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懂得承认错误,失败就不再是失败
勇敢接受感情变味,才能躲过婉容与戴妃的爱情悲剧
计划赶不上变化,万物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人生每个阶段都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现阶段完成后,下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还得看当下整体局势走向才能决定。而长远计划谋定后,并不代表非得直挺挺地完成。你的人生总是会面临许多需要转弯的地方,生涯规划有弹性才能面临不断修正的挑战。
为自己再多坚持一会儿吧
有句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事如果让它顺应自然走下去,最终仿佛都会有所谓的“结局”。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江河上的一叶孤舟在等待桥头自然直的时间里,究竟得被大浪冲刷几次,被泥浆搁浅几回,才能顺利到岸呢?有可能它需要漂荡很久,也有可能未到岸前就被江水冲撞击沉,流离失所。但我们真的非得这么“宿命”不可吗?佛家虽有云,凡事不强求,但面对困难时,若都以这种“撒手”交给上天处理的态度,是不是又太消极了呢?要知道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可以为我们创造幸福感,且更能扎实生命的踏实感呀。
当困境来到时,你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机会,把握每一次细微的机会,就能逐次提高战胜逆境的几率。女人,请把握身边稍纵即逝的珍贵机会,为自己再多坚持一会儿吧!因为,成功或许就在下一秒!
不肯再为自己多努力一秒钟,才是真正的失败!
“不认命”、也“放不下”的“末代皇后”
末代皇后婉容,曾经是一位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女人。在历史上,或许很多人会为婉容感到惋惜,大时代造成了婉容这么一位可怜女子的悲剧。但婉容真的就是命中注定如此悲情吗?如果你愿意花点时间了解婉容当时的状况,或许,你也会跟我一样有不同的解读。
婉容生长在一个极好的家庭环境里,父亲非常开明。由于清政府当时积极拓展洋务,婉容的父亲感于女子除了有德更应该有才,所以从小便聘请家教,除向婉容教授中国文化与传统,更委任外籍女教师调教婉容的英文能力。当时的婉容与心仪对象溥仪通信时,便常以英文书写,还给自己取了一个美丽又勇敢的名字伊丽莎白。除了学识上的丰富,婉容当然也少不了琴棋书画的熏陶,更写得一手好诗好词。
初进宫时,溥仪相当喜欢她,认为婉容是一位融合东、西方文化的高雅贵妇。新婚的那几年,婉容过得算不错,她和溥仪的感情可称美满,皇帝也很欣赏她的温柔婉约与博学多才。
只是紫禁城里的生活过于枯燥乏味,任谁在里面待久了,都会有失去自由的痛苦(或许要再加上溥仪在生理上无法满足妻子的传闻),婉容觉得日子过得愈来愈乏味,愈来愈空虚。每天除了起床读书、写字、画画,好像就没别的事可做,“不认命”也“放不下”的她,开始借由吸食鸦片来麻痹自己。
北京政变后(1924年,由冯玉祥所发动的政变,又称首都革命),溥仪被迫退位,婉容也跟着离开紫禁城。换了一个新环境,再加上之前在紫禁城内真的闷坏了,离开牢笼后的她好像身心健康恢复了不少。婉容开始打扮自己,穿上流行的时装、烫头发、穿高跟鞋、参加晚宴、看电影、看戏、打球、溜冰、跳舞,样样都来,一度还拥有天津租界社交名媛之称。
婉容从紫禁城被“放”出来后,宛若新生,但也把过去的种种压抑转而发泄在购物之上,天津的各大百货公司全部成了她最流连忘返的地方。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也提到了那一段岁月,他形容婉容和文绣(末代皇妃)的消费就像是一场“竞争式的购买”。只要他给任何一个人买了什么,另一个就非得要到一模一样的东西不可,婉容更要求什么东西都要比文绣还要高档、价格还要更贵。溥仪在书中甚至形容婉容是一个“天津大小姐”“花钱买废物”的专家,是一个想当皇后想疯了的女人。
不愿卸下皇后头衔,最终只会失去自我
后来,溥仪开始厌弃她了,而起初说好要扶持她成为皇后的日本人也开始冷藏她。原本婉容以为只要跟着溥仪,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当皇后。但当伪满洲国成立时,溥仪的登基大典上,居然完全没有安排皇后露面,婉容彻底崩溃。有人说,她疯掉后,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自由了。
其实婉容曾经有过两次机会可以告别末代皇族的残忍套牢,但是都因为抛不开对皇室生活的眷恋而选择回头,即使她知道自己正被日本人利用。或许她压根就明白成立伪满洲国不过就是个幌子,但想当一国之后的虚荣心还是让她决定被骗一辈子。
四十一岁那年,婉容孤苦地病死在长春的女子监狱里。死前的她早因鸦片的毒害与多年长期的压力折磨而导致精神分裂,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那时还活着的也不过是一具空壳罢了。而她走的时候更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在身边,末代皇后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婉容的故事是否能让大家有所警醒呢?一路走来,婉容似乎从来没有停下来好好反省过自己,一心只想当皇后的欲望蒙蔽了她的心,爱慕虚荣的她无法抵挡名利与金钱带给她的快感。曾经是一位多么优雅的女子,最后竟为了只想当皇后发狂发疯致死。
其实,婉容大可在溥仪被逼着离开紫禁城时,像文绣一样,休夫再改嫁他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但过度执着的她,最终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婉容是可悲的末代皇后,但这样的悲剧也有可能发生在任何时代,哪怕是太平盛世或开明的现代。
没有弹性,便没有退路
婉容的遭遇让我想到了已故的英国戴安娜王妃。决心嫁给查尔斯王子的她,早在结婚前就已经查觉未来老公在外有情妇一事,但她选择忽略(甚至是漠视)这个问题;直到有一次从查尔斯王子的笔记本里意外掉出两张情妇卡米拉的照片,她才惊觉问题大了!
但她又想,或许有孩子之后,还是有机会可以让查尔斯王子正视她这个王妃的存在。所以当她怀孕时,不仅举国欢腾,甚至全球瞩目,但唯独没有任何反应的竟是自己的夫婿。在得知戴妃怀孕后,查尔斯还是每天出去打球、游泳、骑马,完全不管身怀六甲的妻子。
儿子出生后,戴妃患了严重的产后忧郁症,但查尔斯王子依然故我,完全不关心妻子的死活。这期间戴妃曾数度拿小刀割手腕、脚腕和脖子,查尔斯非但连正眼看都不看她,并且对她更加厌恶。
面对查尔斯的鄙视,戴妃实在是痛苦极了,那时她才明白查尔斯并不是因为真的爱她而娶她为妻。促使她成为王妃的原因,主要是有皇室背景的她,是一个非常“适合”为英国皇室延续血脉、传宗接代的母体。查尔斯对她几乎毫无怜惜之情,但当时的戴妃却一直梦想着总有一天能够感化丈夫,并且能适应皇室残酷的生活。毕竟日子还是得过下去,或许一切都还没有那么糟。
原本认为可以克服“丈夫不爱她的事实”的戴妃,最终还是被击溃了。显然她一直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其中的过程可能痛苦到让她自己都无法静下心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段对自己公平的婚姻?一个爱自己的另一半?还是皇室王妃的光环?抑或享不尽的容华富贵?
她其实和婉容一样,是有选择权的。如果她在悲剧发生的初期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有所自觉,或许她就可以活得更快乐、更长寿一点儿。
女王的御用秘帖
懂得修正,你才有机会重新出发!
在小时候的作文“我的志愿”里,或许你我都曾经立志成为企业家、科学家、医生、律师等等,但真正能实现童年志愿的人能有几个?志愿会随着年龄、社会阅历与个人兴趣的改变有所不同,而大环境的变迁也常让很多人不得不为现实改变自己的目标。
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前方并没有所谓的终点。这些类似“让步”的过程,也只不过是我们面对困境时,对当下目标所做的一些较切合实际的“修正”而已。不断地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目标,坦然承认每个过程与结果所遭受到的失败与打击,重新定位自我,才能有机会走得长久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