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400000014

第14章 宏观历史观对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观的整合(1)

宏观历史观因为其所涉及的广度与深度,要求我们在充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前提下,科学地辩证地整合文明史范式下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这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观的整体认识

历史学不仅是人文科学与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而且还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早在1934年,吴晗就说过:“我们不希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史学家,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上的健全公民。但在中学或大学时期应当给他们以充分的关于国家和民族的常识。”陶行知曾两次请著名史家翦伯赞给他创办的育才学校学生讲中国史,为的是“给他们以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知识”。

历史教育所要给学生的有两样东西:知性与德性。所谓知性,就是给学生以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作为他们今后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必要的历史资源。这就一方面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具有历史知识的准确性与系统性,这与史料史实有关;另一方面要求历史教育必须在总体认识与全局把握上具有深刻性与内在逻辑性,这与历史观有关。所谓德性,就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让他们崇尚真善美,这与历史教育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学所涉及的历史观有如下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我们在整合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的方法论与认识论。这些历史观名词不新鲜,却是指导历史教学历史研究与历史学习的最重要史观。湖南省历史特级教师汪瀛老师指出,所有的历史观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以宏观历史观的立论也应该是唯物史观。如果说宏观历史观是一个概念,那么我们所认识的下列的历史观,就是在这个概念下的内容,也是必须在校本研修与历史教学中使用与整合的史观。

(一)、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②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③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此外还包括均富化、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重要的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现代化模式是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有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前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④双重任务模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实现民族独立后应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双重任务。

(二)、全球史观(或者整体史观)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西欧国家主导的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简而言之,整体史观就是要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来观察历史与历史现象。

(三)、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另外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

(四)、社会史观

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从下而上地看待历史问题的一种态度,更多地关注“小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所涉及的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近代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即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这些问题恰巧以细致的方式来解释历史上的那些偶然之中的必然。

(五)、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宏观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1957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文明的生态史观》一文中指出,生态学的“演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归纳出了动植物自然共同体的历史规律,人类共同体的历史不是也同样可以用演替理论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总结出其规律吗?”作者认为种种人类生态学现象的存在,是能够再进一步上升提炼为哲学观念的。这一观点表明,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学的历史观的根源之所在。他试图将世界划分为两类地区,然后从生态条件的差异解释其文明发展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生态史观在日本学术界被誉为“战后各国思想界相继提出的最重要的世界史模式之一”。实际上就其基本观点来看,只是传统的地理环境学说的继续,有着明显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倾向,但又不可否认其对整体史观的进一步完善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生态史观认为,战争不可能把一个辉煌的文明全部毁灭,真正使一个辉煌的古文明彻底消亡的原因,是支撑这个文明的自然资源的彻底破坏。当然,战争和其他方面的诸多因素,可以加速支撑文明的自然资源的耗尽。人类创造的农业文明使地球上出现了一个个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由于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认识环境与其支撑的文明之间的关系,古巴比伦文明、地中海的米诺斯文明、腓尼基文明、玛雅文明、撒哈拉文明等,一个个随着人类早期农业对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学的原因最终消亡了,那里原来充满绿色底蕴的土地变成了黄色的沙漠。古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古文明的衰亡还证明,某一地区的社会文化与环境组成一个具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文明则是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中,人通过文化对环境产生生态适应,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文明则是某一文化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可以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已经支撑不了这一地区的文明的时候,文明便衰亡了。历史证明,古文明的衰亡往往发生在自然—社会—文化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文化比较单一、文化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

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等。这都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文化以促进文化的进化来适应变化的环境。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为了使环境的变化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六)、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规律,以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革命史观虽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不能把中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争为主线”,这也就使人们在观察历史的时候,用一种观点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历史。

(七)、唯物史观

理论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是生产方式,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人口素质不起决定作用,但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思想观念,如政治、法律、哲学、科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理论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力量,它所表现的是人们对于那些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自然对象和力量的关系,它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们评价历史现象时生产力的标准是最后的标准。

理论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在阶级社会中和阶级消灭之前,上层建筑都有阶级性。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国家政权,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根本的,也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影响。

理论四:阶级、国家、革命、民族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机关,为了维护权力机关,就要征收赋税,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的标志来划分国家统治下的居民,革命的根本问题时政权问题;社会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落后民族以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最终被后者同化。

理论五:矛盾问题

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历史问题的分析中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坚持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分析要从个性之中归纳共性,从共性之中分析个性;分析矛盾要具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同类推荐
  •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现阶段,空间正在超越时间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中国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城市化深度不足与城市蔓延问题已然出现和发展,城市空间的公平与公正问题不断凸显。本书以中国城市化为背景,从探讨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空间共性问题开始,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内在机理与外在途径,探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与城市空间极化的经济与制度成因,实证分析中国三大都市圈城市蔓延状况,研究中国城市空间问题的实质及其影响。为实现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想的都市圈与城市空间形态是有机集中与有机分散的,形成大集中与小分散的空间结构。应当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与尺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内生化,改革中国相关制度,推进深度城市化,才能使得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生产保持对称状态,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空间正义。
  • 学校小型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小型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上)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管好班干部

    管好班干部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穿梭诸天反派系统

    穿梭诸天反派系统

    逗逼沙雕欢乐玄幻文,奈何实在没文化,一句卧槽行天下开局从人变系统,摊上鬼畜宿主宿主:冷静点系统,我们出家人杀生不好的系统灵沙雕:去死吧!这是一个关于沙雕系统和逗逼宿主如何拯救天道,平衡诸天万界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捉鬼笔记

    捉鬼笔记

    师傅说过,干我们这一行的,常年走南闯北遇到点鬼怪的事是正常的,从小跟着师傅到最后,师傅被暗中诅咒害死,这一切罪责都堆在了林峰身上。林峰从小经历鬼怪,鬼灵,鬼尸,鬼使,一步步成长起来,最后,同门师兄弟变成仇人,从小玩到大的师妹成为自己的敌人。这一切都是诅咒的安排。为鬼唱戏,我们不知道唱了多少。林峰一步步成长为捉鬼道长。
  • 青春无悔少年狂

    青春无悔少年狂

    回首青春,你会不会有些遗憾,你做到了那时的誓言吗?身边的那个人还是你最爱的人吗?为不后悔,我鼓起勇气去告白,可真的不后悔吗……
  • 心行者的灵魂

    心行者的灵魂

    “些微”简单的美文、随笔、故事,或炽烈,或恬淡,刻画心行者的灵魂!
  • 昔日烬今朝如故

    昔日烬今朝如故

    她,一见便迷了初心,从无心到无爱。他,毁了她的一生。往事皆烬空余几何依恋在何方?
  • 末世候选人

    末世候选人

    面对善恶该如何抉择?拥有着无限可能的末世笔记,该如何运用人类的未来,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里。。。。。七个性格迥异的候选人,谁才是真正的救世主?
  • 焦土坡下

    焦土坡下

    一名立志考上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走上了与预想不一样的路。
  • 道无止尽

    道无止尽

    无良宅男张枫带着一颗隔三差五就向着自己体内塞功.法的火球穿越到了修真世界,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御女心经》之内的牛叉功.法,不过当别人还在为一件灵器,道器拼死拼活的时候,张枫却已经拥有了海量的仙器。当别人正在为了一个美.女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张枫却已经被美.女给逆推了很多次。用张枫的话说:“我一点都不想被逆推,逆推一点意思都没有!然而面对着美.女师傅她们那强大的武力值,我也只能被逆推!”
  • 超级明星路

    超级明星路

    平行世界中,叶凡被一老头强行安上系统。“系统,我要当演员”“可以”“系统系统我想唱歌”“歌曲已准备好了!尊敬的宿主”“系统我要上天”“………”