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5700000016

第16章 传统礼仪

一、传统家庭礼仪

(一)父子之礼

父子之礼可分为两层。子女对父母,主要是“孝”;父母对子女,则是“慈”“严”“教”这些内容。这两层之中,历来更强调的是“孝”。

1.尊重父母,顺从父母。传统家庭有家长,一般由父亲或祖父担任。家长在,家中小辈凡事均不可擅自做主,一概要请示家长。

家中卧室分配,父母住最好的,小辈不可僭越。小辈出门要禀告,回家也要禀告。父母吩咐办的事要用心记下,不时检查是否办妥。父母有过错,小辈不可指责,要劝说也得低声下气。

2.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历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成规。

3.昏定尘省,也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家礼。天刚亮,小辈先要起床,穿戴整齐,到父母卧室去问安。伺候他们盥洗、饮食,然后才可以退下来自己吃早饭。傍晚,又要为父母安顿好床铺。

4.父母生了病,又有伺候之礼。做子女的在父母生病期间,要少喝酒吃肉,不可弹琴唱歌,更不可放声大笑,一举一动都得有忧心冲冲的样子。子女要把别的事情暂时搁在一边,自己一直陪在父母病榻边上,为之请医生治病,做到衣不解带,亲尝汤药,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5.子报父仇,是传统家礼中的特殊内容。通常所说的不共戴天之仇,起初指的就是杀父之仇。

礼书上对父子之道还有许多繁缛的要求,比如说:父母在,为子的不可远游,外出不可登高,不可临渊,不可走小路,乘小舟,不能在暗处办事,更不能为朋友卖命。之所以有这些要求,据说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则,子女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不可轻易受伤,受伤了就对不起父母;二则,如果做了丑事,给父母丢脸;三则,自己有了三长两短,今后谁来伺候父母?

父母把家族香火的延续寄托在儿子身上,做儿子如果不生男孩,就等于绝了种,断了根。所以不生男孩就是最大的不孝,比损毁自己的身体还要严重。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统家礼对父母这一方的约束和规范要求。这主要可用“慈”、“严”、“教”三个字来概括。“慈”、“严”、“教”是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准则。慈爱能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严、教能使子女成材。

慈,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父母爱子女,这是人类的天性。

严、教,是连在一起的。《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历来都十分重视家教,而且还突出一个“严”字。称之为“严于家教”。北齐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其中就有《教子》篇,他主张“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就代表了传统社会里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所谓“严父慈母”的说法也十分普遍。一般认为,母亲可以慈爱多些,父亲则必须威严。不威严就很难教育。不过在我国的传统社会里,更多的人还是主张以严为主,以慈为辅的。

古代教子的内容十分广泛,从日常起居、行为举止一直到琴棋书画、各种实用技艺,都离不开教育。而古代教子的核心则在于教育子女怎样做人,也就是向他们灌输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恕这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与之相应的行为礼节。为了使得家教切实有效,传统家礼还要求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谨守礼法,给子孙后辈一个好的榜样。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此乃“生而善教者也。”有的家庭,父母动辄打骂子女,子女看样学样,上行下效,长大以后也就性格粗鲁,行为不端。

历史上不少名人教子有方,流传着许多佳话。其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值得一提。汉刘向《列女传》卷一说,孟子小时候,家住坟墓附近,孟子常在那里玩殡葬的游戏,孟母毅然搬家。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又玩开了吆喝买卖的游戏,孟母还是觉得不妥,再搬。第三次搬到学堂边上,小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孟母这才放了心。该书还记载了“孟母断织”的故事。孟子日后成为大学者,闻名天下,与他母亲从小就对他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此外,许多名人所撰写的“家训”,也是传统家礼中的瑰宝。

由于家长注重教育,更由于家庭成员世代传承、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就又形成了“家风”。家风一旦形成,往往要影响好几代人。传统社会十分重视道德荣誉,一个家庭不管有多富贵,如果家风不好,仍然会遭到众人的唾弃。一个人犯了过失,社会舆论总是要将他与他的家庭联系起来,指责他的父母“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而家长对子女的过失也看得很重,会提到“败坏家风”的高度去看待,而不认为只是他个人的事。

(二)婆媳之礼

一方面婆与媳之间关系是和父与子一样的;但另一方面婆与媳之间关系却没有血缘关系。

传统家礼中的婆媳之礼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先是新媳妇嫁到男家时的谒拜礼,一般都很讲究。通常安排在婚礼下一天的清晨,媳妇要由人领着,去拜见公婆,仪式很是繁琐,表示公婆对新媳妇的接纳和承认,也表示新媳妇进入这个家庭的诚意,对于双方都是很重要的。

在民间礼俗中,则往往还要包括让新媳妇上灶,做几道菜肴给公婆品尝等内容,作为对她的一种考验。

2.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则大量地表现为侍养礼。像侍养自己的父母那样侍奉公婆。每天晨昏定省,媳妇要陪同丈夫去做,如果丈夫外出,就全是媳妇的责任了。一日三餐,要小心侍奉;公婆吃饭,要奉坐席,问清公公婆婆脚往哪个方向伸;公婆走动,要跟着;公婆洗脸,要端水;公婆有使唤,要立即答应,声音要轻;公婆面前行走,要庄重,俯身拱手而行。站时不得偏倾一足。公婆不让回自己的房间,不得私自回,有事,请示公婆;媳妇不得私自接受财务,即使回娘家得到的礼物,回来后也要上交公婆。公婆如果不收,就好比是公婆赏赐给她的那样,暂时收藏起来。

3.家里把“侍疾”作为媳妇事婆婆的一项重要内容。

婆婆就是核心,媳妇对婆婆要绝对无条件地顺从,婆婆可以随意支使媳妇,而媳妇只能惟命是听,不得争辩或抗拒。

4.传统的家礼还特别强调媳妇的屈从。婆婆若有过失,不可直接指责,不可到处乱传,更不可告发。按照家礼的原则,婆婆若有过错,媳妇还必须为她隐瞒,不得告发。否则,给婆婆带来灾难,那将是最大的不孝。

(三)夫妻之礼

传统的夫妻之礼其总纲则可用“夫为妻纲”四字来概括。也就是说,在家庭中的地位,丈夫尊贵,妻子卑贱;丈夫为主,妻子为从;享受要尽先让给丈夫,劳作则妻子必须多做。

通常把夫妻之礼有概括为“夫义妻顺”四个字。所谓“夫义”,是对丈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历来在这方面并不太强调;而对于“妻顺”,却有着种种约束和规范,在封建社会里愈演愈烈。

什么是“妻顺”呢?顺,就是柔顺。历来强调女人以柔为美,以柔为德认为妇女柔顺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关键。具体来说,也就是“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前者明确规定女子在不同时期里应该分别服从于谁;后者则在女子的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方面做出规范。

中间虽然也有一些合理的内容,可以作为女子自我修养的参考,但更多的则是站在男子的立场上苛刻地要求女子。丈夫如果发怒,妻子只可退身相让,忍气吞声,而绝不可与之争;即使丈夫做了天大的错事,妻子也只可婉言相劝,只可宽恕而不可谴责。

传统家礼还特别强调女子的贞节,在女子的心灵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所谓贞节,首先是要求女子在婚前维持贞操,不可与任何男子发生性关系。

传统礼仪还提倡什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女子被别人强暴,她只有自杀才能表白她的贞洁,这就更加惨无人道了。

宋以前,所谓的贞节主要还是指婚后的行为。女子结婚之后,如果与别的男子发生性关系,会被认为是伤风败俗。当丈夫死了以后,女子是不能再改嫁他人的。在传统社会里,男子可以再娶,女子不可再嫁,这就是所谓的贞节。历代统治阶级大力宣扬这种贞节观,将许多孀居守节乃至殉身守节的所谓“烈女”事迹载入各种史书方志,还在各地竖起一座座贞节牌坊,以此作为女子的楷模。而这一切,显然是以牺牲妇女利益为前提来维护夫权制的不道德行为i,是对妇女的极不公正的待遇。

在夫妻离异的问题上,也同样表现出这种不公平。在传统社会里,女子无权提出离婚,而男子则在对其妻不满时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而将妻子休掉。据《大戴礼记·本命》载,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七出”是:“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丈夫及其家族可以找出其中一条或几条理由,就轻而易举地写一份休书,把该女子赶出家门。还有“三不去”,这是对男子的约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夫义”。《大戴礼记·本命》云:“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意思是说,该女子如果已经无家可归,不可休;与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丧的,不可休;和丈夫一起吃过苦,如今丈夫富贵了,也不可休妻,这就是谚语中常说的“糟糠之妻不可弃”。如果弃了,这个丈夫就是“不义”。

(四)兄弟之礼

传统家庭中的兄弟关系,以同父同母的兄弟为最多,也最为亲密。除此之外,还有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异父异母的情况。

西周时,规定正妻的长子为嫡长子,由他继承父权,他的子孙后代的系统成为大宗。而他的弟弟们则要分出去,另立系统,成为小宗。妾所生的儿子称为庶子,一般也把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成为庶子。庶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要比嫡长子低。嫡长子生了许多儿子,他也要按这种规范来划分大宗、小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这种嫡长子继承的原则表现在对兄弟之礼的规范上,也就始终强调了长幼有序、亲疏有别的这样一个原则。

传统家礼对兄和弟分别提出了规范要求,这就是“兄友弟恭”,也称为“兄仁弟悌”。也就是说,做哥哥的要对弟弟友爱、关怀、照顾;做弟弟的要对哥哥恭敬、顺从。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要求弟对兄的态度是:“尊事之,以为已忘也;兄事之,不遗其言。”也就是说尊敬地侍奉兄长,把他看成自己的榜样;兄长的吩咐和教诲,一句也不叫忘记。《大戴礼记》说:吃东西要让兄长先吃,干活要弟弟抢着去做;走路时,弟弟不能抢在兄长前面;看见兄长走过来,弟弟要起立迎候;弟弟不可冒犯兄长;不可在兄长面前表现出倦怠松懈的神情。旧时的宗族,特别强调孝悌,凡是不孝不悌的后辈子弟,宗族有权将他拉到祠堂里去,当众处罚。

同时又对做兄长的提出了要求,要他在弟弟成年时,及时为弟弟举行冠礼;到了结婚年龄,又要张罗好弟弟的婚事,表现出对弟弟的友爱和关怀。如果弟弟的行为合乎正道,就称赞他;如果不合正道,就要用礼来管教他,帮助他;如果弟弟实在不可救药,就只好抛弃他了。

兄弟间的相互尊重和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应该继续发扬的部分。谚语:“亲不亲,手足情”、“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十分形象地说出民众对兄弟之礼的评判和要求。历史上,兄弟相爱、相让的动人故事层出不穷,令人感动。

二、传统人生礼仪

(一)诞生礼

婴儿的诞生,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对于所在家庭和家族来说,则又标志着血缘得以延续,于是就需要有相应的礼仪。在诞生之前,有求子、妊娠、催生;诞生时则是分娩;诞生后又有报喜、三朝、满月、百日、周岁、命名、童蒙等。

1.求子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求子仪式。原始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于是就产生了性崇拜和性器官崇拜。后世求子,较多的地方崇拜送子观音,山东一带则崇拜碧霞元君,又称泰山奶奶、子孙娘娘;广东一带崇拜金花夫人;东北地区崇拜张仙,俗称张仙送子;闽浙一带则又崇拜陈靖姑……这都是民众心目中的生育神。人们希望通过祈神,达到怀孕的目的。

再就是由旁人给其象征地“送子”。比如“麒麟送子”,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地方则还有偷瓜送子礼俗。

2.妊娠

妇女怀孕,俗称“有喜”。亲友得知喜讯,往往会送些礼物祝贺。主人家为了答谢并表示庆贺,也会根据经济条件,择日设宴,遍邀亲友的。家人对孕妇一般都较为关心。一般都从两方面予以照顾,一是减轻家务劳动,二是改善饮食,比如特地给孕妇吃鲫鱼汤、鸡蛋、白煮蹄髈、小米粥一类的滋补食物。

妊娠期间,历来有许多禁忌。一是认为孕妇不洁,不能参加有关的祭祀仪式,甚至要求孕妇搬出去住,等等;二是出于保护孕妇所怀的下一代,要求孕妇忌食、禁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云:“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要求孕妇谨守礼教,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传统礼仪要求怀孕三月以后夫妻不准同房,儒家以性交为淫,所以要用“礼”来节制夫妻生活;其实从保护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的角度考虑,这也是有道理的。

3.催生

孕妇分娩前大约一个月光景娘家要送礼物促其顺利分娩,俗称“催生礼”。到近代,又有变化,还要吹着笙把礼送去,“吹笙”,取其谐音“催生”。农村送“催生礼“一般多送一些婴儿出生后需用的衣服鞋帽和尿布之类;再加上给孕妇滋补吃的鸡蛋、红糖、桂圆、核桃等食品。有的地方,还有在临产前祭拜床公床母以祈求神灵保佑的仪式。

4.分娩

孕妇分娩,有的地方要把家中所有的房门以及箱柜盘盒统统打开,用以象征孕妇产门大开。还有的地方要在门上悬挂弓箭,用来辟邪。洗婴儿的水不可乱泼,要倒入厕所。有的地方还要把胞衣用竹篮盛着挂到野外树上,让鸟儿来吃,认为这样的小孩得天助,容易养大。不过有关胞衣的处置方式,各地并不统一,有的地方则要偷偷地将其埋掉。

5.报喜

孩子一出生,有关的人员报告喜讯,于是就有了报喜礼。

先秦时就已有报喜之礼,生男孩在门左挂弓,生女孩在门右挂手帕,向周围的人报喜。沿袭至后世,各地又会在自家门口张挂生育的标志:有的贴剪纸;有的挂弓箭或红头绳;有的挂红布;有的挂桃枝。

各地还有女婿向岳父家报喜的礼俗,称“报生”。往往是拎一只鸡去,并不开口说话,岳父家人一看鸡就有数了,生儿子拎公鸡,生女儿拎母鸡。或者送一种染红了的熟鸡蛋,俗称红蛋、喜蛋,送蛋的数目也有讲究,男双女单。

6.三朝

三朝,指诞生后第三天。其主要仪式是为婴儿洗澡,俗称“洗三”,还有清除污秽、消灾免货的用意。通常的做法是,家人要采集一些槐枝、艾叶,用温开水浸泡后加入花椒、草药洗涤儿体,请有经验的接生婆为婴儿洗涤全身,边洗边唱祝词。这一天,家中要设宴招待亲友。亲友则要送礼祝贺。仪式完了之后,产房门口挂出很有特色的红纸葫芦,随风飘荡,它告诉外人不得入内。

7.满月

满月仪式是所有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届时本家成员,本村乡亲以及社区之内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最为隆重的莫过于头生长子的或中年得子。

产妇分娩后一个月内,婴儿开始适应周围的环境,家人又要举行仪式为其庆贺,称为满月,又称“出月”、“弥月”。仪式内容主要是剃头和出门游走。

这一天,亲友要送礼祝贺,主人则享神祭祖,设宴款待亲友,称为“满月酒”,还有向四邻分送面条一类的食品。

满月剃头,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理发,特别隆重。婴儿的胎发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不能全剃光,一般要在额顶留一绺“聪明发”,脑后留一绺“撑根发”;剃下来的胎发也要妥为收藏。

这一天,还要抱着婴儿上街,让他出门去见见世面,到各处兜一圈,称为“兜喜神圈”。这个仪式似乎象征着小孩终将离开母亲怀抱,走出家门,闯进外面的世界。

8.百日

百日礼,是指孩子出生一百天时举行的庆贺仪式。又称“百岁”、“百禄”、“百啐”,含有圆满、完全的象征意义。一般都要设宴招待宾客。宾客送礼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百家衣和百家锁。

百家衣,是要从许多人家那里讨来各种颜色的布角头,拼凑连缀成一件小孩的衣服,五颜六色,别具风采。人们以为这件来自百家的衣服可以保佑小孩顺利长大。

百家锁,往往也要搜集许多人家的金银(或铜),特地去为孩子打制的,上面一般都铸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一类的吉祥语,故而又称为“长命锁”。

民间的说法一般是男孩子才带长命锁,由姥姥制作,刻有“五世”字样或各种图案缀在下面。

9.周岁

周岁,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日,一般也将其看作是诞生礼的结束。主人家要祭神祀组,设宴款待宾客。宾客送礼,一般以衣服鞋帽为主,当场让孩子试穿。

周岁礼中,有一种别致的仪式,通常称为“抓周”。在桌上陈列各种文具、玩具,让孩子任意抓取,以此预测孩子的性情、志趣和未来前途。

(二)成年礼

1.冠礼

冠礼是成人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礼记·冠义》说,冠礼是“成人之道也”,“将责成人礼焉也”,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四个方面的礼的规范加以约束,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顺”完美品德的人。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为他去一个字。古人交往时,“名”用于自称、卑称。“字”用于尊称。有了字,表示他开始受到别人的尊重。

仪式一般在家庙中举行,被加冠者身穿童子服,跪坐席上,由旁边的司仪为他挽髻,把发髻包起来。大宾手执缁布冠,大声诵读祝词,然后为其戴上,冠人再换上于此冠相应的整套衣服、鞋子,向在场人致意,这是初加。还有再加、三加。不同的是冠及衣服。一加戴缁布冠,以黑麻布制作;再加戴皮弁冠,以白鹿皮制作;三加戴爵弁,也称玄冠,以赤而微黑的细麻布制作。在仪式上加冠三次,象征着冠者取得了三重身份。分别获得了成人、服兵役、参加祭祀的资格。再由大宾为其取“字”,加冠后,主人设宴款待宾客并馈赠礼品。诸侯要在三加的基础之上,再加一次玄冕。天子还要再加一次衮冕,成为五加。

2.笄礼

笄礼是古代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15 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年至二十也行笄礼,结发加笄,也要取“字”。

古代女子幼年时头发是自然披散下垂,称为“垂髫”,或扎成两撮垂在脑后,称为“总角”一旦许嫁,意味着她已成年,就将头发梳成发髻,盘在头顶,包上黑布,再插上笄,加以固定。这就是笄礼。

(三)生日礼和寿礼

小孩子过生日,一般都是吃面条、鸡蛋一类事物,富裕人家则举行家宴。在北方一些地方,要在生日这天给小孩用五色线穿一枚古铜钱,挂在颈脖上,一岁加一枚,形似锁,称为“锁关”,这在信仰心理上是与前述“长命锁”相通的,以求小孩结实、平安,直到十二岁,才可以解锁“开关”。总之,礼俗认为十二岁是人生的一个关口,过了这个关口,孩子长得比较结实,魂魄不再会轻易丢失,大人可以放心了,所以要用好好庆贺一番。

一般又把生日分成“散生”和“满旬”两类,凡是逢十的生日比较隆重,称“满旬”,如十岁称“一甲”,三十岁称“半甲”,都较为重视。

寿礼是生日礼的一种,一般而言,年轻时不做寿,要到六十岁,称为“花甲”,这时候才举办寿礼。一则是因为一个甲子为六十,二则是此时头发花白,故有此美称。人到了这个年纪,晚辈为他过生日,祝他长寿,就称为寿礼。

给老人和长辈做寿,一般都由子孙出面张罗。祝寿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和经济实力的强弱。越是富贵人家就越讲究,越是贫寒之家就越简单。

传统寿礼有一整套仪式规程,各地做法不一,一般要在家中设立寿堂,届时由亲友和小辈们送来许多寿幛、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最常见的寿联。寿堂披红挂虑,张灯结彩,摆上各种寿礼。亲友、晚辈一一到寿堂礼拜。做寿的人称为“寿星”、“老寿星”或“寿翁”,端坐寿堂正中受礼。前去祝寿的客人除了送寿幛之外,一般都要送上一份丰厚的寿礼。然后,主人家大开筵席,盛情款待宾客。这一天一般都要吃长寿面。在江南一带,吃寿面时,各人要从自己碗里先挑出树根面条,加到寿星碗里,这叫“添寿”。2碗里面条不能盛的太满,因为满寿为不吉,满即意味着“尽”牙口“终”。

传统做寿少不了面做的寿桃。

做寿时有许多讲究,如今仍受人重视。如老人活到100岁时,也只能说“祝老人家99岁大寿”,因为“百年”是人寿的极限,百年之后,意味着人已死去。还有的老人在73岁或84岁庆寿时,不愿说实际岁数,而要少说或多说1岁,因为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

(四)婚礼

婚礼涉及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涉及到宗族是否昌盛,所以《昏义》说:"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1.婚姻之义

人类在迈入文明时代之前,曾经经历过杂交乱婚、"知母而不知父"的阶段,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把握男女之情,使性情之道万世不废,儒家制订了婚姻之礼。只有经过婚姻之礼的女子,才能成为自己的配偶;对于其他的女子,则必须恪守男女之大防。

2.婚姻六礼

婚姻礼仪,各民族、各地区往往有自己的约定俗成。后来经过儒家整理,形成更加完备的仪式规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后世称为"提亲",男家先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得到允诺后,就派使者到女家致辞,并送上礼物——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女家若同意议婚,就收纳其礼物。

(2)问名:俗称“讨八字”“请庚”男方请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出生日期、籍贯等,女方把上述情况写在贴上,交给媒人。男方请人推算占卜,称为“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就可以定亲。

(3)纳吉:

男家将占卜后所得吉兆,派使者到女家通报,称为"纳吉"。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

(4)纳征:又称“纳成”、“纳币”指男家向女方送聘礼。到了这一步,双方的婚姻关系完全确定。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这项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

(5)请期:男方送完聘礼后,通过占卜选定了婚期,为了表示对女家的尊重,派使者到女家,征得同意婚期,这一仪节称为"请期"。

(6)亲迎:今称迎亲,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以上"纳采"等五个仪节都是由男方派使者到女家进行,唯独亲迎是由新郎亲自前往女家,时间是在"昏"时。"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郑玄《三礼目录》)新婿于昏时而来,所以叫"昏"(先秦文献写作"昏",后世写作"婚");新娘则因之而去,所以叫"姻"。这就是后世"婚姻"一词的来历。

3.成婚

(1)拜堂:新郎新娘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公婆的仪节。拜堂时还要“牵巾”,把红绿彩缎挽成一个象征夫妻恩爱的同心结,新郎新娘各执一端,然后行礼。一般为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送入洞房。

(2)揭盖头:又称“挑盖头”“挑头巾”。新娘出嫁,多用红巾盖脸,拜堂后,或在入洞房后,由新郎或婆婆将盖头挑下。

(3)合卺:又称“交杯”“合瓢”“饮同心酒”。把一个瓠剖为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一瓢,以酒漱口后少量饮之。半瓠称为卺,故称“合卺”,也象征他们婚后能合体相亲、彼此亲爱。宋代演变为饮交杯酒。

(4)吃喜酒:婚礼大喜,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

(5)撒帐:新婚夜,新人坐在新床上,众人用同心钱、五色彩果抛撒在他俩身上,称为撒帐。或是在入洞房前,有人用枣、栗、花生、糖果等抛撒在新床的各个部位,同时演唱《撒帐歌》。

(6)闹新房:婚礼之夜,亲友到新房来看新娘,乘兴逗乐嬉闹,称为闹新房。俗信以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往往纵容年轻人嬉闹。

(7)拜见舅姑:舅姑是古代对公公、婆婆的称呼。婚礼次日的清晨,新娘早早起身沐浴,穿戴整齐后,以新妇的身份拜见公公、婆婆。

(8)回门:又称“归宁”,“双回门”。一般在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对于女婿来说,是拜见岳父母,表示感谢;对于女儿来说,有出嫁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意思。

(五)丧葬祭礼

在传统社会里,人们认为死亡是从一个世界(阳间、人世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阴间、其他世界)。丧葬祭礼表达了活人对死人的哀悼、思念、依恋、评价,一向受到重视。

传统的丧葬祭礼大致可分成三大部分:一是丧礼,指死者临终直至落葬之前的一系列仪式行为;二是葬礼,指各种不同的葬法以及落葬时的仪式行为;三是祭礼,指落葬之后对死者的祭祀仪式以及传统家庭里的祭祖仪式行为。

1.丧礼仪程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丧礼哀死亡”,《礼记·曲礼下》云:“居丧未葬,读丧礼。”死者地位越高,丧礼越繁缛,拖的时间越长,从死亡到最后下葬,往往会长达数月之久。一般会涉及以下事项:

(1)死亡

死者弥留之际,要为其换一下铺位。临终,用新絮放在他的口鼻上试一试是否断气,如果不见飘动,就是断气了。《礼记》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的死亡分别称之为崩、薨、卒、不禄、死。

(2)招魂

人一死,家人就要为他招魂。古代有专门招魂的人,称为“复者”,他会手持死者上衣招魂,认为将魂招在衣服上后,将此衣盖在死者身上,此衣成为“寿衣”。

(3)停尸

然后要为死者沐浴,还要在死者口中放入米、珠宝、钱币等物,总之不能让人空着嘴离开人间。接着把尸体移至中堂木板床上,头北脚南。头前放置“长明灯”,灯侧放一满碗饭,上插一双筷子或棍子,俗称“打狗棒”。

(4)报丧

长辈亡故,子孙要带重孝,奔赴亲友家叩头报告凶讯以及丧葬礼日期等安排事宜。报丧人只在门外报告死讯,不可进入别人家门。

(5)吊唁

又称吊孝、吊丧,是指亲友上门哀悼死者并慰问丧家的礼仪。吊唁要送礼,一是礼金,二是挽联、挽幛、匾额、香烛、纸钱一类礼品。有的地方还要送在灵台供奉的祭品食物。宾客上门吊唁时,孝子和家属跪于灵案西侧答礼,还有哭灵的仪式。古代孝子自父母死到殡,必须哭声不绝,宾客吊唁时更是必须大哭。哭时要带回音,还要哭得面色发黑,难以站立。

(6)丧服

是死者家属在丧葬礼中的所穿的衣服。亲疏远近不同,服丧的时间有长短,丧服规格也不一样。古时服丧期可长达数年,要穿粗麻布做成的衣裳,不缝边,斩断处外露。

(7)小殓

是给死者穿寿衣。小殓的时间,周代是在死后次日早晨,后世则一般在弥留之际就替死者穿好了。

(8)大殓

俗称“入棺”、“入木”、“落材”,就是把尸体装入棺材。也有很多仪式,有的棺材底铺红布,摆上七枚铜钱,可将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放入,等等。最后,用一块布盖在死者脸上,由木匠将棺材盖钉上。

(9)殡

大殓后,一般都要停棺待葬数月之久,这段时间称为“殡”。棺材一般停放于家里或宗庙。停棺在家时,夜里不可漆黑,要点烛,要有人陪伴。这段时间里,家人要请人占卜,选定墓地和落葬的日期。

2.葬法与葬礼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许多落葬的方式,诸如天葬、火葬、土葬、墓葬、食葬。岩洞葬、崖葬、悬棺葬、瓮葬、塔葬、风葬、衣冠葬、二次葬、复合葬。

土葬是我国古代的主要葬法,那时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去地下,所以“入土为安”。早期土葬是尸体直接入土,后来则是尸体入棺材后葬入墓穴。古时土葬还有殉葬品,有的甚至用活人殉葬。

二次葬一般与迁徙有关,子孙迁徙也把祖先的尸骨一并带走。往往以前入木棺,迁徙时挖出后拾骨放入陶瓮或陶罐内带走后再安葬。

天葬,又称“鸟葬”、“风葬”、“野葬”。藏族的天葬,死者不穿衣物,运至天葬场,头向西俯卧于地,让群鹰啄食,以食尽为吉。

衣冠葬,一般是因为某种缘故,无法得到尸骸,才转而以衣冠立墓的。

出殡下葬,各地做法不一,礼节繁多。在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清晨要在门口举行仪式,然后柩车出动,死者亲属列队护送到墓地,并一律穿丧服。有摔碗摔瓦盆的,有开路神、引路幡,有撒纸钱的,有吹鼓手,有僧道唱念。有的亲朋在半路上设路祭。灵柩放入墓坑后,孝子和家人每人抓一把土扔在柩上,称为“添土”。一般都要在坟墓上栽种松柏。送葬归来,孝子和家人要谢客,凡是参加送葬的人都在一起聚餐,称吃“豆腐饭”。

同类推荐
  • 女人,你要爱自己

    女人,你要爱自己

    每个女人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时,往往会对未来产生犹豫和疑问。这是我想要从事一生的工作吗,他是我真正爱的人吗,我是那个我真正想成为的人吗,我是真心喜欢身边的同事、朋友吗,我每天脸上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吗,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真正想做的吗,我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来的是真正的自己吗?在这个忙碌的现代世界里,很多女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如果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自我,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引导自己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工作、去恋爱,很可能会陷入痛苦、抑郁、茫然,甚至绝望中;如果能够及时警醒,准确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作出正确的抉择,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创业,你也行——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时代促进创业,创业催生时代。创业作为时代发展的推进器,如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成了时代主导的向上的潮流,成千上万的青年大学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时代创业的主体力量。本书分篇章收录时下大学生创业的多个案例,他们中有手工香皂吧店主、录音棚里的平民歌后、数码时代弄潮儿、美国的“太空中餐”男孩……
  •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

    《女人,幸福才是真漂亮》从女人幸福一生最为至关重要的几个问题入手,比如:女人找什么样的老公才能确保自己一生的幸福;女人在婚姻中应该怎么经营自己的幸福;女人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女人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该怎样与自己的真心朋友相处;女人该如何打扮自己;女人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女人味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女人获得幸福生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

    轻轻松松度过每一天,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没事的时候听点音乐,放松自己;烦躁的时候做点运动,锻炼自己;得意的时候加点平静,修炼自己;悲伤的时候来点忘记,淡化自己……如果你每天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念几遍:“其实我没有那么累,其实我没有那么烦,其实我没有那么忙,其实我没有那么苦,其实我没有那么惨……”,那么,很快你会发现,其实自己活得很幸福!一起来翻阅《其实你可以活得不累》吧!
  • 女人心灵圣经

    女人心灵圣经

    西方人崇尚《圣经》,因为它如同一部知人心的天书,帮助人们解烦恼,去忧愁,教导人们如何宽心。《女人心灵圣经》虽然不能与它媲美,但它会帮助现代女性们彻底释放心灵,找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闪光点……
热门推荐
  • 老婆大人请行行好

    老婆大人请行行好

    女主夏宁芯不知道第几份工作被辞退,身为一名婚纱设计师的她竟然沦落如此地步真是可悲啊!男主为了继承家族企业回国,在N市掀起一阵风暴。夏宁芯和黎宇浩在总总相遇之后夏宁芯竟然被认成为黎家少奶奶,黎家长子黎宇浩的老婆!
  • 无敌弑天系统

    无敌弑天系统

    一个流浪的小伙子,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却意外重生并且获得了无敌弑神系统,从此展开了新的一生!
  • 都市仙剑决

    都市仙剑决

    被人弄掉心脏的陈小北,踏上了修炼《失心剑诀》的道路。
  • 目光所及皆是雪

    目光所及皆是雪

    傅骥,当代皇帝的太子。目中无人的他,似是招来了很多人的仇恨。兰傲雪,锦衣卫的大人。看似吊儿郎当的她,却被傅骥委以重任。至于接近傅骥嘛,自然是有不简单的目的了
  • 世外烟火

    世外烟火

    我浸泡在他费尽心机为那人准备的不腐琼浆中,身穿和他那套帝王服配位的华丽衣袍,躺在每一寸绘染都与他有关的棺木里,用我仅存于世间最后一抹残余,捂着胸腔里,那生生世世不敢停息的怨恨,期待某一日它能重见天日,替我重新再与他相遇。——辛夷。
  • 风羽大陆

    风羽大陆

    八千年前上古战神与众勇士决战于南冥之巅。战神力战众勇士,勇士全灭,但战神也身受重创,只留一把本命神剑于世。只等有缘人手持神剑,逆天改命。
  • 狼人俱乐部

    狼人俱乐部

    一群富家子弟因为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走到一起,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狼人俱乐部。直到有一天,俱乐部的成员相继“意外”而亡,一只看不见的魔掌伸向了活着的每个人。一场杀人游戏活生生地上演,杀人者究竟是谁?…………………………【兜底文案】………………………………PS:纯推理小说,无关言情,请慎入。另外,兜兜坑品保证,可能会因为客观原因断更,但绝不弃坑!
  • 天神八部

    天神八部

    取名天神八部,只因全书拟分八卷,卷名又刚好是那八位天神,虽则如此,但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并无关系。两个世界、八百群雄、八位天神,八名性格迥异却因同一件诡异离奇的案子卷在一块的人。玄幻?都市?校园?穿越?历史?秦皇汉武?神魔乱斗?谁说这一切不能在一块的?有有谁知道把这一切都混起来煮成大杂烩是什么味道?啥也别说了,就让本疯子来慢慢演绎给大家看吧。虽然,过程,会有些长。
  • 花开富贵之珑纱

    花开富贵之珑纱

    不一般的正统言情,结局不悲不喜,这不是小说而是故事
  • 异界氪金人生

    异界氪金人生

    〖一个氪金系统背后隐藏的秘密!〗一场大劫,来自异世界‘百族’的入侵,改变了这个叫做〖蓝星〗的世界,自此,人们可以通过修炼武道,掌握诸般奇异之力!……大劫10000年后,这个被称作“近古’的年代,那是如风般柔顺的五月,一个偶得氪金系统的少年,走进了渴望已久的武道大门,他本以为自己走上了一条坦途。但他没想到,一切并没有按照他所设想的那样进行!当经历了一切之后,他猛然发现,自己原来只是那些以天地为棋盘的大能手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而那个改变自己命运的系统,居然是…………总体来说,这是各种思想滋生的时代,涵盖在武道中的路,千奇百怪!无人知晓,究竟哪一条路能够通往终点。有人以剑为名,藏剑三载,拨剑万里显寒光!有人出口成章,一言既出,口诛笔伐,虚空崩塌。有人弃佛成痴,以佛入魔,以魔镇佛,成大道之路,千古流芳。亦有人独研医道,一手医经,行九州十三岛,踏四方恶水,远赴崇洋,救得众生性命,生灵感恩。江殷在懵懂未知中与这个世界相撞,世界观一遍又一遍被刷新着。(本文并不是无脑氪金系统文,重点在脑洞,布局,我是新手,节奏上掌控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