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81600000050

第50章 文特·瑟夫:因特网TCP/IP协议的发明人

TCP/IP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好似天书中的符号。就是网虫看了,顶多觉得这几个英文字母眼熟,至于它在因特网中所起的作用,除了专业人士,没有人会去深究。不过,在任何一件对人类的生存形态与生活方式会发生影响的事件背后,总有人具有使命感。TCP/IP的发明人文特.瑟夫一直用心思索,怎样编写主机与主机之间规范语言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交流。在一次学术会议的休息时间,突然灵感骤至。瑟夫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出个草图。正是在这张普通的纸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Gateway)的概念,为TCP/IP协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瑟夫和另一位学者卡恩一起构建了TCP,后来又不断将其完善,使TCP成为标准,并走向世界。瑟夫与同仁的努力,为因特网插上起飞的翅膀。

文特·瑟夫出生于1943年6月23日。在洛杉矶圣费尔南多谷地区上中学时,他与斯蒂夫克洛克认识,并成为好友。两人都酷爱科学,周末经常泡在一起做三维棋盘成色彩观察实验。

1960年左右,虽然还在念高中,但斯蒂夫已获准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计算机实验室。周未,瑟夫就跟斯蒂夫去。一次实验室大楼已锁,只见二楼有扇窗开着。“接下去,我就知道文特已站在我的肩膀上。”斯蒂夫回忆道。

大学毕业。恰逢IBM招人,他就进了IBM洛杉矶公司,为一个分时系统搞系统工程研究。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肚里的墨水不够,瑟夫就投到他论文导师爱斯金的门下。当时爱斯金与ARPA签有研究协议,研制一台超级计算机,专用于监测另一台机器上的程序执行情况。这成了瑟夫的论文课题。1968年夏,斯蒂夫在UCLA和瑟夫一道工作,标志着他俩从此与计算机网络结下不解之缘。

1968年秋,该课题转至克兰罗手下,他用ARPA拨来20万美元设立网络测试中心,负责ARPA网计划中大部分机器性能测试和分析工作。克兰罗召集了40名学生为他干活,瑟夫和斯蒂夫无疑是其中的老大。另外还有乔波斯德尔。

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编写主机——主机规范语言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交流。1968年夏,ARPA网四个网点的一小群研究生聚在一起,谈论ARPA网。不久,他们开始自称为“网络工作小组”(NWG),聚集全国通信编程人员中的精英,为联网主机的操作规范达成统一意见。他们创造出了一系列新术语,比如“协议”(Protocol)。但前几次会谈并无实质性进展。

转眼到了1969年底,NWG还未拿出规范语言。为了在12月交差,小组拼凑赶制出一份Telnet,用于远程上网,但功能有限,比较基础。

真正的革命突破留给了瑟夫和鲍勃·卡恩。1970年初,他碰到BBN公司的主持中介信息处理器安装调试的硬件专家鲍勃·卡恩。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在UCLA做测试。卡恩需要什么软件,瑟夫马上玩命把它编出来。他俩为电脑网络间的协调问题绞尽脑汁,看怎样将不同的网络焊接得天衣无缝。

1973年春天,瑟夫去旧金山大饭店参加会议。在休息室过道里,等候下一轮会谈。突然灵感骤至,连忙拿起一个旧信封在背面胡乱画起来。正是在这张普普通通的纸上,瑟夫提出了能够连接不同网络系统的网关(Gateway)的概念,为TCP/IP协议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时,他与卡恩就如何建造一个网中之网已谈了几个月,而且也与其他小组有许多交流。两人都想到用一个“网关”来帮助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网关”概念确立后,下一个难题是包传输问题。当时瑟夫的那张草图确立了技术的突破。

1973年底,论文大功告成,题目为:“关于包网络相互通信的协议”。在这篇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瑟夫和卡恩首次提出TCP协议。这就有了电脑网络“联合国宪章”。在署名问题上,俩人决定让上帝作主,掷了一枚硬币。结果瑟夫受到了垂青,他赢了。当然,他赢得的不仅仅是一个署名,而且后来一堆堆接踵而至的荣誉。

1974年5月,论文发表。就像7年前罗伯茨勾勒出ARPA网初步设想一样,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件。论文描述了传输控制协议(TCP),还介绍了网关的概念。有了TCP,跨网交流才成为现实。如果TCP足够完善,任何人都可以建造起任意规模和形式的网络,只要网上有能为信息包作解释并选择路经的网关机器,人们通过它就能与任何一个网络交流。TCP成为开拓世界的技术,为因特网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当然,瑟夫是TCP的真正推动者。他和卡恩一起构建了TCP,后来瑟夫又不断将其完善,使TCP成为标准,并走向世界。就这一点来说,瑟夫是真正的“因特网之父”。

1972年,瑟夫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计算通信大会上,他作了公开演示,使公众第一次看到包交换技术和远距离计算机交互技术。这一年,他离开UCLA,加入斯坦福大学,担任该校的计算机和电气工程教授。

1974年论文发表后,瑟夫继续深入研究,将TCP变成更详细的规范使人们可以为它开发多种软件。1976年,他离开斯坦福大学,加入ARPA。在1976年至1981的任期内,他在因特网与网络相关数据包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的大部分工作是测试、分析、规划、组织集体讨论,然后又回到制图板上。

1977年7月是重要的里程碑。在南加州大学的信息科学研究所(ISI)里,瑟夫和卡恩等十余人举行了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试验。当时全美国有三个电脑因特网,第一当然是阿帕网,另外还有两个,一是无线电信包网,一是卫星信包网。瑟夫他们的试验就是要通过电脑“联合国宪章”把三者联起来。一个有数据的信息包首先从旧金山海湾地区,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跨过太平洋到达挪威,又经海底电缆到达伦敦,然后通过卫星信包网,连接阿帕网,传回南加州大学,行程9.4万英里,这次试验没有丢失一个比特的数据信息,瑟夫和卡恩他们一举成功!

1978年初,瑟夫在ISI主持召开TCP会议。会议间隙时,他和波斯德尔、科恩及另一个同事,在走廊交流。“我们靠着走廊的几个大纸箱站着,一边就在纸箱上画起图表来。”当继续开会时,他们就向小组提交建议:将传输控制协议中用于处理信息路经选择的那部分功能分离出来,形成单独的因特网范围协议,简称IP。1978年,TCP正式变为TCP/IP。

初期,“Internet”意指任何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而“Internet”则专指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由许多使用TCP/IP的公用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到80年代中期,欧洲、加拿大也开始与美国政府主持的网络互联。于是“因特网”(Internet)开始意指这个松散广大的世界性TCP/IP因特网络。

1982年初,瑟夫遇到一位MCI公司的经理,此人负责MCI的信息开发工作。“他想建立一个数字式邮政服务,我立即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因此他宣布离开DARPA,加盟MCI,去担任MCI数字信息服务的副总裁。他的离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一位同事甚至为此而哭了。“文特是我们无形中的头儿,我们需要他。”另一位同事说。

瑟夫在极为关键时刻离开的ARPA网准备正式转换成TCP/IP系统,据传国家标准署考虑为网络互联建立一套新标准,取代TCP/IP,这就是OSI参考模型。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发,是由地位巩固的官僚们,居高临下甚至是蔑视一切的情况下发布的。他们认为TCP/IP和因特网只是一种学术玩具,但瑟夫等人坚持反对OSI,因为它划分过细,十分复杂,而且仅仅是个设计,从未试验过。“OSI的一切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究气十足。他们所用的语言浮夸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简直读不下去。”

而TCP/IP是实践的结晶,也是合作研究的产物,不是像OSI那样在一大堆委员会里产生出来的“大骆驼”。OSI经常举办国际会议,对瑟夫等人来说,真是一番痛苦的经历。“我在会上不停地写反对意见。”

因特网的魅力在于交流规范的简单方便,而瑟夫的魔力在于:他美言善诱,软硬兼施,最终让用户采用这种规范。

1983年,瑟夫曾劝说让IBM、DEC、HP支持TCP/IP,但都遭拒绝,而采用了OSI。他们认为TCP/IP只是一项研究试验。不过最关键的是,国防部选择了TCP/IP。

1983年1月1日,ARPA网正式转换成TCP/IP系统。这次转换具有里程碑意义,恐怕是此后几年中因特网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事。有了TCP/IP,网络可伸展到任何地方,数据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一个网络送到另一个网络。

1988年,也就是5年后,ISO终于制定出开放系统网络互联标准。连美国官方也将OSI作为官方标准。欧洲更是趋之若鹜。看来,OSI要想压倒TCP/IP,但是借助Unix的威力,TCP/IP已无所不在。凭着它无声而凶猛的冲击,TCP/IP击退了ISO的强攻。“标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颁布”,这就是因特网的新规则。

1989年,瑟夫向Interop展览会场走去,他第一次感受到因特网被科学界和研究界以外的世界所欢迎。“我们注视着这一切,感到我们手中握着一枚火箭。”

ARPA网不再是中心,因特网已变成了网状结构,辐射全球。一场革命一触即发,瑟夫幸运地站在了这场革命的中心。

同类推荐
  • 唐骏自传

    唐骏自传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重新出发。1990年的夏天,我放弃在日本苦读五年的博士学位,放弃可以预想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的稳定职业和安定生活,决定独闯美国,追求我的美国梦。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切都将重新出发。我知道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很可惜,我也知道未来的美国梦之路会很艰难。因为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宋美龄全传

    宋美龄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李海青传

    李海青传

    本书主要记述了东北义勇军著名将领李海青一生光辉的抗战历程。李海青在青年时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东北,并如愿以偿加入东北义勇军,成为一名正规的军人。他与他的战友们并肩战斗,在抗日战场上驰骋杀敌,屡立战功,让日军闻风丧胆,白山黑水间,处处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书写了一场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战斗,赞美了东北义勇军热爱祖国、不畏牺牲的精神。谨以此书来纪念江桥抗战八十五周年,同时将此书献给东北义勇军著名将领李海青和与他并肩作战的抗战英烈们。
  •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

    群体认同研究是一个从群体的视角来研究认同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群体之间的关系向和谐、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群体认同研究的主要方向。本书首先对群体认同的理论、动机、结构和测量以及多重认同和群体威胁等方面进行文献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设计,接着开展对群体认同心理结构的本土化探索并基于此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最后利用研究所开发的群体认同工具分别探讨大学生的多重群体认同和群体动机对现实群体的群体认同的影响,并对整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讨论。
  •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

    《长歌正气:文天祥传》为人物传记,记述了文天祥用生命诠释“正气”的光辉人生。他对理想人格的孜孜追求,对匡扶国家社稷的崇高责任感,在任何艰危情况下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铁骨浩气,以及记录心路历程的泣血诗篇,已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家喻户晓的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他的铁骨正气与其《正气歌》早已经深入人心。《长歌正气:文天祥传》将文天祥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辅以传主相应的诗歌文论,夹叙夹议,叙述了传主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抗元苦战,被俘囚禁直至英勇就义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事迹。
热门推荐
  • 我的幻想即是能力

    我的幻想即是能力

    主角叶绿,意外的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能力,并运用能力进行自己的幻想世界大改造。你见过百米楼房是一颗活树木么,长达万米的地铁竟然只是一颗树木根茎。想到就会去实现,自己梦想的生活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符文院纪

    符文院纪

    万年后的符文大陆,当影流之主完善的暗黑忍法与疾风之刃相互碰撞,会绽放怎样的火花?是均衡伫立还是影流横行?弗雷尔卓德掀起寒冷风暴,冰霜女巫意欲再次建立冰雪纪元,德玛西亚与诺克萨斯大战再起,巨神峰坍塌,恕瑞玛崛起,当科技与魔法碰撞,忍术与武道交锋,会爆发怎样的色彩,艳丽的阿狸,动人的女警,调皮的萝莉,与女王艾希,众美回归,踏入符文战争之中,少年身怀疾风绝学,自战争学院崛起,只有以战止战,才能拯救这片符文净土。
  • 那年那月那只喵
  • 第七个新娘

    第七个新娘

    [花雨授权]传说依罗岛的少主残暴不仁、面目丑陋,曾娶过六个妻子,全都未满一月便死了。那又如何?反正她从不奢望幸福。可是这个被派来迎亲的家臣,给了她从不敢想的——爱!只要杀了她名义上的“夫君”,她的幸福就能圆满?!\r
  • 谢我的青春

    谢我的青春

    谢谢青春为我带来的温暖,也谢谢青春为我带来的冰冷
  • 离秋不知秋深

    离秋不知秋深

    黎秋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是著名男星陆凌风的妻子,陆凌风告诉黎秋,他们是从小一起相依为命的爱人,两人一起经历过了很多事情。陆凌风成名之后,黎秋一直扮演着他助理的角色,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但就在两人结完婚的第二天,黎秋出了车祸,头部受到重创,失去了记忆。随着自称是黎秋继父的人出现,三年前的一场拍摄事故渐渐浮现……一次意外受伤,让黎秋重新忆起以前的时候,原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爱人另有其人。谎言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真相……我问:“怎样才能夺取一个人的灵魂”你答:“夺取所爱。”
  • 夺走师弟的气运

    夺走师弟的气运

    苏尘意外穿越到自己写的小说世界里,他没有成为主角,而是成为了主角的师兄。但糟糕的是这位大师兄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反派,为了改变结局,避免“杯具”,不再轰轰烈烈的死去,苏尘只能步步领先,抢走师弟的气运。
  • 冰封天下

    冰封天下

    冰原上气候严寒,条件艰苦,一般人难以忍受,但是在冰原的边缘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勇敢村,这里有一名少年,名叫张凡,他揭开了神秘大陆上的远古传说的面纱。荒芜打漠北,隐藏着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