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04700000024

第24章 宗族主义庇护所(3)

这些争论已经引发了大量的争斗和抗议行动。例如,1993年5月,为了抗议学校没有把有关奇卡诺人(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教学方案列入正式的学习课程,一群墨西哥裔大学生占领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师楼,造成了价值5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诸如此类的冲突事件以至让琳达·查维兹(Linda Chavez,1996)得出结论说:多元文化主义正在造成美国人的相互分离。教育评论家埃伦·凯·考夫琳(Ellen KCoughlin)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是关于一种共同文化还是多种各不相同、兴许互不相容的文化的故事叙述呢?”我们需要对身份政治所具有的两个防御作用加以说明。第一,在许多现代国家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社会中的一些群体或人群,如黑人、同性恋者和妇女等,已经遭受或正在面临各种形式的歧视,这也就是福山所说的缺少“被人承认”的现实。身份政治能够提供一种群体稳定性,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支持与保护系统;同时,这种身份政治也为反抗种种形式的不公正带来一定的机会。

第二,本书以及许多身份政治的批评家所倡导的,把共同体或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与行动所面临的风险就是:它是在一种单一的意识形态霸权下考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别性。众多文化的趋同结果,难免会形成一种主导文化。相对来说,身份政治尤其是多元文化主义,潜藏着对于单一文化群体霸权地位的一种挑战性。

这两个问题——受歧视或不被人所承认与文化霸权——只有在公正与不公的概念下加以探讨,才有可能减少人们去寻求那种防卫性立场——某些身份政治学的特征之一——的必要性。我们接下来讨论公共精神文化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宗族主义与公共精神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当前时期所出现的宗族主义的一些不同表现形式,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公共精神文化在抑制这些态度和行为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推进公共精神文化发展的计划能否获得相应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各个社会的不同特点。例如,在一些有着冲突历史的社会中——如北爱尔兰等——推进公共精神的计划所能带来的作用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况且,也是不可能付诸实施的。

一种公共精神文化对宗族主义态度可能形成挑战,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创建富有生机的、相互支持的和包容性的地方共同体,并能培养人际之间的互信关系和社会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

第一,如我们在本章中所分析的,不同种族、文化和民族群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个人主义时代缺乏安全感和共同生活形式所造成的结果。后福特主义的社会转型,"毁了共同体赖以存在的基础;对于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来说,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占据了主要地位,这就使他们在发展共同体方面表现得无所作为;这也意味着,在当前时期,种族和民族群体是仅存的,且为数不多的集体认同和支持系统的有效来源之一。因此,公共精神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地方共同体的重建,这种共同体又可以作为相互支持、稳定性和集体行为的替代性资源,从而能够抑制个人诉求于“宗族主义”群体的需要。

第二,亦如我们在本章中所分析的,由于人们在社会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往往会感到自身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于是,宗族主义就有可能日渐活跃。人们之所以较容易被卷入那些带有排外性的,甚至是极端主义特征的群体,是因为这些群体能够提供一种替代性的形式保证,尤其是一种归属感和目标性。我们在这里所提倡的公共精神文化不仅兼备了这些特性,而且是建立在包容性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激励社会的所有成员,不分阶级、贫富、种族、民族、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等——在第五章中所提到的各类刑事犯罪分子除外——参与各种形式的邻里或共同体活动。这类活动在为人们相互交往提供机会的同时,人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新的技术和技能,进而在社会中发挥更有意义的、更富创造性的作用。

很显然,倡导公共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包容性形式,也是有一定的类型限制的——它指的是通过从事或参与一种共同的行动,基本上能够让人们感到自己是一个社会或地方共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那些形式;它并不包含许多西方民主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那些具有社会排外性的形式,这些形式仍需要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进行引导与治理。

第三,公共精神文化除了能够有效地削弱民众被边缘化的形式之外,还有助于抵御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那种在身份政治学支配下的分离主义趋势或愿望,从而防止社会中的“人群隔离化”。这是因为,构成身份政治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被人承认的愿望。通过对邻里或其他地方共同体成员履行某种形式的公共精神行动,每个人就是在承认他们正在提供帮助的那些对象的存在;于是,社会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每个人不分阶级、贫富、种族、民族、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等,都能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就能够使那些从属于少数人群体的人们融合到更广大的社会共同体之中,同时,也就不再会出现如福山所说的那种被“视而不见”的(如许多美国黑人所感受到的)情况。

另有一种与推进公共精神文化发展大为不同的做法是,最近在英国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建议:强迫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居住和生活。例如,种族平等委员会(CRE)前主席格博·辛格(Gurbux Singh)认为:政府必须通过公共政策,尤其是在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强制性地让白人群体与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融合在一起,以避免未来出现更多的麻烦。他深信,为了避免如2001年夏天发生在英国南部许多城镇的种族骚乱,这样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这种途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政府不可能强迫人们居住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其次,这种途径中的强制性成分也有可能会增加不同种族和文化群体之间的敌对态度。总之,政府的公共政策应该起到缓解不同群体之间相互分离的作用;为了在不同群体之间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目的,公共政策的推行必须是一种顺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过程。

因此,推进公共精神文化的发展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通过一些激励社会所有人群参与其中的邻里或共同体活动的连贯性计划,可以让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相互交往。这种顺序渐进的途径更有可能达到一种积极的社会效果,因为它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提供了时间保障。当然,这种计划也有可能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因为他们需要利用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那些坚持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敌视、分离主义和非趋同性的宗教或文化领袖,如已经去世的拉贝·米尔·卡罕(Rabbi Meir Kahane)、马尔科姆·爱克斯(MalcolmX)以及“路易斯·法兰克罕的伊斯兰民族”等,可能会发现这种计划更加不利于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激励各种形式的公共精神文化活动的计划,可以抵御那些种族主义、不容异己的群体以及文化冲突赖以存在与滋生的错误观念和不信任感。

不过,就此而言,公共精神文化所能达到的效果也可能是很有限的,这是因为——这适合于任何一种关于寻求消除种族和文化分离的建议——它有赖于社会中所有群体的参与性,以及人们所具有的摆脱自己的特定群体的勇气。在许多情形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不容易的。例如,生活在西方民主国家的一些穆斯林教徒、正统的犹太教徒以及其他的宗教信徒,把保持一定程度的分离主义看成是维护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文化认同的一种途径。有意思的是,格博·辛格认为:当诸如住房等领域的公共政策在缓解社会群体分离状态中无所作为的时候,鼓励英国的少数民族群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广大的社会中去,是消除种族和文化分离的一种途径。正如他所指出的:他非常理解他们“希望缔造小型旁遮普(现分属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愿望,但是,他们必须“开放自己,认识到他们是生活在不列颠,而且拥有广大的社会”。

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这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因为他们的文化和种族正在变得更为多种多样——随着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的大量涌入,少数民族群体的规模将日渐扩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适当地处理好这个问题,那么,就可能出现紧张局面,甚至产生各种社会冲突。英国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卡特勒报告”(Cantle Report)曾就2001年夏天发生在英国南部各个城镇的种族骚乱做过调查,它得出结论说:白人与黑人正在处于“并行的生活”状态之中。它强调指出:不同的文化群体需要在相互理解与接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

为了应对种族骚乱,“卡特勒报告”所做的调查,8月11日以后的紧张气氛以及如何解决难民和寻求庇护者问题所引起的不断争论等等,英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新移民必须接受公民教育(及考试)和学习英语课程等建议;以及在他们有可能成为英国公民之前要举行一种新式的效忠宣誓仪式;等等。

然而,这些措施——在很多方面效仿了美国和加拿大所采用的做法——基本上是一种一次性的入门过程,无法触及“卡特勒报告”

中所揭示出来的一些实质性问题。例如,就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言,这些建议根本没有涉及如何保证让英国本土居民了解那些移民逃离自己祖国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与本书所建议的内容相比,它们不能更好地确保或促进移民人群与本土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良好交往。

我们在本书中所建议的内容,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推进公共精神文化发展的计划带有限制性特点,它可以减少或防范那些利用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来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这种策略常常会被指责。而且,有人会认为:这种寻求社会和谐以及和共同体保持紧密关系的做法否定了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有的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限制了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往往会导致最强势“共同体”或群体支配少数民族群体的局面。共产主义的应对策略则是:通过平衡多样性达到统一性与构建一种“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来达到取消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分歧的目的。正如埃茨奥尼所指出的:“‘共同体中的共同体’(或多样性的统一)的概念,是一种用硬性框架拼凑起来的映像。”

我们只想说明一点,以上的情形不足以作为反对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关于推进公共精神发展计划的依据。再重申一次,这样的主张不适合于本书的主旨,因为我们所倡导的计划是有很大的限定性特征和使用范围。简单地说,我们所倡导的计划只是限定在这样的范围内:为了给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努力构建更具互助性和包容性的共同体。总之,我们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排斥或消除那些特定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传统,而只是为了抵御那些可能导致褊狭行为和社会冲突的宗族主义行动方式。

一种公共精神文化,由于它可以用来防犯任何群体被边缘化与促进人际之间的包容性和互助性,从而有助于恢复或提升公民身份的普遍准则;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种普遍准则往往由于人们寻求宗族主义的庇护而大受削弱。尤其是,创建这样一种公共精神文化对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社会参与性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促进民众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感。

小结

总之,“宗族主义”行为方式在许多西方民主国家的繁衍滋生,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认为是那些导致了一个“不确定时代”的相关过程。然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推进公共精神文化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宗族主义”态度和行为赖以形成的条件。因此,设计与实施这样一种计划是有充分的理由。当然,正确处理好种族和文化分歧问题,需要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配合,比如,创建相关的政治对话论坛,消除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克服社会排外性倾向等等。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也已经谈到,我们不可指望把推进公共精神文化的发展当作一种能包治当前社会百病的万灵之药;但无论其功效如何有限,它对于应对其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假如爱神没有睡着

    假如爱神没有睡着

    七月盛夏。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的蒸笼,小朵每天都猫在家里看电视,发呆。E娃在电话里夸张的大叫:“喂,江小朵,七天啊,知道七天是什么概念吗?我们这对超级无敌好姐妹已经整整一百六十八小时没见面了吧。今天无论如何你要出来见我一面。”
  • 破烂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破烂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女孩,一天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区时,发现小区门锁了。无奈之下,只能翻门而入,这时她遇到了常年在小区里捡破烂的“破烂王”。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忘年的友谊。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过去,又是什么会让他们惺惺相惜?破烂王是个不会像“我”一样想太多的拾荒者,却用他丰富的拾荒世界让“我”意识到大多数人之所以常觉内心空虚,原因并不在时代,而在自身没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倾听。同时在“我”的包容和接纳下,破烂王也道出了自己的秘密。一个讲述两个平凡人之间相互拯救的故事,温情而动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凌天狂神

    凌天狂神

    一次意外,让正在玩游戏的宅男修亚带着一份不完整的鬼剑士传承重生到了一个属于剑与魔法的世界!传奇的齿轮开始转动,少年强势崛起……
  • 我的世界之天下无双

    我的世界之天下无双

    侯祥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称霸世界,征服天下,无所不能,无敌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苍龙夜蝶

    苍龙夜蝶

    皇家鹰鹫团副团长德尼克?伍泽因为偶遇挚友父亲被杀而开始调查,却发掘出王族黑暗的物种交易,由此引发了王族一系列动荡,而饱受欺凌的异族也开始了疯狂的反扑。亚斯帝国皇格——元老院——鹰鹫团——夜梦族开始了四角争夺,整个大陆陷入一片黑暗。
  • 三五七分

    三五七分

    江南芜城,水乡人家,是众多富甲之人的聚集处。相传有一位江湖大盗藏匿于此,有一侠客萧回决定来此地一探究竟。
  • 啼笑因缘·第三部分(张恨水经典言情)

    啼笑因缘·第三部分(张恨水经典言情)

    《啼笑因缘》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天桥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之间的恋爱悲剧,同时又穿插了大家闺秀何丽娜对樊家树坚持不懈的追求,卖艺为生的关寿峰之女秀姑对樊家树的暗恋,军阀刘德柱仗势霸占民女以及豪侠仗义的关氏父女锄强扶弱等情节。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6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超级护花

    超级护花

    前世战神今生超级护花救美!举世公认的“超级战神”萧麟神奇穿越了?看着变成粉嫩嫩的自己,面对离奇诡异的护花救美任务,萧麟娇吟道:“no,哥是极品战神杀神,不是做美女警卫和跟班的超级护花使者啊!”…………“你对华夏女神有想法?这是癞蛤蟆和天鹅?”“爸,或许天鹅想逆袭癞蛤蟆吧?”“好,就算天鹅逆袭!但,双胞胎、明星、校花、警花、军花……你到底喜欢谁?”“妈,对美女我一向不抛弃不放弃!喜欢谁?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就此一生甚好!”“什么?难道你不结婚不生孩子?小华,不孝有三……”“妈,我笑了……真的!”妈的嘴角一阵抽搐,谈话无法进行了。面对这混账儿子,她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感谢支持《重生之风云天下》、《极品都市太子》的同学!《超级护花》再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