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93200000002

第2章 序(2)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渐趋“显学”的民国学术史研究领域中,有论者也注意到章门弟子这一重要学术群体。如桑兵在《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一文中,即曾专辟“太炎门生”一节,予以了细致入微的人脉梳理。《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此后,他在《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一文中,又再一次运用其所擅长的“通语境以解文本”的方法,揭示出傅氏该《旨趣》之要义“是划分与太炎学派的界限”,并进而由此勾勒出了近代中国学术转承的大致脉络。《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而在《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的文化象征》一文中,他更是另辟蹊径地以章太炎晚年北游讲学这一事件为楔子,对章氏与众弟子的关系变迁做了融会贯通的阐发。《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

在此期间,章门弟子也吸引了一些台湾学者的研究目光,其中尤以陈以爱女士的研究最为充分。她在《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一书中,凭借广泛坚实的史料基础,对章门弟子主持的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做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的研究。在该著第一章中,她开篇便交代了国学门的核心成员——章门弟子——是怎样在辛亥革命后陆续进入北大并成为30年代前北大文科主流势力的,其中不乏独到见解。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1999年版。另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此外,由于章门弟子与新文学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因此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也曾经涉及于此。如陈方竞、刘中树撰写的《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一文,就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陈独秀、胡适的文学观只是新文学发生的“外源性”成分,而章门弟子的文学观则构成了新文学发生的“内源性”成分。《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相较于传统的说法,这一观点注重文学自身变革的内在理路,从而凸显了章门弟子的贡献,无疑是一种富有新意的创见。

同时还应该指出的是,目前学术界虽然较少有研究者将“章门弟子”作为一个群体来加以专题研讨,但围绕其中个别人物的研究却早已展开,这尤其体现在关于周氏兄弟以及黄侃、钱玄同、吴承仕等人的研究上。鉴于周氏兄弟的长期繁荣已人所共知,故不再赘述,此处只简要介绍后几人的研究状况。

综观目前的黄侃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平与学术。如《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一书,即基本上是由师友及弟子们的回忆文章汇编而成,撰者包括章太炎、汪东、黄焯、潘重规、范文澜、杨伯峻、程千帆、陆宗达、许嘉璐等人。这些文章大多根据各自的交往问学经历,从不同角度较为真实地记录了黄侃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学者们对其学术成就(尤指音韵学)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1995年,武汉大学召开了“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心议题就是黄侃的学术思想。详参严实:《95’黄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至于钱玄同,则因其文化思想个性鲜明,且与新文化运动联系密切,所以较早便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尤以杨天石的个案研究最为深入。他先后在《振兴中国文化的曲折寻求——论辛亥前后至“五四”时期的钱玄同》、收入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等编:《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钱玄同与胡适》、收入李又宁编:《胡适与他的朋友》第一集,纽约天外出版社1990年版。《论钱玄同思想——以钱玄同未刊日记为主所作的研究》收入吕芳上等编:《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1999年版。等文中,运用鲁迅博物馆所藏的“钱玄同未刊日记”,对钱玄同的文化思想做出了深刻的剖析。此后,又有多位学者对钱玄同加以研究,并有多部专著陆续问世,诸如吴奔星《钱玄同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吴锐《钱玄同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0年,导师杨天石。李可亭《钱玄同传》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由于作者学术背景各有侧重,这几部专著可谓各有千秋。相互参照来看,恰可为全面系统了解钱玄同提供不同层面的帮助。

此外,吴承仕晚年的思想转变显然也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有些论者即曾就此有过专门论述,如陆宗达《从旧经学到马列主义历史哲学的跃进》、收入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筹委会编:《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朱守芬《吴承仕和〈文史〉、〈盍旦〉》、《史林》1999年第4期。庄华峰《由旧经学向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转变——吴承仕学术成就初探》《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3期。等文。另如收入《吴承仕同志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的一些文章,也有不少论及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朱希祖的研究近年来也逐渐铺陈开来。其哲孙朱元曙先生先后撰写了《国语运动中的朱希祖及章门弟子》、《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4期。《章门“五王”轶事》、《文汇报》2006年5月7日。《朱希祖与钱玄同》、《万象》2006年4月号。《朱希祖与他的老师章太炎》、《万象》2006年12月号。《朱希祖与马氏兄弟》、《万象》2008年10月号。《朱希祖与周氏兄弟》、《万象》2008年12月号。《朱希祖与沈氏兄弟》《万象》2009年2月号。等文,对乃祖的师承及同门关系予以详细介绍,并披露了一些朱希祖未刊日记和手稿,为学界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而周文玖、刘召兴、王爱卫等人则更注重发掘朱希祖的学术思想。周文玖发表了《朱希祖与中国史学》、《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朱希祖史学略论》、《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4期。《傅斯年、朱希祖、朱谦之的交往与学术》、《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1期。《朱希祖与中国现代史学体系的建立》《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等文,刘召兴发表了《朱希祖与胡适》、《东方论坛》2006年第6期。《朱希祖与“史学二陈”》《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第6期。等文,王爱卫发表了《朱希祖与〈明季史料题跋〉》、《华侨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朱希祖与章太炎》《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等文,以上诸文均对朱希祖的史学成就、治史思想及学术交往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刘召兴的硕士论文《朱希祖北京时期的学术与思想研究(1913-1932)》(北京大学历史系,2007年),当是近年来有关该时期朱希祖研究最为系统深入之作。

总之,近年来学术界对章门弟子已不乏论述,这些前人研究成果对本书的立意拟定和史料收集,无疑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启发与提示意义。不过综观目前研究状况,可以发现有两处明显不足:其一,如前所述,以往研究主要是以个人为研究对象,而将之作为一个群体从宏观层面上加以系统研究的成果则较为欠缺,尤其是结合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来考察这一群体的论述更不多见;其二,相较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时下学界对其他一些章门弟子的研究仍显薄弱,如关于朱希祖、沈兼士、马裕藻等人的研究几乎可谓付之阙如,亟待发掘。有鉴于此,本书拟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此做一番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有所裨益于该课题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三、资料与思路

由于章门弟子群星璀璨、名家云集,且各具擅长、涉猎广博,所以相关研究资料也较为繁杂。概括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公开性的论著。作为民国知识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群体,章门弟子经常就当时的一些重大思想论争,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往往包含了他们别具一格的文化主张和学术见解,其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在此方面,关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黄侃都已有搜集较为齐全的多卷本全集或文集行世,如人民文学版《鲁迅全集》、河北教育版《周作人自编文集》、人大版《钱玄同文集》以及中华书局正在陆续推出的《黄侃文集》。而吴承仕、沈兼士、朱希祖等人的论著虽至今尚未悉数汇编,但也有部分已经整理出版,如《吴承仕文录》、《沈兼士学术论文集》、《朱希祖文存》。另外,研究者还可从相关报刊中细心钩稽出一些散见的史料,诸如《国粹学报》、《国故》、《国学季刊》、《北京大学日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华国》、《制言》、《文史杂志》等,均曾公开刊载过章门弟子的著述。

第二,较为私人化的资料。众所周知,在思想史研究领域中,除了公开发表的文章之外,研究对象的书信、日记等较为隐秘的资料也屡屡潜藏着一些未曾刊布的细节信息,这对深入了解相关史实的背景与过程显然具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就章门弟子而言,在书信方面,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的书信集皆已整理出版,吴承仕与章太炎的通信在《章炳麟论学集》中也大略可见,而新近编成出版的《章太炎书信集》更是收入了章氏致其弟子的大量书札,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少便利。至于日记方面,《鲁迅日记》的重要性已经为研究者广泛认同,而近年出版的《周作人日记》、《黄侃日记》、《钱玄同日记》以及未刊的“朱希祖日记”,则同样也隐含了许多值得发覆之处。

总之,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相当丰富。不过,正如梁启超所警示的,“资料少既苦其枯竭,苦其漏,资料多又苦其漫漶,苦其牴牾。加以知人论世,非灼有见其时代背景,则不能察其人在历史上所占地位为何等,然由今视昔,影像本已不真,据今日之环境及思想以推论昔人,尤最易陷于时代错误”。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01—402页。因此,本书将努力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对各种史料予以审慎的爬梳和辨析,以免格义附会、厚诬前人。

至于本书的基本思路,在此也有必要做一些简要说明。本书的立意虽是旨在将“章门弟子”作为一个群体来加以集中的考察,但并非就此即等同于诸多个人研究的简单相加,也不拟讨论他们每个人的全部思想,因为那样将不仅缺乏研究的可行性,而且也偏离了本课题的研究主旨。质言之,本书主要着眼于“章门弟子”这一群体内部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他们共同致力的学术文化事业以及由此提出的声气相求的理念主张。同时,考虑到本书的切入点是立足于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转型的关系,所以拟选取以下几个与此相关的方面予以着重论述。具体说来,这主要包括中西文化观演进、近代文学嬗变、伦理思想变迁、语言文字改革、近代学术转型等方面,本书的逻辑架构也围绕着这几点展开。

同类推荐
  • 宁夏民俗

    宁夏民俗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这个特点对宁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宁夏民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 浪漫要学法国人

    浪漫要学法国人

    本书主要从法国的美食、服装用品、文化、艺术等方面介绍了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工作方式。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热门推荐
  • J

    J

    未来,在经历了一场大屠杀式的灾难后,个人、家族和历史的记忆都被抹去,人们仅仅用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出事——如果真的出过事”来指代那场噩梦。小时候,父亲和凯文玩过一个游戏:只要讲出一个J开头的词语,就要用两根手指压住嘴唇。同为大屠杀的幸存者的后代,凯文和爱琳相爱了。但村里接连发生的命案又将凯文拽入监视者的视线。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已发生过的苦难可能在未来避免吗?在《J》中,雅各布森将笔触伸向了人类最黑暗隐秘的一面。
  • 琴木弦花

    琴木弦花

    即使,他不是你最初约定的那个人,你也依旧会选择爱他吗?"司芍……,你真的,就那么爱他吗?"祢觞轻轻地捻着手中泛白的红绳手链,眸中晦明不辩。
  •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时空叙事比较研究

    空间和时间表示的都是事物间的位置关系,时间用以描述动作或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空间用以描述物体的位形。《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同属传统的情节小说,都遵循时间的自然持续和与情节要求相对应的空间转换,按主人公的先后经历,来安排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两部小说缺乏现当代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特点,但都不乏相对同时代小说来说先时的叙事技巧。本书从时空这一研究主题入手,对比《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书的结构及意象,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比较时间,下篇比较空间。上篇从线性时间比较研究和时间情态化比较研究两方面入手,下篇从地志空间和文本空间两方面入手。
  • 御笔亲封女纨绔

    御笔亲封女纨绔

    前世她太过在乎别人的眼光,活的太累又拘谨,做事是瞻前顾后犹豫再三,最终结果也是无法两全,费尽心思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在乎人的认可。重生异世她豁然开朗,这一世自己高兴就好,别人想什么谁要管?开心我就笑,难过我就让别人也不好过。对我好的人,我护你!与我为难?让你后悔认识我!肆意洒脱无法无天!说我纨绔?谢谢夸奖!
  • 青春与苟且

    青春与苟且

    人一生最美好的阶段就是青春吧,有的青春是少年热血的梦;有的青春是一段段甜蜜的爱情;有的青春是无止境的学习和为了未来去努力的过程…但也有一种青春是平淡的,我们苦苦挣扎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为未来而迷茫,逃避着陷入腐烂的生活
  • 女帝的后宫日常

    女帝的后宫日常

    当不学无术的吃货被告知是女皇陛下。“爱卿啊爱卿,谁是本国最有权势的人?”“是陛下您。”“爱卿啊爱卿,谁是本国最劳累的人?”“是臣。陛下,臣想请个假!”“不准!”“臣想告老还乡!”“太傅!朕错了!朕这就起床早朝……”流落民间三年的女帝重返朝堂,她却失忆得彻底。
  • 再见罗兰

    再见罗兰

    《再见罗兰》是一部描写人类因为战乱移民外星球,修仙成道,最终用仙道加科技,抗击入侵星球,保护星际移民的故事。小说阐述了一个思想:人类的危险来自于自身,来自于茫茫星际......唯有仙道加科技才能拯救人类!小说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爱情画面。主人公葛优与罗兰的爱情,历经波折,曲折离奇,浸染着不尽的沧桑和凄凉。“说什么地久天长,道什么天荒地老?人间几多情缘,化作朝露待日消!今日旧符,明日新桃,问尘世风景,何人执子偕老?窗外北风门外雪,潇潇!江湖儿女,一壶浊酒敬逍遥!若再相逢,笑笑!”
  • 江的对面不是岸

    江的对面不是岸

    江千寻是本书的主角,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就连他自己都在探索自己的身世,漫漫大陆,奇珍异宝,谜团仙境,美女环绕,千古之谜,基情岁月尽在江千寻的另一个世界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 穿越后我捧红了十八个大佬

    穿越后我捧红了十八个大佬

    全能经纪人被迫穿越,手底下居然只有一个十八线艺人。赵星表示,大不了从零开始,再创造星神话。十八线没名气?没关系,大资源一个接一个,总能让你流量爆棚,逆袭一线。古代穿越而来,没法融入社会?莫着急,成为她的艺人啊!轻松让你融入现代社会,受万人追捧。曾经巅峰已过气?小意思,跟她签约啊,七十二种复出方案,每一种都可以让你重临巅峰。被人封杀黑料多?小问题,只要你不是个人渣,只要跟她签约,都让你突破困境。……作为造星神话,所有人都说她善于打造宝藏巨星。但赵星却说,她捧红的偶像,就是宝藏本身。十八线是真正的富三代,穿越来的白衣公子竟是古国全能国师,过气巅峰是财团董事,就连被封杀的小可怜都有高名气小马甲。带着这一群宝藏,赵星觉得丝毫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所以,她将目光放在了某个大佬身上,想拉他进圈,却不想被大佬给拉回了家……事业无限发展,感情线1V1(敲重点!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