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营销学专家科特勒在其《营销原理》一书中这样谈到价格策略:“没有降价两分钱都不能抵消的品牌忠诚。”如今,以索尼、三星等代表的中韩企业用低价策略几乎摧毁了西方的电子消费产业。
长期的战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价策略已成为企业能够保住市场份额屡试不爽的法宝。因为“高端抢利润,低端抢市场”,在中国的 PC市场,惠普采取了低价策略就显得比较成功。根据IDC的数据,2005年第一季度惠普亚太地区(日本除外)PC机销量比2004年第四季度增长28.8%,达到900万台,亚太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11.7%,首次超过联想,成为第一名。
有专家指出,“超低价产品因为较大的供货量,可以使品牌的出现率增高,为品牌赢得新的客户群;另外,超低价产品所需要的大规模采购也会在产业链的上游采购环节增加知名度,在实际交易中拿到较低的折扣。”可见,从短期来看,低价策略对企业拉动的效益明显。
同时,各种低价产品的出现,也加速市场普及化趋势。以手机为例,以前,手机作为很多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科技产品,成为高价消费的代名词。然而,许多手机内置的功能,如上网、彩信等,在消费者手中被闲置,高价手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高效应用。而低价手机显然更适合大部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据“IT第一调查”显示,84.2%的消费者已经认同IT和消费电子厂商的低价策略,购买过类似的低价商品的消费者也占54.5%。
从上述这些不难看出,低价产品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样,在其他产业方面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而且这种低价革命正在悄悄地席卷全世界。
日本著名学者长谷川庆太郎在其著作《超价格破坏的时代》中指出:日元回跌,日本消费市场回归以往高品质、高性能、高价位的局面将无限期延长。他强调,价格破坏是以十年为单位,长期展开的趋势,影响力还将越来越大。他还强调,在国际市场上,每个国家都在低价竞争,做不到的国家就会立即失去市场占有率。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国际大市场。在获得了一定的贸易自由和利益的同时,还要面对世界各国的价格竞争优势,因为无国界的生产让生产规模大、技术领先的企业拥有领先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市场上以低价竞争赢得广大的市场占有率。
低价革命的兴起是消费者、生产者追求成本合理化的体现,更是产业竞争进入无国界、自由化后的经济基础。麦肯锡驻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大前研一曾指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形成,国界已不再存在,而企业的运作规则应按照沟通、资本市场、消费者导向去操作。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使中国内销市场的门户大为开放,从服务业到制造业,各企业、公司以低价革命的方式抢占中国市场。
摩托罗拉在2002年末宣布:今后5年期间在中国投资100亿美元。此前摩托罗拉制定的战略计划是:今后5年要大大扩大在中国的半导体和手机产量,使年产量和购买金额分别达到100亿美元的规模。英国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也决定在中国投资40亿美元,在广东省兴建年生产规模为230万吨的石油化工生产工厂。德国的BASF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作,投资26亿美元,在中国建设具有世界规模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贝尔公司计划在2008年前在中国投资34亿美元,与上海石油化工企业合作,在上海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工厂,生产基础化工产品。
另外,日本东芝公司计划将其国内的显像管、电视机和数家电视机的生产基地全部转移到中国。韩国的三星电子和 LG电子也计划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半导体、家电、手机等领域投资20亿~30亿美元,建立“中国三星”、“中国LG”等跨国企业。
伴随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在农业、服务业等行业,无论外商以合资经营还是独资的方式,几乎所有的国际大企业都云集中国,绝不会放弃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机会。这些企业往往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财力雄厚,技术成熟,而他们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一般都会采取低于市场上现有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击,以求迅速崛起。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低价策略作为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经常背负“扰乱市场罪魁”的骂名,既为竞争对手攻击的靶子,自身也承担了极大的经济和品牌风险。因此,低价革命虽然在中国市场上是势不可当的,但是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长期而艰苦的。
全球化经营
如今,全球性劳工过剩,薪资开始低价化,这也是引起企业降低产品价格的一个动因,现在很容易发现“贴牌”生产的产品。如一位酷爱国外品牌的中国姑娘发现,她新买的所谓的“国外”套装其实是“MADE IN CHINA”。
全球的生产、销售网络日益整合,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利用转口进入其他国家或就在发展国家销售,已形成一种普遍的生产方式,这是市场上许多商品,特别是服装价格能够不断下降的原因。科技进步使得高、低价位的产品差异日渐缩小。
全球网络化让科技和资讯融通成为可能,使得全球的流行几乎同步。产品创意的专属性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消费者很容易就会在平价商店里找到与世界名牌设计相仿的产品。而且,现在随着盗版产品横行市场,也使得许多产品的价格下滑。这些使低价革命日益盛行。
虽然低价革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刺激明显,但低价策略同时也对厂商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在“IT第一调查”中,在询问消费者“厂商推出低价商品会影响您对它品牌形象的评价”的时候,有61.3%的消费者表示基本没有影响,能提高厂商品牌形象评价的有16.1%,而有负面形象评价的则有22.6%。因此,在面对低、高端市场抉择的时候,如何减轻对高端市场的冲击,企业需要适度把握。
另外,绿色行销的环境保护风潮也使企业重视资源回收,减少包装成本的价差也随即反映在售价上。“温州打火机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1年10月2日,温州打火机协会副会长黄发静收到了贸易合作伙伴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会长克劳斯·邱博一份电函,告知欧盟正在拟定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草案。这是欧盟对1994年美国CR法规的“克隆”。
其核心内容是,即规定进口价格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要加装一个5周岁以下儿童难以开启的装置即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因此,素有“打火机王国”之称的温州打火机行业即将遭受一场灭顶之灾。
一直以来,温州打火机以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等优势打破了日本、韩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的局面。在此之前,温州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户)约500余家,年产打火机8.5亿只,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80%,约占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近70%。因为温州打火机的外贸出厂价基本上是1欧元左右,在欧盟市场极具竞争力,市场份额曾一度高达80%。
欧盟在著名的东海公司等打火机制造商的压力下,启动有关程序拟定涉及国际贸易的CR法规。该法规于2002年4月30日获得通过,并将在2004年强制执行。CR法规的出台,意味着温州生产的价格在2欧元以下、装有燃料的玩具型打火机将被禁止在欧盟上市。此消息传出后,温州的打火机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
有关部门指出,每年的岁末和年初都是温州打火机接收订单最旺盛的季节,而2001年入冬以来,接到的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可以想像,一旦CR法案开始执行,此时设计生产的温州打火机在欧盟市场上将受到极大冲击,这已有先例。早在1994年美国关于类似CR法规的实施,就使温州打火机产业受到重创,8年来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现在的出口量只相当于出口欧洲市场的1/5.
温州打火机事件虽然是以反低价倾销带来的贸易壁垒,但是在当前消费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低价营销有其必然性。因为技术成熟的一般性大工业化行业如果无法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方面与竞争者形成明显差异,就不应对暴利心存幻想,严重的供过于求已是既成事实,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改变、无力撼动,这是经营环境中的不可控制因素。
总之,低价革命作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中发挥着独特的重大作用。而且低价行销取得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径。
微利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环境变迁最为快速的时期,未来的市场将以更为迅速而难以把握的速度演化变迁,经济要素经历着剧烈的整合、重组和革新。
这些改变使得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农业时代正快速转型为工业时代的知识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正逐步走向深化,而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迅速增加。
在这些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即将告别厚利时代而进入微利时代的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运行规则在不断完善,到目前为止,除了生产领域的极少部分商品的价格由国家调控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形成机制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另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适应竞争规律的组织制度和竞争能力也会不断地建立、完善和提高,随着竞争规则的完善和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样,一个微利时代也即将到来!
网络促进低价革命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经济,经历了个人电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三个发展阶段。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某种革命性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介绍自己的产业产品和服务或开展电子商务。这些网站让拥有它的企业能够及时地掌握行业动态、市场变化并做出迅速反应,以此占有市场先机。
新技术的发展能够不断地满足人们的传统需求和传统交易。现在建立许多电子交易平台,即电子商务平台,实际上也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来满足传统要求和传统交易的一种新方式。网络经济的出现,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技术使市场范围扩大,并随之产生新的消费,而原来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市场的边际会不断扩大。
当然,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人们消费的低价购买时代的到来,对于生产企业可能带来的是整体赢利水平的降低,而不是提高。不仅如此,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利润的再分配问题,不同的企业会拿到不同的利润份额。
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中介机构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样地也使生产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如美国强生公司,原来它想把产品在网上进行销售,就遭到了许多经销商的强烈抵制:如果强生要在网上销售产品,那么这些经销商就要把所有产品都从货柜上撤走。强生公司现在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即新开发的产品可以在网上销售,其他产品继续通过经销商销售。
如果新技术使企业盈利降低,那么企业为什么还要采用新技术呢?这是因为企业如果都不采用新技术,日子可能过得好一点,但是率先采用新技术者,就可以打垮后来采用新技术者;企业如果都采用新技术,最终的结果却是企业的盈利率都变得越来越低。
在互联网遍天下的时代,每一次交易都将是剧烈竞争的结果,因为在每一个参与者的身边都有无数相似的企业对交易虎视眈眈。在没有垄断出现的前提下,每一方都必须为交易的完成提供最大限度的进步。
这样,网络经济可能带来的充分竞争将使得企业真正进入微利的低价时代,也从根本上引发消费者的消费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