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3200000012

第12章 在国粹与欧化之间(3)

例如,周作人此时便意识到:“保存国粹正可不必,反正国民性不会消灭,提倡欧化也是虚空,因为天下不会有像两粒豆那样相似的民族,叫他怎么化得过来。”周作人:《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雨天的书》,第112页。因此,“国粹欧化之争是无用的;人不能改变本性,也不能拒绝外缘,到底非大胆地是认两面不可。倘若偏执一面,以为彻底,……大家高论一番,聊以快意,其实有什么用呢?”他并且还表明:“要打破这个浑沌情形,靠外来思想的新势力是不行的,一则传统与现状各异,不能适合,二则喧宾夺主,反动必多,所以可能的方法还是自发的修正与整理”,周作人:《论小说教育》,《苦口甘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我们反对模仿古人,同时也就反对模仿西人,所反对的是一切的模仿,并不是有中外古今的区别与成见。……这便是我对于欧化问题的态度”。周作人:《国粹与欧化》,《自己的园地》,第13、12页。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周作人也逐渐认识到“传统之力是不可轻侮的;坏的传统思想,自然很多。我们应当想法除去他,超越善恶而又无可排除的传统,却也未必少”,周作人:《〈扬鞭集〉序》,《谈龙集》,第40页。这种观点明显较此前更为平和。1922年,当沈尹默在致其信中说:“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绫罗绸缎,只没有剪制成衣,此时正应该利用他,下一番裁缝工夫,莫只作那裂帛撕扇的快意事。蔑视经验,是我们的愚陋;抹杀前人,是我们的罪过。”周作人也认为这一见解“实在很是确当”。周作人:《古文学》,《自己的园地》,第21页。他还澄清说:“说到古文,这本来并不是全要不得的东西,正如前清的一套衣冠,自小衫裤以至袍褂大帽,有许多原是可用的材料,只是不能再那样的穿戴,而且还穿到汗污油腻。新文学运动的时候,虽然有人嚷嚷,把这衣冠撕碎了扔到茅厕里完事,可是大家也不曾这么做,只是脱光了衣服,像我也是其一”。周作人:《序》,《药堂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这一方面既以亲身经历说明新文化派并非所谓“全盘反传统”,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了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张。

又如,鲁迅后来也深刻意识到:“因为新的阶级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也仍然有所择取。”鲁迅:《〈浮士德与城〉后记》,《鲁迅全集》第7卷,第355页。他还说:“我也以为‘新文学’和‘旧文学’这中间不能有截然的分界”,鲁迅:《“感旧”以后(上)》,《鲁迅全集》第5卷,第329页。“我已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鲁迅:《〈引玉集〉后记》,《鲁迅全集》第7卷,第419页。在总结艺术创作经验的过程中,鲁迅更指出:“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柢,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鲁迅:《致魏猛克》,《鲁迅全集》第12卷,第381页。“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鲁迅:《〈木刻纪程〉小引》,《鲁迅全集》第6卷,第48页。譬如木刻,他便明确提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鲁迅:《致李桦第三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45页。他还曾称赞陶元庆的绘画“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鲁迅:《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鲁迅全集》第3卷,第550页。同时,鲁迅还针对有些青年对继承传统的顾虑精辟地分析说:“‘旧形式的采用’的问题,如果平心静气的讨论起来,在现在,我想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有艺术史,而且生在中国,即必须翻开中国的艺术史来。……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熔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机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鲁迅全集》第6卷,第22—23页。这种充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无疑代表了当时人们探索中西文化问题的最高认识。

这一时期,前期十分激进的钱玄同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这里首先必须澄清的是,即使在他竭力主张“反孔”之时,他也并没有“全盘反传统”。他曾经公开宣称“如孔丘者,我固承认其为过去时代极有价值之人”,钱玄同:《论世界语与文学》,《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3页。并在日记中赞成同门朱蓬仙的看法,认为“孔子以前,榛榛狉狉,极为野蛮。孔子修明礼教,拨乱反正”,有文明开化的功劳。《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3月26日条,第1563页。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孔丘确是圣人,因为他是创新的,不是传统的”,《钱玄同日记》第5册,1922年10月1日条,第2292页。“今日《甲寅》日刊有李守常《论真理》,其言曰‘孔、佛、耶学说,有几分合于真理者,我则取之,否则斥之’,其说甚正”。《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2月2日条,第1541页。他甚至还认为“陈独秀、胡适之诸人抵斥孔氏太过”。《钱玄同日记》第5册,1923年4月1日条,第2617页。很明显,钱玄同并未完全否定孔子的历史价值,他只是反对在现实生活中不加择取地任意套用孔子学说。

除此之外,钱玄同还十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他对于先秦诸子百家,司马迁、刘知几的史学,王充、李贽的异端思想,永嘉学派与颜李学派,以及《水浒》、《三国》、《红楼》、《儒林外史》等小说,都曾予以积极肯定。有些评价还很高,如他赞美《国风》“很真很美,……应该大大地表彰它”;钱玄同:《致胡适》,《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103页。他还认为司马迁《史记》“深明历史为记载人群遥代之迹,使人得鉴既往,以明现在,以测将来,绝非帝王家谱相斫书”。《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4月14日条,第1575页。尤其是对墨子学说,钱玄同最为推崇,甚至他由钱夏改名为钱玄同,也是“因厌恶阶级社会之故,无一日不受刺激,因之献身社会之心日盛一日,改名玄同,即因妄希墨子之故”。《钱玄同日记》第3册,1917年4月14日条,第1575页。其挚友黎锦熙后来也评价他:“钱先生的思想人格,若照先秦诸子的旧说法,是‘逃杨而归儒,逃儒而归墨’的”,“他一生安身立命之处,还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之‘功利主义’,墨家的人生观”。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钱玄同印象》,第89、92页。

由此可见,钱玄同始终都没有“全盘反传统”。至于他曾提出将古书“束之高阁”的主张,他也一再解释说:“从事实上观察,要叫大家都将国故‘束之高阁’,究竟是不可能的事”,钱玄同:《汉字革命与国故》,《钱玄同文集》第3卷,第139页。“这自然都是指应该有这样的精神而言,自然不是真把一部一部的古书扔下毛厕或束之高阁。……据我看来,青年非不可读古书,而且为了解过去文化计,古书还是应该读它的”。钱玄同:《青年与古书》,《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143—144页。

在此期间,钱玄同还对自己发表过的偏激言论加以了深刻的反思。1920年9月25日,他即曾致信周作人表示:“我近来很觉得两年前在Sincinnieno(《新青年》罗马字母拼法——引者按)杂志上作的那些文章,太没有意思。……其实我们对于主张不同之论调,如其对方面所主张,也是二十世纪所可有,我们总该平心静气和他辩论。我近来很觉得要是拿骂王敬轩的态度来骂人,纵使所主张新到极点,终之不脱‘圣人之徒’的恶习”。钱玄同:《致周作人》,《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32—33页。数日后,他在致胡适信中同样也说:“我年来颇懊悔两年前的胡乱动笔,至一偶翻以前之《新青年》,自己看见旧作,辄觉惭汗无地。”钱玄同:《致胡适》,《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95页。1921年1月1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我在两三年前专发破坏之论,近来觉得不对,杀机一起,绝无好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处而不相悖,方是正理。”《钱玄同日记》第4册,1921年1月1日条,第1916页。此后,他虽然一度愤慨于顽固守旧势力的回潮,“偏谬精神又渐有复活之象”,但事过境迁之后,他则再次冷静下来说:“我近来思想稍有变动,回想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之资料。今后大有‘金人三缄其口’之趋势了。”钱玄同:《致胡适》,《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118页。黎锦熙也曾回顾钱玄同对早年作品“表示不甚满意”,“简直完全要不得”。(《钱玄同先生传》,《钱玄同印象》,第68、66页)另据王森然记,钱玄同还曾告诉他:“当时马、沈、陈、刘与自己均犯过刻薄幼稚病。”并反思说:“余之思想,颇类梁任公,常变更主张,如飘蓬之无定向也”。见《钱玄同先生评传》,《近代名家评传》二集,第344—345页。

正是在这种不断反思的基础上,钱玄同的中西文化观逐渐趋于成熟。他不仅曾经呼吁:“我们对于一切学问事业,固然不‘保存国粹’,也无所谓‘输入欧化’。总之趋向较合真理的去学去做,那就不错。”钱玄同:《论中国旧戏之应废》,《钱玄同文集》第1卷,第251页。而且还进一步阐释:“我常说‘欧化’,似乎颇有‘媚外’之嫌,其实我但指‘少数合理之欧’而言之耳。‘多数之欧’,不合理者甚多,此实无‘化’之必要”。钱玄同:《致周作人》,《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68页。例如,“我以为纵然发现了外国人的铁床上有了臭虫而不扑灭,但我们绝不应该效尤,说我们木床上发见的臭虫也应该培养,甚至说应将铁床上的臭虫捉来放在木床上也。所以外国女人虽然有头发,但中国女人并非不可剪发;……外国女人虽穿锐头高跟的鞋子,但中国女人并非不可穿宽头平底的鞋子;……诸如此类,我的见解都是如此”。钱玄同:《致周作人》(1922年7月17日),《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62页。该函原系于1923年,有误,详参拙文《关于钱玄同几封往来书信的系年考辨》,《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很显然,钱玄同经过反思,对“欧化”的态度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与此同时,钱玄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也渐趋平实。他明确提出:“我们还应该查考明白,祖先究竟种了多少恶因;还有,祖先于恶因之外,是否也曾略种了些善因。查考明白了,对于甚多的恶因,应该尽力芟夷;对于仅有的善因,更应该竭诚向邻家去借清水和肥料来尽力浇灌,竭力培植。凡此恶因或善因的账,记在古书上的很不少(自然不能说大全),要做查账委员大人,便有读古书之必要了。……只要是用研究历史的态度来读古书,都是很正常的。”钱玄同:《青年与古书》,《钱玄同文集》第2卷,第145页。由此出发,他积极支持胡适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他说:“我以为‘国故’这样东西,当他人类学地质学之类研究研究,也是好的,而且亦是应该研究的。”钱玄同:《致周作人》,《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28页。并且还明确表示:“我是喜欢研究‘国故整理问题’的”,钱玄同:《致周作人》(1922年4月8日),《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76页。该函原系于1926年,有误,详参拙文《关于钱玄同几封往来书信的系年考辨》,《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整理国故一部分的事,我也还想做做”。钱玄同:《致周作人》,《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29页。至于沈尹默所提倡的继承前人遗产,他也予以了十分宽容的理解:

尹默回国了。他近来的议论,我颇嫌他过于“笃旧”,不甚赞成。但我以为这完全是他的自由,应该让他发展。况且他对于“旧”是确有心得的,虽他自己的主张似乎太单调了,但我还觉得他今后的“旧成绩”总有一部分可以供给“新的”,为材料之补充。我们以后,不要再用那“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的态度来作“”之相了。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若有人肯研究孔教与旧文学,鳃理而整治之,这是求之不可得的事。即使那整理的人,佩服孔教与旧文学,只是所佩服的确是它们的精髓的一部分,也是很正当,很应该的。但即使盲目地崇拜孔教与旧文学,只要是他一人的信仰,不波及社会——波及社会,亦当以有害于社会为界——也应该听其自由。此意你以为然否?但我——钱玄同——个人的态度,则两年来早已变成“古今中外派”了。钱玄同:《致周作人》,《钱玄同文集》第6卷,第75页。

20年代后期苦雨斋聚会,前排左起:沈士远、刘半农、马裕藻、徐祖正、钱玄同。后排左起: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苏民生。当时章门弟子经常在此聚谈。

由是观之,钱玄同虽然在公开场合屡屡以一个激进者的形象出现,且曾发表过不少偏激言论,但在其日记或致友人私函中,他则显得较为客观平和。这显然意味着他的那些偏激言论,主要是作为一种思想斗争的口号而提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学术观点。就中西文化观而言,尽管由于个人性情以及时局变化的影响,他这一时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往往大起大落、几经反复,关于钱玄同这一时期文化思想的变化,可详参刘贵福:《钱玄同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2000年博士论文)、陈以爱:《学术与时代: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发展与流衍》(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2001年博士论文)。但从总体趋势来看,无疑是不断趋向成熟。

综上所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章门弟子的思想倾向尽管有激进、保守、温和之别,甚至因此最终导致了同门的分化,但是他们的思想主张无一不是基于自己的深刻思考,都堪称近代文化探索历程中的可贵思想。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他们的这种相互激荡与自我反思,不断丰富和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问题的认识。

同类推荐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北京老照片的故事

    有人说:任何东西,只要泛黄了,也就温暖了。在弥眼的黑、白、灰和暗黄色中,在一派古旧、沉静和悠然的格调里,刘鹏的老照片让我们领悟到感伤的温情。当老北京的味道变得愈来愈淡,巷子中“锯盆儿、锯碗儿、锯大缸”的吆喝声开始绝迹,挑着货担子走街串巷的商贩成为历史,那些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娱乐场所、城池街巷被拆迁和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脑海中许多原汁原味的记忆却也愈加深刻。于是,怀旧便成了我们的通病,像老照片这样的影像资料,则变成了医治我们的灵丹妙药,给予心灵些许慰藉和温暖。
  •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木乃伊的魔咒、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复活节岛上的巧合、地球禁区百慕大……一次次巧合,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惊叹不已。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引发我们的好奇,激发我们的大脑风暴,提升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活?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个百慕大,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巧合,这些巧合让人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范围,可是它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伽利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要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探索那些未被认识的事物。”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地宫绝响:曾侯乙墓与编钟(文化之美)

    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古老的乐器正为我们演奏着穿越时空的最强者。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热门推荐
  • 显允连桑

    显允连桑

    想认识不同的人,想经历未知的人生,追寻快乐,也追寻一个波澜起伏的人生。连桑一开始吸引晋显允的是她的聪慧,后来让晋显允难忘挂怀的是这个看起来聪明,实则会在感情上犯傻的小姑娘。她和他的故事,是随心所欲的爱,也是忠贞的爱。很多时候感情来的猝不及防,但是一辈子只好好守护一个人,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最幸运的美好。只甜不虐,喜欢甜文的姐妹大胆入?
  • 中国历代宫廷之谜

    中国历代宫廷之谜

    本书意在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史料知识以及作者的一些见解。宫廷史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帝王将相、后妃们的宫廷活动,而这些活动又经常和当时国家、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有关。
  • 6到飞起的怂包

    6到飞起的怂包

    叮~获得残缺系统一枚。林御被残破系统砸到第一反应就是?(老子刚集齐六套铭文,亏大发了)请看二货青年林宥如何乀(ˉεˉ乀)掀翻秩序搅动风云。
  • 偷个总裁做老公

    偷个总裁做老公

    她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分守己,只是命运有时候就喜欢作弄人,自己的咖啡店里掉下来一个“哥哥”,偏偏还是英俊潇洒,多金,就是现代女人个个想钓的那个金龟婿。她一开始的确没有同流合污啦,只是当听到自己的闺中好友是“哥哥”的女朋友时,心怎么就那么不自然呢?原来是爱情作怪。但,等等,这位“哥哥”原来也对自己有那个思想呢,只是他为什么要逃嘛,自己又不是那种没人要的“剩女”。看来只能用计来抓回这个不老实的“哥哥”。
  • 走在时间线上的故事

    走在时间线上的故事

    本书纯属作者君自己的想法,如有雷同,也就这样吧
  • 秦始皇是我女朋友

    秦始皇是我女朋友

    本书纯属虚构与真实历史完全不符,因为作者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在博物馆里挂着一副秦始皇的画像,某天放学后我去博物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突然一种好奇的感觉使我去看了秦始皇的画像,突然外面一道闪电博物馆里一片漆黑,当灯再次亮起来时,我发现秦始皇穿越到现在而且变成了一个女孩子,而我……后来我用我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她。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好奇害死汪!不过白捡了一个女朋友,嘿!嘿!
  • 守忘

    守忘

    没事可以看看,第一次写,多多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 明歌天下

    明歌天下

    初见——她是明府不受宠的丑女大小姐,实则习得一身好武艺,倾城容貌,红衣妖娆。他是皇家最受宠的储君墨王殿下,高深莫测,性情难以捉摸,俊美无疆,惊才绝艳。他将她视若珍宝,她亦将他放在心尖上。他雄心壮志,手指江山如画,剑指列国疆土。她从来不信命,踏遍万水千山,只为他寻药。
  • 罗素说幸福人生

    罗素说幸福人生

    《罗素论幸福人生》讲述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因为他的哲学与文学,而是因为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贡献。这本书就是这种贡献的一部分。自由与幸福,是罗素认定的人类两大基本生存价值,他以为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找到到自由之路与到幸福之路。
  • 梦幻残殇:星星泪

    梦幻残殇:星星泪

    她,她的名字叫做苏筱婉,曾经的她,是那么的懦弱,无能,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它决定了,她要成长,不会再是懦弱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