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01400000009

第9章 悼其父而赞其子

1939年7月5日,郭沫若之父郭朝沛以86岁高龄,病逝于故里。郭沫若得闻噩耗,带着于立群和刚出生三个月的儿子汉英,星夜从重庆赶回沙湾,料理丧事。

5个月前,郭朝沛已经病入膏肓,朝不保夕。他思儿心切,极想在离开人世前见上儿子一面。其实,郭沫若何尝不想回家!“可怜还是故乡水,呜咽诉予久别情。”自1913年东渡日本,离开家乡26年了,不管是在哪里,他永远眷念着故土。为了抗战,他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只是刚到重庆不久,还没有工作,哪能就回家探亲呢?

父亲临终前的愿望,促成了郭沫若的返乡之行。他跪在父亲的病榻前,连声呼唤着,但父亲神志迷糊,没有什么反应。坐在一边的四姐见状,用手比划了一个“八”字,他才明白是八儿回来了,这才慢慢转过头来,注视着郭沫若,满意地点了一下头。在后来的几天里,郭沫若去祭扫了母亲的墓。当家人告诉他,母亲在快咽气时多么盼望能看上儿子一眼,郭沫若心如刀绞,禁不住泪流满面……

7月11日,郭沫若再次回到故里时,已不及亲视父亲遗体入殓,只见父亲“遗履在堂,而音容已渺,呜呼伤哉”!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闭门撰写记述父亲生平大略的《先考膏如府君行状》,一时间,父亲生前的行善乐施、音容笑貌,全都涌现在眼前——

父亲(字膏如)精明能干,辛勤创业。据说祖先是背着“两个麻布”,离开福建来到四川的。几经兴衰,到父亲手上才真正发达起来。他早年即辍学从商,酿酒、榨油、粜纳五谷、兑换银钱,什么都干过。他虽读书不多,但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家中曾聘请来一位颇有名望的廪生设馆执教。记得自己4岁半时,父亲领着去拜师,被强按着头,在孔夫子神位前连磕了3个响头。

父亲秉性率真,为人仗义,在沙湾镇是一个颇具影响的乡绅。他初通医术,平时乡间有人生病,总是登门求诊,若遇流行病,四方前来求医者更是不计其数,由此被人们誉为“医仙”。他热心于乡间的公益事业,诸如兴学校,设义渡,造桥梁,辟道路,赈灾荒,送医药,而且终生乐此不疲,因而深得乡人敬重。他经常谆谆告诫子女:“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郭家大门上的两副楹联正是这样写的:“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赠即文章。”

郭家的家风和父亲的为人,郭沫若是引以为豪的。他很快写完父亲的《行状》,连同讣告,一起向海内外发出。随即,来自各地的唁电、唁函、彩幛、挽联,纷纷送至。据《德音录》统计,在郭朝沛去世后的130天里,共收到函电4l则,彩幛118件,挽联260副。送来这些函电联幛的,上至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的高层人士,下至地方官绅、学校师生、厮役士卒,还有日本反战同盟的代表。

走进郭家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进堂内挂满了共产党人送来的挽联、题词、彩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称“世侄”的毛泽东及同人从延安送来的挽联: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毛泽东送的挽联是对死者的深切哀悼;更是对生者的由衷赞颂,短短数语,高度概括了郭沫若前半生的光辉业绩: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体诗的奠基人、新史学的开拓者,戎马书生、人民喉舌、民主斗士;同时,也是对时代青年的热情激励,值此外族入侵、国难当头之际,每一个热血青年要学习郭沫若,奋勇拼搏,共御外敌,不怕牺牲,建功立业。

当时,正在苏联治病的周恩来,也寄来了挽联:

功在社稷,名满寰区,当代文人称哲嗣;

我游外邦,公归上界,遥瞻祖国吊英灵。

中共主要领导人、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都送来了唁电、联幛。朱德、彭德怀发来的唁电是:

电悉,尊翁仙逝,曷胜哀悼。际兹国难,望移孝作忠,为国节哀,是所至盼。

林彪、贺龙、刘伯承、徐向前等人送的挽联是:

国难方殷,竟丧长者;

明德之后,必有达人。

聂荣臻、吕正操送的挽联是:

有子文名满天下,

惟公潜德式人伦。

重庆《新华日报》还送来了一副长联:

北伐扫军阀残余,抗战驱法西寇盗,令郎训政赞戎机,动员千百万士民,戮力同心,共襄伟业;

眉山为灵气所寄,铜河有秀色可餐,大德耆年各化育,寿享八十六寒暑,国祥人瑞,群仰高风。

在郭宅第二进堂内,挂着国民政府、国民党方面送来的联幛、题词。国府主席林森送的彩幛题:

耆旧遗型

蒋介石发来的唁电是:

尊翁弃养,无任痛悼。吾兄孝思笃至,罹此终天之戚,尤切同情,特电奉唁,惟望节哀。

蒋介石送的挽联是:

耄寿喜能跻,忧时何意成千古;

中原终克定,告庙毋忘慰九泉。

李宗仁送的挽联是:

惟仁人无善其终,上寿全归,成仙恰值落梅日;

有德者必昌厥后,九泉可慰,育子同钦绝世才。

顾祝同送的挽联是:

毕生修德行仁,多闾感惠,盗贼怀恩,岳岳高风比王烈;

哲嗣亢宗济美,树帜文坛,宣勤党国,绵绵遗泽衍汾阳。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联语、悼词,虽然都是哀悼郭朝沛而赞美郭沫若,但是在对郭沫若的赞誉上有着不同的政治内涵。作为民主斗士、人民喉舌的郭沫若,大革命时期对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工农运动、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的讨伐是举国皆知的。毛泽东站在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立场上,不仅高度颂扬了郭沫若的革命业绩,而且表述了亿万中国人民共驱日寇、重建家园的愿望。至于蒋介石等人,他们也讲利益,但他们讲的“党国”利益,实际上讲的只是国民党的一党利益。在抗日的历史条件下,蒋介石被迫撤销多年来对郭沫若的通缉,虽暂弃前嫌,但是不会忘记当年郭沫若讨蒋所带来的“奇耻大辱”的。他的唁电只是一般的应酬文字;他送的挽联,显然是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化用而来的,更是一般的应酬而已。

在抗日救国、追求革命的伟大事业上,毛泽东与郭沫若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从当年他们在广州相识,到后来在武昌分别,多少年来虽然天各一方,但他们的革命感情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

按丧礼旧俗,郭沫若兄弟以乡里最隆重的葬礼来祭吊亡父。从郭朝沛死后的第七天开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道场,追荐超度亡灵。祭奠中,家人披麻戴孝,弟兄间依次守灵堂。

郭朝沛的葬期在11月11日。送葬前的家祭,是郭家直系亲属祭奠亡者最重要的仪式。在家祭礼生的主持下,郭家孝男孝女跪拜在郭朝沛的灵位前,所有参加祭奠的亲朋好友都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灵堂,静听宣读《家祭文》。祭文是郭沫若熬夜写成的一篇长文。他在祭文中追忆了投身社会、探索救国之路的经历,痛责自己远离父母而不能在家全孝,可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呜呼!我慈祥而尊严父之乎,不孝等罪孽之深重,虽万死不足以自赎,而尤以不孝贞之不孝,盖为旷古以来所未有。不孝贞幼而多病,常累父母忧劳;性复不羁,小学中学均曾叠遭斥退,重为父母奇辱。民国二年,由省垣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军医学校,即拂父意,远赴紫幽燕。北上矣,复不愿入军医,遂踪二兄之后,而东渡日本。自时厥后,即与吾父母长离,廿余年间一未归省。在京虽曾习医十年,了不致用,即吾父母之疾苦,亦了不用心思,以求祛抉。毕业以后,留滞沪滨,弃医从文,以自口。北伐军兴,窜入仕途,未几党锢狱起,复东渡而亡命矣。吾父吾母,不谴其罪,而犹其日望其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岁复一岁。望之三年,望之五年,竞绵亘至二十年以上而渺然不返。倚闾之泪,迄未尝干,伤心吾母,终以民国二十一年废历二月十九日一病而长瞑矣!吾母弥留之时,犹以不孝贞为念,痛心而言,所患乃思子病,非药石所能愈。呜呼,伤心哉吾母,痛心哉吾父也!吾母见背,吾父益复日衰,……终日默默,恭尔无声,六七年来久矣不复有生人之趣矣。夫盗窃,父母之天和以为生,不能奉养而反致父母于病,母丧未尝奔,父殓未能临,旷古以来有如此大逆不孝之孽子乎?

的确,忠(投身革命)与孝(孝敬父母)不可两全之时,郭沫若毅然选择了前者,犹如朱德、彭德怀的唁电所云“移孝作忠”,为大家牺牲小家。参加祭奠的亲友已完全被郭沫若如泣如诉的祭词所打动,声泪俱下。

然而,值此国难之际,陷于悲痛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才能救国救民,重建家园,报效父母之恩。毛泽东送的挽联之所以别具匠心,也就在于借悼其父而赞其子,激励郭沫若化悲痛为力量,对此,郭沫若不仅能够理解,而且是非常感激毛泽东的盛意的。因此,他的祭文从悲痛忏悔转向了慷慨激昂:

然不孝等深知吾父关心尚有更切于此者,则吾国家民族当前所罹之惨厄也。公而忘私,为吾父生平一贯之精神。……敌人于事变(七七事变)之初,曾扬言于世,谓以二师团之兵力,三阅月之时日,即可荡平中国,然今抗战已逾二年,敌兵力已逾三十师团,士兵之死伤已逾百万,战费之消耗已逾百万,……反战潮流日益澎湃,失道寡助,……则我全民族之同仇敌忾与复兴之机运也。我自抗战以来,坚持一贯之方略,对内求精诚团结,对敌作持久消耗,用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力求全面,争取主动,国策不移,指挥若定。全国健儿,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抗战必胜,建国必胜!

(上引唁电、挽联、《先考膏如府君行状》

《家祭文》,均见《德音录》。)

至此,一场“哀忏无极”的家祭,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场生动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而郭沫若本人,正是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真诚关心和激励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振奋精神,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抗日战争的实际工作中去。

同类推荐
  • 战神粟裕(白金纪念版)

    战神粟裕(白金纪念版)

    在同时代的军事将领中,粟裕是当之无愧的战神级人物。他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本书作者,军事题材畅销作家关河五十州,用通俗化的笔法,还原了粟裕这位杰出军事家传奇的戎马人生,对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揭秘了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极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体验战场的紧张和残酷,领略战术高手对决的精彩。
  •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本书记述了吴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领兵打仗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军事家令人叫绝的改革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用兵如神的精彩事迹。
  •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

    罗烽,原名傅乃琦。作家。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一届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委员、东北文艺家协会代主任、中共旅大特区委员会文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东北文联、中国作协东北分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作协顾问。著有短篇小说集《呼兰河边》,中篇小说集《粮食》,剧本《台儿庄》、《总动员》。本书是罗烽与夫人白朗的传记。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画骨恋爱情

    花千骨之画骨恋爱情

    白子画面无表情的对着众人说道:“从此以后,你便是我长留上仙白子画唯一的徒弟了,你也只有我一个师傅”。“罢、罢,白子画今日你若执意要收我为徒,将来可不要后悔”在众人的目光中,她接过手中宫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闯荡庆安城

    闯荡庆安城

    一个平平无奇,霉运到头,大龄剩女的少女,在庆安城会发生什么呢?是追击?逃杀?悬疑?姐妹夺权?还是甜甜的恋爱呢?
  • 夜语无痕

    夜语无痕

    超级天才背负着白痴的骂名,被世人所耻笑,但是这又有什么好介意的呢?儿时的成长是痛苦的,没有深爱自己的父母,没有信任的伙伴,有的只是无尽的杀戮,而一个孩子所能做到的只是默默的承受一切。而坚持他走下去承受这一切的却只是希望得到平凡的快乐。夜已经创建一个书友群,喜欢夜语无痕的人,欢迎进群:399927011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僻的我在学校

    独僻的我在学校

    独僻的我,在学校里,挣扎,交友,学习承受。
  • 三千世界之混沌域

    三千世界之混沌域

    这是《三千世界——天方域》的后传,谢谢支持
  • 山海一楼

    山海一楼

    以山为经,以海为维,以一为始,以楼为介,故为山海一楼。东都城,里仁巷,一家名为“山海居”的店里有三个非人,女店主京墨无所不能,伙计蝉衣苍术插科打诨,在山海居内相爱相杀,煮酒喝茶,讲各种故事,述世间冷暖,品百味人生。山海居的三楼有着通往异界的12扇大门,门的后面又藏着怎样的秘密……带你走进恢宏诡秘的山海世界,一首十尾的何罗鱼,见之则大水的夫诸,昆仑仙山的青鸟,令人向往的不死国,奇异的贯匈国……写的是妖、神、鬼,也是人……
  • 愿你像风

    愿你像风

    人生的绝大部分都是由自己掌控然而却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脱离你的手心向着未知的道路走去就像她从没预料到会遇见他而事情也好似一而再再而三脱离她的掌控她与他之间的关系究竟该怎么办?
  • 我有垃圾系统

    我有垃圾系统

    找到个垃圾系统,捡所有界面的垃圾。余叶:好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