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28100000008

第8章 包公在端州(2)

不能眼看着百姓挨饿,不能有负朝廷重望,包拯决心一定为百姓解决吃饭问题。洪涝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包拯想起了家乡庐州合肥与天长县农民的耕作情况,想到了中原农民挖沟排水的耕种技术。在对地形作了一番勘察之后,包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挖沟开渠,排沥筑塘。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沟渠挖好了。田里的沥水统统从沟渠排走了,土质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农民们终于可以种粮食了。

这边刚刚挖好排沥沟渠,那边西江河水又泛滥了。如果西江河水泛滥的话,那么排沥沟渠就相当于白挖。看来解决西江的问题是关键。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江河水泛滥成灾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由于贪官豪绅们在西江岸边占地建宅,堵塞了出水口,造成河道阻塞,排水不畅,才造成了西江河水泛滥。包拯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将这些阻塞河道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些豪绅拒不从命,包拯就命令官兵将其宅院夷为平地。

堵塞水道的建筑拆掉了,包拯带领百姓在江边修筑起堤坝,栽种起大树,以防水土流失。西江水道通畅,水患解除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改进生产工具。包拯将中原的铁犁头介绍给端州的农民,并教他们怎样使用。铁犁代替了木犁,翻耕土地的速度比以前快了许多倍,端州农业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农民增产增收,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对包拯感恩戴德。

连年丰收,农民丰衣足食的同时还余下不少粮食。于是包拯筹建粮仓,用来储存粮食,预防灾荒。这座粮仓就叫做“丰济仓”。

“借鸡下蛋”建书院

包拯在端州为百姓办了一系列的好事,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可是他自己的生活却依旧简朴。他们全家所住的房子又小又旧,下雨天还会漏雨。

端州的豪绅恶霸们在包拯刚来赴任时不买他的账,叫挖井不挖,让拆房不拆,如今,他们见包拯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又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就想找机会巴结包拯。然而,包拯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豪绅恶霸们无从下手。正在他们无计可施的关头,有人将目光转向了包拯的宅子。

一日,一位豪绅找上门来,一进门就对包拯的清廉大加赞赏,之后便主动提出,愿意带头捐赠,召集当地的各路乡绅出资,替包拯新建一所豪华的府宅。包拯断然拒绝。豪绅十分扫兴,正欲告辞,包拯又改变了主意,接受了豪绅的建议。但包拯提出了一点要求:新府宅要按自己的设计方案来兴建。

端州的各路豪绅喜出望外,以为这回可靠上了包拯这座大靠山。于是,连夜筹谋,凑足银子,并找来最好的工匠,按照包拯的意思在风景秀丽的宝月塘旁动工兴建起豪宅。

端州的百姓也听到了风声,纷纷议论:“清官难做,包大人一向大公无私,清正廉明,如今也禁不住诱惑了。”“包大人为咱们老百姓做了这么多实事,也该享受享受。”包拯也听到了百姓的议论,他却不动声色。

三个多月后,一座气派的府宅屹立在宝月塘畔。 豪绅盛情邀请包公到那里巡查。

包拯在新建的府宅进进出出地察看了一番,非常满意,赞不绝口,并声言明天是乔迁吉日,正好揭幕进宅。

第二天一大早,各路乡绅就齐集在宝月塘畔等待揭幕仪式的

开始。端州的百姓也来了,把宝月塘围了个水泄不通。

吉时一到,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包拯站在大门口处,手执揭幕杖,一把将遮盖在横匾上的红布揭开。众人举头望去,惊愕万分。横匾上的四个大字不是“包拯府宅”,而是“星岩书院”。

原来,包拯在为百姓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就一直惦记着端州百姓的教育问题。他知道在以前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没人想到要去读书。端州的文盲越来越多,人口素质下滑很严重。包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为百姓建一所学校,可是衙门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恰巧此时豪绅要为自己建住宅,包拯灵机一动,演了一出“借鸡下蛋”的戏。真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建学校的问题,又帮助百姓出了一口恶气。平时,这些豪绅盘剥了百姓多少血汗钱啊!

包拯圆了兴文办学的梦,端州的百姓也有机会学习中原文化了。包拯在端州以法治州、以教兴邦,过去穷困不堪的端州,几年里竟发展成为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百姓安居乐业的南国福地。

不持一砚归

端州如今大变样,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周湛、同提点刑狱钱聿前来端州视察。见这里百业兴旺,民风淳朴,向老百姓做调查,众人对包公勤政爱民、清廉无私的作风交口称赞,周湛、钱聿非常高兴,心情愉快地与包公同游七星岩。

七星岩的摩崖石刻非常著名,自唐代以来,凡是来此地观光的文人雅士都要在此留下墨宝,而此次同来的周湛、钱聿二人却都不擅长题字。据历史记载,周湛这个人不喜欢张扬,到下面巡查时一般都不题字。钱聿是位武官,也不擅长题字。然而,他们此行非常高兴,加上七星岩又有这个留下墨宝的规矩,于是,包拯便代二位在七星岩壁上挥笔题字:“提点刑狱周湛、同提点刑狱钱聿、知郡事包拯同至。庆历二年三月初九日题。”

周湛和钱聿对包拯的为人和能力十分赞赏,回京后呈上奏折,称赞包公政绩彪炳,是栋梁之材。宋仁宗于1042年下旨调包拯到开封府,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

包大人即将离开端州前去赴任了。听到这个消息,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感念包拯一心为民、铁面无私,在端州做了这么多的实事好事,百姓们用家中最宝贵的粮食——糯米、绿豆加上过节才舍得吃的肉,制作了一种形状好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这就是裹蒸。一个小小的裹蒸,寄托着端州百姓对包公无尽的思念。

西江边上围满了前来送行的端州百姓,人人手里拿着裹蒸,一边往包大人手中塞,一边抹眼泪,上了岁数的乡亲,硬拉着包大人的手,不肯让他上船。包拯向端州的父老乡亲们深鞠一躬,登上了驶往京城的船。船刚驶出羚羊峡,突然波浪翻腾,狂风骤起。包公顿感蹊跷,内心十分不安。他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感激之情,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并非金银珠宝便收入囊中。包拯得知后,对手下人非常不满,正色道:“端砚是端州的,现在我要将它归还于端州百姓。”说罢,取出端砚抛到江中。说来也是凑巧,端砚抛下,河面也随之风平浪静。据说,端州的百姓听说这件事后,就将西江上隆起的那个状似端砚的洲岛称为砚洲岛,将离砚洲岛不远的那片黄沙滩称为黄布沙。

包公在端州做了无数勤政爱民的好事,留下了这无数传世的佳话。数百年过去了,这故事越传越神奇,里面寄托了老百姓多少美好的情感啊!但无论故事多么离奇,包公在端州为民谋福利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如今在肇庆城里还保留着诸多包公遗迹,它们向世人讲述着包公在端州勤政爱民的故事。为了纪念包公,肇庆人将当年包公建“丰济仓”的地方起名叫做“米仓巷”;米仓巷里面还有一口包公井。如今水井已经闲置,但井口被井绳勒出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讲述当年端州百姓在此洗衣打水的情景;民国时,星岩书院年久坍塌,后来在书院的旧址上建起了图书馆;在肇庆有个风俗,就是过年要吃裹蒸,据说过年吃裹蒸的习俗也与纪念包公有关;还有砚洲岛,黄布沙……

包公正直、多智慧、善断案,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已经升华为神的形象。一直以来,砚洲岛的包公楼里香火鼎盛,老百姓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了包公的身上。包公祠里飘荡的香火,似乎向人们预示着什么……

如今我们已经找不到当年包公府衙的任何痕迹了,只有包拯当年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那首明志诗《书端州君斋壁》,还依然让我们感受到包公当年的意气风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这首诗是包拯的施政纲领,更是他一生为官的准则,也是他一生仅存于史册、流传于后世的诗篇。他以毕生时间实践了自己的人生宣言。

英雄已不再,威名仍久长。出生于合肥、扬名于开封的包公,肯定不会想到,在他的成名地端州,千百年来会有这么多的普通人,默默地怀念着他,秉承着他的遗风,在他精神的护佑下,平静而幸福地生活着。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

    徐向前是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位和他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老人这样评价他:一个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百折不找、战斗不息的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材料许多取自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不仅是因为材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而且,这本回忆录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极富个性,许多议论也相当深刻和精辟。在老帅的这些回忆和论述面前,似乎一切其它的论述都是多余的。作者所做的工作,只是将这些材料(包括红四方面军战史等其它史学著作、资料)加以梳理,并尝试着进行了一些分析一评论。严格地说,《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徐向前兵法》属于编著。
  • 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

    本书出版于李鸿章去世六年前(即1895年),记录了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签订《马关条约》近五十年的仕途生涯,是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也是关于李鸿章甚至晚清历史的珍贵参考文献。它的特点在于,史料的钩沉多于观点的陈述,作者试图通过大量的原始信息来还原一位功过参半、充满矛盾的李鸿章。他是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乱的功臣,也是对战俘施以残忍极刑的凶手;一方面,他是思想开明的洋务运动领袖,兴矿业、建铁路、办学堂、推崇西医,另一方面,他又至死忠守于中国的封建君臣等级制度;他手腕强硬,处事狠绝,但在手下将才阵亡时,却不禁扼腕叹息、悲恸不已……
  • 唐景崧传

    唐景崧传

    本书从寒窗苦读中进士到热血请缨赴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到任职台湾,后署理台湾巡抚领导乙未抗日,到自台湾仓皇内渡并被勒令休致回籍(桂林),到在桂林革新桂剧、发展广西教育,再到图谋复出却客逝广州,全面叙述了唐景崧的一生。书中对唐景崧的一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解读,对以往种种以讹传讹的陈年旧账均罗列史料加以澄清,充分肯定了唐景崧抗日保台的英勇壮举,还历史以真相,还人物以清白,重塑了唐景崧的历史形象。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热门推荐
  • 重生学霸之霸气归来

    重生学霸之霸气归来

    前世遭遇渣男背叛...却...以外重生!待我逆风翻盘,你必定满地求饶...不料...锋芒毕露被纪家大少爷看重了!一个你追,一个我逃.........“少爷,夫人想去旅游了~”“将那块小岛买下来!”“少爷!夫人在您最喜欢的车上画HelloKitty”“再去拿几辆,一会儿不够画!”什么叫宠妻无底线,什么叫宠妻成瘾纪桀墨在线告诉你!
  • 修尸记

    修尸记

    一个平凡到需要上京赶考谋取生路的少年,本可以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出人头地,却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误入修仙一途,在血与泪的世界中,走出他自己的道····
  •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添香国色

    添香国色

    穿越成小孤女,靠双手艰辛生活,一不小心捡到个美男,不!我不要做小三!剪不断,理还乱,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经历战乱,面对权谋,相信自己,才能笑傲人生,且看小孤女怎样成长为国色美人。
  • 浪潮之声

    浪潮之声

    好似做了一场梦。梦里有接连不断的海潮之声。哗啦。哗啦。当殷澈苏醒时,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变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她——她失忆了。看着眼前这个一头小卷发、牛奶肌肤的大男孩,殷澈迟钝地问:“你是什么人?”为守殷澈醒来,大男孩熬红了双眼,唇线坚毅中透着倔强。半晌,嘶哑嗓音响起:“陈柚。”“陈柚?”“你的男朋友。”那天的他逆着光站在窗户前,倒影斜立,脸上神情并不明朗。他从未如此担心,亦从未如此悲伤。屋外霞光漫天,屋内一室清明。幸好,你回来了。(姐弟恋,不虐,主线女主找记忆,顺便和小奶狗谈恋爱,HE。)
  • 快穿之宿主你别懒了

    快穿之宿主你别懒了

    作者是简介废,所以可能写的不怎么样,建议你看书就知道了,但是还是建议你跳过第一个位面前期【宿主...别睡了,攻略人物都跑了...】邪妖躺在舒适的床上,半眯着眼“跑了就跑了。”后期...还是一样【宿主...】“诶呀,小九九,别催了,让我再睡会儿。”对于有个特别喜欢睡觉的宿主,009表示很无奈,却奈何不了她,谁叫她是自己的宿主呢~1v1双洁男强女强宠文女主邪妖,男主南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契约总裁太深情

    契约总裁太深情

    “过来。”沈琛渊悠闲地坐在床上,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干吗?”楚蕴舒小心翼翼看向他,看着那嘴角似有似无的笑意便知道肯定没好事,“我……我告诉你……这次我宁死不从!”听着楚蕴舒这番豪言壮志,沈琛渊饶有兴致地抬了头看向她,“恩?”他合上书,语音上扬,眸中划过一丝笑意。“我错了,小的这就来,这是小的的荣幸啊。”某人意识到不妙,立马做了个西子捧心状,屁颠颠颠地跑了过去。只见沈琛渊嘴抽了抽。“过来!”一把抱住:“我要你一辈子和我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奔驰吧足球

    奔驰吧足球

    努力,努力,再努力!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成为你成功的奠基石!系统?哥们自己带着呢!兄弟!别跑!见你骨骼奇特,天赋异禀,定是踢球高手,快来踢球!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联盟!奔驰吧,足球!
  • 囧囧快穿:家居财神大萌比

    囧囧快穿:家居财神大萌比

    一次坑爹的out只因点进了一个神奇的“赚钱网站”。从而路遇系统正太走上一路坑爹世界各样的世界你,路小囧。负责赚钱和养正太就可以啦!——某系统:宿主宿主你属猪吗?某宿主:嗯,对的,你呢?某系统:我?本系统,不,不知道。某宿主:笨,你也属猪。某系统:啊?怎么可能?某宿主:你是我的,我是你的,我属猪,你也属猪,哪里不对了?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