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7600000006

第6章 温州人只给自己打工

有一个现象让人很难理解,就是温州人为什么从来没想过要打工,而都是要自己当老板呢?其实,这个问题说难理解也难理解,说好理解也好理解。温州人天性就适合经商,他们的骨子里就有经商的细胞,再加上他们长久传下来的传统,所以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自己当老板,决不给人打工。

对温州人来说,“十个人中九个是老板,还有一个准备当老板,”这话说得并不夸张,如果按人口比例来计算,温州的老板确实是全国最多的。

说起打工,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毕竟在我国,还是打工的人占绝大多数。打工者,就是要在老板的手底下听候使唤的人。打工者的生杀大权都在老板手中,老板规定你几时来,做什么事,你就不能违背,否则就要准备走人。温州人为什么都不想打工,也有环境的原因,温州的大部分人是很难找到工作的,因为政府不在这里办大企业,不搞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所以,如果抛弃打工的话,那就只能是当干部了,但是当干部能有多少岗位呢?所以温州人只好自当老板,哪怕当个小小的老板也比打工自由。

老板有大有小,大的如“正泰”的南存辉、“德力西”的胡成中他们,年营业额在几十个亿,个人所得税也成百万在缴交。小的如开个理发店、杂货铺,夫妻俩自己进货,只雇一两个营业员,你就是小店的老板。而在温州人的概念里,无论大小,都希望自己做老板,做老板是他们的目标,因为做老板和当雇工的感觉不同,是两码事。

我认识一对开小商店的夫妻,他们的店几乎是24小时开着的,因为他们就吃住在店里,只要人在,门就开着。但有时也关上门,自己给自己放假一天,老婆回娘家看看父母,老公偷得半日闲打个牌什么的,顺便进点稀缺的货色。这种老板在温州很多,温州人生性活泼,爱好自由,再加上传统的观念,所以他们大多都愿意自己给自己做主,哪怕是当个小小的老板。

有统计数据称,温州差不多有200万左右的人在外地或外国,这部分人之所以要走出温州当然不是为了走出去给别人打工,他们出去后大多都是自己开店办工厂或是销售温州货。而那些留在温州的人怎么样呢?温州需要打工的工作机会很少,现在就连开出租车也大部分由外地人开,如果你打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说自己是温州人的话,那这个人肯定是老板,因为那车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在温州也有一些,这种老板一般自己开白天,让外地司机开夜班。王先生就是这样的老板,他自己投资买了两辆营运车,一辆完全租给外地人开,一辆自己只开上午半天,还可顺便送小孩去上学。下半天和晚上租给外地人用,每个月收固定的租费。他自己下午睡一个午觉,看看报纸,晚上找人一起打打扑克牌,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你别看他算不上个什么正经的老板,他的身家至少也有三百万元呢!

温州还有一种当老板的方式,就是代理品牌开店。在温州,代理品牌的人还不少。像什么“红蜻蜓”、“美特斯·邦威”、“奥康”或者“雅戈尔”等等,都是温州的名牌产品,温州人拿自己地方的名牌在全国各地来代理,开个专卖店或连锁专卖店,我借你的品牌做生意,你依靠我来扩大你的市场占有量,相互依靠,各得其所。现在,“美特斯·邦威”这个牌子很受年轻一族的喜欢,销售量非常火,在这个大趋势下,全国各地的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就是县一级的城市,也都覆盖了。

温州货之所以能走遍天下,就是靠这种代理老板,这是温州企业的销售网络,他们就是靠这种销售网络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像是“正泰”、“德力西”这种集团公司,之所以能做得这么大,销售额这么高,就是靠这种代理商,这是他们的营销网络,几乎每个大公司都有这种营销网络。

这种代理品牌的老板也有大有小,如果你下手早,实力强,你就能拿到某个省的代理经营权,那你就在这个省握有该品牌的话语权。如果所取得的代理权仅仅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县,甚或是从代理商那里分个连锁店来做,那实力就大打折扣了,这个老板就不容易做大。但这种代理品牌的老板却是温州货走遍天下的功臣,有了他们,温州货才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延伸到每个市县。

最传统的当老板的方式就是开工厂了,在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温州多得是那种前店后厂的老板,也就是俗称的家庭作坊,不要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温州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实际上,现在这种温州老板也很多。不想冒太大风险的温州人,而自己又有某方面的技能,就办个小工厂,摆放几台冲床、线切割机床什么的,代人加工零配件,自己既当老板又兼技工,雇一二位助手,等人送图纸过来加工。这种老板日子过得很滋润,又能自己说了算,做的人还挺多的。

在温州还有一种老板就是做温州的大路产品或传统的轻工业产品的零配件,比如打火机、眼镜、小商品等等。这些产品温州人的市场占有率非常大,出产的数量、品种非常多。做这种产品的零配件在温州是一种很普遍的当老板的路子,这家做打火机壳,那家做电子配件,他家做点火部分等等,然后由温州已经成熟的打火机厂家总装并出口或推向国际市场。看起来给某个牌子做配件,好像是挺小的一个事业,但不能小看了这种生产方式,有的人同时替十几家打火机厂生产配件,这样下来这个利润也是很可观的了。这个老板也算挺大的了。

温州人生来就不是给人打工的,他们的祖先已经告诉了他们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将老板进行到底,哪怕是再小的老板,也要做!

财富镜子

钱金波:从“红蜻蜓”里飞出的绿色文化

2005年5月,红蜻蜓鞋业的董事长钱金波投资近千万元的中国(红蜻蜓)鞋文化博物馆建成,光从名字来看,你可能以为这个博物馆单单只陈列红蜻蜓鞋,但其实不是,这个博物馆与很多企业自己建成的博物馆不同,这里看不到一双红蜻蜓的产品。

文化之痛

在我国,做鞋的老板数不胜数,每个老板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尽管如此,钱金波还是有区别于这些老板的地方,说他是一个另类也不为过,因为他对文化的喜好和推崇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他的这种偏执固然有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于品牌文化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鞋业大国。全国从事鞋业生产的企业7200家,从业人员160万。鞋的年产量60亿双,占世界总产量的53%,占世界鞋出口量60%。美国鞋类产品进口额64.5%是来自中国。制鞋王国意大利,它的内销鞋有一半产品来自中国。

但中国还不是鞋业强国。我国鞋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只能靠低价竞销。据统计:2002年以来,我国皮面皮鞋出口量增加很快,但在单价上却从平均每双的5.03美元下降到4.93美元。

而在温州这个中国鞋都,十几个“鞋王”、“名鞋”企业与一批来自境外的鞋业品牌(绝大多数是被国内企业买断品牌经营)短兵相接,使国内市场竞争之激烈达到白热化程度。2004年温州制鞋行业总产值达到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而出口更是迅猛发展,以几何的速度增长。

1995年3月“红蜻蜓”创业之初,温州鞋业市场已经高手如林了。在品牌创立的初期,钱金波悟到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企业发展到什么时候,品牌提升到什么时候,它都需要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作为企业的后盾和底蕴。为此,他提出要拉近商品与文化的距离,既搞物质精品,又搞文化精品。

钱金波之所以对文化这么钟情,还因为1996年发生的一件事,这一年,钱金波拿着自己生产的皮鞋找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设计师Marlogce进行鉴定,Marlogce说;“我对你的皮鞋的质量、款式很满意,但我只能给你打90分,那10分是文化附加值,你没有。”

意大利设计师的话给钱金波的冲击非常大,他第一次真真切切明白了做鞋的同时也要做文化,此时,他暗暗下了决定,要把这10分的差距找出来,此后,钱金波的精力可说是主要放在了鞋文化上,他知道,要做好鞋首先就要做好文化。几年间先后用于鞋履文化的投资达到了3000多万元,以至于曾有人问他到底是在卖鞋还是卖文化。

钱金波的苦心没有白费,当钱金波拿着自己的鞋文化再次见到Marlogce时,Marlogce非常兴奋,他说:“你了不起,我为你的皮鞋打满分。”钱金波为了做出意大利设计师所说的鞋文化,这其中所付出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眼看未来

钱金波所付出的我们都看不到,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钱金波的“红蜻蜓”,在过去11年走过的路,相对于国内很多的制鞋企业,无疑是成功的。“红蜻蜓”初创时只有80人,现在却有近2万名的员工;当初的原始投资只有800万元,今天红蜻蜓集团的企业价值已经超过了10个亿,成为中国鞋业无可匹敌的霸王。

对于今年的成就,钱金波没有沾沾自喜,他说自己能有今天,都是文化创造的结果,自己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

对于钱金波来说,今天的成就确实没有什么好沾沾自喜的,创业的艰辛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11年前,30出头的年纪、简陋的厂房、狭小的车间、强手如林的市场……那段“太苦”的日子对于钱金波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的时光。

有付出就有回报,11年后,“红蜻蜓”已是全国民企500强、全国行业百强、2004年销售总额达12.8亿元、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一个民营企业经过11年的发展,规模做到十几个亿,红蜻蜓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人会觉得钱金波做到这样就可以了,只要能守住自己的“江山”,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实际上,在钱金波看来,现在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的成功。当前,企业发展决胜于战略竞争已初现端倪,可以说是群雄逐鹿、烽烟四起,机遇与挑战并存,诱惑与风险共生,真正的行业洗牌和企业竞争才刚刚开始。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不但要认真思索过去失败的原因与成功的因素,同时应更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钱金波的思维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先进,他现在考虑的不是守成而是“红蜻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钱金波认为,红蜻蜓必须以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发展之路。

在红蜻蜓集团举行的十周年庆典宴会上,钱金波提出企业要有“归零”的心态,放弃面前的诱惑和机会,把红蜻蜓1995年初创时那种干事业的信心和勇气再拿出来进行新的冲刺。钱金波认为,办企业就像一个人把握幸福的态度。你紧握住手里的东西不放,就不可能腾出手来去握更多更大的幸福,人必须要学会时时清空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容纳更多东西。否则,只满足于眼前所获得的这点东西,那你很快就会被急风暴雨般的竞争所淘汰。为了生存、发展,就必须让自己时时处于“归零”的状态,去迎接更多的“物质”。

钱金波所说的“归零”,并不是说要放弃已有的成功,而是要有意识地改良自身的文化基因,进行一场大胆自我扬弃和企业再造革命。新的“归零”是要促使每一位红蜻蜓人都要主动发现自身的人性、生存观念、生存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从而找到弥补的方法。激发每一位红蜻蜓人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并配合本身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能力去做调适,以适应新形势下更严峻的洗礼。

世外桃源的意境

“红蜻蜓”的广告中随处可见青山绿水,钱金波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意境。所以说,钱金波并不像别的鞋业老板那样用规模、品牌、质量打动消费者的心,而是在运用大自然的魅力调动消费者的情感。红蜻蜓的那幅经典广告恐怕让很多人记忆犹新:蓝天、白云、绿草地、红蜻蜓、风筝、美丽纯真的小女孩。钱金波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诗一般美丽的消费环境。

也许是小时候生活的环境给钱金波带来的影响太大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是可以称之为狂热,在“红蜻蜓”,任何一项事物或是无形的精神都带有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他甚至将公司的营销体系分别命名为绿草计划、阳光工程、蓝天体系。处于对环境的保护在红蜻蜓的生产车间,即便是再敏感的人也闻不到一点异味,红蜻蜓所有生产中使用的胶水等化工原料全是环保产品,而每双鞋在喷漆、上色等过程中,都会有一层水雾吸收异味。

在红蜻蜓的发展中,自然资源始终被他们充分地利用。在香港、成都、上海、杭州、温州等每一场鞋文化展览中,红蜻蜓无一例外地用竹林、绿草、红蜻蜓来作为背景点缀。这虽然是自然界很普通的东西,但却是别人想模仿也模仿不来的,因为这些东西与红蜻蜓息息相关。这就是钱金波在为品牌取名称的时候所下的工夫的好处。红蜻蜓的广告片,也是处处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2002年8月,红蜻蜓向团中央捐款50万元,用于“保护母亲河工程”,同样表现了红蜻蜓对自然和谐的一贯追求。

对于现在红蜻蜓的文化韵味钱金波很满意,唯一让他遗憾的是,他曾经想要把工厂建成一个田园式的劳动乐园。他想在一个四周都是庄稼的地方建造企业,在那里,员工可以享受树林、小溪、阳光、蓝天,来了朋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到自己栽种的果林里摘些水果来招待他们……

多美的意境啊,虽然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但还是希望钱金波能向这个方向努力,为我们提供一个模范的企业环境。

小溪边诞生的鞋业霸主

1964年9月,钱金波出生在浙江温州的嘉县,这里多山村。山村多溪水。清清澈澈,缓缓流淌。

就在那小溪边,就是那一块块的鹅卵石,就是小金波的乐园。小时候的钱金波常在溪边玩自己的游戏,不花钱,家里也没钱。

钱金波有7个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最得妈妈的疼爱。家里的贫穷导致他的童年没有什么可以玩耍的东西,陪伴他成长的就是村边的溪水,溪边的绿草地,绿草地上空飞舞的红蜻蜓。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少的钱金波很懂事,在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他就已经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8岁那年,刚刚过完春节,尚且年少的钱金波多想在家里多待几天再出门打工,但面对家里的贫困情况,他只能暗地里叹息一声,强压下自己心里的渴望。儿子的心思当妈的怎么能不知道?可是家里实在贫困,妈妈再不舍得,也只能掩饰住自己的伤心和无奈,放儿子走了。

妈妈送行时期待的目光,一直在钱金波的脑海里浮现。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虽然很想家,但却数月不能回。有时想极了,就唱一首歌,却仍是《烛光里的妈妈》。背负着母亲的期待,钱金波开始在外面的世界闯天下。

在漂泊的岁月里,他做过木匠,当过漆匠,跑过推销。刚做木匠时,技术还不是很过关,手也不稳,锤也不准。一次,一锤下去,凿子一偏,刺到了大腿上。如此大力的一凿子下去,伤口像嘴巴一样张开,鲜血泉水一样涌出来,钻心的疼痛让钱金波支撑不住,但他还是硬挺住,用手紧紧捂住伤口。

这样的日子不是任何人都能过的,钱金波也没做多长时间的木匠。不久后,钱金波听说推销能挣很多钱,销售员一次出差费就要带5000块钱,而他现在做木匠一年却只能赚两三千块钱。在外打工,谁不想挣更多的钱,于是他放弃了木匠行业转而做起了皮鞋推销员。此时,正是温州鞋在全国声誉日下的时候,当他在武汉打工时听说武林门烧了温州鞋的时候,感觉很痛心:“它烧的不仅是皮鞋,烧的是我们温州人的自尊。后来我就下定决心自己去办厂,去生产皮鞋,重新把温州的鞋业雄风振起来!”

1995年3月,心中盛满抱负的钱金波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立了“红蜻蜓”鞋业集团。现在的钱金波,眼前常常出现儿时追逐红蜻蜓的一幕。他的梦想和现实中都有那只轻盈的红蜻蜓。

最轻松的老板

钱金波说,自己在温州企业家里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但这个轻松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敢于大胆的放权。1997年,钱金波感到自己精力、体力的不支,以及挥之不去的人情因素对企业发展的限制。

于是,他当机立断在温州的无区域性集团里放下“财务一支笔”,聘请了一位既非股东又非亲戚的财务副总,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上。2001年他又聘请了一位执行总裁,把经营权也交了出去,他的此举是要促使红蜻蜓突破家庭式管理局限,向现代化企业迈进。他认为,随着企业的发展,整体运营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而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这样企业永远也做不大。

温州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老板能够把财务权和经营权下放的并不多,钱金波的魄力和远见值得赞赏。

登上慈善榜

贫困出身的钱金波,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几十年以后能登上中国的慈善榜,对于自己的善行,钱金波并不觉得是什么值得宣传的事,他认为“财富越多,责任越大。”身在其位,有这个能力,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当年他出去走南闯北创业的时候,母亲跟他说过的“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这句话他毕生不忘。

也许是因为自己年少时有被迫辍学的经历,钱金波对青少年事业倾注了巨大的热忱。2002年6月,钱金波向两位生命垂危的贫困学生伸出援手,捐款十余万元,帮他们重新点燃生命之火。更大的一次活动是在2002年8月,他发起集团万余名员工向希望工程捐款460万元,2600家销售终端一对一资助2600名失学儿童,在新疆、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建设10所希望小学,钱金波为这次的行动还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绿草助学计划”。

钱金波并不像一些人一样说了不做,他是实实在在地在做着善事。根据近几年公开的数字,红蜻蜓用于公益事业的费用累计超过3000万元。就在中国鞋业文化博物馆成立的当天,钱金波还捐出150万元,用于敬老事业。

不遗余力的文化苦旅

1999年10月,红蜻蜓集团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鞋文化研究中心。在鞋文化研究中心可以看到很多研究成果,可以查询许多鞋文化的资料。

2001年5月,红蜻蜓集团投资建成的中国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成为温州“中国鞋都”的一个亮点。

300多件代表性鞋履,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

楼兰羊皮女靴。这双沉睡在大沙漠地下达4000多年,由新疆出土的世界第一靴,前面开口,靴内微黄的羊毛依稀可辨。

铜泡钉皮靴。这是周代武士穿的,靴筒高至膝盖,靴底与靴筒采用同样的皮料,脚面及靴筒上嵌有许多铜泡钉。曾经踏起古战场的滚滚烟尘,回响武士们的声声呐喊。

云头锦履。唐代妇女穿用的履式之一。以布帛为之,鞋道蓄以棕草,因其高翘翻转形似卷云而得名。

缠足鞋。世界上唯独中国才有的“三寸金莲”。始于五代南唐的这种畸形之美,让弯曲如新月的小脚,在男人的艳羡和女人的苦叹中挪动。延续了1000多年的缠足鞋,极娇小,甚细密,精致绮丽的鞋艺,至今仍被称为举世无双的“凄美之作”。

战国连腿皮靴、汉革靴、西汉青丝履、东晋织成履、唐变体宝相花纹锦履、宋翘头弓鞋、清朝靴、清高底鞋、清花盆底女鞋……木屐、草鞋、布鞋、兽鞋、工艺鞋、婚丧鞋……鞋与民俗,鞋与小说,鞋与民间美术……由鞋所引出的文化景观,浪漫,传奇。

11年来,钱金波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打造红蜻蜓的文化。在别人只顾着赚钱的时候,钱金波把眼光放得更远更长,这种独一无二的文化,赋予了红蜻蜓不可匹敌的竞争力。其实,钱金波就是把握了一点,做文化不仅是对今天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平常心态,了解自我,创造亲和,自然发展就是钱金波的经营理念。这16个字的意思就是像拉家常一样以平常心态去谈市场的无情竞争,像每天洗脸照镜子一样了解自我,像荷花上的蜻蜓一样创造亲和,像雨中打伞一样去寻求自然发展。

他给事业的载体——红蜻蜓增加了两只用于高速飞行的复眼。一只复眼看自己,看过去,要善于从中寻求突破;一只复眼看别人,看现实,要从中寻求借鉴。

钱金波说,“红蜻蜓”发展到今天,他并不觉得多么成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正合适。对于“红蜻蜓”的未来,钱金波充满了信心:“我们的道路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弥漫着玫瑰的芬芳。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会化为一只只红蜻蜓,向着明天高高飞翔。”

钱金波的目标,就是要让红蜻蜓能够给每个消费者一种感觉,一种自豪,一种源自文化的亲情,一种童话般美丽的遐想。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职场智慧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有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本书围绕口才艺术、交际智慧、处世风范、心理攻略、用人之道、人格魅力、创新精神、生存哲学等几个方面,详细系统地讲述政府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必须遵守的91条职场法则,辅以真实、典型、新鲜、趣味、可读性强的真实案例。
  •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做一个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的智慧女人

    人生真的没有完美,也从来没有那种“不需要努力就能幸福快乐”的时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日渐成熟,我感到自己正逐渐接近心中那个最理想的境界。在这本书中,我尝试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些知识和经验。在我看来,女人的一生,若能做到情场稳、职场顺、气场赢,就已经不失为一位成功者了。
  • 读《坛经》学生活

    读《坛经》学生活

    我们的佛经是第三种文化,怎么说呢?三种文化指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佛教文化,而我称佛经为第三种的中国佛教文化,乃因其文法不太像中国文法。譬如《妙法莲华经》或《华严经》根本不是使用中国文法,有些印度倒装句仍掺杂其中,但我们看久也习惯了,蛮能接受的,但是注意看它的思想,那个意境就是印度的意境,虽然文字是中国字,内容却是印度的。所以我说它是第三种文化、第三种语言,既非中国的,也非印度的。而这部《六祖坛经》例外,这是中国的语言,同时也是中国的文法。
  • 富人狼性穷人羊性

    富人狼性穷人羊性

    本书深刻剖析了富有的人之所以富有,贫穷的人之所以贫穷的根本原因,揭示了穷人的思维缺陷和行为弱点,启发穷人找到自己与富人的差距及其原因,启发人们认清和纠正自己错误的财富观念,走出穷人的思维误区,摆脱贫困的命运,实现财富梦想。
  • 心如莲花静静开

    心如莲花静静开

    现代社会心理医生成为了热门的职业,心修类书籍成为了热门书籍,由此可知如今的职业男女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高压的生活氛围,每天的情绪不停地在发生着的变化,浮躁、怒吼,以及各种难以言表的情绪,由此,在都市中的人们都需要这样一本温暖、恬静的心灵修养之书。《心如莲花静静开》从逻辑的角度来描写心灵净化过程,读者可以跟着本书的节奏来了解自己内心的不同,参照自己的内心进行改变,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加上现代人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更需要一本禅静的书来引导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心如莲花静静开》就如同一股清水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同时,语言之中透出一种淡淡的“佛味”,让读者能感受到温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棋魂之围殇

    棋魂之围殇

    以此来纪念我们最爱的佐为,拥有着赤子之心的他们。千年的执着,千年的等待。神之一手,被抛弃的天才。天为棋盘星做子,一子转乾坤。生死之后方看到,真正的神之一手……是天道!
  • 天辰登仙传

    天辰登仙传

    漫漫修真路,是顺天而行,还是逆流而上!爱恨情仇,道法灵宝,是机遇还是陷阱!倚剑行走,探寻秘境,斗智斗勇,亦生亦死,是仙道,还是江湖!PS︰收藏和推荐,这些东西对本书很重要。PS2︰书友扣扣交流群289935069
  • 管人的智慧

    管人的智慧

    管人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既包括加州硅谷的数字先锋们,也包括华尔街的基金经理、棕榈滩边的旅店老板、非洲尼罗河一位俩人杂货铺的店主、哈佛商学院的院长……如何管人一直让所有的管理者思索,许多商学院的研究者和职业经理们给出过很多精彩案例。而所有案例都只提供了一种答案:智慧、智慧,还是智慧!是的,所有优秀的管理者因智慧则深入人心。因为智慧,管理变成一种艺术和情趣。因为智慧,管理者享受到管人的快乐和事业得心应手的舒畅。智慧在于卓越和可操作的方法,也植根于管理者内心对生活对工作的热爱!
  • 归兮此世

    归兮此世

    慕年死了两次,也活了两次。第三世的自己遇上了一个@#&?的男人——初次之谈,慕年问男人:“恨到深处谈何控制?”那次,慕年说绝望是耻辱,而男人坚定道:“你会尝到的。”二次交谈,慕年嘲他:“你还有尊严吗?”男人一改风流模样,故作高深的看着她,但笑不语。那次,他留下一句话;“连自己都护不了,你又有何尊严?”三次之谈,最后一次。慕年坦白,她是女人,他甚是淡定。那次,男人立下誓言:“我收尸骨为生。”慕年落泪,她曾说过,她弑天下为途。可这个男人也是@#&?的——慕年:“你割袖子干嘛?”男人:“怎么?我断的不够潇洒?”慕年:“……”其实他还是@#&?的——男人:“宝宝,我爱你。”慕年没理。男人:“宝,我爱你”慕年:“嗯……”男人:“宝你快回我说你爱我。”慕年:“嗯……你爱我。”男人幽怨的盯着她:“……我爱我自己。”末语:与暮冥年,沁湘君;一别如斯,归来至。PS:[穿越重生/架空历史/男强女强/1V1/双洁]风流妖孽男主×外冷内热女主
  • HP霍格沃兹游记

    HP霍格沃兹游记

    一切人物设定属于罗琳,如果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修改或者删除。......第一次见面:“欢迎来到霍格沃茨,或许你愿意尝一尝韦斯莱家独一无二的糖。”看着天真无邪的容颜,后来某位一年级女生在他们面前吐了一个小时的泡泡。第二次见面:“噢噢噢,瞧瞧这是谁家的小刺猬,那么爱往我的怀里钻。”怎么肥事?!夜游撞到这位祖宗!第N次见面:“梅林啊,娃娃认真起来要命的好看!”第N+N次见面:“知秋·叶,未来愿意叫知秋·韦斯莱吗?”梅林!他真帅!二十一世纪的麻瓜少女,穿越到哈利波特里,明明是要抱救世主的大腿没想到意外开启一场甜甜的恋爱。对此,叶小姐只想说:哦,谢特.....我家男人该死的好看!………“小羊羔,你为什么每次见我都是用跑的?”“因为别人说见喜欢的人要用跑的啊。”(???????)?
  • 宠冠天下之药引子

    宠冠天下之药引子

    长桑陌从北方去到了南方,做了林府的一个小婢女,却不想逃不过宿命。“你既然就是当年的药引子,也不枉我苦寻那么多年,设下一个一个陷阱”“如今我才知,让我一见钟情并为之付出的,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个在桃花亭里假寐的男子,而不是后面…………的他。”
  • 破尘登仙

    破尘登仙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人活一世,皆有所求:乞丐求一餐饱食帝王求王权霸业武者求无敌江湖修者求羽化登仙……而我叶修文,求的是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一家的奇遇

    终极一家的奇遇

    当黄小柔某天睡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换了一个环境,发现自己居然到了自己演过的电视剧终极一级里面,不止变成了夏美,还有夏美四十多年的记忆。她是不是穿越到重生的夏美身上了.....当唐禹哲跟汪东城也遇到这种事情,穿越到大战后重生的夏宇夏天身上.......某个终极系列的超级粉丝穿越了,她很确定自己在的是终极系列的铁时空,她也是穿越到一个重生女身上。从记忆里面,她知道自己其实是雄哥的女儿,夏美的双胞胎妹妹。她不是黄安琪,是金时空黄安琪的分身,所以她的生活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