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1700000007

第7章 澄海楼高空极目

C H A P T E R 6

纳兰容若以词名世,以情动人。

然而他并非一味沉溺于风花雪月。

“补诸生,贡入太学”,短短七个字,

就是一段彰显容若文武双全的佳话。

先说一段必需的题外话。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三境界之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三境界之说得到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我是在读高一的时候听一位政治老师在课堂上说起这三境界,一听便被吸引,深以为然,牢牢记住了。

先来看看这三境界的出处: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语出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语出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应该说这三首词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字字珠玉,千古流传。经王国维这么一提炼,一组合,构造成一件难得的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珍品,更加令人难忘。

之所以要摆出这段题外话,其实还是为了使读者更加了解容若。

本章标题出自容若《浣溪沙·姜女祠》: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六王如梦祖龙非。

登高望远,特别容易感怀身世,激发自己内心的凌云之志。这也是王国维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列为第一境界的一大缘由。

尽管容若这首词依然充满着我们都熟悉的哀愁气息,但本章标题引用词中的一句,其中的意图不是为了关注容若的愁,而是要借容若的登楼之举,还原一个登高望远、意气风发、令人惊叹的少年公子,让人们对容若有一个客观而立体的了解:容若是一个极为优秀的全能青年,并非只懂风花雪月,更不是成日里只会吟诗作赋。

可以说,撰写诗词只是容若的一个业余爱好,只是他自我心理调整的一个渠道,也是他内心的一种安慰和寄托。容若的本意,其实还是想积极入世、大展宏图的。只不过,世间之事,“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遮荫”,很多时候会是如此。

前面已经说过,关于容若生平事件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德鸿先生熟知清代历史,他根据史料中关于容若的片言只语,在《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一书里,对于容若的求学生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翔实可信的脉络。

在清代,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已经全面普及的教育儿童的专门初级学校,而是由官家富户自行延请教师在家教授子弟,或设私塾兼收亲友孩童就学。容若就是在家里读书,起先主要在老师带领下诵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龙文鞭影》《童蒙须知》等启蒙读物;而后跟丁腹松学习《四书》《五经》。

容若非常爱学习,对老师也是敬爱有加,这一点从下面这个小故事里可以看出端倪。

1672年,容若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后,在举行鹿鸣宴前,去谒见主考官徐乾学等人,当时仪式繁缛,人多杂乱,那次是容若跟徐乾学第一次见面,没说上几句话,但他们此前彼此都已经听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说起过对方。容若见到徐乾学,喜形于色,《通志堂集》卷13,《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中记载:

入而告于亲曰:“吾幸得师矣!” 出而告于友曰:“吾幸得师矣!”梦寐之间,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师矣!”

这位师,就是指徐乾学。

“吾幸得师矣!”“吾真得师矣!”短短几句话,容若对于遇到良师的欣喜之情,以及憨态可掬之情状,全都跃然纸上。

若说这位徐乾学,确实值得大书一笔。本书《不是人间富贵花》一章当中已经简单介绍过“昆山三徐”,即徐乾学和二弟徐秉义、三弟徐元文,他们都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妹妹顾氏所生的孩子。顾氏学问超群,对孩子教育极其严格,三兄弟先后中状元、探花,此后成为朝中重臣,每每奉命为朝廷选拔人才。

这位徐乾学不仅自己满腹经纶,还以慧眼识珠著称,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份被其他考官作为不予录取的“落卷”弃置一旁,而徐乾学看到这份考卷后,认为考生观点独到,应列为佳卷。后来这位考生中了状元,果然聪明勤奋,智慧过人,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也难怪容若得徐乾学为师,忍不住喜形于色。

如此求师若渴,热爱学习,加上天性聪颖,容若的求学之路自然是一路绿灯,我们来看他的老师徐乾学所写《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当中极为关键的七个字,“补诸生,贡入太学”。

所谓“补诸生”,就是补选满族学员入顺天府,和汉族生员一起学习。其中程序非常复杂,考试很严格,能够入选是不容易的。

据《清世祖实录》卷55记载,顺治八年,即1657年,吏部奏准“旗下子弟,率多英才,可备循良之选。但学校未兴,制科未行耳。先帝在盛京,爱养人才,开科已有成例,今日正当举行。”

又据《八旗通志》初集卷48记载,康熙六年又题准“八旗下有愿作汉文考试者,各都统开送礼部,移送顺天学院”,“文优者即入顺天府汉生员额数内”。

容若“补诸生”在顺天府的学习情况,没有记载。不过,顺天府的学习内容是“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及有关律令,设有月课和季考,试卷需送学政查核。学政举行岁试和科试,根据成绩优劣,分为六等对学生进行奖罚。容若早已熟读“四书”“五经”,自然成绩优秀,在顺天府学习时间很短,很快便进入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所谓容若“贡入太学”,根据《清世祖实录》卷68记载,康熙十年,也即1671年,朝廷议准“八旗新旧生员内,通行选拔文行皆优者。满洲、蒙古起送二名,汉军起送二名,入监肄业。”容若在这一年年方17岁,贡入太学,显然是文行皆优者之一。

清初遴选官学生的标准是,“无论官兵子弟,不许瞻徇情面,择其资性颖秀,可以读书上进者。”而且这样的选拔非常严格,若非文才超凡,确实很难脱颖而出。容若出众的文才加上行云流水般飘逸的书法,得到国子监官员的一致好评。

有人认为,容若之所以入选,应该是沾了他的父亲明珠的光。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因为当时明珠在朝廷内虽然已经官至兵部尚书,但比他更显赫的满族官员也是大有人在,他们都有孩子。如果不是容若本人饱读诗书而又精于骑射,是很难“补诸生,贡入太学”的。

至于容若中举,取得举人头衔,则对于纳兰一家甚至整个满族都有重要意义。因为当时满族文化远比汉族落后,清军入关之初,为了照顾满、蒙生员,实行的是满、蒙生员与汉人分试、分榜制,康熙八年才并试并榜,而容若康熙十一年中举,确实不易。所以容若被称为“清初学人第一”。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来看容若,起初,容若并不知道自己的前路何在,只是勤奋苦学,在父辈师长的启发下,上下求索,慢慢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也许以参加科举考试寻求金榜题名为人生目标之一,这一阶段人们往往大同小异,所谓“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继而,容若由于自己的天赋以及内心需求,加上结交了一帮写诗填词的好友,对写词极为热衷,与此同时,他对自己御前侍卫的身份尽管并不格外认同,却也尽心尽力,颇得康熙皇帝赏识,此为第二境界,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至于第三境界,容若壮年便猝然辞世,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没有来得及达成。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即使容若悄悄与表妹惠儿初恋,事实上,他是非常有追求有抱负的一个人,学业从来没有被耽误过。容若绝对不是一个一天到晚只懂风花雪月只会寻愁觅恨的无为人士,而是前途光明的有为青年。

只不过,一个不小的挫折又在命运的前方等待容若。就在马上要参加廷试的关键时刻,容若得了一场被称为寒疾的重病。

这场病,也许只是容若偶感风寒;也许是因为容若和初恋情人劳燕分飞,心情过于低落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引发。

同类推荐
  • 杨子荣传记

    杨子荣传记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否则这个民族就不会强大。当国家危难之时,懦弱者选择了逃避、妥协甚至投降,英雄们却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幸福。本书详细地记录了英雄模范人物杨子荣不平凡的一生,再现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 开膛手杰克

    开膛手杰克

    近期发现的这本回忆录是20世纪20年代左右,一位自称是开膛手杰克的人书写的。他就是JamesWilloughbyCarnac,这本手记是他过世前不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总结。其中,1888年的一些记述正是对后世称为“开膛手杰克”事件的描述。给1888年在白教堂地区最臭名昭著的杀人事件提供了一条全新线索。跟以往那些摘自报纸或其他出版物的描述不同,这本书对那个时代白教堂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实际情形完全吻合。这足以证明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开膛手杰克,同时为这个悬案画上了句号。读完这本书,大部分读者都会相信他就是开膛手杰克本人。如果你认为它是本小说,也是离那个事件时间最接近的一个猜想。
  • 叱咤风云的体育人物

    叱咤风云的体育人物

    《叱咤风云的体育人物》内容涵盖:古代先哲与体育、“叛逆者”的“背叛之路”、诗人与运动员兼得、千次扛起荣誉的大力士、力大无穷的豪侠、传奇般的大力士、马可·波罗的游记、寻师问道的彼得大帝、将帅的体育情结等。
  • 智者为王

    智者为王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个追求“大智”的价值取向。自以为聪明的人或许实际上很愚蠢,貌似精明的人却是十足的傻瓜。聪明和精明不等于智慧。这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世上“小智”的人多,“大智”的人少。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人再聪明也是小智,能看到长远利益的人是大智;只看到个人得失,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小智,能够顾及大家利益的是大智;只看到狭隘的圈子的人是小智,能从小圈子看到整个群体的人是大智;只看到局部的人是小智,能从局部看到整体的人是大智。
  • 张恨水:温润如玉一世情

    张恨水:温润如玉一世情

    “文坛奇人”张恨水因写作《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长篇小说而开始名噪大江南北,以至于人们只记住了他缘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笔名而忘记了他的本名,甚至将他的笔名误会成他因倾慕才女谢冰心追求而不得的“恨水不结冰”之意。他不但是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书的作家,也是小说生命力最为长久的作家。张恨水取得这样大的成就的背后藏着什么秘诀,他有什么奇特的人生经历?张恨水的一生不乏追求者,也不乏让他心动的人,甚至有过三任妻子,为什么最后却反对一夫多妻制?他小说中所描写的痴狂凄美的爱情和追求自由婚姻的故事与他本人的情感婚姻经历又有哪有关联?所有答案,本书都以简洁、生动、温情的笔触为你一一道来。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田

    命田

    相信被一个随身农场砸中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我们的主角离陌也以为是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是如果种田需要寿命呢?
  • 仙君如月我如星

    仙君如月我如星

    “千年,可苦?”“苦,但苦尽甘来。这一次,我不会等你,我去寻你。”话音落,拂衣化作一团白雾飘散,只留下青弦以及一滩血水。……第一世,拂衣是仙界罪人。第二世,拂衣赎罪,却将青弦再次丢在了世间。第三世,青弦不愿等待,主动找到拂衣,可人的生命哪有那么久?唯有得道成仙……第四世,安好。【反正我就是简介废啦】【四世三生】
  • 万物喜你不如我心悦你

    万物喜你不如我心悦你

    曾经不懂爱的时候,我们好像错过了很多,如今懂爱了,却好像已经弥补不了什么了。三年的离开,沐心悦却带着希望回来。再次见面的时候,她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可是好像有的人却压不住了。夏君毅:“心心,你理他远一点,他不安好心。”沐心悦:“那是你未来妹夫。”夏君毅:“不管,谁叫他曾经喜欢你。”沐心悦:“……”夏君毅:“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沐心悦笑了笑,还好自己坚持下来了。
  • 命定太子妃

    命定太子妃

    一次偶遇,无欲无求的她结怨太子。赐婚、代嫁,她成了京城的笑话。不想接二连三有亲王、将军求亲,不是福,实为祸,一道凤旨下,她成了皇宫中低贱的烧火宫婢。从宫婢到太子妃,这一路充满挣扎……
  • 红颜绝色:非侵勿入

    红颜绝色:非侵勿入

    不争不抢不言政,明哲保身的她,是怎样从一个戴罪之身一步步踏入宫廷?不痴不缠不言爱,通情达理的她,是怎样将皇上的真情假意揽入怀?姚景心:“我想,我终于明白冷宫里的那些女人,他们为何枯萎了……”
  • 名门宠婚:陆少的掌上娇妻

    名门宠婚:陆少的掌上娇妻

    遭遇别人算计失身,回头又被亲人背叛,安可可可算是霉运临身。不过福祸相依,五年后她携手萌宝再度回归。这一次,她安可可谁也不怕谁也不……“女人,我死了?”某个和萌宝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男人阴沉着一张脸直接将她堵在了角落。安可可默默一抖,那什么,她还有地方可去吗?“跟我好好说说,我是怎么死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门之钟离皇墓

    道门之钟离皇墓

    身怀道术的张玉不甘于平凡与贫穷,走出了大山进入繁华的都市,而在这里,他结实了很多朋友,也遇见很多的好心人,不过却因为他死去的师傅,这让他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沉睡了千年的古墓被他的木剑敲醒,而春秋时期的钟离无盐的宝贝究竟蕴藏了什么奥秘?为什么会引来近千年的争抢?而在这场千年的阴谋当中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双生之毒医圣手

    双生之毒医圣手

    她,二十一世纪的金牌刺客——虚灵!手持虚灵,便无人能敌。身怀绝世医术却害怕妹妹一声小小的咳嗽?帝魂相牵,因果相连。一朝穿越,天生废柴?父母双亡?不存在~与双生妹妹一手一个白莲花!完虐绿茶婊!而他,玄清大陆帝域主宰,无数势力谈之色变的帝上却天天苦恼着自家媳妇只疼妹妹不搭理自己“寒儿,我娶你可好?”“不好。”“为何?”“阳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