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92800000006

第6章 小学生生活心理辅导

17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么?

海涛的爸爸:

您好!您来信说上次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提醒家长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身体发育,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您很想了解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关于健康,过去我们常常将身体无疾病视为健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人际的复杂化,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健康的人,不仅应身体无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健全的心理。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健康必须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儿童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的心理卫生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占2%左右。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①具有正常的智力,智力商数应在70以上。

②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有的孩子自尊心过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在家里父母批评几句就要砸东西甚至用头撞墙,这种情绪反应就过度了,需要得到矫治。③能学会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助人。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过于宠溺,容易形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恶习,这样的孩子就很难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受同伴的欢迎。④能够自我接纳,有良好的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适应环境。具体表现为不妄自菲薄,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喜欢自己,具有与年龄相符的自制力并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前几天就开始腹泻头痛,夜不成寐,这就是一种过激反应。又如有的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宠物死掉了而耿耿于怀,心情忧郁长达一个学期之久,这就必须予以矫治了。⑤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和正视困难。

以上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几个表现,海涛的爸爸,您可以据此来指导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常常保持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理。

18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

丁丁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您想知道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哪些上学前的准备,以便孩子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能够喜欢上学,很快适应学校生活。

丁丁的妈妈,您提的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个常常被许多家长忽视的问题。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要上学了,不就是买个书包就行了吗?其实,孩子从幼儿园毕业迈入小学的大门,对孩子毕生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园,孩子过着自由自在的以游戏为主的生活;上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付起很多的责任,要学会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否则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孩子的生活不再以游戏为主,而必须肩负起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将为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学前准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

学前准备,包括学前心理准备和学前物质准备。以下具体谈谈如何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充分的学前心理准备

1.让孩子知道自己很快就要上学了,而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全家要把孩子上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来看,爸爸妈妈可以经常与孩子共同憧憬上学后的快乐生活,如在学校里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可以学会很多新鲜有趣的知识和本领解答他的很多疑问,老师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家长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孩子长大了,9月份就要上学了!而成人一般会友善地说上几句鼓励祝贺的话,而孩子也会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并开始期盼着上学。

2.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并对学校产生美好的想象。如家长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孩子参观将就读的学校,并观察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和活动的情景,或者帮助孩子选择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做朋友,让他给孩子介绍学校里的生活和趣事。这通常能有效地调动孩子的上学积极性,并能在开学后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同时,家长也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对上学的真实想法,以便及时帮助其消除紧张的心理。但是,也有些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强,甚至对那些顽皮难管教的孩子说:“等你上学了,让老师好好治你!”“你这么差劲,老师不喜欢你。”类似这样的语言,最终会令孩子对学校没有好感。

3.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必要的好习惯。如学会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在学校里每节课40分钟,这对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在某一段时间里坚持做好一件事,教会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东西等,避免孩子具有太强的依赖性。

4.引导孩子做好上学所需的一些知识准备,并与孩子共同准备新生报名时面试可能要回答的问题。据我们所知,有部分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所以平时并没有教什么给孩子。事实上,这些没有受过任何学前训练的孩子上学以后,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为现在很多家庭都重视早期教育,孩子在上学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这部分孩子在上学后容易成为老师的宠儿。为了避免出现太大的差距,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记住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类似于“你叫什么名字?家里电话是多少?家住在哪里?有些什么兴趣爱好?……”并让孩子初步掌握1至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识别常见的形状和颜色等问题。家长与孩子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来模拟教师问话的情景,这能有效地缓解孩子将来面试时的心理压力,并能让孩子在游戏中熟悉未来的环境。

(二)与孩子共同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到商场选购上学要用的物品,如书包、铅笔、笔刨、橡皮、尺子等,选择的原则是方便使用,不要过于花哨。现在的儿童文具常常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尤其是娱乐的味道很浓,如有的笔盒被制作成汽车玩具,有能转动的车轮,分为几层并有几个可以自动开关的车门,这种类型的文具通常会赢得孩子们的青睐。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将这种类型的文具带上课堂时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因为它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儿童不能专注于课堂。因此应尽量避免购买这些类似的文具。另外,还要为孩子准备一套整洁的衣服,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孩子尽快投入学生的角色。同时,让孩子在参与准备当中迎接上学,他们心中充满期待,会觉得上学是一件快乐而神圣的事情。

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的学前准备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携同孩子共同迎接开学,这必将有助于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上学。

19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活?

丁丁小朋友的妈妈:

您好!上次我们讨论了怎样帮助孩子做好学前准备,您说您都照做了。不过现在就要开学了,您心里仍隐隐有些担心,去年这个时候邻居小朋友平平上小学的那一幕常常令您不寒而噤……

平平去年上学时才刚刚6岁,开学的第一天还兴高采烈地冲您打招呼,可接下来连续足足两个星期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父母好不容易连哄带骗软硬兼施才把她带到学校,她就死死地拽住妈妈的衣角不放,要妈妈陪她上学,自己怎么也不敢独自留在学校,是班主任老师每天早上紧紧抱住她,家长才得以“逃脱”,孩子就在学校里哭得惊天动地……这种狼狈的场面直至第四周才逐渐好转。您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这样?

的确,从天真烂漫的游戏时代进入上学读书时代,是每个孩子人生旅途中重要的转折期,孩子将由一名无忧无虑的顽童变为一个肩负重任的学童,将要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要完成各种作业,要应付考试,要适应新的人际环境……总而言之,孩子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真不少!确实需要得到成人细致的关心和帮助。丁丁的妈妈,我们建议您不妨留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密切关注孩子上学的前三个星期。每个孩子初到学校,心里都会紧张,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时多了很多的约束和要求,他们要面对很多变化,如不能像在家和幼儿园里那样随便出入,随便说话,随便吃东西、喝水……如果第一天他们能够顺利度过,他们就会如释重负,否则,就会愈加焦虑并一发不可收拾,极端的还会产生上学恐惧症。尤其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家长更应关注他们的内心体验,及时排解他们的潜在忧虑。另外,家长应尽可能每天都抽些时间与孩子说说话,了解他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看法,了解他在学校有没有交到朋友,有没有被老师表扬或批评,学校的伙食是否适合口味等。对于孩子在学校获得的表扬,家里人不妨大肆渲染热烈庆祝一番,这既是对孩子的鼓励也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期望——爸爸妈妈非常在乎我的表现,我的进步会给全家带来快乐!这种体验是孩子追求成功和卓越的力量源泉。反之,对于孩子在学校里遭遇到的麻烦则宜轻描淡写,小而化之。家长既要细心了解原因,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又不要显得惊慌失措,大动干戈,让孩子感觉到你很紧张。例如,孩子第一天在学校因为插嘴打断老师讲话挨了批评。回家后心事重重,你就不能再对他冷嘲热讽,而应和颜悦色地表达您对他的同情并指导他寻找对策,避免再犯,同时鼓励他用更好的表现争取老师的赞许。这样,孩子又会充满信心和热情地上学了。

2.家长应注意体察孩子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深藏不露”,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更应关注其言行举止的变化。例如,我们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开学前两天还兴奋地盼着上学,可第三天回家后就缠着妈妈哭闹着不肯回学校了,直至后来在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耐心细致地劝说下才断断续续地道出其中缘由:原来那天上体育课,全班就两个同学没穿白球鞋,他是其中的一个,当天老师组织玩游戏比赛,因他没有穿白球鞋而不能参加,老师就让他和另外一位同学站在边上看。他觉得这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于是就不想上学了。

由此可见,许多在我们成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情,孩子们却可能把它看得很重要(或很严重)。只有学会细心地体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并设法扣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才能及时地使他们释然,并轻松快乐地生活着。

3.家长要主动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孩子上学以后,他在学校待的时候比在家里还长。家长应主动拜访老师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与老师取得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况、饮食习惯等,从而使自己在与孩子相处时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施加有效的影响。

最后,我们衷心地祝愿丁丁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也祝愿您成为一名成功的家长!

教育箴言

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

20孩子上学了,还要大人喂,怎么办?

豆豆小朋友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说儿子豆豆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兴趣特长各方面发展得还不错,能够准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认识了很多字,可以独自看有插图的童话书,歌也唱得很好,有时还主动地帮忙做一点家务呢!但有件事令您感到忧虑:孩子现在六岁半,已经上一年级了,可是每次吃饭都要他奶奶或妈妈喂,而且他还讲条件,您觉得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豆豆小朋友的爸爸,从您的来信我们看得出您是一位很有责任感的父亲。我们也非常乐意与您一起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的确,孩子都六岁半了,还依赖于大人喂饭,这种现象确实不是很正常。那么,孩子这种坏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又该怎样改正呢?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这种坏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其实,每个孩子从两岁开始就有很强的自我服务意识,他们喜欢自己喂饭,自己穿衣……有时大人要帮忙,他们还会哭闹着以示抗议。但是两三岁的儿童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动作协调能力相对较差,以致他们在给自己喂饭时常常会散了满桌、满地、满身,有些大人在一旁看不过眼,就抢过孩子的饭碗帮孩子喂,一次两次地剥夺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权力,慢慢地孩子就习惯了饭来张口的吃饭方式。也有的家庭开饭时正好是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某个游戏、看书或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以致大人都吃饱了孩子还没有兴趣吃饭,于是大人就急不可待地自己端起饭碗哄着孩子吃,并顺口许诺说:“吃完了就奖冰淇淋……”如此以往,类似的情况屡次三番地重现,聪明的孩子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玄机:原来大人都非常紧张我有没吃饭,给他们喂饭,我就可以获得某种权利、实现某个愿望。于是孩子学会了以此“要挟”家长,而多数家长尤其是奶奶、外婆这类家长通常都面慈心软,这就令孩子依赖家长喂饭的坏习惯得到进一步强化。

豆豆小朋友的爸爸,经过以上的分析,相信您已找到孩子坏习惯形成的根源:其实大人在其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家长自己在无意中培养了孩子的这种坏习惯。所以,解决的根本首先还得从我们大人自身开始。即家中大人对孩子的吃饭问题要达成共识,不能再让孩子通过吃饭问题达到任何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大人就要学会“残忍”一点——到了开饭时间,孩子不主动吃,过了吃饭时间就坚决收拾碗筷,让他尝尝挨饿的滋味。开始孩子还会察言观色,以为过不了多久奶奶又会端着满满一碗饭菜“求”他吃,于是就会继续闹情绪不吃。这时最好大家都别理他,如此经过几次的实验,孩子自然会发现“今非昔比”,就会聪明地自己到橱柜里找吃的了。这时,您最好能抓住时机与孩子讲讲道理,鼓励他做个独立自此外,您不妨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孩子上学以后,对老师的话可以说是“奉为圣旨”,您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常常会说“我们老师说……”他们非常重视老师的评价并希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曾经有个小女孩有个“怪癖”——喜欢穿她妈妈的内裤,认为宽宽的很舒服,哪怕裤子掉到了小腿上也一如既往,家里人说了很多道理甚至狠狠打了她几次仍没办法改掉,后来家长实在无计可施了,“硬着头皮”打电话向老师求援。结果老师只是找孩子谈了一次话,孩子就再也不找妈妈的内裤穿了。所以,豆豆的爸爸,您不妨将孩子存在的不足与班主任老师坦诚地谈一谈,不用担心老师会因此瞧不起您的孩子,争取老师介入共同教育,通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箴言

当你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失效时,你可以研究一下,这个孩子比较信任和佩服的人是谁,以求得这位关键人物的帮助。

——当代教育家段力佩

溺爱者的初衷是赐予孩子幸福,究其终,带给孩子的却是不幸。

——佚名

毁于盲目的母爱的人,比毁于危险的小儿疾病的人更多。

——德国作家奥托·莱依库斯纳

家长凡事包揽必然使孩子失去锻炼自立能力的机会,必将如鲁迅先生所言:“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佚名

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

——佚名

21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

锐锐的爸爸:

您好!您来信说自己的孩子很淘气,脾气急躁,常惹是生非。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稳重,心理甭提多羡慕啦!您问这种脾性的差异是不是天生的?可以改变吗?

锐锐的爸爸,您说的这种脾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是由神经系统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气质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发展的基础。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将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典型胆汁质的人精力充沛,热情坦率,情感外露,好动,易怒,自制力差。典型的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富于生气,灵活乐观,善交际,情绪变化快,轻率,注意力不稳定。典型的黏液质表现为沉着冷静,坚定,自制力强,情感不外露,动作缓慢,冷淡少言。典型的抑郁质感情细腻,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胆怯孤僻,自卑多疑。多数人的气质是一般型气质或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典型气质或三种气质混合型的人较少。

其实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种气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仅仅是人的性格和能力发展的一个生理基础,虽然不易改变,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抑郁质的人在热情宽容的集体当中也会变得开朗乐观,热情起来。而胆汁质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改掉急躁冲动的毛病,变得稳重而深思熟虑。各种气质的人都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据分析,俄国四位著名文学家就是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大诗人普希金热情直率,精力充沛,他“只愿歌颂自由,只向自由奉献诗篇”,属胆汁质;大文学家郝尔岑活泼灵敏,兴趣广泛,属多血质,有人称赞他“有惊人的博知,真使人怀疑一个人怎能有如此丰富的知识”;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沉默少言,稳重大度,安静平和,是典型的黏液质,别人评论他的寓言“像一面平滑光洁的镜子一样,反映出了俄罗斯人的冷静和智慧……”大作家果戈理则属于抑郁质,他体验深刻,善于观察和感受,他说自己“从小就有一种观察人的爱好,在他最微小的特征和动作之中,抓住他的灵魂,而这些常常为人们所忽略”。

锐锐的爸爸,根据您所反映的情况,锐锐可能是胆汁质气质。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我们在本文的末尾附上气质测试表。您可以让孩子回答一下这些问题,并与孩子共同分析所属气质类型的优缺点,从而增进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我们在教育中就可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并避免不必要的攀比。如针对胆汁质易怒、急躁、情感外露的特点,我们就要携同孩子培养耐心和自制力,在与同学相处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宽容心。

对待胆汁质的孩子,我们就不能轻易去激惹他们,并在他们生气时避免火上加油,应采取冷处理,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引导分析讲道理。对于多血质的孩子,就要针对其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其“韧劲”。他们兴趣广泛,但常常不能持久,对于自己做错的事能虚心听取批评,但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更甭说改正。所以家长要经常给他们讲道理,督促提醒。对于黏液质的孩子要注意以理服人,因为他们善于思考,所以不能以势压服。而对于抑郁质的孩子,则千万不可急躁,而应不瘟不火,循循善诱,因为他们情感不外露,也不喜欢表达,一旦产生消极情绪就可能积郁心中,长期如此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危害心理健康。

锐锐的爸爸,以上我们主要谈了气质的四种类型以及怎样依据不同类型进行因材施教,我们相信您在教育中只要注意针对孩子的气质特点进行,您会取得获得满意的结果的。

以下另附气质类型测试问卷。本问卷共60题,回答这些问题时必须实事求是,并尽快回答,不要在一个题目上思考太长时间。如果你认为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不能确定的,记0分;不太符合的,记-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2分。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生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干事,不愿很多人在一起干。

4.到一个新的环境能很快就适应。

5.厌恶那些强烈的刺激,如尖叫、危险镜头等。

6.和人争吵时,总是先发制人,喜欢挑衅。

7.喜欢安静的环境。

8.善于与人沟通。

9.羡慕那种善于克制自己情感的人。

10.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制度。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乐观。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际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件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激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感到闷闷不乐。

33.理解问题常比别人慢。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学习、工作同样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些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讲知识,总希望他讲慢些,多重复几遍。

40.能很快地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41.做作业或完成一件工作总比别人花的时间多。

42.喜欢运动量大的剧烈的体育活动,喜欢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43.不能很快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上转移到另一件事上去。

44.接受一个任务后,就希望把它迅速解决。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时,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49.对工作把认真严谨、始终一贯的态度。

50.和周围人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灵。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情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弄懂后就很难忘记。

60.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陈会昌制)

计分方法:

(1)把每题得分按相关题号相加,并标出各栏的总分。

胆汁质:2,6,9,14,17,21,27,31,36,38,42,48,50,54,58

多血质:4,8,11,16,19,23,25,29,34,40,44,46,52,56,60

黏液质:1,7,10,13,18,22,26,30,33,39,43,45,49,55,57

抑郁质:3,5,12,15,20,24,28,32,35,37,41,47,51,53,59

(2)如果多血质一栏得分超过20,其他三栏得分较低,则为典型多血质;如这一栏在20分以下,10分以上,其他三栏得分较低,则为一般多血质;如果有两栏的得分显著超过另两栏得分,而且分数较接近,则为混合型气质,如胆汁—多血质混合型;如果一栏的得分很低,其他三栏的得分却不高,但很接近,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如多血—胆汁—黏液质混合型。

22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单锋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谈及一个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即怎样提高孩子的自尊,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信心?

的确,能否拥有足够的自信已成为一个人能否获取成功的重要筹码。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其孩子时代父母的教养、评价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教养中的一些误区,充分发挥父母的正面影响,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呢?以下我们给您提几点建议:

1.学会赏识您的孩子,即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每一次的点滴进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孩子出生以后的头几年,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总是以一种惊喜和期望的心情关注着孩子每天的变化,我们为他叫的第一声“爸爸、妈妈”而欢呼雀跃,为他跨出的第一步而奔走相告,为他第一次自己拿勺子将饭送到鼻子边而喜形于色……总之,我们都有一颗平常心,很容易就看到了孩子每次点点滴滴的进步。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父母开始对孩子每天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熟视无睹或麻木不仁,反而自己给孩子定下了一条条标准,也不管孩子是否同意或是否已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一旦达不到就冷嘲热讽、恶语相向,甚至棍棒交加。结果非但没有如愿以偿,反而将原本活泼好动,充满生命力的孩子变成了唯唯诺诺,缺乏主心骨的人。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时时提醒自己共同面对成长中遇到的成功与失败、困难与挫折,也才能由衷地欣赏孩子的优点、主动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自觉不遗余力地赞美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众所公认,父母是我们生命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父母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自我评价、我们的价值观和幸福感。能在父母赞赏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而未来必然也是立于自信心的不败之地的。

2.学会用多元评价体系来评价你的孩子。一直以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指挥棒。家长只关心孩子语数英的分数,其他学科则不闻不问,考分成了家庭的“晴雨表”。孩子考试分数高,全家从上到下,从老到幼其乐融融,一旦考砸了,大家都没好日子过,父母怒目以待,孩子畏首缩脚,忍气吞声地做着不知父母哪里弄来的各种训练题,苦苦等待着下一次测验“东山再起”。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高分低能,缺乏创意,视野狭窄,不容易适应当今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即在学校里教师将不再是以孤立、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以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从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出发,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家长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3.不要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俗言说“人比人,气死人”。不少家长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孩子的弱项与同事、亲戚朋友孩子的强项比,并常常当着外人的面将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通,口头禅是“你看人家某某……多棒!而你又懒又笨,像一抹烂泥上不了墙……”诸如此类,美其名曰为孩子树立了学习向上的榜样,殊不知此举大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只会与家长的心愿背道而驰。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可比性是很小的。每个人的个性、气质、家庭经济、父母教养方式、个人成熟度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所有的孩子在某个时刻、在某个狭小的领域都取得同样令人满意的成绩,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系,拿他自己与自己比,只要他现在比刚才做得好,今天比昨天好,哪怕这成绩对其他孩子而言是那么地微不足道,我们也应紧紧抓住不放,给予热情洋溢的赞许和肯定。我们应该坚信,他付出了努力,他将离成功距离越来越近!

总而言之,当父母不断地在生活小事中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你付出了努力,你做得很好,我很高兴”时,孩子终有一天会坚定地告诉你——爸爸,您放心!我能行!

教育箴言

孩子的自尊,犹如一个易碎的花瓶,稍不留神,就可能摔碎。

当孩子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

——心理学家贝蒂·B。扬斯

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孩子对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态度只能在欣赏和赞美中获得。

——赏识教育家周弘

23培养孩子积极的认知能力

雅倩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您发现雅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比较消极,看待问题总是从事物的阴暗面去分析,您认为这种人生态度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幸福。

是的,消极的人生态度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幸福感与拥有的金钱多少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取决于一个人对事件本身的看法。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有乐观向上,善于从有利面去思考问题的人才能常常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并顺利度过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对事情的认知是积极还是消极,这是一种思维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练习与模仿而习得的。

首先,家长应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通常会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所以家长首先应学会从正面角度评价分析自己遇到的一些麻烦,想方设法找出事件好的那一面,这开始会有些困难,但尝试多了,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如今天坐公共汽车时丢了钱包,这的确是件令人扫兴的事,但回到家你可以尝试高兴地告诉家人:“今天丢了个钱包,灭财消灾啦!”或者“丢了几百块钱是小事,好在昨天刚好把身份证拿出来,要不麻烦可大啦!”之类的想法,会扫走心中的阴霾,令我们的心情明亮起来,而孩子也会在这种潜移默化影响下学会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有利面。

其次,积极的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学会。雅倩的妈妈,您可以组织全家一起来玩这种游戏,即将一件不好的事情让全家去找出其有利的一面。如本来周末全家想去郊游,可正好下暴雨,计划要被取消。这时全家就去找出活动被取消的好处,看谁找得多。

第三,借助故事来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看待人生的这方面故事很多。下面提供几个故事供参考。

故事一: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是个乐观的人。

在他七十多岁时,有一次一场意外的大火将他的实验室燃为灰烬,人们都非常担心这个老人能否承受得住这沉重的打击,纷纷赶来安慰他,谁知爱迪生却微笑地安慰对方:“没关系,我正准备建一个更大的实验室!”

故事二:老婆婆和她的两个女儿。

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了一家晒衣店,小女儿开了家雨伞店。每天,老婆婆都坐在自家门前哭哭啼啼。有个绅士看见了就问她为什么总是这么忧伤?老婆婆说:“晴天时小女儿的伞就不好买了,雨天时大女儿的衣服就晒不干啦,怎能不伤心?”绅士听罢建议她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晴天时,大女儿的生意就好做了,雨天时小女儿的伞也就好卖了,这不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吗?老婆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不管天气好坏,她都有快乐的理由,从此,老婆婆的脸上天天都挂满了笑容。

故事三:喜欢说好的宰相。

从前有个很喜欢微服私访和打猎的国王,他有个丞相,丞相是个聪明乐观的人。

有一天,国王在丞相陪同下微服私访,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国王觉得很倒霉,于是就问丞相:“这雨下得怎样?”丞相不假思考地说:“好呀!陛下,您看这雨这么大,待会雨过天晴后,势必空气格外清新,街道也特别干净,您不是可以边欣赏美景边了解民情吗?”国王一听,心情舒畅了许多,就心平气和地观赏起雨景来。

不久,国王又和丞相一道出游。不巧这天出奇地热,太阳热辣辣地烤着地面,国王热得大汗淋漓,苦不堪言。于是他故意问丞相:“今天出巡好不好?”丞相朗声答道:“回陛下,好极啦!因为今天是百年一遇的大热天,陛下有幸在这样的日子出巡不是正好能充分体察民情,了解人民在这种环境里是怎样生活工作的吗?”国王转念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停止了抱怨。

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准备去打猎,可是在检查器械时不小心把一个小手指夹断了。他想丞相这回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好”了,于是,他又故意问他的丞相:“寡人手指断了一个,你认为怎样?”丞相略加沉思,答道:“好!”国王一听,勃然大怒,认为丞相分明是落井下石,于是一声令下将丞相打入大牢。

没过多久,国王带着几个随从外出打猎,这回丞相没有跟着去,他还被国王关在大牢里呢!打猎途中,国王紧追一只母鹿,结果远离了他的随从,不小心掉进了土人设的陷阱里,被土人活抓了。国王又怕又悔,丞相不在身边,现在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只好等死了。土人首领认为这个异族人是上天送给他们的,便决定将国王拿来献祭,于是选了个良辰吉日,帮国王净了身。祭司念完咒语,开始仔细检查国王的身体。当看到国王断了一截的手指时,大惊失色地报告首领:“大王,这是不祥之物!”于是,国王由于身体的残缺被放了。

国王回到王宫后,就迫不及待地下令释放丞相。并问:“爱卿,当初你说寡人断了一个手指是件好事,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可是,你被关进大牢这么长时间,难道也是好事吗?”丞相笑着答道:“当然是好事!如果当初不是陛下您将我投入大牢,我一定会陪您去打猎。那时,如果我和您一块掉进陷阱被土人抓了,您会因为断了一截手指而保全了性命,而我却会因完整无缺而被用于献祭啦!”

顿时,国王茅塞顿开:原来每件事都有正反两面,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24孩子常常悲观忧郁,怎么办?

晴晴的妈妈:

您好!您说不知怎么搞的,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常常欢天喜地、活蹦乱跳,而自己的孩子却成天愁眉紧锁,忧心忡忡甚至唉声叹气的样子,您曾试着与孩子谈过一次话,却没问出什么来。您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开朗活泼起来吗?

孩子的不良情绪的确应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小小年龄正是天真烂漫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令孩子如此悲观、忧郁呢?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没有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因为表现不佳总是成为被指责批评的对象,没有认可,更缺乏赏识,孩子自身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过度的自卑和无用感令孩子对生活缺乏应有的信心和热情。还有就是父母要求过高,动辄将孩子与同学、邻居、朋友的孩子相比,稍不如意,就冷嘲热讽,批评指责,甚至当着旁人的面也无所顾忌,这令孩子自尊心大受挫伤,感觉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再怎样努力也无法获取父母的欢心。为此,他们会表现出对生活缺乏信心,看不到希望。

2.父母过度溺爱的结果。由于家长的过度娇纵和代劳,孩子犹如温室里的小苗经不住风雨,缺乏应对日常问题的技能,当遇到困难、挑战时,他们常常不知所措,心灵极易受到挫伤。

3.习惯忧郁是习得的结果。即若孩子身边的人是个习惯于发愁、悲观的人,则孩子极有可能在与长辈的朝夕相处中学习对方的处事方式和态度。如对方常常从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

4.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若孩子表现为较严重的情绪低落,并伴有自责、自罪、失眠或早醒,体弱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怀疑是否患上了儿童抑郁症。如遇到这种情况,要赶紧送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或医院心理门诊中心求治。

5.孩子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小秘密令孩子不能释怀,以至于悲观失措,产生无助感。家长要设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以及给予有效的点拨和引导,燃起孩子心灵之灯,从而帮助孩子破茧而出,重新获得快乐。

鉴于以上的分析,晴晴的爸爸,我们建议您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并结合以上的分析寻找导致晴晴情绪低落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让孩子重新恢复快乐的童心。同时,在家庭教养中,也应尽可能做到:

1.适度关心孩子。既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爱,也不娇纵溺爱,给予足够的锻炼机会,锻炼其应对日常事务的技巧。

2.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忌对孩子采取高压、讽刺、指责、攀比和过度惩罚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3.给予赏识和鼓励。来自父母的爱应是一把巨大的伞,能够抵挡冰雪和狂风,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中快乐成长。而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赏识更是孩子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认真地观察孩子所做的努力,从中发现孩子的进步之处或优秀表现,然后给予真诚、热情的赞扬和祝贺,坚持而为之,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

4.父母也应检讨自己的为人处世方式是否过于消极,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消极的榜样?一旦如此,家长应下定决心,从有意识地自我改变着手,携同孩子共同进步。

晴晴的妈妈,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和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25孩子为什么没有幸福感?

琪琪的妈妈:

您好!您在信中说琪琪已经是个五年级的学生了,为了她的成长,您自己可谓呕心沥血,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她干,比如整理床铺、洗衣服、洗碗什么的,您总是一个人包办,您认为反正让她做也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快快做完省事,就希望她能抓紧时间好好读书,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平时孩子要什么您和先生总是尽力满足。照理说孩子应该感到很知足,很快乐了。可前不久班主任让您看了孩子写的一篇文章“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之后,您的想法动摇了!在文中,琪琪将自己比作一只关在笼里的小鸟,一只翅膀被捆住飞不起来的小鸟,琪琪说自己并不快乐,甚至希望赶快毕业考上全寄宿学校而不用经常待在家里!“难道,我错了吗?”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是啊,现在的孩子几乎要什么给什么,不愁吃不愁穿,甚至还有零花钱!他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我们过去好多少倍!可为什么竟会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呢?曾经有位记者就幸福感的问题随机访问了北京市某初一的一个班的孩子,问他们“你们感到幸福吗?”回答感到幸福的居然仅占15%,另有65%的孩子认为他们目前并不幸福,还有20%的孩子认为马马虎虎。于是记者又追问:“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回答说:“家里缺乏温暖,父母管教太严。”在进一步的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渴望幸福是当代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需求。在幸福需求中,他们的渴望又依次是:有个温暖的家,其人数为47.9%;能为社会作贡献占35%;有知心朋友占28.5%;健康占15.6%;事业有成占14%;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占10.3%;受到尊重占6.9%;有钱占4.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孩子的幸福感主要来自四个层面:一是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即来自和睦的家庭和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朋友的理解;三是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即健康、成功、自由及赢得尊重;四是功利性的需求,即有钱。从这个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精神成长环境的需求是最大的。

琪琪的妈妈,根据您在信中反映的情况,我们认为琪琪之所以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她感到自己在家中受到的束缚太多、尊重太少、没有自由。这怎么理解呢?平时琪琪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实际上无意中剥夺了她锻炼、实践的机会,尤其当她兴冲冲想帮忙做点什么却又被您斥责“你不会做,去看书吧!”时心中就充满了委屈和受挫感,因为在家里她的任务就是读书,争取考名牌大学,至于家中其他的大小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会令孩子感到游离于家庭之外,受尊重的需求被剥夺,时间长了,还会丧失家庭责任感。孩子的这些感受和想法是家长始料不及的。据我们的一份研究发现,家长常常未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体验。许多家长总是主观地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如有不少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多种特长和能力,以便将来在升学时立于不败之地,不惜重金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如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还要在晚上或周末由父母“押”着参加钢琴班、游泳班、数学奥林匹克班、英语提高班、绘画班、书法班和“小主持”班等。孩子完全没有了自由的时间。当问及感受,“苦!无聊!”孩子脱口而出。

可见,要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光凭家长的一厢情愿是不够的,父母一方面应在家中积极营建和谐、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家庭人际氛围;另一方面,家长也应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如常常停下来,问一问:孩子,今天你快乐吗?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想法?只有这样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家长才可以在充分认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选择真正适于孩子的教育。在这种相互尊重、接纳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情也一定很舒展的。

琪琪的妈妈,您是一位勤于思考的好母亲,我们相信您一定会很快帮助孩子找到属于她的幸福感的!

26教会孩子接纳自己

佟佟的爸爸:

您好!您说女儿佟佟的体型不是很好,像您一样长得比较胖,比较矮,眼睛也像您一样小小的,在学校被班里的同学起一些难听的绰号,这令她很伤心,常问您:爸爸,我怎么长得这么丑?您很担心这样下去会严重挫伤女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您说不知怎样才能让女儿学会接纳自己,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爱美更是无可非议。现在孩子因为体型和长相而苦恼,这的确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相。首先,应该让孩子逐渐认识到:美的外表固然重要,然而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出生时无法选择自己的外表,却可以在后天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内涵从而变得美丽可爱起来。世上很少有人因为美貌而名垂千古的,却有很多长相丑陋的人因为美德和智慧而受到今人的传颂和景仰。法国皇帝拿破仑据说身高仅165cm,这在欧洲可谓三级残废,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法国皇帝。还有邓小平爷爷也很矮,但当到国外访问,与那些身材高大的外国元首在一起时,又有谁会去非议他的身高长相呢?人们早已为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又如影视娱乐界闻名遐迩的“肥肥”和歌唱家韩红,现在还有谁会因为她们长得胖而耻笑她们呢?因为她们凭借自己的演技和歌声赢得了亿万影迷歌迷的崇拜。可见,要成为一位真正美丽、受欢迎的人,应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有美德的人。

其次,应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穷途潦倒的人成天悲哀地抱怨自己的不幸,说自己穷得连双鞋子都没有,直至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个少了一条腿的人在快乐地踢球!他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多么富有!是的,我们也许长得不好看,可我们拥有了健康呀!有首歌这样唱:“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虽然我们很难改变自己眼睛的大小,脸蛋的形状,但却可以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慷慨、宽容、快乐的人,这些美好的品质令我们成为可爱的人,可爱的人在人们眼里是美丽的。最终,我们会因为自己可爱而美丽,这种美才是持久不衰的。

第三,鼓励、帮助孩子成为某方面的能手。拥有特长或在某方面表现优异常常能赢得外界的赞美,这对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相当有益的。佟佟的爸爸,您可以引导佟佟确定某一方面进行培养,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第四,鼓励孩子在学校寻求班主任的支持或者家长亲自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请班主任出面干涉这件事情,在班上营造和谐、接纳的人际氛围。一般情况下,当班主任向学生明确提出相应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时,班级内部这种相互取笑的现象是可以制止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宽松、和谐、互相接纳的人际氛围,这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由于受到同伴的接纳,孩子自然就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长相了。

27如何指导孩子赢得朋友?

芳芳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芳芳现在读五年级了,上星期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说芳芳在班上与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您也发现芳芳这几天心情不是很好。您问应该怎样指导孩子与人相处呢?

的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人们都知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甚至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还将成功定义为:“成功百分之八十取决于人际关系,百分之二十取决于专业技能。”可以说,学会与人交往是孩子一生幸福的保证。芳芳的妈妈,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引导孩子:

1.引导孩子学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要对别人求全责备。在与孩子的广泛交往中我们发现,除了一些极度内向的孩子之外,那些喜欢动辄指责同伴的孩子不容易交到朋友。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要引导孩子不要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否则就成了“孤家寡人”。鼓励孩子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向别人学习,并能包容别人一时无法改掉的坏习惯或无法克服的缺陷。

2.鼓励孩子学会先做别人的朋友。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则与人”,意思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待人。教育孩子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在同学获得成功时主动给予祝贺,在同学挨了批评、做了错事时给予谅解和改正的机会,而不应冷嘲热讽。引导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样孩子就能较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并避免了用过于挑剔的眼光评价同学,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

3.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关意识。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又格外讲究合作的时代,从小培养孩子善于与人交往、乐于与人交往,长大了才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生活幸福。芳芳的妈妈,您不妨在平时多给孩子讲讲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重视外交,善于结交各类朋友的故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交往意识。

教育箴言

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

——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

交给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乱交朋友,真正的朋友是以诚相待,互相帮助的。

——佚名

28孩子喜欢发脾气,怎么办?

锋锋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说儿子锋锋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学习自觉,成绩很好,但因为脾气暴躁,常常冲班上的同学发脾气,害得您三天两头被班主任找到学校里“谈话”,为此您感到很苦恼,不知如何对待这样的孩子。

其实,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乃人之常情。然而,在诸多情感当中,“人之情易发而难治者唯怒为甚”。情绪不稳定,易怒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如严重破坏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人的决断力,人们常常为自己在暴怒中做出的决策而追悔莫及。因而自古以来就流传了很多有关制怒、与自己的怒火作斗争的故事。对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还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大些是正常的,但作为一种行为反应模式,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孩子未来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锋锋的爸爸,我们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

1.引导孩子认识发怒的原因,了解发怒的危害,端正对发怒的认识。人非圣贤,不可能从不发怒,但动辄迁怒于人,于己于事都不利。人为什么喜欢发脾气呢?第一,可能是由于神经类型属于易冲动型,即平时常说的胆汁质气质,这种类型的人常常精力旺盛,勇敢好动,但也容易显得急躁冒失,易冲动,缺乏自制力;第二,可能是由于心胸狭隘,遇事喜欢斤斤计较所致;第三,也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怒不可遏,以此宣泄自己的不满,并以为发脾气能令对方折服。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幼稚的。除此之外,易怒也给人类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据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如果将一个发怒持续10分钟的人所呼吸的气体收集起来化作液体注入一只小白鼠的身体,这只小白鼠会很快死亡。另外,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多平的研究也发现,经常发怒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其心、脑、肝脏、肠胃等受到损害,机体免疫力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病魔的滋生。

可见,乱怒百害无一益。引导孩子充分认识发怒的种种危害,增强其自觉制怒的决心是非常必要的。

2.引导孩子陶冶性情,培养豁达的胸怀。琴、棋、书、画对性情都有很好的陶冶作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课余参加这些兴趣班的学习,并经常带领孩子欣赏一些以广袤恢弘著称的大自然景观,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雄伟挺拔的高山峻岭……在亲近大自然中让孩子感悟人类自身的渺小以及令自己生气的事情的微不足道,从而学会将有限的精力投入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避免浪费在无端的争执与烦恼中。

3.树立学习榜样,延缓发怒,成功制怒。易怒的人,只要下定决定与“易怒”作斗争,是会获得成功的。举世闻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也曾有易怒的坏习惯,后来他发现“易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当机立断要坚决与“易怒”抗衡,并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悬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制怒”两个大字。最终,林则徐成功战胜了自己。类似这样的故事,家长可以多讲些给孩子听,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另外,也可以建议孩子在想发脾气时,立刻远离那些激惹自己的人和事,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去做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如上洗手间洗把脸,到操场上跑一跑,找其他人聊聊天……还可以采取倒数数的方法从100数到1并配合深呼吸,类似的方法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我们相信,锋锋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管理自己情绪的小主人!

教育箴言

当孩子情绪不好时,不要过多地招惹他,在他遇到困难时不要用过激的话刺激他,要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慢慢开导。……父母不仅应该充分注意孩子发脾气的问题,还要弄清楚他发脾气的原因并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防范他们发脾气。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

29莫让妒虫蛀蚀孩子的心灵

巧巧的爸爸:

您好!您来信说近期发现女儿巧巧的妒忌心很强,比如别人表扬她的同班同学兰兰成绩好,小提琴也拉得好时,她总是一副悻悻的样子。您本能地觉得有必要进行指导,只是不知从哪些方面着手?

巧巧的爸爸,您是个善于细心体察孩子心理的人。的确,妒忌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体验,它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喜欢中伤别人,怨恨、报复比自己强的人,在自己的竞争对手遇到挫折时会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伟大文豪莎士比亚曾用一个惟妙惟肖的比喻来形容妒忌的危害: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它躲在你心里,捉弄你,折磨你,还会毁灭你的前程。小孩子的妒忌心理还处于萌芽阶段,如果引导得当,还可以将负面的情绪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下面说说一些具体的做法。

1.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情绪,认识嫉妒的危害。嫉妒有哪些危害呢?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危害身体健康。德国一位著名医学教授格赫德指出:喜欢嫉妒的人,都会胃口差,食不知味,情绪低落,气不顺畅,胸中郁闷。而长期存在嫉妒心理的人,容易内分泌失调,植物性神经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腰酸、背痛、胃痛,并易患神经衰弱。二是容易破坏个人的心境以致伤害自己或他人。心胸狭隘、喜欢嫉妒的人,对常会感到焦虑、愤怒、自惭、自责、自卑和自弃,并且脾气也暴躁古怪。大家所熟知的三国著名将领周瑜就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气宇风度和聪明才智以致终日愁眉紧锁,落落寡欢,最终落个吐血身亡的下场。最近《广州日报》报道一个高中女生因不满同班一位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成绩好而乘对方熟睡时用浓硫酸泼到对方的脸上,既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三是嫉妒容易破坏人际关系。好嫉妒的人往往孤独,少朋友,不受欢迎。四是嫉妒心理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如果说生气是用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来惩罚自己,那么嫉妒就是用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来折磨自己。它令人无法集中精力追求进步,以致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质量都下降。

由此可见,嫉妒对于个人是百害无一利。引导孩子认识它的危害性,并学会与自己身上的“小妒虫”作斗争,使自己健康地成长。

2.引导孩子自觉增强涵养,培养豁达的胸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的思想,培养容许别人超越(强于)自己的胸怀。同时,可以指导孩子多看些伟人传记如《林肯传》、《富兰克林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等,在书籍的阅读中感悟伟人们处世的豁达宽容的胸怀,可以与孩子共同欣赏一些气势磅礴的音乐、书画作品,多亲近大自然。利用假期的时间去旅游,领略高山的伟岸、大海的辽阔以及人类自身的渺小,从而避免故步自封,防止妒虫将心灵蛀蚀。

3.鼓励孩子主动协调与被嫉妒者的关系。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对方超越自己的地方,并大方地向对方表示真诚的赞赏,同时以对方为学习的榜样,争取对方的帮助,这样,孩子与优越者就不再是“敌人”,而是成了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的朋友,甚至还可以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消极情绪,将这种不良情绪告诉对方,以期获得对方的谅解和帮助,这时孩子通常可以轻易走出善妒的怪圈。

4.指导孩子树立信心,超越狭隘,化嫉妒为前进的强大动力。嫉妒心理是过于羡慕他人优越性的一种本能反应,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从中获益。如孩子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好朋友得了二等奖,他却只得了鼓励奖,心里不高兴,连续两天不理睬好朋友。这时家长可以主动出击,让孩子主动思考!好朋友为什么会比自己强?是他下的工夫比我多呢?还是他的学习方法更有效?鼓励孩子分析别人强于自己的原因,虚心与好朋友交流请教,同时,也可以以好朋友为自己挑战的对象,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光明正大地向好朋友“宣战”。这样就会有效地化解嫉妒心理的负面影响,并从中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

总而言之,嫉妒心理犹如一把双刃剑,只要引导得当,孩子也可以从中受益并成为强者。

教育箴言

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它躺在你心里捉弄你,折磨你,还会毁灭你的前程。

30孩子为什么与我无话可说?

涛涛同学的爸爸:

您好!感谢您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在育子中取得的成功尝试!下面我们将与您共同探讨关于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问题。

您说涛涛是个顽皮的男孩,调皮捣蛋时令你们夫妻俩很生气,但是平时,他又是个蛮可爱的孩子。现在孩子三年级了,您却发现孩子与自己的隔阂在增大,每天孩子几乎没什么话与您说,您问多少答多少,甚至多一个词也不愿说。假日里,你们带他上街,他也总是走在你们前头或远远地落在你们后面,从来不会向其他孩子那样一手牵着爸爸的手一手牵着妈妈的手,一家子有说有笑……您说您真羡慕同一个大院的那一家子,别人的儿子也在读三年级,可是他们却亲密无间、尽享天伦!

为什么有的孩子与父母会无话可说呢?怎样才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是这样认为的:

1.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安全、宽松的家庭氛围。人人都期望“家是温暖的港湾”,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不慎有了过失,他知道回到家里将不会得到宽容和理解,迎接他的只会是更严厉的斥责和惩罚,他就不会将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告诉父母,有时为了搪塞,他还学会了说谎。如果一个孩子由于控制力差常常出现行为问题,他知道父母每天只关心他是否给他们招惹了麻烦,他就会对自己的表现避而不谈,哪怕是他感到开心的事情,他仍会三缄其口,因为他以为父母不会关心。可见,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根源常常不在孩子身上。父母要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一种安全的环境,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乐于谈自己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而不用担心挨父母过于严厉的斥责。

2.父母要善于体察孩子的情绪。孩子不像成人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感受,他们的脸常常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都会表形于色。细心的家长常常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并用开放性的问话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所发生的事情,如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事?你今天看起来很高兴,有什么好消息跟爸爸说说吗?你好像有些不开心(或有什么心事或有些心不在焉),能跟我谈谈吗?诸如此类的问话,通常能令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在与孩子的交谈之中,您会对孩子多了了解、理解和接纳,少了偏见、成见,也将更容易对孩子施加有效的影响。

3.父母应积极提供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现代的家长都很忙碌,平时早出晚归,通常一天只能在早晚见到孩子,一见到孩子,禁不住总是重复那几句话:今天在学校乖不乖?有没有挨批评?作业做完没有?考试成绩怎样?……孩子耳朵生了茧,以为父母只会关于他的分数和操行评定,以为父母本来就是那么乏味,以为与父母一起生活就是单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对父母产生逆反,更不愿意与父母亲近。由此可见,父母要主动地创造一些与孩子一起活动的时空,如周末一起打打球、逛逛书店,甚至与孩子一起在草地上折纸飞机、放风筝……这样,您就容易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因与您亲近,对您有好感而更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涛涛同学的爸爸,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地尝试,您一定会成为一位可敬而更可亲可爱的好爸爸!

教育箴言

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走出教育的误区。

——赏识教育家周弘

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才会把你当作真正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赏识教育家周弘

在孩子需要时,你能够扮演的角色越多,你和孩子的感情越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越高,对人生的感悟也越透彻。

——佚名

31为什么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

甘宁同学的母亲:

您好!您在信中说孩子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常常不听您的管教,总是把您的话当“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像没长脑子一样”,而孩子的父亲又主张让孩子自由成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令您焦躁不安又无计可施。

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几个问题。

1.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玩耍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在孩子上学读书以后,许多家长却不记得这一点了。例如他们不断地限制、缩减孩子玩耍的时间,要求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再学习。这种做法,一方面引起了孩子的厌烦和对抗心理,另一方面,孩子就学会了偷偷地玩,不失时机、争分夺秒地玩。而一玩起来,就忘乎所以,快乐不知时日过,忘掉了父母的再三叮嘱和利害相逼。这时如果家长不合时宜地进行说教,孩子就会左耳进右耳出。

2.家长说教要讲实效,不应以量取胜。许多孩子都抱怨父母过于唠叨,家长们对此感到愤愤不平。不过,在与家长们的交往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教训”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家长都喜欢评论一番,给出“ABCD”诸条“建议”。至于这些“建议”是否被孩子认可接受,家长则不会过问,只要求孩子“你听我说”。结果说了很多,却常常不关痛痒,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家长依旧说教不休。

3.家长不应以成人标准要求孩子。成人都喜欢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儿童问题,喜欢给孩子提供一系列在成人世界里毋庸置疑的“标准规则”,这些规则令孩子望而生畏,拒绝遵行,这势必令家长感到挫败。所以家长应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商讨解决他自己问题的对策。

4.家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培养造就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教育孩子,家长既要有足够的耐心,也要讲求教育艺术。

至于“树大自然直”的思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它主张不要对孩子的发展做过多的干预,这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如果让孩子完全“自由”地发展,也可能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成长没有方向。要把握其中的尺度,需要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揣摸。

甘宁同学的母亲,希望我们以上的意见能给您启发。

教育箴言

抱怨只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

——佚名

32孩子最近为什么常和妈妈架?

婉怡的妈妈:

您好!您说婉怡这个学期上六年级了,最近变得像只“小刺猬”似的,说不得,还常常与您吵嘴。您又生气又着急,不知这孩子怎么好像突然变得陌生了!……

婉怡的妈妈,请不用着急。其实您遇到的是一个高年段(小学五、六年级)家长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孩子过去对父母的话常常是言听计从的,可一上五、六年级,俨然成了个小大人,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了,对爸爸妈妈的一些做法想法也不以为然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吧。五、六年级的孩子,大多十一二岁,不少孩子(尤其是女孩)已经进入了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表现在个儿窜高了,体重增加了,身体出现了第二性征。如男孩子嗓子变粗了,长出了喉结、胡须、腋毛和阴毛,有的孩子出现了遗精;女孩子胸脯挺起来了,骨盆增大了,身体逐渐富于曲线,有的孩子出现了月经。这种生理上的变化,让他们既有些紧张、害怕,又有些兴奋和自豪,在学校里他们总是被称为“大哥哥”、“大姐姐”,每件事情都做出表率。他们发现自己长大了!心中产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希望获得来自成人的认可,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听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万一这种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变得焦躁不安、逆反叛逆,犹如一只浑身是刺的小刺猬或者像一只遭遇打击的小蜗牛,将自己的触角藏起来,封闭自己,认为成人不理解自己,拒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面对孩子来自心理的巨大变化,家长如果熟视无睹,仍将他们简单地视为只是长了个的孩子,势必会点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火,于是就无可避免地出现吵架的现象。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家长应主动去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变化和心理需要,并尝试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倾听孩子表达一些异己的观念。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自己的决定,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成人感和自信心,孩子对父母的支持也会心存感激,他们会把父母视为知己,并主动听取父母的意见,这反倒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即使是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也不例外。婉怡的妈妈,鉴于您与孩子现在已产生了矛盾,您不妨给孩子写封信或将心里话录在磁带里,悄悄地放在孩子的书桌上,类似的方法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只要家长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主动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就会成为父母的朋友的!

最后,衷心祝您成为一名快乐的母亲!

33在惩罚孩子时如何做到不气?

涛涛同学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谈到自己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儿子,常常犯规捣乱。作为父亲,您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管教他,可是每次惩罚他时,您都感到很生气并且心烦意乱,结果令您整个晚上甚至整天都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有时,您真想放任不管了……

涛涛的爸爸,其实您遇到的问题是较普遍的问题,不少的家长也像您一样,在孩子“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时感到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在冲动之下狠狠揍了孩子一顿,过后常后悔自己出手过重;有时一怒之下也说了一些很伤孩子自尊心和父子(母子)关系的话,又自悔不该。

确实,“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需要爱,也同样需要纪律约束与惩戒。父母怎样才可以心平气和地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呢?我们向您提供以下的建议:

首先,允许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任何一个孩子,正因为他是孩子而不是成人,所以他就越有可能出现各种过失。只有当我们承认这一个事实,我们才可能对孩子的行为予以更多的理解、宽容和耐心。

其次,学习应用“停止——思考——行动”方法以及理智的自言自语来控制您的怒气。

当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时,家长对孩子感到失望、生气、烦躁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因为愤怒而决定在情绪或身体上伤害我们所爱的孩子,那是不够理智的。因为一方面容易为孩子树立一个失控、冲动的榜样;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而破坏了亲子关系,使您与孩子的关系进入紧张、尴尬的状态。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令您感到愤怒时,请尝试使用“停止——思考——行动”的方法。①停止。当您意识到您开始生气时,请立刻离开令您生气的情景(孩子),花一分钟时间在其他事情上。②思考。对自己说:“我对这事感到很生气。”然后问自己:“对惹我生气的孩子的不良行为,我说了些什么?”然后再对自己说:“我不必用发怒来处理这类行为问题,我能够冷静地找到办法来处理。”这时再考虑采用何种方法来教育惩戒孩子。③行动。迅速回到刚才的情景中,对孩子执行您已决定的方案,并对自己说:“孩子是不完美的,我也是不完美的。但是我正在努力地控制我的怒气,改进我的管教方式。”

涛涛同学的爸爸,以上是我们向您提出的两点建议,我们相信,只要您不断地进行有益的尝试,您是会找到有效的教子方法的。

祝您成为一位成功、自信的父亲!

教育箴言

一分严格之水,要掺入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教育的甘露。

人人都会犯错误,何况是孩子。家长要以讲道理摆事实为主要手段,避免体罚孩子。有的时候父母也要压一压“恨铁不成钢”的迫切心情。

——佚名

34家长解答不了孩子的问题,么办?

思思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谈及一件令自己难堪的事: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条件读书,小学没毕业您就出来干活帮助家里养家糊口了,多年来,凭着自己的勤劳肯干,日子过得也还红火顺心。眨眼孩子读四年级了,您心里却日渐不安起来,因为孩子常常回家问一些问题,如数学方面的问题,自己却常常一问三不知。过去孩子读一二年级时还勉强应付得过去,可现在……孩子有时也偷偷地抱怨几句:“我怎么这么倒霉!班上那么多同学的爸爸都是大学生,什么都懂!”为此,你有些自卑,也担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要大打折扣,怎么办呢?

思思的爸爸,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我们认为您大可不必因解答不了孩子的问题而感到自卑、丢脸。试想,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多少伟人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或其他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为什么可以成功呢?主要是他们将自己的优良品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了孩子。例如,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传记中,有如下记述:“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父亲、祖父乃至祖先都是天生的农民。父亲后来移居曼斯菲尔德,在那里当了矿工。这样,我就是农民出身。父亲年轻时是一个贫穷的矿工,母亲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柴禾回家。父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抚育了我们的。”又如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的父亲就是个贫穷的修鞋匠,娶妻时没钱买床,还是从旧家具铺买来莱伯爵办丧事停棺不用的台子改装成的。他的母亲也没有学问,但是个充满自信心的正直的劳动者。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见,回答不出孩子的问题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当孩子的问题您无法解答时,完全可以坦然地告诉孩子“这个爸爸不懂”,然后建议他去请教老师、同学,或带他去书店、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寻找答案。这样做,既以现身说教教会了孩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勇气和坦诚,也让孩子学会处理问题的办法。

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具体功课的辅导上,孩子的功课辅导是可以通过学校教师协助完成的。学习是孩子的个体行为,即便家长再有才华,如果孩子自身厌弃学习,也是于事无补的。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趁孩子年幼时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认真细致、坚持不懈的习惯,勇于挑战困难的习惯以及速读的习惯等等。关于这些方面的资料,您可以到书店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另外还可以在学校举办的家长会上通过班主任结识孩子班上某些对教育孩子有独到心得的家长,与他们交换家教心得,那都是有益的。

思思的爸爸,我们相信,在您不懈的努力下,您一定会成为一位令孩子佩服、家长羡慕的好爸爸!

教育箴言

称职的家长应该给自己不断地蓄电、充电,孩子看见他们时仿佛看见了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

35父亲可以不参与家庭教吗?

瑶瑶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提及自己的丈夫很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与儿子相处,这令您很担心:孩子成长中缺乏父辈形象的影响,是否会对孩子以后的个性特征造成不良影响呢?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提供的榜样来确定自己的性别形象。母亲以其特有的女性特征如感情细腻、耐心周到、做事认真、性情温和等方面来影响孩子,但女性个性中的软弱、胆小、意志薄弱等也会影响孩子,而父亲身上特有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男性特征却因与孩子接触时间少而影响也小。更有甚者,如果孩子长期感觉不到父亲的关爱,也有可能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即孩子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自控力弱等特征,表现为抑郁、忧虑、孤独、多动、依赖性强等障碍。这确实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培养。

另外,孩子从出生至小学毕业这段时间是形成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如果这段时间未能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后是难于弥补的。孩子与父亲之间会存在隔阂,孩子可能会对父亲心怀厌恨,认为父亲不关心他、不了解他、不爱他,哪怕父亲常常不惜重金给他购置昂贵时髦的玩具和学习用品,也无法消除未能与父亲相处所带来的伤害。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强烈,人们不得不像陀螺一样忙碌于工作中,与家人相处、沟通的时间明显减少了。但是,只要有意识地积极想方法,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是可以找到的。我曾认识一位公司老总,忙碌情形不亚于他人,但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定:每周六是他陪妻子孩子的时间,其他活动一律谢绝。十几年过去了,他的“家庭投资”得到了回报:妻子理解他、支持他,是他有力的贤内助;孩子亲近他、信任他,有事也绝不瞒他!这的确是令人羡慕的一家子。

但是,许多事情,“非不能也,乃不为也”。我们建议您与您先生就孩子的教养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安排出定期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时间,即使时间有限,但只要注意每次活动的安排,讲求活动的质量,也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的。

最后,我们真诚地希望在您与您先生的共同努力下为瑶瑶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箴言

你们生养和教育儿女,不是仅仅为了父母的愉快,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出不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苦痛,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每个人,犹如马戏团里的小丑,手里抛着很多个球,其中只有一个橡皮球,掉在地上还可以重来,那就是工作。失去了一个工作,还可以再找一个,而其他的都是水晶球,如健康、亲情、陪同亲人的时间……一旦掉在地上摔碎,就再也无法重来。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社会交给每一位父母——一个庄严的责任:教养我们未来的公民,使他们诚实、勇敢、爱工作、爱祖国、爱同胞,并且有同志般的友爱精神。这是一个不能轻率对待的责任,也是不能采取冷淡态度来对待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尽全部力量使我们具有上进品德。然后我们才能教育我们的年轻一代。

——宋庆龄

36如何避免隔代教育的弊端?

菲菲小朋友的妈妈:

您好!您在信中谈到女儿菲菲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近期由于自己和丈夫的工作比较繁忙,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照顾菲菲的日常生活和读书学习,准备将菲菲的姥姥接到家里来帮忙,可是又很担心老人家的教养方式与你们的大相径庭,不知怎样避免隔代教育可能造成的各种弊端?

的确,隔代教育可能造成各种教育弊端。据有关的抽样调查统计,在“从孩子3岁时的表现就可能看到他的将来吗?”这个观点上,有70%的祖辈家长表示赞同,而只有21%的父辈家长同意此观点。在“您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后,能否坚持到底”的问题上,能不改变的祖辈家长只有27%,而父辈家长则达46%,可见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远胜于父辈家长。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问题上,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差异更大,能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家长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交往意识薄弱,由隔代教养的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而非隔代家庭教养的孩子则达24%。此外,不能经常发现孩子缺点的祖辈家长有33%,而父辈家长只有3%,显而易见,祖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观察也远不如父辈家长。这主要是由于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思想方式可能与现在的年轻父母很不一致,另外传统有“隔代亲”的说法,即祖辈家长更疼爱自己的(外)孙子(女),因而也更容易造成教养方面的过度宠爱、娇纵,更倾向于凡事代劳,这都不利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应有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而在孩子养成不良行为之后再去纠正,常常是比较费力的。所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现代的年轻父母都倾向于自己亲自教养孩子。但是,类似您这样的夫妻双方工作都很忙碌的家庭而言,选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照料孩子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选。

那么,怎样避免隔代教育可能带来的各种负效应,也是不能不加以考虑的问题。在此,我们特别向您推荐一种方法——“先培训,后上岗”。这种方法是由1999年被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的18岁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女士在对女儿成功实施家庭教养之后归纳总结出来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颇有远见卓识的刘女士在女儿1岁8个月必须寄养到姥姥家时,为了使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先让孩子的姥姥、舅舅、舅妈分别看了《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充分地交换了教育思想,才将孩子送过去。事实证明,对孩子幼年时期的相关教养人进行教育观念的统一,甚至“先培训,后上岗”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我们也建议您和菲菲的爸爸先与她姥姥交换一下教育意见,尽可能达成大体上的一致,例如对菲菲的生活、学习习惯上的一些具体培养要求都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一般来说,现代的老年人也还是比较能够接受建议的。此外,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您和菲菲的爸爸也要经常与老人家对孩子的一些表现进行讨论、交换看法。我们相信,只要及时地真诚地与老人家交换教育思想,隔代教育的误区是可以避免的。

37与孩子的老师交谈时应注意么?

楷楷的妈妈:

您好!您说楷楷上学已有半个学期了,过几天学校要开家长会,您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与老师聊聊孩子的情况,但不知与老师交谈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您说有位当老师的朋友曾跟您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家长因为不满孩子的行为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跑到老师办公室冲老师发脾气,结果令老师伤透了心,从此对他的孩子不闻不问。您说希望能与老师建立愉快的关系并进行卓有成效的交谈与合作。

怎样才能实现与老师的有效交谈呢?美国西肯塔大学临床心理学家林恩·克拉克博士所提出的几条面谈原则,相信会对您有帮助:

1.至少提前一天请求老师安排一个时间与您讨论孩子的问题,而不是“顺便”拜访老师。这便于老师有所准备,较全面地向您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安排出相应的时间与您进行交谈。

2.事先列出您想告诉老师的有关孩子的一些情况和您想了解的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您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哪些学科较强,哪些最薄弱,与老师、同学相处得怎样,是否存在行为问题或不良习惯等。同时,您最好与配偶或平日孩子的主要指导者一起与老师交谈,这有助于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情况,并在与老师交谈后采取共同的行动,在教育方法和观念上保持一致。如果对方不能参加,您应事先征求他(她)的意见。

3.除非有老师的特殊要求,否则不要带着孩子与老师交谈。这能够令您专心地与老师讨论孩子的问题。

4.会谈时,应确定具体的帮助孩子的计划。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并尽可能地去实施。尽量保证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是一致的。如果孩子在学校开始出现问题,家长应鼓励老师与您联系。

5.与老师保持一种愉快而积极的伙伴关系。告诉老师您很感激他(她)对孩子的帮助。如果您认为老师做得很好,您就应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他(她),并夸奖他(她)的所作所为。同时尽量避免对老师和学校发火,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6.与老师会谈后,将有关结果告知配偶或其他主要抚养者,并共同将一些建议和意见付诸实施。同时,告诉孩子他的长处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和您与老师共同确定的行动计划,这有助于孩子的合作。

7.主动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一般地,老师都喜欢与关心孩子的家长合作。只要您不因孩子的问题而怪罪老师,老师是不会介意安排额外的面谈的。

楷楷的妈妈,以上是林恩·克拉克博士提出的几条面谈原则,许多家长都屡试不爽,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您不妨尝试一下。我们衷心地祝愿您与老师的面谈成功!

38怎样与孩子的老师合作?

苏琪同学的家长:

您好!您在信中问及怎样有效地与孩子的老师合作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1.家长要勤于与教师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合作。家长应主动地多与孩子的各科老师进行沟通,而不仅仅是与班主任及主科老师交流,这样能帮助家长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有利于及时发现孩子初见端倪的坏习惯、不良行为,也有利于及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各种潜质,从而积极配合老师进行教育。沟通的途径很多,如电话、通信、电子邮件、面谈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取合适的方式。沟通的内容当然不应满意于了解孩子的学习表现,而不少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极少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这显然是非常局限的。家长应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小伙伴和老师的关系)、行为表现、思想状况、各科学习情况、特长爱好及突发事件等。只有全面了解孩子,家长才可能理解孩子的所做所为,才可能给予孩子有效的指引。

2.家长要客观对待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反馈意见。对于切实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教师们常常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对孩子所了解的情况全盘倾出,其中不乏褒贬。听到对孩子的褒扬,家长心里自然乐融融,但是听到对孩子的批评时,不少家长常常沉不住气,窝了一肚子气回到家里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孩子狠狠训斥、责打一通,或者是唠叨不休。这极易造成孩子的反感、敌对和怨恨情绪。孩子害怕家长见老师,也学会了在教师面前扮演“乖乖”角色。这显然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3.家长应及时将孩子在家表现反馈给老师。有些孩子在家表现常有别于在校表现,如有的孩子在校显得友善、温顺,而在家却骄横、乱发脾气,有的孩子在校手脚勤快为班里做好事,受老师表扬,在家却好吃懒做,连垃圾也不肯倒……另外,有的孩子由于经历过特殊的生活事件而形成了特殊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这些情况,家长都应在必要时主动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反映,帮助老师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施以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

4.家长还应紧密配合学校的工作。在小学阶段,老师们常常会给孩子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如听写、背书、签名等,有些家长常抱怨这给他们添加了额外的负担。其实,家长们有所不知,这种参与学校教学的任务,能帮助家长及时有效地掌握孩子学习的进展,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另外,家长也要留心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谨防“5+2=0效应”,即孩子在学校受的5天教育与周末在家两天所受的教育相互抵消。如学校老师教育孩子要注意环保,讲究卫生,而周末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却带头乱扔果皮、蔗渣等;老师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家长在家却随意呵斥老人家……家长这些截然不同的表现,容易造成孩子认知的困惑及行为表现的偏差。

由此可见,家长应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校教育力量合二为一。

教育箴言

几乎所有校长总结学校工作时都发现,指责老师有偏见,指责老师不公平的多是蛮横学生的家长,而这样指责的结果,使孩子更有恃无恐,沿着错误道路越走越远,最终受害的人还是学生自己和家长本人。

39怎样抓住孩子成为少先队员教育契机增进孩子的上心?

嘉琪的妈妈:

您好!您说嘉琪昨天放学回家后兴奋地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她将作为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在下周的“庆元旦”活动中戴上红领巾!您心里也很高兴,同时敏感地意识到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只是不知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嘉琪的妈妈,您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妈妈!孩子入队,这的确是件值得重视的事情,是个非常可贵的教育契机,如果教育得当,孩子的整体素质又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利用好这个教育契机,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动员全家将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来迎接。不妨大肆渲染这件事,鼓励孩子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其他的亲人和到家里来做客的朋友。这无形中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亲人对这件事的重视,并让孩子在充满希望中迎接这一天的到来,这有助于增强孩子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并自觉在各方面更严格要求自己。

2.指引孩子了解相关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进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学习动力。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到书店或上网查找购买相关的书籍资料,指导孩子了解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史,并观看一些解放战争时期反映少年儿童勇敢机智抗击敌人的影片,如《小兵张嘎》、《王二小》、《闪闪红星》、《鸡毛信》等历史片,这有助于孩子从中感悟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这样抽象的意义,从而激发孩子奋发向上,坚定努力为红领巾争光的决心。

3.让入队这一天像过节一样。为孩子准备一套干净漂亮的衣服,在孩子早上出门时向孩子说上祝福与祝贺的话,并带上相机在校园里为孩子留下这难忘的一刹。晚上,家长还可以借助孩子余兴未尽的机会趁热打铁与孩子语重心长地进行交谈,并从生活自理、学习作业、家务劳动等方面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孩子做得更好,并为班上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教育箴言

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在家庭中引起重视,因为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这种培养应做到随时随处,从细微处着手。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副总编卢勤

40孩子不肯干家务,怎么办?

乐乐同学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谈及儿子乐乐现在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老师们都夸他是聪明好学、乐于助人的孩子,常常抢着帮老师做事,很受老师同学的欢迎,害得有几次开完家长会班上不少家长都围着向您“讨经”,而您自己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因为乐乐在家的表现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好吃懒做,从不肯帮忙做家务!您不明白孩子怎么成了“两面人”,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呢?

乐乐的妈妈,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孩子成长的历程吧。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吃喝拉撒样样都离不开成人的帮助。转眼到两三岁时,孩子突然对自我服务充满了热情,他们抢着自己喂饭、自己穿衣,即使饭撒得满身、满地,衣服左右都不会分,但他们却仍乐此不疲。到了四五岁,孩子具备了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乐于帮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如大人扫地时,他会主动帮忙拿来垃圾袋装垃圾,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他会主动递拖鞋、倒茶,家里来了客人他还会找出果盘……通过类似的劳动,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人的赞赏,成功的喜悦常会令他们兴奋不已。

由此看来,孩子并非是天生讨厌劳动的。那么为什么孩子长得更大时(上二年级了),却不愿意参与家务劳动了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对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失去了兴趣。当孩子仅有三四岁时,类似扫地、扔垃圾等活动是新颖的、富于挑战性的,而到了七八岁,类似的劳动他们已经驾轻就熟,不需再学习。况且他们这时的活动能力增强了,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他们对纯粹的家务劳动失去了动力。

2.孩子未能从家务劳动中获得乐趣。当孩子还很小时,当他们给大人端茶杯、拿拖鞋,帮忙清理垃圾或干一些其他的劳动时,尽管有时还会帮倒忙,但大人都会慷慨地表达自己的兴奋和赞赏之情。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当他们再帮忙做这些事时,成人通常已习以为常,并认为那是他们应该做的,于是不再表达自己的赞许。而一旦孩子哪一天突然不做时,他们却开始责备起孩子来,认为孩子偷懒,于是就反复地提醒、督促、命令孩子做,这非但没有能令多数家长如愿以偿,反而徒生了孩子对从事家务劳动的厌倦。了解这个原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即便同样的劳动,孩子在学校却会主动做、抢着做了。因为孩子在为老师、为班集体做好事、做劳动时,常常会获得来自老师的赞扬和同伴小朋友的尊重和羡慕,这会令孩子感到非常兴奋,他从自觉服务班级中获得成就感、被尊重感和被承认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3.孩子缺乏服务家庭的责任感。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努力。换言之,孩子虽小,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家务劳动,是孩子的责任,而并不是孩子为讨好父母而“替大人做”的。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时,并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而常常是以“帮妈妈做……就给你……”的方式要求孩子做家务,这令孩子感觉自己做家务应是有偿劳动,可做可不做。而一旦孩子没有按要求进行家务劳动,许多家长要么迁就放任,要么反复唠叨,致使孩子最初对劳动的好感消失了,并且在家长的无意助长中形成了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家是否热爱劳动,与成人的教养方式、态度是有很大关系的。怎样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呢?以下我们向您提出三点建议:

1.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尊重和认可。这也有助于形成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对孩子劳动过程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劳动的态度。举个例子:

媛媛的爸爸病了,在住院治疗期间,妈妈一个人既要照顾爸爸,上班工作,还要做家务和照顾媛媛上学。

星期六那天中午,妈妈匆匆赶回家,一进门,发现一切和往常都不太一样:地扫得干干净净,厨房的餐具洗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阳台也收拾得非常利落。妈妈心头一热,挺感动的。

妈妈:媛媛,你今天没去上学吗?

媛媛:妈妈你忘啦?今天是星期六。

媛媛:妈妈太累了,今天不用上学,我就想帮帮你。

妈妈:谢谢你!你能想着帮妈妈,妈妈真高兴。

媛媛:爸爸好点了吗?

妈妈:好多了,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妈妈说完就准备动手做饭。

媛媛:妈妈,你先歇一会儿,我刚刚帮你泡了杯茶,现在正好可以喝。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媛媛的劳动获得了妈妈及时的肯定、赞许。不言而喻,这个孩子以后还会继续主动帮忙家里做家务活。

2.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和成人意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其中一员,应从小就开始渗透家庭责任的教育,例如,家庭中的一些大小事情可以让孩子知道,并参与讨论决策,家庭中的一些家务劳动也根据孩子年龄大小进行分派等。在这方面,很多家长的意识并不强,常常以为孩子还很小,当孩子表现出想参与父母亲之间的对话时,他们常说:“小孩子,懂什么!乱说!”或“没大没小,什么都有你的份!学习去!”简单的三言两语,轻易地打发了孩子,也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积极性。屡次三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发现:在家里,我只需要学习好,其他的事都与我无关。于是,当某天父母突然叫起孩子做家务时,孩子就不禁会想:凭什么要我做?有什么好处?

由此可见,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3.要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最后才会形成条件反射自觉地做。所以父母在孩子形成做某件事的习惯早期,应设法创造机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应急于求成,孩子稍微做得令人不满意就唠叨抱怨惩罚。另外,培养孩子做家务活,也应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年龄小的孩子可以从学习扫地、摆饭桌等开始,年龄较大的可以学习使用家里的电器。

乐乐同学的妈妈,我们相信,只要您注意培养的方式方法,乐乐不仅在学校是个受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也会是个令妈妈满意的好孩子的。

教育箴言

只有建立在责任心和荣誉感上的劳动,热情才是永久的,不需强迫而为之。

每个人只要真正愿意,那么,要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容易的事,并且这也是愉快的、欢欣的和幸福的事。如果你们不能够合理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稍有疏忽失误,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有时候懒起来,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那时要加以改造和矫正,就必须下很多工夫了。这就是矫正工作,再教育工作,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再教育需要花更大的力量,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大的耐心,而这就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做到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41孩子不懂礼貌,怎么办?

莉莉的妈妈:

您好!您说莉莉上一年级了,很不懂礼貌,见人不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总是将喜欢的菜摆在自己面前……孩子的这些表现令您非常担忧和生气。您说这可能与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有关,过去由于您和丈夫工作都很忙,所以直到孩子上学了才接回身边,老人家也一齐过来。老人家对孩子非常的宠溺,常常迁就孩子的要求。您非常着急,问应该怎么办?

莉莉的妈妈,针对您反映的这些情况,我们也赞成您自己的分析,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受到来自后天的影响是很大的,家庭教育尤其重要,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直接制约着教育成效。所以我们建议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主动与老人家进行深入的沟通,以期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并彼此配合。由于家庭中大人的教养态度和观念的不一致,聪明的孩子往往会从大人的不同态度中选择投向有利自己的一方,这种投机心理是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大人们应经常沟通讨论,让老人家看到对孩子过度迁就溺爱的弊端,针对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共同制定一些大家认可的规范,并事先与孩子讨论这些规则,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确定下来之后,全家就坚定不移地去执行。

2.发挥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力。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常常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被孩子全盘接受。有的父母常常说破了嘴皮也很难令孩子有所改变,那主要是由于他们在教养孩子时持双重标准,如大人可以看电视,小孩却要认真读书;大人可以抽烟、打牌、打麻将,小孩却不行;大人可以躺着看书,孩子却被告知要保护眼睛,不可躺着看书;大人要求孩子要尊敬长辈,自己却对父母恶声恶气等等。这种双重标准令孩子迷惑和不服,教养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家长应身体力行,言教与身教配合,在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已做到了。例如,要培养孩子懂得礼仪,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就应自觉主动地使用“请”、“谢谢”、“对不起”……要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坏毛病,家长在饭桌上就可以不动声色地将好吃的饭菜摆在老人家面前,并为老人家夹一些他们喜欢吃的菜。父母的这些行为自然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身教是影响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大人应尽力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去学习和效仿。

3.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及时发现并表现出赞许和欢喜,这常常会强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

4.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实地告诉老师,争取获得老师的指导并在学校教育中予以配合。

莉莉的妈妈,以上是我们提供的一些建议供您参考,但您不必过于担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所以要彻底改变也不是朝夕的事情。我们应以足够的耐心,充分的宽容,十分的热情,十二分的信任指引孩子迈向成功。最后,我们祝愿您成为一名快乐的妈妈!

教育箴言

不要以为只有你同儿童说话、教导儿童、吩咐儿童才是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别人说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乐观,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孩子面前无小事。

全部的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在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改善上。

——俄国著名作家A。托尔斯泰

42如何改变孩子的自私行为?

小捷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前几天带小捷出去与朋友一家吃饭时,您遭遇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场面,您以前从没有留意小捷会那么自私自利,那天竟将自己喜欢吃的一碟菜整盘端到自己桌前,还不许别人吃。朋友也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表现却得体许多。您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想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小捷的妈妈,您遇到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家长都出现过这样的烦恼,天真可爱的孩子怎么变成了一个蛮横无理、令人讨厌的“小霸王”的呢?这究竟是谁的问题呢?其实您已经找到了答案,责任就在家长自己身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结构都是“四二一”模式,即4个老人、2个父母围着1个孩子转,大家争着向孩子表示爱心,忙不迭地将各自认为最好的东西奉献在孩子身边,哪怕孩子已经不需要,而吃饭时抢着往孩子碗里夹菜,巴不得孩子多吃一点的镜头屡见不鲜……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给什么,心想不能委屈了孩子。结果可想而知,在家长的爱水浸溺下,孩子习惯了被捧为“小太阳”,成为被关注的核心,长此以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并将满足自身愿望视为理所当然,当未能如愿以偿时就会发脾气,并产生怨恨等负面情绪。在孩子上学前,家里人一直以孩子小为由处处迁就、事事照顾,直至上学后,才发现出了很多问题。如常会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孩子在校很难与同伴相处,常常与别人发生事端,原因是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立场;孩子不会收拾书包;父母生病了不会端水问候……

诸多问题的出现,应归根于家庭教育的极端化。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家长首先必须统一认识,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家长应果断地取消孩子的一些特殊权利和待遇,如吃饭时大人不再将最好的菜摆在孩子跟前,也不允许孩子将喜欢吃的东西霸为己有。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喜爱的东西与家人、同学分享。当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自我教育的力量。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股追求“真善美”的力量,我们要经常肯定他们,让这股力量越来越强大。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共同分析自私自利的危害,并引导孩子逐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他人的感受。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故事的人物形象对孩子进行教育影响。

小捷的妈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帮助孩子改变或培养一种行为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家长统一教育观念,并坚定不移地采取对策,您就会获得成功的!

教育箴言

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

——伟大作家高尔基

43该不该让孩子上网?

远远的爸爸:

您好!您说儿子远远上五年级了,这段时间总缠着您买电脑。您其实也早有这个念头,可总担心万一孩子也迷上网络游戏或上不良网站,那可怎么办?

远远的爸爸,您的担忧并非多虑。的确,青少年上网确实存在不少的社会问题,有的孩子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色情暴力网站的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在网上聊天结识图谋不轨的人而身心受到伤害。诸多的上网问题,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然而,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我们也是不应忽视的,如网络承载着丰富的信息,青少年在网络文化中可以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而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也使青少年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标准,使其有机会对这些不同的事物加以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了其更加全面的思维方式,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网络的好坏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俗话说“水能载船亦可覆舟”,我们不必因惧噎而废食,只要引导教育得当,电脑网络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1.引导孩子认识到电脑网络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就像字典的作用主要就是用于查找不认识的字。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携同孩子上网查找专题资料,完成一些小调查、小研究,获取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引导孩子学会搜索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这其实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2.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使用电脑网络的榜样。我国的孩子上网在做什么呢?据2000年《北京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9.1%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27.9%的人关注体坛动态,27.5%的人看新闻,24.3%的人发E-mail,18.6%的人选择软件,5.7%的人关注卫生保健信息。相形之下,美国儿童上网又在干什么呢?来自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67%的儿童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46%的儿童下载网上资料,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开展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65%的人偶尔玩游戏,49%的人参加聊天或使用BBS。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可能要追溯到两国孩子父母对电脑网络态度的差异。在美国,孩子们从小到大看到的情形是父母如何使用电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电脑作为一种工具从小就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当他们开始接触电脑时,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来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而在中国,电脑是舶来品,许多家庭虽然购买了电脑,但在工作中并不那么需要,他们更多的是用于玩游戏。这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3.安装监控软件。现在市面上已经可以买到一些专门用于帮助家长控制孩子上网游戏时间的软件,家长可以凭自己的密码设定电脑是否能上网、是否能玩游戏,以及每天使用电脑的总时间,还可以实现“不良网站过滤”、“禁止网上聊天”、“访问指定网站”等功能。当然,在安装这类软件时也不用瞒着孩子,最好与孩子协商好,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

总而言之,网络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较差,家长应积极引导。只要引导得当,将网络与孩子的日常学习联系起来,网络可以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强大工具。

44孩子今天撒谎了,怎么办?

乐乐的妈妈:

您好!您在信中说自从采纳了我们的那些建议,乐乐近期学习进步很大,拖拉的毛病也改啦!这令您很兴奋。可是,这几天您又多了一重忧虑——您发现孩子居然撒谎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乐乐在学校是寄宿的,这个星期三您去学校看他时,班主任问您乐乐有没有把家庭联系本给您看,您说没有,班主任就找出乐乐的联系本给您看,不看还好,一看您吓了一跳——原来孩子竟在家长反馈意见栏仿您的笔迹在本子上写道“乐乐下星期要把字写好!乐乐一定能做到!”这一定是他忘了将本子带回家给父母看,又担心挨老师批评,所以就假冒家长签字。这不明摆着是欺骗嘛!孩子以前可没这样做过。应该怎么办呢?孩子怎么学会撒谎了呢?

乐乐的妈妈,不妨让我们先来找一找孩子撒谎的根源。其实很显然,乐乐就是想逃避老师的批评才这样做的,而事实上,他的表现并不差,他只是本能地想寻找自我的保护。家长其实不必把这件事情想得太严重。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家长也应重视一些问题。

首先,应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营建一种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信任和尊重,鼓励孩子在家里畅所欲言。

其次,允许孩子有犯错的权利和改正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呢!对孩子无意中所做的错事给予一定的宽容和谅解,而不是大惊小怪地进行过激反应(如毒打、嘲讽、侮辱等),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要设法逃避惩罚而不择手段。

最后,借助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家长的立场。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明辨是非,并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影射家长的观点。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就不妨与孩子就某事展开讨论,在各抒己见中家长的观点想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箴言

当我女儿出了问题,我总是反省自己:我怎么了?我又怎么了?

——赏识教育专家周弘

45孩子爱说谎,怎么办?

小刘同学的爸爸:

您好!您来信说孩子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这学期以来,您发现孩子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爱说谎,经常编一些话想骗您。比如您周末不在家,就打电话问他作文写好了没,他说“差不多了”,可星期一老师打电话来说他没交作文;又比如他的英语习题集不见了,每天都不用做作业,让他借别人的来复印一份,他就说同学不肯借,老师自己的要用,可后来老师告诉你,小刘从没有向她借……为此,您感到很担心,也很着急!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学坏了,可怎么办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谎吧。通常,有的孩子说谎,是让家长惯出来的。比如母亲给小明买了本很好的习题集,同班同学想借去看,小明怕新书给弄旧了,就顺口说书已经借给别人了。同学走了之后,妈妈对小明的做法大加赞赏:说得好!别借给别人,否则别人就超过你了!如此反复几次,孩子撒谎的本事就出来了。也有些孩子说谎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不少家长总以为孩子小,“好糊弄”,常常轻易许诺,但又随随便便地没有兑现,殊不知孩子经历了几次这种“受骗”的感觉之后,“领悟”出原来人可以不必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或者家长在与成人交往中,常常有意无意地说些假话,结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信口雌黄。另外,还有很多孩子说谎是给父母“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满足自身需要。如有个孩子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的金鱼缸,怕挨父母打骂,就撒谎说是家里的小猫打破的。如果家长对孩子比较了解,知道孩子在撒谎,就耐心地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引导孩子勇于讲出真话,承认错误,并予以免责罚的奖励,使孩子能够放下过重的心理负担讲实话,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孩子就不会老想着要推诿于人,逃脱责任。据分析,你的孩子就属于这种情形,由于贪玩没做完作业,他心里明知不对,可又怕被你责骂,就说做得差不多了,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其实,小学阶段的孩子说谎毕竟还显得比较幼稚,不善于自圆其说,比较容易被发现,往往不攻自破。不过,正如您所忧虑的那样,经常说谎,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品行发展,而且年龄越大,纠正也就越困难。

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下面给您提些建议:

第一,营造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说真话。孩子犯了过失,理应受罚,但如果孩子因为讲真话而受到更严厉的责罚,这无疑会促使孩子丧失讲真话的勇气。同时,在家庭中创设民主、尊重的沟通氛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就不至于担心因做错事、讲了真话而丧失自己的价值。

第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诚实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说的话可能是假的,就要认真调查清楚,然后揭穿它,借以告诉孩子,说谎最终是要被识破的!并且批评他企图说谎的做法,从而使孩子具备清晰的道德意识,知道说谎不但不好,而且会受到对于他的过失更严厉的责罚。曾经有位英雄的母亲这样教育孩子要做忠诚老实的人:“我对你的错误永远都会原谅的,但是对不老实——我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原谅的。”或许,从这位母亲的话里,我们能受到一定的启发。

第三,利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并往往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效仿的榜样。《狼来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至今仍有极强的说服力,您不妨再讲给孩子听听,或让孩子讲给您听,从中一起寻找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另外,一些名人小时候的诚实故事,也是很有说服力的,如孩子二年级语文书中学过的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思想品德课中学过的华盛顿砍倒父亲的樱桃树的故事,这对孩子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不妨和孩子经常回味一番,使孩子逐渐领会到说谎的不对,诚实正直的可贵。

第四,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尤其是针对您的孩子提出的。您的孩子撒谎的内容常常与学习和做功课有关,可见他对学习的兴趣还不浓,所以常常想着法子逃避做功课。一旦他乐于学习,他这方面的说谎自然也会减少的。

总而言之,只要教育得法,您的孩子就一定会成为诚实正直可爱的孩子的!

46孩子有偷盗行为,怎么办?

辛力同学的父亲:

您好!您说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有一次,孩子的班主任告诉您发现辛力偷偷地翻过同学的书包拿走了一个崭新的机器人,而孩子的母亲也曾经几次发现钱包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这令您感到非常忧虑,常言“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可是您又觉得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该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的这种偷窃行为是怎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几种可能:①因贪小便宜心理作祟,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想占为己有。这种心理常常是家长在无意中助长的。②模仿性行为。儿童天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天才的模仿能力。而时下的各种影视宣传媒体常常惟妙惟肖地刻画着各种小偷行窃作案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情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瞅准时机就想显显身手。在我们辅导的个案中,曾经有两个四年级的学生趁全校师生都在上各种兴趣活动课时,一人站在走廊“放风”,另一人用棒子撬开老师办公室的门,打开老师办公桌从钱包里拿走了240多元钱。后来曾经有老师看到他们在走廊,问他们为什么不上课,他们说是老师让他们拿本子!这手段的老道,不能不令成年人汗颜。谁敢相信他们才四年级呢!③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产生的偷窃行为。有些孩子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孩子因此而产生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的想法。另有些孩子家里富有,但父母并不轻易满足他们的要求,而是以达到某种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为条件,孩子自觉无能为力而选择舍远求近——偷窃。例如有个学习较后进的学生,非常羡慕同伴都有四驱车,他做梦也想拥有一部,可父亲许诺说假如他期末考试拿90分以上,就送他两部!可想而知,这是怎样一个遥遥无望的诺言!这时如果他悄悄藏起同班同学的四驱车,是不足为怪的。④因过分宠爱所致。家里对孩子百依百顺,要啥给啥,要啥有啥。一旦突然满足不了,孩子就容易萌生偷窃念头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⑤因孩子侥幸心理所致而养成的习惯性行为。如有的孩子因一两次悄悄拿了别人一些可爱的小东西没被发现,从此乐此不疲、一发不可收拾。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孩子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形形色色的。因此,要帮助儿童克服这种不良行为,就要对症下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下我们提一些基本原则:

1.明辨是非,加强引导原则。孩子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同时又是非不分,良莠不齐。所以家长要注意对孩子加强引导使孩子明白偷盗是一种犯法行为,是一种有损人格的行为,尤其是结合一些孩子常看的影视节目进行正面教育,以防孩子做睁眼法盲。

2.冷静处理,不伤自尊原则。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但成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对待犯错的孩子,大肆渲染,冷嘲热讽,采取冷落、群起而攻之等手段。这极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所以,对待有偷窃前科的孩子,既不可姑息,不加理会,也不可过分渲染,而要在不挫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

3.留心发展动向,奖善罚恶原则。一旦孩子犯有偷盗行为,家长就要提高警惕,加强与老师沟通,密切留心孩子的动向,一发现孩子小偷小摸的伎俩,就让它曝光,消除孩子的侥幸心理,使孩子明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诱发孩子的羞耻感。

儿童也有荣誉感。对待孩子偶尔出现的一些好行为好迹象,不可漠视,而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尤其是当孩子无意中拾起地上的东西交还主人,将自己一些心爱的东西与伙伴分享时,都是很值得鼓励的。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育箴言

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时,其力量是排山倒海的。

——赏识教育家周弘

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经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父母应该对他们严格地管教。但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我一直主张,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

47如何对待孩子的“橡皮综合”?

点点的妈妈:

您好!您说最近发现女儿不知何时染上了一个怪毛病——每次做完作业,桌面上都留下厚厚的一层橡皮屑,有时书面作业少时,她的手也会闲不住,好端端的一块橡皮擦被她用指甲和尺子弄成许多碎片。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点点的妈妈,据您的描述,我们估计点点患上了“橡皮综合征”。“橡皮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行为,目前在中低年级的孩子中较为普遍。患有“橡皮综合征”的孩子并不是智力出了问题,而极可能是心理过度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或同伴相互模仿行为所致。由于来自学校的课业压力过大或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孩子整天生活在紧张不安的环境中,以致产生心理焦虑和疲劳感,从而诱发“橡皮综合征”,有事没事总喜欢不停地使用橡皮擦,离开了橡皮擦就没法做作业。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建议您不妨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看看是否存在一些令孩子过度焦虑的因素,以便及时排解。

2.家长学会冷静地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出现考试成绩不佳时,避免采用打、驾、训斥等粗暴、偏激的方式,而应在表达同情与关注的同时指导孩子冷静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在家庭中积极营建宽松、民主、快乐的家庭氛围,这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3.设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有自己的忧虑和烦恼,不要从成人的角度认为孩子的心事不值一提。应尽可能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愿意在您面前倾诉心声,这是预防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好办法。

4.若发现孩子已患有较严重的“橡皮综合征”,可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矫正。在家里,可以采用奖励强化法进行。如与孩子约法三章,当然这些规定是孩子共同参与制定的,当孩子做作业时如能保持作业本干净整洁,少用橡皮擦,就给予一定的奖赏,如在休息时间吃美味小点心或看几分钟电视卡通片等。如孩子在短短两天内又将一块橡皮擦切成粉碎,则取消某项活动的资格等。

我们相信,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孩子依恋橡皮擦的坏毛病会逐渐得到纠正。

48有必要带孩子去旅游吗?

宇斌的爸爸:

您好!您在信中说孩子现在上一年级了,您问暑假带孩子去旅游一趟,有必要吗?您有几个同事讨论到这个问题时,纷纷认为孩子还小,带着去旅游简直是花钱买辛苦,而且孩子还不会看,以后长大了机会很多。

说实在,我们是比较赞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的。在观赏自然景观时,大海的无垠、高山的伟岸等大自然的杰作都强烈冲击我们的视野,带来心灵的震撼,由此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我们的性情;在游览各种人文景观、城市风光时,可以接触各种风土人情,体验民风民俗,从中孩子学会了感受生活,体验人生。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游中,给孩子所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是否还太小,其实,从孩子的大脑发育来说,其大脑细胞早在三岁左右已达到了成人的80%,他们已具备足够的能力接受来自外界的影响。当然,这是离不开成人的引导的。不过,带孩子出游,有关卫生、食宿、交通问题是不能不重点考虑的。

宇斌的爸爸,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供您参考。

49爸爸要对儿子说……

宇翔的爸爸:

您好!您说昨天刚开了家长会,班主任老师说现在五年级的孩子即将进入青春发育期,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身心特点,以便对孩子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引。您想了解青春发育期的男孩身心特点是怎样的,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下面我们谈谈这个问题。

1.男孩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男孩一般在十一二岁进入青春期,也有的孩子推迟至十五六岁,这时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加,逐渐出现喉结凸出,音调低沉,长胡须、腋毛和阴毛等第二性征的发育,并且一般在15岁左右出现遗精现象。遗精主要是由于睾丸逐渐发育成熟,产生精子随同精囊、前列腺等附性腺分泌的精液从尿道排出。一般1周有一次遗精属正常现象。

2.教育孩子拒绝裸画,适时、妥善地对他们进行性教育。据有关专家指出,少男少女正处在第二性征发育期,正悄悄地产生朦胧的性意识,并对异性产生渴望和亲近。一份对青少年性犯罪的调查资料表明,在性犯罪的青少年中,42%是从搜集、观赏裸画开始的。性感画像使青少年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满足感,引发性意念和激发性冲动,并诱发手淫和意淫。然而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平衡能力还相当脆弱,过早激发强烈的性欲成为性的体验者,会诱发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病症,以致贻害身心,影响生活与学习。

家长应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到思想不健康的报纸杂志、限制孩子看成人影片,尤其要指导孩子健康上网,不浏览黄色网页。

3.鼓励孩子多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注意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学会认识自己的情感发展,正确对待对异性的好感,培养高雅健康的志趣。青春发育期的男孩常常喜欢想方设法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出现恶作剧或极端行为。如将小壁虎放在女同学的笔盒里,或主动去招惹女同学等,曾经有个男孩偷偷地用数码相机拍了自己喜欢的女同学的相片后放在电脑上,并用技术将女孩子的头发去掉并画上胡子,结果在班上引起轰动。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指引其以正当的方式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喜爱,并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弱点。

此外,爸爸应主动安排一些与儿子交流的时间,让孩子在与爸爸的交往中学会做一名真正的男子汉,您说对吗,宇翔的爸爸?

50妈妈要对女儿说……

兰兰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兰兰五年级了,这学期长得特别快,都快有您这么高了,像个大姑娘了。看着朝气蓬勃的女儿,您心中充满欣慰,同时也隐隐有些忧虑,女儿即将踏入青春期这道门槛了,是不是该为女儿做点什么呢?

兰兰的妈妈,您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妈妈。的确,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会面临许多身心的变化,如果能得到成人及时有效的指引,会减少许多踏入误区的可能。那么,怎样帮助女儿顺利地进入青春期呢?以下我们提供几点建议供您参考。

1.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现在的女孩一般在十岁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当然有的孩子会推迟一些。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孩,身体内将会悄悄地发生许多变化:如身体长高、体重增加、胸围变大、臀部变宽、声音变细尖,逐渐富有女性特征。尤其是乳房开始发育了,并且会有胀痛感,有的女孩出现了月经初潮,并逐渐长出腋毛和阴毛……面对众多突如其来的变化,母亲应重点让孩子认识到:①乳房发育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束胸或驼背以掩饰胸部的发育。在一个班的女孩中,常有一两个发育较早的,这时她们常常心里充满恐惧和害羞感,并试图掩饰自己的变化。母亲应帮其释怀,并让她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其他女同学迟早也会经历这一过程。母亲应根据女儿乳房发育的情况为女儿选择适当的乳罩。②告诉女儿有关月经的知识。月经是周期性阴道出血,第一次月经叫初潮,初潮之后的两年内往往是不规律的,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女孩月经初潮时往往会惊慌失措,母亲应告诉女儿不要惊慌,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要有规律,月经期间不要吃过多生冷的东西,预防着凉,不要做剧烈运动,讲究卫生,并教会孩子使用卫生巾的方法。如果孩子每次来月经超过十天或出现痛经,要去看医生。

2.家长应主动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特点,指导孩子正确认识性和正确对待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向成熟迈进,并开始朦胧地关注两性关系的存在。由于性激素的刺激,她们开始对异性表现出非常的关心,异性常常成为孩子们谈话的中心话题,她们开始对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喜欢阅读文艺作品有关性的描写,更有的孩子这时试图建立一对一的男女交际关系。有的孩子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从不正当的途径去探索性知识如黄色报纸杂志、黄色影碟、不良网站等,以致受到毒害。家长应注意隔离和消除可能刺激孩子性心理和性行为的语言、书籍、影碟等,引导孩子多参加积极健康的体育、艺术、音乐等活动,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与男同学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学会自珍自爱。除此之外,家长还应了解到,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断增强,总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想要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如果大人横加约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有意与大人唱反调。

因此家长不宜对他们一些不切实际的行为或想法过分压制。

同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她们开始关注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东西,如身高、容貌、学业成绩、兴趣特长、朋友多寡等,有时会因相貌上的小小缺憾而自卑,因学习上的暂时滞后而心灰意冷,或因某次竞赛取得好成绩而自命不凡。总之,家长应尝试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良好关系,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如教育孩子放学后最好与同学结伴回家,不要一个人走在偏僻的小路上,公交车上遇到性骚扰时可以厉声训斥或用愤怒的眼神直视对方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

4.设法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青春期的孩子宛如一个小大人,家长在与孩子交往时,应尝试将孩子作为朋友来对待,这有助于家长学会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想法,同时也有助于孩子亲近父母,主动将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采纳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兰兰的妈妈,以上是我们的几点建议,衷心地祝愿您成为一位快乐的妈妈!祝愿兰兰顺利地进入青春期!

51如何指导孩子过好小学阶段后一个假期?

薇薇的妈妈:

您好!您来信说薇薇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您说孩子长大了,心里很高兴,眼看着漫长的假期就要开始了,孩子总算可以暂时松口气好好休息一下了。但您同时心中又有隐隐的担忧,因为暑假这么长,老师又不会布置暑假作业,您格外担心孩子在假期里“玩疯”了,荒废了学业。您说不知怎样做才合适?

薇薇的妈妈,您是一位有远见的家长。说实在的,我们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受到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的确有不少孩子在这个迎接升中的假期里,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休闲指导,结果有好些孩子在升中学的入学考试成绩一落千丈,并因在假期里交友不慎沾染上了一些恶习,心也玩散了,开学后迟迟不能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因此,确实有必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这个“自由”的假期,达到休息、娱乐、学习三不误。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与孩子共同制定假期计划,设计假期生活。孩子小学毕业了,正好进入青春发育早期,自我意识特别强,一切都希望能自己做主。因此,家长切不可自作主张独自为孩子制定时间表,这一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应和孩子平等地坐下来,以朋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些建议。内容可以囊括多方面:如每天保证多长的睡眠时间,与朋友交往、娱乐安排多少时间,用于旅游、社会实践的时间,用于复习旧知识、拓宽知识面的时间等,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深入的交谈,指引孩子自己制定适于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了时间表,孩子心中就知道自己假期里要做些什么,而家长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及时提醒孩子,而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反感。

2.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准备。经过近两个月的假期,孩子将面临新的环境,包括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和科目等。对于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快地适应下来,但也有些孩子会遇到适应问题。有意识地利用假期时间让孩子做些适应的准备工作,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1)可以由家长带孩子或孩子自己约上同一所中学的同学在假期里到学校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校园、实验室、图书馆,初步熟悉一下环境。

(2)训练自学的能力。上了中学以后,会增加很多新的学科,如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还有物理、化学等,学科增多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了,如学几何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学物理、化学要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英语的课文也长了、词汇也多了。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会与小学时的老师有很大区别,他们更注重孩子的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他们通常不会像小学老师那样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嚼碎”了再吐出来喂给孩子,而更多的时候是要求孩子自己设法消化。这对于完全没有自学经验的孩子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令人遗憾的消息,说一些在小学时非常优秀的孩子上中学后却名落孙山,因未能适应教师的教法而学得非常吃力。因此,在假期里可以有意识地指引孩子尝试自学一些东西,并将常用的自学方法授予他们。

3.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上重点与普通学校的情况。诚然,能被重点中学录取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也要引导孩子知道,进入重点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只是客观条件,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会出类拔萃。同时在重点中学中,高手如云,孩子不一定能像在小学里那样显得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也不一定会受到老师的特别赏识,所有这些变化,均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我们曾见过一些孩子因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在中学与小学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措手不及,以致滋生自卑心理,产生心理困扰。对于只能上普通中学的孩子,家长和孩子都不应悲观失望,家长应鼓励孩子去热爱自己的新校,并从中挖掘学校的种种好处,安心去学习,同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4.鼓励孩子多看点书。六年级的生活紧张而有压力,孩子看课外书的时间不多。上中学后,孩子又会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压力会比较大,空余时间也不会多,所以现在这个时间是让孩子多看点书的最好时机。至于书的品种,可以是少年百科知识、各种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当然,要特别强调保护视力,以免过了一个假期变成了“小眼镜”。

5.鼓励孩子去看望自己的小学老师。孩子们对自己的小学老师都非常有感情,让孩子去看望老师,说说心里话,听听老师的教诲,是很有益的。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建议,薇薇的妈妈,我们衷心地祝愿您的孩子能顺利、快乐、充实地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假期!

同类推荐
  • 健康晚餐这样吃

    健康晚餐这样吃

    晚餐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一餐,忙碌一天后,如何补充能量才能让身体恢复最佳状态?《美食天下(第2辑):健康晚餐这样吃》根据晚餐吃精、吃对、吃健康的理念,合理搭配膳食,让消耗一天的身体恢复活力。
  • 吃好三顿饭

    吃好三顿饭

    “民以食为天”,人这一辈子每天都在吃饭,吃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丰富的美味佳肴出现在餐桌上,人们在遍尝美味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健康问题,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许多“富贵病”越来越普遍,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大杀手。每天如何吃好三顿饭,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
  • 健身营养指南(50岁知天命篇)

    健身营养指南(50岁知天命篇)

    本书为50多岁人士的健身和营养需要,提供针对增强腹部肌肉、减轻腰部疼痛、降低血压以及减肥的有效锻炼方法。
  • 药膳本草养生大全

    药膳本草养生大全

    本书开篇为药膳本草应用原理,正文安排了药膳常用本草原料、常见疾病调治药膳及滋补保健养生药膳三篇内容。书内所选药膳方剂,既有古方,又有创新方,每个配方都根据药食性味、功能、特点等,进行了科学配伍,既可预防治疗疾病,又强身保健,还能品味美味佳肴。
  • 前列腺疾病药膳疗法

    前列腺疾病药膳疗法

    本书是《男科专家谈药膳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前列腺疾病的药膳治疗,在介绍各药膳的配料、制法、吃法之外,更重点突出了专家提示,十分清楚地指出药膳的出处、性味、归型、忌口、功效特色等。读了本书,普通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药膳可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生活中选用药膳也更有把握;中医师读了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在临床遣方用药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据此嘱患者配合治疗,选用哪些药膳,把药疗与食疗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不仅具有临床医疗保健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医药、饮食文化欣赏的特色,适合于普通大众及中医从业者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溪午欲闻钟

    溪午欲闻钟

    慢热治愈文,欢迎施土浇肥。十二年前的一次争吵、一次醉酒,蒙了十七年前灰尘遍布的暗恋情愫。午后的猫,既是慵懒,又带了几场浪漫青春。一日偶遇、一日相见、一日旅游、一日重游。像过了漫长一生。
  • 英雄联盟之神级大反派

    英雄联盟之神级大反派

    还记得网络坊间盛传的符文之地的故事吗?还记得瓦罗兰大陆英雄们恩怨情仇的传说吗?当然,大部分人都以为是网友本着对电竞的热爱编出来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在你们不了解的某个角落,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正在真实的发生,就在我们的身边。英雄们,拭目以待吧......群号:272956939
  • 娱乐圈之星际女王

    娱乐圈之星际女王

    当来自地球的大明星遇上能够以歌声和舞蹈为攻击力量的未来星际时空,她将成为星际女王!虫族这种生物太可怕了,我想想办法找几首歌给你唱,唱一首灭一群,唱两首灭一堆!嗯,再唱一首……你说什么?不用了?为啥?!死光了!!虫族就这样给我弄没了?太容易了吧!我还有一个地球的曲库呢!!!
  • 25大素质让你变身职场达人

    25大素质让你变身职场达人

    也许你有高学历,也许你有高智商,也许你有良好的背景,也许你有丰富的阅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那要获取成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什么品质才能让我们成为职场达人,做个让老板、同事和客户都喜欢的人呢?本书就是从这样一个人人都急于寻求答案的角度出发,力求去寻找这个困惑着每一个职场新人的常见问题的答案。
  • 新宋1138

    新宋1138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需要三项必要条件:一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二是指南针开辟了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三是印刷术成为新教育乃至文艺复兴的工具,而这这三大发明全是宋代所具有的,所以宋代已经有了跨越到商品经济乃至资本主义的条件。。(请看到这本书的读者点击一下收藏……)
  • 万界仙图

    万界仙图

    死亡是新的开始,重生在神武大陆的李元带着至宝仙图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世,他将为自己而活!结兄弟,创帮派,败天骄,夺至宝,娶红颜。看他如何在异界搅动风云,问鼎至尊帝位,强势归来!
  • EXO之我是明星

    EXO之我是明星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赶尸疑云

    赶尸疑云

    神秘的南疆,令人毛骨悚然的赶尸,失踪,不会腐烂的尸体,随着深入的调查一切一切的谜团最终将会解开
  •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