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90900000002

第2章 封闭的东方空间,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翻开世界地图,看看东方,很容易就发现,原来中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北方是大漠和戈壁,南方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西南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是阿尔泰山脉、天山和昆仑山,东边则是浩瀚的大海,中间是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这就是中国的地理局限。这种地理局限有一个好处和一个坏处,好处是将一些可能的外侵挡在了山那边,如雅利安人向东迁徙曾经毁灭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古文明,但被喜马拉雅山挡住了脚步;又如,由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隔,传统中国和印度从未发生战争。坏处也很明显,这就是严重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这使得东西方的交流始终很困难,玄奘法师取趟经成了神化,到罗马去贩卖点丝绸要经过多少沙漠和强盗,再就是绕道海路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是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立鼎青铜

不论我们的历史专家多久才能搞出个所以然,我们的第一次崛起应该是在青铜时代的周朝,以往,人们总是把秦看成是中国的第一次崛起,其实这是个睁眼瞎的错误——秦是完成了大一统,但中国的文化奠基仪式却是在青铜时代,到周朝时周礼基本形成,而百家争鸣时期则达到一个文化盛世,如果以文化来断代,那么周礼无疑是第一个崛起的时代,而中国偏偏就是一个依靠文化才生存下来的国家。

中国人的空间

伽利略有一个很著名的试验设想:“设想把你和你的朋友关在一只大船的舱板下最大的房间里,里面招来一些蚊子,苍蝇以及诸如此类有翅膀的小昆虫,在拿一只盛满水的大桶,里面放一些鱼;在把一只瓶子挂起来,让它可以一滴一滴把水滴出来,滴入下面的放着的另一只窄颈瓶子中。于是,船在静止不动时,我们看到这些有翅膀的小昆虫如何以同样的速度飞向房间各处;看到鱼如何毫无差别的向各个方向游动;又看到滴水如何全部落到下面所放的瓶子中,而当你把什么东西扔向你的朋友时,只要你和你的朋友距离保持一定,你向某个方向扔时,不必比向另一个方向要用更大的力。如果你在跳远,你向各个方向会跳的同样远。尽管看到这一切细节,但是没有人怀疑,如果船上情况不变,当船以任意速度运动时,这一些应照样发生。只要这运动是匀速的,不在任何方向发生摇摆,你不能辨别的出上述这一切结果有丝毫变化,也不能靠其中的任何一个结果来推断船是在运动还是静止不动。这种等价关系产生的原因是,船的运动是船中一切事物也包括空气在内的所有的,我的意思是假定这些事物都被关在房间里……。”

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园,国家也一样,首先得有一方土地,中国就有这么一个传统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范畴就是大海、高山、沙漠环绕的这么一个广大区域,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北面是隔壁和草原、南面是云贵高原,就是这么一个范围。而有的家园是开放的,有的家园则是封闭的,就象伽利略设想的船一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这个范围里,从文明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始终就是中国人自己和自己在玩,我说“自己和自己”,也就包括的是这个范围内的所有人、所有民族,所谓开宗明义,我首先就界定一下,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民族和所有人都是中国人,而不仅仅是指汉族,所以我说这几千年历史里就是中国人和中国人在玩。

当然,这里有一个“中国本部”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所属土地,这是中国的发源地。其实很多国家也都有“本部”,如俄罗斯的本部就是莫斯科大公国、英国的本部是英格兰、美国的本部是十三州、德国的本部是普鲁士一样。在这个“本部”之外很多国家都会扩展,这和侵略还不一样,是一种历史的扩展,有的国家的扩展史中充满了血腥和侵略,比如美国和俄罗斯;有的国家的扩展则是历史自然的延伸,比如中国。

古代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原,但这已经是第二次扩展之后的中国,中国最初的本部只有黄河中下游的一块土地,面积也就3、4万平方公里,经过夏商两代一千多年的缓慢扩展,到了周朝建立之时已经是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后来的长城一带、南到广东广西,也就是大体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地域。

首先从地理入手,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根本生存环境,也就决定了中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又决定了中国会有所什么样的文明。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地理决定论者。

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也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不过这三者还有分歧。孟德斯鸠用启蒙思想的原始办法分析说,地理环境先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然后再通过性格气质决定了这群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黑格尔是先按照地理类型分为三个地理环境,即高原草原、大平原、海岸地带,不同地带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黑格尔比孟德斯鸠想的要多、要深;至于马克思嘛,就是把地理环境当作一个人类生活的要素了,老一套。我还是对黑格尔的说法比较赞同,中国有句话叫做因地制宜,首先就有一个地理条件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你要发展,就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比如,长城以北是传统的游牧部落地域,你偏要在这地方发展农耕文明,那根本不可能;长城以南是传统的农耕地区,你偏要改造成牧场,那不就是在破坏农业基础吗?

从地理上说,历史是有宿命论的。

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稳定地运行了二千多年,汉族为什么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中国为什么形成了单一的农业经济?小农思想为什么一直流行?这些都有一个地理元素,其实这和一个世界性问题有着同一个答案,为什么非洲除了埃及以外其他的地区都长期处在石器时代?为什么西方殖民者抵达美洲的时候,美洲也是处在石器时代,只不过要比非洲的石器时代发达的多得多,但就是一个轮子也造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地理让这些地区相互隔绝,他们在西方人到来之前都处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非洲、美洲资源丰富,竞争程度很低,东方竞争程度和西方差不多,但比较而言,东方是封闭的,西方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开放的竞争进化的更快,封闭的竞争进化较慢,所以,西方在16世纪虽然在经济规模、帝国规模、人口规模上还没有超过中国,但其竞争的内核早已超过了东方,《中国不高兴》拿计算机做比喻,那这里也借用一下,在16世纪,西方已经是386了,东方还是286,17世纪,西方已经是486了,东方可能还是286,结果到了18、19世纪西方科学大发展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中国还是286,顶多就是清朝规模比明朝扩大了些,这个时候当英国舰队打上门来的时候,胜负岂不是早成定论了吗?

也就是说,由于地理因素,在大中国范围内就存在两种基本的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由此也就种下了两种发展模式的矛盾,确切点说,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矛盾。

游牧民族有地盘概念,但没有领土概念,相反,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领土概念,因为耕种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游牧需要的则是水草,而不是固定土地。农耕文明为此死守每一寸土地,游牧文明则经常数百公里、数千公里地游动;农耕文明是守地获利,游牧文明则是逐利而行,两者演化的结果就是一个要造长城保护家园,一个就要跃马扬鞭进行劫掠,这就是地理给我们定下的基调,决定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从周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就存在一条天然边界,看看中国北方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就会明白,这大体是沿着等降水线分界的。关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矛盾以及大中国问题,在后面还会说,这里就不赘言。

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时代

我说中国的真正崛起,或者说是第一次崛起是起源于周时代,而不是秦统一中国后,也是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紧密相关的。通常认为,中国是崛起于秦帝国,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其实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中国的第一次崛起应该是是在周朝,因为四点:一,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文化;二,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版图;三,周朝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四,周朝奠定了中国的基本国家形态。有这四点,谁还能说中国第一次崛起是在秦帝国?那他该去找块豆腐撞死了。

中国在青铜时代有三个王朝:夏、商、周。很早以前,西方人就否认夏、商的存在,理由就是这两朝的历史过于含糊不清,掺杂了太多的传说和神话,不值得一信,直到1958年,在河南偃师,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这才证实了夏朝的存在。接下来,中国在青铜时代已经成为世界领先大国,标志就是司母戊大方鼎——那是青铜时代的铁证,重达875公斤的大铜鼎在当时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制造,冶金技术的成熟也就表示当时工业水平的程度,这点无可非议;另外,在殷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甲骨文,十多万片甲骨文足以证明,商朝中国已经进入成熟的文字时代,这表明,中国人此时已经有了成熟的社会制度——没有成熟的社会制度就不会有冶金工业,而成熟的社会另一个标志就是文字的大规模使用,且稳定的传承,但这时候,还缺少一个重要的社会轴心,那就是统一的社会文化,那还说什么呢?

到了西周的时候,一切都齐全了。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这其实奠定了中国基本的权利分配结构,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的权利分配基本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的。西周的分封制地方分为两级:诸侯和大夫,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在天子和诸侯的直属领地内,城区划分为几个乡,农村地区划分为多少遂。农村大一些的邑也称为县,由大夫或者宰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还另外设道,但与县同级。

汉代继承了秦的地方分封管理制度,秦帝国执行的也就是郡县两级制,只不过情况要复杂些——不过就是把地方被分割得很小,各地方官的权力也相应地变小了很多。但在汉武帝时又设立了十三州,级别在郡之上,这主要是监察区,这种州的长官设刺史一人,后来这个官位名称几经变换,如西汉时改称为牧,东汉初期又称刺史,后来又改称牧,刘备就曾被封为益州牧,但这种十三州的格局基本未变。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地方行政也分为州、郡、县三级,三国之后道和邑改称为县;隋代把东汉以后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只不过这时州和郡同时使用,并且是平级;唐朝时把全国分为十道,唐玄宗的时候又分为十五道,其实和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是一回事,道也是监察区,每道派一个皇帝的代表,称观察使,也称按察使、采访使。

中国古代政府官职演变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是夏商时代;第二个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第三个从战国到清末时代。夏商时代的国家领地很小,而且实际上夏商时代的所谓国家更像是部落联盟,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所谓的天子、君主更像是部落联盟的酋长,如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样最初的形态一样。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兵讨伐商纣王,他所联合的诸侯多达800个,中国古代的数字往往不那么可信,很多时候都有夸张的成分,说周武王联合了800多个诸侯显然是想表明商纣王多么不得人心,如果再算上支持商纣王的诸侯,那怎么说也有1000多诸侯,可见那时诸侯之多,实际上,此诸侯非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准确地说是部落。所谓的政府机构也很简单原始,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分工,国家的君主这时还被称为“后”、“王”,而“后”这个称谓就是沿用氏族部落时期的称号。当时,在王的下面,最主要的官吏就是“史”,也就是甲骨文中所称的“卿史”、“大史”,而在古代典籍里,这个“史”的官常被称为“巫”。很明显,夏商时代是中国的僧侣政体时代——世界历史中,各文明中都曾存在这样一个阶段。这时候的“巫”主要职责就是沟通人世与上天,然后把上天的旨意传达给王,再由王下令实行。甲骨文中的卜辞就是商代巫史们向上天卜问的历史记录。夏代的主要官职有“羲和”、“大理”、“遒人”、“官师”等,“羲和”是负责历法的;“大理”是掌管诉讼的;“遒人”是王的传令官;“官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这些官都是由巫史们来担任的。当时,巫史们如同古埃及的祭祀,已经形成一个阶层,《尚书·甘誓》篇中的“三正”就是那些掌管政权的集体称号。这些巫史和王自然沾亲带故,这时候的王早已习惯搞裙带关系,用来加强自己的力量,所以当时很多巫史其实也都是王的亲戚,例如那位有名的冤臣比干就是王的亲戚。

夏商时期的王国还不能算是国家,但西周时代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时候的君主已经正式被称为“天子”、“天王”,显然,已经高出了夏商时代的王,已经直接与天挂钩了,也就是说,这时候君主已经修炼的差不多了,不再需要巫史们与上天沟通,他自己就是上天之子,巫史们也该谢幕滚蛋了。

由于天子位置已经是一个核心,因此就需要稳定的继承制度,以便一个天子死后有另一个天子可以合法继位,因此,西周时代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一。王位的继承人被称为“太子”,或者“东宫”,王的正妻也被正式称为“后”,这时也就有了“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概念,也就是说,王是最高的,天下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他一个人的私有财产。

当王成为高高在上的唯一主宰之后,他就把从巫史们手中没收来的权力分给六部大臣,西周也由此奠定了中国政治机构的基本结构。西周政府机构的部门划分为六个主要政类,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六大官职,掌管六大部门。司徒、司马、司空被称为“三有事”或者“三事大夫”,司徒主要负责土地和役徒;司马主要负责掌管军赋和军用设备;司空主要负责工程;司寇主要负责管理庶人和农奴,也就是司法官;大行人主要负责招待宾客、外交;宗伯主要负责祭祀。在六部之上还有最高一级的行政官员,那就是卿士,他们一般只有两三人,主要负责军事、外交、行政的大事方针的政策确定,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另外,周朝还有主管历法、起草文书的太史,主管任命事务的内史,掌管档案的御史,主管占卜的太卜,主管音乐和教育的乐师,辅导君主礼仪的相等,也就是说,周朝已经建立了完整、系统的政府组织机构。甚至,皇家内务也都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谁该管理马匹、谁管理君主的饮食起居,谁负责宫廷的警卫,谁负责跑腿,而且,西周已经开始用“寺人”、“巷伯”,就是阉人——《诗经·小雅》中就有一篇《巷伯》的诗,那愤恨之心就已经彰显,“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后来阉人为害其实也是西周人种下的种子。

秦汉时形成“九卿”,虽然政府部门作了较大调整,但也仅仅是调整,后来各朝各代也都有所变动,但基本的政府结构却是始终在这个框架内,一直到清代,直至清末才仿照西方的政府组织结构,设立责任内阁,分设十部。

周朝实行分封制,这首先就有一点应该成为常识:有大量的土地,这才能分封,否则,像夏商那样就屁大个地方,他还分封个什么?

周朝的版图

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那就是周朝时就已经有了中国的第一部《西游记》,这就是小说体的《穆天子传》,说的是周穆王有着秦始皇一样的雄心壮志,他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是在马背上东征西讨的,为此周穆王时期的周朝的版图大大扩展。《穆天子传》中就有说他前往瑶池会见王母娘娘。瑶池在哪里?在西藏,尽管周穆王曾亲自到过西藏这不大可信,但至少表明周穆王时期周朝已经对西藏有很深的了解,因为能对瑶池详细了解的话,那么就不会对西藏陌生。

从周朝的分封制也可以清楚地看出,周朝能够统治的疆域东边抵达了海岸线,北边抵达了后世的长城一带,西边抵达了四川、陕西一带,南边则一直到了云南、广西,这个版图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周朝已经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能说明西周就是中国崛起的起点,那就是西周时农业已经广泛采用了熟荒耕作制与休闲制,也就是说,农耕经济已经成熟,而这才是中国崛起的最有价值的证据。

儒家的真正创始人是周公旦,不是孔子说周朝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这也是历史事实。《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其地位远比《圣经》要重要,但很可惜,今天中国人了解《圣经》要超过《易经》。《易经》是中国的万经之首,周文王曾经被纣王投进监狱,他没事干的时候就研究《易经》。文学上,《诗经》的地位完全堪比《荷马史诗》,而且《诗经》成了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西周甚至已经为后世中国建好了金字塔模型:社会被划分为几个阶层,“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经济上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还有各种思想,也为后世准备齐全了。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其实没有多少知识,只是在空喊,在贬低西方的时候当然要抬高自己,但用谁抬高自己呢?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最大,于是孔子被抬了出来,孔子的确是儒家的大师,当之无愧,但他并不是儒家鼻祖这件事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儒家真正的创始人是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甚至经济制度,主要是周公旦制定的,后世所尊崇的“周礼”就是他一手缔造的。《周礼》在军事、国家制度、组织体系、民间基层管理、农耕制度、官吏体系、官员考核、国家精神建设等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周礼》实际上是一部“国家建设指南”,后世齐国管仲的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上管仲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很多都在《周礼》中能找到,也就是说,管仲的改革实际上更像是把齐国重新归位到周公旦时期。

孔子的言论并非是他一个人独自思考出来的,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集什么大成?就是孔子出生前两千年的夏商周三代文化,这些文化的核心就是《周易》,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集合了先人的种种思考,涓涓细流最后汇聚成百家思想。孔子应该可以说是《周礼》的最大继承者和发挥者,因此,中国文化的真正奠基不是孔子,也不是诸子百家,而是《周易》,忘了《周易》而独谈孔子、诸子百家其实是数典忘祖。

纷繁的周礼为后世中国定下了的等级基调,“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各种典章制度实际上就是确定了分级文化,进而变成权力金字塔,就如同巫师拥有了“绝地通天”的能力,也就有了话语权,也就有了实权,西方的宗教就是这么来的,结果弄出个黑暗中世纪,中国没有宗教,但有宗法,周礼、儒家只比西方宗教厉害而绝不差,周礼、儒家绝非宽松的道德,而是一种浸透人心的法律。周礼是中国的文化崛起,礼乐、宗法制、诸侯分封制,这些缔造了后世的中国,直到清朝,这个庞大帝国的核心还是周礼、宗法、诸侯这些东西。

有鼎无兵的悲剧

夏周时代奠定了中国朝政文化的雏形,但也给后代中国留下了最深的一个教训,那是中央与诸侯王国处在对弈之中,中央的稳定决定于中央是否有足够的兵压制各地诸侯,这个矛盾贯穿中国始终,直到现代才算告终。

西周分封制的结果就是诸侯渐渐做大,到了春秋时期,周朝的中央权威荡然无存,诸侯们就开始疯狂扩张,强大的诸侯不断兼并土地,扩张地盘,许多诸侯手里都掌握了很多县,结果通过春秋时长期的土地兼并整合,到了战国时已经形成了郡县制,也就是说由于诸侯林领土的大规模扩大,诸侯国已经像当初的周王朝一样,开始在自己的王国内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当时是以郡统县,郡的长官称为守或太守,县的长官称为令,秦统一后,万户以上的县官称令,万户以下的县官称长。

汉武帝时设立的十三州,州长官本来是代表皇上监察各区,但很显然,渐渐的州长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形成了诸侯。唐朝后来又按照魏晋以来的习惯在全国各军区设置都督府,都督加使持节就成为节度使。最初,唐朝只是在边疆地带才设立这种节度使,但后来普及到了内地。节度使是以中央大员的身份派驻各地,同时身兼观察使,又兼所驻之州的刺史,还可以指挥调度所辖区域内各州,也就是说,节度使是拥有军事、行政和监察三种权力,这权力可就大了,也就是成了封疆大吏,其所拥有的权力和诸侯也就差不多。

宋代时的路和唐朝的道差不多,但宋时代地方权力比唐朝时要小,路的长官权力既不集中,甚至也没有统一的机构和长官;辽把全国划分为五京,称五京道,下面再设州、县;金的最高行政区也是路,路以下的设置与辽一样。

元代地方行政分为省、路、州、县四级,这时候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正规名称是行中书省,全国除了西藏归属宣政院管辖外,其他地方被划分为十个行省。明朝的时候换汤不换药,只是把行中书省改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还称为省,全国中京师和南京直属六部,分别称为北直隶和南直隶,其他地方划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到了清代,行政体制也是大体沿袭明朝,只略有不同,只不过是在省之上另设一个级别,设立了总督,一个总督掌管一个省或者两、三个省。

周公旦为周朝订立了等级制度,分封各地的诸侯要效忠周天子,这种效忠的方式就是朝贡制,也就是诸侯要向中央缴纳贡赋,诸侯定期进京朝拜述职;在诸侯国,卿大夫这一阶层要向诸侯王效忠,在卿大夫的采邑内,平民和奴隶要向他们效忠,这就建立了完整的四级等级制度,层层效忠。在军事行动方面,中央没有现代社会这种常备军——平时养这么多白吃饭的兵显然不合算,因此,平时并没有多少武装力量,充其量有些内卫部队和警察系统,士兵平时就是农民或者奴隶,战时诸侯发布动员令才会聚集起来,这样的结果就是,诸侯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而周王朝的中央也主要依靠朝贡制度和周礼制约天下诸侯,另外,就是诸侯很多,各自力量都不强,因此任何一个或者数个诸侯都无力挑战周中央的权威。周朝用的就是这种简单的制度和礼数,这就如同基督教世界中各国都效忠教皇一样,但教皇却并没有军队直接管束欧洲各国,他依靠的是教皇的权威和号召力。

但一旦诸侯逐渐强壮起来,教皇的威信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因此,教皇的存在是制止不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的,周天子也一样。西周时,分封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军政方面,王侯公卿大夫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军事首领,他们是国王,因此,他们手中握有实权,周天子自己分封了天下,自己却无法直接从天下征召军队,只能通过各地的诸侯,这时候就的看诸侯的脸色了。最后,当周厉王为了褒姒一个女人而失去中央信用之后,诸侯们也就看透了再不会有谁支持周天子,也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了。

实际上,周朝立国仅仅半个世纪后就出现了这种诸侯反叛危机,周武王一死,年幼的周成王就差点被他的叔叔们赶下王位,这时,几个诸侯一联合就能发动一场威胁中央的战争。到了周昭王的时候,楚国就已经有能力单独挑战中央政权,周昭王为此死在南征的路上。周王朝800年,除了周武王立国时的半个世纪是安定的以外,其他的时候就叛乱迭生,从来就没停止过。到了东周时代,已经只有春秋和战国了,谁还认什么周天子。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来到周天子的宫殿里,直接就问那象征周天子地位的大鼎有多重,这时候的周天子真是威信扫地。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本书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性认识,创业项目的选择与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全书分为时代大舆情、改革大舆情、网络大舆情、社会大舆情、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五个部分。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手册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手册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本书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新文件精神,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新媒体应用、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每章列举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文后附有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重要文件内容,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参考书。
  •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党政领导人才考核与评价研究

    选人用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历史上吏治腐败,用人失察,官员昏聩,碌碌无为,导致民生涂炭、社稷倾覆的不乏其例,殷鉴未远。当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的用人导向,不仅影响民意,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工会建家工作指南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热门推荐
  • 可爱神主要当咖啡店长

    可爱神主要当咖啡店长

    一位力量溃散的神,一个临近崩坏的世界。一次意外所导致的半灵魂穿越,我们的神主大人当上了异世界的咖啡店长。至于原先的店长吗?请安息吧。你的咖啡店,我来替你经营了!你的可爱女仆们,我来替你照顾了!你的美女战友们,全都交给我了!你的傲娇妹妹,我也会替你照顾的。你的悲惨命运……就由我来替你改写!……不过到底何时何日才能回家呢?家里还有只小猫娘等着照顾呢……我想家,我想我的初音,想我的天依,还想我的小猫娘啊……
  • 绿林英雄传

    绿林英雄传

    新莽年间,数不尽英雄壮士纵横驰骋,道不完谋术弄权诡诈多端……
  • 神切术

    神切术

    这是一个传奇般的故事,一群传奇的人,一个传奇的神话。
  • 前一天的明天

    前一天的明天

    假如能够给你一次后悔的机会,你是否会选择让前一天重新来过?消逝的时间究竟有何意义?不一样的同一天是否能够带来让人满意的结局?来到“前一天的明天”档案馆,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即将面临一个全然不同的转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冬天的南瓜粥

    冬天的南瓜粥

    短篇小说,不白莲,古今不限,有虐有甜,新手上路,多多指教
  •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这项研究涉及女性感情与性生活各个方面的一些基本事实,其中包括月经初潮,情窦初开,性压抑,性无知,性学习,初恋,异性感情,初吻,婚前性行为,初次性交,性交频率,性交方式,性快感,性美感,性交反感,性欲,手淫,避孕与人工流产,生育,家庭暴力,虐恋与强奸想象,婚外恋,离婚,同居,同性恋,停经与更年期,色情材料,性侵犯,感情与性的关系,感情与婚姻的关系,性与婚姻的关系,性观念,女性性权利以及女性地位问题。
  • 亲爱的快过来

    亲爱的快过来

    【1v1,甜宠】作为有文化有理想有目标,秦暖最大的理想最大的目标就是陆凉。殊不知,陆凉巴不得她赶紧这么干。她不知道他等了好久了,等她长大。
  • 穿越奇情:妞,给爷笑一个

    穿越奇情:妞,给爷笑一个

    她,留学归来途中却魂穿异世。他,一代帝王,因大臣怂恿与别国和亲,和亲对象正是她。“妞。给爷笑一个。”“慕容璎珞!”“臣妾在呢。”“你!还有没有女孩的矜持”娶亲后两人处处不和,屡次顶撞,却在不知不觉中擦出爱的火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