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2600000043

第43章 “冠生园现象”

内迁的上海冠生园,在八年抗战中,业务兴旺发达,在众多的内迁企业中,它是幸运儿。

在“八一三”后的上海工厂内迁大潮中,要人大员们忙着抗战,果腹为公,偏把“吃”的事情给忘了,所以食品业不属于政府所规定的内迁之列。但冠生园的创建者冼冠生,不愿在日寇铁蹄下从事经营,在局势危急关头,决定把工厂迁往内地。他联合了上海几家食品厂的老板们赶往南京,直接去找军需署,提出内迁要求。

上海冠生园创建于1915年,以生产糖果、糕点、罐头食品驰名中外。冠生园点心,是当时上流社会家庭食橱里必备物品,来了客人,礼貌性地端出一盘,一般不吃,只是看看,那是代表了一种“档次”。记得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物品匮乏,粮票金贵,一位出差上海的同事带回一个冠生园大面包,花了16块钱6两粮票,而当时普通面包每只1角钱1两粮票(只是无货供应),16块钱相当低薪者的半个月工资。斯时也,大家围坐办公桌旁,就像吃人参果一样,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夹着吃,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可见冠生园食品在20世纪的影响,确实非同小可。

所以,当冼冠生等一行出现在军需署,那些专管军队将士“开门七件事”的将校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夹心饼干、奶油蛋糕和装满异国风情的各种罐头食品。结果不需多花口舌,双方就签订了一份协议,由冠生园在后方生产各类军用罐头食品,军需署则预付一笔订货款和搬迁补助费,并拨给一批原材料。

联想荣氏兄弟、刘鸿生等工商界代表人士,联名写信给“最高当局”要求内迁,结果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而冠生园等食品工厂只是去找了军队系统的一个部门,却取得比一般指定内迁企业优厚得多的待遇。可见,“走门路”根本毋需去找“大人物”,而是要找“实权派”,要“对口”。

几天后,军政部就急电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急电”指出:“……查上项工厂与军用携粮及副食品关系至巨,现值全面抗战,是项食品需用万分急切,拟请贵会提前设法将该厂等即日迁汉,以增军食资源。”

既然事关“军食资源”,自然“万分急切”。于是冠生园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内迁行列。但是,冠生园的内迁也不太顺利,第一批雇用了一只满载15吨机件的大船,于10月9日出发,顺利地到达武汉;第二批两只木船于10月底出发,装载着刚进口的马口铁皮、各种罐头食品及几百袋加拿大面粉,此时苏州河已断航,只得由内河转芜湖入长江,而日军已抢先占领了芜湖,价值十几万元的内迁物资全部损失。

抗战初期,武汉人口骤增,食品业生意特别兴旺,冼冠生一到汉口,就找地建起临时厂房,临时装配机器设备,匆匆投入生产。但不久日寇逼近武汉,在二次内迁中,冠生园分两路内迁,一路往重庆筹厂办店,很快顺利开工;另一路往湖南桃源产牛区,由军需署所属部门协助建厂,生产牛肉罐头。然而开工不久,敌军压境,被迫经贵州逃往重庆,沿途机器设备大都损失,贷款建厂购置设备,直到1947年才正式建成。

巴蜀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自成体系。四川风味,常使饕餮之徒馋涎欲滴,川西老店糯而不黏的“赖汤圆”;“龙抄手”的名吃,那只有两个拇指大的粽子,碧绿的箸叶包着薄薄一层雪白的糯米,中嵌一块鲜红的火腿,宛若精致的工艺品。就以大众食品来说,一盘晶莹的白玉版铺着火般的红油,名曰“麻婆豆腐”;在灯下仔细品味能照见自己的鼻子,叫做“灯影牛肉”;那细若丝缕风味独异的“鱼香肉丝”;小火炉四围布满烟垢、但锅中食品却鲜嫩、多样的“重庆火锅”。正如大诗人白居易诗中所写: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那种风味,那种情趣,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文化。正如历史上赵宋王朝南迁,汴梁城内一些著名的茶肆酒楼也迁到杭州一样,随着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京沪一带的名点名吃,也都麇集重庆街头,粤菜、沪菜、鲁菜、淮扬菜、京菜……仿佛是华夏美食的浓缩。而内迁的要员很多,也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美食家”。冠生园一向以生产高级糕点著称,它供应的广东风味的菜点,使不少四川人第一次知道巧克力,第一次知道大蛋糕上可以插小蜡烛,第一次知道鲜鱼、皮蛋还可以煮粥喝……所以,冠生园一开张,就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很快,冠生园就在重庆设立2家分厂、4爿支店。不久,西南很多城市都有它的分店,1939年建立了昆明分店,1941年建立贵阳分店和泸州分店,1943年建立成都分店,每个分店都设立一批支店、食品厂和饮食部。

冠生园扩大规模,都仰仗地方势力的“庇护”。如重庆分店店址是从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舅子那里租来的,并聘请一位“袍哥大爷”“关照”,每月干薪50大洋;昆明分店的房主,是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大舅子、财政厅长;在成都,他们向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锡侯的侄儿租了店房。这些房屋都地处闹市区,而且又为企业弄了个“护身符”,没人敢去找麻烦,房租自然也十分可观。

当然,吃,也应该有“度”,不能滋长“奢靡之风”。1941年,政府说是“国难当头,不得铺张浪费”,下令各大餐厅每天只准购进猪肉30斤,每天营业额最多不得超过15桌,还不准卖酒。冠生园违反了这一规定,被罚款2000元,停业3天。显然,一家高档饮食店一天只能做15桌饭菜生意,其收入无论如何不能应付日常开支。但政府规定颇具“弹性”,常常会“网开一面”,例如,为政府显要承包筵席不在15桌范围之内,这就表明,此规定只是对“民”,而不是对“官”。因为官儿们抗战辛苦,虽然“国难当头”,“铺张浪费”一点也不算什么。

冠生园趁承包筵席之便,通过当时政府主席林森的随从,弄到一张政府证明,说是冠生园华侨顾客甚多,不宜限制,照常营业,于是冠生园得以维持生意。找主席不一定能行的事情,找随从却“一通就过”,这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皆然。结果被限制的,是那些小饭馆和平民食客,每天小饭馆前要排着长龙似的队伍——等饭吃!

但冠生园并不是单纯满足上层社会奢侈消费的企业。在战时,它以重庆为经营与生产基地,为发展西南食品工业作出贡献。例如,四川内江原来生产的白糖,很不干净,溶解后还有沉淀和渣滓。冠生园想方设法进行提炼,加工后的白糖洁白、溶化快,甜度高,命名为“洁糖”,作了专利注册。“洁糖”在后方风行一时,每天产量达2吨左右,中国银行乘机介入,和冠生园合资在内江建办了“中国炼糖厂”,这种机制白糖改名“晶糖”。

到抗战后期,冠生园在后方的很多县镇,都设置了代销点,效益很好。到抗战胜利,冠生园恢复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杭州等地的分厂和分店,先后从重庆汇出法币1亿多元、美金2万零5百元、黄金近200两,由此可见其战时盈利的丰厚。

在八年抗战中,和其他内迁企业极端艰难困苦的处境相比,冠生园算是一帆风顺的。当时西南后方流行着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固然是含有讽刺意味的谴责,但其他行业萧条冷落,食品业却“一枝独秀”,正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消费的低层次。

冠生园在战时的机遇,和当时的官场习俗、社会风气、消费品位、购买能力等都息息相关,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姑且称它为“冠生园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中国是消费型的,不是生产型的,这是中国历代官本位社会的“痼疾”,消耗多于创造,物资的消费高于财富的积累,其结果国弱民穷,不堪外人一击。

§§第十一章 名花零落

内迁民族工业的结局,大部分都很悲惨。

记得抗战军兴,这些民族工业资本家冒着生命危险,蒙受浩大的损失,千里迢迢,在漫天烽火中迁移,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办厂,他们用生产来支援前线,保证大后方国计民生的需要,后方庞大的官僚群主要靠他们的纳税,才得以在峨眉山下“发号施令”。然而,过河拆桥,在中国多的是!当统治机构逃到后方,惊魂甫定,政权初安,他们又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民族工业,从限制、排挤到兼并,内迁的民族工业在一天天萎缩……

据统计,到抗战胜利,重庆市登记在册的1800余家民营工厂,就有344家停业;四川中小工厂联合会所属的1200家工厂,关门者占五分之四以上;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开工的只有20家。

例如,大鑫钢铁厂,从上海内迁武汉再迁四川,和重庆民生机器厂合资建成渝鑫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设4个分厂。它最早投产,先生产军火,后制造各类机器设备,每月出灰口铁140吨、各种铸钢100吨。但就是这样一家对抗战作出过贡献的企业,受官办企业的排挤,受物价飞涨的冲击,政府的限价,造成连年亏损,到抗战胜利,它只能生产一些烧饭的铁锅和家用铁钉,炼钢厂变成了铁匠铺!

新中工程公司本是上海机器行业中有名的大企业,内迁湖南后生产军火,生产各类当时急需的工作母机,研制跨江大桥钢梁,名噪一时。在二次内迁中损失惨重,到抗战结束,只有几台机床还在运转,报纸上惊呼:“散立在重庆的机器厂的烟囱上,小鸟在筑巢了。”

……

一切是那么惨!这使我想起800多年前陆游写的《病起》:

山村病起帽围宽,春尽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收拾吟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

志士凄凉,名花零落,忧怀百端,欲吟无诗,正是抗战胜利前后内迁民族工业困境的真实写照。

同类推荐
  •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百年兴衰全景,百年兴衰,沧海桑田中国近现代百年,是光辉与黑暗并存、荣耀和屈辱共生的百年在这段时期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那么多战争的创伤却又有那么多成功的豪迈;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付出那么多代价终赢得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
  •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西方经济学的转型:方法论与经济周期理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存在一次方法上的转型,这种转型伴随着实证科学思想对社会科学领域的介入。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自我直观的把握逐步让位于对人的客观观察和实证检验。
  • 瓯越槌音

    瓯越槌音

    本书分为国内外早期的拍卖活动、改革开放催生温州拍卖业、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发展、拍卖标的物的拓展、温州拍卖行业人物传记、建立拍卖行业的“娘家”、协会会员企业简介等七部分,记录20多年来温州拍卖行业从起步到发展的相关事件和关键人物。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本书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内涵、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时代背景出发,阐述了“两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论述其内涵、特点、必要性和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我国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发展经验,阐述了若干个企业“两化融合”实施的典型案例,并对宁波地区的“两化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我们深入思考了推进我国“两化融合”,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国家战略问题,重点探讨了“两化融合”实施体系、重点和难点,中国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建议。
  • 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本书回答和揭示了什么是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什么、怎样实现发展等当今条件下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性问题。本书通过论述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一带一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凝聚着对经济规律、发展规律的思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风迹血雪

    风迹血雪

    我要这天下为我而哭泣,为我而疯癫。世间皆有情,我便无情。
  • 我的美女佣兵团

    我的美女佣兵团

    (文艺版)沐羽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25岁之前搬走头上的大山,在她最骄傲的地方打败她,把她的后宫统统纳入自己的后宫。(正常版)好吧就是猥琐的猪脚一边泡妞一边打怪兽的故事......
  • 笑倾民国

    笑倾民国

    她,原本是现代术士之家的女子,却怎想穿越到清初一世,死后还能重生。这第三世因执念而生,再逢乱世她将如何重展风华?他,是民国时期北方赫赫威名的军阀,他与她的执念似是而非,二人携手又是怎样笑倾山河,覆手天下?***************************************************为了更好的亲近各位喜欢看文的亲们,读者和新人作者们,小眠建了个群,呵呵,希望有兴趣的亲们可以进来坐坐,咱们唠嗑唠嗑!群号:226978363
  • 浮世逍遥行

    浮世逍遥行

    他是向往悠闲的无公害少年,他也是古修门派的秘密传人;正当他坐在沙滩上观看美景,想着和自己心仪的暗恋对象朝暮相处时,他师傅的到来打破了他的悠闲生活;于是他逃离、出走,但是命运的车轮已经转动,一场阴谋悄然进行;且看他如何抵住命运,开启逍遥混世模式,刺破阴谋,绝处逢生,收获鲜花和掌声。哦,对了,最重要的还是美女和金钱。
  • 追凶人

    追凶人

    一个大闹派出所的疯子,一只快递箱里的耳朵,引出了一张深埋在地下的黑色交易网。刑警大队长临危受命,无心之下竟是将本市的心理医生卷入了其中。火葬场里的哭声,借尸还魂的死人,神秘消失的场长,自焚的黑衣杀手,化尸池里的老教授……等等一系列诡异而惊悚的事件,带你体验迷雾中的悬疑,感受心灵上的恐惧,欲知这一切背后的真相,敬请观看《追凶人》第一季,《血雾迷局》!
  • 皇后娘娘狠狠虐

    皇后娘娘狠狠虐

    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学杂术样样精通,救人下毒两样都会,却偏偏遇上人格分裂的世子殿下。白天寡淡无味,晚上行为诡异,两人冤家相对,却素生情愫....
  • 亿年书生命

    亿年书生命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梦幻与真实的泯灭……爱与恨在时光的轮回中衍生……
  • 疯子妈妈

    疯子妈妈

    我妈妈对我说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活该你成为我的女儿,活该你生在这个家庭,怨不了谁,这就是你的命!”
  • 影后宫略

    影后宫略

    深宫魅影,步步惊心!为救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人,她被迫卖命给隔壁王府的无良王爷,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万般无奈,她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后宫争宠大军,环顾,那些裙裾飞扬间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深呼吸,拍拍胸口,道一声怕什么,继续接着演。不过,王爷,您可别后悔,别忘了究竟是谁让我去勾搭皇帝哥哥?谄媚心机帝、智斗皇太后、巧对白莲花和绿茶婊,顺便用美食诱惑有着被忽悠体质的小王爷,宫闱争斗之下,小日子过得愈发滋润。从地位低微、处处受欺的小宫女,到史上最牛的第一女官,再到乱政倾国的狐媚妖妃。这一次,她一定要拿下百花奖的所有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路人甲最佳友情出演……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

    本书描写了都市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爱情和友情。塑造了一个被自己的“优良品质”所累最后甚至不容于世的女子。因为责任,她是个一年工作360天疲惫不堪的劳模,但获得的升迁却是一次交易的结果。因为深情,她多年深陷在一段不清晰的“仰慕”单恋中,蹉跎了好时光。因为善良,她一次次介入亲友的情感纠葛,一次次付出关怀又一次次遭到嘲笑。这个外表光鲜、成功的单身女人的内心常常处在疲惫、困惑甚至绝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