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1800000074

第74章 张居正(1)

一长江之子

长江之滨,有一座古老的名城——湖北江陵,自古以来即是长江流域政治、军事重镇,经济、文化中心。数千年来,这块圣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无数精英。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日,一颗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闪耀着光芒的新星,又诞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他就是数百年来被史家赞颂为“明代第一相”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杰出的改革家——张居正。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娶妻赵家小姐后,张家发生了一连串的奇事。赵氏梦青衣小童自天而降,怀有身孕,张居正出生时,他的曾祖梦见白龟出现,所以他原名张白圭,梦龟而生的婴儿,预兆长大后必以文才而承担重任。张居正降生的种种奇异,虽然是后来的编造附会,但他的早慧却是事实。两岁时就能够较流利地说话,10岁已通晓《诗经》、《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并能写出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被视为荆州府的少年奇才。

嘉靖十五年(1536年),张白圭赴荆州府应考。年纪最小的他脱颖而出。荆州知府李士翱,特意接见了这个年仅12岁的少年才子,并把他的名字改为“居正”,预示将来必居高位执掌要职。应考以后不久,湖广学政四顼来到江陵,召见了张居正,并当场面试他的才学。由于才华出众,张居正被补为博士弟子高等,为府学生员,成了荆州府最年轻的秀才。

第二年,张居正到武昌参加乡试,又是名列前茅。湖广巡抚顾磷赏识张居正的才华,认为应让这个13岁的孩子受些挫折,使他更加发愤、成熟。因此他建议监试的冯御史不录用张居正。但他知道,张居正不仅需要磨炼,更需要热情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为此,在考生返乡前,他约省里的藩台、桌台等官员一同接见了张居正,并和在座的官员说:“此子乃是将相之才,日后必是国家的栋梁。”这种殷切的期望和深远的知遇,无疑对张居正是莫大的信任与鞭策。原来争奇好胜的上进心,升华成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嘉靖十九年(1540年),张居正16岁再应乡试,中了举人。顾磷又鼓励他要成为伊尹式的王佐之才。做一名伊尹式的贤相,成了张居正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23岁,再次入京应试,会试合格,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了二甲进士。从此他步人仕途,开始了一生中的新起点。

二翰林储相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高中二甲进士的张居正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职。明代宰辅170余人,十分之九都是由翰林而任,因此,从庶吉士开始的翰林官都被视为“储相。”

为了要具备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本领,年轻的张居正深入研究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各类典章制度,寻找富国强兵,足食安民的良策。他知道,要想在政治上大有作为,除了读书外还必须了解社会,广泛结交师友。徐阶是张居正由衷敬仰的师长,对他的影响也最大,是他仕途上真正的导师。

25岁那年,张居正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掌修国史。这虽不是直接参政的官职,但张居正还是不避冒犯天颜而获罪的危险,向嘉靖帝上了一道《论时政疏》,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时的社会积弊。这份奏疏,表现了张居正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清晰地剖析了当时的政治症结。言辞中,也不乏委婉的讽谏。上疏之后,张居正热切地盼望皇帝能采纳他的主张,以实现他“翩翻来君旁,为君补华裳”的梦想。

(一)忿腐政,称病辞京

张居正的《论时政疏》送入宫中后,如泥牛沉海一去无音。他的热望渐渐地冷却了。此后,政治的腐败,日甚一日。

嘉靖皇帝朱厚熜崇奉道教,不理国政,亲近佞臣。皇帝的昏聩,使奸臣严嵩父子得以窃柄弄权。他们倚仗权势,贪污纳贿,鱼肉百姓,为巩固权势,极力培植死党,真可谓是“宾客满朝班,姻亲尽朱紫”。对权奸用事,贿赂公行的腐败朝政,张居正的内心中充满了愤恨,尤其使他痛苦的是,由于严嵩弄权,导致“庚成之变”,使京郊人民罹受鞑靼烧杀抢掠之灾。之后,虽有官员上书弹劾,可由于皇帝昏聩,他们均被严嵩诬陷杀害,这使张居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朝政的腐败,以及严嵩父子的奸险卑劣。他渴望自己的老师、密友内阁大学士徐阶能做一个“磊落奇伟之士”来挽救国家的危机,可徐阶却令张居正失望了。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称病辞京。临别之际,他给老师徐阶留下一封长信。既称赞了徐阶的品德、威望,又委婉批评了他一味顺从的做法。他希望徐阶以自己的忠诚,为国家立下不朽之功。

张居正虽然离京而去,可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却仍然悬系在朝中。

(二)息田园,怀国矢志

张居正回到故乡江陵,开始了他的蛰居生活——养病、学农、读书、游历,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

田园生活,使他更多地了解了农民。他感觉到人民的不满在增长,国家已临覆舟之危,一种治国安民的责任感不由得又泛上心头。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后来呼唤他重返政治舞台,正是这种对农民痛苦生活的真切了解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刻认识,才促使他后来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

看到国家已非止一日处于“抱火寝薪”的危险局面,张居正在学农之余,博览群书,融会百家思想,研究当世之务。他要等待时机,为国家致太平,为个人树不朽。

在乡居期间,张居正还常出去游历,了解社会实情,在古圣先贤那里找到了楷模,在大自然中受到了启迪。

为此张居正决计出山返京。在父亲严命的催促下,并非真的甘于终老林泉的张居正,结束了三年息影田园的隐居生涯,踏上了回京之路。

三年的蛰居生活,张居正在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升华,完成了由书生到政治家的转变。他看清了民众的苦难,国家的危机,朝政的腐败,意识到了自己神圣的责任。

三宦海角逐

(一)附徐阶,连升入阁

张居正回到京城后,继续在翰林院任编修,读书撰史。

离京三年,政局依旧。嘉靖皇帝还是在深宫中奉道斋。严嵩父子还是大权在握。徐阶还是专心为皇帝撰写青词,小心恭谨地侍奉严嵩。

张居正返京续职,依然是徐阶营垒中的人,这早在徐阶意料之中。他敏锐地发现,这位高足弟子已不再是慷慨激昂,缺乏深谋远虑的一介书生,而是变得完全成熟了。徐阶在想应该给张居正安排一个怎样的用场。

对严嵩父子,张居正掌握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敬而不亲,离而不远。因为他知道,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只有学会适应环境,能屈能伸,才能达到目标。严嵩父子果然被蒙蔽了,增加了对张居正的好感,由此减少了他仕途上的阻力与危险。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张居正回京后第二年,徐阶与严嵩的斗争拉开了序幕。严嵩专权结党,逐渐引起嘉靖皇帝的不满。严嵩日渐被疏远,而两年之间,徐阶被升职二次。很显然,在嘉靖皇帝的天平上,已经开始向徐阶一边倾斜。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随着徐阶的升迁,36岁的张居正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晋升为正六品的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事。这是一个实际的职务,相当于国立大学副校长,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职务。张居正的晋升,当然又壮大了徐阶的力量。

徐阶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并能及时采取有力行动的人。他利用嘉靖帝所住的永寿宫失火事件,揣摩皇上心意,提出重建一座新宫殿,获得宠信,接着又授意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嵩,终于彻底击败严嵩父子。

张居正是徐阶的心腹,在徐阶与严嵩的斗争中,当然不会没有他的参与。但老谋深算的徐阶认识到张居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仅国家需要他,今后自己的身家性命说不定也要依赖于他。因此,徐阶处心积虑地保护着张居正,只让他隐居幕后,以防不测。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徐阶取代严嵩为内阁大学士后,他又计划着怎样扩大张居正的影响,并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时朝廷正在重修《承天大志》,这是一部论证嘉靖皇帝受天承命,并为他歌功颂德的史志,徐阶推荐张居正担任副总裁,这是一件最能引起皇帝重视的工作。张居正仅用八个月时间即完稿,书成献上,得到皇帝的赞赏,认为张居正能以经学儒术辅佐皇太子,振兴和治理太平之业,于是在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晋升张居正为右春坊右谕德(从五品官),为裕王府邸的日讲官,裕王载豆就是后来的隆庆皇帝。这是张居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难得的际遇。张居正以自己的人品、学问,在这位未来皇帝的心目中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它对张居正日后进官大学士,乃至成为内阁首辅奠定了基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嘉靖皇帝去世。裕三载厘即位,第二年改元隆庆。

皇帝逝世后第一件事是发表遗诏,徐阶与张居正密谋共议,以世宗遗诏的名义,革除一切弊政。不过,此事被内阁大学士高拱、郭朴知晓,因未与他们共谋而不满,埋下了隆庆朝内斗争的种子。

隆庆元年(1567年),是张居正官运亨通的一年,他从翰林院侍读学士一直晋升到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国家核心集团中的一员。

张居正刚入阁,便面临一场激烈的内阁斗争——徐阶与高拱的混战。在这次内阁斗争中,张居正是一个“观潮派”,因为徐阶固然是他的恩师,而高拱也是他共事多年的好友。他思忖再三,以不介人为上上之策,既不伤师,也不害友。事实证明,无论哪方胜利,他总是一个稳定的受益者。不过,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言官的厉害,舆论的重要,明白了内阁的班子应如何搭配,才能保持内部的稳定,为以后的组阁。执政,又学到了新东西。

(二)陈“六事”,树威取信

以忠君、报国、保民为人生信条的张居正认为,既然身居副相,就得从全国大局出发,拿出一个除弊兴利的治国方案来。他是一个务实的人,经过广泛调查,深入思考,与同事们反复探讨之后,隆庆二年(1568年)八月,一篇《疏陈大本急务六事》的建议呈献给皇上。此建议的出发点就是要改变颓靡不振、积重难返的弊政,以振奋国人精神,统一思想,求得国家大治。它的主要内容:

1.省议论:即坚决杜绝讲空话,办事讲求实效。建议凡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提倡从实际出发。

2.振纲纪:即严肃法制。这是针对当时法纪败坏而提出的。建议皇上整饬法制,严肃法令,以法治国。

3.重诏令:即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对于皇帝的政令必须严格执行,坚决照办。

4.核名实:即考核官吏是否称职。皇帝驾驭群臣的手段就是奖惩任免,只有赏罚用舍得当,才能人有专职,事有责成,人才也不患缺乏。

5。固邦本:即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6。饬武备:即加强军备,增强边防力量。

虽然《大本急务六事疏》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还只停留在一纸空文上,但却得到隆庆皇帝的赞同。这对于刚入阁的张居正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提高了在朝中的威望。这六项建议,集中体现了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实际上就是他的施政大纲。后来他所主持的各项改革,基本上就是这六条的具体实施和进一步的完善。

(三)审时势,辅政固位

就在张居正向皇上进呈《大本急务六事疏》的前一个月,首辅徐阶由于受宦官的中伤挑拨和言官的弹劾,被迫致仕回乡,使张居正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和政治上的有力支柱。首辅之位暂空。张居正知道,以高拱与隆庆帝的旧谊而言,高拱复相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从公来讲,高拱也很有魄力、才华,因此他极力为高拱复相而奔走。很快,回籍“养病”的高拱复职人阁。张居正还是像过去在国子监时那样尊重高拱,甘居其下,凡事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工作。

随着高拱入阁,内阁之争再次爆发。不过,张居正对此并不热衷,他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革弊政,有益于国家。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军备,加强边防上。他支持戚继光训练边兵,修筑长城;他筹备由隆庆帝亲自参加的阅兵大典;他经过多方努力,在高拱的支持下,与蒙古鞑靼部实行“封贡通市”,发展友好往来。在两年的内阁混战中,高拱虽坐上了首辅宝座,但他积怨太多,留下无宰相器的恶名。只有张居正被人们视为正派奉公,既提高了地位,又增加了威信,为他一年后取代高拱,踞居首辅奠定了基础。

高拱刚入阁时,张居正曾期待与他同心共辅,振兴国家,但这幻梦很快就破灭了。高拱在驱赶了内阁的几位阁老后,又使用上疏揭露徐阶矫遗诏之罪的一箭双雕之计,既打击了徐阶,又震慑了张居正。为了保护忍辱负重打倒严嵩父子于国有功的老师徐阶,张居正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四处活动,这就给一批渴望制造混乱的政客提供了“张居正是徐党”的日实,生性狭隘的高拱终于将斗争的矛头直指张居正。

想到高拱虽有相才而无相德,为国为己,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取而代之,张居正打定了要与高拱争夺政权的主意。他对本朝的政情与历史了如指掌,深知要想推翻高拱,施展抱负,必须去结交宦官。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无论在当朝还是后世都可能引起非议,然而“国士死让,饭漂思韩,欲报君恩,岂恤人言”!为了振兴疲弊的国家去结交宦官,这是非功过任凭人们去评说吧!

张居正深相结纳的是太监冯保。两人的友谊完全是建立在共同对付高拱的基础之上的。张居正在皇上身边有了自己的耳目喉舌,暂时摆脱了被高拱驱逐的危险。

(四)顾遗命,踞居首辅

隆庆六年(1572年),高拱与张居正之间的明争暗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隆庆帝病重一事,给张居正造成了一个推翻政敌,执掌国柄的绝妙机会。五月,隆庆帝病危,高拱、张居正、高仪三位大学士同受顾命,辅佐年幼的太子治理国家。二十六日,隆庆帝逝世。

在君主专制时代,随着老皇帝逝世,新君即位,常会掀起重新瓜分政治权力的激烈斗争。隆庆帝死后,冯保与高拱的夺权斗争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冯保利用隆重的登基大典,显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又抓住高拱指使多人弹劾他,藐视少主一事,向两宫皇太后告御状说高拱图谋不轨,终致引起太后的恐惧,将高拱逐出京师。

在冯高之争中,张居正是冯保的战友,又是他的高参,但他竭力避免与高拱正面交锋,所以,张居正借为穆宗卜视陵寝之机离开京都,回来后又推病不朝,静观其变。高拱被逐后,张居正并未将他视作死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相反,他向皇上求情,给高拱致让的待遇,又劝阻冯保不要嫁祸高拱,救其全族性命,在高拱死后,张居正亲自为其立传,对其一生也多有褒赞。在封建社会中,张居正确实是一位少有的胸襟开阔、不计私怨的杰出政治家。

高拱被逐,高仪不久病死,张居正成了唯一的顾命大臣,自然也成了内阁的首辅。从此,他就凭借这个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功在国家、名垂青史的活剧。

(五)尊主权,号令天下

同类推荐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瓦特(1736~1819)Watt,James英国发明家,机械师。蒸汽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1736年1月19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1819年8月25日卒于希思菲尔德。自幼爱好技艺和几何学,少年时即精通木工、金工、锻工和模型制造等技术。1753年到格拉斯哥和伦敦学习仪器制造。1757年回到格拉斯哥。1764年,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T.纽科门蒸汽机模型,开始从事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178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6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81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为什么是毛泽东

    为什么是毛泽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中国的领袖会是他,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热门推荐
  • 师门禁地

    师门禁地

    三界六道,三千大千,一场修行,一场宿命,一段爱恨情仇。
  • 开万世之太平

    开万世之太平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我是神仙,神仙也敢骗吗!”那老头叫道。“三级运动员以上的向前十米。”这次向前的就少了很多,只有寥寥几个。“看过网络玄幻小说的向前十米。”虽然这个要求有些奇怪,但还是很多人向前。“最后一个,在场的老外,和刚才回答我问题的向前十米。”
  • 绝色女皇:夫人你别跑

    绝色女皇:夫人你别跑

    “凤,凤千羽不,不……”“娘子的意思是还不够吗,嘿,看来为夫还是不够努力呀”“……”他是邪魅狷狂,放浪不羁的宸堰国四王爷,也是天下最神秘的嗜血楼楼主但却爱她入骨,可以为她不顾一切;她本是21世纪最优秀的特工,却被头领害死,这一世穿越到乱世,成为了龙岚国唯一的公主,注定了这一生无法平静,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所以这一世她龙曦月定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某日“王爷,龙姑娘昨夜偷偷走了,留下了一封信”某王爷不淡定了,快速拿过信,看完埋怨到“娘子要跑怎么也不带上为夫呀”“……”某侍卫尽无言以对。在这一场追逐中,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救赎,一场风起云涌,又是谁祭奠了爱情。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画剑为心

    画剑为心

    一世无忧的满天星,借着仙宗跟魔教的纷争离开了百花谷,为找寻神秘失踪的姐姐和解开仙宗跟魔教之间的误会挺身而出……在天海城的小渔村时满天星田青青二人暗生情愫,经过种种磨练二人来到中原首都‘秦立中洲’时田青青被玄天仙宗的掌门看重,就此二人外开。在事情快浮出水面时,无极仙宗和神武门掌门修为大增,决定去黑龙山铲除魔教时,满天星发现自己的姐姐是魔教教主。为了姐姐的安全决定与各大仙宗为敌护魔教之安全,在最后一刻却被心爱一人刺了一剑而身手重伤,在秦立中洲的杜若多次帮助满天星下遭到偏见和陷害,得知真相的满天星欲与杜若浪迹天涯。
  • 幸孕天后:老公,轻一点!

    幸孕天后:老公,轻一点!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会娶我并且一辈子爱我陪我,与我生下属于我们的爱情结晶,可当你只与我生下了一个女孩,还未结婚前,你,又去了哪?by—陆颖雪六年后,从一分未有变成亿万富豪总裁,活力四射变为冷酷无情到骨子里。而陆颖雪也变为了国际影后,天后,当红歌星。从撞车后相遇,慕少追妻法典之完美结婚,慕少追妻法典之完美婚礼。每天半晚,慕少爬上天后的床,说:“老婆!我爱你!让我对你用尽天下所有姿势吧!”她对他愤怒的说:“慕奕辰,你无耻!”谁能告诉她,那个冷酷无情到骨子里的男人去哪了???(甜宠文章,喜欢的亲们请跳坑!)
  • 神默纪

    神默纪

    灾难后的世界里,流传这样的传说:失去梦境的死者,便可以超越地狱的束缚,起死回生。
  • 倒霉蛋阿歪——女生都是小气鬼

    倒霉蛋阿歪——女生都是小气鬼

    《倒霉蛋阿歪》系列丛书围绕主人公阿歪展开情节,分别讲述了阿歪在学校、家庭中遭遇到的种种事情,突出反映了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趣情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艺术,反映了现代小学生群体活泼灵动的生活面貌及可爱无矫饰的个性特征。故事幽默搞笑,其中不乏关于善良、友谊、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启示。
  • 千安十俞

    千安十俞

    这世道太乱,你不妨跟了我.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爱上小白兔的故事?
  • 莲清

    莲清

    简介无能...看正文~十岁那年,家园被毁,她幸得母亲藏在地窖逃过一劫。她在村前立誓,誓将报仇雪恨。无奈幼小,身无分文,差点死在路上,幸得曜王一救。为了报仇,她甘愿服从曜王赴别庄接受培养。从此改名,莲清。心中也对曜王产生了别样的情愫。三年培养,她已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但仍旧是不谙世事的小白兔。屡被陷害,开始黑化。她一直以为心里念念不忘的人示她若珍宝,却不想只是他手中一颗棋子。为爱,她忍痛甘愿成为他复仇的利器。直至让她嫁给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时,她才心灰意冷。只是为什么,她嫁了之后,他会那么痛?为什么看到她不受控制地保护着她的丈夫,他会那么愤怒?风起云涌过后,你是否还愿意再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