维·法拉斯通曾有一句精彩的话:“往往是这样:你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身上最好的东西。”
6.2 去点燃生命之光
很早以前有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退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前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土老冒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事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对秘书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校长整天都很忙,恐怕没时间见你们!”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但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非常不情愿地同意了。
校长严肃地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上过一年学,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他不耐烦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这里岂不成了墓园。”
女士解释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每座建筑物都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十分高兴,因为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时只听见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这对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一所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这所大学就是后来全球知名的斯坦福大学。
吝啬金钱、吝啬精力、吝啬时间,别人还回来的是更加的吝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友谊收获朋友。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善于帮助别人的人,是幸福的人,一只蜡烛不会因点燃另一只蜡烛而降低自己的亮度,甚至在点燃的瞬间,自己更加辉煌!
6.3 试着忘记
面对世事,我们没有精力一一尽知,尤其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此我们应学会忘记,如同忘记痛苦一样。
据说有一次有人问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先生,你可曾听说——”
“且慢,朋友?”这位哲人立即打断了他的话,“你是否确定你要告诉我的全部都是真的?”
“那倒不,我只是听人说的。”
“原来如此,那你就不必讲给我听了,除非那是件好事。请问你讲的那件事是不是好事?”
“恰恰相反!”
“噢,那么也许我就没有知道的必要了,这样也好防止贻害他人。”
“嗯,那倒也不是——”
“那么,好啦!”苏格拉底最后说道,“让我们把这件事忘却吧!人生中有那么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没工夫去理会这既不真又不好而且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
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过多地浪费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就难以在事业上做出成就。人要惜时,也要惜力。
6.4 换个做法
通常,生活中人们都习惯盲从或跟风。事实上,这会让我们失去许多机会的。换个做法,也许你会发现你不会想到的美妙。
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道。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你们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道,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他却含笑不语,过了很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买一条船开展航运?”
大家愕然。他却说:“那样的情况渡客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后一块钱给你,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想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困境在智者的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