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78200000053

第53章 石化魂

英雄的石化人为了探索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他们竭尽毕生之精力不懈地奋斗着,他们燃烧自己的热情,擎起崇高的精神。

兰州石化人的事迹常常呼唤着我们的灵魂,那光芒穿越了不朽的时代,使人们崇敬历史,给人们以无限的自豪!

林华:石油化工开拓者

林华最后的职务是国家计委副主任,他也是从这个职位上离任的。他离世时,享年84岁。官方对他的定论:我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著名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一)

1959年冬天,化工部副部长突然宣布:“化工部技术司司长兼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林华立即停职反省。”

这猝不及防的消息,犹如一声炸雷滚过头顶,林华被震惊得目瞪口呆。

北京的冬天,冷风刺骨、寒气逼人。林华一个人独自走在大街上,他抬头望着天空,天蓝得刚毅,蓝得坚强。林华眼前恍恍惚惚地出现了徐特立的影子……

那是1936年,林华刚刚从上海光华大学毕业,经周恩来介绍由重庆转赴延安,时任延安苏区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召见林华。其时正好也是冬天,我们党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对林华说:“小伙子,你是延安少有的高才生,现在交给你一个制造玻璃的任务,组织上还想让你做厂长,有没有信心?”当时的延安,玻璃制品奇缺,教学实验、医院医用等都急需玻璃,还有晚上点的煤油灯,没有玻璃灯罩,既不亮,又冒黑烟,鼻孔里、窑洞里都被熏得黑乎乎的,连毛泽东等领袖们用的煤油灯也是这样。才20多岁的毛头小伙又是初到延安,见领导交给自己这么重要的任务,林华一时间傻了眼。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化学专业而不是化工,对玻璃一无所知啊。憋了半天,他只说了4个字:“不敢承担。”而徐老毕竟是徐老,他最会发掘一个人的创造性,他只几句话就说得林华热血沸腾了。组织上给林华配备了一匹枣红色的马,算是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林华带着英文版的《工程师手册》,寻找制作玻璃的原料。就是这匹马驮着他“千里走单骑”,走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沟沟峁峁。他终于知道了:金盆湾和关中的石英最好,绥德的石灰石最多,桥儿沟出白土,火硝遍地有。林华拿回原料,研制、调配,再调试炉温,反复实验,终于烧出了玻璃!从此,延安人享受着玻璃的成果。共产党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咱们自己制造的玻璃》,介绍了林华研制玻璃的过程。《解放日报》同时发表题为《模范工程师林华同志——与群众结合建立边区玻璃厂》的长篇通讯。一时间,林华名声大鹊起!他当选为延安甲级劳动英雄,并作为劳模代表给朱德献旗,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一幕幕往事,萦绕在林华心头。随即,他便有了主意。他不需要任何人口头的安慰,也不需要什么“反省”。他相信我们的党是实事求是的,相信头上的乌云迟早会散去。

林华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尽管这样,比往常回家的时间还是晚了很多。了解林华性格的老伴相信他,虽然能看得出丈夫有些反常,但她还是没有多问。林华的爱人李新,也是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她和林华一起去苏联留过学,他们在从事相同的事业中电光石火、一见钟情,遂结成伴侣。

林华抓紧时间,把他从苏联留学时带回的一本俄文版《石油化工工艺学》翻译成了中文。他最终把个人奋斗的目标锁定在了兰化公司!

林华兴奋地拉起李新的手说:“咱们去兰州怎么样?兰化有一套全国唯一的裂解分离制乙烯的装置,要搞石油化工,只有去那里。行吗?”此刻,李新回想起了延安时的林华,风度翩翩、温文尔雅,他是那么的执著、那么的富有才华,她佩服丈夫的雄心,敬重丈夫的精神。作为妻子,她知道这时候自己的支持、安慰和鼓励对丈夫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李新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林华。

有了爱人的支持,林华兴奋无比。他立即提笔给化工部主要领导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明自己的想法。化工部同意了林华的请求。但条件是,行政职务由原正司局级降为副处级,任命林华为兰化304厂(兰化合成橡胶厂)副厂长。

林华毕竟是经受过人生历练的人,职务高低卑尊对于他如浮云,他只看重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所热爱的事业。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二)

历史就是这样,往往因为一份文件、一个思路,就不知不觉地翻开了一页。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单位的命运也是这样。

当时的兰化,既要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又要正视苏联撤走专家停止一切援助的困难,同时,还有兰州市委把兰化党委打成“反党集团”的局面。兰化的党委委员和各处室、各基层的绝大多数领导都被株连。

原化工部副部长、时任兰化合成橡胶厂副厂长的林殷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神情凝重地说:“班子打烂了,队伍打散了,思想搞乱了。”领导班子成员中只有副经理芮杏文(后曾任上海市委书记)一个人在撑着。面对兰化非常艰难的处境,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向他袭来,比泰山还重的担子压得芮杏文喘不过气来。他私下里找来老搭档郭宜民,两个人连续几个晚上通宵达旦商讨对策,但都无果而终。

此时,满怀着对祖国石油化工事业一腔热血的林华来兰化报到了。

芮杏文早就闻知林华,也知道林华要来兰化的消息。他紧紧地握着林华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一种急切的盼望和期待,在芮杏文布满血丝的眼睛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林华和芮杏文举目相望,彼此间期待和信任的眼神,胜过了一切语言的表达。就在芮杏文拉着林华手的那一刻,他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兰化也似乎燃起了再生的希望。一个人,尤其一个领军人物,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确具有重要的作用。

1960年12月17日,芮杏文召集兰化领导班子成员集体为林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也算是林华作为兰化合成橡胶厂副厂长的上任仪式。芮杏文深情地望着林华,心情非常沉重地介绍着兰化目前的现状。

林华认真地听着,也认真地思索着,他越听越着急。会议一结束,他就一头扎进了合成橡胶厂的石油汽车间。他着手对每个车间、每台设备展开调查研究,他和每位工人进行交谈。当时的兰化,人们吃的是麸子皮与野菜和着做的饼子,就这样,每人每餐也只能吃到薄薄的一小片。林华从北京来时带了点粮票,可在兰州有粮票也买不到粮食,林华就买了高价的点心和工人分着吃,这样凑合几顿还勉强,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不行的。林华来到了甘肃省委找领导,他非常诚恳地对省委领导说,兰化不能就这样散了,国家当时花了那么多钱好不容易才建成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化工基地,怎么能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兰化的基础很好,现在关键就是工人吃不饱饭,目前稳定人心最重要啊!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他面带菜色,不停地奔走,终于争取到了点粮食,他的行动让兰化工人们非常感动!

1961年6月4日,化工部萧桂昌副部长专程来兰,请林华回部里工作,化工部党组撤销了对林华的错误决定。好运不知不觉间就这样降临了,多好的机会多啊,既可以还一个名声,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进京,毕竟首都的条件比兰州不知要好多少倍!可林华没有任何犹豫就回绝了。他说:“兰化不翻身,我绝不离开!”此时,他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兰化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被林华的精神所感染。

(三)

林华第一个提出在兰化实施石油化工的设想,得到兰化公司领导班子、省委和化工部的认同。在林华建议下,兰化公司和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把兰炼的干气首次引入兰化合成橡胶厂,以此为原料生产乙烯。他亲自主持管式炉乙烯装置和裂解气分离装置的试车工作,并指导了年产5000吨乙烯的管式炉装置在兰化合成橡胶厂建成投产。时间是1961年9月。虽然,兰炼距离兰化只有4.5公里,但这条管道却投入了很多精力。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干部和工人们一起挖沟铺管线,白天黑夜不停地干,整整用了两个月才把沟挖通。到了12月,兰州的冷风像刀子在割脸,管子冻僵了,干气过不来,工人们在寒风中,拿着工具一节管线接一节管线地打通,人困了,倒在办公室的床上小睡一会,再往工地跑,一连整整3个月没回家。1961年12月31日11点50分(过了整整50年后,林殷才仍然能够一口气很准确地说出这个时间),新中国第一批工业乙烯终于在兰化出炉了!兰化的工人们激动得欢呼雀跃,林殷才手捧起新出的乙烯产品直奔兰化公司大楼报喜。得知兰化生产出乙烯的消息后,上海等地马上到兰州商谈产品供需问题。

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年产5000吨乙烯的管式炉装置在兰化合成橡胶厂正式建成投产,也标志着中国化工史上由“煤粮化工”向石油化工的重大转变。

生产出合格的乙烯产品,每年节约610万公斤粮食。这在粮食奇缺的情况下,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1962年5月和8月,聚苯乙烯塑料和丁腈橡胶两套装置又相继在兰化投入使用,并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本体法聚苯乙烯和国防工业急需的丁腈橡胶,合成氨厂超额完成3万吨化肥增产计划。后来,本体法聚苯乙烯获得国家银质奖。从此,兰化人在新中国石油化工领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历史应该铭记这样的时刻,石油化工不仅决定了兰化的命运,也决定了全中国化工发展的方向。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实践,兰化人更加坚定了在石油化工道路上寻求不断发展的信心。经林华提议,兰化公司领导班子会议郑重地提出,鉴于目前粮食紧张的形势,兰化的原料要彻底实现由粮煤向石油转化,要彻底摆脱主要原料与民争粮的局面,只有走石油化工的道路,才是兰化的出路。

之后,林华代表兰化三次上书化工部彭湃部长、梁膺庸副部长、李苏副部长。他又上书西北局和甘肃省委。

上书的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全面分析国外形势和国内现状的基础上,兰化应该向石油化工全面转变及我国化学工业应走石油化工道路的建议。

化工部表示支持,西北局支持,甘肃省更是坚决地支持。

上方宝剑有了,谁来实施?

兰化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代表大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共开了4天。林华作了鼓舞人心的总结报告。他反复强调:“要给工程技术人员要压担子,要促使他们早日成长起来挑大梁,对他们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工作中大胆使用,不要怕!”

他讲得慷慨激昂。偌大的礼堂回荡着他的声音,与会者掂量着话语中的分量,这是鼓励、期待,更是在承诺。瞬间的宁静,随后,掌声雷鸣,笑声震瓦。

会议开得热火朝天,人心舒畅,很多人在会议当场就表示不再离开兰化了。组织的关怀,事业的期待,温暖着科技工作者的心扉,他们鼓满了开拓我国石油化工新技术领域的信心,他们期待着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兰化人扬起了进军石油化工之路的风帆。兰化优秀科技人才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把科研场所当成了家,在研究着一批批重大的技术成果。

(四)

1962年6月,新中国第一个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欧洲考察团成立了。国务院任命林华为代表团团长,副团长是国家科委外事局副局长米国均,成员有北京机械设计院总工程师卢焕章,北京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深冷分离专家蔡惠林,兰州炼油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炼油专家龙显烈,北京石油设计院工程师高士。一看名单就知道,这个考察团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工业各个领域的顶尖技术专家。

带着国家发展的重托,带着民族工业化的希冀,考察团成员踏上了风景迷人的欧洲大陆。他们历时3个月,足迹遍及英国、法国、瑞士、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所有能够被允许考察的企业。每到之处,考察团成员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工业化与西方工业的巨大差距。10月2日,金风送爽,天高秋浓,刚刚欢度过国庆佳节的北京依然还能够体味到节日的气息。林华怀着收获的喜悦代表考察团来到化工部,部主要领导亲自主持汇报会,20多位司局长全都参加,林华一口气汇报了长达4个多小时,汇报会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结束。会场上出现的氛围是前所未有的,与会者被林华带回来的诸多思想、前沿技术等感染得热气腾腾。

紧接着,林华来到周总理办公室,日理万机的周恩来见到这位延安时期的“故友”时,显得格外亲切!一阵寒暄后,林华开始向总理汇报,当听到林华建议引进西方国家12项成套工业装置时,总理大加赞赏,并用睿智的目光盯着林华说:“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是日下午,林华又向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副主任韩作光作了汇报。

一周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引进12项工业装置计划。

国家审批的第一个国内引进西方装置计划,竟然用了一周的时间,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实属罕见!

中央最初想把这次引进的12项成套装置中3.6万吨乙烯和与之配套的高压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丙纶和腈纶6套装置建在上海,因为上海是工业发达城市。听到消息后,林华紧急赶赴北京,从战略战备的角度到兰化发展石油化工的有利条件再到兰化的潜在优势等方面,反复地向中央有关领导陈述自己的观点。最终,中央决定把这些装置建在兰化。在建乙烯装置时,林华又根据当时的国情引进了联邦德国的沙子炉,沙子炉的投产出料,标志着我国石油化工事业的真正起步。

经过“文革”的折腾,林华身体虚弱。虽然人出了牛棚,但仍然被监督劳动。林华却竭力地把还没有被打散的心志装回自己的躯壳里去。质朴无华的林华,悄无声息地将创痛、哀伤掩埋在腑内,忍辱负重地生活下来。让人们看到了后来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的林华,他没有时间去计较着什么,他用深沉的爱,来消融自己的委屈,他要把自己真诚的爱,献给他的祖国,献给他的人民,献给他一生的石油化工事业!

有关部门见林华年长体弱,就照顾性地把他分配到印刷厂劳动,可他坚决不同意!他强烈要求回到自己日夜牵挂的沙子炉车间,不让指挥开车也罢,哪怕是帮助打扫车间卫生,他也要亲眼看着沙子炉能够正常地运转起来。因为那是林华石油化工梦想实现的最基本的地方!虽然当时被批斗,也剥夺了他的生产技术发言权,但工人们看见了老领导,尤其是看着和自己干着同样体力活的林华,都显得更加愿意听从林华的指挥。

那时,林华每月只能领到15元生活费,全家5口老小就靠他这点钱来维持生活,他吃饭时,很少有菜,同志们看了很难过。但他反而安慰起大家,他说,这比延安时期的生活已经好多了。豁达、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林华相信党。因为他在革命圣地延安工作过,他亲眼目睹过,是伟大的党在领导着人民,把那么荒瘠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因为他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走过,他亲身体会到,是伟大的党洞幽察微担当重任,把100多年来一堆乱麻似的旧中国织成了一匹光彩照人的锦缎。

一次、两次、三次……

一年、两年、三年……

一千多天啊!

兰化人眼巴巴地望着,望着他们的沙子炉出乙烯。

可沙子炉3次试开车,3次失败!组织上也很着急,把正在挨批下放劳动的张万欣调到了沙子炉,让他帮助工人开车,听工人指挥。林华和张万欣很有缘分,他们又走到了一起。林华负责蒸馏提纯部分的单元操作,张万欣负责系统的检查,经他们两人一合作再加上群众调查研究及小实验来配合,很快,沙子炉第4次开工新方案就被提了出来:“满负荷,短接触,上下打回流,吐故要纳新,严格操作,紧密配合。”

此刻,国家燃化部也派出了以陈毅元帅的秘书周泰和、燃化部政治部主任刘启瑞及郭益民三人为首的工作组来兰化督促开车。林华亲自爬到炉子上看,如果不合格,他就要求返工。同志们齐努力,上下一股劲,经过40天的开工,沙子炉终于如愿地正常运转了起来。

十年探索不寻常,十年辛苦泪沾襟。

1973年,经过10年的开拓和不断的技术改造,兰化全面实现了以石油为原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梦想。从此,兰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石油化工基地。从此,我国化学工业开启了石油化工代替“煤粮化工”的新时代。

原兰化人一直在说,沙子炉是他们的骄傲。林华是他们的骄傲。是沙子炉使兰化成为中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功臣,它是我国第一个引进的生产乙烯装置,承载着中国人开拓石油化工事业的辛酸历史,它是我国石油化工发展历史的里程碑。而发现、引进并试车开工成功的人正是林华!中国工程院是林华专门给党中央和李鹏总理写信之后才得以成立的。胡耀邦当了总书记后,专门把林华请到中南海商谈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问题……

林华的最后遗言是,要把骨灰撒在曾经为之奋斗了16个春秋的兰化。

毛鹏飞:低温下的热血

曾担任酮苯脱蜡车间四工段段长的毛鹏飞身世很苦。他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打小就饱受饥寒的折磨。5岁的时候,他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煤渣。8岁了,父亲才想起来他该学点文化了,于是,他勉勉强强地上了几年小学,但终因生活困苦而辍学。不满10岁的毛鹏飞,就走进了日伪抚顺石油制作所做了一名童工,吃着混合面,干着牛马活,受尽了日本人的欺负和凌辱……

新中国成立后,毛鹏飞和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苦海中泡大的人,最珍惜劳动的机会。1958年初,毛鹏飞响应祖国号召,带着全家老小千里迢迢赶到兰州,支援兰炼建设。家还没有安顿妥当,他就急匆匆到厂里上班了。他被分配到酮苯脱蜡车间,因为出道早,技术娴熟,人品又好,不久他便当了工段长,他带着全段工人认真地调试工艺设备,他负责的装置很快就顺利地投入了生产。

按照原设计,酮苯脱蜡车间是生产车用润滑油的,其工艺要求复杂,生产的润滑油,不但在常温时要求流动性能良好,而且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仍要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因此,对原料油中所含的蜡油要进行深度脱蜡处理。一般的炼油装置,大都是高温高压,而这个车间却颠倒了过来,它的大部分工艺都是在低温负压下进行。几台大型空冷机(氨压缩机)正常工作时,温度都在零下30多摄氏度以下,机器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厚厚的冰霜,即便是炎炎的盛夏,在这里操作,人也感到冷风飕飕,仍然得穿上厚厚的棉装。毛鹏飞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接受任务认领“帅印”上阵的。

当时,根据国防形势的特殊要求,我空军急需喷气式飞机专用的8号航空润滑油。这种润滑油其性能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凝固点必须要低于零下55℃,如果坚持采用苏联援建的溶剂脱蜡工艺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技术要求。一时间,凝固点居高不下的问题,像只拦路虎一样挡在了毛鹏飞等科研人员的面前。

怎么办?如何才能突破润滑油脱蜡技术这一难关?

毛鹏飞和他的技术攻关小组陷入了苦苦思考、求索阶段。

当时,国内原油基本上都是玉门和新疆产的,这两个地方的油黏度较大,不利于生产航空润滑油。在这个问题上,有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中国的原油生产不了航空润滑油。”面对这种情况,生性好强的毛鹏飞就不信这个邪,现实的困难激起了他超人的斗志。

他搬来了行李,索性住在了车间,连续几个月都不回家。

他邀来车间技术人员反复试验,寻求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

灵感突然来了。

毛鹏飞想到,为何不将实验室研究、中型实验和工业实验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多种脱蜡工艺的实验呢?这下真的应验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信条。

一边,老工人和一批刚脱下军装转业来的军工们,根据分工,从做豆腐的方法中得到启发,用纱布包裹着混合物,再用手挤,大家苦干了几十天,一点一滴地榨着,才积累了5千克。虽然这个油样指标还不完全合格,但毕竟迈出了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尿素脱蜡样品第一次就是工人们这样给“榨”出来的,这是人们在克服困难中迸发出智慧火花的结晶。

另一边,人们拿来大桶,在解决数量问题。

还有,大型工业装置也在紧张地试验着。

研发工作相当的艰辛,毛鹏飞无怨无悔,心思全扑在事业上。那时,又正逢生活困难时期,毛鹏飞和大家一样,每天吃着几块苞米面发糕和一点点面糊糊,肚子常常咕噜噜叫个不停,但研究工作仍然加紧进行,没有丝毫懈怠。毛鹏飞领导着大家进行大型的工业试验,用湿法进行着,湿法试验,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白天,他和大家一起爬进容器里,用抹布一点一点地擦拭。夜晚,他守在结满冰霜的氨压缩机旁,实在冻得受不了,就把手放在用嘴边哈出热气取暖,忍着刺鼻难闻的氨气味,仔细观察脱蜡效果,观察数据,做记录,比较分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实在困得不行了,就把消防用的毛毡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打个盹。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工作,毛鹏飞得了严重的关节炎,他的双手抽缩得像鸡爪子一样,人整个都变形了。有时候,他是匍匐着身子爬着去观察数据的。听到毛鹏飞身患重病还在爬着搞试验的消息后,兰州炼油厂所有的厂领导都来了,看着自己这么坚强的战友,他们一个个心疼得上前拥抱着毛鹏飞,忍不住潸然泪下。厂领导强行把毛鹏飞送到医院,但没有过多久,他咬着牙,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一瘸一拐地又回到了车间。他说:“我是组长,怎么能离开呢?”他要坚持,坚持把一个完整的产品清样亲自拿出来!

执著,有时候真的会感动上苍。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通过500多次反反复复的不断实验,采样6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实验数据,终于,一种适合我国资源条件下生产8号航空润滑油的新工艺——干法尿素脱蜡问世了!

1963年,我国空军战机第一次使用兰炼研制生产的8号航空润滑油,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经鉴定,兰炼研制生产的8号航空润滑油质量性能全部达到国外同类油品指标,这项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代替了进口油品,解决了国家急需。

为了表彰炼油化工技术创新中的新型工艺技术,石油部决定把“干法尿素脱蜡”等5项新技术命名为“五朵金花”。

数年后,兰炼研发的干法尿素脱蜡新工艺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当人们在分享收获的喜悦时,当国家在给攻关的功臣们嘉奖时,毛鹏飞却不见踪影了。

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都在纷纷地打听着他,此时,他实在是撑不住了!

毛鹏飞住院了。

但这一次,奇迹没有发生。他再也没有能够站立起来!

1980年11月9日,年仅55岁的毛鹏飞不幸在北京逝世。噩耗传到兰炼,许多人悲痛欲绝,同事们的泪水淹着眼睛和肺腑,大家都说,他的病是因长期劳累所积。

在生命弥留之际,毛鹏飞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告诉守候在身边的老伴李清珍,恳请报告兰炼党委和厂部,希望能将他的骨灰埋在当年自己试制航空润滑油的地方——兰炼酮苯脱蜡车间旁的花园里。

他多么想再看一眼自己热恋的炼厂,他多么想再继续投入祖国火热的工业化建设之中,他多么想再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和航空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那天,兰炼的上空汽笛长鸣,黑云低垂,那阴沉厚重的乌云仿佛能够拧出水来。

兰炼党委和厂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毛鹏飞的儿子手捧父亲的骨灰盒缓缓地走来,走到毛鹏飞曾经洒满汗水的地方,他将要在这里安息。

炼厂的塔林在颔首,那是在向毛鹏飞敬礼!

车间的机床在轰叫,那是在向毛鹏飞鸣哀!

人们饱含热泪,在兰炼酮苯脱蜡车间的花园旁默默地行礼。透过遗像,大家仿佛又看见结满冰霜的氨压缩机旁边坐着的毛鹏飞,他艰难地举着像鸡爪子一样的手在记录着数据,在研制着他的润滑油。此刻,大家触摸到的是一颗对国家石油炼制事业满贮情感而英年早逝的永不熄灭的灵魂……

几十年后,兰州石化人创作了一首歌,唱出了如毛鹏飞当时一样奉献者的心声。“为谁操劳咱爱心有多少,祖国知道。知道咱人生在为谁自豪,知道咱心的能源在燃烧……”歌曲提升了每个普通石化职工内心的深切感受。

兰州石化职工人人爱唱《祖国知道》这首歌。哼着歌曲的旋律,有泪水在我眼中涌动。

闵恩泽:科学催化剂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成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这是2008年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

为中国制造催化剂,这一历史机遇使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的闵恩泽与兰炼扯上了关系,至于这次成功是否直接成就了他荣获“感动中国”人物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没有谁做过认真地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和兰炼成功的合作,是他获此最高奖项的重要佐证!也是奠定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重要基础!那一年,全国共奖励两个人,每人获500万元国家高额奖金。胡锦涛主席亲自给他们颁发了证书。和闵恩泽一起获奖的还有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

50年代初,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许多在大洋彼岸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和许多留学生一样,在美国过着舒适优裕生活的闵恩泽也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快点回国加入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行列,他那颗力图报国的赤子之心早已飞回了祖国。

终于,在友人的帮助下,闵恩泽夫妇绕道香港回国。这已经是1955年的秋季了。

踏上祖国的土地,满目是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喜出望外的闵恩泽夫妇不由分说地加入到国家工业化建设之中。

很幸运,他们夫妇一起被分配到石油部北京化工科学研究院筹建处,由闵恩泽负责筹建处催化剂制备工艺组工作。那时,我国在天然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的研究是一片空白,当然也没有石油炼制催化剂产品问世。其时所用,全依赖苏联进口。我国当初在建设兰州炼油厂时就已经设计建立了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使用从苏联进口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但苏联人特意留了一手,只提供产品,不给我们核心技术。

中国人自己能不能生产出催化剂产品,这成为我国石油能不能实现自给的一个硬坎。

中央上层在着急。

石油部在着急。

兰炼上下更是着急。

1962年春,石油部党组毅然作出决定,要求立足国内,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全面研制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硅铝小球催化剂有关装置设计工作由兰炼总工程师龙显烈负责;硅铝小球催化剂有关研制工作由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闵恩泽主持;随即,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展开了紧张的研制工作。同时,兰州炼油厂进行着快速设计、施工和建设工作。

关于研制,反反复复,不厌其详。

关于建设,立足当前,着眼发展。

一场轰轰烈烈的硅铝小球催化剂科研和装置建设的攻关战役在首都北京和西北兰州两地同时打响。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标志。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目中,大家都把这个节日看得特别重要。1963年的春节,对于闵恩泽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正在攻关会战前线的他,突然接到石油部的重要通知,石油部部长余秋里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请闵恩泽夫妇和石化领域的一些专家。身为科技工作者,为科学献身是自己的天职,没有想到自己给国家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国家就对自己这么重视,闵恩泽夫妇眼睛湿润了。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余秋里部长竟然把闵恩泽夫妇安排在自己旁边与其同桌。在国外时,他就耳闻过南征北战、叱咤疆场、战功赫赫的余秋里,也听说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断了一条胳膊。如今,与英雄同桌共餐,自豪之情无以言表!

席间,余部长不时地给闵恩泽让菜、交谈。随后,将军下达命令:“老闵,一年以后,你必须给我把微球硅铝催化剂产品拿出来!”听到余部长的命令,闵恩泽惊讶得连酒都不敢敬了,他很尴尬地坐在席位上,没敢吭声。因为闵恩泽知道,这种催化剂制造技术为美国等少数国家垄断,根本不可能买到技术。虽然自己心里头有了点眉目,但要跟将军保证一年以后拿出产品,他还没有这个把握。

接下来的日子里,闵恩泽一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日接阳光、夜披星辉,他不停地查阅资料做研究,不停地从北京往复兰炼,他思考着研制方案,思考着工艺流程……

过了一段时间,陈毅副总理请客。闵恩泽有幸又和余秋里部长坐在了同一个饭桌。这一次,他没有胆怯,没有尴尬,因为他经过了反复缜密的思索后心里有底了。他很自然地双手举起酒杯给心中钦慕的将军敬酒:“余部长,微球硅铝催化剂工厂一年之后开始设计。”酒杯一碰,响声映心。余将军满意的笑脸,也引来了陈毅元帅琅琅的笑声。陈毅说:“太好了!我敬你三杯。”余部长也“不甘示弱”,转过来给闵恩泽祝酒。一桌子高官们都站起来个个朝他祝酒。来来往往中,碰杯把盏时,闵恩泽喝醉了。醉意朦胧中,他看见了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从装置上流了出来……

小球硅铝催化剂装置建成后,闵恩泽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成天泡在现场,寻找重点。研制中,不断有大量破损出现,针对这种情况,他就把如何解决试制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在干燥过程中的破裂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试制。在试制的过程中,闵恩泽整天穿着工作服,亲自在车间检查工艺,制订各种方案,主攻引起破碎的关键环节。他和大家一样坚持每天“三班倒”,吃在现场,住在办公室,没日没夜地进行着攻关。实验失败了,再组织一次。每次实验都需要设计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他们超负荷地工作着,所付出的艰辛,可以想象!不懈地坚持,勤奋地努力,最终找到了一种新的石油表面活性剂,一举攻克了产品破碎的难题,把小球的完整率提升到90%。

有一次,闵恩泽在现场刚刚排除了一起事故,突然一条正在转动的60多米长的干燥带掉了下来,那是由升温引起的膨胀所导致的。闵恩泽打着手电筒,和工人们一起,在弥漫的蒸汽中,钻进干燥箱,整整抢修了三天三夜,使干燥带重新运转起来。工人们休息了,他还要继续设计下一步方案。见到面容憔悴、眼布血丝的闵恩泽,工人们劝他休息,他却笑呵呵地说:“没有事,我顶得住。”但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自己已经感到了身体不适,体质也在急剧下降。实在很难受了,在老伴的催促下,他去了医院,一查:肺部有问题,再查:肺部仍然有问题。他说,这太费时间了,等过些日子把小球硅铝催化剂搞出来后,我再去做系统的身体检查吧。回头,他仍然坚持在现场指导试生产工作。

1964年6月,在千呼万唤的期待中,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试制生产成功了!说来也巧,这个时候,兰炼催化裂化装置库存的苏联提供的产品即将告罄,我们自己的成功正好续接上了生产所需。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的开发成功,不仅及时保证了国防所需,而且扭转了长期以来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

完成了小球硅铝催化剂产品的试出后,为了缩短微球硅铝催化剂的研制时间,闵恩泽带着科研人员采取交叉作业的方式,他选择了把握性比较大的“间断成胶,先干后洗”的开发流程,提前把“喷雾干燥气”这个难题攻下来,再去合理地开发其他技术难点。

1965年12月,在兰炼建成国内第一套微球硅铝催化剂装置,于1966年1月生产出合格产品,其质量与国外进口的相当。微球硅铝催化剂从实验室研制到建厂工业生产仅用5年时间,连国外同行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场战役在冲天的锣鼓声中胜利攻克!

新中国石油炼制史上,我们自己研发的第一个催化裂化催化剂被正式投入使用。

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出色地注释了兰州石化光辉的历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属于兰州石化,更属于我们这个民族。

那就是石化魂!

(原载2012年6月5日《北京日报》)

同类推荐
  • 把你放在心上

    把你放在心上

    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平平常常的故事,清清浅浅的文字,散发出透着人性真善美的花香,不经意间翻阅,甚至会在刹那间激活你沉睡的心灵,影响你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
  •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全书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
  • 恣意

    恣意

    《恣意》是诗人风荷继《临水照花》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从近几年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里挑选了在诗歌刊物上发表过的一百六十余首编辑而成。收录的诗歌蕴含着诗人隐秘的个人经验和顿悟,也蕴含着记忆和渴望。整本诗集按四季分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情爱的礼赞,对故土、童年的怀念……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女子开合自如,逍遥自在的内在世界。风荷擅长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使用一种跳跃的略带闪烁的语言,使诗集整体充满着灵动且诗意盎然。诗集被列入余姚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老师作序。
  • 名家散文:散文是会生长的

    名家散文:散文是会生长的

    本书是散文、随笔作品集。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把作者数十年在写作路上的阶段性成品一一展示出来,力求通过作品本身的不断进步与精彩,提供给读者一个“探求成长”的视角,吸取教训,获知经验,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象“散文是会生长的”的一样,自己也能不断地长大成人。而对于更广泛的成人读者来说,《散文是会生长的》则提供了一个“逆视角”,重在总结既有人生的种种感悟,以更智慧更勇敢地面向未来。这是一部特色明确,内涵丰富的佳作!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彭家煌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热门推荐
  • 禁忌的名录

    禁忌的名录

    夜神,众神所忌惮的名字,她有着怎样的过去?夜神之种所选择的六人,面临着怎样的命运?被暴力与贪婪,险恶与欺诈笼罩的人间,又与神界有怎样的关联?禁忌的六人的冒险,将揭示这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拥抱你

    我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拥抱你

    我叫楚乔。楚国的楚,小乔的乔。2009年,我考上了凰山市第一中学。在那里,我遇到了我挂念了十年的女生。十年时间转瞬即逝。现在回想起来,有甜蜜,有心酸,有难过,有愤怒。但不管怎么说,这段感情都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平心而论,这段感情使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成长得很迅速,教会了我很多的道理。所以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再过十年,再回头看这段感情,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希望正在读我这本书的你们,能够多一些体会和感悟。虽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在读的诸位一丝启发或经验。如果有人能够体会到我的感情,我也不知道该对你说幸运还是不幸。对我来说,这段感情是一笔无法估价的财富。但如果从感性的角度上去看,可能结果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我会在黑暗的世界里拥抱你。
  • 小农女的锦绣人生

    小农女的锦绣人生

    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政史地物化生,那是什么?就这样还穿成了农家小媳妇,身边还有个拖油瓶?家里各个奇葩,公婆皆为极品!嘿,斗极品什么的,她会。总之,这是个现代战斗机带着大力无穷的汉子,发家致富,顺便斗斗极品亲戚,走上巅峰人生的故事。
  • 乱世倾城红颜泪

    乱世倾城红颜泪

    把酒黄昏,且共从容;缱绻难舍,倾国倾城。她惊世美貌,俘虏他错爱一生。他温润如玉,斩获她无悔半生。曾经的相爱相知,曾经的赴汤蹈火,曾经的心有灵犀,曾经的爱恋不舍。然后的猜疑试探,然后的辗转报复,然后勾心斗角,然后的为国复仇。她,如履薄冰,倾尽一生,终不能看尽此生繁华。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不舍看她丧命眼前。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 少年瑾之

    少年瑾之

    人生不过是如梦一场,是美梦还是噩梦……穆清的人生就是一场噩梦,哥哥为救她尸骨无存,父母亲人也在她面前惨死,就连她自己也不过是惨死异乡的结局。如果能重来,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 位面穿梭车

    位面穿梭车

    我叫烈风,是一名优秀私人驾照教练,有一天,我获得了一辆可以穿梭各种位面的汽车。烈风:“出发,斗破苍穹世界!”欢迎加入《位面穿梭车》书友群,群聊号码:71231157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菜鸟飞升记

    菜鸟飞升记

    刘飞扬,中国特别行动组组员。因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牺牲。竟然重生道一千年后的世界,看菜鸟如何在未来世界‘飞升’的
  • 高冷继承者:萌妻,你好甜!

    高冷继承者:萌妻,你好甜!

    她不小心吻了他的唇,从此被他缠上,三番五次的被壁咚之后,她终于忍无可忍的问:“阮少寒,他们都说你生人勿进,我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因为你不是生人。”从第一眼看见她开始,他就知道白小诗是他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不一部分。“我要回国订婚了,你以后再也没机会缠着我。”那晚她喝醉,窝在他怀里哭了一夜。他摸着她的头发,轻声说:“不是说不爱吗?为什么哭?”“阮少寒,你是猪……”在父亲的威逼下,她必须和财阀家族联姻,十七岁的她穿上婚纱,捧花走上红毯,本来以为这辈子和他再无交集,直到新郎出场,她才知道,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